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ppt课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 断
精品课件
一、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划分及CT表现
腹膜后间隙是指壁腹膜与腹横筋膜 之间的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膈下, 下至盆腔入口,两侧向外接连腹膜外脂肪。 除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以及淋巴、神经组织 外,还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肾和肾 上腺以及输尿管,胰和12指肠 等)。
或淋巴结转移以及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明确区分。
但腹膜后纤维化一般均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
不使大血管向前移位。CT平扫时与肌肉组织密度
相当,可以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以明显强化或
不强化。
精品课件
腹膜后纤维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肾周间隙内器官的病变导致肾筋膜增厚, 并侵犯肾周脂肪囊。
精品课件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 间,内仅含脂肪组织,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 大肌、腰方肌筋膜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腹 膜外脂肪层相连,下方在髂嵴水平是开放的。 上方、肾旁后脂肪层向上伸延至隔下腹膜外脂 肪层。此间隙因为不含重叠的器官,因此,病 变很少来源于此处。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 都可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 最常见的病因来源于胰腺、结肠、十二指 肠或阑尾。而肾脏很少是肾旁前间隙病变 的原因。
精品课件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 含肾上腺、肾脏、肾脏血管、肾盂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筋膜上方与膈筋膜相融合,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 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 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 通,内侧肾前筋膜融会于肠系膜根部围绕大血管的 致密结缔组织中,肾后筋膜则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 膜融合。
⑦儿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 瘤,可发生钙化,其次为畸胎瘤。
精品课件
一、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划分及CT表现
腹膜后间隙是指壁腹膜与腹横筋膜 之间的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膈下, 下至盆腔入口,两侧向外接连腹膜外脂肪。 除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以及淋巴、神经组织 外,还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肾和肾 上腺以及输尿管,胰和12指肠 等)。
或淋巴结转移以及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明确区分。
但腹膜后纤维化一般均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
不使大血管向前移位。CT平扫时与肌肉组织密度
相当,可以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以明显强化或
不强化。
精品课件
腹膜后纤维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肾周间隙内器官的病变导致肾筋膜增厚, 并侵犯肾周脂肪囊。
精品课件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 间,内仅含脂肪组织,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 大肌、腰方肌筋膜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腹 膜外脂肪层相连,下方在髂嵴水平是开放的。 上方、肾旁后脂肪层向上伸延至隔下腹膜外脂 肪层。此间隙因为不含重叠的器官,因此,病 变很少来源于此处。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 都可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 最常见的病因来源于胰腺、结肠、十二指 肠或阑尾。而肾脏很少是肾旁前间隙病变 的原因。
精品课件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 含肾上腺、肾脏、肾脏血管、肾盂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筋膜上方与膈筋膜相融合,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 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 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 通,内侧肾前筋膜融会于肠系膜根部围绕大血管的 致密结缔组织中,肾后筋膜则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 膜融合。
⑦儿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 瘤,可发生钙化,其次为畸胎瘤。
医学影像-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1)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 隙的病变有关。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二,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诊断
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 移位, 定位征象主要有: 1,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外移或前移,肾静 脉前移。 2,胰腺和脾静脉前移。 3,胰头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 4,肾轴旋转、肾脏移位及腰大肌受压变形。 5,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前移及升结肠、 降结肠前移等。
下方,止于股骨小转子。
腰小肌仅30%的人出现,它起源于第12 胸椎至第5腰椎椎体的侧方,行于腰大肌的 前方,止于耻骨隆突。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 直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肾水平以上的部分形成,均位于膈肌后间隙
内。
奇静脉常可显示,平扫呈小圆形的软组 织密度影,直径约6~7mm,半奇静脉显示 约25%~50%,较奇静脉细。不要把这些 结构误认为淋巴结,增强扫描及连续层面的
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3.腹膜后淋巴结的分布及CT表现 腹膜后淋巴结包括腰淋巴结、膈肌脚
后间隙淋巴
结及部分器官的淋巴结。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二,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诊断
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 移位, 定位征象主要有: 1,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外移或前移,肾静 脉前移。 2,胰腺和脾静脉前移。 3,胰头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 4,肾轴旋转、肾脏移位及腰大肌受压变形。 5,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前移及升结肠、 降结肠前移等。
下方,止于股骨小转子。
腰小肌仅30%的人出现,它起源于第12 胸椎至第5腰椎椎体的侧方,行于腰大肌的 前方,止于耻骨隆突。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 直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肾水平以上的部分形成,均位于膈肌后间隙
内。
奇静脉常可显示,平扫呈小圆形的软组 织密度影,直径约6~7mm,半奇静脉显示 约25%~50%,较奇静脉细。不要把这些 结构误认为淋巴结,增强扫描及连续层面的
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3.腹膜后淋巴结的分布及CT表现 腹膜后淋巴结包括腰淋巴结、膈肌脚
后间隙淋巴
结及部分器官的淋巴结。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科室影像讲座系列之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1、一些常见良性肿瘤特殊征象: 1.1、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低密度。 1.2、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组织结构而呈多种成 分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肪组织、水样低 密度区、软组织密度区及高密度钙化灶。
1.3、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 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 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 组织肿块,密度可从水样到肌肉密度,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腹膜后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全身肿瘤的0.32.0%,其中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多为恶性(占80% 以上),以肉瘤多见。腹膜后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除 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 大。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 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 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肉瘤
生殖细胞源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 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 细胞瘤
淋巴组织 淋巴瘤(惰性)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 间叶组织 维瘤、血管外皮瘤、平 (占20-60%) 滑肌瘤、横纹肌瘤、间
(一)腹膜后间隙交通: 肾前、后筋膜及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 剖区,即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 1、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锥筋膜 和肾前筋膜之间区域,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等器官。 ➢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 域,内有肾上腺、肾、肾脂肪囊和输尿管腹段等。
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5、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
1.3、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 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 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 组织肿块,密度可从水样到肌肉密度,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腹膜后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全身肿瘤的0.32.0%,其中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多为恶性(占80% 以上),以肉瘤多见。腹膜后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除 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 大。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 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 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肉瘤
生殖细胞源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 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 细胞瘤
淋巴组织 淋巴瘤(惰性)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 间叶组织 维瘤、血管外皮瘤、平 (占20-60%) 滑肌瘤、横纹肌瘤、间
(一)腹膜后间隙交通: 肾前、后筋膜及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 剖区,即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 1、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锥筋膜 和肾前筋膜之间区域,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等器官。 ➢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 域,内有肾上腺、肾、肾脂肪囊和输尿管腹段等。
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5、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
96
Case 10
女 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
97
平扫
98
99
增强
100
101
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 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102
Case 11
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
103
平 扫
104
105
106
75
Case 8
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 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 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 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
76
平 扫
77
78
79
80
81
82
增 强
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754.5-964.1Hu;软组 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43Hu,增强后CT值为68Hu。右侧肿
35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细 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 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占 21.3%。
块内低密度CT值-57Hu,无强化
83
84
85
86
87
Case 10
女 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
97
平扫
98
99
增强
100
101
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 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102
Case 11
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
103
平 扫
104
105
106
75
Case 8
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 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 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 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
76
平 扫
77
78
79
80
81
82
增 强
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754.5-964.1Hu;软组 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43Hu,增强后CT值为68Hu。右侧肿
35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细 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 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占 21.3%。
块内低密度CT值-57Hu,无强化
83
84
85
86
87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精品课件
腔静脉及输尿管周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
生,导致大血管及输尿管因受纤维组织包绕
而发生狭窄或梗阻。
二.临床:
临床表现通常均较轻,仅有背痛或腹
痛。当病变累及输尿管使产生狭窄或梗阻时
可产生一定尿路症状,此病一般常见于中年
男性。
精品 可修改
58
三.CT表现:
一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并具
有清楚边缘的鞘,同时并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精品 可修改
48
腹膜后畸胎瘤
精品 可修改
49
畸胎瘤
精品 可修改
50
鉴别诊断:
大多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定性诊断: ①良性腹膜后肿瘤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其周围组
织器官无侵犯,而恶性肿瘤边缘不清,邻近组织器 官多有侵犯。 ②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均匀液性低密度,边 界清楚,壁薄无强化。 ③神经源性腹膜后肿瘤多靠近中线沿脊柱两侧分布, 脂肪肉瘤多见于肾周围。 ④畸胎瘤为混合密度肿物,如含有脂肪、高密度钙化 等,为其特异表现 。
边缘模糊表现,因而有时难以与淋巴瘤或淋巴结
转移以及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明确区分。但腹膜后
纤维化一般均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因而不使大血 管向前移位。CT平扫时与肌肉组织密度相当,可 以不均匀;增强扫描,可以明显强化或不强化。
精品 可修改
59
腹膜后纤维化
精品 可修改
60
精品 可修改
6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9.2 520.9.2 5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精品 可修改
29
淋巴管瘤
精品 可修改
3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ppt课件
面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可能会 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可 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THANKS FOR WATC描, 用于初步观察肿瘤的位置 和形态。
增强扫描
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 有助于观察肿瘤的血供情 况。
三维重建
通过软件将CT图像进行三 维重建,以更直观地观察 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 系。
图像解读与报告
阅片流程
由专业医生对CT图像进行解读, 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 合分析。
明显增大。
组织密度
良性肿瘤组织密度通常均匀, 而恶性肿瘤组织密度多不均匀 ,可伴有坏死、囊变或钙化。
边缘形态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整齐,而 恶性肿瘤边缘多不规则,可呈
浸润性生长。
淋巴结转移
良性肿瘤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而恶性肿瘤常伴有淋巴结转
移。
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
脂肪瘤、血管瘤等软组织良性肿瘤
01
肿瘤形态
肿瘤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些肿瘤可能呈分叶状或具有 浅分叶。
肿瘤的密度与强化
密度均匀性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密度可能均匀或不均匀,取决于肿瘤的 病理类型和内部成分。
强化特征
大多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增强扫描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强化程度与肿瘤的血供有关。
肿瘤的边缘与毗邻关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contents
目录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概述 • CT诊断技术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0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起源于腹 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 肝脏、胰腺和肠道等腹内器官的 肿瘤。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腹膜后肿瘤切除”: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平滑 肌肉瘤。
2021
21
3、纤维肉瘤
• 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肿瘤。
• 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软组织 密度肿块,较肌肉密度稍低。形态多不规 则,常见大片出血、坏死,少数见钙化, 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增强后,肿瘤实质 部分的软组织密度可有中度到高度强化, 密度多不均匀。
长,倾向于血管源性肿瘤。
2021
62
2021
63
•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者包膜 完整,境界清楚,恶性者有包膜外浸润, 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及囊变,增强呈 不均匀强化。
2021
38
左侧腹主动脉旁、肾门上方异位嗜铬细胞瘤
2021
39
其他良性肿瘤
• (1)淋巴管瘤呈均匀囊性肿块,无侵袭生长方式, 增强无强化;
• (2)畸胎瘤见混合性成分,有脂肪、钙化或软组 织成分;
2021
31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CT 扫描显示肿块基 沿神经走行分布,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边 缘清晰;神经鞘瘤密度多不均匀,瘤内可含有 脂类成分,密度低于肌肉密度,瘤体大者可见 坏死、囊变区,偶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 轻度或明显强化,但强化不均匀,发生囊变时 呈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学习园地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
2021
1
定义
• 腹膜后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腹膜 后淋巴瘤和转移瘤。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 间质内的脂肪、肌肉、纤维、淋巴、神经 等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各器官所产 生的肿瘤。
2021
2
定义
• 腹膜后淋巴瘤:多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 但也可单独发生或为首先受累部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课件
淋巴瘤-血管“漂浮”征
增强 44
胰头钩突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增强
45
平扫
宫颈癌—
腹膜后淋
巴结转移
增强
46
平扫 增强
腹膜后 炎性假瘤
增强
47
提问与回答
用思想传递正能量
48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此处结束语
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增强 平扫
异 位嗜 铬 细 胞 瘤
31
异位嗜铬细胞瘤
平扫
32
三、PRNs主要CT征象7
(三)胚胎组织源性肿瘤
1.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均匀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缘规则
2. 畸胎瘤(teratoma): 体积较大,可见钙化、骨化、牙、脂肪成 分及囊变。
33
皮样囊肿
增强
34
囊性畸胎瘤
2.节细胞神经瘤(ganglineuroma):来源 于交感神经节,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可 有钙化。
3.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来源 于交感神经节,常见于年幼儿。
25
神经纤维瘤
平扫
增强
26
神经鞘瘤
增强
27
节细胞神经瘤
平扫
增强
28
节细胞神经瘤
平扫
增强 29
三、PRNs主要CT征象6
3.脂肪瘤(lipoma)、脂肪肉瘤(liposarcoma): ⑴脂肪瘤为均匀脂肪密度,边缘光滑,具特
征性。 ⑵脂肪肉瘤因分化程度不同分三型(Friedman):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共63页文档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讲义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3
腹膜后脂肪瘤
编辑ppt
14
腹膜后脂肪肉瘤
编辑ppt
15
脂肪肉瘤
编辑ppt
16
图4
脂肪肉瘤
编辑ppt
17
腹膜后脂肪肉瘤
编辑ppt
18
腹膜后脂肪肉瘤
编辑ppt
19
(二)肌源性肿瘤:平滑肌肉瘤为来源于平滑 肌细胞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 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中老年人, 为第二常见的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多发 生于左上腹膜后,盆底为次要好发部位, 发生于右侧者少,肿瘤CT平扫为软组织密 度,且多不均匀,内部多有大范围的不规 则囊变或坏死区,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强 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肿瘤内通常不出 现钙化;平滑肌瘤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 少有坏死囊变,增强强化较弱。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 隙的病变有关。
编辑ppt
6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编辑ppt
7
4)两侧的肾旁后间隙中线不相通,但通 过腹前壁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 潜在相通。
5)另外,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 腹膜后三个间隙,直肠、乙状结肠的病 变也容易波及腹膜后间隙。
6)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为浓 液、胰腺消化酶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 破坏筋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侵犯其他间 隙。
编辑ppt
2
1.腹膜后间隙的划分
肾筋膜,分为前后两层,分别称为肾前筋 膜和肾后筋膜。肾筋膜的厚度正常约1— 2mm。大于2-3mm为异常。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编辑ppt
3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肾旁前间隙内的任何结构的病变都可 能引起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的增厚,最常 见的病因来源于胰腺、结肠、十二指肠或 阑尾。而肾脏很少是肾旁前间隙病变的原 因。
编辑ppt
4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含 肾上腺、肾脏、肾脏血管、肾盂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筋膜上方与膈筋膜相融合,外侧与侧锥筋膜相融, 下方肾筋膜前后两层与髂筋膜及输尿管周围的结缔 组织疏松融合或相连,因此,此间隙下部与髂窝相 通,内侧肾前筋膜融会于肠系膜根部围绕大血管的 致密结缔组织中,肾后筋膜则与腰大肌和腰方肌筋 膜融合。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二、定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 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的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 胎残留组织,不包括肾、肾上腺、胰腺等实质性 脏器的肿瘤。由于其发病部位隐蔽,早期较难发现 临床症状多因肿瘤压迫和影响邻近器官造成,主要 有腹痛、腹部肿块、胃肠道及泌尿系受压刺激症状。
编辑ppt
20
平滑肌肉瘤
编辑ppt
21
平滑肌肉瘤
编辑ppt
22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编辑ppt
23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编辑ppt
24
右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编辑ppt
25
(三)组织细胞源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来 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术前确诊率较低,好发于四肢,其次为 腹膜后,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影像学表现 缺乏特异性,主要CT表现为:平扫为较大的软组织 密度肿块,多呈浅分叶状,密度不均,内部多可 见坏死或囊变,少数可见团块状或环状偏侧钙化, 肿瘤的实质部分大多位于肿瘤周边,小部分呈伪 足样、间隔样伸人肿瘤坏死灶内,增强扫描实质 部分轻中度强化。
原解剖、划分及CT表现
腹膜后间隙是指壁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的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上达膈下,下 至盆腔入口,两侧向外接连腹膜外脂肪。除 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以及淋巴、神经组织外, 还包含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肾和肾上腺 以及输尿管,胰和12指肠 等)。
编辑ppt
10
三、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移位,定位征
象主要有: (1)肿瘤与腹膜内器官间存在脂肪间隔可提示肿瘤来自腹膜后。
( 2)腹膜后器官如胰腺、十二指肠向前移位,升、降结肠 前外 侧移位,肾脏明显旋转和移位,是上腹部腹膜后肿瘤的定位 征象。
( 3)肿块紧贴腰大肌,腰大肌增宽或受压变形,密度不均,肿 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或消失。
( 4)肿瘤包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腹腔大血管向前及向对侧移 位。
(5)肿瘤推压肝叶后缘的脂肪影前移; 肿瘤位于骶尾椎前,与 相邻盆壁肌肉脂肪间隔消失; 。
编辑ppt
11
四、定性诊断包括良、恶性诊断和病理组织 学类型诊断:
①良性肿瘤多数轮廓清晰,形态规则,与
周围脏器无粘连,无侵犯表现;而恶性 肿瘤多有与周围脏器侵犯表现。
编辑ppt
2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编辑ppt
27
纤维肉瘤
编辑ppt
28
(四)淋巴源性肿瘤:
1. 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发病 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储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 生而形成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大 至相等,多沿血管轴分布,呈多房、薄壁、水样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葡甸生长,多房囊内分隔为特征,增强后分隔可 轻度强化。
②某些特性CT表现、好发部位、结合临庆资 料等有助干病理组织学的诊断。
编辑ppt
12
五、分类及CT表现
(一)脂肪源性肿瘤: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指 源于脂肪组织的肿瘤,多数为恶性腹膜后 脂肪肉瘤,少数是良性脂肪瘤,脂肪瘤可 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常发生于体表皮下脂 肪组织,腹膜后脂肪瘤女性多见,典型CT 表现为均匀脂肪密度肿块,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无强化;如脂肪密度内见条索状软组 织密度成分应考虑脂肪肉瘤的可能。
肾周间隙内器官的病变导致肾筋膜增厚,并侵 犯肾周脂肪囊。
编辑ppt
5
(3)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 间,内仅含脂肪组织,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 大肌、腰方肌筋膜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腹 膜外脂肪层相连,下方在髂嵴水平是开放的。 上方、肾旁后脂肪层向上伸延至隔下腹膜外脂 肪层。此间隙因为不含重叠的器官,因此,病 变很少来源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