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54150课程英文名称:Visual Design授课对象:工业设计本科课程类型(指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专业必修课建议学时:56学分:4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素描》、《色彩》、《色彩构成》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察结合,考勤和交流占实验成绩的20%,制作效果占实验成绩的80%。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利用多种媒介传达信息的当今社会,视觉传达所特有的规律和方式。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基础概念。

2.掌握视觉传达的重要要素。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

4.掌握科学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传达设计。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有关传达和视觉传达的宏观和微观概念。

2.灵活运用视觉要素完成设计创意的准确传达。

3.部分学生能够创造出有鲜明个性的视觉符号以帮助设计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一)第一章:绪论(4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课程练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二)第二章:图形与视觉传达(6 学时)1. 教学基本内容:掌握图形的形式类型;掌握图形表现方法;掌握图形的构成法。

教学方式:讲授(三)第三章:文字与视觉传达(8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掌握文字与字体设计的含义;掌握字体变化设计;掌握字体设计与视觉传达。

教学方式:讲授(四)第四章:色彩与视觉传达(8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色彩的视觉心理;掌握色彩的配合;掌握色彩构成;掌握色彩的视觉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五)第五章:空间与视觉传达(6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重组;掌握视觉要素的空间发散教学方式:讲授(六)第六章:CI与视觉传达设计(1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CI 的概念;VI 中的基础系统;VI 中的应用系统;VI 手册的设计与制作教学方式:讲授(七)第七章:视觉传达设计(10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掌握科学有效的设计流程并进行综合能力练习。

《视觉传达》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视觉传达设计: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面向设计专业学生,是设计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此课程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课程,着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表达,应用范围广泛。

视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形信息共享形式。

此课程设计要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方法运用在设计中,以准确地表现达到接受方接受和理解的目的。

设计重点在于创意训练与设计流程、表达。

1、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设计程序;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基本要素设计和应用要素设计的技能.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眼"大视觉"的概念,以艺术与设计思维综合的方式对"传达"进行实验性探究,让学生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架构与最新发展动态,并努力尝试有别于前人的创新设计.教学重点:本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传达立体部分的设计。

作较全面、系统训练,通过教学与设计制作实践,学生应具有视觉传达立体方面的综合造型和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容易将视觉传达设计仅仅局限在平面设计的认识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领域已扩展到空间中的应用,既要体现设计的综合性,又要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兴趣,强调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现场调查、企业参观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系统知识和技能,使课堂讲学与实地参观、课题实践、实验室学习、参与国内外设计竞赛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外,引导学生参与产、学、研活动,积极投身于实践设计,教授学生着眼于实际,运用平时所学到的知识,严谨、务实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yout, text, graphics, and color in layout. It also describes how to use these elements to guide and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A larg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course for reference, and one by one case analysis,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nd grasp the points. Gradually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professional, master layout design concepts and theories, such as layout design elements, grid system applications, graphic arrangement, visual guidance and so on.
4.颜色1学时
5.有效的版面配色1学时
6.边框的重要性1学时
7.背景的利用1学时
8.利用材质的特征1学时
(四)建立调理-网格系统的应8学时
1.认识网格系统2学时
2.网格系统的类型4学时
3.网格版式的其他形式2学时
(五)图文排版的基本方式4学时
1.图文左对齐1学时
2.图文居中排列1学时
3.图文右对齐排列1学时
Course Code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实习教课纲领课程名称:毕业实习课程类型:必修学时:学分:合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达成教课培育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马上进入毕业设计以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课环节,经过毕业实习,深入公司、公司和设计单位进行实践课题项目设计或生产实践,学习和掌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一样资料的性能及运用等内容,进一步稳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质,查验并提升自己的设计实践能力;针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内容 ,认识生产、设计中的实质状况,采集有关资料,为达成毕业设计任务做好准备、确立基础;同时培育学生的独立生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

经过实习让学生认识社会和公司关于毕业生知识构造和能力素质的需求,实时调整自己的知识构造赶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一)内容:联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和知识构造,选择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

1、认识专业的发显现状和趋向2、熟习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3、认识有关资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4、学会在工作中的分工和协作5、深入认识社会、公司对设计人材的能力要求6、认识毕业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和内容(二)要求:要求在实习时期严格恪守有关的法律法例;与指导教师增强联系,严格考勤;仔细达成实习工作和任务;对实习进行深入总结并解析自己。

三、实习时间实习时间为周。

四、实习方式实习单位以老师介绍和学生自己联系相联合的方式来确立。

依据学生的专业专长和就业兴趣分别安排到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设计公司等单位,主假如社会实践着手能力和认知实践能力的锻炼。

实习时期指导教师可依据实质状况采纳现场指导、电话指导、网上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进度和质量加以控制。

五、查核内容1.对教师的要务实践成绩=实践作品 70%+实践报告 30%① 实践指导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质工作经验、责任心强、体谅入微地关怀并指导学生、对突发事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规律 历史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2、能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特征、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视觉传达设 计的构成元素。

3、认识和学会欣赏视觉传达设计的风格。

4、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会用文字及语言对相关设 计作品进行表达与描述。

5、掌握视觉传达普通设计思维与方法、视觉心理、信息传播、应用领域。

6、在理论学习中架构视觉传达设计系统的基本知识结构,学会组织视觉传课程名称(COURSE TITLE)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课程代码( COURSE CODE)学分(CREDIT)学时( CONTACT HOURS)先修课程( PRE-COURSE)课程负责人( COURSECOORDINATOR)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基础选修课308B40131.516 理论课时+16 实践课时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达设计的视觉表现语言,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方法。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2.形成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认知,熟练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中外设计发展历史、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掌握视觉符号语言、视觉表达方式、视觉设计原则以及视觉媒介形式与设计形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熟悉视觉传达设计具体流程,具有独立完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具备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项目的设计能力、执行能力以及管理能2.1 形成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认知,熟练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中外设计发展历史。

2.2 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

3.1 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2 掌握视觉符号语言、视觉表达方式、视觉设计原则以及视觉媒介形式与设计形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1 熟悉视觉传达设计具体流程,具有独立完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视觉传达实践教学计划(3篇)

视觉传达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本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基础,包括色彩学、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广告设计等。

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5. 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1)色彩学:学习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规律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平面构成: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基本形式和构成法则。

(3)字体设计:了解字体设计的历史、分类及设计原则,学习不同字体的设计技巧。

(4)广告设计:分析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掌握广告创意和设计的技巧。

2. 实践教学(1)软件操作:学习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技巧。

(2)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优秀的设计案例,学习设计思路和技巧。

(4)作品展示与评价:定期举办作品展示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设计水平。

四、实践教学实施1.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安排2课时,共16周,共计32课时。

(2)实践教学:每周安排4课时,共16周,共计64课时。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设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掌握并实践利用视觉元素准确、快速传播视觉信息的方法、规律和策略;
积累优秀作品案例,培养个人对视觉传达效果的评判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意思维、平面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二、实习方式及场所
实习教学安排在校内进行,实习教室需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方便演示图片和课件。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1周:完成一篇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的论文(2000字),作为前期设计调研,铺垫第2周的课程设计;
第2周:熟悉并操作实用视觉传达类设计项目,如,字体设计(中文、英文、数字)、版面设计(海报、书籍封面、图文混合版心、网页);
每周按进度安排,由指导老师按阶段检查、评析实习论文、作品。

实习结束后,上交论文和实习作品。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考核成绩由论文(50%)、课程设计(50%)组成,其中课程设计部分按照创意思维(30%)、设计能力(30%)、软件运用(30%)、学习态度(10%)四部分按比例综合评分。

百分制评分。

五、实习要求
在实习期间,按照教师在课前下发的实习计划表按期保质完成,并配合教师的检查与讲评。

有时间观念,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论文与课程设计。

六、主要参考书目
1.艾莉森.古德曼编,《平面设计的七大要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王绍强编,《创意空间》,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版。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设计传达设计学分:总学时:32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形态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制图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着重培养学生对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的敏锐感知力和创造力,训练学生运用视觉元素进行设计综合表达能力,突出各种设计领域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强调技术和视觉设计的交叉融通。

我们的生活中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如电视、电影、建筑物、造型艺术、各类设计产品,以及各种图标、舞台、文字设计等。

此课程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课程,着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表达,应用范围广泛。

视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像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设计图形信息共享形式。

此课程设计要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方法运用在设计中,以准确地表现达到接受方接受和理解的目的。

设计重点在于创意训练与设计流程、表达方式。

1、认识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围;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设计程序;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立体部分的基本要素设计和应用要素设计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技能和方法;3.具有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培养学生在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能力。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对视觉传达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运用视觉元素进行设计的能力。

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18(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18(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学科门类:艺术学代码:13专业类别:设计类代码:1305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代码:130502统稿审定:刘琳前言及统稿:付凌云第一章执笔:李洪胡伟第二章执笔:陈勤学陈欣王璐赵岩第三章执笔:陈勤学廖娟前言为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对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一、指导思想以当代广告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列为本专业教学体系的独立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

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为中心,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既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采用实验实训、社会调研、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与手段,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特别是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美术学人才。

具体是:1、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了解国内外设计传达设计发展动向,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的各项工作,并对本专业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业务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

3、道德品质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理念,形成立足本职、心系公众、关心社会、献身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实践教学体系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实践技能环节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中,课程总学分 180 ;课程总学时 2880。

其中:1、基础实践: 160 学时。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面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提高其视觉艺术水平和设计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设计项目;4.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知识- 色彩理论- 图形构成- 排版设计- 印刷工艺2. 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应用-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Adobe InDesign- CorelDRAW3. 视觉传达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解析- 行业内典型作品评析- 设计趋势研究4. 视觉传达设计实践- 平面设计实践- 标志设计实践- 海报设计实践- 品牌形象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导;2. 实践中学习,通过设计作品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分享设计思路和经验;4. 实地考察,走进设计公司、美术馆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四、考核方式1. 平时作业:包括设计作业、课堂小测、阅读报告等;2. 期中考核:设计项目作业及答辩;3. 期末考核:综合设计项目作品展示及答辩。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2. 作品质量3. 专业能力4. 创新能力5. 团队合作能力六、教学资源1. 书籍:《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设计色彩学》等;2. 软件:Adobe全家桶、CorelDRAW等;3. 设计案例数据库:包括国内外设计作品欣赏。

七、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设计师;2. 助教:协助学生设计实践和课程辅助工作。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2. 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案例教学资源;3. 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参与设计大赛、展览等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涂凌琳撰写时间:2009 年05 月30 日
推荐使用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自编)
实验项目总学时:18 实验课程学分: 1
实验、实践场所:数字视觉设计实验室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学会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练习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

具体包含的内容有:三大构成;字体、标志设计;图形创意设计;装饰图案设计;版式编排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等。

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考核方式
综合考查学生平时实验课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的完成情况。

(如:实验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验考勤占30%;实验态度与结果30%;实验报告4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将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实习前准备:a.了解实习市场和行业需求,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b.完善个人简历和作品集,提高竞争力c.学习面试技巧和职业规划知识2.实习过程中的学习:a.熟悉企业的设计流程和工作方式b.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c.参与实际项目,完成设计任务d.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管理3.实习总结和反思:a.对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b.分析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c.提炼实习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三、评估方式1.实习报告:学生根据实习经历和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撰写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个人成长和收获等。

2.实习作品评定:通过评估学生在实习中完成的设计作品,评估设计思路和创意、设计质量和表现技巧等。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视觉传达设计实习手册》2.《设计实习指南》3.相关行业期刊和杂志五、教学计划安排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a.了解实习市场和行业需求(2周)b.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1周)c.完善个人简历和作品集(1周)d.学习面试技巧和职业规划知识(1周)2.第二阶段(实习过程中的学习):a.熟悉企业的设计流程和工作方式(4周)b.学习如何与团队成员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2周)c.参与实际项目,完成设计任务(8周)d.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管理(2周)3.第三阶段(实习总结和反思):a.对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2周)b.分析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1周)c.提炼实习中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1周)六、教学环境和资源1.实习市场和企业资源: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学科门类:艺术学代码:13专业类别:设计类代码:1305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代码:130502统稿审定:刘琳前言及统稿:付凌云第一章执笔:李洪胡伟第二章执笔:陈勤学陈欣王璐赵岩第三章执笔:陈勤学廖娟前言为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对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一、指导思想以当代广告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列为本专业教学体系的独立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体系形成互促互动的良性关系。

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为中心,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

既注重单项技能的培养,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采用实验实训、社会调研、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与手段,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特别是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美术学人才。

具体是:1、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了解国内外设计传达设计发展动向,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的各项工作,并对本专业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业务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

3、道德品质目标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理念,形成立足本职、心系公众、关心社会、献身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实践教学体系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实践技能环节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中,课程总学分 180 ;课程总学时 2880。

其中:1、基础实践: 160 学时。

2、专业实践: 172 学时。

3、综合实践: 256 学时。

第一章基础实践教学大纲一、军事训练课大纲(一)课程名称: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与班、排、连队列动作训练(二)课程编码:02(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1、目的: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和《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军事技能训练为重点,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2、要求:军事训练是大学生的一门必训课。

因此,全体学生必须学会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姿态端正,仪容严整,精神振作,严肃认真;按照规定的位置列队,集中精力听指挥,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保持队列整齐,出入列应当报告并以允许。

(四)课程总学时:32学时(五)课程总学分:2学分(六)训练项目汇总表:(七)大纲内容:01:立正、跨立、稍息[训练目的和要求]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军人在宣誓、接受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升降国旗和院旗、奏国歌和军队之歌等严肃庄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当立正。

跨步站立。

它主要用于军人体操和执勤等场合。

跨立与立正可以互换。

稍息是在队列中站立时间较长时采用的一种队列动作。

[训练内容]1、立正。

2、跨立。

3、稍息。

02:停止间转法[训练目的和要求]停止间转法是停止间变换方向的方法,分为向右(左)转,向后转,必要时也可半面向右(左)转。

[训练内容]1、向右(左)转。

2、向后转。

3、半面向右(左)转。

03:行进与立停[训练目的和要求]齐步是军人常用的步法,一般用于队列整齐行进,是队列训练的重点。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是队列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跑步,主要用于快速行进。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与整齐。

[训练内容]1、齐步-立定。

2、正步-立定。

3、跑步-立定。

4、踏步-立定。

04:步法交换[训练目的和要求]步法交换,分齐步、正步互换;齐步、跑步互换;踏步、齐步互换。

步法变换,均从右脚开始。

[训练内容]1、齐步、正步互换。

2、齐步、跑步互换。

3、踏步换齐步,齐步换踏步。

05:行进间转法[训练目的和要求]行进间转法是行进间交换方向的方法,分向右(左)转法,半面向右(左)转下和向后转下。

[训练内容]1、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2、齐步、跑步向后转。

06:脱帽、戴帽[训练目的和要求]脱帽、戴帽是军人在日常工作、训练,生活中最常用的动作,在队列和生活中主要用于集合、军容风纪检查、礼仪等场合。

[训练内容]脱帽、戴帽。

07:敬礼、礼毕[训练目的和要求]敬礼体现军人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一种队列动作。

敬礼可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

[训练内容]1、举手礼。

2、注目礼。

3、单个军人敬礼。

4、停止、行进间礼。

08:坐下、蹲下、起立[训练目的和要求]坐下、蹲下与起立是军人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中常用的一种队列动作。

[训练内容]1、坐下与起立。

2、蹲下与起立。

09:基本队形[训练目的和要求]队列的基本队形为横队、纵队、并列纵队。

需要是可以调整为其他队形。

[训练内容]1、横队。

2、纵队。

3、并列纵队。

10:集合、离散[训练目的和要求]集合,是使单个、区队、分队按照规范队形聚集起来的一种队列动作。

离散,是使列队的单个、区队、分队各自离开原队列位置的一种队列动作。

离散分离开和解散,班通常只进行解散。

[训练内容]1、集合。

2、解散。

11:整齐、报数[训练目的和要求]整齐是使队列人员按照规定的间隔和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

整齐分为向右、向左和向中看齐。

听到“报数”的口令,横队从右至左(纵队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训练内容]1、向右看齐、报数。

2、向左看齐、报数。

3、向中看齐。

12:出列、入列[训练目的和要求]单个和区队出、入列。

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1步用正步),或者按照指挥员指定的步法执行;然后,进到指挥员右前侧适当位置或者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成立正姿势。

[训练内容]1、出列。

2、入列。

13:行进与停止[训练目的和要求]横队行进以右翼为基准,纵队行进以先头为基准。

当听到指挥员下达“立定”,按照立定的要领实施。

停止后,听到“稍息”的口令后,先自行对正、看齐,再稍息。

[训练内容]1、行进。

2、停止。

14:方向变换[训练目的和要求]方向变换,是改变队列面对的方向的一种队列动作。

通常分为横队方向变换和纵队方向变换。

[训练内容]1、横队方向变换:停止间方向变换、行进间方向变换。

2、纵队方向变换:停止间方向变换、行进间方向变换。

(八)主要训练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1、《大学生军事教程》(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材)2、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内务条令》3、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制定颁发的《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九)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采用考评方法进行,根据实训态度、出勤率、实训质量、实训测试等综合评定。

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二、体育训练课大纲(一)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二)课程编码:01(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情况而确定以下五个基本目标要求: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课程总学时:128学时(五)课程总学分:8学分(六)实训项目汇总表:(七)大纲内容:01:武术24式太极拳运动[实训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

2、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实训内容]1、24式太极拳概述(特点分类及锻炼价值)。

2、24式太极拳基本动作练习。

3、24式太极拳的成套动作。

[主要实训器材]音响设备。

02: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训目的和要求]1、对体质测试项目进行专项练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项目的测试。

3、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使学生能基本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实训内容]1、体质测试项目专项练习。

2、测试项目:1、(身高、体重);2、肺活量;3、立定跳远;4、座位体前屈;5、(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主要实训器材]体质健康测试仪器。

03:排球运动[实训目的和要求]1、排球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排球运动的产生、发展过程和现状。

2、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3、使学生了解一般的组织竞赛及裁判方法,提高学生观赏排球比赛的能力。

[实训内容]1、排球运动基本规则与裁判法;2、排球基本技术。

[主要实训器材]排球场地与排球。

04:篮球运动[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博的意志品质。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

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4、了解规则和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实训内容]1、介绍篮球运动基本知识、特点、锻炼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2、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3、篮球基本技术。

[主要实训器材]篮球场地与篮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