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之疔疮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疔课件
掌心—托盘丁
涌泉穴—涌泉疔……
甲旁—蛇眼疔 通指—泥鳅疔 手指螺纹—螺纹疔 指趾丫间—手足丫疔 足底—足底疔
病因病机
内因
手厥阴心包经火毒炽盛—托盘丁
脏腑火毒炽盛 湿热下注—足底疔
外因
外伤染毒
内因+外因 火毒阻塞经络 气滞凝滞
针尖、竹、木、鱼骨刺伤 修脚刺破 昆虫叮咬
热盛肉腐 甚则伤筋
2.1 蛇眼疔(虾眼疔、沿爪疔)
疔毒走窜入络—恶寒发热,躯干四肢多处肿胀、疼痛 —流注
毒邪内窜脏腑—内脏转移性脓肿
毒邪流窜附骨—骨骼肿胖—附骨疽
鉴别诊断
疖 虽好发于面部,但红肿范围3~6cm,疽 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但逐渐形成多个脓头和 蜂窝状,红肿范围超过9cm以上,多好发于项背肌肉丰 厚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饮食与调护
不要过食肥甘厚味; 全身症状明显时,宜卧床休息; 发生在口周围者,切忌挤压碰撞,以免走黄; 忌服发散药物、忌灸法,忌烟酒、辛辣、鱼腥等食物,
忌房事、愤怒。
2.手足部疔疮(瘭疽)
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命名 根据部位和形态
指端—蛇头疔;
甲后—蛇背疔
手指中节—鱼肚疔
手指关节—蛀节疔
初起手掌心肿胀高起,失去正常掌心凹陷,手背肿胀更 明显,甚至延及前臂,疼痛剧烈。
2周成脓,但不易溃破。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
呆,苔薄黄,脉滑数。 脓出肿消痛止,7~10天愈合。
可并发红丝疔、损筋伤骨、疔疮走黄!
蛇头疔(腹侧)
蛇头疔(背侧)
蛇头疔(合并附骨疽)
蛇头疔
蛇头疔
食指蛇腹疔
壮热口渴,加竹叶、生石膏;便秘者加生大黄、元明
粉;脓出不畅加皂角刺。
精品医学课件-疔疮
好发于暴露部位。接触后2-3天发病。 二、局部表现:起初,暴露部位出现一个小的红色斑
丘疹,痒而不痛。第二天,变成水疱,内含淡黄色 液体,周围明显肿胀,继而水疱发生出血性坏死, 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10~14天 后,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肿势局限,身热渐 退。 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等热毒症状。 四、合并症:极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 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 响功能。虽然因部位、形态、预后不同, 名称各异,但其病因、症状、治疗大致相 同。
中医命名及西医病名对照
蛇头疔:生在指头顶端——化脓性指头炎 蛇眼疔:生在指甲旁——甲沟炎 鱼肚疔或蛇腹疔:生在指中节前肿如鱼肚— —手指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生在手掌中心——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生在足掌中心——足底皮下脓肿 其他如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手 足丫疔、涌泉疔;
❖ 4 蛇腹疔:生于指腹,患指整个红肿,不能屈伸, 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寒发热等。化脓时胀痛剧烈。 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伤筋骨,则愈合缓 慢,并影响手指功能。
❖ 5 托盘疔:生于手掌,成脓时掌部凹陷消失,手背 肿胀反而明显,肿胀可波及前臂,伴有恶寒发热。 因患处皮肤韧厚,虽已化脓,不易向外穿透,亦有 损伤筋骨可能。
由于四肢远心端化脓性疾病火毒炽盛, 或外伤染毒,再加内有火毒,以致火毒 流于经脉而成。
【诊断】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四肢,有四肢远心端原 发化脓性或外伤染毒病灶的存在。
二、局部表现:在原发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 或数条红线,红线坚硬而有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热毒表现。
红丝疔
红丝疔
四 烂疔
足部烂疔
五 疫疔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 染性疾病。又称“鱼脐疔”,相当于西 医的皮肤炭疽。
丘疹,痒而不痛。第二天,变成水疱,内含淡黄色 液体,周围明显肿胀,继而水疱发生出血性坏死, 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10~14天 后,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肿势局限,身热渐 退。 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等热毒症状。 四、合并症:极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 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 响功能。虽然因部位、形态、预后不同, 名称各异,但其病因、症状、治疗大致相 同。
中医命名及西医病名对照
蛇头疔:生在指头顶端——化脓性指头炎 蛇眼疔:生在指甲旁——甲沟炎 鱼肚疔或蛇腹疔:生在指中节前肿如鱼肚— —手指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生在手掌中心——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生在足掌中心——足底皮下脓肿 其他如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手 足丫疔、涌泉疔;
❖ 4 蛇腹疔:生于指腹,患指整个红肿,不能屈伸, 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寒发热等。化脓时胀痛剧烈。 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伤筋骨,则愈合缓 慢,并影响手指功能。
❖ 5 托盘疔:生于手掌,成脓时掌部凹陷消失,手背 肿胀反而明显,肿胀可波及前臂,伴有恶寒发热。 因患处皮肤韧厚,虽已化脓,不易向外穿透,亦有 损伤筋骨可能。
由于四肢远心端化脓性疾病火毒炽盛, 或外伤染毒,再加内有火毒,以致火毒 流于经脉而成。
【诊断】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四肢,有四肢远心端原 发化脓性或外伤染毒病灶的存在。
二、局部表现:在原发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 或数条红线,红线坚硬而有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热毒表现。
红丝疔
红丝疔
四 烂疔
足部烂疔
五 疫疔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 染性疾病。又称“鱼脐疔”,相当于西 医的皮肤炭疽。
疔疮,烂疔,中医外科学课件
《增订治疔汇要》称“红茧疔”。
《疡科纲要》描述了本病好发部位及发病特点,并对本病病机、 症状及治则已有系统的阐述,发先贤之所不逮,足可启发后学, 说:“别有足部之疡,积湿蕴热,忽发红肿,形势坚巨,浮红 光亮,按之随指陷下,一时不能即起,此证湿火若盛,化腐最 易,即是阳发大毒,俗名木疔。……臂臑手背,亦间有之。” 此书又在论外疡清热之剂中说:“足部亦有所谓水疔者,初则 红肿蔓延,大热大痛,不一二日而腐化甚巨。”
疔疮:烂疔
目 录
CONTENTS
【源流】 【病因病机】 【诊断】 【病证鉴别】 【辨证】
【治疗】 【转归及预后】 【预防与调护】 【医案精选】 【临证提要】
烂疔是发生于皮肉之间、易腐烂、病 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中 称水疗、卸肉疔、烂皮疔、破皮疔、脱 靴疔、火焰疽、瘟毒。《疡科纲要》: “足部亦有所谓水疔者,初起红肿蔓延, 大热大痛,不一二日而腐化甚巨。”
基本证型为湿火炽盛证。临床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 特点,辨证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早期属湿火炽盛证,中期 属毒入营血证,后期应注意气阴证候:初起患肢有沉重和紧束感,以后逐渐出现胀裂样疼痛, 创口周围皮肤呈红色,肿胀发亮,按之陷下,迅速蔓延成片, 1~2天后肿胀剧烈,可出现水疱,皮肉腐烂;持续高热;舌红, 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以其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 极易化腐,病势急暴,局部皮色暗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患 处皮肉很快大片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 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为特 征。好发于小腿、足背等处,次为臀部、上肢,患于躯干者鲜 见。多见于战时。与一般疔疮有别,故名。
疮口愈合速缓,当视腐烂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病者机体的恢 复能力,营养情况等因素决定。若高热持续不退,神识持续昏 迷,谵语,黄疸,苔黄,焦糙,脉细而数,患处腐烂及肿势继 续蔓延不止,乃是正不胜邪,毒邪走散,不得外泄,内攻脏腑, 合并“走黄”之征,可有生命危险。
《疡科纲要》描述了本病好发部位及发病特点,并对本病病机、 症状及治则已有系统的阐述,发先贤之所不逮,足可启发后学, 说:“别有足部之疡,积湿蕴热,忽发红肿,形势坚巨,浮红 光亮,按之随指陷下,一时不能即起,此证湿火若盛,化腐最 易,即是阳发大毒,俗名木疔。……臂臑手背,亦间有之。” 此书又在论外疡清热之剂中说:“足部亦有所谓水疔者,初则 红肿蔓延,大热大痛,不一二日而腐化甚巨。”
疔疮:烂疔
目 录
CONTENTS
【源流】 【病因病机】 【诊断】 【病证鉴别】 【辨证】
【治疗】 【转归及预后】 【预防与调护】 【医案精选】 【临证提要】
烂疔是发生于皮肉之间、易腐烂、病 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中 称水疗、卸肉疔、烂皮疔、破皮疔、脱 靴疔、火焰疽、瘟毒。《疡科纲要》: “足部亦有所谓水疔者,初起红肿蔓延, 大热大痛,不一二日而腐化甚巨。”
基本证型为湿火炽盛证。临床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 特点,辨证应有所侧重。一般而言,早期属湿火炽盛证,中期 属毒入营血证,后期应注意气阴证候:初起患肢有沉重和紧束感,以后逐渐出现胀裂样疼痛, 创口周围皮肤呈红色,肿胀发亮,按之陷下,迅速蔓延成片, 1~2天后肿胀剧烈,可出现水疱,皮肉腐烂;持续高热;舌红, 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以其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 极易化腐,病势急暴,局部皮色暗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患 处皮肉很快大片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 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为特 征。好发于小腿、足背等处,次为臀部、上肢,患于躯干者鲜 见。多见于战时。与一般疔疮有别,故名。
疮口愈合速缓,当视腐烂面积的大小深浅,以及病者机体的恢 复能力,营养情况等因素决定。若高热持续不退,神识持续昏 迷,谵语,黄疸,苔黄,焦糙,脉细而数,患处腐烂及肿势继 续蔓延不止,乃是正不胜邪,毒邪走散,不得外泄,内攻脏腑, 合并“走黄”之征,可有生命危险。
中医外科学教学课件-疔
五神汤合萆薢 渗湿汤
7、外治法
• 初期:金黄膏敷贴;湿敷。
• 脓成:切开排脓。81丹、92丹药线或纱条引流。
•Leabharlann 甲沟甲旁2、3毫米纵切•
指头炎 手指掌侧纵切
•
蛇腹
手指侧面纵切,不宜超关节。
•
托盘疔 沿掌横纹切开,勿伤肌腱。
• 收口: 生肌散,白露膏外用。
•
骨髓炎的治疗
四、红丝疔
1、定义 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
6、治疗
证型 火毒凝结证
热胜肉腐证湿
症状 治法
局部红肿疼痛, 麻痒相兼,畏寒 发热,舌红,苔 黄,脉数。
清热解毒
红肿明显,疼 痛剧烈,肉腐 为脓,高热寒 战,舌红,苔 黄,脉数
清热透脓托毒
方剂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加 皂角刺,炙山 甲。
湿热下注证
足底部红肿热 痛,恶寒发热, 头痛纳呆,舌 红,苔黄腻, 脉滑数。 清热解毒利湿
显,易成走黄。
2、西医病名: 颜面部疔、痈。
3、病因病机
脏腑火毒 外伤染毒 外感火热
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
4、辩证要点
好发部位:额前、颧、頬、鼻、口唇。 发病过程:
初期:患部粟粒状隆起,或麻或痒,继则焮红疼痛, 坚硬根深,状如钉子,肿势范围3~6cm。
中期:约5~7日,肿势逐渐增大,成脓,中有脓栓。 后期:约7~10日,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 随脓外出,肿消痛止,收口而愈。 走黄:若处理不当,可引起疔疮顶陷色黑无脓,四 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失去护场,以至头面耳项俱 肿,伴壮热烦躁,神魂谵语。
蛇头疔—化脓性指头炎 蛇腹疔—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足底皮下脓肿
7、外治法
• 初期:金黄膏敷贴;湿敷。
• 脓成:切开排脓。81丹、92丹药线或纱条引流。
•Leabharlann 甲沟甲旁2、3毫米纵切•
指头炎 手指掌侧纵切
•
蛇腹
手指侧面纵切,不宜超关节。
•
托盘疔 沿掌横纹切开,勿伤肌腱。
• 收口: 生肌散,白露膏外用。
•
骨髓炎的治疗
四、红丝疔
1、定义 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
6、治疗
证型 火毒凝结证
热胜肉腐证湿
症状 治法
局部红肿疼痛, 麻痒相兼,畏寒 发热,舌红,苔 黄,脉数。
清热解毒
红肿明显,疼 痛剧烈,肉腐 为脓,高热寒 战,舌红,苔 黄,脉数
清热透脓托毒
方剂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黄连解毒汤加 皂角刺,炙山 甲。
湿热下注证
足底部红肿热 痛,恶寒发热, 头痛纳呆,舌 红,苔黄腻, 脉滑数。 清热解毒利湿
显,易成走黄。
2、西医病名: 颜面部疔、痈。
3、病因病机
脏腑火毒 外伤染毒 外感火热
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
4、辩证要点
好发部位:额前、颧、頬、鼻、口唇。 发病过程:
初期:患部粟粒状隆起,或麻或痒,继则焮红疼痛, 坚硬根深,状如钉子,肿势范围3~6cm。
中期:约5~7日,肿势逐渐增大,成脓,中有脓栓。 后期:约7~10日,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 随脓外出,肿消痛止,收口而愈。 走黄:若处理不当,可引起疔疮顶陷色黑无脓,四 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失去护场,以至头面耳项俱 肿,伴壮热烦躁,神魂谵语。
蛇头疔—化脓性指头炎 蛇腹疔—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足底皮下脓肿
疔疮科普讲座课件
避免皮肤损伤
注意避免皮肤擦伤或割伤。
及时处理小伤口。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程度选择口服或外用药物。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外科处理
严重时可能需要切Leabharlann 引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辅助治疗
热敷可促进脓肿成熟和排出。
症状
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化脓,有时伴有发热。
严重时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
什么是疔疮?
常见部位
常见于面部、颈部和四肢。
这些部位皮肤较薄,容易受感染。
疔疮的成因是什么?
疔疮的成因是什么? 感染源
主要是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
疔疮的成因是什么? 易感因素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疔疮。
注意避免过热以防烫伤。
疔疮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
疔疮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 蜂窝织炎
感染可能扩散至皮下组织,引起蜂窝织炎。
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扩散。
疔疮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 败血症
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疔疮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 瘢痕形成
愈合后可能留下瘢痕。
可考虑使用瘢痕修复产品。
谢谢观看
疔疮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疔疮? 2. 疔疮的成因是什么? 3. 如何预防疔疮? 4.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5. 疔疮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
什么是疔疮?
什么是疔疮?
定义
疔疮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表现为 皮肤表面的小脓肿。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导致。
疔疮,疫疔,中医外科学课件
五、中成药
1.外科蟾酥丸6粒,分2次吞服。 2.犀黄丸,1支,每日2次。
六、名医经验
顾筱岩:疫疔,内治用芩连消毒饮,加外科蟾酥丸。走黄用芩 连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外治:玉露膏、八将散 或升丹、二保丹、七三丹。腐肉脱落后,改掺八二丹。
凌云鹏:疫疔,治疗以解疫疠之毒为先,方用解毒追疔散(黄 连2g,黄芩6g,银翘各12g,蚤休6g,山楂肉9g,丹皮9g, 牛蒡子9g,菊花12g,甘草6g)。
3.后期 10~14日后,若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开始分离,或 流出少量脓水,四周肿势日趋限局,身热渐退,此为顺证,但 腐肉脱落缓慢,一般要3~4周方可愈合。
4.合并走黄 若局部肿势继续发展,伴有壮热神昏,痰鸣喘急, 身冷脉细者,是为合并走黄之象。
【病证鉴别】
1.颜面部疔疮 疮形如粟,高突,红肿热痛,坚硬根深。 2.丹毒 皮色鲜红,边缘清楚,灼热疼痛,发展期无疮形如脐
【源流】
隋《诸病源候论》首先记载了本病,说:“此疮头黑深,破之, 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疔疮。”此外, 该书所载“马毒入疮候”,云:“凡人先有疮而乘马,汗并马 毛垢及马屎尿,及坐马皮鞯,并能有毒,毒气入疮,致焮肿、 疼痛、烦热。”
按其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亦当属本病范畴。明《证治准绳》 始论述了它是因感死畜之毒而发的病,“疔疮者……或感疫死 牛、马、猪、羊之毒”,“若因开割瘴死牛马猪羊之毒,或食 其肉致发疔毒,或在手足,或在颈面,或在胸腹,或在胁肋, 或在背脊,或在阴胯;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肿痛创人,发热 烦闷,颈痛、身痛、骨节痛。”
【诊断】
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常在接触疫畜或其 皮毛后1~3天发病,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 有传染性。
中医外科学—疔疮精品PPT教学课件
❖ 生在甲身之内的,又名沿爪疔;
❖ 生在甲后的,叫蛇背疔.
❖ 生在手指螺纹的,叫螺疔;
❖ 生在手指指节间的,叫蛀节疔;
❖ 若一指通肿,色紫,指微屈而难伸.形如泥鳅者,称泥鳅疔;
❖ 指头有黄疱明亮的,挑破去其恶水即愈,叫水白疔。
❖ 生于指中节前肿如鱼肚的,或状如蛇肚,叫鱼肚疔或蛇腹疔;
❖ 生于五指(趾)丫处的,叫手足丫疔;
第一课件网
疔亦名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 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疮形小, 根脚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来势急剧,变 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
2020/12/8
1
疔疮是疮中之王。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这是“疔”字的最早记载。
疔”作为一个病名,始于汉代华佗《中藏经》。
❖ 指关节结核(蜣螂蛀)多生于手指中节,初起不 红不热不痛,逐渐肿胀,病起缓慢,溃腐亦 慢。出脓夹杂干酪样坏死组织,x线片可明确 诊断。
2020/12/8
20
❖ 以清热解毒为主.
1.辨证论治
内治 外治
(1)热毒凝结证 (2)热盛肉腐证 (3)湿热下注证
2.其他疗法——参照“颜面部疔疮”。
2020/12/8
2020/12/8
27
❖ 临床表现手足部多有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好发于手臂及小 腿内侧。
2020/12/8
5
❖ 主要因火热蕴结为患。
如饮食不节
第一课件网
毒从内发 毒从外受
气血凝滞、火毒结 聚,热胜肉腐而成 疔。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 或虫咬皮损
2020/12/8
6
❖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疮疡、疖、疔PPT课件
1.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l)禁忌被挤压或挑刺。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变证如头痛、 寒战、高热或昏迷等,要及时告知医生, 配合抢 救。
--
10
四、康复护理
1、疖的预防应注意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洗头、勤洗澡,而且要勤换 洗衣物。
2、婴幼儿在夏季应预防长痱子,对于患有某种瘙痒 性皮肤病的婴幼儿,除了积极治疗外, 还应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以免继发感染,从而发生疖。
(2)向患者说明情志不畅与发病的关系,帮助病人解除烦 躁情绪,配合治疗与防治。
5、专科护理
(1)局部尽早进行热敷、理疗。 (2)面部疖肿应卧床休息。切忌挤压或挑刺疖肿。以免扩 散至颅内。 (3)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但面部疖肿应尽量避 免切开。 (4)当疖在排脓时,应保持周围皮肤干净。
--
9
三、并发症
--
2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热毒侵袭,蕴于肌肤; 或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之品, 致使脏腑蕴热,气血紊乱,壅滞不 行,阻于经络,日久化热,火毒结 聚,肉腐化脓而致。
--
3
二、分型及施护要点
(一)热毒蕴结 主症: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发生肿痛,
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多在3cm左右。轻者疖肿 只有几个,较重者可多达数十个,可反复发作, 缠绵不愈,或有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苔 黄,脉数。
疮疡、疖、疔
--
1
疮疡
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临床 常见病证有“疖”、“痈”“褥疮”等。现代医学所称的 外科感染,属于疮疡范畴。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 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
疖
疖是一种皮肤表浅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 般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现代医学中的疖、 化脓性汗腺炎,红色粟粉疹,头皮穿凿性脓肿等可 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
10
四、康复护理
1、疖的预防应注意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勤洗头、勤洗澡,而且要勤换 洗衣物。
2、婴幼儿在夏季应预防长痱子,对于患有某种瘙痒 性皮肤病的婴幼儿,除了积极治疗外, 还应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以免继发感染,从而发生疖。
(2)向患者说明情志不畅与发病的关系,帮助病人解除烦 躁情绪,配合治疗与防治。
5、专科护理
(1)局部尽早进行热敷、理疗。 (2)面部疖肿应卧床休息。切忌挤压或挑刺疖肿。以免扩 散至颅内。 (3)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但面部疖肿应尽量避 免切开。 (4)当疖在排脓时,应保持周围皮肤干净。
--
9
三、并发症
--
2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热毒侵袭,蕴于肌肤; 或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之品, 致使脏腑蕴热,气血紊乱,壅滞不 行,阻于经络,日久化热,火毒结 聚,肉腐化脓而致。
--
3
二、分型及施护要点
(一)热毒蕴结 主症: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发生肿痛,
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多在3cm左右。轻者疖肿 只有几个,较重者可多达数十个,可反复发作, 缠绵不愈,或有发热,口渴,尿赤,便秘,苔 黄,脉数。
疮疡、疖、疔
--
1
疮疡
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临床 常见病证有“疖”、“痈”“褥疮”等。现代医学所称的 外科感染,属于疮疡范畴。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 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
疖
疖是一种皮肤表浅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 般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现代医学中的疖、 化脓性汗腺炎,红色粟粉疹,头皮穿凿性脓肿等可 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疔课件
毒从外受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 或虫咬皮损
气血凝滞、火毒结 聚,热胜肉腐而成 疔。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若发生在上唇周围和鼻部(所谓危险三角区), 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眼 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化腋性海绵 窦静脉炎。
临床表现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 唇等部。
初起、中期、后期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必要时应 根据病情做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血细菌培 养加药敏等检查。
有头疽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处,初起 皮肤即有粟米样疮头,逐渐形成多头或 蜂窝状;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12 cm以 上,病程较长。 脓疱疮多见于儿童,多发于面部,为散 发的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可迅速增大化 脓。
临床表现手足部多有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好发于手臂及小 腿内侧。 多先在手足生疔部位或皮肤破损处,红肿热痛,继则在前臂或 小腿内侧皮肤上起一条或多条线状红晕,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 局部有压痛,触之较周围组织硬,上肢可停于肘部或腋部,下 肢可停于腘胯腹部,或更向上蔓延。肘、腋或腘窝、胯腹部常 有淋巴结肿大作痛。 红丝较细者,可无全身症状,1~2d可愈; 红丝较粗者,病情较重。 病变在浅部的,红丝显露而色鲜红; 病变在深部的,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患肢出现条索状 肿块和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比例增高
总由火毒凝结而发。
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若火毒 走窜,内攻脏腑,可成走黄之证。
火毒凝聚
红丝疔
破损染毒
手足部生疔,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 感染毒邪。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 或虫咬皮损
气血凝滞、火毒结 聚,热胜肉腐而成 疔。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若发生在上唇周围和鼻部(所谓危险三角区), 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眼 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化腋性海绵 窦静脉炎。
临床表现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 唇等部。
初起、中期、后期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必要时应 根据病情做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血细菌培 养加药敏等检查。
有头疽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处,初起 皮肤即有粟米样疮头,逐渐形成多头或 蜂窝状;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12 cm以 上,病程较长。 脓疱疮多见于儿童,多发于面部,为散 发的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可迅速增大化 脓。
临床表现手足部多有生疔或皮肤破损等病史。好发于手臂及小 腿内侧。 多先在手足生疔部位或皮肤破损处,红肿热痛,继则在前臂或 小腿内侧皮肤上起一条或多条线状红晕,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 局部有压痛,触之较周围组织硬,上肢可停于肘部或腋部,下 肢可停于腘胯腹部,或更向上蔓延。肘、腋或腘窝、胯腹部常 有淋巴结肿大作痛。 红丝较细者,可无全身症状,1~2d可愈; 红丝较粗者,病情较重。 病变在浅部的,红丝显露而色鲜红; 病变在深部的,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患肢出现条索状 肿块和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比例增高
总由火毒凝结而发。
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若火毒 走窜,内攻脏腑,可成走黄之证。
火毒凝聚
红丝疔
破损染毒
手足部生疔,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 感染毒邪。
中医外科学—疔疮
颜面部疔疮
手足部疔疮
红丝疔 烂疔 疫疔 附:类丹毒
颜面部疔疮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 化脓性疾病。(图)
相当于西医学的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颜面部疖或痈并发蜂窝组织炎。
发于颜面部,病变迅速,疮形如 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 热毒症状明显,易成走黄之变。
主要因火热蕴结为患。
如饮食不节
脓疱疮多见于儿童,多发于面部,为散 发的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可迅速增大化 脓。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
1.辨证论治
内治 外治
(1)热毒蕴结 (2)火毒炽盛
2.其他疗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嗜烟酒辛辣、 荤腥发物、甜腻之品。
(2)减少患部活动。
(3)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针 挑,忌挤脓,防止患部外伤。忌房事、忿怒、 过度思虑、惊恐等。
毒从内发 毒从外受
气血凝滞、火毒结 聚,热胜肉腐而成 疔。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 或虫咬皮损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
若发生在上唇周围和鼻部(所谓危险三角区), 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眼 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化腋性海绵 窦静脉炎。
临床表现多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 唇等部。
剧烈,范围甚大,皮肉迅速腐烂, 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
“烂疔”之名首载于唐代《备急
千金要方》。古代文献还称水疔、 卸肉疔、烂皮疔、脱靴疔等。
总由火毒凝结而发。
湿热火毒内蕴,毒聚肌肤,以致气血 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毒邪入营,则 易成走黄重证。
湿热火毒炽盛 破损染毒
烂疔
皮肉破损,接触潮湿泥土、脏物等, 感染特殊毒气。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
疔疮科普讲座PPT
这可能是感染加重的信号。
何时就医?
反复发作
若疔疮反复发作,应咨询专业医生寻找潜在原因 。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怎么预防疔疮?
怎么预防疔疮? 保持卫生
定期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划伤和抓挠 。
使用温和的洁肤产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怎么预防疔疮? 增强免疫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健康。
怎么预防疔疮? 及时处理伤口
对小伤口及时消毒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严重伤口应寻求医疗帮助。
如何治疗疔疮?
如何治疗疔疮?
药物治疗
轻度疔疮可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局部治疗。
口服抗生素可能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
如何治疗疔疮?
手术干预
对于脓肿形成的疔疮,可能需要外科引流。
疔疮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疔疮? 2. 为什么会得疔疮? 3. 何时就医? 4. 怎么预防疔疮? 5. 如何治疗疔疮?
什么是疔疮?
什么是疔疮?
定义
疔疮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通常表现 为红肿、疼痛的皮肤肿块。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什么是疔疮?
症状
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脓液形成 及发热等。
有时也可能伴随全身不适。
什么是疔疮?
类型
疔疮的类型包括浅表性疔、深部疔以及并发症等 。
不同类型的疔疮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会得疔疮?
为什么会得疔疮? 致病因素
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破损、 免疫力下降及细菌感染等。
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疔疮。
为什么会得疔疮? 易感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易感 染疔疮。
何时就医?
反复发作
若疔疮反复发作,应咨询专业医生寻找潜在原因 。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怎么预防疔疮?
怎么预防疔疮? 保持卫生
定期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划伤和抓挠 。
使用温和的洁肤产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怎么预防疔疮? 增强免疫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健康。
怎么预防疔疮? 及时处理伤口
对小伤口及时消毒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严重伤口应寻求医疗帮助。
如何治疗疔疮?
如何治疗疔疮?
药物治疗
轻度疔疮可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局部治疗。
口服抗生素可能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
如何治疗疔疮?
手术干预
对于脓肿形成的疔疮,可能需要外科引流。
疔疮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疔疮? 2. 为什么会得疔疮? 3. 何时就医? 4. 怎么预防疔疮? 5. 如何治疗疔疮?
什么是疔疮?
什么是疔疮?
定义
疔疮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通常表现 为红肿、疼痛的皮肤肿块。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什么是疔疮?
症状
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脓液形成 及发热等。
有时也可能伴随全身不适。
什么是疔疮?
类型
疔疮的类型包括浅表性疔、深部疔以及并发症等 。
不同类型的疔疮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会得疔疮?
为什么会得疔疮? 致病因素
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破损、 免疫力下降及细菌感染等。
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疔疮。
为什么会得疔疮? 易感人群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易感 染疔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旺动攻注而成,其患指大若蛇头,赤肿欣痛, 甚者疼及连心,寒热交作,或肿痛而延止。”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6
(初期)麻、痒、刺痛。焮红肿胀。 (中期)肿胀如蛇头,10天化脓伴剧烈的跳痛 (溃后)早溃黄稠,如自溃较晚,脓出稀而臭秽 多为损骨之象。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7
脓性指头炎易损骨的原因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0
病因病机
内因:脏腑蕴热 外因:外伤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是发病条件及诱因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胜肉腐。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1
蛇眼疔
首见于《外科大成》 虾眼疔、沿爪疔、 清以前“代指“ 《证治准绳》最详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鼻、颏、口唇等处。 命名方式较多,但多以部位与穴位命名。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5
鼻根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6
眉心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7
鼻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8
唇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9
颧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0
颧疔
按部位分: 颜面部、手足部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
按性质分
红丝疔 烂疔 疫疔等。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
重点
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
颜面部疔疮
西医:疖、痈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
好发部位
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颜面部均可发生,但好发于:前额、颧、颊、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9
概述
是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发病手部多于足部
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 掌中隙感染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命名 指头—蛇头疔或螺纹疔 指甲内—沿爪疔
指背—蛇背疔 指骨节间—蛀节疔 指甲旁—蛇眼疔 五指(趾) 缝间— 手足丫疔 手掌心—托盘疔
1/8/2021
肿热痛,3~6cm,根深坚硬,如钉丁状 全身:表证 重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4
中期
火毒壅滞不散,热胜肉腐成脓(5~7天) 肿势渐大,四周浸润明显 疼痛加剧 疮顶破溃 全身: 里证 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
苔、脉象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5
后期: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1
气血凝滞
病因
火热之毒
Hale Waihona Puke 炽 盛内发: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 外 感受风热火毒 受 皮肤破损,复感毒邪,蕴蒸肌肤
内燔营血
疔疮走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2
临床表现
23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初期: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 初起局部即有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继则红
地仓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8
1/8/2021
走黄之势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9
走黄之势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0
特点
颜面部 红肿热痛 疮形小3-6cm左右,有些如粟米般大小。 坚硬、根深,外形象钉子一样。 易走黄。(头为诸阳之会;西医认为感染沿静
脉回流到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 绵状静脉窦炎)
42
蛇眼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3
蛇 眼 疔 。 虾 眼 疔 , 沿 爪 疔 , 代 指
沿爪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4
(1)红肿热痛,一般2---3天成脓 (2)甲周炎 (3)甲下脓肿。黄色或灰白色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5
蛇头疔
手指末端 化脓性指头炎 《证治准绳》:天蛇毒 《外科正宗》:“天蛇毒一名蛇头疔,乃心火
一旦“走黄”,又应以西医静脉抗感染和对症 治疗为先,控制后再按未“走黄”处理。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7
重点知识
疔疮分类 颜面疔疮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走黄的表现及原因 阶梯疗法 病案分析:疔疮、疔疮走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8
手足部疔疮
1/8/2021
31
中医辨治
32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3
火毒炽盛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阶梯疗法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4
外治
初起 成脓 溃后
箍毒消肿 提脓祛腐,切开排脓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1
颌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2
鼻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3
1/8/2021
人中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4
1/8/2021
迎香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5
1/8/2021
虎须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6
1/8/2021
虎须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7
1/8/2021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5
注意
静卧休息,减少活动 忌服辛热发散之药 忌早期切开及针刺,忌挤脓 忌灸 忌过食膏粱厚味,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6
最佳治疗方案
未“走黄”者,初期和中期以中药内治和西药 抗感染为主,结合中医局部外治;溃后以中医 外治为主。
手指掌面皮肤紧厚 皮下有与皮肤垂直的致密纤维组织索,一端连
接真皮,另一端固定在指骨骨膜,并形成许多坚 韧密闭的小腔 炎症肿胀时,难以向皮肤表面突起,使小腔内的 压力增高,而迅速出现愈来愈剧烈的疼痛
全身:伴有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神昏谵语,胁痛 气急,舌红绛,苔黄糙,脉洪数等症状,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8
其他变证
毒邪内传脏腑,引起内痈 旁窜而并发流注或附骨疽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9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0
鉴别诊断
疖 有头疽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约第7-10日 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
痛渐消,身热减退 10~14天即可痊愈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6
变证—走黄
颜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 妄加挤压挑刺 过早切开 不慎碰伤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7
走黄表现:
局部:疮顶突然干陷无脓,肿势扩散,甚至头面 耳俱肿,疮口周围皮肤暗红.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6
(初期)麻、痒、刺痛。焮红肿胀。 (中期)肿胀如蛇头,10天化脓伴剧烈的跳痛 (溃后)早溃黄稠,如自溃较晚,脓出稀而臭秽 多为损骨之象。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7
脓性指头炎易损骨的原因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0
病因病机
内因:脏腑蕴热 外因:外伤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是发病条件及诱因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胜肉腐。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1
蛇眼疔
首见于《外科大成》 虾眼疔、沿爪疔、 清以前“代指“ 《证治准绳》最详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鼻、颏、口唇等处。 命名方式较多,但多以部位与穴位命名。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5
鼻根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6
眉心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7
鼻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8
唇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9
颧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0
颧疔
按部位分: 颜面部、手足部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
按性质分
红丝疔 烂疔 疫疔等。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
重点
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
颜面部疔疮
西医:疖、痈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
好发部位
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颜面部均可发生,但好发于:前额、颧、颊、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9
概述
是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发病手部多于足部
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化脓性腱鞘炎、 掌中隙感染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命名 指头—蛇头疔或螺纹疔 指甲内—沿爪疔
指背—蛇背疔 指骨节间—蛀节疔 指甲旁—蛇眼疔 五指(趾) 缝间— 手足丫疔 手掌心—托盘疔
1/8/2021
肿热痛,3~6cm,根深坚硬,如钉丁状 全身:表证 重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4
中期
火毒壅滞不散,热胜肉腐成脓(5~7天) 肿势渐大,四周浸润明显 疼痛加剧 疮顶破溃 全身: 里证 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
苔、脉象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5
后期: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1
气血凝滞
病因
火热之毒
Hale Waihona Puke 炽 盛内发: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 外 感受风热火毒 受 皮肤破损,复感毒邪,蕴蒸肌肤
内燔营血
疔疮走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2
临床表现
23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初期: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 初起局部即有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继则红
地仓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8
1/8/2021
走黄之势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9
走黄之势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0
特点
颜面部 红肿热痛 疮形小3-6cm左右,有些如粟米般大小。 坚硬、根深,外形象钉子一样。 易走黄。(头为诸阳之会;西医认为感染沿静
脉回流到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 绵状静脉窦炎)
42
蛇眼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3
蛇 眼 疔 。 虾 眼 疔 , 沿 爪 疔 , 代 指
沿爪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4
(1)红肿热痛,一般2---3天成脓 (2)甲周炎 (3)甲下脓肿。黄色或灰白色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45
蛇头疔
手指末端 化脓性指头炎 《证治准绳》:天蛇毒 《外科正宗》:“天蛇毒一名蛇头疔,乃心火
一旦“走黄”,又应以西医静脉抗感染和对症 治疗为先,控制后再按未“走黄”处理。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7
重点知识
疔疮分类 颜面疔疮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走黄的表现及原因 阶梯疗法 病案分析:疔疮、疔疮走黄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8
手足部疔疮
1/8/2021
31
中医辨治
32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3
火毒炽盛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阶梯疗法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4
外治
初起 成脓 溃后
箍毒消肿 提脓祛腐,切开排脓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1
颌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2
鼻疔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3
1/8/2021
人中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4
1/8/2021
迎香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5
1/8/2021
虎须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6
1/8/2021
虎须疔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17
1/8/2021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5
注意
静卧休息,减少活动 忌服辛热发散之药 忌早期切开及针刺,忌挤脓 忌灸 忌过食膏粱厚味,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6
最佳治疗方案
未“走黄”者,初期和中期以中药内治和西药 抗感染为主,结合中医局部外治;溃后以中医 外治为主。
手指掌面皮肤紧厚 皮下有与皮肤垂直的致密纤维组织索,一端连
接真皮,另一端固定在指骨骨膜,并形成许多坚 韧密闭的小腔 炎症肿胀时,难以向皮肤表面突起,使小腔内的 压力增高,而迅速出现愈来愈剧烈的疼痛
全身:伴有壮热烦躁,恶心呕吐,神昏谵语,胁痛 气急,舌红绛,苔黄糙,脉洪数等症状,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8
其他变证
毒邪内传脏腑,引起内痈 旁窜而并发流注或附骨疽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9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30
鉴别诊断
疖 有头疽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约第7-10日 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
痛渐消,身热减退 10~14天即可痊愈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6
变证—走黄
颜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 妄加挤压挑刺 过早切开 不慎碰伤
1/8/2021
中医外科学之疔疮
27
走黄表现:
局部:疮顶突然干陷无脓,肿势扩散,甚至头面 耳俱肿,疮口周围皮肤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