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重点难点】1.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兴起(1)背景: 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2)建立: 年, 建立东晋,定都。

(3)政权特点: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 ,共天下”。

(4)兴盛: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东晋的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名称由来:420—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 ,总称为“”。

2.统治状况(1)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3)时政治腐败,后发生大规模叛乱, 失守,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1)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社会。

(3)江南地区优越。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1)农业: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兼作,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使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奠定了基础。

【当堂达标】1.一个生活在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共有四个朝代,它们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3.东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分别是()A.316年、383年B.317年、420年C.317年、589年D.316年、589年4.(菏泽中考)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B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2.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3.下图反映的著名战役是( D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A.北方战乱频繁 B.南方地广人稀C.江南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C )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6.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A )A.鲜卑族B.匈奴族C.羌族D.氐族7.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C )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D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10.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与学指南:二、读思达悟活动程序【活动1】诊断性评价: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年,东晋灭亡。

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梁、陈四个朝代,这些王朝都在建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4.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和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5.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发达,是全国的重心;而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6.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福建和等地。

【活动2】阅读与表达阅读课文,回答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活动3】思考与讨论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活动4】形成性评价1.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2.东晋时期,社会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

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现象出现在司马懿统治时期B.谚语显示了王导和王敦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C.表明东晋政权与南北大贵族的特殊关系D.显示了东晋诸侯国对王室的威胁3.下面选项中哪一次战役解决了北方对东晋的威胁?()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4. 下列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其中正确的是()A.宋、梁、齐、陈 B.宋、齐、梁、陈C.齐、宋、梁、陈 D.齐、梁、陈、宋5.南朝中疆域最大的王朝是()A. 宋 B.齐 C.梁 D.陈6.东汉末年开始,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是()A.南方人口北上 B.北方人口南迁C.北方人口迁至西域 D.北方人口迁至海外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由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续表)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江南:中国地理区域概念。

文化特征经历了由尚武向崇文的转变,文化地位也经历了由偏远到成为中心的转变。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变化转型,在不断的整合与重构中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到隋唐之际其主要内涵已经比较稳定。

江南多次扮演华夏文化中心的角色,可以说江南文化因吸收中原文化而成长,现已成为中华的主体文化之一。

典型例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2重点问题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历史作用:原因:(1)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典型例题:“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3综合探究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

”(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材料二《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初一历史第四单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学生识读史料和历史地图,学会感知有效信息,培养阅读材料和地图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课前学习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复习旧知回顾三国以来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以及人口迁移的大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六朝食单和《山居赋》,分析江南作物品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地图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的农业都有怎样的发展?学习任务二: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1、六朝时期青瓷有什么特点?(制作工艺、实用性和审美三个角度)2、除了制瓷业,江南地区还有哪些行业得到了发展?学习任务三:通过对文字材料和文物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文字材料,请你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六朝的建康城。

2、这个来自罗马的玻璃杯为什么出现在江南?玻璃杯是如何“来”的?【推荐学习资源】六朝古都博物馆A-P-P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随着南北的交流,引进了北方的作物品种。

2.兴修水利工程、耕作技术提高等。

【学习任务二】1. 六朝青瓷制作精巧、工艺高超;品种多样、用途广泛;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体现艺术之美。

2. 江南地区的采矿业、纺织业、制盐业、造纸、冶铸、造船等行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学习任务三】1.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城市繁荣发展。

2.这只罗马的玻璃杯是通过海外贸易,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课后练习】1、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C.羌 D.羯2、南朝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他们的先后顺序是()A.宋、齐、梁、陈B.宋、陈、梁、齐C.齐、宋、梁、陈D.齐、宋、陈、梁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东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2).说出南朝包含哪几个朝代。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江南地区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哪一条?6).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1)司马氏势力的衰落。

作为一国之君,却要与手下大臣同坐受贺,说明了司马氏势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了。

(2)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

“王与马,共天下”,而王氏却不能篡权夺位,说明了王氏势力虽大却不是独大,这是几个大族势力相互制衡的结果。

2.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津县初中历史七上第十八课导学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型新

时间月日(星期)
成果目标1.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
2.通过了解东晋、南朝外部环境和统治政策的变化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阅读、理解、归纳史料,逐步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4.通过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等,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要素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
情景导引请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
江南?
思考:江南好在何处?
活动自评:
在诵读中,学生感受江南
之美,为探求江南地区开
发塑造氛围。

思维对话问题一:回顾三国—西晋的演变,了解西晋灭亡到东晋建立的更替
活动一:观看课件演示三国两晋的更替,通过“王与马,共天下”
的历史现象,思考东晋统治表现出的特点?
问题二:了解东晋演变过程中重大事件、影响
活动二:通过课件展示,把握节点:士族政治、祖逖北伐、淝水之
战、东晋灭亡。

问题三:南朝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活动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宋齐梁陈前后更替,均定都在建康,史
称南朝。

问题四:阅读材料,指出两个时期的江南有何不同?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活动四: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
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一:阅读教材和史料,
明确司马皇族在政军方面
依靠王导家族的特点。


根据教材准确解释+2分。

活动二:结合教材第82-83
页,能联系淝水之战使东
晋消除军事威胁,稳定政
局。

明晰东晋建立灭亡的
准确时间+2分
活动三:
知道宋齐梁陈的更替,都
城均在建康,合称南朝+1
分。

活动四:能准确描述两个
时期江南的不同?从劳动
力、生产方式、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表现、贫富程度
等角度,加以合理解释+2

活动五:从北人南迁、自
然环境、统治政策、社会
局势、耕作技术等角度考
问题五: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活动五:充分阅读教材84页,结合历史题图人口流动趋势,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小组内发言确定思路。

问题六: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
活动六:阅读教材,观看课件,从耕作技术、耕地面积、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了解。

虑+2分
活动六:抓住几个方面,概括全面+1分
拓展迁移小组讨论: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现在的社会经济政
治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上原因中得到哪些启示呢?启示来自于所学原因,
符合当下实际,有借鉴
有发扬,条理清晰,有
实际意义。

+3分
达标反馈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处政权是()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前秦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3.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
B.齐
C.梁
D.陈
4.南朝后期,在南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大量北迁
B.梁朝爆发了叛乱
C.祖逖带兵北伐
D.淝水之战的胜利
5.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地方将领势力强大
B.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C.朝代更替非常频繁
D.宋朝爆发大规模叛乱
6.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技术
C.水稻采用育苗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对1题,得1分,合计
_____
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政权掠夺北方人口
8.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的日常生活用具。

据此推测这些青瓷器具应属于哪一时期()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9.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10.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1.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1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图2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1)图1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

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
和民族大交融。

(2)《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丝绵布
设计人:王树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