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教育“4+2”培养模式的质疑

合集下载

幼儿园双培养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双培养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双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1.1 双培养概念双培养是指幼儿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兼顾幼儿的学前教育和品德培养。

也就是在培养孩子基础知识的注重品德素质的培养,为孩子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1.2 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双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1.2.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双培养要求同时注重学前教育和品德培养,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较高。

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够充分,导致品德培养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

1.2.2 教育理念不够清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对双培养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清晰,很多幼儿园在实践中往往偏向于重视学前教育,而忽视了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1.2.3 教师素质不够高教师是实施双培养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并不够高,缺乏专业的品德教育知识和技能,导致品德培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二、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幼儿园双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2.1 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重视品德培养,需要充分配备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设施的质量,为品德培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2 明确教育理念幼儿园要明确双培养的教育理念,确定学前教育和品德培养的平衡点,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能片面追求学前教育的成绩,忽视品德培养。

2.3 提升教师素质为了有效推行双培养,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品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品德培养工作。

2.4 完善评价体系完善双培养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前教育方面的考核,还要加入品德培养的评价指标,从根本上推动双培养的实施和发展。

三、结语面对幼儿园双培养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只有加强资源投入,明确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完善评价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双培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促进双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4+2分段式教师教育机制构想——对我国现阶段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质疑

4+2分段式教师教育机制构想——对我国现阶段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质疑
CH A N G a Y n
( n x a h r o l g ,Dig i Di g i Te c e s C l e e n x ,Ga s 4 0 0 nu7 3 0 ) Ab t a t n Ch n ’ c r e tr aitcst a in t a r d a e r m o ma o l g sa eo e s p l d et e sr c :I i a u r n e l i i t h t a u t s fo n r l l e r v r u p i ,n i r S s u o g c e e h
师 资 格证 书 ,从 事教 育 工作 。 关键 词 :师 范 生 ;免 费教 育 ;4 +2分 段 式 教 师 教 育 机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G4 12 5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6 8 ( 02 0 —0 3 —0 08 7 1 2 1 ) 1 14 5
d e h mp e n a i n o r ee u a i n f rn r l o lg t d n sh v a i o r c ie n rc n i e f c i ey o st ei l me t t ffe d c t o o ma l es u e t a e b s s fp a tc , o a t fe t l o o c e v a ta te c l n a d d t s tr c x e l tc n ia e ,wh t r e tc n b i g a o t t e wa t fr s u c s e a' wo s ,i a rn b u h se o e o r e .Th r f r ,f e d c t n s eeo e ree u ai o f r n r l o lg t d n s c n ts t f co i o v h r b e o h h ra e o o o o ma le e s u e t a ' a i a t rl s l e t e p o lm ft e s o t g f c mp t n e c e s At t e c s y ee tt a h r . h

从“2+4”模式看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改革趋势

从“2+4”模式看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改革趋势

/ 百家讲坛
W E N U D A 0 H A N G

2 + 4 拱式帚我 国小 学 I J 年 碜 茼焙希 的 革趋势
文 /刘 井坤
成 了社 会关注 的焦点 。1 9 9 6年 4月 ,教育硕 士专业学 位 ( E D M ) 首次在我 国设置 , 主要培养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人 才; 1 9 9 7 年 ,硕士 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在我 国正式 出现 ; 2 0 0 2 年,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对小学教师教学 和科研能 的 要求进一步提高 。一 系列 的教育改革力 』 I 速了我国教师专业 化 的进程 , 一批具有较高理论 素养 、 较强科研 能力的小 学教 师异军突起 , 成 为了小学教育科研的领头人和主力军。 五、 专 科型 教 师 学术 型 的教 师培养 导致 教育科 研与教 育教学 出现失 衡 ,致使教育硕士生对未来要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认 识不 够, 做不到学 以致用 , 不能较快地投入到教学 工作 中。针对 这一问题 , 湖南省已从 2 0 1 0年起 , 探索实施 “ 2 + 4 ” 本科层 次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对初 中起点毕业生进行分段分科分专 业培养。这种模式把学 习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入学后 两年 , 主要学 习基础文化课 程 ; 第二 阶段是 大学本科 四年 , 主要学习教育专业课程。此种模式 的突出特点在于 , 在入学 后立 即进行 专业定 向。 于专业选择在入学阶段 就丌始进 行 ,学 生 可 以在 6年 的学 习 时 间 内 ,在 所 选 专业 上 有 所侧 重, 对专业知识有更深 、 更透 的研究 , 毕业后 可以迅速成 为 胜任工作 的专科教师 。 六、 综 合型 教 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小学 课程以综合化为主 ,学科 知识 的传递应注 意各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 互相补充 , 以儿童 的生活经验为背景, 使学生获得 比较完整的知识 ,得到全 面发展 。因此 , 新时代的小学教 师必须要拥有全i 百 『 、 综合 的 知识体系。 在这 种 背 景 下 , 6 年一贯制“ 2 + 4 ” ( “ 2 + 2 + 2 ” ) 本 科层 次 全 科培养模式在t l I 东省应运而生。与湖南省“ 2 + 4 ” 分科培养模 式 不 同的 是 , 它 不 急 于 在 一 入学 就进 行 专 业 定 向 : 在第 一 个 “ 2 ” 年, 丰 要进 行 通 识 教 育 , 重点体 现“ 基础性和综合性” , 以 学 习高 中课 程为主 , 同时兼顾声乐 、 琴法 、 舞蹈等方面 的学 习; 从第二个“ 2 ” 年开始 , 主要进行专业方 向和教师教育 , 重 点体现“ 专业性 与针对性” , 在 确定 一个 专业方 向后 , 以学习 专业方 向必修课程和部分教师教育理论 课程为_ 丰;在第 三 个“ 2 ” 年, 主要进行教育实践 , 重点 体现“ 师范性和职业 性” , 以教师教育实践为主 , 兼顾专业限选及辅修课程。这种分段 培养模式 , 把通识教育 、 专业方 向、 教 师教 育和实践教育 四 大板块 的课 程体 系作为支撑 ,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的小 学 教 师 。 综上可见 ,我 国未来小学教师培养 的改革趋势是进一 步将师范性 和学术性进行整合, 根据社会需要 , 培养技能型、 知识 ・ I 、 学历型 、 学术型 、 专业 型为一体 的综合型教 师。 t 参考文献 】 『 1 1 刘德华 , 刘丽娟 . 中美硕士层 次小学教师培养 方案的 比较 与 启 思 『 『 1 _教 师教 育研 究 , 2 0 l 1 , ( 2 ) . f 2 1 郑昭华. 硕士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存在 的问题及其对策 研 究卟 新课 程研 究教 师 教 育 , 2 0 1 1 , ( 1 O ) . ( 作者单位 : 吉林省 东辽县建安小学)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一方面,许多教师虽然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在教育教学方面欠缺相应的能力;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但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

这种教师队伍结构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 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这就使得教师没有受到足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熏陶,无法成为双师型教师。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并不健全,培训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够科学和系统。

教师培训仍然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真正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 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鼓励专业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鼓励普通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机制的建设,推动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机会。

还可以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提升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分类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分类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教 师教 育专 业 的 性 质 属 于 职 业 教 育 , 当按 照 职 业 应
分类 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
1 目前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的专 业 分 类 标 准 .
教师 教育 专 业 产 生 于 教 师 职 业 成 为 一 种 专 业 之后 , 它是
应教 师的社会需要而设 置的。没有教师这个 职业 的专业化 ,
维普资讯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高 教 研 究
M D R D C T O CE C O E NE U A I NS IN E
20 0 6年第 2 期
关 于 教 师 教 育 专 业 分 类 模 式 与 培 养 模 式 的 几 点 思 考
秦 克 铸
比不 上 职 业 中专 ”的尴 尬 境 地 。高 等 师 范 院 校 怎 样 才 能 走 出
250 ) 5 1 0

种是 以知识分类 或者学科 分类 标准划分专业 , 其专业知识
主要是按知识 的学科体 系来 组织 的 I 第二种是按职业分类标
准 划 分 专 业 , 专 业 知 识 主 要 是 按 职 业 特 征 和 职 业 需 要 来 组 其 织 的。 而且 其 专 业 知 识 的 组 织 是 以能 解 决 该 专 业 相 对 应 的 职 业 可 能 会 面对 的实 际 问 题 为 主要 目的 。
有用 的知识和技能 .加强教育 实践 环节 , 坚持让学生在教育 实践 、教育情景 中学 习提高从教能 力,以实 现 “ 学术性”与
“ 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的有 机 整 合 师

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来划分专业, 这种分类方法恐怕主
要还 是想 整合学 科分类 和职业分类两种专业分类 的优势 。

实施“四大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四大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四大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

双师型教师即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为了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教育部门出台了“四大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对教师队伍进行全面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还能够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通过对“四大工程”计划的实施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本文旨在对这一重要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四大工程”计划,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实施“四大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成果将得到评估和验证,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教师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探索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教学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更好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双师型教师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

实施“四大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从“4+2”模式研究生学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看教师教育专业化

从“4+2”模式研究生学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看教师教育专业化

教师教育新体系 , 并不是要取消教师教育 , 而是要通过教师教育
资源的优化和结构调整 , 将教师教育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 。 社会 主 义现代化的实现 ,仍然需要一批高质量的 以教师教育为主要
的教师教 育体系逐 步为市场 经济条 件下形 成的多 元开放 的教
师教育体系所取代 。 在这个开放 的教师教育体系中 , 传统师范院 校仍然是实施教师教育的主体 , 同时 , 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试推荐的优秀本科生 获准进入教师教育学院攻读 教师教育专业
硕士课程 ,从 而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史上首批两年制本 硕连读生。 这种新型的教师 教育模式 , 把教师教育 推向了一个高
不顾及市场需求 。“ 当前 , 人民群众 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 的需求 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 足的矛盾 ,是我 国教育的主要矛
[ 关键 词]‘+ ” ‘ 2模式 4
2 0 7 1 9) 0
教师教育 专业化
[ 者简 介] 作 金礼 久(99 )男, 苏扬 州 , 16一 , 江 人 南京师范 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助理研究 员, 究方 向为教师教育 。( 南京 研 江苏
[ 课题项 目] 本文系“ 十一五 ” 苏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研 究重点项 目“ 师教 育专业硕 士研 究生创新人 才培养规格 、 式、 江 教 模 方
盾。 解决 这个 矛盾 , 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公平 和发展 的相对均衡 问题 , 就需要培养更多优质教师 ,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因此 , ’ 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树立全 面的质量观 ,主动适 应社会经 济发展 , 有效开发人力资源 , 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 中应 有的作 用。 3关注开放体 系中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 量 问题 。 高质量 . “ 教育的关键是高质量 的师资 ,提高师资素质的关键是搞好教师

“4+2”教师培养模式简介

“4+2”教师培养模式简介

“4+2”教师培养模式简介
一、“4+2”模式改革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
所谓“4+2”模式,就是通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实现由传统高师的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混编培养教师的模式向教师教育学院化转型,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完全按照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培养模式接受其所在专业的培养;在第三学年末,对志愿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经过一定程序筛选后,确定进入“4+2”模式培养的学生人选;第四学年对他们进行本硕衔接培养,即除继续完成本科专业学习外,还可以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从第五学年开始进入教育学院学习两年,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担任重点中学的高中教师。

“4+2”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拓宽知识基础,以提高综合素质;强调教学实践,以增强职业能力;注重教育科研,以促进终身学习;吸收一线导师,以优化导师结构。

二、“4+2”模式的创新意义
⒈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供给的需求变化和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

⒉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要。

⒊改革了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⒋为实现我校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强化和拓展了我校教师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三、“4+2”模式培养的学生,本科阶段由各有关院系负责管理,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由教育学院负责管理。

1。

教师教育新视角——“4+2”模式探析

教师教育新视角——“4+2”模式探析
王 美云
(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o ) .1 4 4o
【 要】 为了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4 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含义及优势进行界定和分析, 摘 对“ + ” 并对“ 4
+2模式在发达国家和 国内主要师范大学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估 , ” 在此基础上对“ 4+2 模式 的具体 实施过 程提 出明确培养 ” 目标、 扩大招生对象、 统一招生方式、 学规划课 程设 置、 高教师资格标准和免 费进行教 师教 育六点建议 。 科 提
程, 并进行教育实践 , 完成学位论文 且论文合格后 , 获得 教
式” 的实习 , 使教学实 习流 于形 式 , 不能收到应有 的实习效
果。
“ 2 模式实现了教师教 育的“ 4+ ” 双专业 ” 学科专业 + (
育学硕士学位 。在学生的管理上 , 前四年 ( 本科 阶段 ) 由各
专业所在学 院管理 , 后两年 ( 硕士研究生 阶段 ) 由研究生 学 院负责管理。
不但是学科 知识 方 面的 专家 , 而且是 学科 教 学方 面 的专
教学“ 实战” 能力 , 缓解了传统 师范院校教育 实践环节薄弱
的问题。可以说“ 2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师范 4+ ”
院校的毕业生在 系统专 业素质 方面 比不上综 合性 大学相
应专业毕业生 的水平 、 在教 师职业能力上也 达不到应有水 平 的“ 两个半桶水” 难题 。 2“ +2 模式顺应 了我 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优化 的需 .4 ” 求 。我国的教师教育 由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的转变是不可
校没 有 安 排 教 学 观 摩 、 习 等 , 开 设 教 育 实 习 一 门 课 。 见 只4 ” 式 的含 义 一 “ +2 模
教育实习一般 只有 8 , 周 最少的只有 5 , 周 再除去实 习的动

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教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分析1. 培养模式单一目前,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以课堂授课为核心,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与行业专业人士互动的经验。

这种单一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多维度、多元化需求。

2. 知识与技能脱节很多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传输,缺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3. 专业素养不足有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缺乏深入了解或更新意识;同时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素质。

4.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导致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三、对策建议1. 探索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应该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实习、校园实践活动等。

通过与行业专业人士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 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实操环节,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问题中去解决。

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师德修养和素质提升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念,并提供相应素质提升工作坊以不断完善个人综合素质。

4.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每个地区都有公平而充足的教育资源;同时要加强经验共享,在资源利用上加强协作与合作。

四、对策实施1. 创新课程设计全面审视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知识传递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技能培养,并通过实践环节提供更多机会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加实践机会合理分配学生校外实习和社区服务时间,在真实环境中接触社会工作,并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 高标准师范院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高水平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保障。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一支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对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扶持和各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积极努力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和认定标准不统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要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首要一点就是要确立一套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然而,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存在一定分歧,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影响力较大的定义,教育主管部门也只是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却并未规定“双师型”教师的明确标准,在教育部的各种文件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也不尽统一。

这使得不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不同,教师难以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阻碍了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有欠合理的地方。

从年龄结构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青黄不接,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多数,缺乏能担当教学和科研重任的骨干老教师;从学缘结构来看,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占较大比例,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从学历结构来看,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从职称结构上来看,高级职称比例偏低,中、初级职称教师较多;从数量上来看,“双师型”教师普遍不足,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培训环节薄弱一是培训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院校还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规范的管理方法,也缺少整体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长效运行机制。

对教师教育“4+2”培养模式的质疑

对教师教育“4+2”培养模式的质疑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 的发展 ,传统的教师教 育体制 ( 即师范教育 ) 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 师素质 的要求 。与此同时, 在我 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中, 随着开 放型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形成 ,大量综合性大学开始介 入 教师的培养 ,这使得大批师范院校不 得不思考 自身的生存 与发展 问题 ,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 目前在我 国多数大 中 小城市纷纷出现教师素质偏低现象 ,已有 的专业知识 与所 掌握 的技 能已经跟不上 教育教学 的 日益发展 和变革 的要 求 。 了主 动适 应 我 国教 师教 育 改 革与 发 展 的 形 势 , 为 进一 步 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人才结构和学历水平提 出的新 要求 , 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 的高质量 、 研究型人才 , 特别是 为中学培养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优 良师资 ,北京 师范 大学率 先于 2 0 开始实行 “+ ” 0 2年 4 2 教师 教育人 才培养模 式, 此后其他师范大学也陆续推行此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何 谓 “ + ” 师 教 育 模 式 4 2教 “+” 4 2 模式是我 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 的重要标志 。所 谓“+ ” 4 2 模式 , 指学 生在 四年本科 学习期 间 , 是 完全按照综 合性大学 的培养模式接受 本专业 的训 练 ;本科 学习结束 后, 志愿 从事教师 工作 的学生经 过一定 的筛 选程序 , 进入 到教 育学 院攻读硕士学位 , 毕业后担任重点中学的高中教 师 。用 学 术 化 的 概 念 表述 , 学 士后 教 师培 养 模 式 。 i 即 i ] “+ ” 4 2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 具体地说 , 就是将本科教育 与研究生教育打通 。 将本科生四年制学历与硕士研究生三 年 制学历连接起来 , 短学制 , 缩 用六年 的时间完成七 年时 间的 、 两个学位所需 要的学习。学生在前四年主要学习不 同专业 的课程 , 由各学 院管理 , 以达到普通 大学本科 生的 专业水准 , 并且获得学士学位。后两年集中学习教育类课 程, 进行教 育实践 以及教 育科研活 动 , 完成 学位论文并 且

教师培养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剖析

教师培养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师培养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问题教师培养是一个关键的教育领域,但存在一些困难问题:1. 培养机制缺失:目前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

缺乏明确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导致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培养机制缺失:目前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

缺乏明确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导致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培训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中,缺乏专业教育资源的支持与投入。

少数教育机构能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培训资源,但供需不平衡导致资源不足。

培训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中,缺乏专业教育资源的支持与投入。

少数教育机构能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培训资源,但供需不平衡导致资源不足。

3. 教学实践不足:教师培训过程中,对于实际教学操作的培训较少。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缺乏经验积累与机会。

教学实践不足:教师培训过程中,对于实际教学操作的培训较少。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缺乏经验积累与机会。

4. 职业发展机会有限:教师培养后,职业发展机会相对有限。

缺乏升职晋级通道和培训补充,导致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职业发展机会有限:教师培养后,职业发展机会相对有限。

缺乏升职晋级通道和培训补充,导致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师培养规划和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和路径。

提供系统性培训,注重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完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教师培养规划和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和路径。

提供系统性培训,注重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2. 增加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丰富培训资源。

同时,鼓励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提供培训资源和实践机会。

增加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丰富培训资源。

同时,鼓励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提供培训资源和实践机会。

4+2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4+2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4+2”教师培养模式探究摘要:“4+2”教师培养模式是我国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师范教育相比,不仅提升了教师学历,并且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具有发展潜力;与普通的教育硕士相比,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扎实,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更系统、更深入。

“4+2”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培养模式的革新,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4+2”教师培养模式;背景;意义;现状;特点一、“4+2”教师培养模式概述“4+2”教师培养模式开启了教师教育模式的新篇章,是中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志。

“4+2”教师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将本科生四年与硕士生三年打通以缩短学制,一共用六年时间完成本硕两个学位。

学生在本科四年中主要学习专业的课程,达到大学本科专业水准,并且获得学士学位。

研究生两年中学习教育类理论课程参加教育实践,完成与教育现实问题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修业合格后可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学术化的表述“4+2”教师培养模式是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

“4+2”教师培养模式的宗旨是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型的师资。

其中对输出人才有两层要求:第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厚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4+2”教师培养模式不仅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4+2”教师培养模式实施之初,确定的招生对象是本校非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不限定专业性质,即无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均可,只要志愿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均在选择范围之内。

学生自愿报名,各个学院自行审查筛选,经学校审核通过后,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然后进入“4+2”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培养。

各高校选拔工作时间安排略有不同,但一般在本科第六学期期末或第七学期初,与正常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同步进行。

在选拔程序上,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基本一致。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一、现状分析1. 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培养模式不够灵活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较为固化,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资源不均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条件有限,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环境比较差。

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

4. 教师培训不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教师培训不足,目前教师培训机构不够完善,培训方式也较为单一、落后。

这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优化“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结构,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增加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2.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师培养结构,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概述在当今社会中,教师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要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以及师范院校发展等方面深入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教师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建议1. 培养模式单一化:许多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对策建议:应加大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力度,采取个性化发展路径和灵活选修制度,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2. 实践环节不足:当前师范院校在实践环节上存在不足,导致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操作经验较少。

对策建议:加强实践课程设置,与学校合作开设实习基地,并提供更多机会给予学生参与实际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内容问题及对策建议1. 内容与时代脱节:现行教师教育内容与当今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存在较大差距。

对策建议:加强课程更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中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 教育理论偏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实际操作和教育技能的培养。

对策建议: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并引入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技术,培训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其教育专业素养。

四、师范院校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1. 师资力量不足:“好老师培养好老师”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但现实中对于师范院校本身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困难。

对策建议:吸引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士担任教职,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师范院校因缺乏投入而在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上面临困境。

对策建议:增加对师范院校的资金投入,优化教学设施和购买教育资源,提高服务支持能力。

五、结语教师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改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内容质量以及加强师范院校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优秀教育人才的需求。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微 格 教 学 、 育 见 习和 教 育 实 习 。 教
1 微 格 教学 .
“ +2 模 式 要 选 择 那 些 真 正 热 爱 教 育 工 作 、 望 通 过 “ 4 ” 希 4 +2模 式 的培 养 获 得 教 育 教 学 能 力 提 升 的 申请 者 。 这 样 的 ” 申请 者 不仅 是 “ + 2模 式 生源 的保 障 , 4 ” 而且 也 是 基 础 教 育 急
意 ” 不 满 意 ” 分 别 占 6 和 3 , 据 差 别 不 太 显 著 , 和“ 的 5 O 数
即文 科 生 和 理 科 生 都 仅 有 六 成 的 学 生 对 课 程 满 意 。但 是 理
科 生 在 “ 满 意 ” 非 常 不 满 意 ” 面却 有 一 定 的 显 著 , 科 不 和“ 方 理
生 中 有 5 的学 生 对 课 程 设 置 不 满 意 , 这 一 点 在 访 谈 中表 而
现 得更 明显 。 出现 这 种 情 况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因为 理 科 生 在 本 、
硕 两个 阶段 所 学 的课 程 差 异 太 大 , 本 科 阶 段 所 形 成 的“ 在 理 科 思维 ” 响 了 他们 对 课 程 满 意 度 的评 价 。 影 ( ) 育 实 践 重 视 不 够 , 乏 系 统 指 导 三 教 缺
需 的 忠 诚 于教 育 事 业 的 后 备 力 量 。
“ +2 硕 士 生 比较 认 同 微 格 教 学 , 为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让 4 ” 因
每 个 人 看 到 自己是 如 何 讲 课 的 , 而更 好 地 矫 正 自 己讲 课 中 从
存 在 的 问题 。但 也 有 的 同 学 反 映 微 格 教 学 课 时 安 排 的 时 间 太 短 , 只让 讲 一 次 , 该 多 安 排 几 次 , 样 才 能 看 看 自己 是 “ 应 这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对于优秀教师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教师教育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目前许多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不足。

这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在走上讲台之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部分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只是为了安稳就业而选择从事教师职业。

再者,现行的鉴定评价机制存在一定弊端,导致某些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仍能取得相关证书。

二、现阶段解决办法及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教师教育领域需要做出以下努力:第一、改革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

学生应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亲自去感受和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操作科目应得到更多的重视,适度增加实习和课堂观摩等环节。

此外,还可以引入校外实习或社区服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并将其联系于教育教学实践。

第二、优化招生机制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对申请人的综合评估。

不仅要注重其成绩和文化素质,还要关注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

可以通过面试、笔试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考生。

此外,应着重选拔那些性格开朗、有团队精神、善于沟通并具备一定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考生。

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激情和爱心的优秀教师。

第三、完善师资培训体系除了大学阶段的基础培养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机制。

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组织专业培训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资源。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促进他们不断自我更新。

第四、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反映教师的真实能力。

应考虑到学科特点和教育需求的多样性,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如果仅依靠标准化考试来评估教师的素质是不全面且片面的,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考量其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潜力以及是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师教育“4+2”培养模式的质疑以北京师范大学进行的“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为例,对其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选拔方式、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学位授予、课程设置五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此基础之上,对现行的“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标签:教师教育;“4+2”模式;质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师教育体制(即师范教育)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中,随着开放型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形成,大量综合性大学开始介入教师的培养,这使得大批师范院校不得不思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在我国多数大中小城市纷纷出现教师素质偏低现象,已有的专业知识与所掌握的技能已经跟不上教育教学的日益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为了主动适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人才结构和学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基础教育所需要的高质量、研究型人才,特别是为中学培养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优良师资,北京师范大学率先于2002年开始实行“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此后其他师范大学也陆续推行此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一、何谓“4+2”教师教育模式“4+2”模式是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志。

所谓“4+2”模式,是指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完全按照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接受本专业的训练;本科学习结束后,志愿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经过一定的筛选程序,进入到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担任重点中学的高中教师。

用学术化的概念表述,即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

[1]“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打通。

将本科生四年制学历与硕士研究生三年制学历连接起来,缩短学制,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七年时间的、两个学位所需要的学习。

学生在前四年主要学习不同专业的课程,由各学院管理,以达到普通大学本科生的专业水准,并且获得学士学位。

后两年集中学习教育类课程,进行教育实践以及教育科研活动,完成学位论文并且论文合格后,才可以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在学生管理上,后二年的硕士研究生阶段一般由研究生院负责。

二、我国“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001年底,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4+2”模式的实际操作,并于2004年送出了第一届毕业生。

近几年来,“4+2”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正在继续推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北京师范大学“4+2”模式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以及重点中学的高中教师,它的培养目标集中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熟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

(二)选拔方式我国各高校对于自愿进入“4+2”培养模式的学生的选拔工作一般在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末或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初进行,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工作同时进行。

在选拔程序上,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基本一致。

根据选拔方式,可预见招生规模受该校硕士研究生保送名额的限制。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在本校中文系、物理系专业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生为40人,选拔进行于三年级第二学期末。

此后北师大逐年扩大招生专业范围与招生规模。

[2](三)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各高校学习年限均为六年,分两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为本科专业培养,第二阶段为硕士研究生培养。

按年限来分,前三年为本科专业教育阶段,各高校基本没有差别。

从第四年开始,各高校略有不同,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本硕衔接培养上。

北师大于第四年开始本硕衔接培养,在此期间学生不仅要完成本科学习任务,还要修读部分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一般是通识教育课程)。

(四)学位授予各高校在授予学位方面比较一致。

学生修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和学分及相应要求,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并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本科时期学科教学计划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两部分,两阶段培养计划单独设置。

1.本科阶段。

本科阶段课程,一般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三类。

普通教育课程一般包含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

学科专业课程,一般是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门学科教学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系列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三是教育类课程,这主要是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实习等。

北京师范大学对进入“4+2”模式的学生,在本硕衔接培养阶段课程、学分修读的规定与其他本科生有所不同。

规定“优秀生、推荐免试生以及进入‘4+2’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可选修研究生课程,学分记入附加学分,升入本校研究生时可记入研究生课程学分”。

2.研究生阶段。

研究生培养阶段课程一般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三个部分。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包含德育论、外语等课程;教育类课程分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技术和实践课程、教育文化类课程,如课程论、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咨询等课程属于教育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科研方法、教学设计、教育实习等为教育技术与实践课程,中外抚育史与比较教育史研究、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育学社会学等为教育文化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包含学科教学论、学科前沿、新课程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案例等课程。

学科前沿课程及新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紧密联系实际。

北师大06、07级“4+2”模式研究生课程设置都有:教育研究方法概论、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STS课程及实践、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各种微型课程(微格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分析、实验研究、个案研究。

[3]三、对“4+2”模式的几点思考(一)质疑一:学制不当“4+2”教师教育模式从学制上来看,由过去的七年缩减到现行的六年,而所授的课程内容无减,反而不管在难度系数还是数量上都有所增强和增加。

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是在重犯“多快好省”的历史错误,无论时代是如何发展,人类的智能又将何等提升,对于教师教育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人类伟业来说,都是不应该以此种不切实际的时间界定来完成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传统的教师教育(即师范教育)如师专,分大专和中专,前者的学制为五年,后者为三年。

如果所学专业为小学教育,那么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数外以外,还要学习很多科目,几乎囊括方方面面,只不过学习内容不是太深,但是所需的时间可想而知。

再如本科师范教育,学制为四年。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专业的知识,需要学习的专业科目是很多的,但是还有相同的公共必修课,譬如政治、外语、计算机等。

正如上述的北师大为“4+2”模式设置的课程就是比较细而且有深度的,因此不论是师专也好,还是师本也好,随着科目越来越精细化、越深入化,相应地,所需时间就要增长。

(二)质疑二:质量难保试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将教师教育的研究生阶段由三年变为两年呢?仅仅是因为我国的教师质量亟待提升、教师学历亟待提高而已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延长学制,不是“4+2”而应该是“4+4”、“4+5”,通过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来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水平,怎么反而缩短学制来换得教师素质的提高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现在又有多少大学本科毕业生被专科毕业的教师挤下台去?原因不仅是因为本科毕业生缺乏经验,无从教经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水准就不如专科学生的坚固、深厚。

追求质的过程总是缓慢的,事情的进行总得有个积累过程,也总得有个前后顺序,要循序渐进。

我们的教师教育改革追求的是有质有量,但当现行状况不能达到如此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出何种取舍呢?即这种“4+2”模式到底是要培养只是手里握着高学历文凭证书的大规模数量的教师,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培养优质的研究性教师?(三)质疑三:模式空洞笔者认为“4+2”模式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的窠臼,如北师大“4+2”模式选拔方式还是以在校生为重。

尽管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均归属于教师教育,但是一般意义上,我们还是认为只有直接的本硕连读才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历。

那些在职读研的、暂时脱产读研的都不被人们所认可,即使他们持有相同的学力证明。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来自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更有理由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带着教育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实践再次走入大学,走进课堂,使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更有意义,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的兴趣更足,也为教育理论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这样的学生获得硕士学位文凭才算名至实归,也才能被人们所认可。

不必要拘泥于学历的限制,从事过教育的,都可以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本质的理解大声说话,以此抛砖引玉。

我们不要那种空有满腹教育理论的大家,也不要那种只会提升学生考试分数的所谓名师,我们要的是能灵活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的教师,不要让深造变为“休假”,不要把学问丢尽垃圾箱或束之高阁。

“模式”一词容易把人们导向形式化,继而愈走愈远,以致极端。

所以在多元社会应该尝试多种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做到灵活机动,互相补充。

当人类社会进入学习化时代时,大学应该顺应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随时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不存在什么选拔方式,有求必应最好,让他们随时都在接受深造,给他们充足的做研究的时间,边教学边搞研究,这样的学位论文才有说服力,才有价值。

对于四年本科学习的大学生们,要先让他们从事一段长时间的教育工作,然后再给予深造的机会,以便不会盲目而乱下药、乱投医。

参考文献:[1]张斌贤,丛立新,周逸先.“4+2”模式与中国教师教育的创新[N/OL]./content/2005-12/17/content_342273.htm.2005-12-17.[2]安云波.国内各高校实施的“4+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OL]./article/bbs.aspx?id=603008.[3]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OL]./article/bbs.aspx?id=603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