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自动保存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2年12月
(在扉页上,标明课题组负责人、执笔人、课题组人员的姓名)
课题负责人:许桂秋
执笔人:刘少杰
其他成员:陈艳杰李相琴孟景慧吴丽梅孟淑英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2008——2012年是全国教师培训的又一个周期。
内蒙古自治区在2009年全面启动了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我们莫旗教育培训中心启动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进而推动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探索、创新是我们培训机构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每个培训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逢内蒙古
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全员教育科研行动项目启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我们这次立项研究的机会。
(二)基于对前两轮工作的反思、总结与对今后培训工作的理性追求:
1、在过去两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培训模式:如校本培训、合作型培训、科研驱动型培训、基地培训、送课下乡、院校联动、参与互动、案例剖析、观摩研讨等模式,今年我们还采用了研训一体化、远程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对过去的培训工作我们深刻的反思、客观的评价,对当前的培训工作,我们认真的审视、理性的思考,我们采用了多种培训模式,尽管在选择和运用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我们认为:培训应该有模式,培训不应该按照固定的模式,正如教学方,教无定法一样。
应该建设模式库,根据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培训对象的特点、培训的实际需要和我们的条件,灵活地、创造性运用培训模式,从而实现预期效果。
2、在过去两轮的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我们顺利的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检查验收,跻身于国家级示范校的先进行列。
在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更大的突破,有一个更大
的发展,无愧于国家级示范校称号,取得与之相称成绩,做出与之相称贡献。
3、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凝聚学校各部门的力量,汇聚全员智慧,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发挥培训机构的整体功能,积极争取最大效率、最佳效果。
4、理论学习的很多,实践中应用的少的问题。
学是为了用,为了指导实践,走向实践。
5、教师的职业压力带来的职业疲劳、职业倦怠;内容重复交叉而频繁的各级各类培训,导致教师厌陪心理;按需培训的针对性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当今社会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学科专业化主要采取学历培训的方式,而教育专业化就不能简单的采取学历培训的方式,主要通过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培训等途径共同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教学实践锻炼和教学经验积累。
目前,教师培训以通识类为主,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一线教学指导经验,对教师专业发展促动的意义不大,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2、教研室的教研员新人较多且教研工作时间较短,对教学指导力量较弱,专业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基于以上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方法,实行研训一体化工作模式,全面开创培训工作新
局面。
研训一体化,培训者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单一角色发展到多角色,其专业素质是教研员、培训者、科研人员、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的素质集于一身,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与教育技术整合实践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素养和能力技能都能因践行这些工作而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实践是培训资源,而且是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最有效的培训资源,它们既是培训内容,又使培训者长知识长才干,促其专业成长及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特别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的最主要内容。
课程改革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已经给我提供开发的课程资源,怎样教才能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的聚焦点,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就是教学,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关键因素,就是我们能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训一体化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培训几方面为一体形成合力,课堂教学转型呼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呼唤培训模式的创新,有效培训模式研究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即将开始,有效的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推动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的关键因素。
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探索、创新是我们培训机构的迫切任务,也是每个培训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理解为有别于其他职业,只有教师只有教师这一职业独有的,或者是教师独有的。
那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技能、技巧、能力和艺术。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所谓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指对已经从事中小学教学职业的、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为了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师职业本身发展的要求,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办学机构等组织的,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3、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没有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有效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是解决怎样培训才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把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新课程理论创造性地与中小学教师自己的教
育、教学、教研、科研、教改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中小学教师自己运用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新课程理论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改实践能力,以培养中小学教师自篇二:《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B 级一般课题结题报告《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新时期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目前国家最新的教育统领文件,它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其中还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
而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抓住骨干教师的培养就是抓住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造就一批中学骨干教师,尽快
形成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提到:全面推进中小学继续教育要以全员培训为目标,突出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建设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结构的不断优化。
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驱动、稳定和促进的作用,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教师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稳定并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队伍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所以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在当前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尤其要抓紧培养中学青年骨干教师。
所以造就一批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21 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而传统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为主导,由上而下地推行实施。
而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模式,是由基层学校自发推行实施,更具有普遍性,这就是本课题的创新意义。
2、本校的现实处境及前景追求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海珠区的东部薄弱学校,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由一间相对薄弱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市一级中学。
2007
年,学校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高级教师仅有1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1.3 %,中级教师 56 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72.7%,35岁以下的教师39人,占了全校专任教师的50.6%,教师队伍的发展还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所以培养新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是迫在眉睫。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才流失越严重。
我校是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几乎每年都有优秀教师想调动,调往市中心的重点中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必须加快速度培养中学骨干教师,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
而且中学教育发展的需求与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着差距。
目前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紧培养中学骨干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课题的基本学术观点
1、研培一体化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涵义与价值
探索骨干教师的培养的模式,是一条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实施经过了一段时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因
此,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加快学校骨干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新课标进一步实施,这是当前学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化的
大势所趋。
而结合学校的实际,以校本研培一体化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研培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其本质特征是校本教研。
这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其宗旨是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校长的带领下,教师与有关的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人员形成合作伙伴,在实践中创建自立、有效、适切的教育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研培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是学校行为。
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个模式的探讨,致力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群体所碰到的共性问题。
另一方面,这个模式强调团体合作和团体互助精神,学校积极创造平等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
同时,这个模式还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还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教学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2、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模式的文献研究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
教师即使有机会
参与研究,也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弊端,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教育实践上的创新。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L.)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观点:教师即研究者。
后来这一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而英国学者、斯腾豪斯的同事埃里奥特(Elliot,J.)认为,尽管斯腾豪斯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但在实际做法上许多课程研究方案均是由课程专家或学者提出来的,教师所做的只是验证假设,而没有彻底解决促进教师专业自主的问题。
所以,埃里奥特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行为研究者”,教师不应再把可能带有偏见的“专家”思想视为当然,而应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提出问题并着手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评价,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获得专业自主和发展。
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nmis,S.)在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提出教师即“解放性行为研究者”,教师不是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展开研究,而是在教师自己的共同指导下展开研究,专家只是帮助形成共同体。
这种情况也保障了教师对研究过程的充分介入,这一过程也使得教师“解放”自己其专业,从而获得专业自主和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training),按欧洲
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
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实行教师教育发展计划,强调从事教师教育的机构与中小学校共同合作,形成伙伴关系,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英国提出了“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培训把 80%的时间放在中小学进行,欧美各国都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但是,关于“骨干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是比较缺乏。
我国的校本在职进修起步于 90 年代后期,是伴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骨
干教师培养,广东省于 1997 年启动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12.24)中的“跨世纪园丁工程”提出“1999 年、2000 年,在全国选培 10 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其中 1 万名由教育部组织重点培训)。
”当前,国内外关于教育科研回归到学校的理论研究是比较丰富的,国内各级行政部门培养骨干教师的实践探讨也很多,但是,作为基层学校如何有效的利用研培一体化的模式来培养骨干教师的研究还不多,而研培一体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有效的研培一体化,培养骨干教师,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与目标
1、完善研培一体化机制,架构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
2、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说是培养一支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具有较高素养,有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引导教师的价值追求,使他们能在教育历程中敢于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将教师职业变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二)研究的内容
1、研培一体化条件下,骨干教师培训的基本策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逐级而上的,都经历过一个个“关键事件”。
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必须为他们搭建飞翔的舞台。
学校要尽其所能,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唤起骨干教师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
2、骨干教师培训的常规形式
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相结合;
师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互动结合;
拓展视野与内涵修身相结合;
师徒结对与优劣互补的结合;
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的结合。
3、构建校本骨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对各个阶段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出台细则,明确骨干教师评选、实施、考核等细则,每一位骨干教师的发展营造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相信和挖掘骨干教师的潜能,激发其积极性,努力将骨干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4、骨干教师管理及评价良好运行机制的研究。
学校虽然意识到只有提高骨干教师数量,才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骨干教师的选拔及效果评估、经费投入的走向、实施内容等环节,学校仍缺乏积极有效地的制度管理,难以保障效果。
骨干教师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学校应让骨干教师享受更多的权利,以此激励骨干教师在学校发展上不断发挥显著作用。
例如,我校在《劬劳中学聘用制岗位津贴分配方案》(又名“二次分配方案”)中明确了关于教师参加科研、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学科技能竞赛的绩效加分,从本质上直接给骨干教师以待遇上的激励。
(三)研究设计
1、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和查阅有关该课题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具有实效性的结论,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吸取成功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题研究的活动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尝试培养出教学或科研的骨干教师。
(3)问卷调查法
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在课题研究前测,实施课题研究后测,实验得出教师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能否符合骨干教师的标准。
(4)经验总结法
在平时的课题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2、课题研究的对象
劬劳中学全体教师
3、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9月)选题、制定课题的方案、课题人员的分工、课题申报、立项(2)前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开题
论证、初步形成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中期成果分析(3)后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2月)建立并完善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4)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0月)各类课例的整理和出版、收集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出版课题论文成果集、成果鉴定
(5)推广阶段(2010年11月起)总结经验,继续实施,不断深化,推广成果
三、研培一体化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
(一)模式程序
骨干教师形成一般在参加后的5-12年期间,这是教师在顺利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以后,在教育教学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方面逐渐积累的时期,也是一名青年优秀教师逐渐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并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针对我校有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班主任工作效果显著,但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未曾在教学中真正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未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中研,以研促教;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较少,无从下笔;教育教学中缺少教育理论的支撑。
提高这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关键,所以我校提出研培一体化条件下培养学校骨干教师,使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在一起实施,在研究和培训中
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其成长为我校新一批的骨干教师,增强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实施的过程中归纳出研培一体化培养骨干教师的模式的实施环节:
(二)模式策略
1、确定培养对象2007年6月,要求我校教龄在5-10年的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青年优秀教师考核评价表(见附录1),根据教师填写考核评价表的具体情况,选取了部分青年优秀教师作为本次主要的培养对象,课题研究三年后,尝试使其成长为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新一批骨干教师。
确定的培养对象有:语文科5人,数学科5人,英语科2人,政治科1人,物理科 2人,化学科1人,地理科1人,生物科1人,电脑1人,历史1人,一共是20 人。
2、选定研究问题
学校研究的课题有五个课题,分别为:1、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2、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3、毕业班新授课与考点复习有机结合的研究;4、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3、实施课题研究
各子课题按照学校总课题的计划和本课题的计划进行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子课题积极召开子课题组的课题会议和举办各种活动,其中有效课堂教学组开展说课比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组举行关于学习习惯的写作大赛,感恩教
育组举办感恩活动和感恩主题班会比赛,生物实践组开展实验比赛和化学考点有机结合组举行化学竞赛等等。
课题组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原始资料,如会议记录、公开课记录、调查问卷和教师学生的作品等等,建立子课题的档案资料袋。
4、课题专题讲座
针对我校子课题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家做课题的相关讲座,特别是广州大学的聂衍刚博士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了详细的阐述,对每位教师有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子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广州市教科所的万华老师作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和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的讲座,从课题的开题、课题研究的实施到课题研究的结题等八大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特别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比较适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真实深入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思考;还邀请了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教研员李宪老师对如何听课和评课,探解课堂
篇三:研培一体化条件下骨干教师培养的结题报告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广州市海珠区劬劳中学吴广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