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_OneOSS演进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网管技术规范
QB-W-GH-2009 中国移动ONEOSS 2.0-演进规划
T i t l e
版本号:0.1.0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 (1)
4缩略语 (1)
5综述 (2)
5.1演进原则 (2)
5.1.1目标明确,快速支撑 (2)
5.1.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
5.1.3有效继承,平滑演进 (3)
5.1.4保护既往投资,降低系统割接风险 (3)
5.2演进方法思路 (3)
5.2.1架构演进思路:从分散->统一 (3)
5.2.2系统演进思路:从专业->综合 (3)
5.2.3数据演进思路:从封闭->共享 (4)
5.3总体演进路线 (4)
5.3.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5)
5.3.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6)
5.3.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6)
6综合网络应用平台(I-NAS) (7)
6.1现状分析 (7)
6.2业务目标规划 (8)
6.3演进规划思路 (9)
6.4整体演进路线 (9)
6.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10)
6.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11)
6.4.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12)
7.1现状分析 (13)
7.2业务目标规划 (15)
7.3演进规划思路 (15)
7.4整体演进路线 (16)
7.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17)
7.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18)
7.4.3第三阶段(2012-2013年) (19)
8业务开通平台(S-FAS ) (20)
8.1现状分析 (20)
8.2业务目标规划 (21)
8.3演进规划思路 (22)
8.4整体演进路线 (23)
8.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26)
8.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27)
8.4.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28)
9网络监控平台(R-SOS) (29)
9.1现状分析 (29)
9.2业务目标规划 (30)
9.3演进规划思路 (31)
9.4整体演进路线 (31)
9.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32)
9.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34)
9.4.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35)
10质量保障平台 (35)
10.1现状分析 (35)
10.2业务目标规划 (37)
10.3演进规划思路 (37)
10.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38)
10.4.2第二阶段(2011 -2012年) (41)
10.4.3第三阶段(2013年) (42)
11网管系统监控平台 (43)
11.1现状分析 (43)
11.2业务目标规划 (44)
11.3演进规划思路 (44)
11.4整体演进路线 (45)
11.4.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46)
11.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47)
11.4.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48)
12FAQ (49)
12.1网络运营分析系统(N-OAS)第一阶段能力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49)
12.2网络运营分析系统关于专业网管系统、统一采集平台的分工界面 (51)
12.3元数据管理应当如何引入? (51)
12.4信令监测系统为什么要作为独立模块? (52)
12.5业务开通平台中业务开通系统与EOMS的关系是什么? (52)
12.6如何设计和迁移专业网管中资源功能到资源系统? (52)
12.7如何规划业务开通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边界? (52)
12.8网络激活平台和统一指令平台之间的关系? (52)
12.9FAQ资源调度是什么? (52)
13编制历史 (52)
附录A (53)
附录B (53)
前言本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描述了中国移动xx。
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本规划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划由规范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规划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本规划主要起草人:xx等;
1范围
本规划描述了中国移动ONEOSS 2.0中演进部分,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指导中国移动整个OSS的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QB-D-003-2005 《×××规范版本号》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3术语、定义
术语或定义解释
IT基础架构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备份设备、终端设备等IT设备,也包括操作
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套装软件等软件系统
OSS应用系统指OneOSS规划中的各应用软件,大多是开发服务商按照各省的业务需求自行开
发的,或者对COTS软件进行了深入的二次开发
IT网管系统针对OSS业务相关软硬件进行管理的现有系统,采用全国一套系统的大集中模式
由集团统一建设,已实现对集团、北京、甘肃3个节点的管理,正在推广到全国
35个节点
IT质量管理即OSS应用系统数据质量(DMA)管理,与OSS应用系统配合实现对OSS应用系统数
据模型和数据质量的管理
4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解释
5综述
5.1演进原则
依据“优先支撑业务需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业务流程梳理与系统建设并重”以及“保护已有的投资”等四项演进原则,明确具体的演进步骤。
5.1.1目标明确,快速支撑
明确以业务需求为驱动,能够以快速支撑业务运营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先解决最重要、最紧急的业务需求,快速适应行业、企业不断发生的变革,避免为了建设IT系统而建设IT系统,和实际业务需求脱节,实现业务需求与IT支撑共同发展,提升网管支撑建设的灵活性,发挥整体效能。
目前围绕着“质量领先、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运维战略,实现“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运维目标以及实现全力支撑全业务运营,重点支撑集团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运维支撑服务,建立“一点响应、全程服务”的网络服务模式是目前急需支撑的重点业务需求。
5.1.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目前现状发展和目标框架,以及业务需求驱动的重点内容,设定3~5年三阶
段演进目标和各阶段的演进重点。
⏹分三阶段开展网管建设:
◆第一阶段,应对全业务运营对现有的运维模式产生较大影响的变化,重点增加
面向集团客户业务的业务开通与保障相关的业务过程,初步实现面向集团客户
的业务开通、资源管理、全专业监控;
◆第二阶段,应对全业务运营的发展,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全业务开通支撑,并
实现资源关联调度、业务监控;
◆第三阶段,应对全业务运营的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向客户感知
实现相应业务质量管理。
5.1.3有效继承,平滑演进
⏹充分考虑当前各省网管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继承现有成果,实现平滑过渡,
并确保演进后系统有向下兼容能力。
单系统演进可以存在不同模式(如一步到位或
者分步实现)。
5.1.4保护既往投资,降低系统割接风险
⏹充分利用已有系统能力,尽量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尽量避免对现有
系统进行颠覆性改变,从而保护既往投资,降低系统割接风险,保证现有系统平滑、
持续演进。
5.2演进方法思路
5.2.1架构演进思路:从分散->统一
⏹为提升整个网管支撑系统的基础设施资源以及软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最合理化
的利用资源,从应用层-技术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等几个层面对各系统技术架构进
行改造,从以往的各专业分散搭建模式向统一架构模式进行转变。
◆对基础设施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和动态调度,从整个网管支撑系统角度统一考虑
硬件(存储、备份),以减少硬件投资和维护成本。
◆对网管支撑系统的数据采集(平台、接口、总线)进行整合,减少对OMC和网
元的重复采集,同时减少对第三方软件平台的重复投资。
◆梳理各专业上层应用呈现功能,将相同的应用和展现功能进行整合,减少重复
开发,通过对上层应用以及呈现功能的标准化,逐步实现从分专业建设向统一
建设模式转变。
向网管用户屏蔽系统概念,面向应用场景和岗位,建立各类专
题视图和场景化应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2.2系统演进思路:从专业->综合
⏹系统建设从以前的各专业网管独立建设向综合的系统应用统一建设转变。
呈现功能
域统一整合到“综合网络应用平台( I-NAS );资源管理、网络激活、业务开通支
撑的功能域统一整合到“业务开通支撑系统(S-FAS);保障功能域统一整合到“网
络服务保障系统(R-SOS);分析功能域统一整合到“网络运营分析系统(N-OAS)。
5.2.3数据演进思路:从封闭->共享
从以往各系统独立采集处理数据向统一数据采集、处理转变。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总线,通过规范的接口提供给各个应用功能使用。
提高网管数据的可控
性和可靠性,并对多专业、多维度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支撑市场发展。
5.3总体演进路线
ONE OSS2.0整体规划目标是:围绕着中国移动网络工作战略目标“质量领先、运行高效、支撑有力”,建立全网统一的网管支撑系统中、长远规划,建立稳定、易于扩展的总体框架,能够随需应变,快速适应行业、企业不断发生的变革,全面支撑运维各项管理和生产工作, 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围绕着这一目标,整个演进路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业务目标、系统功能以及基础设施的演进路线分别如下:
5.3.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5.3.1.1业务目标:
1.随着集团客户业务的快速开展,全面支撑集团客户业务开通。
2.全面支撑软交换和基站资源调度。
3.实现全专业告警统一呈现、派单,尝试跨专业告警关联。
5.3.1.2系统能力:
系统提供的能力包括:
1.服务开通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其中服务开通能力包括定单的拆分以及开通调单生成、
施工管理和网络半自动激活,资源管理包括存量管理、资源调度和资源的统计。
2.综合监控能力、投诉处理支撑能力和集中操作维护能力。
3.综合网络呈现能力,包括综合监控、投诉、应急调度的统一呈现。
4.基于网络层面的网络运营分析能力。
5.支撑无线的综合网络优化能力。
6.面向网管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告警监控能力。
7.面向运维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专家库管理和信息搜索能力。
8.面向综合网络呈现、综合网络监控、集团客户支撑、网络优化等专题,整合相关网管
应用视图。
5.3.1.3基础设施:
1.启动云计算技术的引入,主机与存储虚拟化,建立各系统统一的资源池。
2.引入ESB技术,建立规范的接口。
3.构建公共基础服务(例如GIS、搜索、文档和即时通信)。
5.3.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5.3.2.1业务目标:
1.支撑全业务的开通和保障。
2.深入跨专业资源调度、关联分析,实现故障智能预处理。
3.尝试业务层和服务质量监控。
4.面向应用场景和岗位,进一步整合各类专题视图和场景化应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3.2.2系统能力:
系统提供的能力包括:
1.服务开通能力,需要关联资源调度,实现网络自动激活能力。
2.业务质量管理以及业务质量监视能力。
3.基于施工管理优化施工调度、管控能力。
4.基于业务层面的网络运营分析。
5.面向网管系统的质量管理能力。
6.面向运维知识管理,建立互动社区和激励管理。
7.面向运维管理、互联互通、应急通信、技术支援等专题,整合相关网管应用视图。
5.3.2.3基础设施:
1.启动IAAS,实现网络、存储、服务器的虚拟化,实现业务应用高可用性,对IT系统进
行全面管控,建设统一采集平台。
5.3.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5.3.3.1业务目标:
1.实现面向客户感知的业务监控,支撑服务质量管理,实现客户SLA保障。
2.支撑全网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网络设计与资源预警分析。
3.实现面向市场的综合运营分析。
5.3.3.2系统能力:
系统提供的能力包括:
1.进一步提升业务开通能力,包括实现资源设计以及业务开通的管控。
2.业务质量管理能力,包括业务问题分析以及SLA管控。
3.资源管理能力,包括资源规划和资源预警。
4.支撑全专业的综合网络优化能力。
5.基于客户和信息安全分析的网络运营分析。
6.面向信息安全、工程管理、网管支撑、信息发布等专题,整合相关网管应用视图。
7.实现面向知识管理的综合网络呈现,提升信息搜索能力。
5.3.3.3基础设施:
实现全系统基础设施的服务化,包括将优化的中间件、数据库等作为服务,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共享能力。
6综合网络应用平台(I-NAS)
6.1现状分析
综合网络应用平台(I-NAS )是OneOSS 2.0新规划的系统。
目前,各省公司尚未开始建设该平台。
目前,各省公司只实现了少量的“网络应用平台呈现”所涵盖的功能域,绝大多数的功能域尚未实现。
调研发现的现状汇总如下:
基本上实现覆盖的功能域如下:
●“网络监控”功能主要在各“专业网管”中实现;
●“技术支援”、“互联互通”、“运维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域主要在
“EOMS”中实现;
●“应急通信保障”功能域主要在“应急调度系统”中实现;
●“网络优化管理”功能域主要在“网优平台”中实现。
基本上没有实现覆盖的功能域如下:
●“综合网络呈现”、“集团客户支撑”、“网管支撑”、“知识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基本具备
基本不具备或个别省具备图 1 综合网络应用平台( I-NAS )所涵盖的功能域实现情况(部分省公司调研发现)
6.2业务目标规划
图 2 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在OneOSS 2.0应用框架中的位置
6.3演进规划思路
鉴于“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属于OneOSS 2.0新规划的平台,各省公司均尚未展开建设。
因此,该平台宜采用如下的建设思路:
●新建“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将其打造成为整个网络运维的信息门户;
●逐步剥离原有系统的相关功能域,集中收敛到新系统;
●对各网管支撑系统的应用进行集成整合,将网络各方面的宏观生产及管理信息进行集中
综合呈现;
●为员工日常工作提供各种信息化支撑手段,并根据人员角色不同提供个性化的视图。
6.4整体演进路线
根据OneOSS 2.0的演进原则、演进方法思路和总体演进路线,综合网络应用平台(I-NAS )的演进步骤如下:
•综合网络呈现
•信息发布
•信息安全管理
•集团客户支撑
•应急通信保障
•网络优化管理
•技术支援
•网络监控
•互联互通
•工程管理
•运维管理
•网管支撑
•知识管理
原有系统群
综合网络应用I-NAS
图 3 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功能域从现有系统中迁移到新系统
系统能力
管理范围
业务目标
图 4 整体演进路线——三阶段图
6.4.1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6.4.1.1 演进业务目标
第一阶段的主要业务挑战是对集团客户业务开通的快速支撑;对软交换和基站资源调度的支撑;全专业告警统一呈现和派单,尝试跨专业告警关联等。
因此,本阶段的演进业务目标是:
1. 综合网络呈现能力,包括综合监控、投诉、应急调度的统一呈现。
2. 面向综合网络呈现、综合网络监控、集团客户支撑、网络优化等专题,整合相关网
管应用视图。
6.4.1.2 系统能力目标
本阶段是系统的起步期。
工作的重点是平台搭建,包括系统选型、集成商选型等。
因此,本阶段的系统能力目标是: 1. 平台搭建。
6.4.1.3管理范围
与本阶段业务目标和系统能力对应的管理范围包括:
1.集团客户支撑
2.信息发布
3.网络监控
4.网管支撑
6.4.1.4演进方式
●含有本平台功能域的原有系统停止扩容;
●新建“综合网络应用平台”;
●逐步剥离原有系统的相关功能域,集中收敛到新系统。
6.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6.4.2.1演进业务目标
第二阶段的主要业务挑战是支撑全业务的开通和保障;深入跨专业资源调度、关联分析,实现故障智能预处理;尝试业务层和服务质量监控;面向应用场景和岗位,进一步整合各类专题视图和场景化应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等。
因此,本阶段的演进业务目标是:
1.综合网络呈现
2.应急通信保障
3.互联互通
4.工程管理
6.4.2.2系统能力目标
本阶段是系统的发展期。
工作的重点是平台功能的完善,包括增加新的功能域、剥离原有系统的相关功能域,收敛到新系统等。
因此,本阶段的系统能力目标是:
1.功能完善
6.4.2.3管理范围
与本阶段业务目标和系统能力对应的管理范围包括:
1.综合网络呈现
2.应急通信保障
3.互联互通
4.工程管理
6.4.2.4演进方式
●含有本平台功能域的原有系统停止扩容;
●完善“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功能;
●逐步剥离原有系统的相关功能域,集中收敛到新系统;
●基本建成成熟的“综合网络应用平台”,达到既定业务目标。
6.4.3第三阶段(2011-2012年)
6.4.3.1演进业务目标
因此,本阶段的演进业务目标是:
1.信息安全管理
2.网络优化管理
3.技术支援
4.运维管理
5.知识管理
6.4.3.2系统能力目标
本阶段是系统的优化期。
工作的重点是平台功能的优化,包括增加新的功能域、剥离原
有系统的相关功能域,收敛到新系统、对以实现功能的优化改进等。
因此,本阶段的系统能力目标是:
1.性能优化
6.4.3.3管理范围
与本阶段业务目标和系统能力对应的管理范围包括:
1.信息安全管理
2.网络优化管理
3.技术支援
4.运维管理
5.知识管理
6.4.3.4演进方式
●优化“综合网络应用平台”性能。
7运营流程管理平台
7.1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移动的运营流程管理域主要通过E-OMS系统来行使业务职能。
E-OMS系统分集团公司系统和省公司系统两级,其中,集团公司系统完成移动集团公司对各省以及各省不能独立完成的工单处理、故障受理、值班管理、公告、流程监控、内部论坛、统计报表、历史记录、系统管理等功能。
省公司系统完成全省的故障受理、工单处理、公告、流程监控、内部论坛、统计报表、历史记录、系统管理等功能。
基本上实现覆盖的功能域如下:
●工单管理。
在E-OMS主要实现了故障处理工单、操作任务工单、局数据工单、申
告处理工单、重大故障上报工单等的创建、确认受理、回复、派发、回退等功能。
涉及新业务管理流程、网络变更与配置流程、故障管理流程、网络优化流程、应急
与事件管理流程、安全管理流程、流程管理流程、IT需求管理流程等;
●值班管理。
实现统一的机房电子化值班管理,将值班日志、交接班记录、维护作业
记录以及由各项维护规程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周期性维护作业计划等任务集成至该系统中,使得当班人员能够准确、高效的完成各项维护任务。
●作业计划管理。
主要是面向作业计划的制定、发布与监控功能。
●互联接口。
与各网管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支撑系统
等均有互联接口。
此外,E-OMS还与短信平台、彩信平台等建有接口来传递辅助通知信息。
基本上没有实现覆盖的功能域如下:
●合作伙伴管理。
●针对外线、代维等工作任务的施工资源管理、施工调度以及施工管控功能
基本具备
基本不具备或个别省具备图 5 运营流程管理平台所涵盖的功能域实现情况(部分省公司调研发现)
现状问题如下:
●省部接口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支撑集团与省之间、各省之间的工单流转及生产管理;
●缺少合作伙伴管理功能,无法对代维任务进行有效监控;
●缺乏施工调度部分,无法解决未来全业务运营后外线施工及代维的管控问题。
●系统边界不清晰。
目前各省的E-OMS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向其它应用域延伸的情
况,比如信息发布功能(与综合门户冲突)、备品备件管理功能(与资源管理冲突)、知识库管理功能(与运维知识管理冲突)等包容在E-OMS系统当中,此外,某些
省份还涵盖了业务开通流程,与OSS规划当中的业务开通域冲突。
这种边界冲突
的情况,会制约其它应用域的发展,不利用未来OSS应用框架体系的形成,并且
容易造成系统间的接口瓶颈。
7.2业务目标规划
图 6 运营流程管理平台在OneOSS 2.0应用框架中的位置
7.3演进规划思路
针对目前运营流程管理平台主要通过E-OMS系统来行使业务职能的特点,可以以E-OMS为主体采取“扩展”与“剥离”相结合的演进方式。
“扩展”是指根据OneOSS2.0应用框架的要求在现有E-OMS当中增补未涵盖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剥离”是指将现有E-OMS中与其它应用域交叉的部分剥离出来,纳入其它应用域,具体如下:
图 7 运营流程管理平台功能域从现有系统中演进到新系统
●新建或完善省部接口,有效支撑集团与省之间、各省之间的工单流转及生产管理;
●增加合作伙伴管理功能,提升系统的代维流程、任务的管理能力;
●针对某些省份可能建立了独立的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的情况,应融合到E-OMS体系
当中;
●新建施工调度管理系统,以满足未来全业务运营所要求的外线施工、代维任务等管
理要求,有效提升业务实现的工作效率。
●针对现有E-OMS中与其它应用域交叉的部分,不再做功能上的扩容,随着其它应
用域的系统建设进程,采取并行→下线→撤除的策略,逐步从功能层面上完成应用
的剥离。
7.4整体演进路线
根据OneOSS 2.0的演进原则、演进方法思路和总体演进路线,运营流程管理平台的演进步骤如下:
系统能力
管理范围
业务目标
图 8 整体演进路线——三阶段图
7.4.1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7.4.1.1 演进业务目标
实现集团与省之间、省与省之间的信息互通,支撑跨省业务的工单流程和生产管理是目前电子运维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将实现省部接口放在第一阶段来完成。
此外,从纵向看,由于运维模式的转变,依靠合作伙伴来承担部分运行维护工作以及市场运营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对合作伙伴的管理也应该纳入第一阶段的范围。
本阶段的演进业务目标是:
1. 有效支撑集团与省之间、各省之间的工单流转及生产管理
2. 提升系统的代维流程、代维任务的管理能力
7.4.1.2 系统能力目标
本阶段的系统能力目标是:
1.系统应具备完备的工单管理能力,工单覆盖范围应包括故障处理工单、操作任务工
单、局数据工单、申告处理工单、重大故障上报工单等的创建、确认受理、回复、
派发、回退等功能。
2.具备灵活的流程配置能力。
涉及新业务管理流程、网络变更与配置流程、故障管理
流程、网络优化流程、应急与事件管理流程、安全管理流程、流程管理流程、IT
需求管理流程等。
3.具备远程维护智能巡检能力
4.具备集团系统与省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
7.4.1.3管理范围
与本阶段业务目标和系统能力相对应,本阶段的所管理的数据实体至少包括:流程模板、运维组织机构、工位、事件、调单、工单、任务单、作业计划、合作伙伴。
7.4.1.4演进方式
●对现有E-OMS已有的内容进行完善,实现统一的电子化值班管理、作业计划管理
●在现有E-OMS系统当中新增合作伙伴管理功能。
目前某些省份可能建立了独立的
合作伙伴管理系统,应融合到E-OMS体系当中。
●根据《中国移动电子运行维护系统集团系统与省系统互联接口规范》的要求,新增
省部接口
7.4.2第二阶段(2011-2012年)
7.4.2.1演进业务目标
第二阶段主要应对全业务运营给运营流程管理平台带来的冲击---施工调度。
虽然传统的移动产品运营及后台运维业务也涉及施工调度的问题,但由于其施工内容较为稳定且简单,施工调度的管理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而全业务运营以后,会涉及大量的接入资源以及终端资源的施工内容,且这些施工内容是多变的和复杂的,因此,必须引入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全业务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针对运营流程管理平台,在本阶段应实现施工调度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