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统筹制度与机制
医院门诊统筹内部管理制度
医院门诊统筹内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门诊统筹工作,明确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医院门诊统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加强医院门诊统筹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门诊统筹服务质量。
2. 依法合规,规范门诊统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门诊统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
三、职责分工1. 综合办公室负责医院门诊统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 门诊部负责门诊统筹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3. 财务部负责门诊统筹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核算工作。
4. 信息科负责门诊统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四、工作流程1. 医院门诊统筹工作由门诊部统一负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开展工作。
2. 综合办公室协助门诊部做好各项工作,并配合财务部做好资金的安排、使用和核算工作。
3. 门诊部根据医院门诊统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门诊统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4. 门诊部加强对门诊统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5. 财务部按照相关法规和医院规定,做好门诊统筹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核算工作。
6. 信息科负责门诊统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五、工作要求1. 切实加强对门诊统筹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权责。
2.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开展门诊统筹工作,依法合规。
3. 落实医院门诊统筹工作计划,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
4. 提高门诊统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强培训和考核。
5. 做好门诊统筹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核算工作,坚守财务纪律和规范。
6. 做好门诊统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六、工作检查1. 综合办公室对医院门诊统筹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
2. 门诊部对各科室门诊统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3. 财务部对门诊统筹资金的收支管理和核算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
4. 信息科对门诊统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文档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文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门诊就诊服务质量,有效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门诊工作的基础,全体门诊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执行。
第四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执行由门诊部门主任负责,配合医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门诊部门负责编制,经院务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六条门诊部门要建立完善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第七条门诊部门要定期对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第二章门诊工作流程管理第八条门诊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严格按照医院的门诊工作时间安排,准时到岗上班。
第九条门诊工作人员上班时要认真履行门诊接待、挂号、就诊等工作职责,确保服务质量。
第十条门诊工作人员要熟悉门诊就诊流程,指导患者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就诊。
第十一条门诊工作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确保患者就诊安全。
第十二条门诊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医院门诊规章制度,不得随意更改挂号、就诊流程。
第十三条门诊工作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权,保密患者信息,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十四条门诊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医务部门做好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确保门诊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门诊医疗服务管理第十五条门诊医生要按照规定的诊疗流程进行诊断治疗,确保医疗质量。
第十六条门诊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擅自开具虚假病历或诊断,保证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门诊医生要及时填写病历,准确记录患者病情,确保医疗信息留存完整。
第十八条门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医嘱,帮助患者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指导。
第十九条门诊医生要及时向患者做好治疗解释,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信心。
第二十条门诊医生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严禁以任何形式索取、收受患者财物。
第二十一条门诊医生要注重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康复。
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制度范本
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医保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管理原则(一)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参保人员享有平等的门诊医疗保障权益。
(二)合理使用原则:引导参保人员合理使用门诊医疗服务,防止资源浪费。
(三)保障基本原则:重点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第三条管理内容(一)门诊统筹基金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二)门诊统筹基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制定合理的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标准。
(三)门诊统筹基金的支付方式:采用按次付费、限额支付等方式。
第四条管理措施(一)建立医保处方审核制度:对参保人员的门诊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合理、合规。
(二)建立医保费用报销制度:设立专门的医保报销窗口,简化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效率。
(三)建立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防止违规使用和套取医保基金。
第五条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一)定点医疗机构应遵守国家有关医保政策规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保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三)定点医疗机构应定期向医保部门报告医保基金使用情况,接受医保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参保人员管理(一)参保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医保政策规定,合理使用门诊医疗服务。
(二)参保人员应妥善保管医保卡,防止丢失和损坏。
(三)参保人员应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享受医保待遇。
第七条罚则(一)违反本制度的,医保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二)违反本制度的,可能导致医保待遇的暂停或终止。
(三)违反本制度的,定点医疗机构可能面临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处罚。
第八条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国家医保部门和地方医保部门另行规定。
本制度解释权归医保部门所有。
第九条生效时间本制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门诊统筹机制
门诊统筹机制门诊统筹机制是指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全面、公平、可持续的门诊医疗保障服务。
它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门诊统筹机制的概念、目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该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概念门诊统筹机制是指一种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它覆盖了全社会的所有参保人员,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
门诊统筹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广大民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缓解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二、目的门诊统筹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全面、公平、可持续的门诊医疗保障服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保障水平。
门诊统筹机制可以将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到全社会,覆盖面更广,保障水平更高。
(二)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门诊统筹机制可以通过分摊医疗费用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三)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门诊统筹机制可以通过调节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四)推动医疗改革。
门诊统筹机制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优质化,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三、实施现状目前,我国门诊统筹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覆盖面不够广。
目前,我国门诊统筹机制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人仍然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障服务。
(二)报销比例偏低。
目前,我国门诊统筹机制的报销比例偏低,很多患者仍然需要自己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
(三)医保基金缺口较大。
目前,我国门诊统筹机制的医保基金缺口较大,导致医保基金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医疗保障需求。
(四)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门诊统筹机制的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价格不透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规划。
医院门诊统筹相关制度
医院门诊统筹相关制度一、门诊就医管理规定患者挂号:患者在门诊就医前需先到挂号窗口进行挂号,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
就诊顺序:患者应按照挂号顺序有序就诊,尊重医师的工作安排。
就诊卡管理:每位患者需持有唯一的就诊卡,就诊卡不得转借他人使用。
就诊纪律:患者在就诊时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
二、医疗费用报销标准医保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医保政策,符合条件的门诊费用可享受医保报销。
自费项目:非医保范围内的项目需患者自费,医院应提前告知患者。
报销流程:患者应按照医保部门的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完成报销申请。
三、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师资质:医院应确保门诊医师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定期进行考核。
服务态度:医师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医疗安全:医院应制定并执行医疗安全制度,确保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
四、医疗资源配置计划医师资源:医院应根据门诊量合理配置医师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设备资源:医院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药品资源:医院应确保药品供应充足,价格合理,质量可靠。
五、患者权益保障措施知情权:患者应享有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方面的知情权。
隐私权:医院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未经患者同意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投诉权: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有权向医院投诉,医院应及时处理。
六、医师职责与行为规范医师职责:医师应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和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行为规范:医师在门诊工作中应遵守医疗行为规范,不得违规操作。
培训与学习:医师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七、药品采购与使用规范采购渠道:医院应从正规渠道采购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储存: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储存和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合理用药: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开具药品处方,不得滥用药物。
八、统计与监督评估机制数据统计:医院应定期对门诊量、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医院医保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规范医院医保门诊统筹管理工作,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医保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保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医疗科室:负责参保人员的诊疗服务,严格按照医保政策执行。
3. 财务部门:负责医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基金安全。
4. 参保人员:遵守医保政策,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享受医保待遇。
四、管理内容1. 门诊统筹制度(1)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2)门诊统筹起付标准为50元/次,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在职职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1800元、退休职工2000元。
(3)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在职职工统筹基金支付50%,退休职工统筹基金支付55%。
2. 门诊特殊疾病管理(1)参保人员患有特殊疾病,需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的,按照医保政策规定享受待遇。
(2)特殊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肾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的治疗等。
(3)特殊疾病待遇仅限于治疗其规定病种治疗范围内,当治疗其它疾病时,仍按普通病情对待,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3. 门诊用药管理(1)参保人员在我院门诊就诊,符合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2)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符合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
五、执行与监督1. 医保管理部门对门诊统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医保政策落实到位。
2. 医疗科室、财务部门对参保人员的诊疗服务、费用结算进行审核,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3. 参保人员对医保待遇有疑问的,可向医保管理部门咨询或投诉。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规范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工作,包括门诊挂号、就诊、检查、治疗、药品采购、费用结算等各个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门诊部负责普通门诊统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协调各部门做好普通门诊统筹工作;(3)对普通门诊统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4)对违反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2. 挂号处负责普通门诊统筹患者的挂号、分诊、预约等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规定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2)对患者进行分诊,确保患者就诊顺畅;(3)做好患者预约工作,提高门诊工作效率。
3. 诊室负责普通门诊统筹患者的诊疗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2)严格执行处方制度,规范开具处方;(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4. 检查室负责普通门诊统筹患者的检查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检查规范对患者进行检查;(2)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医生。
5. 药房负责普通门诊统筹患者的药品供应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2)按照处方要求,及时为患者提供药品。
6. 费用结算处负责普通门诊统筹患者的费用结算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按照收费标准,为患者结算费用;(2)及时为患者出具费用清单。
四、普通门诊统筹工作流程1. 挂号:患者持医保卡、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挂号处办理挂号手续。
2. 分诊:挂号处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诊至相应诊室。
3. 诊疗:患者按照分诊结果到相应诊室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治疗。
4. 检查:患者根据医生要求,到检查室进行相关检查。
5. 药品供应:患者根据处方要求,到药房领取药品。
6. 费用结算:患者持费用清单到费用结算处结算费用。
门诊医患就诊时间统筹管理制度
门诊医患就诊时间统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效率,优化医患就诊体验,订立本《门诊医患就诊时间统筹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门的医生、护士、患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管理原则本制度遵从以下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医患就诊时间应公平合理布置,充分满足患者需求。
2.高效便捷原则: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3.优质服务原则: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患沟通和就诊体验。
第二章医患就诊时间布置第四条就诊时间分类依据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医院的排班情况,将医患就诊时间分为以下几类:1.普通门诊:依据医生排班情况,供应普通门诊服务。
2.特需门诊:依据专科医生的排班情况,供应特需门诊服务。
3.专家门诊:医院特聘专家的门诊服务时间。
4.预约门诊:患者可提前预约就诊时间。
第五条就诊时间布置1.普通门诊:医院将依据医生的专长、临床经验,合理布置医患普通门诊的就诊时间。
具体时间将提前在医院门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供患者参考。
2.特需门诊:依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建议,将布置患者到相应的特需门诊就诊。
特需门诊的具体时间将提前在医院门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供患者参考。
3.专家门诊:医院将依据专家医生的时间布置,供应专家门诊服务。
具体时间和专家的出诊情况将在医院门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供患者参考。
4.预约门诊:患者可通过医院门诊信息发布平台或电话预约就诊时间。
医院将依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排班情况,供应预约门诊服务。
第六条就诊时间调整1.突发事件:当医院发生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影响医患就诊时间的正常布置时,医院将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为患者供应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2.假期布置:依据国家法定假日布置和医院内部布置,医院将在门诊信息发布平台提前公布假期期间的医患就诊时间调整情况。
第三章就诊流程管理第七条就诊预约1.患者可通过医院门诊信息发布平台或电话进行预约。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一、引言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站。
门诊的管理对医院的运行和患者的就医体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门诊的良好运转,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门诊管理的现状目前,许多医院的门诊部门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比如挂号排队时间长、患者流程复杂、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增加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影响了医院的整体运行。
三、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要解决目前门诊管理存在的问题,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挂号管理挂号是患者就医的第一步,因此挂号管理是门诊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可以通过引入自助挂号机、网上挂号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提高挂号效率。
(二)医生排班医生排班是门诊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院需要合理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确保患者在就医时能够及时看到医生,避免排队等候过久。
(三)就诊流程医院应该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就医效率。
比如可通过提供预检分诊服务,让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先行就诊,减少候诊时间。
(四)医疗资源分配医院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就诊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比如可以根据就诊量进行科室调整,增加医生数量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服务。
(五)信息化建设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挂号、排班、就诊流程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提高门诊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门诊统筹管理措施建立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实际的管理工作还需要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支撑。
以下是一些门诊统筹管理的具体措施:(一)挂号改进采用自助挂号机、网上挂号等方式,简化患者挂号流程,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挂号效率。
(二)就诊流程优化采用预检分诊服务,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将病情较轻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减少候诊时间。
(三)加强医生培训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就诊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门诊统筹管理制度一、背景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医院门诊部门的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
本制度旨在规范门诊部门的运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医院门诊服务的高效与便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门诊部门,包括门诊挂号、初诊、复诊、门诊费用管理等环节。
三、管理流程1. 门诊挂号1.1. 挂号员应于上班前20分钟到岗,按规定操作挂号系统。
1.2. 挂号员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解答患者挂号相关问题。
1.3. 挂号员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挂号准确无误。
1.4. 挂号员应及时告知患者预约就诊时间和医生信息。
1.5. 挂号员应定期与病案室核对挂号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1. 患者初诊医生应准时到岗,开展诊断工作。
2.2. 初诊医生应仔细听取患者主述,详细询问症状及相关病史。
2.3. 初诊医生应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制定初步诊断方案。
2.4. 初诊医生应告知患者相关检查和治疗的需要,并向医技科室发出相应的申请。
2.5. 初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并详细填写医疗费用清单。
3.1. 患者复诊医生应在患者预约的时间点准时到岗。
3.2. 复诊医生应认真查看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判断病情。
3.3. 复诊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解答患者疑问,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3.4. 复诊医生应及时更新患者的病历和医嘱,确保诊疗信息的完整。
3.5. 复诊医生应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提供药物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4. 门诊费用管理4.1. 挂号员应向患者详细告知挂号费和诊疗费用,确保患者知情、明码标价。
4.2. 医院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医疗费用标准审核门诊费用。
4.3. 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与医疗部门的沟通机制,确保费用信息的及时传递。
4.4. 患者应按时缴纳门诊费用,并及时向医院财务部门报销医保费用。
四、责任与权限1. 挂号员责任与权限1.1. 负责门诊挂号工作,确保挂号准确无误。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医院门诊部门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它具有着对病人进行就诊、开展医疗诊疗、实施治疗,以及协同配合其他医疗机构共同服务病人等四项主要职能。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在医院门诊部门的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门诊部门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医疗咨询等服务的重要职责。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门诊工作,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确保医患双方的权益,建立一套完善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门诊统筹管理制度需要明确门诊部门的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在门诊部门的组织架构中,应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其分工,以及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分工。
通过明确各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可以有效地管理门诊部门的工作流程,避免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工作混乱,影响医院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其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门诊服务流程。
门诊服务流程包括患者的挂号、排队就诊、医生就诊、医学检查、处方开具、缴费结算、取药等一系列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服务流程,可以使门诊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机制。
医院门诊部门的医务人员是门诊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等对门诊工作的质量直接产生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督导,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是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门诊工作的生命线,是医患双方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机制,对门诊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保证门诊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是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一、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设计1. 组织架构设计门诊部门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架构设计必须合理,能够满足门诊服务的需要。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设计需明确门诊管理层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包括门诊部门主任、副主任及各具体科室的责任人员等。
组织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门诊管理的高效运行。
2. 门诊管理流程设计门诊部门的管理流程设计是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患者挂号、候诊、就诊、结算等全程流程的规范设计,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安排。
门诊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有利于提高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人员配备及激励机制设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门诊部门的人员配备及激励机制。
合理的人员配备对于门诊服务的开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激励机制则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工作积极性。
在设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时,必须兼顾到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
4. 财务预算及资金管理设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设计需结合门诊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预算门诊部门的财务支出,明确门诊部门的资金使用范围和审批权限。
财务预算及资金管理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门诊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实施1. 制度宣贯与培训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门诊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在实施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时,必须对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宣贯和培训,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和理解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督导与检查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门诊管理层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
通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门诊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
3. 制度修订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门诊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以确保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实施始终符合门诊部门的实际需要。
三、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估1. 绩效指标设计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绩效评估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指标。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范文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范文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一、前言门诊是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等医疗服务的最常见形式之一。
门诊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及措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门诊统筹管理的目标门诊统筹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患者在接受门诊服务过程中得到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门诊统筹管理的内容及相关制度1.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制度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门诊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落实科学合理的门诊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操作规程等方式,确保门诊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1)门诊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门诊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方面。
需要明确服务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2)门诊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制定门诊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包括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医生看诊数量、医疗操作规范等,通过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门诊医疗操作规程门诊医疗操作规程是门诊统筹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操作规程应明确门诊医疗流程,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确保医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诊疗,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2. 门诊诊疗质量监控制度门诊诊疗质量监控制度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门诊诊疗质量监控机制,对门诊诊疗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诊疗质量。
(1)门诊诊疗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门诊诊疗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门诊诊疗质量监控中心的建立、监控指标的选择和监控频率的确定等。
需要确保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
(2)门诊诊疗质量监控指标的选择门诊诊疗质量监控指标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包括门诊就诊人数、门诊诊断准确率、门诊医嘱执行率等等。
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制度范本
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门诊医保统筹管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规范门诊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医疗保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加门诊医疗保险并享有门诊医疗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医疗机构和相关医务人员。
第三条门诊医保统筹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门诊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四条门诊医保统筹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和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第五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门诊医保统筹管理的监督和评估,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确保门诊医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参保范围和医疗服务内容第六条门诊医保参保范围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第七条参保人员享受门诊医疗保险待遇的医疗服务内容包括门诊诊疗、门诊手术、门诊特需病房住院、门诊特殊检查、门诊特殊治疗等。
第八条参保人员应严格按照医保政策规定,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超范围或超标准享受医疗服务。
第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医保政策,提供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服务,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第十条参保人员享受门诊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标准由医保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予以确定并适时调整。
第十一条门诊医保支付方式包括费用结算、医保资金预付等多种方式。
第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费用管理制度,确保支付标准的合理性和支付方式的安全性。
第十三条医保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医保基金的安全性。
第四章医疗服务监管和评价第十四条医保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评价,依法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门诊统筹规章制度范本
门诊统筹规章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规范门诊统筹管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组织架构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由医院门诊统筹管理委员会负责,下设门诊统筹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条门诊统筹管理原则(一)公平原则:确保所有患者公平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不得歧视任何患者。
(二)透明原则:门诊统筹政策和待遇标准公开透明,便于患者了解和查询。
(三)合理原则:合理制定门诊统筹补偿方案,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四)高效原则:简化门诊统筹报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第四条门诊统筹待遇(一)门诊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患者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二)门诊统筹待遇标准根据基金筹集情况和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制定。
(三)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应严格按照统筹政策规定的范围和标准选择医疗服务。
第五条门诊统筹报销流程(一)患者在门诊就诊后,持相关证件和医疗费用单据到门诊统筹管理办公室报销。
(二)门诊统筹管理办公室对患者提交的报销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报销。
(三)患者对报销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医院门诊统筹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诉,由委员会进行复核。
第六条医疗服务管理(一)门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开具处方和检查检验项目。
(二)门诊护士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三)门诊各科室应积极配合门诊统筹管理工作,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第七条违规处理(一)违反门诊统筹规章制度的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涉及违法行为的,将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附则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医院门诊统筹管理委员会所有。
注:本规章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医院门诊统筹内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门诊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及其所属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门诊部管理职责1. 在医院院长的领导下,门诊部负责全院门诊工作的统筹管理。
2. 制定门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
3. 加强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技能。
4. 负责门诊环境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环境整洁、舒适、安全。
5. 定期对门诊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6. 收集患者反馈意见,不断改进门诊服务工作。
三、门诊科室管理职责1. 科主任负责本科室门诊工作的全面管理,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
2. 科室设立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门诊工作。
3.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4. 严格执行门诊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5. 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设备、药品、病历等物资的合理使用。
四、门诊工作人员管理职责1. 门诊医师和护士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
2. 门诊医师相对稳定,护士一般较长期固定。
3.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患者认真负责,检查耐心细致。
4. 按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和申请单,确保病历资料完整、准确。
5. 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诊,不迟到、早退。
五、门诊环境与秩序管理1. 门诊部负责门诊环境的维护,确保环境整洁、舒适、安全。
2. 严格执行门诊秩序,维护良好的诊疗环境。
3. 设立导诊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引服务。
4. 定期对门诊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六、门诊服务质量管理1. 定期对门诊工作进行自查,确保服务质量。
2.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问题,改进工作。
3.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门诊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门诊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门诊统筹等管理制度
门诊统筹等管理制度一、前言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门诊服务中,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来保障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门诊统筹管理的理念门诊统筹管理的理念是以病患为中心,以整体管理为核心,坚持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为目标,全面推进门诊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三、门诊统筹管理的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
门诊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门诊统筹管理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2. 科学、规范、专业。
门诊统筹管理需要遵循医学原则和管理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3. 经济、高效、合理。
门诊统筹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4. 公平、公正、透明。
门诊统筹管理需要保证患者就医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患者享有平等的就医权利。
四、门诊统筹管理的具体内容1. 门诊流程管理。
明确门诊流程、加强门诊信息化管理,提高门诊效率,保障患者就医的顺畅性。
2. 统筹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门诊资源,通过科学的排班、医生分工、诊疗设备利用等方式,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完善就诊环境。
优化门诊环境,营造舒适、安全、便利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4.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师和护士的专业培训、实施医疗巡诊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5. 加强医疗管理。
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患者就医的安全性。
6. 信息化建设。
推进门诊信息化管理,建立门诊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门诊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五、门诊统筹管理的实施方法1. 领导重视。
由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门诊统筹管理,明确制定门诊统筹管理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确保门诊统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范本
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统筹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等环节。
第三条门诊统筹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捷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门诊统筹管理组织,负责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门诊统筹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门诊统筹管理组织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和患者代表组成。
第六条门诊统筹管理组织的职责:(一)制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二)确定门诊统筹医疗服务范围和标准;(三)制定门诊统筹费用结算办法;(四)监督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的实施;(五)处理门诊统筹管理中的争议和问题;(六)定期评价门诊统筹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相关职能科室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门诊统筹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三章门诊统筹医疗服务与管理第八条门诊统筹医疗服务范围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疾病康复等医疗服务。
第九条门诊统筹医疗服务标准:(一)符合诊疗规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二)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三)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满意度。
第十条门诊统筹费用结算办法:(一)根据患者就诊的科目、项目和费用,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结算;(二)结算费用应当及时、准确,保证患者权益;(三)建立门诊统筹基金管理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门诊统筹服务的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一)建立健全门诊统筹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二)加强门诊医师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完善门诊统筹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评价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门诊统筹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制度执行:(一)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门诊统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二)加强对门诊统筹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障患者安全;(三)定期对门诊统筹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社区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范本
社区门诊统筹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社区门诊统筹是指将社区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范围,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报销,减轻居民就医负担。
第三条社区门诊统筹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第二章管理组织第四条社区门诊统筹管理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门诊统筹的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管理机构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等组成,共同参与门诊统筹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统筹范围与标准第六条社区门诊统筹的对象为社区居民,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第七条社区门诊统筹的费用范围包括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普通门诊、慢性病门诊、急诊等医疗费用。
第八条社区门诊统筹的报销比例根据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别和政策规定确定,最高报销比例不超过70%。
第四章就医管理第九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应持有效医疗保险证件,并遵循“先付费、后报销”的原则。
第十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一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应按照预约制度进行就诊,有序就医。
第五章费用报销第十二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由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报销。
第十三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计算,超过起付线后方可报销。
第十四条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报销金额不得超过医疗保险基金规定的最高报销限额。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社区门诊统筹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报销的合规性。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向管理机构和居民公布门诊统筹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门诊统筹院内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门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确保医疗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门诊统筹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门诊统筹管理小组负责门诊工作的全面统筹和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门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门诊工作顺利开展;(3)监督门诊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4)定期对门诊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5)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门诊工作情况。
三、门诊环境与秩序管理1. 门诊区域应保持整洁、卫生、安全,设有明显标识,方便患者就诊。
2. 门诊大厅设有候诊区、缴费区、取药区等,布局合理,标识清晰。
3. 门诊区域禁止吸烟、喧哗,保持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4. 门诊工作人员应文明礼貌,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引导患者就诊。
5. 严格执行挂号、就诊、检查、治疗、收费、取药等流程,确保医疗秩序。
四、门诊医疗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确保诊疗质量。
2. 门诊医师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诊疗规范。
3. 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
4. 门诊处方书写规范,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
5. 门诊医疗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门诊人力资源管理1. 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2. 门诊人员配备合理,确保患者就诊需求。
3. 严格执行请假、调休、加班等制度,确保门诊工作正常开展。
六、门诊安全与应急管理1. 门诊区域设有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确保患者安全。
2.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3.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4. 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七、监督与考核1. 门诊统筹管理小组对门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付费机制与预算工具有机结合
付费机制作用在于建立灵敏正向的利益机制。
预算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基金收支基本平衡。
在第三方支付前提下,预算是制度性目的,付
费是机制性手段。 付费方式的多样性(匹配性),必须服务于基 金预算的目的性和利益机制的一致性。
二、门诊统筹的政策与管理
明确保障功能 完善筹资机制 创新支付政策 坚持基层首诊 探索谈判机制 完善人头付费 细化基金预算
管理和支付:参照住院
主要考虑:
保大病:减轻群众负担 降低服务成本:可门诊可住院,鼓励门诊治疗
(八)医疗服务管理
建立门诊统筹医疗服务考核和监管体系 药品管理
执行药品目录 保证甲类药品使用 必需的乙类药品探索处方外购
诊疗管理
一般诊疗费全额纳入支付范围,按规定比例支付 加强监管,控制不规范行为
基层首诊和推进双向转诊。
门诊统筹是实施“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
方针的最具全局性的改革平台。
建立更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制度性功能:建立更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基本保障之门诊和住院功能定位
一个制度,两项保障:保大顾小,稳中限边 一项基金,分别测算:综合平衡,共济调剂 系统资源,结构配置:有序就医,利益引导
建立更健全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机制性功能:建立更健全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科医生
通过有序的就医管理和利益调节,优化资源配置: 医保资金向“基本(层)”倾斜,促进分级医疗
从源头控制服务成本,提高保障绩效和基金效率 核心机制:基层首转诊 按人头付费
中国医疗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机制问题
门诊统筹的制度功能与机制创新
坚持基层医疗首转诊
完善按人头付费机制
主旨:如何发挥门诊统筹资源杠杆作用
建立更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支持更健全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 坚持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就医机制 探索人头付费机制和完善预算管理
一、门诊统筹制度功能与机制作用
门诊统筹的意义不单在保障功能的拓展,更在资源 配置机制的作用。 推进门诊统筹不仅要注重保障性功能,更要发挥机 制性功能。 资源配置是门诊统筹最核心的作用机制,必须坚持
资源配置效应关乎保障绩效。
中国医疗及医疗保障的最基本问题是卫生资源配置失 衡,根本原因是资源配置机制失灵。 “ 养”:一个无奈的话题和荒诞的选择。 医疗是资源,而医疗保障更具有资源属性。问题是两 种资源谁具有配置功能? 重塑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关系到医改及保障制度成败。
实施资源配置的战略布局
门诊统筹:拓展保障项目与构建资源配置的核心平台 一个核心:资源核 两个平台:基本保障与基层医疗 三个链条:保障链、基金(资源)链、机制链 四个环节:就医、结算、预算、契约 三个机制:统筹、谈判、付费(+收入分配)
(十二)付费机制
文件规定:
在总额预算基层上,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等方式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明确监管重点
主要考虑:
完善付费机制目的:保障绩效与基金平衡 付费机制的作用点:服务质量、成本控制 付费机制的关联制度:就医,预算、团购,考核
职工门诊统筹与个人账户调整思路
一个战略性思维:资源杠杆 两个基本方向性选择:共济、社区 三个禁忌: 放得太开—福利刚性 转得过快—挑起事端 另起炉灶—加剧失衡 四个兼顾: 统账兼顾--由大到小 职居兼顾—统一机制 转调兼顾—优化结构 老少兼顾—平衡过渡
我的课讲完了,大家受累了
谢 谢!
(四)起付线
文件规定:
探索采取每次就诊定额自付的办法确定起付额。
主要考虑:
体现保大病原则:限制小病或者无病就医 适应门诊就医特点:由率到额,由累计到单次 适应一般诊疗费合并收取
(五)封顶线
文件规定:
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综合当地次均门诊费用、就诊次数、 住院率等因素合理确定。 随着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
门诊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包(基层医疗机构定位)
(九)基层首诊
文件规定:
只能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一年一定。 非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未经转诊原则上不支付
支付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支持
主要考虑:
主要考虑:
降低医疗成本,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便于管理,与付费制度等衔接 促进分级医疗体系形成 经济引导,非强迫就医 有利于制度长远发展:时机选择 首诊是其他管理机制探索的基础
(一)保障功能
覆盖范围:普遍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
保障重点:以保障大病为主,重点保障群众负担较重的
多发病、慢性病。(保大还是保小?)
实现路径
按额起付 扩大门诊大病病种 小额补贴、个人账户
(二)筹资政策
文件规定:
门诊统筹资金由居民医保基金解决(不单独筹资)。 新增财政补助资金,在保证提高住院待遇的基础上,重 点用于门诊统筹。
特别强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人头付费及与 住院一体的协议管理和预算管理?
区别运用支付政策和付费机制
对参保人的支付政策:引导居民利用基层医疗 服务,改变就医习惯,控制医疗成本; 对服务者的付费机制:发挥基金和保障资源的
配置作用和激励作用。
探索集团购买下的谈判机制
谈判机制:由埋单向购买服务转变,由被 动补偿向主动询价转变,由费用管理向成本控 制转变。面向医疗机构(供方),在团购基础 上协议谈判,引导医疗和基金资源重点向基层 配置,从源头上控制医疗成本及价格。
建议:不宜太低,避免门诊统筹变成小额补贴。
(六)医药分开支付
文件规定
探索分别制定诊疗项目和药品的支付办法。
主要考虑:
优先保障诊疗费用 严格控制药品费用 探索医药分业
诊疗费用 药品费用
(七)门诊大病
文件规定:
病种:特殊治疗+门诊手术 定点:单独确定定点机构,不限于基层
落实方式:形成协议;考核、监督体系
医保基金支出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比例
医疗机构其他业务 收入 18%
医保基金 39%
个人支出 39%
其他医疗保障 4%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2010年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是按5年平均增长率测算得出。
数据来自《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10)》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统计数据。
(十)双向转诊
文件规定:
明确首诊、转诊医疗机构责任 建立风险控制和费用分担机制 有序上转,促进下转
主要考虑:
医疗过程的桥梁:基层与大医院,全科与专科 基层首诊的重要保障措施:无转诊,首诊难以坚持
(十一)团购谈判
文件规定
团购谈判目的: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团购办法:规则、内容、流程 探索重点:人头服务、慢病管理、常用药品、常规 诊疗项目等
主要考虑
防止制度碎片化
增强共济性 统筹安排门诊、住院资金
(三)支付比例
文件规定:
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支付比例不低于50%。
主要虑:
实现保障功能的要求 资源配置规模的要求 发挥医疗保险管理机制作用的要求
实现途径:
合理确定保障范围 坚持立足基层服务 系统利用支付杠杆 探索完善付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