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的歌词含义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2.学生音乐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音乐表现能力;2.情感的传达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听课、讨论、感悟;2.合作、齐唱、小组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华尔兹舞曲,自由让学生走动,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2.听歌领悟(10分钟)播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人音版》的歌曲视频,要求学生将心理的想法感觉化,记录在纸上或口头表达。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小组合作,自主研究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学生应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探究。
4.情感表达(20分钟)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要求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和感悟,通过音乐表现勾勒出情感和情景。
学生通过唱歌和演唱,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
5.小组合作表演(10分钟)要求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表演,以展示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6.导出(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
六、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教学过程评价本课是一节非常充实的音乐课,通过教师的导入,在学生集体扭动的舞曲中,轻松愉快地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通过听歌和领悟,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进行了理解和感悟。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学生的音乐合作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建议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学习方式。
七、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和表现,请大家继续关注。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是人音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作品。
本节课选曲优美,充满浪漫气息,是小提琴与乐队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感受小提琴与乐队相互交融的美妙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的表现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小提琴和乐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 教学目标1.感受小提琴与乐队相互交融的美妙旋律,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了解作品背景,领会作品内涵。
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小提琴与乐队的相互交融,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2.难点:分析作品结构,领会作品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反复欣赏,让学生感受小提琴与乐队的美妙旋律。
2.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让学生模仿演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作品背景。
3.教学设施准备:音响设备、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组小提琴与乐队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对小提琴与乐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作品《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并通过播放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提琴与乐队的美妙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模仿演奏、合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巩固所学知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教案标题: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成和特点。
2. 探索月亮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月亮的形成和特点。
2. 月亮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探索月亮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月亮模型或图片。
3. 学生实验用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月亮是怎么来的吗?它有什么特点?”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形成和特点。
2. 解释月球表面的山脉、坑洞和月海等特征,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月亮模型或图片。
2. 要求学生观察月亮的表面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利用实验用具和材料,模拟月亮的表面特征,例如使用面粉、石膏等材料制作山脉和坑洞。
4.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月亮特征。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月亮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例如潮汐现象和月食。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答案。
3. 总结月亮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观察月亮,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可以制作月亮模型或绘制月亮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描述,评估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月亮的探测和未来的月球探险计划。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关于月亮的实验和观察,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是一首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选自湘艺版音乐教材。
这首曲目具有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小提琴与乐队的合奏,展现出浪漫的氛围和动人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习、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歌曲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曲目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音乐欣赏则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实践活动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音乐审美、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这首曲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曲目中的音高、节奏和音乐表现手法,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的基本旋律,并能用乐器演奏。
2.教学难点:曲目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曲目的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曲目,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曲目,提高演奏水平。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5.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材、音响设备、乐器等。
2.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塔塔尔族的民歌,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聆听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学习“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表现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体验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塘市初级中学的钱萍老师,今天很高兴认识你们~首先来跟着老师放松一下~(拍拍手、耸耸肩、挥挥手、打打响指等)同学们开不开心呀~生:开心~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美妙的音乐之旅吧~(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
不过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要把刚才的动作跟着老师融入到这段音乐中来。
(边听边把我们刚才的动作做一做~) 师:来~让我们动起来吧~师:你们表现得真棒~那么这段音乐给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轻快、活泼……师:你知道这段音乐它来自我国的哪一个民族呢,学生讨论生:藏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师:是的,这段音乐它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它是新疆的另一个少数民族——塔塔尔族~这个族可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塔塔尔族,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美妙的音乐~欣赏视频——《塔塔尔族》师:谁能告诉我,你觉得塔塔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生:开放、热情、能歌善舞……师:是的,塔塔尔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但是在他们民族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跳舞,所以他们族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盛会——撒班节,也叫犁头节。
在那时他们总是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尽情地欢歌起舞如醉如痴~二、新课教学:引出主题师:在这样一个热情的民族中,存在许多优秀的民歌。
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不一样风格的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请看视频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生:忧伤、思念、痛苦……师:是的,其实老师第一次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给我也是这样一个感觉~好像一个高贵的公主和一个贫穷少年忧伤的爱情故事,歌曲的忧伤把少年失恋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析、教唱歌曲: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旋律,你觉得这个谱子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在里面呢, 生:前后一样,师:嗯。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升华:
结合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情感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3.2.3《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和表达。
5. 技术支持: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设备正常运行,如投影仪、音响、电脑等。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检查并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设备正常运行。如有必要,可以提前向学校申请技术支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情感表达3. 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步骤:1. 引入诗歌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喜好2. 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要素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和意象传达4. 讨论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诗歌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教学内容:1. 诗歌的语言和意象2. 诗歌的情感和意境3. 诗歌的解读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 讲解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2. 引导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解读诗歌教学步骤:1. 让学生阅读一首诗歌,注意诗歌的语言和意象2. 讲解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4. 教授诗歌的解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读诗歌第三章:诗歌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3. 诗歌的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3. 指导法:引导学生评价和修改自己的诗歌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出有情感和意象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评价和修改他人的作品4. 总结诗歌的评价和修改,让学生学会如何改进自己的诗歌创作第四章:诗歌与文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与文化关系的理解2. 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特点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诗歌教学内容:1. 诗歌与文化关系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特点3. 诗歌的跨文化交流与欣赏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与文化关系2. 举例法: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特点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诗歌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与文化关系,让学生了解诗歌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2. 举例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诗歌风格和主题的影响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诗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和欣赏第五章:诗歌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诗歌的价值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 诗歌的欣赏方法2. 诗歌的价值理解3. 诗歌的评价标准和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的欣赏方法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诗歌的价值3. 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的欣赏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2. 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价诗歌的价值,让他们认识到诗歌对社会和个人成长的影响3. 教授诗歌的评价标准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评价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六章:诗歌与生活的结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的能力3. 引导学生利用诗歌抒发生活情感教学内容:1. 诗歌与生活的关系2. 发现生活中的诗歌元素3. 运用诗歌记录生活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与生活的关系2. 实践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元素3. 创作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诗歌记录生活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诗歌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高于生活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元素,例如自然景观、人际关系等3. 教授如何运用诗歌记录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关于自己生活的诗歌第七章:诗歌形式与风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诗歌2. 使学生掌握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3. 培养学生根据内容选择合适形式的诗歌的能力教学内容:1. 诗歌形式的分类2. 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3. 诗歌形式与风格的选择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形式与风格2.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诗歌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形式的分类,例如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2. 介绍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3. 教授如何根据内容选择合适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尝试创作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诗歌第八章:诗歌朗诵与表演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能力3. 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的意义与技巧2. 诗歌表演的形式与方法3. 诗歌朗诵与表演的实践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朗诵与表演的意义、技巧和形式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与表演的练习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朗诵的意义与技巧,使学生了解朗诵对诗歌感受的重要性2. 介绍诗歌表演的形式与方法,让学生掌握表演诗歌的基本技巧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与表演的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第九章:诗歌主题与思想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2. 使学生掌握分析诗歌思想的方法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教学内容:1. 诗歌主题的分类2. 分析诗歌思想的方法3. 诗歌主题与人生智慧教学方法:1. 讲解法:介绍诗歌主题与思想2. 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主题的分类,如爱情、友情、自然、人生等2. 教授分析诗歌思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挖掘深层含义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鼓励他们把诗歌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 使学生认识到诗歌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3. 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诗歌的兴趣教学内容:1. 课程主要内容的回顾2. 诗歌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3. 诗歌学习的拓展活动教学方法:1. 讲解法:回顾课程主要内容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诗歌的收获3. 推荐法:介绍诗歌学习的拓展活动教学步骤:1. 回顾课程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掌握2. 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诗歌的收获,让他们认识到诗歌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3. 推荐诗歌学习的拓展活动,如参加诗歌比赛、加入诗歌社团等,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诗歌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关于诗歌的教案,包含了十个章节。
初中音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塔塔尔族的民歌,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养成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总结等方法分析歌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
【难点】“三段体”音乐结构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运用表演法导入:演唱新疆歌曲《玛依拉》《青春舞曲》。
并设置问题:“这两首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哪个地方。
”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学习一首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轻快、活泼。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三)欣赏歌曲1.完整聆听,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
2.比较赏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三个音乐片段(1)欣赏A主题乐段,“寻找往事踪影,往事踪影迷茫。
”忧伤中透漏着一丝激动(2)欣赏B主题乐段,思念、无奈之情(3)欣赏A’主题乐段,再现A乐段加深了忧伤之情。
(四)巩固提高教师请学生自由分小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提醒学生打击乐器要根据歌曲的强弱进行选择。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感受到了歌曲中浓浓的悲伤思念,增进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化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养成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搜集其他关于新疆的歌曲。
四、板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小提琴和乐队的形式,展现了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合作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小提琴和乐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鉴赏能力较弱,对小提琴与乐队合作的细节之处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合作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合作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授法:讲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小提琴与乐队合作的图片和音频。
2.教学乐器:准备小提琴和乐队乐器,进行实地演示。
3.教学场地: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提琴与乐队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提琴与乐队的关系。
同时,播放一段小提琴与乐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讲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基本知识,包括小提琴的音色、乐队的基本构成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小提琴与乐队的合作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每组包含小提琴和乐队乐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演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主题》。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doc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doc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学生们在银色的月光下度过一晚上所遭遇的有趣故事。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特点,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月亮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2)了解银色的月光产生的原因;3)学会用文字描述银色的月光下的景象。
2.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月光的神秘和美丽;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3)树立珍视友情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体验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教师播放一段月亮与星星的美丽图像,引导学生讨论月亮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萎缩和恢复期等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月亮。
2.情境体验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在月光下看看园子里的事物变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要在家中留意月光下的景物,例如树的影子、花儿的颜色等变化,为下节课的讨论准备材料。
3.故事讲解教师讲述“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这个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发现月光的神秘和美丽。
4.情境再现教师将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再现一遍,学生意识到故事中朋友们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月光下的园子发表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分享彼此所看到的美好。
6.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月亮的属性和银色的月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否描述月光下的景象,学生认为“朋友是种无价之宝”这个观点有什么意义,以及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七、教学评估教师制定一套简单的问答题,考察学生是否理解月光的神秘和美丽以及月光对自然的影响。
同时,教师也可以考察学生在银光下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月光下的园子”来评估其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月亮和银色的月光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1.2 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音乐课程,也可作为音乐兴趣班或合唱团的教学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歌曲背景及特点2.1 歌曲背景《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源自乌克兰的民歌,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月光夜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2 歌曲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节奏: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节奏简单明快。
调式:以大调为主,兼有少量小调元素。
结构: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月光夜景,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歌词和旋律。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调式、结构等。
练习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共鸣等。
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步骤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兴趣。
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发音和音准。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分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合唱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
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曲谱及歌词。
5.2 音响设备教学用音响、话筒、耳机等。
5.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视频网站等,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六章:教学实践6.1 课堂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节奏等,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使学生理解并感悟诗歌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简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银色月光下的画面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描写月光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2. 写一篇关于《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融入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美。
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读后感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月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文学爱好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典诗词鉴赏经验。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诗歌。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程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小提琴与乐队)》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
这首曲子以我国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入了西方交响乐的元素,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小提琴的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小提琴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引导学生掌握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4.感受民间音乐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拓宽音乐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2.理解曲子的音乐内涵,感受作品的美感;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提高演奏水平。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技巧;2.讲解法:教师讲解曲子的背景、结构、演奏技巧等;3.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演奏水平;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5.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小提琴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小提琴:教师准备小提琴,用于示范和教学;2.音响设备:播放小提琴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3.乐谱:为学生提供乐谱,方便学习与演奏;4.教室布局:调整教室布局,便于学生演奏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演奏小提琴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曲子的背景、结构、演奏技巧等,帮助学生了解曲子。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月光下的场景,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月光的神秘与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学会歌词,并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的把握。
第二章:歌曲解析2.1 歌曲结构介绍歌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和尾声。
2.2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解释其中的诗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2.3 旋律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优美和流畅。
第三章:声乐练习3.1 音准练习通过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提高唱歌的准确性。
3.2 旋律练习让学生跟唱歌曲的旋律,加强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度。
3.3 歌词演唱练习让学生逐句跟唱歌词,注意发音的清晰和音准的准确。
第四章:表演与创造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如月光、星星等,通过扮演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4.2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舞蹈、朗诵等形式为歌曲增色添彩。
4.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演,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提高歌唱能力。
5.3 家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唱歌,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第六章:音乐欣赏与分析6.1 欣赏其他月光题材的歌曲通过欣赏其他与月光相关的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月光奏鸣曲》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下月光的意境。
6.2 分析不同歌曲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歌曲在表现月光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如旋律、和声、节奏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6.3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月光题材的歌曲及原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第3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二、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四、组织教学、导入: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
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范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五、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二)歌曲学唱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
(强调歌唱姿势)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六、拓展练习:(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培养学生对月光下景色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月光下景色的感知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月光下的自然景观(1)导入:介绍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如月光下的湖泊、山川、树林等;(2)新课:讲解月光下的自然景观的特点和美丽之处;(3)练习:让学生描绘自己见过的最美的月光下的自然景观。
2. 第二课时:月光下的人文景观(1)导入:介绍月光下的人文景观,如月光下的古城、寺庙、园林等;(2)新课:讲解月光下的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3)练习:让学生描述自己了解的月光下的人文景观。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2. 视频素材:寻找相关的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视频资料;3. 参考书籍:查阅有关月光下景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书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描绘月光下景观的作业质量;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见过的最美的月光下的景观;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月光下的景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六、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关知识,准备分享的内容。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月光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歌曲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教师引导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上课前教师伴奏学生唱歌《长江之歌》《青春舞曲》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氛围。
二:导入:师:同学们刚刚演唱的长江之歌是歌颂什么的呀?生:长江师:在我们以往的音乐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歌曲,有歌颂景色,歌颂祖国,歌颂青春的各种歌曲类型,所以呀,我们知道了歌唱是为了抒发情感,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抒发感情的歌曲.(出示课件课题)三、新课教学:(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师:在我们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
它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欣赏歌曲)师:我们欣赏完这首歌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师:在同学们谈论了这么多以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出示课件作者简介)欣赏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一首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也是新疆地区一个名族的民歌,我们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民族呢?(出示课件介绍塔塔族)(二)了解作品曲式结构和歌曲特点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再次欣赏一下这首塔塔尔族的爱情歌曲,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一下这首歌是几段体,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分别在哪里.(出示歌谱,播放歌曲)师:同学们刚才听的很认真,那么我们看一下这首歌的节拍,3/4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拿出手来划一下三拍子的图示,(学生跟教师一起划节拍)再次欣赏歌曲,一边划节拍一边欣赏。
师:在刚才反复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熟悉,知道了这首歌是描写爱情的,也知道了这首歌是一首抒情歌曲,节奏比较缓慢,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节奏、歌词及其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及节奏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了解歌曲背景及特点。
2. 学生准备:学习过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的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节奏和音高。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错误。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孩子检查作业,确保发音、节奏等方面正确。
3. 家长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的内涵和美感。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运用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内容1.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旋律分析。
2.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歌词解读。
3.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节奏练习。
4. 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的演唱技巧。
八、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相关知识,如旋律、歌词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团队协作等方面。
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3

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以音乐的方式写景,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进一步产生探索音乐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如何表现朦胧美的愿望。
2、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
尝试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忧郁深沉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聆听-学唱-自练-展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在银色的月光下》。
尝试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忧郁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方法教师教唱,自主练习法。
情景设计聆听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带着问题,一同走进音乐课堂,学习歌曲。
问题聚焦怎样唱好歌曲。
组织教学:欣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1、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课件播放歌曲,简要介绍歌曲相关背景。
(塔了解塔塔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和相应的服饰穿着)问题:1、从歌曲的歌词看体现了怎样的情感?2、从歌曲听旋律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伤感的歌曲。
歌曲中表达了主人公对女孩的想念和过去事情的留恋,歌曲的感情带有深情和伤感的色彩。
2、再次欣赏有蔡琴演唱的《在银色的月光下》。
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三段体结构:A+B+A‘的单三部曲式。
3、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教师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前教师伴奏学生唱歌《长江之歌》《青春舞曲》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氛围。
二:导入:
师:同学们刚刚演唱的长江之歌是歌颂什么的呀
生:长江
师:在我们以往的音乐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歌曲,有歌颂景色,歌颂祖国,歌颂青春的各种歌曲类型,所以呀,我们知道了歌唱是为了抒发情感,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抒发感情的歌曲。
(出示课件课题)
三、新课教学: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师:在我们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
它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欣赏歌曲)
师:我们欣赏完这首歌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同学们谈论了这么多以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出示课件作者简介)欣赏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一首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也是新疆地区一个名族的民歌,我们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民族呢(出示课件介绍塔塔族)
(二)了解作品曲式结构和歌曲特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再次欣赏一下这首塔塔尔族的爱情歌曲,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一下这首歌是几段体,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分别在哪里。
(出示歌谱,播放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很认真,那么我们看一下这首歌的节拍,3/4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拿出手来划一下三拍子的图示,(学生跟教师一起划节拍)再次欣赏歌曲,一边划节拍一边欣赏。
师:在刚才反复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对这首歌曲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熟悉,知道了这首歌是描写爱情的,也知道了这首歌是一首抒情歌曲,节奏比较缓慢,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
(三)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在学唱之前,我们先来大声的,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歌的歌词。
来看看歌词跟我们传递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有感情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歌词,教师引导并探究歌词的表达和情感处理)
师:接下来老师用钢琴伴奏,同学们跟着小声哼唱。
(哼唱过后进行歌曲必要的情绪处理)
学生大声的带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
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所以我们要多听多欣赏和我们平时生活里听到的风格不一样的歌曲。
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