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夫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https://img.taocdn.com/s3/m/12a7f72f453610661ed9f482.png)
Milton Friedman
Anna Schwartz
2.1 什么是货币(续)
2.1.3 通货、货币、财富和收入 通货、货币、
Currency, money, wealth and income 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相对于货币范围太小。 货币和财富是存量,相对于个人或国家来讲财富 的含义比货币宽,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 收入是单位时间内的现金流入,是流量概念。 财富常常作为价值的同义词体现着社会变化中的 价值观,其内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2.2 货币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纸币-信用货币:由可兑换到不可兑换;Fiat Money,依赖于人们对纸币发行当局的信任。信 用货币是法定偿还货币,即人们必须接受它为 支付债务的工具。货币发行是法律上的制度安 排,此时谈货币常指货币供给。 银行信用货币:支票、汇票、本票;需要结算 中心。 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基本原则:价格稳定、 货币制度的相容性、技术效率、转移现金发放 贷款的工具、法律框架、公共利益、最终结算。
2.2 货币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2.2.3 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 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
交易费用的节约;信用制度的发展 一切货币――包括金属货币――都是信用货币。这是 因为直接促使发生价值的力,总是在于流通工具的接 受者的信心,在于他相信借此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 不过,纸币大都只享有纯粹的地方信用,而贵金属 ――或者至少是黄金――则多少是在国际规模上被接 受的。但一切只是个程度上的问题。
2.1 什么是货币(续)
关于货币的本质: 关于货币的本质 “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
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理论(演绎 的货币定义 理论 演绎)的货币定义 :关注货币功能 演绎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https://img.taocdn.com/s3/m/c58916e7482fb4daa48d4b92.png)
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
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按币材划分的货币种类
◎银行券的作用.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 现 → 不完全兑现 →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 程.
◎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 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二.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 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二.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国家货币制度(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 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 体系.
◎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其有效 范围仅限于国内.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二.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 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 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
二.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货币银行学包屹红版各章重点
![货币银行学包屹红版各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d98fa9910ef12d2af9e7b6.png)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 马克思认为,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 经过扩大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逐渐发展成货币形式。
3.货币交易的交易网点数量为(n-1), 物物交换的交易网点数量为 4. 货币的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和世界货币5. 本位币: 又称主币, 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 是用于计价、 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 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 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 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 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7.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8.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 是无限法偿的对称, 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 若超过限额, 对方能够拒绝接受。
9.金银复本位制的类型: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10. 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 国家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 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了解下三个自由, 两个稳定, 三个促进, P 21))1(21)!2(!2!2-=-=n n n n C n11.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经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12.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https://img.taocdn.com/s3/m/3574f56c25c52cc58bd6be0a.png)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须具备四个特点;币材沿着历史顺序发展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
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1fa9a1b0717fd5360cdce7.png)
1.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3.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
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4.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5.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6.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c1a498a1c7aa00b42acb13.png)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演进与货币职能1.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1) 足值货币A.足值货币的形态发展: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B.足值货币的基本特征a.货币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b.能够同一切商品交换c.本身含有否定自身的基因(2) 表征货币A.概念: 表征货币是指足值货币的代表物, 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B.银行券的基本特征a.她是能够随时兑换的货币, 代替贵金属流通中。
b.她的发行必须由黄金和信用作为保证。
c.早期各家银行在保证银行券随时兑换金币、银币的前提下都能够发行银行券。
(3) 信用货币A.概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经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B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存款、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C.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a.只是货币符号, 不具有内在价值。
b.是债务货币。
c.具有强制特征。
d.国家经过控制和管理货币流通实施货币政策。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支付手段第二节货币本质与货币计量一、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 货币金属论, 货币数量论, 货币国定论, 货币名目论三、现代货币的计量广义货币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狭义货币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层次划分1.理论划分:M1 =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2.中国: 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将中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 M1、 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 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居民储蓄存款( 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3.国际: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M0: 现金, 本币流通中现金;M1: 狭义货币, 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M2: 狭义货币和准货币, M1+一定期限内的( 三个月到一年之间) 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M3: 广义货币, 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65772c376baf1ffc4fadbb.png)
货币供给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主讲教师:范立夫(博士、教授)
第七章
货币供给概述
货币供给
二阶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实现机制 存款创造过程分析 货币供给理论模型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中美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与退出比较
货币供给概述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 经济行为。 货币供给量
D56.2 5
42.1625
第三家银行
B=C+R=C+Rr+Re
=5+3.75+…+10+7.5+…+10+7.5+…
=5+3.75+…#43;…
=5+3.75+…+10×1/(0.1+0.1+0.05)+…
=20+40+40=100 D=100+75+56.25+…=100(1+0.75+0.752+…) =100×(1/(1-0.75)=100×1/(0.1+0.1+0.05) =400=B×1/(rr+re+h)
影响或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准备金 基础货币B
流通中现金 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M 比率R/D 现金比率C/D
法定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的结构变动分析
一般而言,基础货币投放数量的增加会 带来货币供应量的数倍扩张。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成正 比,因此,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必 然增加。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试给出你的分析。 事物的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基础货 币的规模与结构。
货币银行学第2讲
![货币银行学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1173d23d580216fc700afdff.png)
• 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货币材料, 受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从 法律上加以肯定。 8
11
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是规定货币单位所 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及成色。确定单位货币 的含金量,规定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目的是使 货币能更准确和方便地执行货币的职能。 • 在黄金非货币条件下,货币币值则主要表现为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
12
1美元含金量13.714格令(0.888671克)
问题:
由于市场上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 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 28 来了很多麻烦。
双本位制(复本位制)
金币与银币同为一国本位货币,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 与银币的兑换比率。如1791年美国实行双本位制时, 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率为1:15。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行本位制所造成的价格混乱问题。
17
3. 纸币
•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如前 所述)基本上有着一定的程序。 • 在当代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 的发行权都集中在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发行机构 。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作为一个完整的货币制度 各国都有所规定。
18
《中华人民共和人民币管理条例》
• 第十五条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 第十七条 因防伪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改变人民币的印制 材料、技术或者工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20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adeb4a1fe4733687f21aaaa.png)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表达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一、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决于3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M=PQ/VPQ:商品价格总额三、贮藏手段■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自动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别离商品赊销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总结: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根本的职能。
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开展〔Monetary System〕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二、货币制度的根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规定币材,当今现代各国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的前提下,选择币材的技术意义已经超过经济意义,规定技术标准,例如如何防伪等等〕,金属货币制度的最根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金属量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与不可兑换银行券的印制发行。
范立夫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范立夫货币银行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89a79ee2bd960591c6771c.png)
3. 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举例
14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即货币的购 买力),又有实际价值(自身内含的价值量)。假设社 会上有1000件等价值的商品,一件商品内含的价值量与 一枚金币内含的黄金的价值量一样,同时假设一枚货币 在一年只流通一次,则社会上需要1000枚金币。
10
2.2.1 价值尺度
1. 概念: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 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2.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3. 价格标准(Price Standard):货币计量单位, 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 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11
2.2.1 价值尺度
货币失去实际价值,只有名义价值。货币名义价值 的任何下降(通货膨胀)都只会促使人们加速出让自 己手中的货币,货币数量不是减少反而是增加;货币 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通货紧缩)都只会促使人们推 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数量不是增加反而是减少。
“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16
2.2.4 支付手段
1. 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 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 付手段职能。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Money and Monetary System)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应重点掌握和理 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 币形态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同时了解 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研 究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货币 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 习打下基础。
西洋与丝绸之路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ed566925c52cc58bd6be94.png)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8 共506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3、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1、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3、重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了解:汇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2、掌握:外汇的概念与内容;汇率的标价方法;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重点掌握: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者的斗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等等。
2、掌握: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分类;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社会征信系统。
第五章信用形式1、了解: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政府信用的历史发展;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
2、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重点把握。
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消费信用的形式、作用及其约束条件。
3、重点掌握: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国际信用的形式。
货币银行学2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2货币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733c1a4f524ccbff121842b.png)
第六节
• • • •
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人民币制度建立前的两种货币制度 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制度和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一)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制度 国 民 党 政 府 建 立 前的 20 年 代, 我 国实 行 的 是 银 两 本 位 制 ——1933年4月进行“废两改元”的货币改革 —— 1935年废止银币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1948年8月19 日发行“金圆券”,废止法币 ——1949年7月4日在广州 发行所谓可无限制兑换的“银元券” • (二)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 解放区的货币大多是以银行券形式发行的,除个别地区曾 实行过短暂的兑换外,都是不可兑换的银行券。由于那时 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处在被包围被分割状态,因而各根据区 和解放区的货币具有分散性和不统一性。
第五节 货币制度 Monetary System : •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构成
货币制度的含义: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通过法律确定 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它主要 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 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前资本主义的货 币制度形成的主要标志是铸币(Coined Money) 的出现。 货币制度的构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货币材料 货币单位 确定每一个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 金属重量 货 币 本位 本 位币 与 辅币 的 铸造 与 偿付 能 力
货币银行学之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之货币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0158c82cc58bd63186bd73.png)
贷、贩、贿赂等。
27
FAF与FAW-VW联合金融促销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考察汇报】 【华北大区工作总结】
二、商品货币
(二)金属货币 贱金属(铁、铜等),贵金属(银、金)
•贵金属货币具有:
(1)价值高
(2)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3)易保存经久耐磨、价值稳定(4)便于携带等优点。
2007年华北大区年终工作总结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及其本质 2、货币的职能及其作用 3、货币形式的演变 4、货币制度 5、国际货币制度
2007年华北大区年终工作总结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FAF与FAW-VW联合金融促销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考察汇报】 【华北大区工作总结】
一、货币的起源
司马迁:因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
3
FAF与FAW-VW联合金融促销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考察汇报】 【华北大区工作总结】
一、货币的起源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1.简单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的价值形式
4
FAF与FAW-VW联合金融促销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考察汇报】 【华北大区工作总结】
8
FAF与FAW-VW联合金融促销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考察汇报】 【华北大区工作总结】
二、货币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 “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经济学家们“根据 货币行使的职能定义它,因此我们在了解货币的正 式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看看这些职能”。 米什金从货币的支付职能给货币下了定义: “经济学家将货币(同样地,对货币供应)定义为: 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 的任何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5
世界货币
1. 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 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 表现: (1)国际间的支付手段 (2)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 (3)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
一点总结
在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而价 值尺度又先于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
4.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 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 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 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 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前者是在商品交 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 定的。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 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总结:因此,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名义价值与 实际价值的比较、相机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 发挥着货币流通的调节器的功能,货币过多时会自动 趋于减少,在过少时会自动趋于增加,货币具有自我 调节机制,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 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拓展: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否存在,WHY? 货币失去实际价值,只有名义价值。货币名义价值 的任何下降(通货膨胀)都只会促使人们加速出让自 己手中的货币,货币数量不是减少反而是增加;货币 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通货紧缩)都只会促使人们推 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数量不是增加反而是减少。 “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货币概说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货币的层次划分
2.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2.1.1 货币的产生 2.1.2 货币的本质
2.1.1 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
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Exchange Economy)。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Division of Labor)。 3.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 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 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Money and Monetary System)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应重点掌握和理 解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 币形态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同时了解 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研 究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货币 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 习打下基础。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即货币的购 买力),又有实际价值(自身内含的价值量)。假设社 会上有1000件等价值的商品,一件商品内含的价值量与 一枚金币内含的黄金的价值量一样,同时假设一枚货币 在一年只流通一次,则社会上需要1000枚金币。 反证:假设发行了11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 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低于一件商品, 理性的人必然将金币从流通中撤出一部分,以金属条块 的形式保持价值。 假设发行了900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实际价 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高于一件商品,理性的 人必然会将原先收藏起来的金币或金属条块重新投入流 通。
分析的出发点:二者的区别在于商品的让渡与货币 的回流之间是否存在时间间隔。流通手段下为一手 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商品让渡与货币回流 之间不存在时间间隔;支付手段下商品让渡和货币 回流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在现行工资制度下,无论 是月工资制度还是周工资制度,劳动是每天每时每 秒进行的,而工资只在某一天发放,因此货币执行 支付手段职能而非流通手段职能。
2.2.1
价值尺度
1. 概念: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 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2.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3. 价格标准(Price Standard):货币计量单位, 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 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2.2.1
2.3.3
概念:所谓电子货币,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是对 “通过电子信息的交换完成结算的系统”的总称。 特征: 基本特征:用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 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 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支付给支付对象,从而能 够清偿债务。 其他特征:技术方面的特征(使用了电子化方 法并采用了安全对策),结算方式的特征(分为预 付型、即付型和后付型),流通规律的特征(既有 允许一次换手,也有可多次换手的形式),电子化 的结算可以分为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支付方法的电 子化。
2.2 货币的职能 (Functions of Money)
2.2.1 2.2.2 2.2.3 2.2.4 2.2.5 价值尺度(Unit of Account) 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贮藏手段(Store of Value) 支付手段(Repayment of Debt) 世界货币(International Money)
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电子货币 (E-money)
2.4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Monetary System)
2.3
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
2.3.1 支付制度的变化 2.3.2 货币的形态 2.3.3 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电子货币
2.3.1
支付制度的变化
1.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 2.纸币的使用 3.支票的使用 4.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2.3.2
货币的形态
1.实物货币(Commodity Money) 2.金属货币(Gold Standard) 3.纸币(Fiat Money) 4.存款货币(Credit Money) 货币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必须具有实际价 值即必须是商品的属性日益减弱,货币的普遍接 受性特征日益增强。
下列阐述分别描述的是货币的什么职能:
这个人很有钱。 他一个月挣1万多元。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张三从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住房。 李四花了1万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王五今天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存入了2万元。 贮藏手段
物价上涨了,钱毛了。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现在商场都在打折,皮尔· 卡丹西服才卖2000多元。
2.1.2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 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 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 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 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补充: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货币的职能
Money is something that act as medium of exchange and store of value. Money is anything tha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in the repayment of debts. 1.货币作为交换媒介(Medium of Value)首要功能 2.货币作为记账单位(Unit of Account) 3.货币作为价值的贮藏(Store of Value) 4.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2.2.4
支付手段
1. 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 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 付手段职能。 2. 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 活学活用: 在现行工资制度下,货币在工资的发放中执行 支付手段职能还是流通手段职能?
在现行工资制度下,货币在工资的发放中执行 支付手段职能还是流通手段职能?
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Barter)与以 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 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
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
需求的双重巧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 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 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 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时间的双重巧合(Double Coincidence of Time) 地域的限制(Restriction of Region) :郑和下 西洋与丝绸之路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概念: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 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信用货币流通的基础:信用货币的流通是建立在一 种信念的基础之上的,即持有者相信信用货币能够 购买到其所载明的价值量。这一信念一旦破灭,整 个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将彻底崩溃。因此,现代中 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责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形态: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 ,即辅币和纸币; 银行存款(Bank Deposit) ,主要是银行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 Sight Deposit)
Fiat money is a wondersome thing. Today a person is willing to accept dollars for a cow because she believes that tomorrow she can use those dollars to buy a pig because she believes that the owner of the pig believes that he in turn can use the dollars he gets for the pig to purchase a bunch of chickens because she believes that he believes that the owner of the chickens believes …Fundamentally, the value of the money relies on a vast of system of iterated beliefs: it is common knowledge (everybody believes everybody believes…ad infiniturn) that little green pieces of paper are a store of value. Susanne Lohmann, Why Do Institutions Matter?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