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年级(B)实验班历史周练卷(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年级(B)实验班历史周练卷(二)

高一年级实验班历史周练卷(B部)4.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2.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3.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5.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二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二

高一历史周练二(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推断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石器锄耕 B. 个体农耕 C. 刀耕火种 D. 牛耕3、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6、“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7、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8、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9、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九)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号;班级;姓名;总分;一、填空题:(80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会议:背景:后,国家普遍衰落,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头号强国;国的衰落,使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时间:年7月;地点:美国州的森林;国家:美英法苏中等44个国家;内容: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及其附件,统称为《》;影响:建立了以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2、世界货币体系(体系):背景:森林会议;时间:1945—-今天;内容(构成):(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2)世界银行(国际复习开发银行):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经济,60年代后转为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3)货币汇率: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成员国的货币与挂钩并保持汇率;影响:建立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维护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然而加强了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3、关贸总协定:背景: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期;科技发展;时间:1947-—-2019年;地点:日内瓦;内容(宗旨):关税;减少壁垒;和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的化;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背景:二战结束;科技发展;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时间:1945-—今天;内容:组织;银行; 协定;影响:使世界经济向化和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背景:结束后,国家普遍衰落;格局和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必要性;西欧国家有相同的传统;民族国家发展;战争的影响;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间:1951—-今天;过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年4月18日,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国首都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测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测答案

周测答案1B 2B3、【答案】B【解析】B对: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

明朝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

A错: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没有直接关系。

C错:市民兴起的根源也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错: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低级官员也使用玉制器皿,不能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4、【答案】B【解析】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

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5、【答案】A【解析】①描写了汉代商运发展状况,②为唐诗中所描写的草市,③为宋代草市,④为清朝时的市镇状况。

6、【答案】C【解析】材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杭州城区域功能划分的情况,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材料无关7、【答案】C【解析】C。

从材料看出,在北宋时商人从政府部门购置通行证,凭证支盐、销售,由此可直接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材料反映盐业专卖必须征得政府同意,可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A。

汉高祖时期,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到汉文帝时,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政府虽然抑商,但商业仍有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汉文帝对待商业的态度,故B项错误;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高祖实行抑商政策,故C、D两项错误。

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格数据没有反映出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体现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外糖料贸易属于商品输出,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进口数量增加,反映出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生产,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一)

高一历史周练(一)---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6分,共84分)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朝代的御瓶A.东汉B.唐朝C.北宋D.明朝5.《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6. 下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7.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九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九

周练九(必修Ⅱ 1-24课)一、选择题第一部分错题再现1.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唐朝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②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③朝贡贸易通过朝贡和商品交换完成交易④元朝时期的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根本原因是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民主革命思想还没有广泛传播C.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光绪皇帝夺权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3.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对该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兴起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5.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逐渐成了收藏家的藏品。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农村改革推动了粮、棉、油产量的迅速增长 C.城市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6.‚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初期7.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8.罗斯福新政期间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次周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五次周考

高一历史第五次周考出题人:王玥审题人:曲振兴杨冬梅一、选择题(每题3分)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3.关于家庭手工业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C.剩余部分拿到市场销售D.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可有可无4.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A.重视商业的作用B.提倡重农抑商C.重视农业的作用D.提倡农商并重5.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6.《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段材料实质说明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7.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中国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春秋B.西周C.战国D.秦朝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周练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周练一

高一历史周周练(一)班级姓名2014.31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题号选项1.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A.水稻的发明较晚 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2.、被古代中国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的是:A 农业B 手工业C 畜牧业D 商业3、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达到历史的高峰是在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4、下列纺织原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丝、麻、棉B麻、丝、棉C棉、麻、丝D麻、棉、丝5、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 在汉代,中国的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C 古代中国制瓷工艺享誉世界,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D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史上,夏商时期被称为“青铜器时代”6、下列中国古代商人活动,成为封建统治者“抑商”的理由的有① 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② 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③ 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④ 奢侈之风导致人心腐化A ①②③④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7、假设唐代一位商人到长安做生意,其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A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 在夜市里卖瓷器C 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D 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8、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的是A 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B “交子”的出现C 出现柜坊和飞钱D 港口城市的兴起9、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C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10、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1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全卷两个大题,共3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1—30 31 32 33 总分得分注意:1、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2、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3、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2、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6、《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7、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共41位,江南(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

上述数字不能说明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8、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9、“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周练(必修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周练(必修二)

高一B部历史周练考试一.选择题1.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④东京的夜市十分繁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3.黄道婆将从崖州引进的小纺车改造为“脚车”,使它能“一手三纱,以足运轮”。

黄道婆对纺织工艺的革新A.反映了宋代纺织业的更大发展B.使麻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C.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D.推动当时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4.南宋的《都城纪胜》记载,当时临安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5.“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种A.灌溉工具 B.供风工具 C.纺织器械 D.铁制农具6.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7.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周练(必修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周练(必修二)

高一B部历史周练考试一.选择题1.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东京是北宋时的一个大商业都会②东京的商品交易规模大③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上的限制④东京的夜市十分繁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3.黄道婆将从崖州引进的小纺车改造为“脚车”,使它能“一手三纱,以足运轮”。

黄道婆对纺织工艺的革新A.反映了宋代纺织业的更大发展B.使麻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C.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D.推动当时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4.南宋的《都城纪胜》记载,当时临安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5.“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种A.灌溉工具B.供风工具C.纺织器械D.铁制农具6.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7.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十二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十二

必修二5—7单元1高一历史必修二周末测试(九)(必修二第5、6、7单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 .广播 B .电视 C .报纸 D .电影2. 假如你生活在1911-1913年的中国,你不可能见到的历史现象是 ( ) A .废止缠足已成为国家的一项法令B .有生以来,度过了第一个国庆节C .通过电视了解到了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D .在外出时,被人强行剪掉了辫子3. 下列有关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粮票、布票和油票A .目的是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B .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降C .凭票证供应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D .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 4.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其中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迁的原因包括 ( ) ①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

“布拉吉”这种连衣裙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 .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 .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 .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 .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班级:姓名:学号:高一历史试题共10页 2田纳西水利工程6.右图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这辆机车最早应该运行于()A.淞沪铁路B.唐(山)胥(各庄)铁路C.宝成铁路D.兰新铁路7.下列四部电影,按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来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风云儿女》D.《定军山》8.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信丰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周练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信丰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周练二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周练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总计60分)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在柜坊使用交子结交程咬金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底蓝花的酒杯畅饮③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迎战安禄山的叛军④与魏征共游长安夜市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3.《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4.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5.“茶神”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③④6.《礼记》有“天子为藉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7.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五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五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五周练五(必修Ⅱ 1-14课)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错题再现1.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2.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①②③④2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4.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该图的立意3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45东南地区手工棉织业受到冲击②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进程③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④向中国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9.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 , 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 , 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

该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2. 公元前 634 年 , 齐国攻打鲁国 , 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 , 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 , 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 , 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 , 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 ? 于是 , 齐君下令退兵。

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3. 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 , 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

富冠四海 , 皆为天下名都”。

其中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 ,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 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B. 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 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D. 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4. 战国时期 , 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 , 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

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 春秋战国的纷争B. 土地私有制形成C. 宗法制正式确立D. 武将地位的下降5. 春秋后期 , 大夫执政是一种潮流 , 鲁昭公被以季氏为代表的“三桓”赶出鲁国后 , 一直住在晋国直至死去。

史墨分析的原因是 : 鲁君世从 ( 纵 ) 其失 , 季氏世修其勤 , 民忘君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大夫执政是一种历史的倒退B. 大夫执政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被废除C. 鲁国已经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 大夫执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6. 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战争产生了一系列的霸主 , 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 , 避免了无中心 ( 中央 ) 后的大混乱。

这一现象()A. 反映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B. 说明春秋时霸主制取代了分封制C. 说明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失偏颇D. 表明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的结束7. 东周后半期诸夏各国“政逮于 ( 卿 ) 大夫” , 政“自大夫出” , 诸侯的土地人民逐渐被少数强宗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周练试题(教师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中时间1949~1957年,可想到三大改造的完成。

粮食产量提高主要是对农业的改造。

答案: C2.(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答案: A3.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掌握的准确性。

题干中的时间是1956年,选项B、C都是在1956年,选项D“一五”计划虽然是在1957年完成,但其即将完成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选项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8年。

答案: A4.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B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C、D错误。

答案: B5.(2011·潮州模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关键在于提取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 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

答案: C6.(2011·北京海淀模拟)右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照片。

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②“文革”结束后依然存在对政治领袖的个人崇拜③中国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A.①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④解析:从图片中人物破烂的衣服可以反映出①,毛主席纪念章反映了②,1977年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C7.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③④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配方式、实质和作用,都是正确的。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但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判断①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答案: C8.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答案: C9.(2011·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

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

答案: C10.(2011·南京市第一次调研测试)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已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①③④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②的说法错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没有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 C11.(2011·山东淄博)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解析: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的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案: B12.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解析:当下,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发财致富成为国人的普遍追求,故D项最能反映当代国人的愿望。

A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情景,B项反映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情景,C项和当代中国实际不符。

答案: D13.(2011·江苏省南通市统考)由下图可知()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因此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

答案: B14.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

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A.一化三改造B.改革开放C.市场经济D.国企改革解析:“醒过来”是指辛亥革命,“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富起来”应是指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答案: B15.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根据邓小平的论述,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

答案: A16.(2011·启东模拟)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A.阐明了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答案: C17.“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阴阳合历”,而阳历就是中华民国规定的公元纪年。

答案: C18.(2011·安徽联考)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

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列强的扩张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倡导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 A19.“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A.明末清初B.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解析: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 C20.(2011·广东珠海)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①西方文化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解析: 注意表中的时间从1900年到1919年,“洋话”“大脚”“婚姻自由”。

从题中材料可以推导出“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原因①②③④均表述正确。

答案: B21.(2011·安徽皖南八校)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

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解析:中国首条民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是1920年才开通的,100年前的1910年前后中国人通过民航了解世博会是不可能的;B项符合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