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棘手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仅涉及到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材料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构造设计不合理、计算方法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防止其对建筑工程安全造成影响。
一、构造设计不合理构造设计不合理指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了结构构造方案不合理、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结构设计初期出现,而且影响深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对策:1、加强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构造设计素质;2、在设计方案确定前,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所处的环境和使用目的等因素,确立合理的设计方案,以免将来给施工和后期使用增加不必要的问题。
二、力学计算方法不准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存在一些计算方法不准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产生意外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框架结构来说,安全隐患更是不容忽视。
1、在力学计算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体,应该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加以模拟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2、设计师在设计前应该对建筑结构的各种力学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材料选择不合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很容易出现材料选择不合适的问题,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也是关乎建筑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1、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所处的环境和使用目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2、材料的质量问题在选择前必须仔细检验和评估,确保每一种材料都符合相关的标准;3、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对材料的状况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更换和修缮破损或老化的建筑材料。
四、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否则很容易造成施工中的失误和安全隐患。
1、建筑施工时,必须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避免出现任何差错;2、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团队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人的施工技能和素质;3、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检查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常见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一些设计师对结构计算或者土木工程技术不够了解, 或者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导致结构设计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比如柱子设计不足,梁柱连接处设计不合理等等,都会导致房屋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2. 材料选用不当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选用的材料质量不好,或者是选用的材料和设计方案不符,都有可能导致结构设计的问题。
比如使用质量不好的钢材或者混凝土等,都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 施工工艺不到位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施工工艺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结构存在一些隐患。
比如施工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浇筑等工艺,都有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对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结构设计的专业性。
设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土木工程技术的了解,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多进行交流学习,参与相关的专业讨论会议,多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需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
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所选用的材料质量达标。
在选用材料时也要多考虑一些环保、耐久性等因素,保证结构的质量。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设计师需要和施工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施工中的工艺问题,设计师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设计师也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施工工艺达到规定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然而,由于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经验、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介绍。
一、存在的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2. 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合理,导致成本过高或者使用寿命不长。
3. 结构缺乏耐久性,使得建筑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老化等因素的破坏。
4. 结构设计与建筑外形的不协调,导致建筑物外观效果欠佳。
二、解决措施1. 加强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建筑师应该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避免由于设计师自身的技术不足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构设计。
2. 合理选材。
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质量上要求高,杜绝因贪图小便宜而使用劣质材料的情况。
3. 提高结构设计的耐久性。
建筑物的结构要有足够的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间,稳定可靠。
加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在结构设计时将外观美化考虑在内。
建筑结构的设计不能忽视外观美化效果,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外观效果,区别处理建筑主体结构和装饰效果,使其协调统一。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始终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出发点,注重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美观性,为建筑带来更好的品质和价值。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承重墙位置不合理问题:承重墙的位置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出现结构不稳定、倒塌等安全隐患。
对策: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重需求,合理安排承重墙的位置,确保承重墙能够满足结构的承载要求。
2. 梁柱连接不牢固问题:梁柱连接不牢固可能导致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足,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对策: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梁柱连接处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并且采用足够的连接材料和强度,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3. 地基不稳固问题:地基不稳固可能导致房屋下沉、倾斜甚至垮塌等情况。
对策:在选址和设计阶段,要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确保地基的稳固性。
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措施,如使用增强土壤、加入钢筋等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 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问题: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的整体强度不足,容易出现破坏、断裂等问题。
对策:在施工前要对结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防止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5. 结构设计计算错误问题: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可能导致结构设计不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出现安全隐患。
对策:对于结构设计,应该由经验丰富、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计算,并进行充分的复核和验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要遵循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6. 自然灾害影响问题:自然灾害如地震、风灾等可能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对策: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灾害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抗灾措施,如加强结构的抗震、抗风设计,避免结构受灾。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具体的问题与对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注重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设计准确性,以确保房屋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疑难问题解析与实例
建筑结构设计疑难问题解析与实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
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并举例说明解决方法。
疑难问题一: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不足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
这可能是由于地基土层松软、含水量高或地基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变地基设计方案或使用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在地基处注入灌浆材料或采用地基桩来增加地基承载力。
疑难问题二:复杂形状结构的设计建筑物的形状愈加多样化,设计师们经常会遇到如何设计复杂形状结构的难题。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等现代结构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形状对结构的影响,找到最合理的结构方案。
举例来说,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复杂结构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疑难问题三: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等因素,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抗震措施。
举例来说,可以在建筑物中设置混凝土核筒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采用防震支撑、防震隔震等技术。
疑难问题四:结构架设难度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架设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比如在狭窄的场地、在高空等。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定制化的结构构件和特殊的安装方法。
举例来说,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装配化的手段在现场进行安装,避免现场操作的困难。
疑难问题五:结构材料的选择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举例来说,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可以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设计师需要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现代设计工具和技术,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1. 不稳定性问题:建筑结构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结构发生倾斜、塌陷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抗震支撑、加强梁柱连接等。
2. 结构强度不足:设计中未考虑到设计荷载、地震、风力等因素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重新计算结构强度,增加材料强度,加固关键部位,增加梁柱截面尺寸等。
3. 基础设计不合理: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基础设计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或者基础沉降过大。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合理选择基础类型,进行承载力计算,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的不当可能导致结构质量不合格,如施工时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尺寸偏差过大等。
对策包括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加强施工监督,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等。
5. 应力集中问题:结构的设计中未考虑到应力集中现象可能导致结构损坏。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优化结构形式,合理设计连接节点,增加局部加固等。
6. 材料老化问题: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和腐蚀。
对策包括定期检查结构材料的状况,及时更换老化和腐蚀严重的材料,加强防腐措施等。
7. 不符合设计标准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中,未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可能导致结构不符合要求。
对策包括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规范,加强设计审核和验收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重要,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设计错误建筑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设计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设计过程中的错误计算、材料选择不当或设计人员的不正确决策所引起的。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细节,确保他们的数据和计算是准确无误的。
此外,他们还应该确定使用的材料和其他设计决策是可靠的和适用的。
最好通过多方检查,以减少设计错误的产生。
问题二:选材不当选材不当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某些设计人员未能正确评估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导致了后期的费用和时间浪费。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对材料进行慎重评估,并确定每种材料的优缺点。
他们还应该考虑每种材料在长期使用后的寿命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最好在选材前通过相关方面的专家评估以确保选材合理可行。
问题三:遗漏细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细节很重要,因为任何细节上的过失都可能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失败。
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其他安全问题。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非常关注细节。
他们应该对整个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确定在每个细节上的安全问题。
如果需要,他们可以与建筑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合作,以确保所有的细节都被考虑到。
问题四:不符合法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符合所有适用的法规,并在安全方面得到认可。
如果一项设计不符合相关法规,则可能会导致很多安全问题。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之前充分了解所有适用的法规要求,并确保所有设计都符合这些要求。
如果有任何疑问,他们应该咨询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以进行评估。
问题五:成本超支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本通常是预算中的一个主要顾虑。
如果设计超过预算,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延迟和费用。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之前制定充分的预算,并确定一些可行的方法以控制成本。
他们还可以与建筑师或其他相关人员合作,以确保所有设计都可以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多方面指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中,建筑结构设计却常常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设计前、中、后各个环节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接下来,本文将挑选几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建筑结构设计存在思维定势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设计的方案不够多样化,容易重复使用老套的设计思路,导致结构设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是,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在设计中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建筑师应该注重研究不同的技术方案,更好地解决结构难题,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具有创新性。
问题二: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难易程度不均衡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有些建筑结构设计不够复杂,而有些设计难度很大,设计师很难在预算、施工等多个方面考虑到,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最终效果。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均衡考虑建筑结构在难度和实用性方面的表现,对于设计相对简单的建筑结构,应该注重细节,并加强对设计一些常见问题的概率。
对于设计难度较大的建筑结构,则需要设计师深入研究,并多与施工方等协商,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施工方的协调与配合,保持设计的顺畅进行。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人为失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设计师错误计算负载、误用设计规范以及设计方案的图纸不确定。
这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结构过于脆弱,不足以承受负载,导致整体建筑物倒塌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知识透彻性、会议复查和图纸确定三个角度进行解决。
建筑师必须对所学的知识充分掌握,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切记复查,并采用常规设计规范,尽可能避免现在规范未涵盖的规格和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预算问题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一些设计方案可能超出预算,导致建筑开放预算开销过大。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设计人员资质或设计流程等多方面原因,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将从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结构计算误差在建筑结构计算中,由于设计人员对于力的评估不准确,以及软件的误差、一些误差项的忽略等原因,可能会导致结构计算误差,在实际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不安全风险。
对策: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前认真了解载荷分布源,动态载荷如何产生,如何进行简化,利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以及利用更为精细的有限元软件等等手段,尽可能地降低计算误差,保障建筑安全。
二、结构节点设计问题由于结构节点一般都是建筑结构重要的连接部分,而且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冲击荷载,因此不当的节点设计也可能会导致结构不安全。
例如,节点连接方式不合理,焊接强度不够,搭接长度不足等问题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对策:建议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节点设计时,充分考虑应变状态及节点连接方式,优化设计,选用更合适的措施和材料进行加强,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三、设计软件的设计与模拟误差结构设计软件虽然减少了设计师的计算工作量,但是如果模拟不够精确,就可能会对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误导设计思路。
对策:建议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软件时,选择经过测试和认证的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反复论证,确保是可靠的,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从而达到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适当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如钢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力学、地震工程、耐火设计等。
如果设计人员对某些领域的知识不足,就容易导致错误的设计结论。
对策:为了满足建筑的需求,建议设计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规范、标准等,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避免出现专业知识不足或误判等情况。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整个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
建筑结构设计负责设计和计算建筑物的骨架结构及其相关部件,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其自身的重量、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实践中,建筑结构设计也面临着一些常见问题和挑战,下面将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问题一:荷载计算问题建筑架构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计算不同荷载下的结构的安全系数。
这些荷载可以是自重、外部风荷载、雪荷载、震荡荷载等。
然而,在实践中,荷载计算过程中,某些因素被忽略或错误计算,导致了建筑结构的不安全。
解决方案:在荷载计算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建筑物的特殊环境因素和所需的载荷类型,比如使用适当的载荷标准、检查荷载的施工和安装、确保设计中的准确性,并注意设计中跨度、材料、连接方式和建筑物的形状。
此外,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避免过度估计或低估荷载情况。
问题二:支撑结构设计问题支撑结构是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周全。
常见的问题包括弯曲、扭曲、轴向压缩或拉力失衡等。
解决方案: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设计尺寸和距离、应用适当的力学及结构工程学知识。
在计算过程中,应使用合理的变形计算方法,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问题三:施工中的结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建筑物的建造和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许多问题。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层、偏差和结构变形等,这些问题可能将结构推向边缘,从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决方案:建筑师应该负责进行结构的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来修复或防止结构失效。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完整的记录整个过程,以核实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一般来说都可以通过合适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来解决。
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设计、计算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注重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高各方面的技术能力,以此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和对策:1. 指标不达标: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由于设计师对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计算方法不准确,导致设计结果不满足相关指标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加强对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或者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审核。
2. 结构刚度不足: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结构的刚度而导致结构变形较大或不符合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采用增加结构柱的数量和截面积、加强梁的布置和加固节点等方法来提高结构的刚度。
3. 抗震性能不足:在地震区域,抗震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设计的结构在抗震方面不足,可能会导致结构破坏或倒塌。
为了提高抗震性能,设计师可以采用增加结构柱的数量和截面积、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加强节点的连接等方法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4. 材料选用不当:材料的选用对结构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选用的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
5. 结构施工工艺不当:结构的施工过程也可能会对结构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施工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构造缺陷或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不考虑结构的可维护性:在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忽视结构的可维护性,导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维护困难或成本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可以在设计早期就考虑结构的可维护性,选择易于维修和更换的材料和构造,合理布置维护通道和设备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优化设计方法,加强质量控制,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法来解决。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1. 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形式上的不合理,如某些大跨度结构采用了传统的梁柱形式,造成了浪费,且对于结构的支撑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 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一些结构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困难。
设计方案未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的流动性、排气、收缩等问题,导致施工困难,影响施工进度。
3. 钢筋混凝土不匹配:在一些工程项目中,钢筋的级别和混凝土的强度等不匹配,导致结构在受力时出现不均匀变形,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
4. 承载能力过小:一些结构设计忽略了荷载的计算或计算不准确,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5. 纵横向连接不合理:结构中的梁、柱、墙等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或者连墙结构的布置不合理,导致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不足。
6. 结构缺陷: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施工质量不高或者施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导致结构存在缺陷,如裂缝、渗漏等,严重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7. 结构耐久性不佳:一些建筑结构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材料的老化等问题,导致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腐蚀、疲劳、变形等问题,减少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框架结构等,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和优化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荷载情况和使用要求,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和设计,确保结构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3. 合理选择材料:根据结构所受荷载和工程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构造材料,如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混凝土、钢筋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避免施工缺陷的产生。
5. 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监测:对已建成的结构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结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 设计方案的选择不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等。
在实际工程中,有时设计师会根据经验或者偏好选择不当的设计方案,导致建筑结构存在一些隐患。
选择了不适合场地地质条件的结构形式,或者没有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变化情况等。
2. 施工质量不过关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然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施工质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施工中存在工艺不规范、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导致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3. 抗震设计不足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没有考虑到地震时的横向荷载作用,没有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等。
为了避免选择不当的设计方案,建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强设计方案的技术评审工作。
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评审,可以从技术层面上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从而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控,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艺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材料质量监督、严格执行工艺规范等方式,确保施工质量过关。
3. 加强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在地震频发地区,需要加强对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应用。
可以通过开展抗震技术论证、加强抗震设计的技术培训、推广抗震设计的先进技术等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通过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技术评审、监控施工质量、加强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
结构设计最困惑的29个问题答疑汇总(精辟)
结构设计最困惑的29个问题答疑汇总(精辟)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二1、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解释:(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2、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择?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3、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三1、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2、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解释:(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4)框架梁高度一般为600~800mm,宽度一般为250~350mm;次梁截面高度为500~600mm,宽度一般为200~250mm.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四1、楼板合理厚度确定?解释:(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 较多.2、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解释: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3、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解释: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五1、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解释:《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因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重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2、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需要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解释: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要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实际按照相关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应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风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六1、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2、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解释: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3、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七1、水平力的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的区别?解释:两个参数不同之处(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2)侧向水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夹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对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2、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解释: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八1、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解释: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2、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解释:(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 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3、梁抗弯超筋怎么办?解释: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九1、梁抗剪超筋怎么办?解释: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2、梁剪扭超筋怎么办?解释: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弯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3、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超如何解决?解释: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1)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2)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1、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解释: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2、梁挠度超限怎么办?解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1)当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2)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一1、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解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2)低烈度区跨度大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2、什么是楼板大开洞?解释: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大开洞.3、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解释:(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3)计算分析时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二1、梁纵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解释:(1)每排纵筋的摆放的最大根数应满足《砼规》9.2.1条要求;梁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选用的梁直径应与梁截面相适应,考虑抗震结构的延性及结构构件的抗裂要求,不宜选用直径很大的钢筋,梁底筋最少根数,当梁宽b≤200时为2,b=250~300时为3,b≥350时为4,当b≥400时应考虑满足箍筋肢距而取相应的最少根数.(2)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砼规》11.3.6条的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梁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4条第1和第2点要求;(3)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满足《抗规》6.3.3条第2点要求;此条容易因悬挑端上部纵筋伸过支座内侧后,造成内侧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不满足及内侧支座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应的箍筋最小直径没有增大2mm;(4)钢筋的直径级差.同一截面内的梁底或面筋(指受力筋),其直径不宜相差两级,如Ф20可与Ф18,Ф16并用,但Ф22不宜与Ф16并用.(5)通长筋与架立筋的使用原则:《抗规》6.3.4条①一、二级框架梁:双肢箍时:拉通两根面筋四肢箍时:A:拉通二根面筋+架立筋(2Ф12)B:拉通四根面筋:(二根面筋<1/4座面筋时)②三、四级框架梁:双肢箍时为2Ф12(与主筋搭接)四肢箍时为4Ф12(与主筋搭接)③普通次梁的架立筋根据跨度可为(2Ф10)或(2Ф12).《砼规》9.2.6条(6)架立筋的使用根据甲方对经济性有要求时使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箍筋的肢数拉通相应的支座钢筋数量,避免使用小直径通长钢筋与支座钢筋绑扎搭接.(7)梁纵筋尽量控制支座负筋及跨中底筋的钢筋排数不超过2排.一是考虑支座处钢筋太密,混凝土的浇捣不好施工,不易保证质量,二是从经济性的角度.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三1、梁箍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解释:(1)梁箍筋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抗规》6.3.3条要求,容易违反的地方是一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没有从10开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忽视与梁高的关系,如受建筑条件限制,框架梁梁高为350mm时,箍筋最大间距应满足350/4,取85mm.(2)梁箍筋非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箍率.《砼规》11.3.9条(3)梁箍筋肢距需满足《抗规》6.3.4条第3点,一般情况下,350mm以下宽度梁两肢箍,350mm及以上宽度4肢箍,800mm及以上6肢箍,不建议使用奇数肢箍;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梁宽尽量不做300mm,以避免使用3肢箍.2、梁上起柱需要设置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吗?解释: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作用有集中荷载,不仅限于次梁,还有吊挂荷载、雨蓬钢梁埋件等,此时梁下部混凝土处于拉-拉的受力的复合状态,其合力形成的主拉应力容易导致梁腹板中产生纵向斜裂缝,因此均需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受力较小时,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应与该处现有箍筋直径一致.受力较大时,可采用附加箍筋和吊筋组合.当在梁上托柱时,柱轴力直接通过梁上部受压混凝土进行传递,当梁上柱轴力不大时不用验算柱传递的集中荷载对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但如果柱所传递的荷载较大(超过两层时),还需在梁中配置相应的吊筋和箍筋,用以提高框架梁的抗剪性能.千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梁上起柱位置都不必附加吊筋和箍筋,而应该根据梁上柱轴力大小来确定.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四1.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值;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纵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2.柱箍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2.柱箍筋有哪些要求?(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数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五1.板的受力钢筋有哪些要求?解释(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钢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济性,则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时负筋拉通50%;屋面板:双层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2.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其吊筋构造要求如何?解释:江湖中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从受力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在差异,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六1、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解释:(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结构两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2、隔墙下不布梁如何处理?解释: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的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七1、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解释: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将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2、当裙楼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解释: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大裙楼上部有多个塔楼的情况,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宜在裙楼平面多个塔楼间设置抗震缝,避免形成超长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这样可使得结构受力简单,结构设计难度降低,而且会降低结构造价.3、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解释:(1)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八1、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解释:(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2)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2、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解释:(1)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3、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解释:(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十九1、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解释:(1)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2、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解释:(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3、是否可以采用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解释: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地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烈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二十1、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解释:(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2、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解释: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困惑的系列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之二十一1、高层结构自振周期一定要“平动、平动、扭转”吗?解释:高规仅要求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周期与第一平动为主的振型周期比值小于0.9,并为要求两个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均小于0.9.工程设计是中是允许出现“平动、扭转、平动”的振型,但应注意两个主轴方。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稳定性问题:包括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不准确或者忽略某些荷载,导致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倒塌或者倾斜等问题。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结构材料问题:选用的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导致材料老化、腐蚀或者损坏,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解决对策:选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高质量结构材料,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和维护,确保结构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 结构设计误差问题: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或者计算错误,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解决对策:设计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结构设计培训,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结构抗震问题:在地震区域,结构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合理,导致在地震发生时结构易发生破坏。
解决对策: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地震区域的特点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选用适当的结构型式和增加结构的抗震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5. 结构施工问题: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管理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关键影响。
解决对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主要包括结构稳定性、材料质量、设计误差、抗震能力和施工质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建筑从业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问题建筑物的稳定性是其最基本的设计准则之一,但是在实际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建筑物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些原因包括地基条件不佳、地质情况复杂、结构设计错误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应该通过充分的地质勘探和结构计算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稳定性增强措施,如基础加固、支撑结构设计等。
2. 钢结构设计问题钢结构常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机场、地铁站等大跨度的建筑工程中。
但是,在钢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如火灾等)中,钢构件容易失强、失稳或者变形;细节设计过于复杂,难以施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者需要对钢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来增强其结构。
混凝土结构也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也存在一些设计问题。
例如,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表面裂缝、内部空鼓、剥落等问题;混凝土强度与干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易发生脆性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者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采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施工,严格遵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地震是一种导致结构破坏和人员伤亡的自然灾害,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隔震设计问题。
隔震设计主要采用一些专门的隔震器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但是,隔震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隔震器材料容易磨损,需要定期更换;隔震器间粘附阻力的影响较难定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者需要对隔震设计进行充分的计算和分析,并采用可靠的隔震器装置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但是只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就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和可靠性。
【干货】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
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结1、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1.地下室侧壁的设计模型;2.后浇带设置问题;3.南沙基础设计问题;4.计算书需要补充的说明:4.1楼板刚度和弹性,用于位移指标和配筋;4.2配合荷载图的建筑房间功能图;4.3计算程序楼层和结构、建筑楼层的关系说明;2、容易违反的强条:1.《高规》4.3.16条: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周期折减,意味着结构刚度增大,地震作用需要加大。
)2.《高规》6.3.2条之3和4:6.3.2-3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2-4 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3.《高规》5.6.1条(备注);对书库、档案馆、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本条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的场合应取为0.9。
4.《抗规》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 5.1.3采用。
对于组合值系数,软件不能分别对待,需要重新输入计算。
5.《高规》6.3.2条表6.3.2-2,箍筋最大间距有hb/4和6d、8d的要求,当框架梁高和纵向受力钢筋较小时容易不满足。
框架梁高度h b 受力纵筋抗震等级一(100)二(100)三(150)四(150)300 12 h b/4≈70,6d=72,取70h b/4≈70,8d=96,取70h b/4≈70,8d=96,取70h b/4≈70,8d=96,取70350 12 h b/4≈80,6d=72,取70h b/4≈80,8d=96,取80h b/4≈80,8d=96,取80h b/4≈80,8d=96,取80350 14 h b/4≈80,6d=84,取80h b/4≈80,8d=112,取80h b/4≈80,8d=112,取80h b/4≈80,8d=112,取80400 14 h b/4=100,6d=84,取80h b/4=100,8d=112,取100h b/4=100,8d=112,取100h b/4=100,8d=112,取100400 16 h b/4=100,6d=96,取90h b/4=100,8d=128,取100h b/4=100,8d=128,取100h b/4=100,8d=128,取100400 18 h b/4=100,6d=108,取100h b/4=100,8d=144,取100h b/4=100,8d=144,取100h b/4=100,8d=144,取100《建筑荷载规范》(GB5009-2012)5.1.2条,对活荷载的折减系数取值,均按表5.1.2,忽略了前提条件是该表仅适用于表5.1.1的1项之(1)的建筑类型,即“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部分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部分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建筑设计一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设计一座建筑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诸如:结构、外观、功能、使用性、安全性等等。
相信大家对于建筑设计还是有些了解的,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部分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难点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的建筑形式,但是高层建筑在结构上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高层建筑中,风荷载成为了主要的挑战之一,因此,抗风稳定性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钢结构已经成为了主流选择。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地震和火灾等安全因素。
设计者需要使用适当的膨胀节、阻尼器和隔震等工具来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并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的稳定性。
难点二:桥梁结构设计桥梁设计的难点在于需要在保持美观性的同时确保其安全和承载力,此外,在桥梁跨度较长的情况下,桥梁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土壤的稳定性、风压和潜在地震等。
在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密切关注材料和结构的优质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者需要确保桥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考虑到桥墩、桥承和桥面板的支撑等问题。
难点三: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商业、办公、住宅等地下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地下空间的结构设计难度较大。
在地下空间结构的设计中,强制性条件和地下施工的特殊性质需要被优先考虑,并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探。
在地下空间设计中,正确的定位和导向至关重要。
设计者必须确保地下结构不至于对周围的地面产生任何影响,并确保施工造价合理。
解决策略一:使用新技术为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难点,研究员和工程师一直在寻找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正在探索使用这种新技术来创造更加复杂的结构和形式。
解决策略二:借鉴先进的经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讨论,工程师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中受益。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础,设计人员要明确建筑工程结构,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工作。
在工程设计过程总结工作经验,避免建筑结构设计出现偏差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不断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文中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前言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强化建筑工程研究与管理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因此要完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避免因为出现设计问题而导致的建筑生产事故的发生,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一、建筑结构设计问题1、剪力墙砌体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
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
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
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2、楼板变形程度计算不准确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
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
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准确”,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正确”了。
据此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3、屋面梁配筋少结构建模时,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
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1、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为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
结构设计的难点及优化方法措施
结构设计的难点及优化方法措施1、结构设计体系及难点分析1.1、结构布置及结构体系本项目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合建筑平面布置,剪力墙主要布置在楼电梯间等交通核处,以减少对建筑功能的影响。
建筑立面呈外倾趋势,圆弧外圈从5层起向外悬挑,以上各层悬挑长度以800mm递增。
在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采用斜柱解决建筑外倾问题,结构标准长度为180m,宽度为25m,结构长宽比为7.2。
1.2、设计和技术难点分析(1)平面不规则:结构长宽比达到7.2,大于规范限值6.0。
(2)扭转不规则:由于结构长宽比较大,且上部楼层向外倾斜,导致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扭转位移比大于1.2。
(3)斜柱和穿层柱:为了避免结构对建筑房间功能的影响,扇形外圈框架借助建筑外倾的立面造型,采用了向外倾斜的斜框架结构,倾斜角度约为12°。
(4)平面超长:4号楼平面长度为180m,属于平面超长结构。
1.3、优化方法措施(1)控制结构扭转效应。
在结构布置时,采用了开大洞短墙肢和弱连梁等形式适当弱化中间两个核心筒的刚度,减小中间结构刚度,减少扭转的不利影响。
(2)控制开洞处楼板和与斜柱相连楼板的拉应力水平,保证楼板刚度,采取加强配筋等措施。
(3)平面中存在较多的斜柱,导致结构倾覆作用增大,斜柱在竖向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不利影响。
(4)超长平面需要考虑温度效应对结构的影响,设计中考虑升温和降温两种工况,将温度效应与恒、活荷载进行组合。
2、结构计算与结果分析(1)根据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对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需满足抗剪不屈服。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3.11.3条要求,对相应结构部位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2)设防烈度地震不屈服验算时荷载组合系数均取1.0,地震荷载不与风荷载组合,不考虑与抗震等级相关的调整系数,承载力计算时根据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墙肢的实际承载力,底层周边墙肢抗剪承载比验算结果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议的一些结构问题:第一个:双向地震作用。
我做的很多住宅项目都是私活这些给做私活老板的心态就是设计费要省结构设计也得省。
而双向地震作用就是这么一个小选项,点起来就有可能增加比较可观的配筋增量。
这个可是比扣通长钢筋之类的要可观多了。
可是什么时候点双向地震?江湖做法基本是无论什么情况都点双向地震。
毕竟配筋量增多了任何一个审图都不会因为你点了双向地震而不通过。
可是为了满足甲方限钢量要求,你得节省的情况下。
想不点这个选项就有点纠结了。
首先看规范怎么说的。
《抗归》5.1.1.3 。
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要考虑双向地震。
《高规》4.3.2 。
就是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要考虑双向地震。
一看这两个条文就傻眼了什是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
没有明确的定量设计要求。
于是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最保守的认为只要你不是柱网工工整整的就是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
也就是说基本你什么情况下都得点双向地震.典型代表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县城地区的审图中心。
中等保守的认为位移比大于 1.2的为扭转不规则参考依据是抗规的3.4.3-1 的平面不规则类型的那个表格。
典型代表二线城市审图中心这个也是比较主流的设计思路。
非常开放的认为位移比大于1.35 或者1.3才考虑双向地震才算是质量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
参考依据某些专家的论文。
典型代表北上广审图中心。
这个就要人命了到底如何选取呢?听谁的呢?一般情况下位移比小于1.2 不点双向地震是主流设计思路。
也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
也是审图最容易接受的。
这个时候如果你做的外地项目如果你们院不是北京院、上海现代院广东省院这样的大院。
那么你想不点这个选项。
建议先把位移比调整到小于1.2.如果你位移比大于1.2 小于1.35 你还想不点双向地震。
建议先打电话和审图沟通。
如果是做青海宁夏等小县城的地区的项目那么你位移比无论多少,想不点双向地震都建议和审图沟通。
做北上广的项目那么就方向大胆地不点双向地震吧。
第二:偶然偏心偶然偏心考虑活荷载分布不均匀造成质心偏移。
于是人为加大质心和刚心的距离的算法这样算出的扭转影响比较大。
高规3.4.5条是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要满足位移比要求。
高规4.3.3 条计算单向地震考虑偶然偏心。
这两条就说明高层无论位移比还是算配筋都要偶然偏心。
而抗归3.4.3 的表3.4.3-1 的条文注明了位移比算法是在规定水平力的情况下,并没有明确要求偶然偏心。
只在3.4.4.2的条文说明里面说计算位移比时候的规定水平力一般要考虑偶然偏心。
所以主流设计方法:高层结构无论是算整体位移比还是算配筋都点上偶然偏心。
而多层结构又纠结了。
多层结构设计主要参照《抗规》要求。
而抗规的要求又有些暧昧。
在正文里面没有交代偶然偏心。
而条文说明里面确又有偶然偏心。
而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又关系到双向地震的选择。
所以多层结构要不要点这个就又是很纠结的事情。
而这个点不点就没有地区性的看法了相同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目前主流的设计思路还是多层算位移比都考虑偶然偏心。
而算配筋的时候不考虑偶然偏心。
多层结构因为梁柱刚度太弱。
有的时候长宽比稍微大一点的项目。
位移比就把就是把边梁边柱的刚度加的在大偶然偏心下位移比都很难控制。
而且框架结构中梁柱截面高度差的太多看起来设计又有些不舒服。
所以想不点偶然偏心算位移比的话,那就还是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和审图沟通。
问审图的意见了。
因为规范上没有明确规定算配筋要偶然偏心所以你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层结构不点偶然偏心算配筋。
第三:周期折减翻遍整本抗震规范都没有周期折减条文,只有高规里面有。
而高规里面的周期折减的前提条件是非承重墙是砌体时,现在结构设计基本内墙都采用了轻质混凝土砌块。
容重只有700 还有ALC混凝土砌块容重只有500.比水还轻。
条文说明里面也有说周期折减的参考数字是不包括刚度很小的轻质砌体填充墙的。
很明显轻质混凝土砌块也在其中。
那也就是说高层结构设计周期折减系数可以比高规的大。
周期折减这个数值不仅对于结构设计整体配筋影响大对位移角影响也很大。
尤其是高烈度地区。
差一点点的时候可能稍微折减大一点就能过来。
可是什么时候能折减大呢,又能多折减多少呢?这个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对于经济性要求高的建筑这个想折减大一点还是那句话提前和审图沟通。
本人刚刚完成一个11层框剪宿舍楼就是这样。
按高规要求框剪结构周期折减,取0.7--0.8,可是这个宿舍楼的层高很小。
如果取0.7 框架梁有不少超筋。
如果梁高加大又会造成短柱造成柱箍筋加密的问题。
又会不满足净高要求。
加宽又会漏梁(甲方建筑都不同意)。
所以无奈我只能把周期折减取0.9 这样梁就不超筋。
当然不可避免地审图提了这个问题。
说我不满足高规。
我回复的原文是根据高规4.3.17条文说明规定,周期折减砌体墙不包括刚度很小的轻质砌体填充墙。
本工程外墙虽然采用刚度较大的混凝土多孔砖。
但是横向外墙大多为剪力墙。
纵向外墙大多是大面积玻璃窗和幕墙。
内墙采用的是刚度很小的ALC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仅为500.门洞也较多。
所以考虑周期折减0.9是符合实际工程情况的。
目前审图已经通过。
第四: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结构缝特别难看,而且因为设缝会增加一榀框架。
同时搞设计还要建两个模型设计。
施工方施工麻烦。
甲方会增加造价。
所以无论设计施工甲方都是能不设缝就不设缝。
都是采取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等同时加板厚、加配筋率等措施。
但是现在工程项目都很大。
框架结构超55 剪力墙结构超45 都是很正常普通的事情。
但是在超过混凝土规范8.1.1条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不要设伸缩缝。
这个同样是个纠结的问题。
按理说温差大的地方肯定要设伸缩缝。
可我做吉林长春一个项目的时候。
78米,而且东北温差那么大。
我想肯定得设缝了吧。
我出初步方案的时候。
直接被甲方骂了。
78米设什么缝啊.我们这边九十多米都不设缝的。
我一听震惊了。
东北温差那么大还这么开放啊。
当然我在改方案之前稳妥起见还是咨询了当地审图中心。
长春审图中心的人可以不设缝。
不过屋面要采取更严格保温材料楼板配筋加强一些。
听这么一说我就有底了。
重新出了结构方案。
不过后来我做安徽一个项目。
就栽了。
框架只有62米只超了7米我想超7米就不设缝了吧。
然后就出图了。
然后悲剧地退审了。
说必须设伸缩缝。
我回复加强了楼板配筋了采取后浇带了。
人家审图来说你那些措施就就算是设缝也要采取的。
只能解决早期收缩问题。
不能解决以后的收缩问题。
甲方去协调也没用。
据说甲方拿了2000购物卡去。
那个审图老头依然不为所动。
一定要改。
没法子。
只能改了。
所以哥的经历告诉大家。
做外地项目的时候,超过规范限值的时候想不设缝还是先咨询当地审图中心吧。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同样是发达地区对于设缝比较宽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设缝的要求较为严格。
地下室的沉降缝、伸缩缝这个现在基本没人设置了。
我没遇到不合理的审图意见。
不过一个网友做的大底盘地下室和主楼相连的地方审图一定要设沉降缝伸缩缝。
他问我怎么办,怎么和审图协调。
因为他们已经出图了。
设缝的话改动太大了。
沉降缝规范上并没有明确条文。
这个就很好回复了。
于是我告诉他高规上12.1.9 的条文说明可以不设置沉降缝的方法。
而高规12.2.3 规定地下室不宜设置沉降缝。
不能违反这个规定。
后来这个网友顺利通过了审图。
由于地下室伸缩缝沉降缝设置要求有规范可依。
所以遇到不合理的审图要求。
可以完胜。
没有必要事先和审图沟通了。
第五个乙类(重点设防类)建筑设计方法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以上是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原话。
其实但凡语文没有问题的人,字面理解没有任何问题。
那就是假如7度区的框架结构多层。
如果是乙类建筑。
那么只需要抗震等级按8度选。
是二级。
那就是抗震等级是二级就行了。
然后算地震的时候还是按7度。
这个是主流设计思路。
其实应该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但是有部分语文不好的人。
只看到高于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
后面的话都看不见了。
他们认为不管抗震计算还是抗震构造措施都得提高一度。
也就是7度区乙类框架必须按八度二级框架这样计算。
本人做的第一个项目幼儿园就遭到此悲剧。
7度区的乙类幼儿园最后按八度区计算按二级框架出图。
其实这样不太合理,但是审图毕竟还是老大。
所以建议设计人员设计到乙类建筑的时候同样咨询一下审图人员吧。
以防审图人员的理解和你不一样。
或者有什么地方性的文件你不知道,而出现退审重新绘图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