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九章)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范围1.2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与方法1.3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5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与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 通货膨胀与失业2.3 利率与汇率2.4 财政与货币政策2.5 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第三章:需求-供给分析3.1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3.2 市场均衡与失衡3.3 价格弹性3.4 需求-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3.5 需求-供给分析的局限性第四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2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5 政策协调与宏观经济稳定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1 失业的类型与测量5.2 失业的原因与解决办法5.3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测量5.4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5.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衡量6.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6.3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6.5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7.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7.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7.3 汇率决定理论7.4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5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实践第八章:宏观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8.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8.2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机制8.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8.4 经济预测与景气指数8.5 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措施第九章:财政与金融市场9.1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9.2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9.3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9.4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9.5 财政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宏观经济学与现代经济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问题10.2 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10.3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社会福利10.4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10.5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及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

宏观经济学第9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第9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图进行说明:
➢ 家庭在经济中具有两个基本角色: 既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者,又是 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 企业在经济中的角色主要有两个: 一是生产者的角色;二是需求者的 角色。
GDP的衡量
➢ 图中有两层循环,里面的循环代表包子和劳动的流动(实物流);图中外面的循环 代表相应的货币流向。
➢ GDP是从生产包子中得到的总收入,它等于工资和利润之和(上半部分)。 ➢ GDP也是购买包子的总支出,为了衡量GDP,既可以考察货币从企业向家庭的流动,
➢ 关于GDP的几点说明 •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 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
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 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 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衡量
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循环流程图 为了说明核算GDP的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宏观经济学通常用循环流程
主要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失业及其衡量
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家庭调查 相关指标 失业的类型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主要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失业及其衡量
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


增长问题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
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076 7
24 891 308 137
1995 3
66 11 11 377 197 32
滞胀
➢ 所谓滞胀,其含义是经济体出现了高失业率(停滞)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 ➢ 滞胀作为一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它将失业和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学讲义9

宏观经济学讲义9

2-4 最优储蓄率的确定
• 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资本积累水平被称为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 人均资本存量的选择应能够使人均收入与 人均储蓄之间的垂直距离达到最大化,这 个稳态的资本存量水平就称为黄金律水平 • 可以把人均消费看成是储蓄率s的函数,即 ∧* • Max: c* = (1 − s) f (k ( s))
新兴工业化国家全要素增长率(%)
100% 80% 60% 40% 20% 0% -20% 香港 新加坡 韩国 中国台湾
资本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TFP增长率
§4 增长的收敛性
• 1、收敛的含义 • 收敛分类: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收敛 • 绝对收敛是指初始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初 绝对收敛 始人均产出较高的国家相比,有更快的经济增长 速度,不同经济系统间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 人均产出水平负相关 • 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是指在控制了稳态之后,初始收入低的 国家或地区,相比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有更快的 增长速度。 • 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 收敛 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
储蓄率的变动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 (1)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 会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nk 水平 f (k )
s ' f (k )
sf ( k )
k
* 1
k
* 2
k
劳动力增长率变动对稳态增长率的 影响
• 当劳动力增长率增加时,均衡时实际GDP 水平有所下降,较低的人均资本水平意味 着较低的稳态产出水平
γ A = γ A − α K γ K − α Lγ L
• 上式也被称为索洛剩余
3-2 增长核算的经验证据
• 索洛利用这种间接测算法首次估计了资本、 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在1909-1949年之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为 2.9%,索洛认为其中0.32%要归功于资本 积累;1.09%时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 剩下的1.49%则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2、准租金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 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P
P0 D G
AC
MC C
AVC
E B
0
Q0
Q
3、经济租金 ◆ ◆
R D S
含义 图
R0
E
A
0
Q0
Q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
1、资本 资本的特点 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 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
0
H1 H0 H2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 供给之间的分配
1616- 1 H H2
16-H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闲暇的价格是工资
( W0 → W 1 )
当W
闲暇的价格(机会成本) 劳动供给(16-H) W2 ) 当W 收入 闲暇消费量 劳动供给(16-H)
dY · dL
上式中,dU/dL即为要 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它 表示要素供给量增加一 单位所带来的消费者效 用的增量; dU/dY和 dY/dL则分别为收入的 边际效用和要素供给的 边际收入。因此上式表 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 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 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 的乘积。
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 dU dl dU = W· dY
第六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洛伦兹曲线
1、概念 2、图
M 100% 80% 60% 40% 20% A B D L
二、基尼系数
A G = A+B
H 0 20%40%60%80% 100%
式中,等式右边的W/P为劳动价格与产品价格之比,可以 看成是劳动的实际价格或实际工资。于是,(9.11)表示劳动 的实际上价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或者说,劳动的实际报酬 等于劳动的实际贡献。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第九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货币主义、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 性预期学派这三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关键概念: 货币主义 新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 数 单一政策规则 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 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 萨伊定律 税收 的供给效应 理性预期 卢卡斯批判
第二节 货币主义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一、货币主义与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主义把货币存量的变动看作解释名义国民收入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是因为一些真实的扰 动(如投资的变动和消费的变动等)。在失业的情况下,货币被视为较不重要的 如投资的变动和消费的变动等) 因素。在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极端情况时,货币供应的增加会被货币流通速度 的相反变化完全抵消,增加的货币数量会按不变的利率和收入水平完全被闲 置余款或投机余款所吸纳。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分析的基础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假设,对货币的 需求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财富总量 第二,持有货币可以给持有人带来收益 第三,资产持有者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影响货币的需求 把弗里德曼重新表述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形式写成: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一,在理性预期学派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既没有必要, 也没有依据,除非如上面所述的随机冲击有可能影响劳动力供求和商品供求, 从而扰乱经济,在一般情况下经济总是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即使出 现随机扰乱,也是暂时的。 第二,如果政府根据经济波动情况,使用货币政策手段对经济实施调控,举 例来说,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失业率上升,政府为了把失业率控制在一 定水平之下,将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如果微观经济行为人 充分认识到政府的这种操作规则,因而对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有充分 的预期,并且在自己的经济行为决策时充分考虑已经预期到的有关变量的变 动,这时货币政策就变得无效。 第三,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 第三,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李 嘉图等价原理”。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 Barro)认为, 嘉图等价原理”。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 Barro)认为, 政府无论是选择通过减免税收还是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结果 都是一样的。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最重要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推断大概是著名的“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最重要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推断大概是著名的“卢卡 斯批判” 斯批判”了。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9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9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增长的典型事实1.各国经济增长迅速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开展中国家,其经济都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产出也会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

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明显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人均产出的增长可能并不像新古典模型预期的那样保持不变。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一些成功转型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2.各国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初始禀赋对该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很大影响。

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因素:(1)自然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本国或本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初始条件的不同,导致今后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的路径上进行,各要素的收入水平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2)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要表达在对外交流的难易程度上。

地理条件是影响落后国家经济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

(3)劳动力供应。

在长期增长中,劳动力供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参加工作的劳动力数量是整个经济体可以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以后每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是产出增加的直接原因。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表达在人体内、对生产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有用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宏观经济学 曼昆讲义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 曼昆讲义第九章

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争论中的四 个中心分歧
1、就业波动是否代表时际劳动替代
2、技术冲击是否导致大多数经济波 动
3、货币政策是否影响实际变量
4、短期工资与物价黏性对理解经济 波动是否重要
三、劳动市场的解释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时际劳动替代 (人们随时间推进重新配置工作时 间的意愿)来解释为什么就业和产 出会出现波动,引起利率上升或工 资暂时提高的经济冲击使人们想更 多的工作。工作的提高增加了就业 与生产。反之
因此,总需求的波动引起产出与就 业的短期波动,使工资和价格在短 期中有黏性的原因有三:
1、小菜单成本与总需求的外部性
即使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也会有重大 的宏观经济效应,这是由于总需求的 外部性(一个企业价格调整对所有其 他企业产品需求的宏观影响)
当存在总需求外部性时,小菜单成本 就会使价格有黏性(因为社会收益大 于企业收益)
时际相对工资= (1+r)W1/W2 W1= 当前的实际工资 W2 =下期的实际工资 r =利息率 批评者认为,就业波动没有反映人们 想要工作的数量变动,合意的就业对 工资和利率并不十分敏感。工资的调 整不象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所假设的那 样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均衡
四、技术冲击的重要性
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技术决定了把 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产品与 服务)的能力。是技术波动导致产出与 就业的波动。
某企业降价 物价水平微降 实际货币量增加 总收入增加
对所有企业产品需求增加
2、作为协调失灵的衰退
衰退是由于协调失灵而发生的。某企 业降价会对另一企业产生正面影响 (由于总需求的外部性)
如果两企业可以协调,他们都会降价 并共同得到好结果。但现实中,协调 往往是困难的,因为制定价格的企业 太多了。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

四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证明,进口的减 少与储蓄和税收减少一样,将导致利率的 上升和产值的增加,进口的增加导致利率 的下降和产值的减少。
四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二、内部和外部的均衡 当IGXSTM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形 成了产值和利率的均衡。这种均衡称为内 部均衡。但是,四部门经济是一个开放经 济,它还将面临着另一种均衡,即国际收 支的均衡。这种均衡称为外部均衡。
二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在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 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在1939年,英国经 济学家希克斯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 将这两个理论综合起来,分析产值和利率 这样同时达到均衡。这个分析被称为ISLM分析。
二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二、IS曲线的形成 IS曲线表示,在二部门经济里,曲线上 各个点所表示的利率和产值的组合,能够 保证I=S,即能够实现产值均衡的条件。
X-M
(X-M)1 (X-M)2
45°
X-M
(X-M)1 (X-M)2
X-M
y1 y2
O
i i2 i1
H2 H1
H
O
i i2 i1
Y BP
D C
y1 y2
H O
H2 H1
H
O
Y
四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在上面的图象中,为了分析方便起 见,假定进出口总是正数,资本流动总是 负数。但是,即使取消这个假定,并不改 变BP曲线的基本形状。
三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根据IGST-LM分析,当LM呈现不同 的形状时,宏观财政政策或宏观货币政策 将具有不同的效应。
三部门经济产值和货币的均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i LM1 LM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九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Economic Theory of Neo-liberalism]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 供给学派第三节 货币主义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济规律所决定。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9页。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经济学派。

这一学派的成员考虑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所出现的变化而重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认为,竞争力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理论主要是关于价格的理论,关于在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生产者得到最大利润的刺激下,如何在各种用途之间分配资源的理论。

和古典学派的学说比较起来,新古典学派的革新主要是在数学方面。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2页。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主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萨伊的“市场定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

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九章,主题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使学生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原因,了解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现状。

3. 使学生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2.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 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讲解国民收入的构成要素,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以及测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 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介绍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解释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讲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4) 财政政策:介绍财政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5) 货币政策:讲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作用及运用,如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所学知识,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测量方法。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第九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案资料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第九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案资料
Y1 C11 g1
e g
C1第一期
•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 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引起产出增长越多, 但是利率提高引起投资减少导致收入减少的幅度也越大。
•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k值的大小:k值越大, 政府支出引起的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也越大, 利率上升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值的大小:h值越小, 表明货币需求的小变化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化,因此收入 变动引起的货币需求扩张,导致大幅度利率上升,从而挤出 效应较大。
•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 2、政府支出的融通及其效果
赋税融通
政府支出融通
公债融通
货币融通
定额税 比例税 累进税
• 所谓时间偏好率是指在维持同一满足水 平条件下,欲使消费者愿意减少本期一 单位的消费,下一期所必须予以补偿的 超出一单位的消费数量。
• 如果某人要求明年至少付给他12公斤的 米,他才愿意储蓄10公斤米予以借出, 它的时间偏好率为20%。
• 时间偏好率是个人对时间的主观评价, 利率是社会对时间的客观评价。二者若 有差异,则个人可以通过储蓄或者借贷 来提高效用。
• 若利率超过某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愿意通过 储蓄提高效用,若利率低于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则以 增加目前消费或者成为借贷者较有利。而且当利率超过 时间偏好率的幅度愈大时,储蓄者愿意牺牲的目前消费 越多。
• 因此,利率越高,时间偏好率低于利率之消费者越多, 储蓄人数增加,借贷人数减少;利率越高,每位储蓄者 的储蓄量越多,借贷者的借贷量越少。
• 由于替代效果与所得效果对目前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一 致,因此利率提高对整个经济社会民间消费的影响方向 也就很难确定。

宏观经济学第9章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第9章消费函数
均值:YP Y 1 Y1
•式中,YP为恒久收入; 为权数;Y和Y-1分别为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如果 =0.6,Y=12000元,Y-1 =10000元,则
•YP=0.6×12000+0.4×10000=11200(元)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恒久性收入。
•假定C
向仅为c
• 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人 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 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 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 布,当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 除了想使自己一生平稳消费这点,还有一系列因素会 影响消费和储蓄。
– 例如,当有更多人想及时行乐的话,储蓄就会减少;
=cYP=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 ,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
•在上述例子中,c =0.9×0.6=0.54。
•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是,当收入上升 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 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 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 上产生相应的下降。
–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准的人,即使收入降低, 多半也不会马上因此而较多地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 续维持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准。所以,消费固然会随收 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因此,在短期内观察时,可发现在经济波动过程中, 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向高水平收入者 应有的消费看齐,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却 相当有限。
• 从联系上说,不管二者强调的重点如何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基 本思想:即消费者是前向预期的决策者(也就是眼光向着未来的收 入预期情况,来决定其当前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因而在如下几点 上都是相同的: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九章)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九章)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5)不存在技术进步,不存在折旧;(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基本公式不变YI K IS sY3•模型的含义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投入要素的均衡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产出比率(v)、储蓄率(s)和经济增长率(G)之间的内在联系。

(1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①均衡或有保证的增长率(G w):使厂商满意并准备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②公式的含义: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s w)和合意资本-产出比率(V w)所决定的增长率是均衡增长率时,经济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2)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① 实际增长率(G t):实际发生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刊)和实际资本-产出比率(v t)决定。

②结论:G t G w,经济实现稳定增长;G t G w,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导致通货膨胀;G t G w,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收缩,产生失业.(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①自然增长率(G n):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

②结论:第G n,存在储蓄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一, G w出现经济长期停滞趋势;第G n,生产增长不受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制约,二, G w出现长期经济繁荣趋势;第G w G n,实现经济长期均衡增长。

三,G t(4)不足之处①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都是外生的。

②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1)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且二者可相互替代;(2)生产函数具有新古典特性(规模报酬不变);(3)不考虑技术进步;(4)劳动力增长比率n不变。

(5)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的:生产函数Y=F(K,L)2•生产函数的新古典特性:(1)呈现出每一要素投入都具有正且递减的边际产品:(2)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limK (3)生产函数的集约形式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产出可写成:人均产出:f (k)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F KF L0, 0,2F L2FLF( K,L)F(K,L),对所有F (?)满足 稻田条件” (Inada Condition),即:limK 0F K limLF L(f,1)L ? f(k)?K I K s?F(K,L) K,(0)(2)L imF KK s ? F ( K ,L )K ?K s ? f ( k )kL?? k d ( K / L )K nkdt L?k s ? f ( k )(n)? k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1)定义①模型中各种变量都以不变速率增长的状况。

宏观经济学第9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宏观经济学第9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2、寡头垄断的成因
存在其他进入该市场的障碍 (1)某些产品的初始投资量很大; (2)技术要求高; (3)市场开拓难; (4)政府管制。
(二)寡头垄断的分类



按产品的性质分类: 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 按厂商数目分类: 双寡头、三寡头和多寡头。 按厂商的行为方式分类: 独立行为寡头和勾结行为的寡头。
由于每个厂商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在均衡产 q1 q2 qn 出水平上,则有:

因此上式可以写成: a (n 1)bq MC 0 1 1
a MC1 q (n 1)b
1
n(a MC1 ) Q nq (n 1)b
1
a n P a bQ MC1 n 1 n 1
* 1 * 2
2a Q 3b
古诺模型可以很容易推广到有n个相同厂商的 行业。市场需求函数为:
P a bQ a b(q1 q2 q3 qn )
假设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相同, MC1 MC2 MCn 则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a 2bq1 b(q2 q3 qn ) MC1 0
P P* P1
MC AC d
O 图 9-9
q*
q1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q
(五)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描
述了在市场里,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领导
厂商,有一个或多个追随厂商这样的行业。
与古诺模型的最根本区别

领导厂商在决定其最优产量时,把追随
厂商的反应函数看作是给定的,而不是 以它们的产量为给定的。

(六)价格领导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9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9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
常州大学
季小立
本次教学内容——第九章 有效需求
一、有效需求的概念 二、有效需求的决定 三、有效需求的变动 四、有效需求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一节 有效需求的概念
总需求形成的前两个环节:意愿购买和有效需求。 研究的重点是:有效需求的决定和有效需求的变动。
第一节 有效需求的概念
意愿购买:使购买者利益最大化的购买称为意愿购买。 ➢ 购买意愿: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他是否
分析我国的情况,至少在1992-2008年期间,只有4年出现储蓄 缺口,看来基本上已经过了储蓄两缺口的难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大家,下节课再见。
例题2
第三节 有效需求的变动
1、漏出和注入的数量关系和有效需求 (1)漏出的含义(书P134) (2)注入的含义(书P134) (3)漏出和注入的数量关系和有效需求 (4)漏出和注入内涵的扩大
一、漏出和注入的数量关系
注入大于漏出等价于有效需求增加 注入小于漏出等价于有效需求减少 注入等于漏出等价于有效需求不变
➢ 1820 年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 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 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 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 收入的大小。
第一节 有效需求的概念
相关因素: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米商甚至认为,即使持续的经济增长有可能实现,也是不值得向往的。他说,既然人们是永远不知满足的,所以物品再多也不能使人幸福,而为此却必须牺牲闲暇、精神生活、健康和优美的环境,因此经济增长的代价太大了。
3.另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位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则提出了:“经济增长能改善人类的命运吗”的问题。他说,尽管今天美国社会与过去相比鉴定会前富裕了,但这一代人仍有自己的苦恼,他们并不见得那么幸福。这难道是100多年前的人能想象的吗?
(2)生产函数具有新古典特性(规模报酬不变);
(3)不考虑技术进步;
(4)劳动力增长比率n不变。
(5)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的:生产函数Y=F(K,L)
2.生产函数的新古典特性:
(1)呈现出每一要素投入都具有正且递减的边际产品:
(2)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
满足“稻田条件”(Inada Condition),即:
①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②最佳增长途径:保证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均衡增长路径。
四.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1)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两大阶级;
(2)利润收入者储蓄率(Sp)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w)固定不变,
且Sp > Sw。
2.社会总储蓄率(s):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的涵义是什么?
本章学生课后思考题、作业:
1.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它有什么涵义?
六.增长极限论
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四人为罗马俱乐部官职一份《论人类困境》的报告。该报告后来以《增长的极限》为书名于1972年出版。
2.增长极限论最基本的观点是: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加百,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出现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到来,就要采取妥善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实行“零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一个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标准,表示一国潜在GDP的增加。(2)经济发展: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表明一国人民的经济福利处于
长期增加的状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二.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1)经济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S=sY;
学生应了解的内容:
重点:
1.经济增长的源泉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难点: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与事例(见纸质讲义)的应用、启发式提问与讲述
本章课件的合理应用与板书设计:板书上按照本章教学要求将内容细化
本章准备向学生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②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
第一,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
第二,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
第三,知识的进展。
(2)萨缪尔森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①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②(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③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④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3)生产函数的集约形式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产出可写成:
资本存量的净增加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
(1)定义
①模型中各种变量都以不变速率增长的状况。
②新古典模型中,稳态对应于(3)式中的
③稳态对应于上图中的E点。
(2)满足稳态的条件:
(3)资本积累黄金律和最佳增长途径
(2)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
①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
②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
③制度和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2.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1)经济增长率:本时期的GDP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GDP所增加的百分比。
七.卡恩的“无意外”世界蓝图
在西方学术界增长与反增长的激烈论战中,卡恩以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派而著称。他强烈反对零增长论,认为“无增长只能使穷国永远贫困下去,而且只能加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消极的趋势和倾向,是基本上能解决的问题。他相信可以施避孕药技能,实和健全的管理和明智的政策。正是基于对人类未来的充足信心,卡恩在一系列论著中,考察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原料、粮食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指出,如果不出现惊人的、出乎意料的“革新和进步”,那么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在那些最先进的国家将会出现超工业经济,不久后又出现后工业经济,而且所有国家最后都会发展到超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阶段。由此,他向人们提出了关于人类未来的无意外世界蓝图或称“谨慎的乐观主义世界”。
五.经济增长怀疑论
1.加尔布雷思指出,社会上流行的传统观点是:商品生产得越多越好,经济增长幅度越大越好,经济增长就是社会追求的目标,只要有经济增长,就能给社会带来幸福。他认为这些传统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他反对把经济增长当作社会的主要目标,主张对经济增长进行“重新评估”。而且,他还建议放慢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发展服务业,提高“生活质量”。
(3)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
(4)劳动和资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5)不存在技术进步,不存在折旧;
(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2.基本公式
3.模型的含义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投入要素的均衡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产出比率(v)、储蓄率(s)和经济增长率(G)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结论: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
①自然增长率(Gn):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
②结论:
(4)不足之处
①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都是外生的。
②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
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要素,且二者可相互替代;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增长)任课教师脱文娟
授课时数3课时授课周次第13周授课班级ACCA4.142
本章教学目的:
1.经济增长理论是当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
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一.经济增长概述
1.定义
(1)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1)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①均衡或有保证的增长率(Gw):使厂商满意并准备继续维持下去的增长率。
②公式的含义:当既定的合意储蓄率(sw)和合意资本-产出比率(vw)所决定的增长率是均衡增长率时,经济就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2)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
①实际增长率(Gt):实际发生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st)和实际资本-产出比率(vt)决定。
(2)GDP不能完全看作是经济增长率,原因:
①物价因素;
②人口变动
③潜在而不是实际;
④人不能反映福利增进、环境污染等。
3.经济增长的源泉
(1)丹尼森的七类因素:
①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
第一,劳动要素: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第二,资本要素:资本存量大小。
3.继梅多斯以后,原联邦德国经济学家梅萨罗维克和佩兹物尔向罗马俱乐部递交了第二份报告《人类在转折关头》(1974年)。报告强调指出,人类面临崩溃的根源,不仅应当从《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所提出的那些矛盾中去寻找,而且应该从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体系中日益尖锐化的矛盾中去探索。他们认为,全世界所有经济体系必须协同行动,只有国际间的密切合作,才能避免世界性的崩溃。这种观点被称为“有机增长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