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用血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疗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室和临床科室临床用血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全过程监控。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血液制品指人类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凝血因子制剂和血浆蛋白制品等。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符合要求的血库,遵守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做好输血纪录的登记和保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不定期开展输血管理培训活动,提高输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第二章献血者管理第九条献血者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且应在血库登记备案。

第十条献血者应定期接受血液检测,确保献血者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献血者在献血前应接受健康检查,查明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献血者应遵守献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献血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献血者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献血者的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确保献血者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及时通知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于不合格的献血者应妥善处理。

第三章输血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适应症评估制度,确保输血符合适应症。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负责查明受血者的血型和Rh血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血制品配对制度,确保输血符合血液学原则。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意见征求制度,确保输血程序合理、安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确保输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培训。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制度,做好输血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事故处理制度,对输血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跟进。

临床安全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安全用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2. 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合理用血。

3. 加强血液资源管理,提高血液利用率。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监督、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2.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血液库存管理、血液成分制备及供应等工作。

3.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前的告知、输血申请、输血护理等工作。

四、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 输血告知: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 输血申请: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掌握各类成分血输血指征,评估患者输血适应证,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3. 输血科审核:输血科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包括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目的、输注成分、数量等。

4. 血液制备与供应:输血科根据临床需求,及时与血站联系,制备血液成分,并保证血液供应。

5. 输血护理:护士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五、血液安全管理制度1. 医院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使用无血站名称和无许可的血液。

2. 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 确定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生逐项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

值班护士按医嘱三对”后给病人采血标本送血库进行配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进行审批。

急诊例外。

4. 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的预约的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

备好各型血液,保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临床用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法律法规,确保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血液成分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严格规范: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用血过程规范、有序。

4.患者权益: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充分告知患者用血相关信息。

三、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划临床用血工作,监督、指导临床用血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申请、审批、血液领取、输血过程管理等。

3.医务部门: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用血申请单,提交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2.审批: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批准;不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驳回。

3.血液领取:临床科室凭批准的用血申请单,到血站领取相应血液成分。

4.输血过程管理:临床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用血安全。

5.用血后评估:临床科室对用血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五、临床用血质量管理1.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技能。

2.血液安全监测: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监测制度,对临床用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预警。

3.用血不良反应处理:临床科室应制定用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用血不良反应,立即启动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4.质量考核:医务部门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目的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使用范围临床用血科科室定义本规定所称临床输血管理是指我院临床医生为患者实施输血时必须遵循的有关规定。

标准(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

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1.原则上血红蛋白>60g∕1.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60g/1.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1.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例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O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 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o~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他种类液体。

晶体/胶体应当维持适当比例。

(二)输血前准备工作1.输血前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吗,征得其同意后,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紧急输血由2个医师共同签字,同时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例。

2.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ABO血型、RH(D)、交叉配血试验、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3.确定输血后,由经治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对空缺项目由当事医生到永川血站或上级医共体医院血库补填。

(三)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因中心无血库,如遇紧急抢救患者需输血时,由医务科与上级医共体医院血库联系用血。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防止血液传播疾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知与同意1.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方式、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 对于无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紧急输血情况,应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备案记入病历。

三、输血申请与审批1. 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结合患者病情,评估输血指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送交输血科备血。

2. 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确保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目的、输注成分、数量等信息准确无误。

3.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四、血液采集与检验1. 采集血液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

2. 采集血液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结果。

3. 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五、血液输注与监测1. 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受血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核对血袋标签:献血员条码编码、血型、血液的有效期。

2. 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

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

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

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

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

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行为,保障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经济的原则。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供应效率。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负责制定用血管理制度,指导临床用血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和职责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用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用血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2. 开展临床用血培训;3. 监督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工作;4. 召开临床用血管理会议;5. 资源整合,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第八条医务人员的职责包括:1. 遵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 提供必要的临床用血信息;3. 参预临床用血相关培训。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血液安全药师,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临床用血的要求和程序第十条临床用血应遵循适合病情、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原则,确保用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血液库房,按照规定保存和管理血液及其制品。

第十二条临床用血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制度进行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用血申请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诊断、用血指征、用血量、血型要求等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程序应确保严格按照用血指征和用血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批。

第四章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血液质量控制工作,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回应和处置血液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本院无偿献血由市卫生局指定的献血站负责组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临床用血。

五、本院临床用血必须使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

六、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认真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七、临床科室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负责人和献血管理机构负责人,及时调查处理。

八、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客观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师应当将患者的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患者亲属的沟通情况等,记入病例;临床科室应将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等资料保存至少10年。

九、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在医疗领域,临床用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血液的短缺和复杂性质,医疗机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

一、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临床用血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治疗严重疾病的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血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挑战1、血液短缺:全球范围内,血液供应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献血的认识不足,献血积极性不高,以及血液采集和分发的复杂过程导致的。

2、血液质量:确保血液质量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血液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用于治疗疾病、手术以及其他医疗操作。

然而,血液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错血型、传染疾病等。

为了确保患者用血安全,临床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用血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输血前,医疗机构应确保以下几项工作的准备:血液库存管理、配血原则、用血审批、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库存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采购和储存血液。

库存管理涉及到血液的保存、分类和检验等工作。

配血原则:医疗机构需严格按照配血原则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测,确保输血时患者与供血者的血型相容,防止发生输错血型的意外。

用血审批:在进行用血治疗之前,必须有专门的医生或者委员会进行用血审批。

审批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有明确的用血指征,避免滥用血液资源和不必要的输血。

血液质量控制:医疗机构需对用于输血的血液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筛查,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型检测、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液成分分析等。

二、血液储存和输血操作的规范血液的储存和输血操作对于血液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规范并加强人员培训,确保血液的正确储存和输血操作。

血液储存: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温度控制、灭菌消毒和血液分类储存等。

在储存血液时,需要对血液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每一单位血液的追溯性。

输血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时需要确认患者身份、血袋信息、血型相容性等,并采取正确的输血技术和监测手段,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三、用血后的评估和监测工作用血治疗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用血后评估和监测工作,以记录和分析输血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用血后评估: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输血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及时记录并处理用血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血后监测工作的制度,包括抽查患者的相关检验项目,如感染指标、红细胞计数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合理。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医疗、护理、输血、感染控制、药学等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七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三章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供应情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制品,建立血液制品采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制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制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储存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库、专锁、专人管理。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室),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科(室)应当具备独立的采血、检验、输血等功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合理选择输血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输血指征、血液制品种类、剂量、输血时间等信息。

第十四条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血液及血制品在医疗工作中的安全、有效使用,保护献血者的权益,规范血液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合用范围合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病房、手术室等环节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管理。

三、基本规定1. 临床应用血液及血制品管理应在现场指导下进行,相关人员应遵守血液管理规定。

2. 按照病情需要,权衡预防治疗效益与不良反应风险,进行临床合理应用。

3. 严格遵守“一次性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确保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是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的。

4. 实行血液和血制品调配与使用轨迹管理,确保用血透明、真实、监控。

四、各部门职责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血液管理制度及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2. 护理部门:负责严格按照规定记录和报告使用血液的情况,做好血袋、血制品存放等工作。

3. 检验科:负责对血液及血制品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并报告。

4. 输血科:负责血液和血制品的存储、运输、及时配发,确保血液和血制品质量安全优质。

5. 病房:负责将使用血液或者血制品的病人情况及使用情况汇总并填写交接班记录,避免切断血液管理轨迹。

五、管理要求1. 人员管理:血液管理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熟悉血液管理相关流程,严格按照程序流程操作。

2. 信息管理:实行电子数据化管理,建立完整的血液使用记录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

3. 设备管理:血液管理设备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要求,实现设备维护保养及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须符合相关国家血液管理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自评、检查和审核工作。

5. 意外事故管理:对于血液使用中浮现的不良反应、事故等,建立详细的意外事故报告上报、事故调查、处理并追究责任等工作。

六、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血液管理上岗证书。

2. 质控日报表。

3. 输血记录单。

4. 反应报告单。

5. 库存管理记录。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血液管理:国家规定血液及血制品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分配、使用和废弃等活动的总称。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____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二)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6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6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2)是指医院为提高用血安全性、提高血液使用效益、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制定的一套完整的用血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病情需要血液治疗的适应症,同时也明确一些情况下血液治疗是禁忌的。

2. 血液安全的要求:要求医院严格遵守血液传染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血安全。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用血安全,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2.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如下:(1)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全面领导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解决重大问题。

(2)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工作。

(3)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收集、整理、分析用血数据,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

三、血液采集与储存1. 血液采集:严格执行《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确保献血者自愿无偿献血。

2. 血液储存: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合格的血液储存设施,确保血液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3. 血液质量检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四、临床用血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明确临床用血流程和责任。

2. 临床医生在申请用血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确保用血适应症。

3. 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执行用血指征,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 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用血进行登记、统计和分析,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输血安全管理1.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当对输血者进行充分评估,确保输血安全。

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密切关注输血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1. 定期开展临床用血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临床用血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 对医护人员进行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其临床用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1、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提倡科学合理用血,杜绝浪费、滥用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2、医院输血科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临床用血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临床用血适应症根据《输血技术规范》执行,临床用血指征:Hb<100g/l,且Hcl<30%。

6、平诊临床输全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

急诊、抢救用血经主管医师以上同意后可随时申请,但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7、临床用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立即根据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8、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和处理。

做好输血观察记录。

9、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率应高于90%。

10、结合我院实际,临床用血应报医务科审批。

七里海医院
201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