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先⽣的经典散⽂,是⼀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章通过“⾬”串联起昆明⾬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来表达对过往岁⽉的想念,对⼈世间平淡⽣活的珍爱,着爱⾃然、爱⽣活、爱平民百姓的⼈⽂内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宁坤要我给他画⼀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些时候,画了⼀幅,右上⾓画了⼀⽚倒挂着的浓绿的仙⼈掌,末端开出⼀朵⾦黄⾊的花。
左下画了⼏朵青头菌和⽜肝菌。
题了这样⼏⾏字: “昆明⼈家常于门头挂仙⼈掌⼀⽚以辟邪,仙⼈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掌⽣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季空⽓之湿润。
⾬季则有青头菌、⽜肝菌,味极鲜腴。
” 我想念昆明的⾬。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季。
“⾬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季有多长,从⼏⽉到⼏⽉,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且并不使⼈⽓闷。
我觉得昆明⾬季⽓压不低,⼈很舒服。
昆明的⾬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动情的。
城春草⽊深,孟夏草⽊长。
昆明的⾬季,是浓绿的。
草⽊的枝叶⾥的⽔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掌。
旧⽇昆明⼈家门头上⽤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些东西:⼀⾯⼩镜⼦,周围画着⼋卦,下⾯便是⼀⽚仙⼈掌,——在仙⼈掌上扎⼀个洞,⽤⿇线穿了,挂在钉⼦上。
昆明仙⼈掌多,且极肥⼤。
有些⼈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圈仙⼈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掌,猪⽺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掌有刺,猪和⽺怕扎。
昆明菌⼦极多。
⾬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
最多,也的是⽜肝菌。
⽜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肝菌,连西南联⼤⾷堂的桌⼦上都可以有⼀碗。
⽜肝菌⾊如⽜肝,滑,嫩,鲜,⾹,很好吃。
炒⽜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晕倒。
青头菌⽐⽜肝菌略贵。
这种菌⼦炒熟了也还是浅绿⾊的,格调⽐⽜肝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与解释
---16、昆明的雨乍 zh à:1、忽然 : 乍冷乍热。
乍暖还寒。
2、刚,起初 : 新来乍到。
3、张开,鼓起 : 乍着胆子 ( 勉强鼓起勇气 ) 。
4、姓。
辟邪 b ìxi é:辟邪即避凶, ' 辟 ' 即 ' 避' ,' 邪' 即 ' 凶 ' 、' 不好 ' 。
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 xi āny ú:新鲜肥美。
篱笆 l íba :用竹子、树枝、板皮、芦苇、秫秸、玉米秸或向日葵秸等编成或夹成埋在地上 阻拦人或动物通行的障碍物, 作用与院墙或校园周围的铁栅栏相同。
篱笆还大量地应用在菜 园、场院的周围, 圈在菜园周围还起到挡风作用, 为蔬菜生长制造小气候环境。
南方称篱笆, 北方称杖子 ( 障子 ) 。
格调 g édi ào :( 1)指风度;仪态。
( 2)指文章的风格。
如:格调不高。
吆喝 y āohe : 1. 大声喊叫或叫卖 2. 呼唤 3. 大声驱赶 ; 大声驱逐 ; 喊喝牲口 4.呵斥 ; 喝叫 ;高声喝叫着偷懒的人暮年 m ùni án :晚年 ; 老年。
情味 q íngw èi :情调;意味。
苔痕 t áih én : . 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 m ìz āz 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 li ánmi ánb ùdu àn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也作“连绵不绝”。
张目结舌 zh āngm ùji ésh è: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第十六课 《昆明的雨》 一、重点字词注音乍【 zh à】 辟邪【 b ìxi é】 鲜腴【 xi ān y ú】 篱笆【 l íba 】 格调【 g édi ào 】吆喝【 yāo he 】 暮年【 m ùni án 】 情味【 q íng w èi 】 苔痕【 t ái h én 】 密匝匝【 m ìz āz ā】 连绵不断【 li án mi án b ùdu àn 】 瞠目结舌【 ch ēngm ùjiésh é】张目结舌 鸡枞【 j īc ōng 】 釉【 y òu 】 二、重点词语解释乍: 1. 忽然:~冷~热。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观察雨天的经历,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昆明雨的描绘中。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及抒发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景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展现了昆明的雨季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昆明雨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
的花骨朵……
【回复读者】
不是,微小的载体更好。这些平 凡事物是我们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 是我们所能体会、感受到的。用微小 的事物来抒发更能体现作者深刻的情 感与回忆。 微小的事物有时可能不会被人发 现,但汪老先生发现了,体现出他是 真的很喜欢昆明。
汪老的散文
总有一种 “凡人小事”之美 情感的载体越小,爱得越真切醇厚 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的爱 存在于一草一木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捕捉到了自然、家常与情真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 一点、家常一点。”
——汪曾祺
汪曾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这样说
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否重复,
可否删去一处?
结构上首尾呼应;反复强调,更突出
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
(齐)我们想念昆明的雨 (男)我想念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男)我想念 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 (女)我想念 那空气中娇娇的吆喝声 (女)我想念 带着雨珠、暖暖的缅桂花 (齐)我们想念淡而有味的文字
作者
汪曾祺 生卒年 1920—1997 籍贯 江苏高邮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评价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 个士大夫”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代表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等, 作品 散文集《逝水》《人间草木》等, 京剧《范进中举》等
2、自读课文
圈画出你觉得最有味道 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 语句旁做好圈点批注。
小组合作: 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 并修改完善。 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 汪老先生:《昆明的雨》读来的 确很有味道,情感又深沉。但这 般的有味和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 小的载体如各类菌子、杨梅、缅 桂花……是否不太适合?选择那 些大一些、更有名的不是更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②)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6. 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 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 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 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重点品析第三部分(10—11段)
7.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 的“爬”“遮”字的好处。 【答案】“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 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一 读一读字音
鲜腴( yú ) 青头菌( jùn ) 黄焖(mèn) 鸡草茎( jīng) 松毛择(zhái) 净炽( chì )红 桂花绿釉( yòu )
二 写一写字形
花gū( 骨 )朵 tái ( 苔 )痕
三 记一记词义
1.鲜腴:新鲜,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风格”辨析 同: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 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 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1)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 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2)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16、昆明的雨乍zhà:1、忽然:乍冷乍热。
乍暖还寒。
2、刚,起初:新来乍到。
3、张开,鼓起:乍着胆子(勉强鼓起勇气)。
4、姓。
辟邪bìxié: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
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xiānyú:新鲜肥美。
篱笆líba:用竹子、树枝、板皮、芦苇、秫秸、玉米秸或向日葵秸等编成或夹成埋在地上阻拦人或动物通行的障碍物,作用与院墙或校园周围的铁栅栏相同。
篱笆还大量地应用在菜园、场院的周围,圈在菜园周围还起到挡风作用,为蔬菜生长制造小气候环境。
南方称篱笆,北方称杖子(障子)。
格调gédiào:(1)指风度;仪态。
(2)指文章的风格。
如:格调不高。
吆喝yāohe:1. 大声喊叫或叫卖2. 呼唤3.大声驱赶;大声驱逐;喊喝牲口4. 呵斥;喝叫;高声喝叫着偷懒的人暮年mùnián:晚年;老年。
情味qíngwèi:情调;意味。
苔痕táihén:.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mìzā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liánmiánbùduàn: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也作“连绵不绝”。
张目结舌zhāngmùjiéshè: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一、重点字词注音乍【zhà】辟邪【bì xié】鲜腴【xiān yú】篱笆【lí ba】格调【gé diào】吆喝【y āo he】暮年【mù nián】情味【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密匝匝【mì zā zā】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张目结舌鸡枞【j ī cōng】釉【yòu】二、重点词语解释乍:1.忽然:~冷~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内容简介《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雨季里昆明的雨景的散文,作者从多个角度,包括雨后的湿润、野外的美感、城市的喧嚣、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昆明雨季的特色。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了解昆明雨季的景色和人文环境,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雨季的独特感受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和美景;2.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3.掌握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欣赏雨季的美景;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增强对自然、生活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思想;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准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昆明雨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文的主题;2.以“雨季,你会想起什么?”为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彼此的答案。
2. 阅读理解1.分段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并解析课文的主旨、结构、情感和修辞等方面;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和思考,逐步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1.分组讨论、分享感受和体会,并结合具体课文举例,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2.针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特色,进行语言分析和语法学习。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以昆明雨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诗歌,展示自己对文章内涵的感受和理解;2.带领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完成作品互评和修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知识点、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影片/文章阅读+写作:在家中观看一部雨季的电影或者读一篇有关雨季的文章,写一篇短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情感。
六、拓展阅读1.《雨巷》——雨季的另一种特色景色;2.《雨中的散步》——探究雨季与人文生活的关系;3.《雨季的味道》——探究雨季与美食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昆明的雨
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
3.感知汪曾祺散文的风格,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知汪曾祺散文的风格,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准备】ppt 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过程】资源编号一、【温故知新】1、情境导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杜甫<春夜喜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2、预习检测辟邪(xié)鲜腴(yú)连续不断(mián)深褐(hè)草茎(jīng)黄焖鸡(mèn)绿釉(yòu)扳尖(bān)乍一看(zhà)吆喝(yāo)炽红(chì)缅桂花(miǎn)密匝匝(zā)苔痕(táihén)【辟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乍】刚刚;起初。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续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平台使用:推送二、【自主学习】1.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昆明的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饱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2、文章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文章写到了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共同点:生长旺盛平台使用:ppt展示三、【合作探究】1、作者写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的笔墨写雨,而是将雨季的景、物、人和事展现开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例如: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写作特色
《昆明的雨》写作特色
1.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文章从描述给宁坤的画开始写起,既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又为后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然后依次写了对昆明的雨季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菌子多,昆明雨季的果子,昆明雨季的花等内容。
文章结尾“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成段,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2.细节描写,生动有情。
汪曾祺是描写细节的高手,他总是在绘人状物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写活了一个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又让他的感情抒发得更为真挚。
文中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例如,“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避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倒挂在昆明人家门头上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在雨季里为它的主人祈福驱邪。
再如卖杨梅的苗家女孩子,她们的着装,坐在阶石的一角的动作,让人听得发软的吆喝声,都如在目前,似在耳畔,使人对雨季的杨梅产生了无限的神往。
最细腻的当数在莲花池畔的酒店吃酒的情景。
酒店内就着猪头肉喝小酒的朋友,几只一只脚立在檐下的鸡,院子里淋着雨水的一架大木香花,都描得生动有情。
这些细节,都是生活在作者心头沉淀。
他对生活观察得细致,感受得深刻,才有了如此细腻的笔触,才有了如此传神的妙笔。
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呼应,才使得文中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不显得突兀,结尾的“我想念昆明的雨”更显得深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16、昆明的雨乍 zhà:1、忽然 : 乍冷乍热。
乍暖还寒。
2、刚,起初 : 新来乍到。
3、张开,鼓起 : 乍着胆子 ( 勉强鼓起勇气 ) 。
4、姓。
辟邪 bìxi é:辟邪即避凶, ' 辟 ' 即 ' 避' ,' 邪' 即 ' 凶 ' 、' 不好 ' 。
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 xi ānyú:新鲜肥美。
篱笆 l íba:用竹子、树枝、板皮、芦苇、秫秸、玉米秸或向日葵秸等编成或夹成埋在地上阻拦人或动物通行的障碍物,作用与院墙或校园周围的铁栅栏相同。
篱笆还大量地应用在菜园、场院的周围,圈在菜园周围还起到挡风作用,为蔬菜生长制造小气候环境。
南方称篱笆,北方称杖子 ( 障子 ) 。
格调 gédi ào:( 1)指风度;仪态。
(2)指文章的风格。
如:格调不高。
吆喝 yāohe: 1. 大声喊叫或叫卖 2. 呼唤 3. 大声驱赶 ; 大声驱逐 ; 喊喝牲口4. 呵斥 ; 喝叫 ; 高声喝叫着偷懒的人暮年 mùni án:晚年 ; 老年。
情味 qíngwèi :情调;意味。
苔痕 t áih én: . 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 mìzā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 li ánmi ánbùduàn: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也作“连绵不绝”。
张目结舌 zhāngmùji éshè: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一、重点字词注音乍【 zhà】辟邪【 bìxi é】鲜腴【 xi ān y ú】篱笆【l íba 】格调【 gédiào】吆喝【 yāo he】暮年【 mùni án】情味【 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密匝匝【 mìz āz ā】连绵不断【li án mi án b ùdu àn】瞠目结舌【ch ēngmùji ésh é】张目结舌鸡枞【 jīc ōng】釉【 yòu】二、重点词语解释乍: 1. 忽然:~冷~热。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文本解读
《昆明的雨》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呆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选自豆瓣读书《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微一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
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
作家的内心深有着深厚的昆明情节,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节,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曾经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闪亮的脚印。
2.文题诠释:《昆明的雨》交代了地点,点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主旨:作者从“以小见大”的视角,通过对生活了七年的“第二故乡”昆明雨季景物事件的描写叙述,折射出了一位老人对昆明浓烈如火的思念之情。
4.内容解读:透过平实、淡远的文字,我们感受到的是汪老对“第二故乡”昆明一往深情。
文章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开头,又以“我想念昆明的雨”结束,围绕“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这一主旋律,把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缅桂花融为一体,奏出一曲蕴含淡淡乡愁的“春城雨曲”。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随意之中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首先是口语色彩浓厚,多用短句。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多么简洁明了。
“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短短的那么一句话,疑问、感叹、惊喜之情尽在其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昆明的雨》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昆明的⾬》是汪曾祺写作的⼀篇抒情散⽂。
作家的内⼼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度千⾥迢迢来到昆明,寻觅⾃⼰青年时代留下的⾜迹……本⽂便是这些“⾜迹”中⼀个鲜亮的脚印。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六课《昆明的⾬》教案 【知识⽬标】 了解昆明的⾬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标】 1、理清⾏⽂思路,了解作者闲适⾃由的风格。
2、品味本⽂平淡⾃然⽽⼜韵味⼗⾜的语⾔特⾊。
【情感⽬标】: 培养学⽣关注⽇常⽣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然⽽⼜韵味⼗⾜的语⾔,品读⽂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说诗情,导⼊新课 读汪曾祺的⼀⾸⼩诗: 莲花池外少⾏⼈,野店苔痕⼀⼨深;浊酒⼀杯天过午,⽊⾹花湿⾬沉沉。
让学⽣⾃由的读⼀读品⼀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学习的莘莘学⼦的苦闷和⽆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池清⽔,⼀尊陈圆圆着⽐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带。
⾼楼⼤厦、车⽔马龙,⽩天,⼈流如过江之鲫;⼊夜,灯⽕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排档。
⼊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仔、打⼯妹和附近⼤学⾥的男⼥⼤学⽣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和烧烤混合的怪味,⽊⾹花的清⾹早没了。
然⽊⾹花会有的。
猪头⾁也会有的。
只是“⼀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花湿⾬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的美丽的⽂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读⽂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再次默读课⽂,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季特有的仙⼈掌、菌⼦、花,既能突出昆明多⾬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6昆明的雨 (共18张PPT)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 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 息。我们通过朗读和赏析这个环节更加深 刻地理解了作者对于云南独特的感情。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触 发点,回忆了昆明雨季特有的 景、物、人和事,表达了作者 对昆明的雨、昆明的生活的无 限喜爱和怀念之情。
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 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第11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赏析:
内容: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结构: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 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赏析:
这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鸡的具体情态, 形象鲜活,宛在眼前,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观察力。
赏析: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 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 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 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赏析: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 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 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 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 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检测预习一
鲜腴 yú 炽红 chì 黄焖鸡 mèn 草茎 jīng 择净 zhái 青头菌 jùn 扳尖 bān 绿釉 yòu 密匝匝 zā 花骨朵 gū 鸡 zōng 缅桂花 miǎn
检测预习二
《昆明的雨》的作者是 汪曾祺 , 江苏高邮人, 作家 。代表作有小 说《 受戒 》、《大淖纪事》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能够准确运用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形成的效果。
3.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深层意思。
2.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雨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理解的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喜欢昆明的雨?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语言知识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描述雨水的形容词,让学生判断其意思,并运用它们写一段关于雨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合作交流,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如“淅沥”、“潮湿”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明确文章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
-学习并模仿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中“雨滴打在仙人掌上,仙人掌像是穿了珍珠衣。”这里的比喻手法将雨滴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仙人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比喻。
-难点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并能分析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举例:文章从对昆明雨季的总体描述,到具体描绘雨中的景物,再到对雨后昆明生活的描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举例:作者通过对雨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雨中的叶子绿得发亮,花也更加鲜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如何通过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雨天的景色和心情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带给我们的情感和启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现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果和写作经验。
4.体会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5.结合课文,了解并讨论我国不同地区的雨季特点及风土人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昆明的雨》的阅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作者笔下的昆明雨季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提高写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阅读课文《昆明的雨》,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及短语;
2.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以“昆明的雨”为线索,描绘出的昆明风土人情;
3.领悟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把握作者以“昆明的雨”为线索,描述昆明雨季景色和风土人情的写作特色。
-识别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通过课文学习,感悟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自然美的关注。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字词时,通过例句展示“淅沥沥”的雨声和“潮湿”的气候感受,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文章以昆明雨季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是理解课文情感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这是73岁的汪曾祺生日时曾作的一首诗。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bì xié)鲜腴(yú)篱笆(lí)逛(guàng)晕倒(yūn dǎo)深褐(hè)吆唤(yāo)缅甸(miǎn)黄焖鸡(mèn)绿釉(yòu)密匝匝(zā)苔痕(hén)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交流点拨】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
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
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
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2.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
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
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
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四、板书设计昆明的雨季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花想念、怀念雨季的乡愁五、拓展延伸课下搜集阅读《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进一步体会汪老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含蓄、空灵、优美、淡远,这是雨中的昆明,这是汪曾祺心底的昆明。
雨中赏花的往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更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深层探究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交流点拨】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同时这样的开头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交流点拨】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
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交流点拨】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交流点拨】“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交流点拨】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三)写法探究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
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三、板书设计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乡愁:淡淡的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四、拓展延伸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
【交流】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云朵的粉状融化了,迷蒙的雨滴打落在路人的罗衫上;碧波中,天空没有投影,只是泛着圈圈涟漪。
又是六月,又是强大的昆明准静止锋控制的季节,雨水断断续续,下了又停,停了又下。
作为地地道道生长在滇西北的云南人,我压根就不喜欢雨,我认为雨是天空的眼泪,是情感的滂沱,是我怀想蓝天时的魔障。
而今天,有些出乎意料,我宁愿站在露天里亲吻雨滴,是因为我独处他乡,是因为我身居异地,更是因为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吧!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待就是七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
汪曾祺很快融入了云南异样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谈谈国事家事天下事。
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段青葱的岁月,不怕山高水长,轻看人间风浪,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汪曾祺先生,却以独特视角,体察细微,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抒写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在昆明,从文林街到正义路,从府甬道到翠湖,哪一处没有不留下汪曾祺的足迹,哪一处没有不吸引汪先生双眸的停驻。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温文儒雅,作品中无处不流露出一种天真活泼自然的情感,比如说取材于昆明的小说《职业》,就将民情风俗,日常生活刻画得有趣,唯美。
“椒盐饼子西洋糕”被昆明孩子摹仿为“捏着鼻子吹洋号”,无不体现这个城市的情绪与童真,更为妙的是汪先生将这有腔有调的吆喝声谱出曲来,赋予昆明话音律美和节奏美,无不让人惊叹汪曾祺对这个城市的回忆竟没有半点的缺失,在文章的原稿丢了30多年后他还对那些孩子叫卖的细节历历在目,可见,这个城市,留给汪曾祺的不仅是温暖的气候和澄澈的风景,一点一滴的风土人情也被他的每一个创作细胞所记录,镌刻。
汪曾祺说过:“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他反映了一个地方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
在汪先生的散文中,对浓厚的昆明地方风情,人民生活图景也有独特的描写。
昆明铺松毛,贴唐诗,劈甘蔗这一些有趣的年俗都进入了他的作品中,这样的作家,表达着民族传统,探寻着往昔文化。
也为我们这样一群8090后的读者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知心的桥梁。
一个城市浮华的背后,隐蔽着多少文化习俗褪色淡化的心酸。
当这些传统在昆明人的生活中已经荡然无存时,或许只有汪曾祺的文字,能带着我们去追忆似水的流年,去拜谒那些被现代人忘却的古老文明。
一个人行走得太快,灵魂容易跟不上。
现代的生活节奏,身边的许多凡人小事还没有来得及审查就抛到了记忆的背后。
汪曾祺的散文却从最琐碎最平常的事儿入笔,昆明的雨,昆明的花,昆明的果品都纳入他创作的取材点。
汪曾祺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有益于世道人心,使人的情感得到滋润。
是的,他的文章,无不向每一个抱怨这座城市交通堵塞,发展滞后的人发出吁请:慢点走,其实你生活的城市很美。
包括我,包括那篇使我的心旋转360°的《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汪曾祺想念昆明的雨,时隔40几年后,他写下了如此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厚的文字。
很细腻的文笔,让我的内心也开始柔软起来,寥寥数笔勾画出昆明的雨季形象,也在我心底勾勒着不一样的昆明风情图。
文章中,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中意质朴的语言,有趣逗人的典故引用,深化了文章的意境,行云流水的文字结构,不拘一格,看似平淡,却充满着诗情画意。
就连我这一介喜欢挑刺的俗人,也对这个城市开始兴趣盎然。
翻阅他的作品,不乏叙写这个城市的花鸟虫鱼,乡土人情,对这座城市的诗词典故,即兴偶感,汪先生总以其独特的角度娓娓道来。
冥冥之中提醒了我,其实,我错过了这座城市太多美好的东西,琐碎生活,也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梳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自始至终就没有徒有虚名,他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其心目中的和谐美与文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