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对策讲解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对策内容摘要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的概括: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
但在实际工作中,法检两院的人事权,财权牢牢的控制在政府手中,法院、检察院的产生,法官、检察官的任免,司法人事,司法经费都在同级地方控制之下,这就是司法权力地方化产生的根源。
法检两院在宪法中地位与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现状之间所产生的这种不一致,即司法权力地方化的存在,必然产生出相应的问题和危害。
司法机关的工作本性在于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而司法活动行政化却让不管是当地党委还是当地政府都自觉不自觉的将司法机关纳入自己的管理之下。
司法机关行政化的外部和内部管理机制,加剧并直接影响了司法的效率,即不利于司法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司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改变司法权力地方化的现状,就要改变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人、财、物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司法机关意志不再因其经济命脉控制在行政机关手中,就不得不服从行政机关意志。
要改变司法活动行政化的现状,除了在外部环境上改变司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自然延伸的现状外,还要对司法机关内部相应的行政化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
要改变我国司法官职业大众化的弊端,就要在司法官的选用、选拔标准上进行改革,要大力拓展经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法律人才进入司法机关的主渠道。
保障司法官职务的稳定性和精英化,这样的司法队伍才能有勇气和能力,抵御地方和部门保护,公平审判和法制统一才能实现。
近年来,社会实践中的司法腐败现象不断出现,社会要求对现行司法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
国家也成立了由有关机构牵头成立的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那么,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概括: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
一、司法权力地方化2003年来,在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家乡--辽宁省葫芦岛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地的法检两院经中共葫芦岛市委批准,集体退出了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行风评议活动,理由是法检两院作为“一府两院”中的“两院”,并非政府下属的两个工作部门,而是与政府平行的独立国家机关,与政府并无隶属关系,因此法检两院参与行风评议是无法律依据的,也是与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一府两院之间的平行关系相矛盾的。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司法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和推进。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
一、司法独立性不够。
目前,我国司法体制中的法官和检察官受到行政部门的控制和干扰,使得司法独立性受到威胁,审判公正性也受到质疑。
二、司法资源不足。
我国司法资源的配置非常不平衡,一些地区的法院和检察院物资设备落后,人员不足,导致案件处理效率低下,审判质量难以保证。
三、司法公正性存在问题。
一些地区的法院和检察院存在腐败、不公和不透明等问题,使得司法公正性受到质疑,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强司法独立性。
应当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保证法官和检察官在行使职权时不受行政部门的干扰,提高司法独立性和审判公正性。
二、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应当加大对一些基层法院和检察院的物资设备投入,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和审判质量。
三、加强司法监督。
应当加强对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对于存在腐败、不公和不透明等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和惩处,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权威性。
总之,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
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才能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的维护。
司法体制的四大矛盾与四大不足
司法 的行政 化具有 显而 易见的弊 端 :司法 的外 部行政 化直接导 致司法 的地方保 护主 义 : 司法 的 内部 行政化 则使司法 的合议 组织与 司法 人员 失去独 立性 ;司法 的上 下行政 化实质 上取 消 了下级 司法机关 的独立性 。也使 宪法与 法律 确立的审级制度失去 了实际价值。
司法 改革是一 个系统 T程 ,按其 内容 和轻
院对 下级法 院审判案 件也 时常加 以干预甚 至提
前介人 。
重 ,可划分 为四个方 面 :一是 司法体 制改革 ; 二是 司法职能 改革 ; 是 司法 机制改 革 ;四是 司法 管理改革 。这其 中 ,司法体 f , i 0 的改革最 为
【 海事法院的经验值得推广】 《 人 民法院组织 法 》第 2 8 条规定 : “ 专 门
人 民法院 的组 织和职 权 由全 国人 民代 表大会 常 务委 员会 另行 规定 。”据此 ,无论 是增设 专 门
行 向上级法 院请示 t E S s  ̄ . 的做 法 ,同时 ,上级 法 法 院或者是 改造 、整合专 门法 院 ,均直接 由全
此 文 系全 国政 协社 会 和法 制委 员会 联合 中 国法学 会在 京 召开 的 “ 公 正 司法 ”专题 座谈 会部 分发 言 内容 摘要 ,接 续上期 刊 出 —— 编者
司法体 制 的 四大 矛盾 与 四大 不足
口 汤 维建 ( 第十 一 、 十二 届 全 国政 协 委 员 , 民革 中央 常委 、北 京 市副 主 委 , 中 国人 民 大学法 学院教授 )
政机 关 ;二 是在 “ 二权分离 ” 的基 础上 ,将 司
法行 政权上 收 ,使 之集 中在 中央层 面或 至少是 省级 层面行 使 。 目前 可考 虑实行 司法行政 的二 级管 理 ,即 :最高 法 院 、高级法 院以及最 高检 察 院 、省级 检察 院的 司法行 政权 ,在全 国人大 及其 常委会 的决策 下 由最 高司法行 政机关 具体 行使 ;基层 法 院 、中级法 院 以及 相应检 察院 的 司法行政权 在省级 人大及 其常委 会的决 策下 ,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司法独立的实现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司法独立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司法机关的领导干部的干预仍然时有发生。
建议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其次,法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加强了法官的培训,但是一些法官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提高。
建议加强法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工作素质和能力。
第三,司法公正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些案件的判决可能受到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干预,导致判决不公。
建议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第四,司法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地方的法院设施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案件处理效率低下。
建议加强对法院设施和人员的投入和管理,确保司法资源的均衡分配。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加强对司法独立、法官队伍建设、司法公正和司法资源分配的管理和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1 -。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司法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然而,当前司法体制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一、审判权力过于集中
当前司法体制下,审判权力过于集中,过多的审判权力集中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级人民法院手中,导致基层法院审判权力受限,难以有效地解决基层纠纷。
因此,应该逐步推行审判权力下放,提高基层法院的审判权力,加强基层司法能力,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司法公正性有待提高
司法公正性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司法公正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一些法官存在利益输送、失职渎职等不良行为,损害了司法公正性;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案件的审理时间过长,导致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也影响了司法公正性。
因此,应该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案件审理时间的监管,确保司法公正性得到有效维护。
三、司法资源配置不均衡
司法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难题。
一些地方司法资源充足,而一些地方则资源匮乏,导致司法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应该加强司法资源统筹规划,适当调整地区间的司法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司法服务能力,提高司法服务质量。
建议: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建议:
1. 逐步推行审判权力下放,提高基层法院的审判权力。
2. 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公正性得到有效维护。
3. 加强司法资源统筹规划,适当调整地区间的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服务质量。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引言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旨在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障人民权益。
为了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我国决定实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框架意见,以指导和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司法改革工作。
本文档将提出一些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供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参考。
一、试点地区的选择和范围试点地区的选择和范围是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法律意识较高的地区作为试点地区。
试点范围应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的司法改革内容,并在试点地区形成一套完整的司法改革方案。
二、改革目标和任务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提出一些明确的改革任务,包括但不限于:1.完善司法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司法工作效率;2.加强司法公正,建立健全公正、独立、廉洁的司法机制;3.推动案件审理流程简化,提高案件审理效率;4.改革司法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5.提升司法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三、改革内容和措施具体的改革内容和措施是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核心,下面列举一些可能的改革内容和措施供参考:1. 完善司法组织架构•深化法院改革,推动审判权力独立,完善庭审制度,提高审判效率;•设立独立的案件审理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案件审理工作;•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2. 加强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独立审判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加强司法人员的监督和问责;3. 简化案件审理流程•推行电子诉讼制度,实现电子卷宗、电子送达、电子签章等;•简化庭审程序,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推广网络庭审,减少审判成本,提高司法公正。
4. 改革司法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司法人员培训机制,推动司法人员的能力提升;•探索多元化的司法人才选拔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司法工作。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
关 于 司 法 管 理 体 制 的 相 对 独 立 性 问题
司法权 是 宪法规 定 的 国家权 力 . 不 是地 方 的 公权力 , 从 理论 上 讲 . 司法 管 理 体 制应 当是 国家 自上而 下 的 自成 系统 的管理 体制 。 这种 管 理体 制 的核 心 是 司法 管理 体 制 在 整 个 国 家管 理 体 制 中 具 有独 立性 . 能够 从 体制 上确 保 司法 机关 依法 独 立 公 正 行使 司法 权 。 当然 , 因 国情 不 同各 国 的 司 法管理 体 制存 在着 很 大 的差异 , 国情 化是 构 建一
一
员辽阔、 发 展差距 较 大 、 法 治历 史短 暂 , 当前 建立 全 国 司法 机 关 统 一 的人 财 物 管 理 体 制 时机 还 不 成熟 , 因此 。 司法 管理体 制 以先 “ 推动 省 以下 地方 法 院、 检 察 院人 财物 统一 管 理 ” 为起 点 。 比较 符 合 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 这 能够 为今 后 建 立 全 国性 的统 一 的司法 管理体 制积 累经 验 、 创 造条 件 。
作者简介 : 王祺国 , 浙 江 省 人 民 检察 院 副检 察 长 , 国 家检 察 官 学 院浙 江 分 院 院 长 。
1 0
关 于司法 体制 改革 若干 问题 的思 考
序 或 依靠 地方 司法 机 关 的配 合 、 执行 。 省 以下 司 法机 关 的办 案在 我 国司法 程序 中处 于基础 性 、 中 枢性 地 位 , 是 人 民群 众 在每 一个 司法案 件 中都 能 感受公 平正 义 的看 得 见 、 摸得 着的基 础环节 。 省以 下 司法 机 关 人 财物 统 一 管 理 能 在 很 大 程 度 上减 少 地 方 对 司法 机 关 办 案 活 动非 法 定 程 序 的干 预 和控 制 , 能使 宪 法规 定 的 司法 机关 依法 独立 公 正 行使 司法权 原则 得 以较好 落 实 。 省 以 下 司法 机 关 人 财 物 统 一 管 理 体 制 还 没 有先例 . 缺乏经验 , 总 体来 讲 应 当在 坚 持 党 的 绝 对领 导 下根 据 法治 思 维 和法 治方 式来 加 以推 进 。 党 的领 导 是 我 国司 法 改 革 和 司法 工 作 的基 本 的 政 治保 障 和政 治优 势 , 人 大及 其常 委会 的依法 监 督 是 我 国司 法 改 革 和 司法 工 作 的基 本 的法 治保 障 和法 治优 势 。 要在 中央 的集 中统 一领 导 和 司法 改 革 总 体方 案统 领 下 , 坚持党委统揽全局 、 协 调 各 方 的 领 导 地位 和人 大 及 其 常 委 会 的 国家 的权 力 机关 的宪法 地 位 , 紧 紧依 靠 省级 党 委 的领 导 和 人 大及 其 常委 会 的监 督 , 正确处 理 好省 级 司法 机 关 同地 方党 委 和人 大 及其 常 委会 的政 治 、 法 治关
我国司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JOURNAL OF JIANGSU INST IT UT E OF SOCIALISM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71收稿日期:2008-09-29作者简介:顾美英,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教师、讲师。
我国司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顾美英摘 要:我国司法建设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即司法不独立、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司法权威不足和效益低下,这是制约社会公正、司法公正的主要根源,是司法改革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司法改革;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8)05-0071-0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各级国家司法机关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努力工作,司法职能不断加强,司法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司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不容忽视。
无论是司法队伍建设,还是制度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诉讼渠道不断拓宽,受案范围日趋扩大。
在打击犯罪、惩治罪犯,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方面;在保护当事人法定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在督促政府部门主要是各级行政部门依法办事,培养全社会成员平等的法律意识方面,各级司法机关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是司法制度基本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机制逐步形成,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利益的多重性已经成为客观现实;随着法治的逐步推进和政治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法律制度日趋精深;加上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千百万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之更快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之中。
面对如此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我国司法制度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面日益凸现出来。
基本上依据建国初期的政治设计建立起来的现行司法制度,无论从司法理念还是从司法体制来看,都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急骤变革中的社会的需要。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作者: 许永强
作者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环球法律评论
页码: 17-1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一以贯之;代表大会;治国理政
摘要: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之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对此均一以贯之、逐步推进,目标始终如一,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鲜明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将法治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
应当说,这是我们党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必然选择。
工作建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工作建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工作建议: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
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公正、司法高效和司法权威;根本任务是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本文试以我区检察机关为例,对司法体制改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一定基层实践。
一、全区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区检察院现有人员编制数为63名,其中政法专项编制56名、机关工勤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
现实有检察干警51人,其中员额制检察官19人、司法辅助人员15人(检察官助理14人、书记员1人)、司法行政人员7人、司法警察7人、机关工勤人员3人;在职级上正县级1人、副县级1人、正科级15人、副科级14人、科员16人、机关工勤人员3人、试用期干部1人。
1.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状况。
按司法体制改革要求司法人员分为员额制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其中司法辅助人员包含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
现已基本确立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体制:一是员额制检察官。
经全省统一公开报名考试考核,并经省检察院批准,最终确定了19名员额制检察官,其中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2名、检察委员会委员6名、检察员9名、助理检察员1名,检察官等级为四级高级检察官5人、一级检察官2人、二级检察官8人、三级检察官2人、四级检察官2人、无五级检察官,分布在侦查监督科2名、公诉科4名(含检察长1名)、反贪局4名(含副检察长1名)、反渎局3人、刑事执行局1名、控申科和案件管理办公室1名、民行科3名(含副检察长1名)、研究室1名。
二是司法辅助人员。
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把没有入额又具有检察官身份或已经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的人员划归为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辅助人员共15名,其中检察官助理14名、书记员1名,其分布在侦查监督科1名、公诉科3名、反贪局3名、反渎局1名、刑事执行局1名、控申科和案件管理办公室1名、民行科2名、研究室1名、职务犯罪预防科2名。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司法体制改革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司法体制改革旨在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策略。
一、加强司法权力制约和监督司法权力执行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的问题,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性,必须加强司法权力制约和监督。
首先,建立健全合理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确保权力分立、相互制约,避免单一机构过度集中权力。
其次,建立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人员行为的监督和问责,维护司法公信力。
此外,应加强对司法决策的公开透明,建立司法统计制度,监测司法实践,防止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司法公正性为了提高司法公正性,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改革。
首先,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法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法官能够在审判中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其次,加强司法制度建设,完善司法程序,确保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同时,建立独立的司法评估机构,对法官和审判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公正的现象。
三、加强司法资源配置和管理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对于司法体制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加强司法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缩小司法资源的供需差距。
其次,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强司法设施建设,完善法院网络和办案条件,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要加强司法预算管理,合理配置经费,确保司法机关正常运行。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司法办案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时间成本。
首先,在建设数字化法院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电子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归档等操作,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司法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统一的司法信息平台,提高司法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效益。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需要吸取国际经验和借鉴先进做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司法工作的挑战与改革
司法工作的挑战与改革司法工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
然而,司法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司法系统不断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司法工作面临的挑战开始,逐步探讨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以及改革在推进中的关键问题和成效。
最后,总结司法改革的方向和现实需求。
挑战一:治安形势的复杂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面对这一挑战,司法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对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能力,通过加强科技手段和侦查手段的应用,提高犯罪破案率和刑事司法效力。
挑战二:司法公正的维护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裁判执行环节的不公,司法程序的不规范,司法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司法监督机制,推进审判公开和裁判结果的公正透明。
挑战三:普法教育的不足普法教育的不足是司法工作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许多人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了社会上的法律知识空白和法律纠纷频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司法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推进社会法治的建设。
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面对上述挑战,司法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司法改革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司法法规和制度体系,确保司法权力的行使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其次,司法改革需要加强司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公正廉洁的法官队伍,提高司法人员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
同时,司法改革还需要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建设。
改革的关键问题和成效司法改革不仅需要规划路径和方向,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司法改革需要解决司法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审判效率和司法公正。
其次,司法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益,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司法制度,提高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
最后,司法改革需要加强司法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案例管理的能力,提高司法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论我国司法体制的完善
论我国司法体制的完善一个国家的司法权运行机构如何,往往代表着依法治国的程度和水平,不论是民主要求法制,还是市场经济呼唤法制,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司法就必须高度独立。
本文针对我国司法体制现状,对我国司法体制的现实缺陷以及改革内容和方向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我国司法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司法权从属于地方。
司法统一是现代法治国家所奉行的一项基本司法准则。
这一准则首先要求司法裁判的统一,其次表现为国家对法官的统一任命,以及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司法裁判标准的统一。
①我国的国家权力划分采取立法权至上,由立法权指导和监督行政权和司法权。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但目前国家各级司法机关按国家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市、县各级单独的个体,宪法对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审判工作规定为监督关系,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即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块块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隶属于各级行政管辖区域,在人事管理和组织关系方面适用的是地方主管,上级司法机关协管的做法。
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法院的领导职务和法官职位均由地方权力机关任免,法院干部的选拔、升降大权实际操纵在地方长官手中。
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看目前地方各级司法机关从体制上不是中央设在地方的司法机关,而成了地方的司法机关,法院和其他行政机关一样采取地方财政包干。
地方司法机关的执法条件建设、物质装备和经费都受制于地方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必然要按照当地经济状况及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决定司法机关的投入,甚至依赖于同行政管理部门的情感维系关系。
②法院的部门利益与地方的团体利益实际上有一种相互依附关系。
因此,司法权从属于地方,导致司法地方化,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法院无法独立,使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二)、法院管理的行政化我国现行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表现在法院宏观领体制的地方化及司法区依附于行政区的重叠设置上,影响了法院的独立;还表现在法院内部管理机制的行政化领导。
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方法论
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方法论
中国司法制度是指中国国家机关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的组织结构和法律制度。
中国的司法制度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和法规,司法机关实施审判和执行,行政机关负责司法行政管理。
这些机关在法律的框架下独立进行工作,互相制约,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维护法律的尊严。
然而,中国的司法制度在过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法官的独立性不高、程序不规范、审判过程不公开透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进行了司法改革。
中国的司法改革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革司法体制:通过调整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行审判长负责制,加强对法官的管理和考核。
2. 加强司法独立:通过建立独立的司法权力机构,减少政府干预和影响,保障法官的独立判断和审判权。
例如,设立独立的审判委员会,对一些重要案件进行集体决策。
3. 完善司法程序: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和规则,确保诉讼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例如,推行合议庭制度,加强对证据的约束和保护,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4. 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通过推行公开审判和公开公告制度,让司法活动对公众透明可见。
例如,加大法院审判信息发布力度,推广电子诉讼系统。
5. 提高司法能力和素质:通过加强司法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法官和律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例如,设立司法考试和律师考试,建立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总的来说,中国的司法改革方法论主要是通过改革司法制度、加强司法独立、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提高司法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来推动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论我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论我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论我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一改革始于198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推动了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司法体制的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司法体制的现状、改革的动力、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首先,我国司法体制在改革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审判机关独立性不足、司法公正性不够、司法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以前,司法机关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干预,审判自由和独立性受到严重制约。
此外,司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较低,检察机关和律师的作用不够充分,使得司法公正性受到质疑。
同时,司法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的司法效率更低,审判质量也存在差异。
其次,司法体制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对权益的更大关注,对法治和司法公正的期待也随之提高。
同时,社会变革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的发展对司法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新兴领域的犯罪不断涌现,传统司法体制往往无法及时应对,因此需要不断推进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现代化司法体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强化司法独立,确保审判机关的独立性,限制行政机关对司法的干预。
二是提升司法公正,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推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三是改革司法流程,提高司法决策的透明度和效率,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四是推动司法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各级法院的建设,提高司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然而,司法体制现代化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复杂。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争夺将影响改革的推进,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决心和勇气。
其次,改革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司法公正的透明度和司法效率,但也面临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与利用科技手段维护社会稳定的平衡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前言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深化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正义感、增强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司法效率、扩大司法公信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改革内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审判权独立、检察权公正、律师制度健全、司法行政规范的制度体系2018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并且将监察机关的主要职责由监察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改为了“对公职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进行调查、提起公诉”。
这一改革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司法独立,保证了司法公正性。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自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公益诉讼的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进一步拓展了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和适用原则,有力地加强了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管和追责。
推进司法公开化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提高人民法院审判质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裁判结果、司法责任追究情况等信息。
并且,在我国多个地方,也建立了涉及司法程序、审判结果、裁判理由等内容的电子诉讼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开化水平。
权力制约和监督我国还大力推进国家监委、人民陪审员制度、行政诉讼审查程序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制约和监督。
进展情况自2018年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有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司法公开化取得实质进展截至目前,我国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的公开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
由此,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随时了解到关于案件审理程序、裁判结果、司法费用等信息。
公益诉讼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收到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多。
比如,仅在2019年,全国法院收到的环境保护类诉讼案件就达到了2.8万余件。
此外,我国还陆续出台了多项涉及公益诉讼领域的规章制度,如2018年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提出的《土壤污染防治法》。
特别程序案件审理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自2016年至今,我国最高法院已经完成了对特别程序案件审理的改革。
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法院内设机构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机构设置过于复杂在一些地方,法院内设机构过于复杂,设置过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过于注重机构设置的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解决方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机构,避免机构设置过于复杂。
同时,应该加强对机构设置的规范和监督,确保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机构职责不清在一些地方,法院内设机构的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在设置机构时,过于注重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机构职责的明确性和实用性。
解决方案:应该加强对机构职责的规范和监督,确保机构职责的明确性和实用性。
同时,应该加强对机构职责的培训和宣传,使每个机构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三、机构之间协调不畅在一些地方,法院内设机构之间协调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在设置机构时,过于注重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机构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
解决方案:应该加强对机构之间协调和配合的规范和监督,确保各机构之间能够顺畅协调和配合。
同时,应该加强对机构之间协调和配合的培训和宣传,使每个机构都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和责任。
四、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在一些地方,法院内设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甚至出现错误和瑕疵。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在招聘和培养机构人员时,过于注重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应该加强对机构人员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确保机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应该注重机构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加强对机构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五、机构运转效率低下在一些地方,法院内设机构的运转效率低下,导致工作难以开展,甚至出现拖延和耽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邓思清内容提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是十六大对司法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将关系到我国司法改革的成败乃至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为此,本文对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司法改革体制改革途径与方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这是深化司法改革的新要求。
如何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将关系到我国司法改革的成败乃至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为此,本文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希冀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一、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设计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目标设计。
如何确定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研讨中议论最多、争议最大的问题。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有各种不同观点并提出了许多设想,但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改革模式:(一)将法院确定为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定位为行政机关的改革模式即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模式。
¹主张这种改革模式的学者认为,以审判为中心是各国通行的做法,而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多元化,既有侦查职能,又有起诉职能,还有监督职能,这种检察权大于审判权的体制,必然导致检察机关凌驾于审判机关之上,不符合审判中心和司法最终裁决原理,应当予以改革。
改革的方向是将法院确立为国家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确立为行政机关,成为国家公诉人。
据此建议,对法院和检察机关的职能和权限作如下重新调整和设置:(1)将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司法部合并,由司法部长兼任总检察长,以克服检察院与法院/二虎相争0的弊端,突出法院在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司法部不司法0的局面。
(2)将国家监察部改名为/廉政公署0,同时将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划归廉政公署管辖。
(3)取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使其只承担国家控诉职能,成为国家公诉人。
(4)加强法院对审前程序的司法控制,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方面的强制措施(包括拘留、逮捕等),交由法官行使,取消检察机关的批捕权。
这种以审判为中心将检察机关确立为行政机关的改革模式,实质上是按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将法院作为唯一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不是司法机关,而是诉讼的一方当事人。
笔者认为,这种改革模式不仅不符合世界各国强化检察机关职能、提高其地位的改革趋势,而且不利于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遏制腐败。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改革模式的基础是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理论。
按此理论,国家权力被分割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来行使,所以,检察机关及其权力只能在这三个机关、三种权力之间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权力归属,而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因而检察机关被大多数西方国家定位为行政机关。
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权力分为立¹参见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载5法学研究62002年第2期;崔敏:关于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载5诉讼法论丛6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孙长永: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载5现代法学61999年第4期;等等。
155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和军事权五项权力,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军事机关来行使,检察机关则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而非行政机关。
由此可见,三权分立理论不适合我国,用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理论模式来定位我国检察机关的建议,有悖于法治模式和司法制度多样性的现代法治理念。
因此,将检察机关定位为行政机关的改革模式,违背了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具有可采性。
由此按照行政机关的属性,对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进行重新调整和设置的种种构想是缺乏科学性的。
(二)将法院和检察院确立为并列的国家司法机关的改革模式即将法官确立为/审判中的法官0,检察官确立为/法官之前的法官0的改革模式。
¹提出这种改革模式的学者认为,如果将刑事诉讼活动比拟为一种竞技活动,那么控辩双方是运动员,而法官是裁判员。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诉讼的检察官如果享有对法官的法律监督权,那么就存在一个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悖论。
由于公诉权只是一种程序性权力(即司法请求权),它本身不具有终结性即最终判定性和处罚性,而是国家刑罚权实现的准备和条件,它所包含的实体性要求只有通过审判才能最终实现。
审判包括审(审理)和判(裁判)两个方面,审理是在法官主持下通过各方诉讼参与人的职能活动完成的,裁判则是由法官独立完成的,正是在此意义上,审判要求法官具有独立性,不受制于任何人,如果检察官享有对法官的法律监督权,不仅破坏了控辩地位平等的关系,而且动摇了法官的中立地位,使检察官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0,因而主张检察官不应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0。
同时又认为,我国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机关,虽然检察机关享有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权,但由于这种侦查监督是一种事后的静态的软性监督,因而缺乏侦查监督的有效性。
特别是在检察机关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抗辩式审判方式改革后,主诉检察官控诉的成败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如果检察官不具有对侦查取证活动的指挥权或控制权,将会导致检察官孤军奋战。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主诉检察官责任制改革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侦查中的违法行为,更好地保护人权,应当强化警、检关系中的制约机制,加强对公安侦查活动的监督,实行侦、检一体化则是其必然选择。
即将检察机关确立为侦查阶段的主导核心地位,对侦查活动具有行政控制权和司法控制权,使其成为/法官之前的法官0。
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将目前公安机关享有的立案权、撤案权以及采取拘留、扣押、搜查等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权力赋予检察机关,从而形成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有效控制;(2)明确规定侦查权为一种依附于检察权的司法权力,废除调整公、检之间相互关系的所谓/分工负责0及/互相制约0的诉讼原则;(3)保留检察机关的批捕权,以此作为对公安机关侦查的一种司法控制手段;(4)检察机关对法院的监督应着眼于刑事实体问题以外的程序问题和法律问题,同时应废除对法院生效判决的抗诉权,以防止检察官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0。
这种将法院和检察院都确立为国家司法机关,使检察官成为/法官之前的法官0的改革模式,由于承认检察机关的诉讼活动具有司法性,符合客观现实。
同时,主张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符合强化诉讼监督的目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法官之前的法官0与/侦检一体化0难以协调。
因为要使检察官成为/法官之前的法官0,必须赋予其一定的司法性权力,如批捕权、拘留权等,使其具有一定的/中立性0,以便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控制;而/侦检一体化0的核心是使侦查职能与控诉职能一元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具有领导和指挥权,这种侦检职能一体化的模式,打破了公、检是两道工序的关系,使检察机关成为真正的侦查主体,侦查机关只是检察机关的辅助机关或助手,从而导致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一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控方整体,与犯罪嫌疑人相对立,这样在侦查活动中就难以保持中立地位,其所行使的司法控制权也难以作到客观公正,这与其/法官之前的法官0的角色相冲突。
二是缩小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的监督范围和废除对生效判决的监督,不符合权力制约理论,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而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权力之间的监督制约,作为司法公正重要组成部分的审判公正也离不开权力制¹参见陈兴良:/从-法官之上的法官.到-法官之前的法官.0,载5中外法学62000年第6期。
156约理论,审判权也必须受到监督制约,如果为了强调审判独立和判决的权威性而限制监督或者取消监督,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因为法院裁决的权威性来自于裁决的公正性,如果裁判不公,只能给人们带来伤害与绝望,而无任何权威性可言。
目前影响法院权威的最大问题是审判权的滥用,而要防止审判权的滥用,唯一的办法是加强对审判的监督,因而,任何削弱对审判进行法律监督的做法,不仅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而且会削弱乃至损害审判的权威性。
(三)将法院和检察院确立为国家的司法机关,强化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改革模式主张这种改革模式的学者¹认为,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司法体制改革应当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
将检察机关确立为国家司法机关,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不仅具有法理基础和宪政基础,而且符合我国的司法实际,具有社会基础。
同时,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设计在于如何处理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要处理好这种权力关系,必须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根据司法规律,最大限度地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司法独立、司法分权与监督制约是司法活动的重要规律,司法体制改革必须符合这些司法规律,必须有利于增强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强化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
具体来说,在处理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关系上,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机关的司法控制,检察机关应当成为/法官之前的法官0;在处理法院与检察机关的关系上,要在不影响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下,加强对审判的监督,特别是民、行审判的监督,确保法制的统一和司法公正。
这种改革模式是我国司法机关所采取的改革模式,它符合我国的实际。
根据司法规律和我国目前改革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围绕宪法规定的司法独立,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和制度,建立能够保障司法权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
所谓/依法0,就是要在履行法定职能的过程中,保证能够完全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能够有效地防止违法行使和滥用司法权。
/独立0,就是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不受法律以外的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左右,真正做到只服从法律。
/公正0,就是要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公民,避免在不该行使司法权的场合或者对不该行使司法权的人或事行使司法权,杜绝滥用司法权的现象,保证对案件作出的处理合法、合理。
/高效0,就是要讲求及时和实效,不断提高司法活动的水准,按照司法权运作的规律来行使司法权,要坚决消除司法活动中的久议不决、久拖不办等现象,努力改变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的对立、扯皮等现状,保障司法权行使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司法体制改革的途径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基于我国目前社会环境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要卓有成效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就必须从我国社会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的一般规律出发,把握司法体制改革的途径。
笔者认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