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6.3 海水制碱(第2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素材】海水制碱(第2课时)课堂活动单

【2021年】【素材】海水制碱(第2课时)课堂活动单

《海水制“碱”》学习活动单
第二课时纯碱的性质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纯碱性质的探究,掌握纯碱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反应的微观过程,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习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
2.学习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三、学习活动单
活动一:“我会观察”探究纯碱的性质
可提供的实验用品:碳酸钠固体、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蒸馏水、试管、带有单孔橡皮塞的导管、胶头滴管、药匙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

2.通过离子卡片的移动和组合,讨论分析反应②③④的微观变化过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Na2CO3与HCl反应
方程式
反应③:Na2CO3与Ca(OH)2反应
方程式:
反应④:Na2CO3与CaCl2反应
方程式:
活动三:“我会分析”
1.讨论并分析以上反应类型有什么共同特点?
复分解反应:
2.写出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⑵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出的废水
⑶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⑷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⑸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3.观察上述复分解反应,分析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特别提示:可参考课本附录一(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是否为沉淀。

活动四:“我会应用”
2.小组讨论碳酸钠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五:“我会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9-3-3《海水“制碱”》导学案

9-3-3《海水“制碱”》导学案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2.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问题导学:1.氨碱法制纯碱(1)工业流程:(2)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纯碱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2)化学性质①与指示剂的作用:能使酚酞试液变,说明其水溶液呈。

②与酸的反应与盐酸反应: ;与硫酸反应:③与碱的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④与盐的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三、学情诊断:【诊断1】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诊断2】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①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纯碱与石灰石化学性质的异同?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碳酸氢钠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物质的是 ( )A.Cu(NO3)2 B.FeSO4 C.HCl D.Na2CO32.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食盐:NaCl B.纯碱:NaOH C.碳铵:NH4HCO3 D.熟石灰:Ca(OH)23.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A. 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B. 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C. 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D. K2SO4溶液和NaCl溶液5.下列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2SO4、Na2SO4、NaOH B.Ca(OH)2、KCl、K2CO3C.NaCl、Na2CO3、KNO3 D.CuSO4、NaOH、Na2SO46.现有Fe、CuO、MgCl2、Ca(OH)2、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7个 B.6个 C.5个 D.4个7.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

第2课时教案(海水制碱2)

第2课时教案(海水制碱2)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
课型:新授单位:姜屯中学
课题:第三节海水制碱(2)
课标要求:1.通过对酸、碱、盐等概念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复习是学生巩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内容和学情分析:1.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熟练掌握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学习建议:1.巩固有关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2.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等概念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复习是学生巩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难点: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实验准备:
4+
2H Cl
O4
剂及现
教学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学案2

第三节海水制碱学案2

第六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二)学习目标:1、掌握纯碱的性质,并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掌握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3、记住常见的不溶性碱和盐学习过程:三、纯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与指示剂作用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碳酸钠(难、易)溶于水,溶液显性。

2、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3、与氢氧化钙反应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4、与氯化钡反应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讨论:(1)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2)怎样鉴别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阅读教材89页附录二,回答下列问题:⑴常见的可溶性碱、、、、。

⑵常见的难溶性碱(色),(色),(色)(色)⑶常见的难溶性碳酸盐、、。

⑷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的沉淀、。

2、归纳总结碱和盐的溶解性律二、阅读课本22页,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你又有新的认识吗?快乐作答:1、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溶液揉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A Na2CO3 B Ca(OH)2 C CaO D NaCl2、易溶于水的盐是()A Ag Cl B Ba SO4 C KNO3 D Ca CO33、向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产生气泡且有沉淀生成的是()A Na2CO3和NaClB BaCl2和K2CO3C CaCl2和KNO3D MgSO4和BaCl24、鱼胆破后使鱼肉沾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好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5、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稀盐酸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酚酞试液6、能准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是()A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B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7、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A氢氧化钠B碳酸钠C氯化钠D碳酸钙收获园: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能力提升: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 Ag NO3 溶液和NaCl溶液B KNO3 溶液和BaCl2溶液C FeCl3溶液和NaOH溶液D 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2、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A、石灰水B、氯化钾C、盐酸D、氯化钙溶液。

海水制碱学案

海水制碱学案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思路和反应原理。

2、掌握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3、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纯碱的制法和性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氨碱法制纯碱。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43概括简述用食盐制纯碱的原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原料:_______、______ 媒介:______步骤、原理:⑴____ _________________⑵____ _________________交流和总结:1、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选择生产碳酸钠的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学习任务二: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P44最后两段概括总结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习任务三:探究纯碱的性质。

(1)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总结归纳一下盐类的化学性质(2)怎样鉴别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系统总结: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二、诊断评价: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C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2、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作为原始材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的化肥;C.反应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D.副产品不会造成污染。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这种物质是()A、 Na2CO3B、Ca(OH)2C、CaOD、NaCl4、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A、石灰水B、氯化钾C、盐酸D、氯化钙溶液8、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

海水“制碱”-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制碱”-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制碱”-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制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海水制碱的实验操作方法;3.掌握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法制碱过程;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水制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和海水制碱的基本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海水中提取碳酸钠来制造碱液。

2. 海水制碱的实验操作方法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一次海水制碱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海水制碱的实验操作步骤。

3. 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法制碱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了解氯化钠溶液电解制碱的过程,掌握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海水制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海水制碱的实验操作方法;•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法制碱过程。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海水中的主要成分了解不足;•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需要提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图片展示: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制碱的基本步骤和原理;•课堂讨论:讨论和展示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海水制碱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2.引导学生了解碱性物质的定义和一般性质。

2. 学习基础知识1.讲解海水中的主要成分、海水的物理性质以及制碱的基本原理;2.图片展示: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制碱的基本步骤和原理;3.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享对制碱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3. 实验操作1.学生亲身操作制碱实验,并记录实验的步骤、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2.课堂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现象,老师引领学生发现实验中的不足和问题。

4. 总结和拓展1.总结教学内容;2.提升学生思考深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制碱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制碱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小练习,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准备一些小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可以用老师的评分来作为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

初中化学海水制碱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海水制碱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海水制碱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水中碱性物质的含量,掌握海水中可能存在的碱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海水是一种含有多种物质的复杂溶液,其中除了含有NaCl、MgCl2、CaSO4等无机盐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钙。

利用其碱性物质的性质,可将海水中的碱性物质结合起来,得到固体的碱性物质。

实验材料:碳酸氢钠、碳酸钙、煤油、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瓶塞。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将一小勺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
2. 取另一只试管,将一小勺碳酸钙放入试管中;
3. 分别用煤油封闭两只试管的试管口;
4. 将两只试管夹在试管夹上;
5. 用玻璃棒拨动试管夹上的试管,促使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充分接触反应;
6.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看是否有碱性物质生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切勿使试管破碎伤人;
2. 涉及到火源操作时,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 实验结束时,要将药品和器材清洗干净并整理好。

实验结果:实验中,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气泡,说明海水中可能含有碱性物质。

实验延伸:可以通过调节不同比例的碱性物质来制备不同强度的碱性制品,了解不同浓度碱性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会对海水的化学成分和制备碱性物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是本章节的教学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内容包括:
-书写海水制碱的化学方程式。
-列举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水制碱的原理、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海水制碱原理的理解。
3.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制碱的原理,掌握海水中的碱资源及其提取方法。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海水制碱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正确书写海水制碱过程中的相关方程式。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二课时学案.doc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3节《海水“制碱”》第二课时学案.doc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二课时纯碱的性质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2.能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纯碱的化学性质预习导学: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酸钙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3)碳酸钠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酸钠与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2. 今有下列物质:N、NaCO 、NaCl、BaSO、Al (NO) 、SO、HNO、Al(OH)、NHCl 、、Ca CO 、Cu (NO)其中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课本后的附录II,上述盐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数的盐溶于水是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的。

因此,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结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课堂展示:知识点1 纯碱的性质实验探究分组完成课本“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小组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总结纯碱的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与________作用:能使___________变红色,说明纯碱的水溶液呈_______2.与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钠与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4.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练习其中能使洗涤用的苏打水(含Na2CO3)产生气泡的是()A.食盐水B.矿泉水C.柠檬水D.含氨洗涤液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杂质碳酸钠。

鲁教版初中化学海水制碱教案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海水制碱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牟平宣传片,介绍纯碱的用途和重要性,引入《海水制碱》课题,鼓励学生也做一回科学家,探寻工业制碱之路。
观看牟平宣传片,了解纯碱的用途和重要性。
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纯碱的用途和制碱技术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制碱原料
(一)出示第一组探究问题
1、碳酸钠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 ___元素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海水中______物质可提供这种元素。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课题
《海水制碱》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原料、化学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
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原料和反应原理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树立元素守恒观,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反应做出解释。
2、通过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使学生知道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认识到化学反应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出示两种制碱方法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制碱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对两种制碱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工业生产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学生自学课本71页的多识一点,获取答案。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盘点收获
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盘点收获:得到了哪些知识,收获了哪些技能和方法。
2、出示科学家的办法: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的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以此来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做的是哪两种物质的媒介,帮助学生理解氨气的媒介作用。
总结工业制碱原料。

8.3海水“制碱”(2)导学案

8.3海水“制碱”(2)导学案

至善中学化学导学案课题:海水“制碱”(2)一、学习目标:班级姓名1.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二、重点和难点:1.纯碱的化学性质2.如何自我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温故知新】1.酸碱盐的含义?酸和碱的通性?2.什么是复分解反应?通式?【自主学习】一、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色体溶于水。

二、纯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与指示剂反应(1)现象:。

(2)结论:碳酸钠溶于水,溶液呈性。

实验探究2:与酸反应(1)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2)现象:(3)方程式:①②实验探究3:与碱反应(1)碳酸钠分别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反应(2)现象:(3)方程式:①②实验探究4:与盐反应(1)碳酸钠分别与氯化钡和氯化钙反应(2)现象:(3)方程式:①②三、小结:盐的化学性质1.盐 + 指示剂2.盐 + 酸 = +3.盐 + 碱 = +4.盐 + 盐 = +四、检验CO32-的方法加入(或稀硫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证明含有CO32-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或者水的过程。

六、盐的溶解性口诀钾钠铵硝均可溶,盐酸盐除银不溶,硫酸盐除钡不溶,碳酸盐溶钾钠铵,碱溶钾钠钡和铵。

【自主评价】1.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过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为()A.纯碱 B.烧碱C.氯化钠 D.油脂2.下列物质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纯碱 NaOH B.小苏打 NaHCO3C.大理石 CaCO3 D.食盐 NaCl3.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请配平。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认识纯碱的组成。

认识纯碱的化学性质,知道纯碱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探究酸和碱性质的实验,为本节的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及碳酸根的离子的鉴别方法,使学生尝试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酸碱部分已学过,学生对其反应条件有一定认识。

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2、会熟练书写纯碱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3、记住某些盐的水溶性4、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2、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知识点(重点、难点):1、纯碱的化学性质2、如何指导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假设与猜想,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活动探究----反思学习内容——理解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

学习过程:渡]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所有的知识都尽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自行体会,通过实验的探究形成直观形象后,再来进行新知识的构建。

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帮助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把零散孤立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022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海水“制碱”2》教案

2022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海水“制碱”2》教案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本单元的设置,既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单元目标本单元将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从而明确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道理;同时本单元还将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及一些常见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海水淡化和粗盐的提纯。

重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粗盐的提纯;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纯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盐的水溶性应用。

难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的概念;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学法建议1、学习要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

2、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

3、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评价方案优劣。

单元教学计划节次课时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1 海洋中的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利用海洋资源;海水的淡化海水的淡化;开发利用海底矿物。

第2节 3 海水“晒盐”的过程;饱和溶液;结晶(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粗盐的提纯。

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认识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粗盐的提纯。

第3节 3 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纯碱的性质;盐类。

用食盐制纯碱;纯碱的性质。

单元复习第三节海水“制碱”学习目标: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海水制碱教案(两课时

海水制碱教案(两课时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品",看看是什么?(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你在哪儿见过它?(厨房)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0世纪初,中国所需纯碱全部依赖进口。

我国有一位专家在1926年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纯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半个多世纪的垄断。

这个人是谁?——侯德榜。

点明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如何用海水“制碱”。

教师板书:海水“制碱”提出问题:海水中的资源特别丰富,那么海水中有纯碱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设问:我们知道,因为海水中有氯化钠,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晒制食盐……,可海水中没有碳酸钠我们怎么“制碱”呢?启发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研究如何以海水资源为基础来获取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提出问题:Na2CO3由哪些元素组成?Na2CO3中的哪种成分可以从海水中获得?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学生回答:钠、碳、氧;钠(或钠、氧);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厂长,你在设计产品生产的方案中,你会考虑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原料来源是否丰富、易得?价格是否低廉?工艺流程及设备(生产方法)是否简单?生产过程是否安全?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否节约能源?……提出问题:常见、廉价的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回答:二氧化碳.提出问题:怎样制取大量二氧化碳?学生回答: CaCO3 = CaO+CO2↑启发引导:从化学转化角度考虑你认为制取碳酸钠的原料有哪些物质?学生总结:制取碳酸钠的原料:食盐、石灰石。

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教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教案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水中提取碱的原理及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海水制碱产业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海水中提取碱的原理。

2. 海水中提取碱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3. 我国海水制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海水中提取碱的原理及方法。

2. 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优化提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海水中提取碱的原理、方法及我国海水制碱产业的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水制碱的过程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海水制碱的优化方法及产业未来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海水制碱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海水中提取碱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及化学平衡。

3. 分析海水制碱的方法,如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并讲解其优缺点。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水制碱在生产中的应用。

5. 针对海水制碱的现状,讨论如何优化提取过程,提高产率。

6. 探讨海水制碱产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海水制碱基本概念的理解。

3. 小组项目: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海水制碱的实验方案,评估其可行性和效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海水制碱的科普文章、视频资料等。

3. 实验材料:用于演示海水制碱实验的化学试剂和仪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海水制碱的背景和意义。

2. 第2周:讲解海水制碱的原理和方法。

3. 第3周:分析海水制碱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

4. 第4周:讨论海水制碱的优化方法和产业发展。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海水制碱的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验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 6.3 海水制碱(第2课时)学案
1、掌握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纯碱的制法和性质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纯碱在化学工业上的用途。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0最后两段概括总结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习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

1、根据教材P21内容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下表交流和总结:碳酸钠(Na2CO3)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现象结论与指示剂与酸反应盐酸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1、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总结归纳一下盐类的化学性质(2)怎样鉴别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2、系统总结: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
二、诊断评价:
1、碳酸钠俗名_________,又称_________,是一种_____色______体,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_性,我国著名科学家__________,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这种物质是()
A、 Na2CO3
B、Ca(OH)2
C、CaO
D、NaCl
4、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
B、氯化钾
C、盐酸
D、氯化钙溶液
5、鱼胆破后使鱼肉沾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好物质是()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
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

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A、Na2CO3
B、K2CO3
C、KNO3
D、KOH
7、现有下列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食醋③食盐水④纯碱溶液⑤烧碱溶液,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8、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酚酞试液
9、能准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是()A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B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10、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 碳酸钙
11、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

食盐、食醋、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鉴别食盐和纯碱C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制取二氧化碳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