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女均随年龄呈快-慢-快的变化,女性变化
更显著,结合年龄选用适当标准。
吴杰,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369-371 J Wu, et al. Int J cardiology 87(2003)37-5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入选ST抬高AMI患者(<6h)41,021例, 分别采用四种溶栓治疗方案之一。 主要终点:30天内全因死亡 30天内死亡2851 例(7.0%)
心率与30天死亡率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死亡可能:
95% CI
各变量在多因素死亡危险模型中的比值比 ( OR )及其95% 可信区间(CI)
GISSI-2试验资料分析:
男女正常上限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50 岁后再次增快,总体人群心率上限值95次/分。 所研究人群中15%心率<60次/分 男:18%,女:9%。 分布于各年龄组。
心率正常范围调整:
下限心率: 男性50次/分 女性55次/分(<50岁),50次/分(≥60岁)
上限心率:
总体人群95次/分
p<0.001
多因素分析:心率减低是生存率的最强预测因素。
CIBIS II 试验资料分析:
共分析2184例患者(窦性及房颤心律、2个月 时仍存活) 治疗两个月后心率减低 安慰剂组: 0.2±13.7 bpm 比索洛尔组: 9.8±14.7 bpm
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础心率和 治疗后心率的改变 均与生存率显 著相关。
心率增快 ——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 危险因素之一
心率增快 —— CVD死亡率
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 急性心肌梗死 非ST抬高ACS 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与高血压病
法国一项对普通人群的抽样研究显示 了静息心率和血压的关系
入选对象 1175例 ,35-64y 将心率分为四个等级: < 65 bpm 65 ~ 75 bpm 75 ~ 85 bpm ≥85 bpm 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多种心率相关 因素
Syst-Eur 研究资料:
—— 分析了心率与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 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入选4682例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患者 收缩压160-219mmHg 舒张压 < 95mmHg 积极治疗组2389例,安慰剂组2293例 平均随访2年
结果:
安慰剂组: 心率> 79 bpm 死亡危险是≤ 79 bpm 的1.89(1.33-2.68 )倍。 cox回归:心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
心率在心血管疾病 中的意义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吴学思
哺乳动物心率和寿命的关系
哺乳动物的心率和寿命之间存在线性、逆向的
半对数关系
尽管个体大小和心率差别很大,哺乳动 物一生的总心跳数目却惊人的保持恒定
一生的总心跳数目恒定—— 减慢心率 可以延 长寿命? Coburn等的试验证明:大剂量地高辛喂养的 小鼠心率较对照明显减慢(266 vs. 563 beats/min, p = 0.001),寿命显著延长 (50% 存活 850天 vs. 700 天, p = 0.001) [2]。
RR
死亡
P
RR
再入院
P
基础心率 1.015 0.0012
心率减低 0.988
1.018
0.982
0.0001
0.0001
0.0049
基础心率每增加1 bpm, 死亡危险增加1.5%; 再住院危险增加1.8%。 治疗2月后心率每减少1 bpm,死亡危险减低 1.2%;再住院危险减低1.8%。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不同基线心率的1年死亡率.
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直接与病变程度相关, 如心肌梗死的范围 对粥样斑块的冲击增强可能导致斑块破裂 电不稳定 — 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 心室重构 兴奋RAS系统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 的决定性作用—— 全面的保护作用
拮抗交感神经激活对心血管系统的多重损害, 控制症状、改善预后
herbert J,Levins JACC Vol. 30, No. 4 October 1997:1104–6
现代人类的寿命早已突破哺乳动物的规 律——可能归功于科学、社会和医疗的 发展。 减慢人的心率是否能延长寿命? —— 尚无这方面的研究资料。 病理情况下的心率增快的确使病死率增 加。 临床研究证实: β -受体阻滞剂有效提 高心梗和心衰患者的生存率。
Abildstrom SZ ,et al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3 Feb;14(2):168-73.
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心率作为一个重要 的预后因素常被忽略,入院时有显著窦性 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时死亡率增加. 心率增快代表着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梗 死范围相关 心率过缓反映了一系列病生理问题如窦房 结、传导系统功能受损 。
治疗两个月时心率减低< 0; 0~11; ≥11 三组中, 比索洛尔的剂量无显著差别——β-受体阻 滞剂对心率的影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最理想状态:未引起 显著收缩压减低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低心率。
Lechat P, et al Circulation. 2001 Mar 13;103(10):1428-33.
心率与心力衰竭患者 的预后
CIBIS 研究资料:
应用bisoprolol 2个月与安慰剂相比:
HR显著减慢 (-16.3±15.3 vs -1.6 ±13.4 bpm P<.001) 而 SBP无显著改变(-2.7±17.9 vs -0.0±17.6mm Hg P=.08)
cox模型: 心率减低者生存率增高: RR: 1.022/bpm
于心肌梗死出院后~3个月内入选。 随访四年
心率(bpm)
<64 65-69 70~74 >75
OR男
OR女
0.89(0.74-1.07) 0.82(0.52-1.29); 1.05(0.83-1.31) 0.74(0.41-1.33) 1 1 1.38(1.15-1.65) 1.07(0.73-1.57)
(注:OR值为第25、75百分位数与中位数比较,p<0.0001)
单因素分析,心率对复合终点只有中度的预测 作用。 在复合终点的多因素预测模型中,心率的预测 作用不具显著意义。
Boersma E , et al. Circulation. 2000 Jun 6;101(22):2557-67.
Palatini P ,Arch Intern Med. 2002 Nov 11;162(20):2313-21.
Framingham 研究: 入选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4530例( 35 ~74y) SBP≥140 mm Hg 或 DBP ≥ 90 mm Hg 随访36年 结果: 校正年龄和收缩压后,心率与死亡率的比值比: 心率每增加40次/分: 全因死亡率: 男:2.68(1.68~2.83) 女:2.14(1.59~2.88) 心血管病死亡率: 男:1.68 (1.19~ 2.37) 女:1.70 (1.08~ 2.67)
50-59 595
≥60 合计 696
53
51
67
68 67
92
97 94
255 51
161 51 1746 54
67
68 69
95
99 96
3614 51
如附表,各年龄组心率中位数:
男性67-68次/分,随年龄波动很小。 女性67-73次/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40岁后 与男性趋于一致
正常下限值: 男性相对稳定,51-53次/分,总体下限值51次/分 女性随年龄增长下降,57 51次/分,50岁后与男 性趋于一致
Marchioli R, et al. Eur Heart J. 2001 Nov;22(22):2085-103.
Abildstrom SZ等比较了心率与心率变异性对死 亡预后的意义: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6例。 心梗后1-6天内记录心率与心率变异性。 随访44个月 。 单因素分析:心率变异性、心率均与死亡率相 关,p<0.05。而同时进入Cox回归分析,仅显示 心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结论:心率变异性对死亡的预后意义完全包含 在心率中。
吴杰等对我国健康人群的心率范围进行 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对象:1997-1999年健康体检的大组 人群
入选5360例(男3614,女1746)。
男、女分别按18-29、30-39、40-49、 50-59、≥60分为10个亚组。 采集12导联10秒静息心电图,测量心率。 计算各亚组心率的中位数。测量数据分布 的第98百分位数和第2百分位数作为心率 的正常上限和下限范围。
6个月死亡率: 出院心率< 60 bpm: 0.8% 出院心率> 100 bpm:14.3%
多因素分析证实心率对死亡率具有独立预 测意义。
Zuanetti G, Eur Heart J. 1998 Jun;19 Suppl F:F19-26.
意大利
GISSI研究:
样本量大( 11,324 例)
GISSI-2:意大利一项对比心梗急性期(6h内) 不同溶栓治疗方案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开放临 床试验 将该试验入选AMI患者入、出院时心率添加到 GISSI-2数据库 除外非窦性心律及2-3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共分析8915例,其中7831例出院时存活
随访6个月
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率: 入院心率< 60 bpm: 7.1% 入院心率> 100 bpm: 23.4%
结果:
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未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 更可能处于较高的静息心率级别,比值比为 : 75 ~ 85 bpm : 2.11 (1.37 - 3.23), P < .001 ≥85 bpm : 4.71 (2.06 - 10.78), P < .001
Ferrieres J Am J Hypertens. 1999 Jun;12(6):628-31.4
正确认识心率正常范围 的意义
传统心率正常范围
传统窦性心律的正常范围: 60-100 次/分 源于白种人群的研究结果 降低了窦速诊断的敏感性和窦缓诊断的 特异性 不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调整心率正常标准
国外近年已有多项调查研究证实绝 大多数正常人静息心率在50-90或50
-95bpm。
Framingham 研究:
即使排除了心率测量后头2~4年内的死 亡,上述结果亦无改变——心率的增快 并非预先存在的其他疾病所致 。
Gillman MW,etal. Am Heart J. 1993 Apr;125(4):1148-54.
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
根据GUSTO-I 溶栓治疗后30天死亡率的 预测因素模型:
心率与30天死亡率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MI
UAP
多因素校正的30d死亡危险模型中,年龄是最强 的预测因素,其次为基线心率。 OR及其95% CI:
UAP
62 bpm 0.9(0.80-1.01) 72 bpm 1 80 bpm 1.09(0.99-1.19)
1
MI
0.73(0.67-0.80)
1.28(1.19-1.37)
结果:
男、女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及正常上、下限值(次/分) 男 例数 下限 中位数 上限 51 52 51 67 68 67 96 94 93 424 57 402 56 504 55 女 例数 下限 中位数 上限 73 71 68 101 94 91
年龄组 岁 18-29 680 30-39 824 40-49 819
心率与ACS的预后
根据PURSUIT 建立的 非ST段抬高 ACS 患者30天死亡危险预测模型:
入选患者9461例,其中M I : 4308例(45.5% ) UAP: 5129例(54.2%)
主要终点:30天死亡或非致死性心梗
30天死亡342例(3.6%)
非致死性心梗1075(11.4%)
心率增快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增加 的机制
心率增快的直接作用: 增加心肌氧耗。 缩短心肌灌注时间,加重心肌缺血 尤其影响心内膜下心肌供血,加重阶段性 室壁运动障碍,恶化心室功能。 病理情况下可能同时伴有复极不均一,导 致心律失常
心率增快导致心血管病死亡增加 的机制
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激活的直接征象。 交感异常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