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通过古诗,再次了解诸葛亮。
布置作业
1、阅读同步阅读中相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章。
2、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本课练习。
板书
设计
晏子使楚
曹操周瑜交诸葛亮:神机妙算
一定不敢(妒忌)造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教学
反思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对事物的预见非常准确)
通过复习旧知,激发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
展示反馈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
展示反馈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到九段,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b、仰天大笑(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c、微微一笑(自豪、自信的笑)
7、分角色表演读课文,注意人物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
从文中相关句子体会“诸葛亮知天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通过表演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总结本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也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角色扮读。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问。
3、根据小组的汇报,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4、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2自然段: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拿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与策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3.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感受其神机妙算。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深入分析、人物特点总结、相关历史背景等)学生准备上节课的笔记和思考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复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特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谁能简要复述一下?"学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箭。
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利用雾天作掩护,还用草船冒充战船迷惑敌人。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二)深入探究1.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预设:学生1: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创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三课时(略)第二课时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造教育渗透点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回答: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故意延迟,不给齐练)2、体会心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突出神机妙算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
5、小结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
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价
2023年“出彩红梅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节课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单元主题为“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带领学生走近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以名著带名篇,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借助“阅读链接”,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草船借箭》影视片段等。
【教学过程】一、以“箭”为导,回顾故事情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古典名著单元,一起学习了《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草船借箭》,谁能借助这幅图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用问题来梳理故事情节,既简练又完整!【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习用问题梳理故事情节,给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快速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复述故事。
】二、以“算”为线,体会人物特点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天之内,就筹得十万支箭呢?他靠的是他的?(板书:神机妙算)。
诸葛亮究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竟会让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悟诸葛亮“知天文”1.指导读好周瑜的自叹不如。
同学们,你们的“叹”在何处啊?谁能加上“哎”再来读。
2.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我们一致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他都算到了什么?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出“神机妙算”的地方划出来,做好批注。
3.实时投屏学生批注。
你来结合你的批注,来谈一谈吧。
哦,他算出了天气,(板书:天)。
4.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探究诸葛亮“知天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人物的形象。
3、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紧扣课文语言,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做批注。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知天时: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读这个句子?②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再来读读。
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了解上下文,体会知天时: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请了解上文,找到可以了解的句子。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3、能试着议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期中,曾演出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场面。
为何是三国鼎峙?看老师绘图。
(师边画边讲)曹操刘备结合孙权师:曹操刚战胜刘备,又要攻击孙权。
所以,孙刘两家携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受命来东吴帮助作战,碰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忌妒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日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以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行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害,显示了他的聪慧才华,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翻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认识粗心)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 1、 2 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生:第 1 自然段。
师:周瑜为何要忌妒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华。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如何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如何做的?默读第 2 自然段。
(周瑜借公务诬陷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何很快乐?(他认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讨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快乐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情、语气作任何仔细的描绘,该如何读才好呢?(先请生自由读,发布建议,再指名分角色读。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按角色演活故事情节。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结果。
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方法:读演联合读画联合教课过程:一、激趣定标。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次序写的?2.课文是分哪几步写的?板书:答应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二、自主研究思虑:1.你对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你喜爱哪个人物?喜欢他的什么?2.自由读课文,小组互相议论。
①诸葛亮是如何神机秒术的?②鲁肃帮了哪些忙?③曹操在用兵上有哪些特色?1.鲁肃会帮他相机板书:2.三天必有大雾3.曹操不敢发兵曹操必定放箭3.同学沟通自己喜爱的部分,在小组里读一读。
①草船借箭用的是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读相关语句。
②指引学生想象草船受箭的情形,而后用简笔划画一画、说一说。
③同学们还喜爱哪些自然段?4.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怎么说的?(议论领会:“诸葛亮神机秒术,我真比不上他。
)5.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谈谈他的作用。
点明中心首尾响应三、总结概括:议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由有哪些?1.出示“草船借箭”和“草船骗箭”。
2.议论哪个题目好,为何?3.报告。
四、练习内化1.用接龙的形式演一演课文内容。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附:板书设计:预定造箭————草船借箭————按期交箭(甘受处罚)(神机秒术)(自叹不如)周瑜:气度狭小意欲诬陷诸葛亮:顾全全局。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本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学习本课文不但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还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起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读中思考,边读边动手划词划句、写批注,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朗读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领略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对象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文结构严谨,学生通过阅读,能较好地了解故事情节。
对于从具体语句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度。
故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为:重点:了解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
从“草船借箭”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集体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媒体设计】创作PPT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北曹吴七、板书设计周瑜起因经过结果妒忌识天文自叹不如↓懂地理↓诸葛亮才干知人心神机妙算↓十天造十万支箭→三天完成八、教学流程图。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WANG Wei1,2, LI Xinrui1, YIN Liuguo2,3, ZHANG Guoan1, ZHANG Shibing1,2
第 40 卷第 1 期 2019 年 1 月
通信学报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Hale Waihona Puke Vol.40 No.1 January 2019
联合能量收集中继与全双工目的节点的安全资源分配方案
王伟 1,2,李鑫睿 1,殷柳国 2,3,章国安 1,张士兵 1,2
(1.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 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通 226019; 3.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针对能量受限中继系统的无线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能同传的安全传输方案。该方案 在节点传输功率和中继收集能量等条件共同约束下,通过对功率分配因子和传输功率等参数的联合优化来实现系 统保密速率最大化。对于提出的非凸优化问题,首先采用分步优化方法分别优化功率分配因子和传输功率,得到 其闭式解,然后使用收敛迭代算法求出原问题的次优解。数值仿真分析了人工噪声强度、剩余自干扰大小、节点 传输功率及中继放大倍数等不同因素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梯度下降法相比,所提联合优化算法在性 能略好的前提下可降低时间复杂度 80%以上。 关键词:物理层安全;全双工节点;无线信能同传;资源分配;保密速率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19016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海迪 教学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古典名著课文,其文体特征主要体 现在故事情节的引人人胜和语言的简洁传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周瑜的心理变化为 线索,先让学生从整体人手,感知故事情节。
接着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地体会周瑜的心理变化,并始终保持故事情节 发展的悬念感,造成一种一探究竟的阅读期待。
然后,以一个笑字串联前后,深入体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最后,引入原文中诸葛亮的一句话,细细品味神机妙算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抓住周瑜的心理变化,了解故事情节。
品味人物语言,能准确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深刻感悟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
2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紧扣妒忌导入,整体感知情节1 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之所以会发生,全因为一个词语妒忌。
2 激发疑问这个故事由周瑜的妒忌开始,又由周瑜的什么而结束呢? 在开始和结束之间,周瑜的心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迅速浏览全文, 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3 学生浏览全文,找出反映周瑜心理变化的词语。
相机板书妒忌——高兴——疑惑——长叹 【设计意图从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为整节 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 二、围绕高兴,了解故事起因 1 师周瑜为何会这么高兴?请自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2 师生情境对话,体会周瑜心理。
出示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正襟危坐,口蜜腹剑。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迫不及待。
说是商议其实是不容商量。
十天造得好吗? 意思是最多十天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暗暗高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假意生气,实则心里乐开了花。
3 师联系第 3 自然段,具体完整地练说周瑜高兴的原因。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孝村小学景鹏鹏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课文大意,自主探究,感悟人物形象,合作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3、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
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给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
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有自主学习这篇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2、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并在语文课堂前两分钟进行好书推介或人物点评,其中不少同学都推荐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多次对书中的关羽进行人物点评。
由此可见,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并不陌生,对书中人物也有一定了解。
但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大多以故事情节为主,少去揣摩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及人物的性格,因此学生通过文章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梳理文章的结构,品词品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式。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抓住“神机妙算”,感悟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运用“对比”策略,感悟鲁肃及曹操等人物的鲜明形象。
3.练习复述故事。
4.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回忆主要内容1.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就是谋略中的谋略;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就是智慧中的智慧;上节课,同学们对这个充满谋略,充满智慧的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我们以“借”为主线,运用课题扩充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还记得(板书:周瑜妒忌)2. 通过第一部分地学习,我们充分地认识了一个人——周瑜,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狭隘)二、调动已知,抓关键词,走近诸葛亮。
1.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了解,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 朋友或者是粉丝的评价,多少有些偏帮之嫌,可对手的评价或多或少可以反映现实,课文中,周瑜对诸葛亮有一句无奈地评价,谁能最快找着3. 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找到这个词语在字典中的解释。
部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点2.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故事,扫清阅读障碍。
3.通过学习,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故事,扫清阅读障碍。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语句,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点教学过程:一、回顾主线,加深印象。
师: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生答)主板书:草船借箭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事情节发展,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阅读名著的小妙招,谁来给大家回顾一下?(生答)副板书:联系上下文弄懂情节感知人物回顾初步感知的诸葛亮形象,引出本课学习主线。
导入语: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这两个阅读方法,我们初步感受了诸葛亮的形象,谁来简单谈一谈?生答师: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故事,进一步感受诸葛亮。
二、走近诸葛亮1、导入:请同学们回顾快速浏览课文的方法,用两分钟勾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内容。
与诸葛亮无关的内容我们可以怎么做?预设生答:“跳过。
”师:“好的,计时开始。
”(大约两分钟后)2、师:“再次细读你们勾画的内容,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你可以感知到怎样的诸葛亮,就在旁边做好批注。
”3、学生批注的同时,教师巡视,有学生勾画出重点语句,就拍照上传到电子白板。
4、全班交流,引导鼓励畅所欲言,老师做好板书。
把诸葛亮形象具体化丰满化。
交流的时候相机引导:预设重点句一: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所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引:这个是哪个孩子做的批注,非常值得大家欣赏,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句子和批注。
生读句子和批注,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引:对这句话和与之有关联的句子,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或者是不同意见?(预设有学生答到这一句)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和刚才那句话连起来,说明诸葛亮三天前就知道江上会有大雾了。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品读对话感受形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头集学区山王辅导小学陈炎萍【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主要讲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
课文情节生动,扣人心弦。
尤其注意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因而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仔细研读,认真感悟。
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对话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
【设计理念】本单元导读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本课时设计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愿景,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个性化解读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体验、探究、感悟,启蒙经典,初步感受名著中人物特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联系本单元的阅读要点,特制定以下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初步领略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特点,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一、复习概括,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请生认读。
2、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陆燕红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
唤起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
(出示练习)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
经过是:();
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知地理:顺风顺水
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使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识人心
▲算曹操
1、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气难料,这人心就更难测了。
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2、指导朗读:观察图片,从曹操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曹操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
这不,诸葛亮又笑了?抓“一定”,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算鲁肃
诸葛亮借箭需要谁的帮助?(鲁肃)读读描写鲁肃的4、5、6小节,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诸葛亮说别告诉都督,鲁肃“果然不提”、“私自拨船”、“照诸葛亮说的”。
2、抓“私自”体会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信守承诺。
3、诸葛亮算到鲁肃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诸葛亮笑得如此轻松。
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算周瑜
周瑜妒忌诸葛亮,想通过造箭来陷害诸葛亮。
1.读句子,体会周瑜的为人
出示:
(1)、我们就要跟曹操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3)、十天造得好吗?
(4)、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思考
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周瑜很高兴,为什么?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三、角色扮演,回味“神机妙算”。
1、思维大逆转
(屏幕出示,口头回答)
1、假如第二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
2、假如鲁肃不肯“帮忙”,()
3、假如曹操听到呐喊声和鼓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但(),
还会()
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这不是神机妙算又是什么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后,连一向忌妒他的周瑜也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分角色朗读:“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体会人物心情:周瑜(心有不甘,自叹不如),曹操(一拍大腿,后悔莫及),鲁肃(十分敬佩,心悦诚服)
3、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诸葛亮的智慧。
是神机妙算让鲁肃心悦诚服,是神机妙算让曹操追悔莫及,是神机妙算让周瑜也自叹不如,让我们发自心底地说一声:“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四、课外拓展
1.你们还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抽生汇报)
2.出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五、作业设计
1、读读讲讲: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感受人物形象,练习讲述有关三国的故事。
2、七嘴八舌:读了课文和原著,相信你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以《我心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写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3、搜集擂台:搜集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4、课后,请同学们观看《三国演义》相关影视作品(如《赤壁》),继续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板书设计:
识人心周瑜心胸狭窄,妒忌
鲁肃忠厚守信
诸葛亮 -----神机妙算曹操谨慎多疑
知天文大雾
晓地理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