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201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参考答案
一、实词
1.引:(1)虞常果引张胜(牵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拿.举)
(3)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带领)
2.节:(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杖,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气节)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季节)
(4)常恐秋节至(节气)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节操)
(6)守节情不移(贞节)
3.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
(2)会论虞常(共同)
(3)单于召会武官属(会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应当,表推测)
4.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者)
(2)故使陵来说足下(派遣)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据秦。(假使)
(4)使得奋大辱之积志(让)
(5)单于使使晓武(派遣使者)
5.当:(1)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2)副有罪,当相坐。(判处)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
二、虚词
1.益:(1)单于益骄(更加副词)
(2)武益愈(逐渐副词)
2.相:(1)数通使相窥观(互相副词)
(2)副有罪,当相坐(偏指一方,你,代词)
3.即:(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连词,假使)
(2)昭帝即位数年(上)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就在(某时)/当(时)
4.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通“已”,已经)
三、词类活用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使……回去)
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语,n-v,告诉)
3.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
4.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空以身膏草野(n-v,滋润,作肥料)
6.天雨雪(n-v,下)
7.武能网纺缴,檠弓弩。(n-v,校正)
8.杖汉节牧羊(n-v,拄着,手里拿着)
9.单于壮其节(意动,认为……壮)
10.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
11.反欲斗两主(使动,使……争斗)
1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n-v,生育)
13.言太守以下皆白服(n-v,穿白衣服)
14.得夜见汉使(名-状,在夜晚)
15.收族陵家(n-v,灭族)
16.惠等哭,舆归营。(名-状,用车子/ 名-动,用车子送)
四、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为人臣子(女-汝,你)
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悬,悬挂)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弆,收藏)
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旃-毡,毛织的毡毯)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无,没有)
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诀,辞别;衿-襟,衣襟)
7.南乡号哭,欧血(乡-向,向着;欧-呕,呕吐)
8.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宿-夙,早;昔-夕,晚)
9.异域之人,壹别长绝(壹-一,一旦)
10.士众灭兮名已隤(隤-颓,毁坏)
1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叛,背叛)
五、古今异义
1.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
2.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3.武使匈奴明年,陵降。(第二年)
4.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不抱成见)
5.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7.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8.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六、特殊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
——为什么要见你?(见你干什么?)
4.见犯乃死(被动句)
——被(匈奴)凌辱后才去死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德惠,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6.陵尚复何顾乎?(宾语前置)
——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7.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
——虽想报恩可归去哪里呢?
8.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
匈奴使者回国。
2.单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单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
使他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不给他吃的喝的。
3.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
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4.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庶几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
我的老母,让我得以施展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
也能像曹沫在柯邑订盟的举动那样,这是我当初日日夜夜都不能
忘怀的念头!
八、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C )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赠送”)
D.召苏武受辞。(供词)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解析:A项,“女”通“汝”;B项,
“畔”通“叛”;D项,“县”通“悬”。)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D应为“不要再说什么啦”。)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
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
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阴:暗地里)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
项是(D )(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平时要多
掌握积累。第一组中第一个“会”是“适逢”的意思,第二个“会”是“一
起”的意思。第二组中第一个“生”是“活”的意思,第二个“生”是“活
着”的意思。)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例句和A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为
名词作状语,C项中为意动用法,D项中为使动用法。)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7.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
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D.为降虏于蛮夷
8.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3)何以女为见?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非汉所望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根
据文意,虞常谋划射杀卫律,未实施。)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
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
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
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
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
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九、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
()且鞮侯()()阏
氏()()煴火()左伊秩訾()浞
野侯()丈人行()缑王()
答案:hún yéjūdīyān zhīyūn zǐzhuóhánɡɡō
u
《张衡传》参考答案
1、答案:CC项中“都”读dū
2、答案:DD项中“视事”
指治理事务
3、答案:C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答案:BA项“五经”;C“拜”不指调动官职;D《后汉
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答案:B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5、答案: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6、答案:C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
和洛阳
7、答案:BB项均为“用”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
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8、答案:BB项中的“机巧”应翻译成“器械方面的巧思”
9、答案: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
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10、答案: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
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
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
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
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
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
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
前置
三、阅读课文选段
1、答案:D.D项中征:验证
2、答案:CC为以后,之后
其他三项均为“用”3、例句(1)为省略句,例句(2)为宾语
前置句
参考答案:(1)果地震陇西(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拓展运用
1、答案:C C项中樵:柴,名词
2、答案:AA项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
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项中的两个“每”都为
“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项中的两个“因”都为“经、
有”之义,介词;D项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介词
答案:C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
是帐下都督,还是胡威?根据文意,帐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知
胡质的,所以他的许多做法均瞒往胡质而胡威清慎的本性使他“后
因他信,具以白质”,并导致胡质对帐下都督的处罚因此C项的
概括与分析是不正确的
4、(1)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2)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3)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