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作状语
英语名词作状语
![英语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09622a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9.png)
英语名词作状语(原创实用版)目录1.英语名词作状语的概述2.英语名词作状语的分类3.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4.英语名词作状语的实例分析5.总结正文1.英语名词作状语的概述在英语中,名词除了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成分外,还可以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它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条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2.英语名词作状语的分类英语名词作状语可以根据其作用和性质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1) 时间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如:yesterday, tomorrow, in the morning 等。
(2) 地点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地点,如:in the park, on the table, in China 等。
(3) 方向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方向,如:up, down, left, right 等。
(4) 原因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原因,如:for fear, because of, thanks to 等。
(5) 目的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目的,如:in order to, so as to,in order that 等。
(6) 条件状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条件,如:if, unless, provided that 等。
3.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名词作状语通常放在所修饰的词前面,但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放在所修饰的词后面。
在使用过程中,名词作状语需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进行适当调整。
以下是一些名词作状语的用法示例:(1) 时间状语:I will finish the work tomorrow.(我明天会完成这项工作。
)(2) 地点状语:They are meeting in the conference room.(他们正在会议室开会。
)(3) 方向状语:She is looking up the information in the dictionary.(她正在查阅字典里的信息。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64366e06227916888586d70b.png)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名词一般由不确指的时间名词如日、月、年、岁 等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每一……, 每……”,或者时间名词本身的重叠即可。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①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式。
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 当;译为“用(按)……”、“乘坐……”。例如:
2、翻译下文划线句,并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虚词。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 而病也。圣人为屋( 以 )居,冀免( 乎 )二者 ( 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201 4湖南卷《雪屋记》)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指出下面语段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应用学习
一、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抱头鼠窜 风流云散 斗折蛇行 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南征北战 耳闻目睹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东奔西走 颐指气使 日积月累 犬牙交错 日理万机 龙腾虎跃 狼奔豕突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010山东卷《申甫传》) (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童年时见过的道人, (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侍奉他。
时,按时 11、秋水时至 1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对内,对外 13、时矫首而遐观 遐,向远处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耳:亲眼,亲耳 臆:凭主观 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权,用权势,虏,把……作为奴 16、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 17、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8、失期,法当斩。 法,按照法令 19、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人,像人一样 20、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岁,每年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17c31ee7ff00bed5b8f31d10.png)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
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ddfff410f12d2af90242e625.png)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 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日”修饰动 词“扳”,作状语,表示“扳” 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 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 率,译为“每年”。
动词,“聚 名词作状 集” 语,译为 “像云一 样”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 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
需要注意的是:在“名+动”格式中,名词除了作状 语,还可作主语,对此,要联系语境,看这个名词 前是否另有主语,如果前面另有主语,则判定为名 词作状语。如: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 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 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 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如:
名词作状语, 译为“像回声 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动词, “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词, 代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动 词,“踢” 驴子禁不住愤怒起来, 用蹄子踢老虎。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 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 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 趋向,译为“向(往)下”。例 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 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 (往)西”“向(往)前”。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5a313ee1f705cc17552709fb.png)
意思,可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 1)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 2)日割月削,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 (3)“日”“日者”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相当于“往日”“从前”,用来追溯过 去。
• 日衛不睦(往日卫国与晋国不和睦),故取其地。《左传· 文公七年》 • (4)“时”放在主语或动词前,表示“当时”“按时”“到时”讲。 •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3.表示对人的态度。(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把……当 作……(来对待)) (5)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 赵策》虏:象对待奴隶一样地。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膑》象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他 4.表示比喻。(象……一样的。) (7)螋蛇行匍匐。《战国策· 秦策》蛇行:象蛇一样的爬行。 (8)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史记· 循吏列 传》 儿啼:象小孩一样的,象儿童一样的。
• 7、《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
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 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 “然。”龙曰:“此甚不可。 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 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 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 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 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 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 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 。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 1)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 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一)
英语名词作状语
![英语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09b59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4.png)
英语名词作状语摘要:一、名词作状语的概述1.名词作状语的概念2.名词作状语的语法功能二、名词作状语的种类1.表示时间的名词作状语2.表示条件的名词作状语3.表示原因的名词作状语4.表示方式的名词作状语5.表示伴随的名词作状语三、名词作状语的注意事项1.名词作状语的位置2.名词作状语的语法要求正文:英语名词作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名词在句子中用作状语,表示时间、条件、原因、方式、伴随等信息。
这种用法使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精确。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名词作状语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一、名词作状语的概述名词作状语,顾名思义,就是名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的作用。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式等信息。
在英语中,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很常见,它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和形象。
二、名词作状语的种类1.表示时间的名词作状语:这类名词通常表示时间,如“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等。
例如:I usually go jogging in the morning.(我通常在早晨去慢跑。
)2.表示条件的名词作状语:这类名词表示某种条件,如“chance”、“opportunity”等。
例如:If I have a chance, I will visit Paris.(如果我有机会,我会去巴黎。
)3.表示原因的名词作状语:这类名词表示某种原因,如“reason”、“cause”等。
例如:The reason why she is late is because she missed the bus.(她迟到的原因是因为她错过了公交车。
)4.表示方式的名词作状语:这类名词表示某种方式,如“way”、“method”等。
例如:She always does her homework in a quiet way.(她总是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做作业。
名词作状语的四种方式
![名词作状语的四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bf6ac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a.png)
名词作状语的四种方式
1、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
例如: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南指”“向南指”。
2、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
例如: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3、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
例如: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
4、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
例如: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五、时间名词作状语日:表示一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都不曾减少吧?。
名词用作状语的例子
![名词用作状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1db0d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a.png)
名词用作状语的例子
1. “那家伙说话简直像机关枪,‘哒哒哒’个不停,比如说‘他嘴一咧,笑嘻嘻地说’,这里的‘嘴一咧’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呀。
”
2. “你看那鸟儿,翅膀一扇,‘呼啦’就飞走了,像‘他们手牵手,快乐地奔跑’中,‘手牵手’不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嘛。
”
3. “咱就说每次看到他风风火火地跑来,哎呀,就像‘她眼含泪水,默默地看着’,这里的‘眼含泪水’就是名词作状语呀。
”
4. “你想想,他大步流星地走,好有气势,就如同‘那只猫蜷缩在角落里,静静地待着’,‘蜷缩在角落里’就是名词用作了状语啊。
”
5. “哎呀呀,她哭哭啼啼地说着,多让人心疼,类比一下‘他心怀梦想,坚定地前行’,‘心怀梦想’不也是名词作状语嘛。
”
6. “人家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有趣的事,多生动呀,像‘汽车在路上飞快地行驶’,‘在路上’就是名词作状语哟。
”
7. “他火冒三丈地冲进来,吓人一跳,这就好比‘树叶在风中沙沙地响’,‘在风中’不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啊。
”
总之,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呀,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就会找到很多例子呢。
名词做状语
![名词做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cc04702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d.png)
名词做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用一个名词来表达某种状态或情况,作为句子的状语。
它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动词短语或其他句子,表示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增强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一、名词作状语的分类1. 名词作时间状语名词作时间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常用时间名词,如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night, days, weeks, years等。
例如:He left on Monday. 他星期一离开了。
2. 名词作地点状语名词作地点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常用地点名词,如 home, school, office, hospital, park, street, city, country等。
例如:She lives in Shanghai. 她住在上海。
3. 名词作方式状语名词作方式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常用方式名词,如 quickly, slowly, carefully, peacefully, happily等。
例如:He drove carefully. 他小心地开车。
4. 名词作原因状语名词作原因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原因,常用原因名词,如 reason, cause, mistake, trouble, problem等。
例如:They stopped the party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由于天气不好,他们取消了聚会。
二、名词作状语的特点1. 名词作状语的语序为主动式。
即将名词放在句首,然后加上动词或动词短语,这样句子才能够表达出正确的含义。
例如:In autumn, the leaves turn yellow. 秋天,树叶变黄了。
2. 名词作状语时,多用单数形式。
例如:Yesterday,I went to school. 昨天,我去上学了。
3. 有时候,可以将复数表示的概念改为单数形式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的作用
![名词作状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a59b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2.png)
名词作状语的作用名词作状语时,它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起到进一步说明、限定或描述的作用。
名词作状语的形式多样且灵活,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名词作状语的作用,以及在句子中的应用。
名词作时间状语的作用名词作时间状语时,它可以指明一个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时间。
例如:1.周末,我喜欢去公园散步。
2.昨天,我参加了一个有趣的演讲比赛。
名词作时间状语能够让我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从而更加清晰地描述和组织句子。
名词作地点状语的作用名词作地点状语时,它可以表示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地点。
例如:1.学校门口有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我经常在那里和朋友聚会。
2.爸爸告诉我,在我们家附近有一家很好的餐厅。
名词作地点状语可以让我们了解行为发生的位置,并帮助读者或听者建立直观的场景感。
名词作方式状语的作用名词作方式状语时,它可以描述行为或事件的方式、方式或方式。
例如:1.他挥舞着砍刀,像疯子一样向前冲去。
2.她以超高的速度飞奔过终点线。
名词作方式状语可以增加行为或事件的描述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作目的状语的作用名词作目的状语时,它可以表示行为或事件的目的或目的。
例如:1.我每天早上锻炼身体,为了保持健康。
2.他努力学习,以便获得更好的成绩。
名词作目的状语可以给出行为发生的目的,让读者或听者了解行为背后的意图。
名词作原因状语的作用名词作原因状语时,它可以表明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原因。
例如:1.他迟到了,因为交通堵塞。
2.她哭了,因为被损害了自尊心。
名词作原因状语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行为发生的原因,增加句子的逻辑和连贯性。
名词作条件状语的作用名词作条件状语时,它可以表示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条件。
例如:1.如果天气好,我们将去郊游。
2.他答应来参加派对,只要有时间。
名词作条件状语可以让我们了解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使句子更加完整和明确。
综上所述,名词作状语在句子中起到丰富表达、进一步限定和描述的作用。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226fd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一、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特征、状态。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修饰动词“蔽”,表示动作的特征。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修饰动词“坐”,表示动作的特征或状态。
二、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对待的方式。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兄”修饰“事”,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修饰“待”,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
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1.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已入:名词“船”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载”所用的工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箕畚”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运”所用的工具。
四、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名词“间”用做状语,表示动词“至”发生的处所“小路”。
(译:刘邦已经离开,估计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名词“廷”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见”发生的处所“殿堂”。
(译: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她回国。
)。
名词作状语的例句
![名词作状语的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300168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7.png)
名词作状语的例句
一、表示时间。
1. 咱们明天公园见,可别晚上才来啊,那时候花都谢了。
(“晚上”名词作状语,表示来的时间)
2. 他夏天海里游,冬天山里滑(“夏天”“冬天”作状语,分别说明在海里游泳和在山里滑雪的时间)
二、表示地点。
1. 那小子屋里哭,院里笑,情绪变得比天气还快。
(“屋里”“院里”作状语,表示哭和笑的地点)
2. 蜜蜂花丛中飞,蜂巢里忙,一刻不得闲。
(“花丛中”“蜂巢里”作状语,表示蜜蜂活动的地点)
三、表示方式。
1. 他野人般生活,整天在山里蹿来蹿去,头发乱得像鸟窝。
(“野人般”作状语,表示生活的方式)
2. 你别狼吞虎咽吃饭,细嚼慢咽对身体好。
(“狼吞虎咽”作状语,描述吃饭的方式)
四、表示对待事物的态度。
1. 他菩萨心肠待人,不管谁有困难都会去帮忙。
(“菩萨心肠”作状语,表示对待他人的态度)
2. 别铁公鸡一样对待朋友,该请客就请客嘛。
(“铁公鸡一样”作状语,表示对待朋友的态度)。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ec1dedb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6.png)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表比喻,通常由具有具体形态、形状的名词充当,抽象名词不具备该语法功能。
比如,“犬”可以译为“象狗一样”,“斗”、“蛇”可以译为“象北斗一样”、“象蛇一样”。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这种名词作状语类型的成语,比如“星罗棋布”、“龙腾”、“鲸吞蚕食”。
第二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一般由方位名词和表示具体地点、场所的名词充当,译为“在(从)……”。
比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可以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这种语法特点的成语,比如“道听途说”、“风餐露宿”、“里应外合”。
第三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比如,“西”可以译为“向西,往西”,“下”可以译为“向下,朝下”,“前”可以译为“往前,朝前”。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有“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上窜下跳”。
第四类是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使用的材料,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当;译为“用……”、“乘坐……”。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地改写每段话。
例(9)《愚公移山》中的“箕畚”译为“用箕畚”,意思是凿石掘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
例(10)《黔之驴》中的“船”译为“用船,乘船”,意思是贵州原本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贵州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例⑾《促织》中的“笼养”译为“用笼子饲养”,意思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
例⑿《核舟记》中的“___”译为“用___这种材料”,意思是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___这种材料来修建船只。
此外,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如“车载斗量”表示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口诛笔伐”表示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耳闻目睹”表示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16475d26b4daa58da0114a68.png)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
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
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
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例如: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1b3e87d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b.png)
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
译为:向、在+名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大月氏复西走。
《汉书·张骞传》范睢至秦,秦王庭迎。
《战国策·范睢说秦王》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汉书·高帝纪》2.表示工具或依据。
译为:用、依照+名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战国策·范睢说秦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三国志·华佗传》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3.表示对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名+的态度例: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膑》4.表示比喻。
译为:像+名+一样例:嫂蛇行匍伏。
《战国策·秦策一》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雁鹜行以进,平立。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熊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柳宗元《熊说》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时间名词用作状语1.古今用法一致: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用在动词前。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2.古今用法不一致:“日”“月”“岁”等作状语。
①用“而”或“以”连接起来,这种格式现代汉语里没有。
译为:在……的时候。
例:长驱至齐,晨而求见。
《战国策·冯客孟尝君》②在具体行动前表示频数、经常,“岁”、“月”、“日”作状语+行动性动词。
译为:“岁岁”“月月”“日日”或“每年”“每月”“每日”。
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③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日、月+形、动。
译为:“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地”、“一月月地”。
英语名词做状语的用法
![英语名词做状语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1c68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0.png)
英语名词做状语的用法英语中,名词可以作为状语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起到修饰或限定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和示例:1. 方式状语(Manner adverbs):名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方式。
例如:- She ran to the party nervously.(她紧张地跑去聚会。
)- He swam across the river effortlessly.(他毫不费力地游过了河。
)2. 时间状语(Time adverbs):名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
例如:- I go for a walk every morning.(我每天早晨去散步。
)- They had dinner last night.(他们昨晚吃了晚饭。
)3. 地点状语(Place adverbs):名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地点。
例如:- She stood on the balcony.(她站在阳台上。
)- The cat jumped onto the roof.(猫跳上了屋顶。
)4. 原因状语(Cause adverbs):名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原因。
例如:- He went to the doctor because of his headache.(他因为头痛去看医生。
)- She was upset due to her failure.(她因为失败而心情沮丧。
)5. 目的状语(Purpose adverbs):名词可以表示动作的目的。
例如:- They study hard for good grades.(他们努力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
)- He exercises daily to stay healthy.(他每天锻炼为了保持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语境,名词作为状语时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使用名词作状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
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
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
制的作用。
常见类型
1、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析:名词“犬”,修饰动词“坐”,
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练:“项伯乃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表态度
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如: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析: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练:“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工具、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如: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2、“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按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4、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
5、表动作趋向
可译为“向(往)……”。
例如:
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一.要看谓词与其前面的名词的意义关系。
名词和谓词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就是主谓结构;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
如:“吾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中的“父事丞相”,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思就是“父亲侍奉丞相”,这显然与原来的句意不同。
应该理解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
所以,这里的“父”就是名词作状语,而不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二.要看能否在名词前加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或比况结构。
因为,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都不能作主语,这是无可置疑的。
下面,就以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功能类别作简要说明。
1.表比喻。
如“项伯乃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蔽”就可说成“像翅膀一样掩护”。
2.表态度。
如“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中的“客待之”可译为“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工具、方式。
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其中的“船载”可理解为“以船载”,但不能认为名词前省略了介词“以”。
因为,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一般不加介词,这是一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法规律。
4.表依据。
如“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依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5.表处所。
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但也不能以此认为名词前省略了介词“于”。
因为,古汉语中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大多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
如“战于长勺”、“盘庚迁于殷”。
6.表方位。
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由此可见,凡名词作状语的句子,一般都可在名词前加上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或比况结构,这是名词作状语与主谓结构的根本不同之处。
三.要看句子前面是否另有主语。
凡表示有生命事物的名词用在谓词前,则有两种情况,即该名词或者是主语或者是状语。
这就需要找句子前面是否另有主语。
就一般情况而言,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或上句中还另有主语。
如“吾得兄事之”,既然“吾”作全句的主语,“兄”就不可能再是主语(一个句子中不可能有两个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而有时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
了,这就需要往上下句中找主语。
如“常以身翼蔽沛公”,本句中并没主语,就需往上句“项伯亦拔剑起舞”中去找,“项伯”便是主语。
四.要按情理推断。
凡按上述三种辨析标准仍难判定谓词前的名词是主语或状语者,则需按情理推断。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倘若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名词“犬”是不是主语。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按情理推,即可知原句是说“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屠户的)前面”。
编辑本段举例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10、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4、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
名词“间”充当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鸿门宴》
1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动词“涉”“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 《归去来兮辞》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
2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25、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2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27、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而”一般只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墓”由连词“而”与动词“葬”连接,用作动词,修墓)《五人墓碑记》
28、其疾病而死(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