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第三篇范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深奥的经济学著作,但其主题却触及了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就业与经济稳定。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对现实世界深度思考的旅程。
书中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凯恩斯通过严谨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经济政策有了新的理解。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模型,更是一门关乎每个人生活幸福的学科。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
第四篇范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著作。在分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书中,凯恩斯还对货币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得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他通过对现实经济数据的分析,证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性,并为企业、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本书发表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迅速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对全球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凯恩斯的这本书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就业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利息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货币问题。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主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在每一部分中,凯恩斯都先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实证数据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篇一:凯恩斯《就业,利益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经济学家以及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

……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

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的成长。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节俭这一话题,凯恩斯将个体与国家乃至社会分开也同时揭露了一个哲学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面对问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上就是我对凯恩斯本人以及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感想。

虽然对该书中部分理论和表述不是十分理解,但通过阅读该书使我从中获益良多。

也希望这本书是我看待事物变得更加深刻的起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摘要: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稀缺性资源的不同用途的配置和各种资源的相对报酬及其产品的相对价值的决定。

古典学派认为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将很好地得到配置,并给予两种要素以合理的报酬。

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揭示了现实中存在的非充分就业问题,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利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了非充分就业情况下的消费和投资的决定,从而得出和古典学派不一致的就业论、利息论、货币论和价格论,并对国民收入、失业和经济周期等问题做出解释。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提倡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被誉为“凯恩斯革命”。

因此,有人把凯恩斯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关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以前在高中政治历史课本上就略有接触。

尤其是高二选修的《经济学常识》一书,其第二单元系统讲述了“凯恩斯革命”。

我对凯恩斯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思想记忆尤为深刻。

因为08年我参加高考时,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的理论考了一道大题目。

今年在《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课中,老师又着重介绍了《通论》这本书,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读一读的欲望。

很可惜,我在图书馆并没有搜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

还好,我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

我阅读的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系列由徐毓坍翻译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我着重看了出版说明、引论和消费倾向三部分,中间的和最后的基本没看。

一来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我对凯恩斯的中心思想已基本了解;二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数学推理知识,由于大学政教专业不学高等数学,因此,像这种充满数学推理和逻辑性很强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十分晦涩,很难读下去。

下面,我就我读过的部分谈谈我对本书的看法。

(一)内容概要本书共六编24章。

第1章《正名》中,作者阐释了名为“通论”的原因:在于说明经典学派的假设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具普遍性,从而阐释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之外建立的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经济与贸易1104班黄万情 533作者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

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1936)是他的三本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时,凯恩斯摒弃了正统的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的理论基础,倡导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大萧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政府要向办法促进有效需求,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就业、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的难以实现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在宏观经济学中曾学习过: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家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必然供过于求,企业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货或者降价促销,这就导致利润下降和减少工人以缩减成本。

记得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曾了解到,大萧条时美国资本家把新鲜的牛奶倒入河里,也不用于销售——这就是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

所以当出现经济萧条情况时,最重要的是促进就业,增加有效需求,而这些凯恩斯认为应该由政府干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姓名:郑珺班级:法学102班学号:22610219I原文摘抄第一卷引论第2章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①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②严格意义的不自愿失业,并不存在;③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第二卷定义与观念第4章单位的选择三在讨论就业理论时,凯恩斯建议只引进两个数量单位,即币值量和就业量。

(P32)第5章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一对价格的期望值(短期期望值)期望值(P36)未来报酬的期望值(长期期望值)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经济体制中都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存在,所有活动都是以往各种预期状态的产物。

(P39)二1、在实践中,以影响就业量而言,当前产量的预期售价大致就是最近产量的实际售价。

(P39)2、如果商品是经久耐用的,那么生产者的短期期望值是建立在投资者的当前长期期望值之上的。

(P40)第6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一、收入毛收利(雇主收入)净收入(可用收入)二、储蓄与投资储蓄:收入超出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

第7章进一步探讨储蓄和投资的意义三设以前的就业量与产量为已知,又设雇主预期,投资减储蓄之差额将增加,则雇主将增加其就业量与产量。

(P62)四“如果实际储蓄量,大于长期均衡中充分就业状态下之储蓄量,则谓之有强迫储蓄。

”(P63)五产量增加;在银行提供贷款时出现的三种倾向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增加;(P65)以货币来衡量的工资单位的增加。

第三卷消费倾向第8章消费倾向:I客观因素一1、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交点。

(P71)2、1、收入量社会的消费量2、客观环境(P72)3、该社会居民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个人习惯及收入分配的原则二1、工资单位的变化;;2、收入与消费之间差额的变化3、在计算净所得时并未计及的资本价值之不虞之变;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4、时间贴现率的变化(P73-75)5、财政贴现率的变化6、人们改变其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期望三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是很有启发的。

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自由竞争,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最终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趋于一致)陷入“经济学危机”。

基本观点在《通论》中,凯恩斯驳斥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表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平衡,就是创建在供给本身缔造市场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平衡。

他说道,这只适合于特定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就是大于充分就业的平衡,因而他自称为他的劳动力理论才就是通常理论,即为通论,既可以表述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以表述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凯恩斯指出,之所以发生有效率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是因为“消费女性主义”、“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有效率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促进作用。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通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财政12-1 魏泽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前半叶世界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者,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在凯恩斯在世的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各国内外矛盾的不断加深和尖锐化,在这不太长的年代里,爆发了七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理了两次世界大战。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就是在这个多事的、动荡不定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凯恩斯生前最后的也是最出名、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通论》的问世,被西方经济学家们视为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凯恩斯革命》一书中写道:“简单古典体系与凯恩斯简单模型之不相容清楚地表明革命意味着什么。

”那么,《通论》一书究竟提出了什么观点,使得其与新古典经济学发生巨大的矛盾,从而对传统经济学产生了强大的冲突呢?一、理论前提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一般情况;它所假定的情况,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的极限点,也不符合我们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经济社会的现实。

例如,其就业理论的假设前提是:①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②当劳动的就业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而《通论》强调“通”字,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二、研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着重于个量分析,主要考察个体经济的运行和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通论》则着重于总量分析,创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和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长期经济增长,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商业循环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的对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

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

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

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

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

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

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劳动市场论。

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

第二,利息论。

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

第三,旧货币数量论。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篇一: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

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

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

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最简单的一种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所需要的其它东西。

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

所以,按照萨伊的说法,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因此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交换。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笔记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笔记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笔记在经济学史上一般都把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标志。

50多年来,宏观经济学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也反映了经济学本身的进步。

因此,回顾一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3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学本身发展的结果。

30年代的大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转折点。

严重的失业、史无前例的衰退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摆脱这种困境的另一条出路——国家干预经济。

一向以自由放任著称的英国企图通过中央银行的金融调节与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减少失业,北欧宁静助小国瑞典增加了财政支出,实施了社会福利政策;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罗斯福开始实施他的新政。

这一切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新时期的开始。

新的时期需要新的理论。

新的理论应该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探讨其运行规律,证明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并为这种干预出谋划策。

这样,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而这一任务由凯恩斯来完成也许只是一种偶然。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出现的。

现实经济的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学的建立,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条件。

托宾认为:"四个不同而又相关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四种发展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凯恩斯《通论》的发表;经济计量学的建立;以及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上的运用。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也20—30年代形成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契尔,库兹涅茨,以及他们所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和美国商务部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把以前对国民收入的研究系统化、理论化,解决了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定义、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问题,确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将这一体系运用于实际。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一)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

《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

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6 篇24 章。

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一、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当就业量不变时,二、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

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

第二篇中,他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

第三篇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

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

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

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俞伟伟05022028一本不朽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投资家,对于凯恩斯我想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不应该陌生,他可以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创始人。

而正是《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在1936年的出版,开创了这个新的经济学领域。

就是在这本书里,凯恩斯推翻了以萨伊定理为基础的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教条,提出了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新理论,以阐明现代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关于作者的介绍,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虽然我把它读完了,但是对于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甚理解,因为很多内容都太概括了,还有很多术语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学常识和基础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谈去深究它其中的内涵。

总之,通读一遍之后,觉得很受打击,因为以前学过宏观经济学,可是还大部分都看不明白。

后来我又找了高鸿业的《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它是一本解读《通论》的书),才知道“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中,该书仍然是最难懂的著作之一……难于理解的文句,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以及一次又一次脱离正题的论述。

”(引自英国经济学说史的权威人士劳布教授的话),萨缪尔森也说“它是一本撰写不良的书,结构松散;任何外界人士,如果仅凭该书的过去声誉而购买该书的话。

他的购书款可以说上当受骗了。

”由此可见对于该书的深度毋庸置疑了。

以上是很多读过的人对于该书的感觉,一个字——难。

但同时我们可以估计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不去读这本书,因为它在经济史上的意义太重大了。

就经济理论上的独创性以及影响人类历史之深远而言,该书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媲美。

《国富论》推翻了风靡整个欧洲达数世纪之久的“重商主义”,进而带领资本主义走向新纪元。

接下来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弊端展开猛烈抨击,揭露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姓名:郑珺班级:法学102班学号:22610219I原文摘抄第一卷引论第2章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①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③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第二卷定义与观念第4章单位的选择三在讨论就业理论时,凯恩斯建议只引进两个数量单位,即币值量和就业量。

(P32)第5章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一对价格的期望值(短期期望值)期望值(P36)未来报酬的期望值(长期期望值)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经济体制中都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存在,所有活动都是以往各种预期状态的产物。

(P39)二1、在实践中,以影响就业量而言,当前产量的预期售价大致就是最近产量的实际售价。

(P39)2、如果商品是经久耐用的,那么生产者的短期期望值是建立在投资者的当前长期期望值之上的。

(P40)第6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一、收入毛收利(雇主收入)净收入(可用收入)二、储蓄与投资储蓄:收入超出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

第7章进一步探讨储蓄和投资的意义三设以前的就业量与产量为已知,又设雇主预期,投资减储蓄之差额将增加,则雇主将增加其就业量与产量。

(P62)四“如果实际储蓄量,大于长期均衡中充分就业状态下之储蓄量,则谓之有强迫储蓄。

”(P63)五产量增加;在银行提供贷款时出现的三种倾向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增加;(P65)以货币来衡量的工资单位的增加。

第三卷消费倾向第8章消费倾向:I客观因素一1、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交点。

(P71)2、1、收入量社会的消费量2、客观环境(P72)3、该社会居民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个人习惯及收入分配的原则二1、工资单位的变化;;2、收入与消费之间差额的变化3、在计算净所得时并未计及的资本价值之不虞之变;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4、时间贴现率的变化(P73-75)5、财政贴现率的变化6、人们改变其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期望三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俞伟伟05022028一本不朽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投资家,对于凯恩斯我想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不应该陌生,他可以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创始人。

而正是《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在1936年的出版,开创了这个新的经济学领域。

就是在这本书里,凯恩斯推翻了以萨伊定理为基础的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教条,提出了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新理论,以阐明现代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关于作者的介绍,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虽然我把它读完了,但是对于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甚理解,因为很多内容都太概括了,还有很多术语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学常识和基础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谈去深究它其中的内涵。

总之,通读一遍之后,觉得很受打击,因为以前学过宏观经济学,可是还大部分都看不明白。

后来我又找了高鸿业的《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它是一本解读《通论》的书),才知道“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中,该书仍然是最难懂的著作之一……难于理解的文句,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以及一次又一次脱离正题的论述。

”(引自英国经济学说史的权威人士劳布教授的话),萨缪尔森也说“它是一本撰写不良的书,结构松散;任何外界人士,如果仅凭该书的过去声誉而购买该书的话。

他的购书款可以说上当受骗了。

”由此可见对于该书的深度毋庸置疑了。

以上是很多读过的人对于该书的感觉,一个字——难。

但同时我们可以估计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不去读这本书,因为它在经济史上的意义太重大了。

就经济理论上的独创性以及影响人类历史之深远而言,该书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媲美。

《国富论》推翻了风靡整个欧洲达数世纪之久的“重商主义”,进而带领资本主义走向新纪元。

接下来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弊端展开猛烈抨击,揭露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

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

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

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

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

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

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劳动市场论。

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

第二,利息论。

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

第三,旧货币数量论。

按照旧货币数量论,人们之所以需要金钱,原因仅在于金钱能够买到的物品,如投资品、消费品等。

这三点理论的目的在于证明:资本主义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

凯恩斯的观点正是对原有观点的批判和发展。

在译者导读中,高鸿业先生还列出了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消费——消费倾向预期收益
资本边际效率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投资货币数量
(或就业量)利息率
流动性偏好
通过预先了解凯恩斯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

导读中还讲到了凯恩斯理论在西方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的意义。

认真读完高鸿业先生的译者导读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凯恩斯在书中主要阐述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经济周期理论、物价理论、工资理论等众多内容。

在第一编中,凯恩斯着重论述了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

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

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

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

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第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

第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

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在第二编中,他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

凯恩斯将预期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并且认为短期预期是价格预期,它决定厂商的现在产量和就业量;而长期预期是指资本的流动偏好,投资者会在持有货币或是投资证券的收益性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预期往往也是不稳定的他还
认为,从根本上说,投资对于储蓄有决定性作用,古典学派认为储蓄与投资相等取决于利率的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主要就是投资不足引起的,因此,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总收入和总储蓄的有效途径。

在第三编中,他主要研究的是消费者倾向。

凯恩斯认为,当就业量增加时,总所得也随之增加。

然而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总的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没有所得增加德那么快。

这是一个心里法则,无论从人性来看,还是从具体事实来看,这都是毫无疑问的。

他详细列举了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主观因素。

并进一步阐述了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通过乘数原理,凯恩斯得到了国民收入( Y )与投资量(I)之间的确切关系,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在第四编中,凯恩斯关注的主要方向是利率与灵活偏好。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所谓的“灵活偏好”和货币量。

他说,一个人在处置他的所得时会碰到“个人心理的时间优先”问题。

第一是消费倾向,在所得中有多少用作消费,有多少以某种方式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

第二,他持有的所得或储蓄保留为对未来消费的支配权的方式,可以是即期的、流动的,也可以是把即期的支配权放弃一些时候,而由未来的市场状况决定。

这便是“灵活偏好”,利息就是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在第五编中,主要是物价理论和工资理论。

他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增加货币数量促使有效需求增加,其效果一部分引起物价水平上涨,另一部分促使产出和就业增加。

只有达到充分就业后,再增加货币数量才不会再促使产出和就业的增加,而只会使物价水平同比例地上涨,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

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

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

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
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

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

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

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

另外,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第六编中谈及了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萧条、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这是由于投资率波动引起的,而投资率的波动又主要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

当繁荣趋向顶点时,资本品巨大需求压力使得它的重置成本的提高,构成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同时,资本边际效率还取决于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当前预期。

但是,这种预期的基础是靠不住的。

由于预期的依据捉摸不定,所以它面临的是突然和剧烈的变动,成为降低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萧条。

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资本边际效率的回升。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论述了大量的内容,建立的许多经典的经济模型,意义深远。

现在读起来这本书能理解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需要依靠网上其他人的讲解来辅助理解,虽然如此,这本鸿篇巨著仍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

这是本需要反复阅读的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