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呼吸训练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困难症状。 用于治疗各种急性或慢性肺疾病,主要针对吸
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特别是膈肌 及肋间外肌。
增强吸气肌练习
用抗阻呼吸器(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使 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
开始练习3~5 min,一天3~5次,以后增加至 20~30 min。
注意事项
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选择放松体位。 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免诱发呼吸性酸中
4、咳嗽训练
Cough 有效地咳嗽是为了排除呼吸道阻塞物并保持肺
部清洁,是呼吸疾病康复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效的咳嗽只会增加患者痛苦和消耗体力,并
不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过程
深吸气 短暂闭气 关闭声门 增加胸内压 声门开放
正确的咳嗽
深吸气,达到必要吸气容量, 吸气量必须超过15ml/kg (体重) 。
5、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是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 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病变部位 尽量在高处),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 流。
适应证
由于身体虚弱、高度疲劳、麻痹或有术后并发 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
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 急性肺脓肿。
的收缩 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
腹肌收缩。 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弹放松的吸气,接着
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
手法协助咳嗽
– 适于腹肌无力者。 – 方法:
在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 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可协助产生较大的腹内压力, 进行强有力的咳嗽。
也可将两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 廓,促进气体排出。
此外还可以采用抬臀呼气法,即采用仰卧位, 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 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 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半坐位膈肌呼吸训练的姿势
患者将双手置于腹部以感觉 膈肌正确呼吸的动作
注意事项
毒。 胸部扣击和震颤治疗前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
力,或者在叩击后进行体位引流,以免痰液进入更深 的部位,而难以排出。 各种训练每次一般为5~10 min,务必避免疲劳。
3、缩唇样呼吸训练
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慢支肺 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适当增加气道 阻力。
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 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减少肺内残气量。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
模式,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作用
膈肌呼吸不是通过提高分钟呼吸量,而是通过增 大膈肌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
膈肌活动增加1cm,可增加肺通气量250~300ml。 深而慢的呼吸可减少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增
吸气后短暂闭气,使气体在肺内有效分布、产生足够的 咳嗽驱动压 。
关闭声门,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 腹肌及胸部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加腹内压来增加胸内压,
使呼气时产生高速气流 。 声门开放,形成由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 。
有效的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 掌握各级呼吸方法,强调深吸气 治疗师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
呼吸训练
一、概述
1、定义 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 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 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2、理论基础
解剖与生理依据 – 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 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 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肺泡扩张和回缩, 驱动气体出入。 –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支配,因而可进行 主观训练;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吸气肌。
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膈肌好动耗氧少,并能减少辅助呼吸肌不必要 的运动,提高呼吸效率,缓解呼吸困难。
缓慢膈肌呼吸还可防止气道过早压闭,减少功 能残气量。
膈肌呼吸在体外引流时有助于排除肺内分泌物。
体位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 也可采用前倾站位,即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
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 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高位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较弱。
6、禁忌证
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呼吸衰竭。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
二、训练方法
腹式呼吸训练 呼吸肌训练 缩唇样呼吸训练 咳嗽训练 体位引流
1、腹式呼吸训练
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强调适当 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
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 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 进行腹式呼吸。
2、呼吸肌训练
Ventilatory muscle training 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缓解
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 前倾以放松腹肌,或身体稍前倾,两手支撑在 桌面。
百度文库
动作
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 念将气体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 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 把气体尽量呼出。
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 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 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
降低呼吸速率 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
具体操作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 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避免腹肌收缩(将双手置
于患者腹肌上,以判断腹肌有无收缩) 指导患者缓慢地深吸气 然后让患者轻松地做吹笛姿势呼气。 训练时应避免用力呼气,因吹笛姿势下用力或延
长呼气会增加气道的乱流,以致细支气管功能进 一步受限。
4、目标
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气道刺激因素,保持
呼吸道卫生。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重返社会。
5、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 气肿。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 后。
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特别是膈肌 及肋间外肌。
增强吸气肌练习
用抗阻呼吸器(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使 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
开始练习3~5 min,一天3~5次,以后增加至 20~30 min。
注意事项
训练时避免情绪紧张,选择放松体位。 避免憋气和过分减慢呼吸频率,以免诱发呼吸性酸中
4、咳嗽训练
Cough 有效地咳嗽是为了排除呼吸道阻塞物并保持肺
部清洁,是呼吸疾病康复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效的咳嗽只会增加患者痛苦和消耗体力,并
不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过程
深吸气 短暂闭气 关闭声门 增加胸内压 声门开放
正确的咳嗽
深吸气,达到必要吸气容量, 吸气量必须超过15ml/kg (体重) 。
5、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是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出。 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病变部位 尽量在高处),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 流。
适应证
由于身体虚弱、高度疲劳、麻痹或有术后并发 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
慢性气道阻塞、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 急性肺脓肿。
的收缩 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
腹肌收缩。 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弹放松的吸气,接着
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
手法协助咳嗽
– 适于腹肌无力者。 – 方法:
在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 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可协助产生较大的腹内压力, 进行强有力的咳嗽。
也可将两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 廓,促进气体排出。
此外还可以采用抬臀呼气法,即采用仰卧位, 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 脏器的重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 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半坐位膈肌呼吸训练的姿势
患者将双手置于腹部以感觉 膈肌正确呼吸的动作
注意事项
毒。 胸部扣击和震颤治疗前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
力,或者在叩击后进行体位引流,以免痰液进入更深 的部位,而难以排出。 各种训练每次一般为5~10 min,务必避免疲劳。
3、缩唇样呼吸训练
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慢支肺 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适当增加气道 阻力。
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 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减少肺内残气量。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
模式,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作用
膈肌呼吸不是通过提高分钟呼吸量,而是通过增 大膈肌的活动范围以提高肺的伸缩性来增加通气。
膈肌活动增加1cm,可增加肺通气量250~300ml。 深而慢的呼吸可减少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增
吸气后短暂闭气,使气体在肺内有效分布、产生足够的 咳嗽驱动压 。
关闭声门,进一步增强气道中的压力。 腹肌及胸部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加腹内压来增加胸内压,
使呼气时产生高速气流 。 声门开放,形成由肺内冲出的高速气流 。
有效的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 掌握各级呼吸方法,强调深吸气 治疗师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
呼吸训练
一、概述
1、定义 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 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 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2、理论基础
解剖与生理依据 – 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 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 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肺泡扩张和回缩, 驱动气体出入。 – 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支配,因而可进行 主观训练;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训练吸气肌。
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膈肌好动耗氧少,并能减少辅助呼吸肌不必要 的运动,提高呼吸效率,缓解呼吸困难。
缓慢膈肌呼吸还可防止气道过早压闭,减少功 能残气量。
膈肌呼吸在体外引流时有助于排除肺内分泌物。
体位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 也可采用前倾站位,即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
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 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高位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较弱。
6、禁忌证
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呼吸衰竭。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它临床情况。
二、训练方法
腹式呼吸训练 呼吸肌训练 缩唇样呼吸训练 咳嗽训练 体位引流
1、腹式呼吸训练
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大致为1:1,强调适当 深呼吸,以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
每次练习腹式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 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 进行腹式呼吸。
2、呼吸肌训练
Ventilatory muscle training 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缓解
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 前倾以放松腹肌,或身体稍前倾,两手支撑在 桌面。
百度文库
动作
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 念将气体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 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 把气体尽量呼出。
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 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 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
降低呼吸速率 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
具体操作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 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避免腹肌收缩(将双手置
于患者腹肌上,以判断腹肌有无收缩) 指导患者缓慢地深吸气 然后让患者轻松地做吹笛姿势呼气。 训练时应避免用力呼气,因吹笛姿势下用力或延
长呼气会增加气道的乱流,以致细支气管功能进 一步受限。
4、目标
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气道刺激因素,保持
呼吸道卫生。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重返社会。
5、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 气肿。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