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淡”之中见本色——贾志敏老师《母亲的鼓励》实录及赏析

一、故事蓄情,巧引课题

师:听你们老师介绍,你们班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告诉我,谁写得最好?(让写得最好的两生进行板演,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笔顺与结构)

师:请你写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名字——母亲(一生板“母亲”)。

师:请你写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手段——鼓励(一生板”鼓励”)。

(在生书写过程中,师对关键笔画、结构进行画龙点睛的点评)

指名分别读“母亲”“鼓励”。

【评析:这样导入的目的有三:一为揭示课题服务,二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了感情的基调,三是在无形中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意义。自然、朴素、实在!】

师: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生我养我,她把一切献给了我。也有人说,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学着老师的样子,也说一句诗意的话,赞颂母亲的话。

生1:母亲十分伟大。

生2:母亲十分无私。

生3:我用一首诗来赞颂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真好!

生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母亲生我们养我们,她对我们的爱不求回报,只求我们上进。母亲伟大在哪里呢?举个例子,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人们赶紧抢救埋在废墟里的人。当消防队员掀开一块天花板时,惊奇地发现,里面躺着两个人,一个年轻的母亲怀抱着两岁的孩子。母亲死了,

孩子还活着。后来在母亲的手机里发现这样的短信:孩子,你活着的话,别忘了母亲。你们也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没有什么反应)

师:还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的肝得了病,医生说,只有换肝,才能活下来。但是一直查找,没有合适的,只有母亲的肝配型是对的,但母亲的肝是脂肪肝,不能用。医生说,只有你每天跑,肝消肿了,才能用得上。这母亲就天天晚上去跑,半年里跑坏了6双鞋,肝也消肿了。后来,母亲的肝割了一块移植给孩子,孩子终于得救了。母亲给孩子的爱就是这样。现在谁也说说,你所了解到有关母亲的爱的事例?

生1:母亲为了让孩子上清华大学,筹集生活费,自己去捡垃圾。

生2:有一位孩子身上长满了过敏性黑痣,全身黑了。母亲为了救孩子,把自己肚子上的皮移植给孩子。

生3:一个母亲为了照顾在国外读书的女儿,奔走了四个国家,可她不通任何一国的语言。

(生齐读黑板上的“母亲”“鼓励”)

师在“母亲”“鼓励”之间加上“的”字。指名读课题《母亲的鼓励》。

【评析:“情者文之径”(刘勰语)。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贾老师用生活实际中感人的两个例子,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这样的事例。虽然学生的发言不是很精彩,但显然已经被贾老师的故事所感染。当学生带着对母亲感激之情走进文本,理解感悟的难度自然就会降低,这就为避免“繁琐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点拨指导,扎实训练

师指黑板上已板的三行生字新词,让学生分别读。

羡慕暗淡甜蜜按捺

好动妈妈

破天荒两鬓斑白百感交集

师点评“按捺”的“捺”的读音后:“好动”的“好”怎么讲?

生:“好”是喜欢的意思,好动,就是喜欢动。

(指导读妈妈——跟读、齐读)

师:妈妈跟母亲有区别吗?

生:“妈妈”是口头上叫的,“母亲”是书面上用的。

师:对,“母亲”是书面语言,“妈妈”是口头说的。打开书,看看写“妈

妈”的都在哪里?写“母亲”的又都在哪里?

生:写“妈妈”都在语言里,写“母亲”都在文章中。

师:凡是出现“妈妈”的,都在引号里面;写“母亲”的,都在叙述的句子里面,所以妈妈是口头语言,母亲是书面语言。

师:再看,“破天荒”是什么意思?

生:打破了之前常有的惯例。

师:对了,打破了之前常有的规律,意思就是从来都没发生过,如今奇迹般地发生了,叫“破天荒”

师:“两鬓斑白”什么意思?

生:“两鬓斑白”是指人的这里变成白色了(学生指着头的两侧说)。

师:“鬓”指耳朵的前面,“两鬓”指的是脸的两颊,“斑白”就是有一部

分白了,一部分还是黑的,这就叫两鬓斑白。

师:“悲喜交集”什么意思?字典里有四种解释,你能说出其中一点吗?

生1:又悲伤,又十分欢喜,两种感情交杂在一起。

生2:我觉得是:悲伤和欢喜同时交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感情。

生3:当时的情景应该是他既十分悲伤,又很开心,两种情景结合在一起。

师: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又高兴又悲伤,叫做“悲喜交集”。

(生齐读上述生字词)

【评析:语文知识教学回避不了,也不应回避,关键要选准知识点,在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些词语是贾老师精选出来的,所呈现的知识点都是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用能力所必需的。像“母亲”与“妈妈”的区别,看似平常,

但还是很有必要进行点拨指导的。这样扎实教学,凸显了对语文基本功的重视,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自学,以减少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三、直奔结尾,^热情诵读

师:字词会读了,文章会读吗?请一个同学来读最后一段。

生:高中毕业了——(生读得有拖腔的感觉)

师:不要这么读,要这样读:高中毕业了(师读得干脆、利落,不拖腔)。

(生继续读)

师:读得真好,就要这样正确、流利、有感情。现在我学着她的样子读最后几句。

师表情范读: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师:下面请三个同学读这几句话。

生1: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

师:“妈妈”要大声点,妈妈——

(生1继续读)

生2: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

师:读得好极了,就是要这样读!

生2: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从小到大,你总是不断地鼓励我,你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听了这话——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她读出感情在哪里呢?在变化!陈述时一种语气、一种语调、一种语速,但到读人物的语言时,她语气变了,语调变了,语速也变了。请你再读“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2继续读)

师:你读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话,很有味,请再读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