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3.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点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三、教学难点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张图片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讲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促使人的智力、体力、道德、情感和社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3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人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人对感官刺激敏感,需要通过游戏和体验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学龄期的人开始进入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青少年期的人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4.讨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1.教育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2.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有哪些特点和需求?3.你认为教育在你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六、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七、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调查并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的特点和需求;3.写一篇文章,谈谈教育在你的发展中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 的特征。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差异性要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 敏感期,及时而教。 5.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 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心理的发展指向个 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 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 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 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 和小环境之分。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 要求的规范。
•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 3.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第三节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导论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2.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第一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素质、 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第一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 环境决定论 观点: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发展是由环 境机械决定的。 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 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 贼。” 评价:片面夸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遗传、 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 极被动的产物。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五)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1.共同性 2.差异性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发展的差异性表现为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的 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 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 再次,发展的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 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和性格不同。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一)发展的统一性
首先,人的身体发展是统一的。 其次,人的心理发展是统一的。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两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的。 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为对象, 促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顺序性 2.阶段性 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 进。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教育工作要针对年龄 特征,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不搞“一刀 响着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Ⅰ、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Ⅱ、概要和教学目标:概要: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人的发展具有统一性、阶段性、稳定性、顺序性、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主要受教育自身状况,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教学目标: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涵义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因此,发展不等于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等,而是一种旧质不断消失,新质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有两种意义:第一即个体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

第二即总体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

前者主要出现于教学论述中,后者主要出现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中。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在发展水平上,人的身心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 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相应的教育策略:
充分地发挥个体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牢固树立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的信 念 提升个体的素质水平,特别是通过环境和学校 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水平,提高他们的 成就愿望和发展需要。
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
5、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生长长期趋势
注意: 适应 ≠ 迁就 而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 洞。”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 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 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天才——卡尔· 威特
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 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 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 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 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 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出版 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 学位。16岁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 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 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 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 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83岁逝世为止。
第三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为什么教育能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和深刻 3、学校教育有专门的经过训练的教师 4、学校教育可以调控遗传素质和环境的作用
早慧的 王勃, 14岁 《滕王阁序》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教育如何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逐渐成熟的成年人,每个人都经历着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

身体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情感的丰富,这些都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教育,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着个体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前行道路。

首先,我们来谈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意味着个体的成长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比如先学会抬头、翻身,然后才会坐、爬、走。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身心发展还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儿童时期,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认知和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时期,则更注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要根据阶段性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一个重要规律。

在某个特定时期,个体的某些方面会发展得特别迅速,比如语言能力在幼儿期发展较快,而抽象思维能力在青少年期发展更为突出。

教育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关键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

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当个体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

比如一个视力不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发展听觉和触觉来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也提醒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足。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在心智发展方面,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

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到复杂的逻辑推理,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教育引导着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还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新)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新)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教育万能论?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
•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教育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存动力和根本原因。
• 你如何看待“跳蚤人生”?教育过程中,怎 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 一、年轻一代的时代特征 • 1、生理成熟期提前; • 2、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不高; • 3、价值观念多元化,人生观务实; • 4、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交往能力; • 5、自尊心强,意志较薄弱,抗挫折力差; • 6、心理问题增多(学习、人际关系、早恋、自卑、自杀)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一、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2.内发论与外铄论
• (1)内发论: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如孟 子、卢梭和格赛尔等;
• (2)外铄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注重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代表人物有荀子、华 生和洛克等。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在《行为主义》 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 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 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 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 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 乞丐、盗贼。”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身体发展 心理发展
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未完成性 能动性
(教育学讲解教学课件)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021年高校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育。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外铄论强调教育的价值,对
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但外铄论的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否认理反应的
能动性而走向了机械主义发展观的极端。
真题再现
【2019 年真题】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苟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本章复习重点与难点
1.理解人的发展的概念。 2.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方面因素。 3.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章内容思维导图
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集自
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能力于一身的人,也处在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培
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18 世纪以来,内发论者更强调人的发展及其顺序是由人的某些方面的内在因
素推动和决定的。如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Libido)理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内发论者
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
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答案】B
3.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
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里,矛盾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二者共同起作用。人在本质
上是一系列矛盾的存在,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能动性

《教育学》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个人

《教育学》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个人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 特性:社会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能动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 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2.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他人、学校教育);外部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注意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素质、成熟机制)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顺序性: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揭示了个人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同运算水平);柯尔伯格揭示道德认知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前世俗-世俗-后世俗)不可逆。

2.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主要矛盾、发展任务;3. 不平衡:一方面表现为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不平衡(如发育);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更后。

“发展关键期”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发展的可能性有些直接可见有些隐现,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5. 个别差异性:群体角度(性别及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及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个别差异(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材施教(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内)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7.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8.遗传的意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4.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中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是荀子,外国代表是洛克和华生。
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6.(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分阶段进行教育。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里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反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教育学 讲义 之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教育学 讲义 之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塞尔: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想通 过外部训练抢在时间表前面是低效和徒劳的。

2.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 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所以是需要改造的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 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领袖、 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等各种类型 的人。 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 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 外铄轮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教育对人的改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 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 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个观点,在教育中学生的生理年龄 特点、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教育活 动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受到重视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观点:把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 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 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 则,如正义、尊严、良心、自由等为依据。
对海因兹偷药的反应:

支持偷窃:当个体必须在破坏法律和挽救生命之间作出选择的时 候,挽救生命的更高原则使偷药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 反对偷窃:在癌症病例很多而药物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根本不 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海因兹不应该按照自己的医院或者法律 行动,而是应该根据他所认为的一个公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做 法去行动、

《教育学》课件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7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教育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一)内部条件
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和基础性 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学校教育的物质条件、管理水 平及相关的精神条件要能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再次,教 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充分而正确地发挥积 极性、主动性和主导性;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而正确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 和时间先后具有不均 衡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 受损甚至缺失后,可 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 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6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几种不同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观
4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二、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 低级到高级、由简单 到复杂、由量变到质 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 过程。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具 有不同的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
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 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 稳定的不相似性。
13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14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是指事物或物质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变化,但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只有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内在因素:遗传素质主观努力•外在因素:环境(社会环境)教育(学校教育)•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否则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若有缺陷,人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成熟是指个体的器官由于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其机能达到可以发挥某种功用的程度。

•“三翻、六坐、八爬”•实验过程:•选取一对满48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4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所需要时间。

•结果: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从第七周开始,对未受训儿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结果:未受训儿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

超过了受训儿的爬梯水平。

•实验结论成熟势力说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Ps:遗传决定论•所谓“遗传决定论”即认为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不论后天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社会制度怎样不同,教育上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改变遗传基因的决定方向。

高尔顿试验(遗传决定论)•著名的“遗传决定论者”(研究方法对传记以及对家族家谱的研究)•通过对977名人和977名普通人的对比研究发现:在977位名人中其后代出了32位名人;977位普通人其后代只出了一位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
1. 教育面对的是人的个体,每个个体人都是共同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共同性体现在个体性上,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 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A.身体的发展指向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生理机能的完善
B.心理的发展指向个体认识、情感、意志、个性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3. 教育学视域中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各自内部及其整体性结构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指学校教育阶段,个体身心成长发育成熟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 顺序性:个体生命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 阶段性:个体在身心发展某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特征。

阶段性要求教育合适不同年龄阶段,不可“凌节而施”。

3. 差异性:每个个体因独特而不同,表现出差异性。

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4.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平衡。

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敏感期,及时而教。

5.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机能之间互补,协同发挥作用。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不确定的。

但不管有多少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单一因素的决定论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三类:
1. 个体自身的因素
2. 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实践活动。

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错误的。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
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后天获得性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

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2. 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有自发和自觉,影响的性质有积极和消极。

3.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也与个体的发展水平有关。

(三)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现实力量,是个体发展从可能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1. 人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发展
2. 活动是人的潜在的、可能的因素转化为现实性的力量
3.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有效影响取决于活动的组织程度和人的自觉性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是有目的设计的,是特殊的主体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

1. 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
2. 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人为性和教育性
3. 学校活动的特殊性:育人的目的性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1. 学校教育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为个体发展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规范。

2.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又好又快地发展。

3. 学校教育能够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4.学校教育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为个体生命发展奠基。

第二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一)个体社会化的内涵:
1. 广义的社会化,指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等,都包含在其中,既有属于社会性要求的内容,也有非社会性要求的内容,诸如学术性知识和技能等。

2. 狭义的社会化,仅指社会性所要求的内容,是个体学习特定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规范、行为规则,养成社会所要求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本节主要指狭义的社会化。

3.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4.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化的重点有所不同。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1. 形成社会价值观
2.完善自我观念
3.掌握社会技能
4.塑造社会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这里的个性不等于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 个体个性化的内涵:就是在人的共同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把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彰显出来,实现个体我和社会我的统一,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表现:
1. 唤醒人的生命自觉
2. 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3. 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一)两个极端:
1. 个人本位论:出现于18C至19C上半叶,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1782—1852)为代表。

强调尊重人的天性,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2. 社会本位论:出现于19C与20C之交,以迪尔凯姆、纳托尔普、凯兴斯坦纳等为代表。

强调根据社会的要求,塑造一个“社会我”。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1.二者的不同:
第一,基点不同。

第二,目的指向不同。

第三,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

2.二者的统一性
第一,二者共同构成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第二,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统一。

第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统一。

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教育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但这并不是教育必然的结果。

教育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是有条件的,本节着重
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条件。

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 以人为出发点。

2.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职能。

3.“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第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第三,教育要面向全体,关心每个学生发展,赋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

第四,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一)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的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第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批判传统教育中学生是客体,是被压迫者。

(二)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1.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 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坚持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创新不只是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也不只是教育某些部分或某些环节的变化,它是涉及观念、模式、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变革。

1. 教育观念创新
2. 教育模式创新
3. 教育制度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