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谷贱伤农理论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谷贱伤农理论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谷贱伤农理论谷贱伤农理论属于事业单位考试经济模块微观经济章节的一个重要考点,是需求价格弹性和供求法则的综合考察。
一、内涵“谷贱伤农”理论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二、理论分析农民收入来源于粮食的销售额。
粮食的销售额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粮价和销售量。
即销售额=粮价×销售量。
可以看到,农民的收入,即粮食销售额受到两个变量,粮价销售量的共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销售量指的是消费者实际购买的粮食数量,即需求量。
也就是说,这里的销售量和农民实际的产量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丰收的年份,粮食增产,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相比于正常年份,粮食的供给大1于需求。
根据供求法则,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粮价会随之下降。
其次,粮食属于需求价格弹性弱的商品,也就是说,不管粮价上涨还是下跌,粮价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很弱(可以近似看作忽略不计)。
因此农民的收入在粮价下降但需求量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下降。
这就是“谷贱伤农”出现的缘由。
三、考点回顾根据供求法则,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趋于下降,此时买家占据优势,称为“买方市场”。
反之,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趋于上涨,此时卖家占据优势,被称为“卖方市场”。
最后,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下,此时供求平衡,这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或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奢侈品、具有替代品的物品以及消费品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弹性比较大。
相反,必需品(如粮食),缺少替代品的物品和在短期行为内的物品弹性比较小。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中国经济的基石。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业发展受阻。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谷贱伤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供需失衡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产品供给减少。
另一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农业供给不能及时调整,导致供需失衡,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二、农业现代化滞后农业现代化滞后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技、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
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三、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是指农产品在市场化程度、流通方式、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与其他商品相比存在差距。
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解决方案: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关键。
首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其次,应推广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最后,应加强农业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信息平台建设也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应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同时,应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化。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它指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从而伤害农民的利益。
这个原理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因为农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价格。
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通过供需关系来解释。
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生产、进口农产品或者天气等因素导致的。
当价格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也会下降,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维持生计。
这可能会导致农民陷入贫困,甚至失去他们的土地和家庭。
谷贱伤农的原理也可以通过市场失灵来解释。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地调节供需关系,导致价格下跌。
例如,政府可能会干预市场,通过补贴或者价格控制来影响农产品价格。
这可能会导致农民无法获得公平的价格,从而伤害他们的利益。
为了避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者价格控制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农民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更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例如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这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减少对传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依赖。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它指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从而伤害农民的利益。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
一些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补贴、价格控制和鼓励农民转型。
这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计,同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过低,对农民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成本影响:粮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而这些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弥补。
当市场价格过低时,农民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
2. 利润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的收益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无法满足种植粮食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选择转行或减少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生产总量减少。
3. 供需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可能会引发粮食短缺,导致农民无法销售粮食。
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被迫降低种植标准,导致粮食质量下降,从而不利于整个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政策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补贴等手段来控制粮食价格。
如果粮食价格过低,政府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会对粮食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谷贱伤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的监管,确保粮食价格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农民提高种植标准,促进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谷贱伤农。
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谷贱伤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求关系失衡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在现实中,农产品供给量较大,而需求量相对较小,导致了价格下跌。
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存储期短,容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二、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掌握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
在农产品市场中,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而中间商、批发商等经营者则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市场信息,掌握价格走势,从而在交易中占据优势,压低了农产品价格。
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薄弱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价格也难以提高。
此外,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也限制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发展,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在农产品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谷贱伤农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加强农民信息服务加强农民信息服务,提升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我国农业走出“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怪圈——对整体农业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作业)姓名专业:学号:日期:签名:摘要:“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它不利于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变动,“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农业是弱质产业,相对第二、三产业而言,其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作为保障民生的特殊产业,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的扶持工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近年来农产品丰收却又滞销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但给农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现象是经济学中经典案例,主要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但人们却因为销价低或无适销市场而苦恼。
面对农产品丰收而收益反而低的困难,有效化解“谷贱伤农,谷贵伤民”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而这样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一)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经济学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在我国民间被形象的概括为“谷贱伤民”。
(二)谷贵伤民“谷贵伤民”是说粮食类或是各类物品的价格上涨,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下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生存利益。
(三)“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怪圈的形成以“菜贱伤民,菜贵伤农”为例,菜农难赚钱,市民嫌菜贵的真实反映。
虽然蔬菜大量滞销,各地批发价持续走低,但消费者却感觉菜价居高不下,甚至有菜农因为蔬菜价格低而自杀。
一方面,消费者承受着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嫌菜价贵;另一方面,农民并没有因高菜价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市场上蔬菜收购价格出现暴跌,而蔬菜终端销售价格却相对较高的尴尬局面。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国志斌20091104605 人力2班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主要指的是农产品市场中谷物价格下跌对农民利益的伤害。
这一现象往往会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民作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者,他们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价格。
谷物价格下跌会导致农民的销售收入减少,由此带来的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能力。
农民的购买力下降,将减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
这种谷价下降导致的农民收入减少,实际上是一种贫困化的表现。
第二,谷贱伤农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
谷物价格下降使得农户对于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农民往往会减少投入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面积,转而寻求其他更有利可图的产业。
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供应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供需失衡,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此外,谷贱伤农还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的下降会导致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加大,这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冲突,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市场中谷物价格下跌对农民利益的伤害。
谷价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造成农村贫困化;农业生产衰退,进一步削弱了农产品供应;同时也影响农村地区
的社会稳定。
因此,应该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总是会通过改变他们的商业策略获得更多的利益。
文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两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比,结合当今的一些现象对两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剖析。
同时通过对两种现象的分析对比,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说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薄利多销;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高低往往对我们的购买欲望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商家们为了卖出自己的商品有时会采取降低价格的手段,这也就形成了“薄利多销”的现象。
同时商品数量的多少往往也会影响卖家的销售情况,否则随之而来的便是货品的积压。
例如在农产品的交易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农民都卖不出去,只能降低价格出售,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谷贱伤农”的现象。
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经验,那“薄利”真的能够“多销”吗?“谷物伤农”又是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就用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知识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现象。
一、“薄利多销”现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等等。
其中商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种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因素。
根据需求曲线可知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呈反比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薄利多销”指的就是通过低价格低利润来扩大销量的营销手段是指通过降低商品的利润,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来实现总收益的扩大化。
根据需求曲线分析,如果商家想要通过每单位的商品获利多,那么它的价格随之就会高,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少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如他所愿的获得非常大的利润。
但如果商家把每单位商品的价格定的足够小,这样看来就不获利了吗?相反,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比之前定价高的时候获利更多。
因为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的购买欲望即需求量会随之增多。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粮食是农业生产的核心。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逐渐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替代,农民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而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更是让农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那么,为什么谷贱伤农现象会出现呢?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市场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商品数量就会增加;当市场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商品数量就会减少。
而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引发谷贱伤农的现象。
首先,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变化趋势,从而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
例如,当市场需求量较大时,由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他们可能会过度种植某种作物,从而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商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反之,当市场需求量较小时,由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他们可能会减少种植某种作物,从而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负担加重。
其次,农民生产方式的单一性也是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民生产方式单一,只注重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农民只注重水稻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商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反之,在某些地区,由于农民只注重小麦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负担加重。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有利于优胜劣汰,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谷贱伤农的现象。
首先,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是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单一。
由于农民只注重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导致市场上只有一种农产品,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谷贱伤农”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粮食价格低廉会伤害农民的利益。
这一经济学原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在市场经济中,粮食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粮食价格偏低时,农民的收入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
这就会导致农民减少投入,降低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甚至转而种植其他高价作物。
长此以往,粮食供应会减少,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会上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其次,谷贱伤农的现象还会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由于粮食价格低,农民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他们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转行他业,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外流也会加剧城乡差距,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再者,谷贱伤农会影响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降低成本,农民可能会减少投入,使用劣质肥料和农药,甚至违规使用激素等化学物质,这就会影响到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的收入,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民外流现象。
其次,农民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寻找新的增收途径,减少对粮食价格的依赖。
他们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来增加收入,降低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最后,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大对农村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捐助、扶贫等方式来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谷贱伤农的现象。
总之,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谷贱伤农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反映了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原理。
1. 供求关系原理:谷贱伤农反映了农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
当农产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没有相应增长时,农产品价格会下跌。
供求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如果供应过剩,价格就会下跌。
2. 市场竞争原理:谷贱伤农也反映了市场竞争对农民带来的挑战。
当农产品供应过剩时,农民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跌,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
市场竞争原理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推动市场价格向边际成本靠拢,当供应过剩时,竞争会压低价格。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反映了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原理。
在经济学中,通过理解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可以分析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农民带来的影响,并寻找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途径。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近年来,农村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下跌,这种现象被称为“谷贱伤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呢?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其原因。
一、供给过剩供给过剩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农业生产多年以来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状态,农民在生产中往往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导致产量和品质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产品的供给量也随之增加。
由于供给量增加,市场上的农产品就会出现过剩,价格自然就会下跌。
二、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我国的经济转型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城镇化加速,农村人口减少,而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同时,大量进口粮食的涌入也抑制了国内粮食的需求。
由于需求不足,市场上的农产品就会出现滞销,价格自然就会下跌。
三、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另一个原因是产业链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多年以来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状态,农民往往只能将农产品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将农产品卖给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后才流向消费者。
由于中间商利润的存在,农民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
同时,由于农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消费者也往往不愿意购买,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四、政策支持不足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生产的初期,而在后期的销售环节中,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这就导致了农民在销售时面临着价格下跌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农民往往缺乏市场信息,他们无法了解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情况和价格走势,这就导致了农民在销售时价格不透明,容易被中间商压价。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1】: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
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21所示。
在图2-21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均衡价格下降至P1。
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收入为四边形Q0Q1E1H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P0P1HE0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谷贱伤农,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经济问题。
在农业社会,农民种植粮食,而商人则以低廉的价格向他们收购,最终转卖获得高额利润。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谷贱伤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谷贱伤农呢?让我们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对谷贱伤农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相对稳定。
而供给方面,农民种植粮食需要时间和成本,但收成却往往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
当供给量不足时,商人会借机抬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而当供给量过剩时,商人则会以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收购,进而导致“谷贱伤农”的现象出现。
其次,市场垄断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代,商人往往掌握着对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权,形成了对粮食市场的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可以通过操纵市场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农民则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接受低廉的收购价格。
这种市场垄断导致了谷贱伤农的现象长期存在。
此外,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由于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商人往往可以任意操纵市场价格,而农民则无法获得合理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利益往往受到侵害,谷贱伤农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垄断以及政策法律不完善等因素。
要解决谷贱伤农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市场垄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
只有在政府、商人和农民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实现农民的合理利益,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这么简单的道理到了经济学中就变得神秘兮兮,属于大学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东东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以图2-24具体说明。
图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The picture is: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所以丰收是这个话题的特定前提。
丰收,到底在供求理论看来应该意味着什么?显然,应该是“供给量”增加了。
但是我们奇怪的是,农民是粮食的供应商,供给量增加引起的问题为何不用供给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却要用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解释?同时,我们从“谷贱伤农”和隐藏条件“丰收”,根本无法得到需求量如何变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线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条件,但这已经不是题中之意了。
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说“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这就非常奇怪了。
谷贱伤农
【一】“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
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
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
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
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
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现在我们要关注2005年及以后的几年会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这两年有几项重要的支农政策值得关注:最严格的农地保护政策、种粮直补和取消农业税。
这些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值得关注:就是增加了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鼓励农民继续`当农民,甚至可以把已经脱离农村的农民工又吸引到农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
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21所示。
在图2-21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均衡价格下降至P1。
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收入为四边形Q0Q1E1H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P0P1HE0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