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晶振的选择方法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选择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如何正确选择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如何正确选择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无源晶振是2个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时钟电路才能使用
有源晶振有4个脚,通电后就能直接使用。

如果有时钟电路,可以选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无源晶振的信号电平是可变的,比较灵活,但是需要用到DSP片内的振荡器,无源晶振要配合其他元件才能正常使用,电路比有源晶振复杂,但是价格要比
有源晶振便宜不少。

有源晶振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也不需要外部配置电路,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
有源晶振型号纵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法也不同。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如何分辨晶振的波形和选择应用正确波形

如何分辨晶振的波形和选择应用正确波形

此外还有差分输出PECL、LVDS等高频(100MHz以上)常用的,实际使用中晶振的输出一般用于驱动以下电路形式:
1、同轴电缆出;
以上两种电路一般适用于50欧姆的负载。这是因为以上两种电路一般需要50欧姆负载作匹配,在射频领域还有75欧姆、300欧姆等特征阻抗,需要时要加以说明。此类的输出波形最适合的为正弦波,正弦波经过长线传输后波形只是幅度有所衰减,波形并不会有畸变。
如何分辨晶振的波形和选择应用正确波形,这是晶振在运用中工程师们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松季电子为我们解答如下。
晶振的输出波形主要有三大类:正弦波、方波和准正弦波。
晶振负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弦波:负载50欧姆或1k欧姆;
2、方波:N个TTL负载或N个PF电容;
3、准正弦波:10K欧姆并联10PF电容;

晶振怎么选?有哪些注意点?这里有详细说明!

晶振怎么选?有哪些注意点?这里有详细说明!

晶振怎么选?有哪些注意点?这里有详细说明!1.引言1.1 概述晶振是一种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时钟电路、计时器、通信系统等领域。

它主要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电子设备中,晶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稳定、准确的时钟信号,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按照预定的时序工作。

通过晶振产生的时钟信号,我们可以精确地控制各个元器件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整个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晶振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些注意点。

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频率范围。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晶振的频率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频率范围。

其次,需要考虑晶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晶振的稳定度和准确度决定了时钟信号的精度,对于一些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我们需要选择稳定性和准确度较高的晶振。

此外,还需要考虑晶振的尺寸和功耗。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晶振的尺寸和功耗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选择适合的晶振类型。

总结起来,选择晶振时需要考虑频率范围、稳定性、准确性、尺寸和功耗等因素。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在这些因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合适的晶振,将有助于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在进行晶振选择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手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不同晶振的性能指标,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晶振的选择要点和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是引言。

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晶振的作用,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

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晶振的作用以及晶振的选择要点。

在2.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晶振的作用。

晶振作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元件,其作用十分关键。

我们将从频率稳定性、时钟精确性以及电路可靠性等方面逐一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充分了解晶振的重要性。

在2.2小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晶振的选择要点。

在选择晶振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频率稳定性、温度特性、功耗以及封装形式等。

晶振选型与应用知识

晶振选型与应用知识

石英晶振选型与应用知识石英晶体是压电晶体的一种,沿着特定的方向挤压或拉伸,它的两端会产生正负电荷,这种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对晶体施加电场导致晶体形变的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

所以在石英晶片两面施加交变电场,晶片就会产生形变,而形变又会产生电场,这是一个周期转换的过程。

对于特定的晶片,这个周期是固定的,我们利用这个周期来产生稳定的基准时钟信号。

石英晶体元器件,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频率控制、稳定或选择的关键电子元器件。

包括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滤波器。

在石英晶片的两面镀上电极,经过装架、调频、封装等工序后制成石英晶体元件。

石英晶体元件与集成电路等其它电子元件组合成石英晶体器件。

本文主要介绍石英晶振:即所谓石英晶体谐振器(无源晶振)和石英晶体振荡器(有源晶振)的统称。

一般的概念中把晶振就等同于谐振器理解了,振荡器就是通常所指钟振。

石英晶振是一种用于稳定频率和选择频率的电子元件,已被广泛地使用在无线电话、载波通讯、广播电视、卫星通讯、仪器仪表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一、石英晶振的型号命名方法1.国产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型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示外壳形状和材料,B表示玻璃壳,J表示金属壳,S表示塑料封型;–第二部分:表示晶片切型,与切型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A表示AT切型、B表示BT切型,–第三部分:表示主要性能及外形尺寸等,一般用数字表示,也有最后再加英文字母的。

JA5为金属壳AT切型晶振元件,BA3为玻壳AT切型晶振元件。

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型号命名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称用大写字母Z表示石英晶体振荡器;–第二部:类别用大写字母表示,其意义见下表:–第三部分:频率稳定度等级用大写字母表示,其意义见下表:–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以示产品结构性能参数的区别从型号上无法知道晶振元件的主要电特性,需查产品手册或相关资料才行。

二、石英晶振的结构特点1.石英晶体谐振器一般由外壳、晶片、支架(金属座)、外引线、引线等组成。

epson晶振选型手册

epson晶振选型手册

Epson晶振选型手册引言概述:Epson晶振选型手册是一本提供关于Epson晶振选型的专业指导手册。

晶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钟振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对于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准性起到关键作用。

本手册将从多个方面介绍Epson晶振的选型原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准确选型和应用。

正文内容:1. 晶振的基本原理1.1 晶振的作用与功能1.1.1 提供时钟信号1.1.2 稳定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1.1.3 控制和同步各设备之间的通信1.1.4 精确计时和定时功能1.2 晶振的工作原理1.2.1 晶体振荡原理1.2.2 纯谐振条件与频率稳定性1.2.3 晶振的构造与材料选择2. Epson晶振的特点与优势2.1 高稳定性和低功耗2.1.1 稳定性与频率偏移2.1.2 低功耗对电池寿命的影响2.2 宽温度范围和长寿命2.2.1 温度对晶振频率的影响2.2.2 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3 大容量和小封装尺寸2.3.1 容量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2.3.2 封装尺寸对电路板设计的要求3. Epson晶振选型原则3.1 需求分析和参数确定3.1.1 设备类型和用途3.1.2 工作频率和精度要求3.1.3 温度范围和环境影响3.2 选择适合的晶振类型3.2.1 晶振频率范围和精度等级3.2.2 温度补偿和温度响应特性3.2.3 封装尺寸和安装要求3.3 参考设计和测试验证3.3.1 参考电路设计3.3.2 振荡电路测试和频率测量3.3.3 选型结果评估和优化4. Epson晶振选型案例分析4.1 移动方式晶振选型4.1.1 高稳定性和小封装尺寸的需求4.1.2 多频段应用的选择考虑4.2 电子表计晶振选型4.2.1 长期使用和温度范围要求4.2.2 低功耗和电池寿命的平衡4.3 工业自动化控制晶振选型4.3.1 高频率和精度要求4.3.2 多通道同步和控制4.3.3 长寿命和可靠性的考虑5. Epson晶振应用注意事项5.1 环境温度和封装要求5.2 抗振动和抗干扰性能5.3 防静电措施和电源干扰5.4 长期使用和老化问题结语:本手册全面介绍了Epson晶振的选型原则和方法,包括晶振的基本原理、Epson晶振的特点与优势、选型原则、案例分析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大普晶振的选型

大普晶振的选型

晶振的等级
DAPU
如何确定频率准确度
影响频率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出厂准确度 + 温度漂移 + 电压特性 + 负载特性 + 老化漂移
DAPU 案例:
假如一台仪器在实验室使用,采用10.00MHz作为基准时钟,对时钟提出的频率稳 定度为 10年内频率最大不超过0.5PPM,即为5Hz
选型推荐: 出厂准确度 :8E-8 温度稳定度:5E-9 @-30至70度 电压特性:2E-9 负载特性:2E-9 老化率:5E-8/year, 4E-7/10year 此时钟 10年频率漂移为 4.89Hz ,符合选型要求
波形的选择
波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设备时钟芯片的要求和现有晶振产品的限制:
波形
优点
缺点
产品类型
DAPU 削顶正弦波
HCMOS/TTL
谐波干扰小、 体积小
驱动能力强
驱动能力弱 谐波干扰大
SMD‐7050、5032、 3225
OSC\VCXO\OCXO、 TCXO
标准正弦波 谐波干扰极小 电路复杂
OCXO、TCXO
O54, 50x40x12.7
O55, 50x50x12.7
TCXO 行业主要标准尺寸
尺寸的选择
DAPU T10A, 12.7*12.7*6
T11A, 20.7*12.7*8
M11A 20*12.7*10
M21B 25*15*10
T3225 3.2*2.5*1.5
T53 5*3.2*1.5
T75 7*5*2
广东省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DAPU
DAPU Telecom
目录
1
晶振选型的要点
2 晶振的等级

晶振工作电压

晶振工作电压

晶振工作电压
晶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产生稳定的高频振荡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晶振的工作电压是指晶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需要的电压。

晶振的工作电压通常是比较低的,一般在2V 到5V之间。

晶振的工作电压对于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晶振的工作电压过低,那么晶振的振荡频率就会不稳定,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晶振的工作电压过高,那么晶振的寿命就会缩短,同时也会影响晶振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

一般来说,如果晶振需要在低电压环境下工作,那么就需要选择低电压晶振。

如果晶振需要在高电压环境下工作,那么就需要选择高电压晶振。

除了工作电压之外,晶振的其他参数也需要考虑。

例如,晶振的频率、精度、温度特性等都会影响晶振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晶振。

晶振的工作电压是晶振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晶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参数,以确保晶振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
性。

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说明。

有源晶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而电容作为有源晶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大小的选取对有源晶振的性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

而在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电容大小的作用,并列举一些常见的选取规则,同时考虑实际因素及应用场景。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源晶振电容大小选取规则,并提供一些实用指导。

通过阐述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大小的电容可以提升有源晶振性能,并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读者对有源晶振电容大小的更深入研究,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 正文在设计电路板时,选择合适的有源晶振电容大小至关重要。

有源晶振电容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晶振的稳定性、频率精度和启动时间等方面。

本节将详细探讨有源晶振电容大小的选取规则。

在确定有源晶振电容大小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晶振所处的应用场景和系统要求。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系统对于有源晶振电容大小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较大的电容可以提高晶振的稳定性,并降低由温度变化、供电波动和负载变化引起的频率误差。

然而,选择过大的电容也可能导致启动时间延长和功耗增加。

为了确定合适的有源晶振电容大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工作频率范围。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频率范围内的有源晶振,并参考其数据手册中给出的推荐电容范围。

其次是系统要求对频率精度及稳定性的要求。

如果系统对频率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则可以选择较大的电容值。

此外,还需要考虑晶振的启动时间和功耗。

选择有源晶振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选择有源晶振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有源晶振有多种封装,并且有好几种不同的类型:普通有源晶振(SPXO),电压控制压控晶振(VCXO)、温度补偿温补晶振(TCXO)、恒温箱恒温晶振(OCXO),以及数字补偿石英晶体振荡器(DCXO)。松季电子介绍每种类型都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能。
1、频率稳定性的考虑
有源晶振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工作温度内(一般是:-40 TO +85度)晶振频率的稳定性能,它是决定有源晶振价格的重要因素。晶振频率稳定性越高或工作温度范围越宽,器件的价格就越高设计工程师要慎重决定对有源晶振的实际需要,然后规定有源晶振的稳定程度。
2、对于有源晶振的频率精度
要求±20ppm或以上的,可使用普通无补偿的晶振的频率精度在±1至±20ppm的范围内的,应该考虑选择温补晶振(TCXO)。对于要求有源晶振的频率精度在低于±1ppm 的,应该考虑OCXO或DCXO。
3、有源晶振的其他参数必需考虑的是输出类型、相位噪声、抖动、电压稳定度、负载稳定性、功耗、封装形式、冲击和振动、以及电磁干扰(EMI)。

晶振的切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晶振的切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晶振的切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晶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设备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

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和控制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

晶振的切型是指晶振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机器或工具进行切割的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切型方式和方法会影响晶振的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因此,对晶振的切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晶振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晶振的切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晶片的形状和晶片的表面质量。

晶片的形状通常有圆形、椭圆形和方形等多种形态。

不同的形状对晶振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圆形晶片相对于其他形状的晶片具有更好的机械稳定性,在应用中更为广泛。

而椭圆形和方形晶片则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和需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另外,晶片的表面质量也是影响晶振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晶片的表面质量主要体现在晶片的光洁度和粗糙度。

光洁度指晶片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滑,粗糙度则指晶片表面的粗细程度。

对于晶振来说,较高的光洁度和较低的粗糙度可以减小晶片的阻尼效应,提高晶振的振动效果和精度。

总之,晶振的切型对晶振的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选择晶片的形状和提高晶片的表面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晶振的质量,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扩大,对晶振切型的研究和优化也将越来越重要,为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性能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2.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要求。

以下是对各部分的介绍:2.1 引言引言是文章的开端,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或主题。

在本文中的引言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 1.1 概述:对晶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进行简要介绍,引出晶振切型的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概述,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背景和动力。

晶振选型不可忽视的因素:起振时间

晶振选型不可忽视的因素:起振时间

晶振选型不可忽视的因素:起振时间在前面发表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晶振参数:负载电容CL,动态电感Lm 和动态Cm 。

我们接着往下分析。

假设你要选择在2 个32MHz 的晶振中选一个,一个CL=10pF 另一个CL=16pF,其他参数一样。

根据SimpleLink™ Bluetooth low energy CC2540 (可以从这个链接中看到具体内容ti/product/cc2540?DCMP=blog-frequency3&HQS=blog-frequency3-lp1)的说明,这两个晶振它都支持,那你会选择哪个?当然,要视情况而定。

晶振起振时间大概是7-15t,t 由如下公式计算:Lm 、Rm 分别是动态电感和电阻参数,Rn 振荡器的负电阻。

参数gm 是振荡器的跨导,f 晶体的共振频率,CL 是负载电容。

从这个等式中可以很容易看出CL 越小,起振时间越快。

如果你有一个周期循环应用(a duty-cycled application),因为你的系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睡眠模式或者发送接收等待参考时钟开启的时间短,,也许你可以节省你的电源。

同时,低的负载电容意味着振荡器的负电阻高,那么振荡器可以维持在低功耗下。

有这些电源方面的优势,为什么不选择一个高的负载电容的晶振?答案就是频率的稳定性。

空载振荡频率fs 如下:振荡器频率飘移是其负载电容的函数:这样你可以看出,如果寄生电容改变,就是公式中的Co,如果CL 很大,那么频率变化的就不会很大。

但如果使用低的CL 晶体管,寄生电容笑的改变不会引起频率的大变动。

总之,晶振负载电容的选择需要好好权衡电源消耗和频率稳定。

选择加载电容值具体信息参见MSP430™ 32kHz crystal oscillation application note ,网址是ti/lit/an/slaa322b/slaa322b.pdf?DCMP=blog- frequency3&HQS=blog-frequency3-ap1。

晶振概念及选择

晶振概念及选择

晶振全称为晶体振荡器,其作用在于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这个频率晶振经过频率发生器的放大或缩小后就成了电脑中各种不同的总线频率。

以声卡为例,要实现对模拟信号44.1kHz或48kHz的采样,频率发生器就必须提供一个44.1kHz或48kHz的时钟频率。

如果需要对这两种音频同时支持的话,声卡就需要有两颗晶振。

但是娱乐级声卡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都采用SRC将输出的采样频率固定在48kHz,但是SRC会对音质带来损害,而且现在的娱乐级声卡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晶振一般叫做晶体谐振器,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

这种晶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如果给它通电,它就会产生机械振荡,反之,如果给它机械力,它又会产生电,这种特性叫机电效应。

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振荡频率与他们的形状,材料,切割方向等密切相关。

由于石英晶体化学性能非常稳定,热膨胀系数非常小,其振荡频率也非常稳定,由于控制几何尺寸可以做到很精密,因此,其谐振频率也很准确。

根据石英晶体的机电效应,我们可以把它等效为一个电磁振荡回路,即谐振回路。

他们的机电效应是机-电-机-电..的不断转换,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是电场-磁场的不断转换。

在电路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把它当作一个高Q值的电磁谐振回路。

由于石英晶体的损耗非常小,即Q 值非常高,做振荡器用时,可以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作滤波器用,可以获得非常稳定和陡削的带通或带阻曲线。

参数:网络有两个谐振点,以频率的高低分其中较低的频率为串联谐振,较高的频率为并联谐振。

由于晶体自身的特性致使这两个频率的距离相当的接近,在这个极窄的频率范围内,晶振等把它们称为计时器(timer)可能更恰当一点。

计算机的计时器通常是一个精密加工过的石英晶体,石英晶体在其张力限度内以一定的频率振荡,这种频率取决于晶体本身如何切割及其受到张力的大小。

有两个寄存器与每个石英晶体相关联,一个计数器(counter)和一个保持寄存器(holdingregister)。

如何选择晶振以及晶振电容

如何选择晶振以及晶振电容
(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比较常用的为15p-30p之间。
如何选择晶振的电容
1:如何选择晶振
对于一个高可靠性的系统设计,晶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设计带有睡眠唤醒(往往用低电压以求低功耗)的系统。这是因为低供电电压使提供给晶体的激励功率减少,造成晶体起振很慢或根本就不能起振。这一现象在上电复位时并不特别明显,原因是上电时电路有足够的扰动,很容易建立振荡。在睡眠唤醒时,电路的扰动要比上电时小得多,起振变得很不容易。在振荡回路中,晶体既不能过激励(容易振到高次谐波上)也不能欠激励(不容易起振)。晶体的选择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一般来说某一种单片机或外围芯片都会给出一个或几个典型适用的晶振,常用的像51单片机用12M晶振,ATmega系列单片机可以用8M,16M,7.3728M等。这里有一个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如果所使用的单片机内置有PLL即锁相环,那么所使用的外部晶振都是低频率的,如32.768K的晶振等,因为可以通过PLL倍频而使单片机工作在一个很高的频率下。

2:如何选择电容起振电容
从原理上讲直接将晶振接到单片机上,单片机就可以工作。但这样构成的振荡电路中会产生偕波(也就是不希望存在的其他频率的波),这个波对电路的影响不大,但会降低电路的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 为了电路的稳定性起见,建议在晶振的两引脚处接入两个瓷片电容接地来削减偕波对电路的稳定性的影响,所以晶振必须配有起振电容,但电容的具体大小没有什么 普遍意义上的计算公式,不同芯片的要求不同。

晶振电容的选取和计算

晶振电容的选取和计算

晶振电容的选取和计算
在电子电路中,晶振和电容是常用的元件。

晶振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而电容则用于调整晶振的频率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晶振电容对于电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晶振电容的选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频率:晶振的频率决定了所需的电容值。

一般来说,电容值与晶振频率成反比。

较高频率的晶振需要较小的电容值,而较低频率的晶振则需要较大的电容值。

2. 容差:电容的容差会影响晶振的频率稳定性。

一般来说,选择容差较小的电容可以提高晶振的频率稳定性。

3. 温度系数:电容的温度系数也会影响晶振的频率稳定性。

选择温度系数较小的电容可以降低温度对晶振频率的影响。

4. 成本:不同容值和精度的电容价格不同,需要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成本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晶振电容的值:
C = 1 / (2 * π * f * T)
其中,C 表示晶振电容的值,f 表示晶振的频率,T 表示电容的温度系数。

总之,选择合适的晶振电容需要考虑频率、容差、温度系数和成本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选择。

晶振应用场景和指标要求

晶振应用场景和指标要求

晶振应用场景和指标要求
晶振是一种用于产生稳定的电子信号的电子元件,它在许多电
子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晶振的一些应用场景和指标要求:
1. 应用场景:
通信设备,晶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移动电话、卫
星通信等领域,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

计算设备,晶振被用于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设备中,以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和同步。

消费电子,晶振也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如电视、
音响、数码相机等,用于时序控制和数据传输。

工业控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晶振被用于PLC(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中。

2. 指标要求:
频率稳定性,晶振的频率稳定性是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用ppm(百万分之一)来衡量,要求频率稳定性高,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温度特性,晶振的频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一般要求温度特性尽可能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相位噪声,对于一些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如通信设备,对晶振的相位噪声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相位噪声尽可能低。

工作温度范围,晶振的工作温度范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要求能够适应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特别是在工业领域。

总的来说,晶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频率稳定性、温度特性、相位噪声和工作温度范围等指标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晶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fpga的晶振

fpga的晶振

fpga的晶振
FPGA的晶振是一种重要的时钟源,在数字电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晶振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以保证 FPGA 内部的各种运算和数据传输的同步性和正确性。

FPGA 的晶振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石英晶体在机械振动下产生的电荷和放电现象来产生稳定的高频振荡信号。

常见的晶振频率有 50MHz、100MHz、125MHz、200MHz 等。

在 FPGA 中,晶振的频率决定了 FPGA 的最大工作速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晶振的频率应略高于 FPGA 的最大工作速度,以确保 FPGA 在最大频率下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晶振的质量也会影响 FPGA 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频率外,晶振的精度和稳定性也是选择晶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晶振的精度越高,其输出的时钟信号就越稳定,可以提高FPGA 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一般情况下,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晶振可以更好地满足 FPGA 的应用需求。

总之,FPGA 的晶振是数字电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稳定性和精度直接影响着 FPGA 的工作效果和可靠性。

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根据 FPGA 的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的晶振。

- 1 -。

晶振品牌排名分析

晶振品牌排名分析

晶振品牌排名分析引言概述:晶振是电子产品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其品质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

因此,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晶振品牌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市场上几个知名的晶振品牌进行排名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品牌的优劣势,为选购晶振提供参考。

一、品牌知名度1.1 品牌历史:分析各个晶振品牌的历史悠久程度,是否有较长的市场经验。

1.2 品牌口碑:调查用户对各个品牌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其在市场上的声誉。

1.3 品牌认知度:研究各个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否被广泛认可。

二、产品质量2.1 稳定性:评估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 精度:比较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3 抗干扰能力:检测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是否能够稳定工作。

三、价格性价比3.1 价格水平:对比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价格水平,是否具有竞争力。

3.2 产品性能:分析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在同等价格下的性能表现,是否物有所值。

3.3 售后服务:考察各个品牌的售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是否能够及时解决用户问题。

四、技术研发实力4.1 创新能力:研究各个品牌在晶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

4.2 技术团队:了解各个品牌的技术团队规模和专业程度,是否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

4.3 技术专利:查看各个品牌在晶振领域的专利数量和质量,是否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

五、市场份额5.1 销售量:分析各个品牌的晶振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份额情况。

5.2 市场占有率:比较各个品牌在晶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是否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5.3 市场竞争:研究各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策略,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晶振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和优劣势。

在选择晶振产品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应综合考虑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价格性价比、技术研发实力和市场份额等因素,选择一家适合自己需求的品牌,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at切石英晶振温频最好区域

at切石英晶振温频最好区域

at切石英晶振温频最好区域
石英晶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领域。

石英晶振的性能受到温度和频率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温频区域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石英晶振的制造过程中,at切割是常见的加工方式。

at切割是指将石英晶振材料沿着特定的晶体面切割成薄片,然后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at切割可以使石英晶振的频率和温度特性得到优化。

石英晶振的频率与其尺寸有关,而温度则会影响晶体结构和振动频率。

因此,at切石英晶振的温频最佳区域也与其尺寸和晶体结构相关。

对于at切石英晶振来说,频率温度特性最好的区域是在温度为25℃左右的范围内。

在这个温度区域内,石英晶振的频率变化相对较小,稳定性较高。

如果温度超出这个范围,石英晶振的频率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影响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at切石英晶振的尺寸也会对其温频特性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石英晶振的尺寸越小,其频率的温度稳定性越好。

这是因为小尺寸的石英晶振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频率变化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石英晶振的性能稳定,通常会选择适当的
尺寸和温度区域。

一般来说,较小的石英晶振适用于高温环境下,较大的石英晶振适用于低温环境下。

而在常温环境下,中等大小的石英晶振通常具有较好的性能。

总结起来,at切石英晶振的频率温度最佳区域一般为在温度为25℃左右的范围内,尺寸较小的石英晶振具有较好的频率温度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和温度区域,以保证石英晶振的性能稳定和准确。

无源晶振起振电路

无源晶振起振电路

无源晶振起振电路无源晶振起振电路是电子电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起振方式,它在许多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设计一款稳定可靠的无源晶振起振电路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这个过程。

一、晶振的选型晶振是无源晶振起振电路中最为关键的元件,它的选型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

因此,在设计无源晶振起振电路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晶振。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路所需的晶振频率。

通常来说,晶振的频率是按照标准化的数值制定的,如4MHz、8MHz、12MHz等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以满足电路对时钟频率的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晶振的质量。

一个好的晶振应该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低温漂移等特点。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知名品牌、经过严格测试的晶振,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电路的设计与布局在选好晶振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晶振的特性来设计无源晶振起振电路,并进行合理的布局。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晶振与集成电路之间的匹配电容。

通过对电路的测试和仿真,我们可以得到晶振与集成电路之间的等效串联电容值,并根据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来设计匹配电容。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布局电路,以减少电路中的噪声和干扰。

如果电路中的噪声和干扰过大,会直接影响到晶振的稳定性和精度。

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时注意电源和地的布局,合理布置信号线和过滤器等元件,以降低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三、电路的调试和改进完成电路的设计和布局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的测试和调试,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示波器等测试设备来测试电路的波形和频率。

如果出现波形变形、频率偏移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精度。

其次,我们需要对电路的供电、温度等因素进行测试和仿真,以评估电路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如果电路出现了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设计一款稳定可靠的无源晶振起振电路,需要经过晶振的选型、电路的设计与布局、以及电路的测试与改进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晶振的选择方法
晶振选型时关心的技术指标:
1.频率:基本参数,选型必须知道的参数。

频率越高一般价格越高。

但频率越高,频差越大,从综合角度考虑,一般工程师会选用频率低但稳定的晶振,自己做倍频电路。

总之频率的选择是根据需要选择,并不是频率越大就越好。

要看具体需求。

比如基站中一般用10MHz的OCXO,但由于很好的频率稳定性,属于高端晶振。

至于范围,晶振的频率做的太高的话,就会失去意义,因为有其他更好的频率产品代替。

KVG的产品频率范围是:25kHz-1.3G。

基本上所有应用中的晶振都可以在KVG产品种找到。

2.频率稳定度:关键参数,KVG的高端晶振可以达到10-9级别。

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与标称频率允许的偏差。

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

一般来说,稳定度越高或温度范围越宽,价格越高。

对于频率稳定度要求±20ppm 或以上的应用,可使用普通无补偿的晶体振荡器。

对于介于±1 至±20ppm 的稳定度,应该考虑TCXO 。

对于低于±1ppm 的稳定度,应该考虑OCXO。

比如OCXO-3000SC,频稳为+/- 2x10^-9。

如果客户有十分特别的频稳要求,KVG可以定制。

3.电源电压:
常用的有3.3V、5V、2.8V等。

KVG的产品2。

8V 3。

3V 5V都有。

其中3.3V应用最广。

4.输出: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输出。

(HCMOS,SINE,TTL,PECL,LVPECL,LVDS,LVHCMOS等)每种输出类型都有它的独特波形特性和用途。

应该关注三态或互补输出的要求。

对称性、上升和下降时间以及逻辑电平对某些应用来说也要作出规定。

KVG产品有些系列有HCMOS/TTL,有些系列有LVPECL/LVDS输出。

根据客户需要我们可以帮助客户选型。

5.工作温度范围:
工业级标准规定的-40~+85℃这个范围往往只是出于设计者们的习惯,倘若-30~+70℃已经够用,那么就不必去追求更宽的温度范围。

对于某些特殊场合如航天军用等,对温度有更苛刻的要求。

KVG的产品都用普通和工业级标准,对于军工极KVG也有。

军工级一般需要定制,KVG在定制方面有优势。

6.相位噪声和抖动:
相位噪声和抖动是对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定量方式,是对短期稳定度的真实度量。

振荡器以及其它利用基波或谐波方式的晶体振荡器具有最好的相位噪声性能。

采用锁相环合成器产生输出频率的振荡器比采用非锁相环技术的振荡器一般呈现较差的相位噪声性能。

但相对的,拥有好的相位噪声和抖动的同时振荡器的设计复杂,体积大,频率低,造价高。

KVG的晶振系列涵盖了各种设计技术,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选择。

例如V-850采用倍频器(过滤谐波)技术,具有高频,低抖动(<0.1ps rms 12kHz-20MHz)。

实际上相位噪声和抖动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度量,所以一般越高端的晶振,即频稳越好的晶振,这些指标也相应越好。

KVG可以提供各种档次相位噪声的晶振,
当然参数不同,价格也不同。

7.牵引范围(VCXO):是针对VCXO的参数。

带有压控功能的晶振为VCXO,即通过调谐控制电压改变输出频率。

牵引范围为变化频率(增大或减少)与中心频率的比值。

此比值一般用ppm表示。

通常牵引范围大约为100 - 200ppm,取决于VCXO的结构和所选择的晶体。

KVG不同型号的范围不一样,例如KVG推荐的V-9700M系列的牵引范围>+/-100ppm
8.封装:
与其它电子元件相似,石英振荡器亦采用愈来愈小型的封装。

通常,较小型的器件比较大型的表面贴装或穿孔封装器件更昂贵。

所以,小型封装往往要在性能、输出选择和频率选择之间作出折衷。

KVG振荡器有插件(DIL)、贴片(SMD)、CO-08各类封装,插件如长方形的DIP14封装,正方形的DIP8封装等,贴片有7*5,5*3.2等封装。

以上类别的封装KVG都有。

9.老化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值随着变化的大小,有年老化和日老化两种指标。

KVG的高精OCXO可以达到10-10/年。

比如OCXO-3000SC。

以上是选型时工程师会考虑的晶振参数,拿到前5个参数,一般就能选出相对应的型号。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频率稳定度。

所谓高端,就是频率稳定度非常好的晶振。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高端晶振的需求会日益增加。

KVG的OCXO频稳可以达到10-9级别。

另外对于中高端晶振,有时客户对某些指标有特殊要求,比如更好的相位噪声,或更小的封装。

KVG的晶振产品线十分全面,可以满足各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