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 总则1.1.1为规范江苏省地源热泵桩基埋管技术应用工程的工程勘察、测试、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使地源热泵桩基埋管工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能环保与减排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1.1.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桩基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的建筑工程。

1.1.3采用本规程进行地源热泵桩基埋管工程勘察、测试、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其它标准的要求。

12 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桩基埋管换热器 Pile foundation buried heat exchange pipe埋设于桩内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根据管路安装型式不同,常见的有垂直U 型桩基埋管换热器、W 型桩基埋管换热器和螺旋型桩基埋管换热器等。

2.1.2 埋管桩基(能源桩) Energy pile通过在建筑桩基础中埋设换热器装置(即桩基埋管),进行浅层低温地热能交换,起到基础承载和换热的双重功能的桩基础,也称为能源桩。

2.1.3 桩基埋管换热系统 Heat transfer system of buried pipe pile foundation传热介质通过桩基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

2.1.4 热响应测试 Geo-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地埋管换热器或能源桩进行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加热或取热,以获得岩土体或桩基埋管(能源桩)综合热物性参数的试验。

2.1.5 荷载-温度联合测试 Mechanical-thermo test for energy pile在埋管桩基静载试验同时进行一定时间内的连续加热或取热,以确定埋管桩基单桩热-力耦合作用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1.6岩土综合导热系数 Geothermal comprehens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 of the earth通过热响应测试得到的钻孔埋管或埋管桩基(能源桩)穿越岩土层的综合导热系数。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技术规范

2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 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 1 2 3 4 5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岩土层的结构; 岩土体热物性; 岩土体温度;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冻土层厚度。
2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 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 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 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 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 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 力不应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选用。
1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 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 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 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 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 系统。 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 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 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
◆此外,虽然理论上抽取的地下水将回灌到地 下水层,但目前国内地下水回灌技术还不成熟, 在很多地质条件下回灌的速度大大低于抽水的 速度,从地下抽出来的水经过换热器后很难再 被全部回灌到含水层内,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 失。
1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意义和必要性
(1)南方对供热制冷的需求特点
生 活 热 水 南 方 气 候 潮 湿 、 冬 季 气 温 变 化 大 ( 经 常 在 10℃-20℃间变化)、夏季炎热,因此,洗澡用的生活热水 成为南方人的生活必须 ; 夏季空调制冷 南方夏季炎热,制冷空调已成为城市家庭 和办公的基本设施 ; 冬季采暖 16℃是人体对寒冷忍受程度的一个界限,南方 冬季绝大多数地方的气温都会降至16℃以下。
◆ 4、调试调节:需要熟悉手动控制、自动控 制,熟悉水暖空调制冷等系统与设备、控制、 管道间的协调调试配合,调试与调节是检验 此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决定此工 程能否达到节能设计要求的关键;
4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空调介绍 (一)、 空调系统组成 1、空调系统组成 (1)、能源交换系统介质如空气与水等; (2)、冷热源主机—热泵与单冷和热源、主机房; (3)、连接管道-----水管或冷媒管; (4)、室内部分; (5)、辅助:蓄冷热设备、辅助冷热源; (6)、控制系统;
2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三、不同建筑类型冷热需求情况分析
(1)对需同时供冷和供热水的酒店、或 以供热水为主的学生公寓(民用住宅)和 短时供冷的食堂(餐厅)
◆夏季采用供冷的冷凝热制热水,制热水不 耗电能,实现冷热联供,能效比1:7; ◆冬季制热水时热泵的低温热源为土壤源。
2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2 术语2.0.25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28测试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3 工程勘察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2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 m2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

3.2.2B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5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1 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2 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

4.3.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c max 100011c f pe b s c sp c Q R R R R F R F EER L t t EER ∞⎡⎤+++⨯+⨯-+⎛⎫⎣⎦= ⎪-⎝⎭() F c =T c1 / T c2 ()式中 L c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m );Q c ——水源热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kW );EER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t max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通常取33℃~36℃;t ∞——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F c ——制冷运行份额;T c1—一个制冷季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1为最热月份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T c2—一个制冷季中的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2为最热月份的小时数。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瑜徐伟冯小梅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3
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 3 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1 一般规定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
积和位置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
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 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 溶液。
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共8页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共8页
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 察。 3.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土层的结构; 2 岩土体热物性; 3 岩土体温度; 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6 冻土层厚度。 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3.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 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3.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下水类型; 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 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6 地下水水质; 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3.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 资源进行勘察。
(此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共 2 个强制性条文) 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 料。 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 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 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 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 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 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 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 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 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 形式。 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 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 土壤热交换系统。 2.0.7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 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 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 系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 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总则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

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

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

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

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20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2020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解读

XX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EHS手册(1.0版)制订:审批: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xx设计要点解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邹x 徐x 冯x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 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x年x月x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x年x月x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 《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操作和管理规范,包括地源热泵
系统的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检修以及质量控制等要求。

1、原材料和制造应采用国家有关标准的标准,热泵机组的精度和噪声应符合国家标
准的要求。

2、热泵装置的设计和施工应依据国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规范》(GB50271-2001),热泵机组在制作及安装前期应拆开,对连接每个零件及部件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机组可以正常运行。

3、安装时应按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使机组保持水平,避免安装过程中损坏管道、
面板及元器件;安装完成后,应保证机组安装牢固。

4、运行状态安装时应按要求的运行参数来调试和调整热泵机组,确保机组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5、安装完成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机组正常运行,并及时检查和更换
磨损部件。

6、机组的使用部件等必须按规定的来执行。

7、系统使用、维护应根据机组的不同类型、型号的说明书的要求来完成,避免因违
反说明书的要求而对系统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8、水温传感器、温控器以及其它控制仪表的操作应按设备的说明书的要求来进行。

9、系统内各部件的连接和使用上应按设备厂家的技术规范及要求等来执行,以确保
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10、进行施工、安装、检验和使用时应配备完善的传输、控制仪表,及时、有效地操
作系统,保证设备良好的状态和安全可靠的运行。

广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广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漏现象;
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14.3.1
14.3.2
a)地下水类型;
b)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
c)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d)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
e)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f)地下水水质;
g)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14.3.3
a)抽水试验;
b)回灌试验;
c)测量出水水温;
d)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e)水流方向试验;
15.4.5
15.4.6
15.4.7
15.4.8
15.4.9
15.4.10
15.5
15.5.1
a)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b)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c)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d)水压试验应合格;
e)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13.6
地埋管换热系统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13.7
地埋管换热器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局部修订2 术语2.0.25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加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2.0.26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2.0.27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2.0.28测试孔vertical testing exchanger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3 工程勘察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2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 m2~5000 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 m2时,应进行热响应试验。

3.2.2B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证书或测试证书。

4 地埋管换热系统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5A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下列要求:1 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宜低于33℃;2 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宜高于4℃。

4.3.13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附录B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B.0.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1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c max 100011c f pe b s c sp c Q R R R R F R F EER L t t EER ∞⎡⎤+++⨯+⨯-+⎛⎫⎣⎦= ⎪-⎝⎭(B.0.2-1) F c =T c1 / T c2 (B.0.2-2)式中 L c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m );Q c ——水源热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kW );EER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t max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温度,通常取33℃~36℃;t ∞——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F c ——制冷运行份额;T c1—一个制冷季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1为最热月份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T c2—一个制冷季中的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一个月时,T c2为最热月份的小时数。

046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正文

046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正文
4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 4.1 地埋管系统
由于地埋管系统通过埋管换热方式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避免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依 赖,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地埋管系统的设计方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通常设计 院将地埋管换热设计交给专业工程公司完成。除少数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公司,引进了国外软件,
2
可作一些分析外,通常专业公司只是根据设计负荷,按经验估算确定埋管数量及埋深,对动态
加给竖直埋管,记录热响应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获得测试区域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扩散系数及温度。分析方法主要有 3 种,即线源理论、柱源理论及数值算法。实际应用中,如
有可能,应尽量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同时分析,
以提高分析的可靠性。
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装置如图 1 所示:岩土体
热物性测试要求测试时间为 36~48h,供热量应
对Eskilson的g-functions进行了改进,使该方法适用于短时间热脉冲。
1984年Kavanaugh使用圆柱形源项处理,利用稳态方法和有效热阻方法近似模拟逐时吸热与
释热变化过程。《规范》中附录B,采用类似方法,给出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供设计选用。
z 水平埋管由于占地问题,大多城市住宅或公建均很难采用。由于应用较少,国内外对
z 竖直埋管地下传热计算
图 1 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装置
地下传热模型基本是建立在线源理论或柱源理论基础上。1954 年 Ingersoll 和 Zobel 提出
将柱源传热方程作为计算埋管换热器的合适方法,1985 年 Kavanaugh 考虑 U 型排列和逐时热流
变化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
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使用这种乏味的计算,20世纪80年代人们更倾向于根据经验进行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修订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修订
了地埋 管地 源热 泵 系统 。
耦 合计 算 的方 法 指 导地 埋管 地 源 热 泵系 统 设计 .并 在此 基 础 上
对相 关条 文进 行 了修 订 。
修 订 背 景
1 、地 埋管地源 热泵 系统的 广泛应 用
地 埋 管地 源 热 泵系 统 也称 为土 壤源 热 泵 系统 由于 其较 其 他 形 式 的热 泵 系统 ( 地 下 水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和 地 表 水 地 源 热 泵 系 如 统 ) ,受 地域 性 和 自然 条 件 的影 响 最小 ,因 而应 用 的 深度 和 广度 也 相对 较广 。在 我 国 ,该 系统 的应 用具 有 以下特 点 :
土热物性参数 的重要性 日益 凸显 出来 。如何正确获得岩土热物性参数 ,并 以此指导地埋管地源热 泵系统 的设计 ,原 地源热泵 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B 0 6 - 0 5 G 5 3 6 2 0 )中并没有系统的规范和约 束。2 0 年 ,在原有 规范) 09 )的基础上 ,增加补充 了岩土热响应试验方法和相关 内容 ,明确指 出 应采用动态耦合计算 的方法指导 系统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 ,对相关条文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对
类型 的住 宅 建筑 和 公共 建 筑 。其 中住 宅项 目包括 经 济适 用 房 、商 品房 小 区 高 档 公 寓 别 墅与 农 村住 宅建 筑 ;公 共 建筑 中包括 政 府 办 公 建筑 、写 字楼 、商场 、宾 馆酒 店 。会 展 中心 、 医院 、休 闲 娱 乐 度 假场 所 、博物 馆 、体 育 场 馆等 ,还 有部 分 工业 建 筑也 使 用
( ) 建 筑 应 用 规 模 大 。通 过 对 建 设 部 公 布 的2 0 年 度 和 1 0 7 2 0 年 度 可再 生 能 源建 筑 应 用示 范 项 目统 计 调查 ,在 1 4 示 范 08 4个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篇一: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 1800-201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tandard for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engineering2013-××-××发布 2013-××-××实施篇二:地源热泵执行标准地源热泵执行标准产品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1《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工程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其他政策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工程技术规范》(DB11/T935-2012)农村小型地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篇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工程勘察·一般规定3.1.1 热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得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

人员培训与交底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 安全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 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安 全规范。
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钻取一定数量的钻孔,用于 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换热器。
管道连接
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与地下换热器连接起 来,形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换热器安装
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换热器安装在钻孔中 ,并进行密封和固定。
热交换原理
地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如 地下埋管、冷却塔和蒸发器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 实现冷热量的转移。
控制系统原理
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各 部件进行协调控制,确保系统的 稳定运行和高效节能。
技术特点
节能高效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资源,相比 传统空调系统可节能30%以上。
适用范围广
热泵机组
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
地下换热器
用于与地下土壤进行热交换的部件,包括垂直或水平埋管、地下水井等。
循环泵
用于驱动循环水在系统中流动的部件。
控制部件
包括控制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
系统优化与改进
优化地下换热器设计
根据地质条件和系统需求,优化地下换热器的设 计,提高换热效率。
于分析和故障排查。
节能管理
0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系统运行参数,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系统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
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管道、阀门、换 热器等关键部件。
清洗保养
定期对系统进行清洗保养,清除积垢和杂质,保 持系统高效运行。
更换磨损件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避免系统性能下降和 故障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总则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exchanger 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7 地埋管换热器ground heat exchanger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

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 water system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2.0. 16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2.0.17 含水层 aquifer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0.18 井身结构 well structure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0.19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2.0.20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2.0.21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2.0.22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3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

2.0.24 岩土体 rock-soil body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3工程勘察3.1 一般规定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此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共2个强制性条文)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积和位置要求)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3.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岩土层的结构;2 岩土体热物性;3 岩土体温度;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 冻土层厚度。

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3.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3.3.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下水类型;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6 地下水水质;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3.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

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1 抽水试验;2 回灌试验;3 测量出水水温;4 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5 水流方向试验;6 渗透系数计算。

3.3.4 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

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3.4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3.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

3.4.2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2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3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4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5 地表水利用现状;6 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

4地埋管换热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4.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4.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

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1.0MPa。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选用。

4.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质:1 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2 较低的冰点;3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4 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4.2.4 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

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

4.2.5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

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

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4.3.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

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4.3.3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

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4.3.4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

4.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EED、美国Solar Energy 实验室TRNSYS等)进行。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4.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4.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

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4.3.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

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4.3.9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0.002。

4.3.10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

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

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4.3.11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

4.3.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

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4.3.1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4.3.1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

4.3.15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4.3.16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

4.3.17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倍。

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4.4.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4.4.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平整地面。

4.4.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

4.4.4 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