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7数学广角__植树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例1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例2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例3是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这部分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本部分知识时重点就是借助画图的方法,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教法建议:本单元中的三个例题就是要体现两种情况,三种数量关系.两种情况是直线植树和封闭曲线植树,三种关系是”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而理解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关系的核心方法就是对应思想.学情分析:本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要向学业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从简单数据的研究中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课时安排:3课时.课题1 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标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备注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棵小树、6棵小树间、7棵小树间分别有几个间隔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同.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例1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例2是直线植树中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例3是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这部分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本部分知识时重点就是借助画图的方法,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体会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教法建议:本单元中的三个例题就是要体现两种情况,三种数量关系.两种情况是直线植树和封闭曲线植树,三种关系是”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而理解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关系的核心方法就是对应思想.学情分析:本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要向学业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从简单数据的研究中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课时安排:3课时.课题1 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标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备注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棵小树、6棵小树间、7棵小树间分别有几个间隔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七单元植树问题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七单元植树问题例1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目标确定
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
我们刚刚研究的问题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手指数一间隔数+1,其实像这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数学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植树问题。(板书课植树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学习初步感知了“间隔”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生1:25米有5个间隔,就要栽6棵树。
生2:30米有6个间隔,就要栽7棵树来自35米有7个间隔,就要装8棵树。
生3:当两端都栽树时,只要求出间隔数,然后再加1就求出要栽的树的数量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得出的规律是当两端都栽树时,要先求出间隔数,然后再加回栽树的棵数一间隔数+1。那么下面这道题同学们能不能解决呢?
3.这道题和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这是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载的情况,知道了棵树和间隔长度,让我们解决全长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m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例1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阅读题目,寻找信息。

初步猜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间隔”的意义,在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间隔”,为即将展开的探究作铺垫。

阅读题目,找到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大胆猜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构“联系”仔细观察下图中手指数和间隔的关系。

明确间隔的的意义。

两根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通过观察发现:间隔数+1=手指数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例子。

(学生自由举例说明)➯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请同学们阅读例1,看看能发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从题目里面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与解答:(1)课件出示例1,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实物弄清“一边”、“两端”的含义。

(2)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4)对不对呢?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阅读与理解,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已知条件: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

要解决的问题: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想一想,说一说:“一边”“两端都要栽” “每隔 5 m”各是什么意思?(1)只在小路的一边栽树,另一边不栽树。

(2)小路的两端都要栽树。

(3)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 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距”2.分析与解答,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学生大胆猜测。

根据题中信息,想一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每隔5m栽一棵,共栽200÷5=20(棵)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1课时,植树问题(1)一、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锯木头、架设电线杆,等等,这些问题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圆形。

即使是关于最基本的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

如两端都要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

而在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可以转化为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中的“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况。

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最简单的一种情况(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1)。

是教材第106页例1和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四的练习。

二、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是上册中的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但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17页至118页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1. 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公式:棵数 = 间隔数 + 1;3. 学会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能够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植树问题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植树问题的图片、公式及其应用;2. 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植树问题题目;3. 黑板:用于板书公式和解答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公路两侧,经常会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树木,这些树木是如何种植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我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在一辆长为100米的火车上,每隔5米种一棵树,请问这辆火车上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树?解答:根据植树问题的公式,棵数 = 间隔数 + 1,我们可以得出:棵数= 100 ÷ 5 + 1 = 20 + 1 = 21(棵)例题2:在一条长为200米的公路上,每隔10米种一棵树,请问这条公路上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树?解答:同样根据植树问题的公式,棵数 = 间隔数 + 1,我们可以得出:棵数= 200 ÷ 10 + 1 = 20 + 1 = 21(棵)4. 随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我会在课堂上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

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

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

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树的棵树与间隔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图画方法和“一一对应”的思想解方法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用来创造,大脑用来思考”。

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两件宝来解决我们今天的数学问题。

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你的右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了数字几?以手指导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不同情境下的植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还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问题解决教学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1课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1课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1课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是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一节新课。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教材第107页的第1课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具体内容是,如果要在一条长度为L的直线上植树,每隔d米植一棵树,要求两端都要植树,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计算两端都栽的情况,重点是掌握植树问题的解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条长度为L的直线和一些小树苗的模型,学具则是学生们自己准备的笔和纸。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将植树问题的解法步骤写下来,以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如果要在一条长度为20米的直线上每隔5米植一棵树,两端都要植树,那么需要植多少棵树?答案是5棵树。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解法?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今天课程的讲解,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的解法是教学的重点,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解法。

再次,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我需要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实践情景引入。

我计划使用一条长度为L的直线和一些小树苗的模型来进行实践情景的引入。

我会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在直线上植树,并让他们直观地看到两端都栽的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植树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P106例1,完成教材P107“做一做”第1题和P109“练习二十四”第1、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等数学活动,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课件出示)【预设】学生们会回答:手。

师:请你们伸出左手并张开手指,仔细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回答有5根手指和4个空隙。

如果学生只能说出有5根手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数一数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

师:这4个“空隙”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根手指之间呢?(学生在自己的手上数一数)师追问:2根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1)]二、探究新知师:学校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认真地植树呢。

在植树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P106例1)1.理解信息。

指名学生读题,并要求学生说出从题中知道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就是一旁,有可能是左边也有可能是右边,“两端要栽”指的是路的一头一尾都要栽。

师:“每隔5m”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 第1课时 植树问题(一)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 第1课时  植树问题(一) -人教新课标

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

(教材第10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棵数少一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棵距和全长,求棵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棵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做早操的时候是不是要站队?生: 是。

师: 出示图片,你们站队的队形是不是和图片中的同学一样呢?生:不是。

师:那是怎样站的?生:把队形展开。

师: 出示图片,问:和第二张图片上的同学一样吗?生:一样的。

师:那这样站有什么好处?生:做操的时候不容易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发生碰撞。

师:是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师:那么同学们再看一下第三张图片。

路边这些路灯安装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生:每相邻两棵灯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这样安有什么好处?生:节约资源。

师:是的,因为灯的照射范围有限,如果相邻的两棵灯装的太远的话,就会有照射不到的地方。

如果相邻的两棵灯靠得太近的话,就会形成资源浪费。

所以每相邻的两棵灯之间应该安排合理的距离。

师:引导学生观察路灯后面的风景树,导入本堂课主题植树问题。

教学实施1、板书主题:植树问题(一)2、介绍什么是间隔。

(1)出示一排整齐的树的图片。

给学生介绍什么是间隔。

(2)让学生用简便的图形表示图中的树。

(3)展示学生作图情况,引出线段图,给学生简单解释线段图的作用。

2、出示例题1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1:两端都有树,间隔数加一等于树的棵数学生2:两端都有树,树的棵数减一等于间隔数师:两端都有树,间隔数加一等于树的棵数,或树的棵数减一等于间隔数。

板书: 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3、出示例题2(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第【1】篇〗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简析: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探究、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直线上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b. 提问:植树时,如何确定植树的棵数和位置?2. 探究直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直线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直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

3. 探究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a. 出示问题:在一个封闭曲线(如圆形、椭圆形)上植树,每隔一定的距离植一棵树,共植树多少棵?b.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找出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c. 讨论并总结: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4. 实际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植树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与拓展a. 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明确在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的不同情况。

b. 提问:植树问题还有哪些变式?如何解决?c.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其他应用,如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练习题,完成植树问题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植树问题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直线和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植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一条直线、直角拐弯以及圆形区域植树,并掌握每种情况下所需树木数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情况下植树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直角拐弯和圆形区域植树时的计算方法。

这些情况下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植树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不同情况下的植树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采用图表、公式等形式展示不同情况下的植树方法和计算公式。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做题:思考并解决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时,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 1,只栽一端时,植树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植树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自主探究两端都要栽时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规律:植树棵数=间隔数 1。

(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又如何呢?(5)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探究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时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6)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总结规律:只栽一端时,植树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植树情况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植树棵数与间隔数关系的理解。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植树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哪些生活场景?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

四、板书设计略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植树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树的棵数=间隔数”这一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一关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如何将这一关系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内容、实例及练习题。

2.实物材料:如小树苗、绳子等,用于实例演示。

3.分组标志:如不同颜色的小旗,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材料,展示植树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栽树的棵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栽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实物材料进行实践操作,验证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会回顾课堂的互动情况。我将会考虑学生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果发现学生们对某个概念或活动不够积极或困惑,我将重新设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植树问题定义:板书将简要概述植树问题的定义,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2. 计算公式:板书将呈现植树问题的计算公式,即树的数量等于间隔的数量加1。
3. 步骤提示:板书将列出解决植树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间隔的大小、计算间隔的数量、根据两端都栽的情况计算树的数量等。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植树问题的概念:植树问题是指在一条直线上,按照一定的间隔种植树木,求解树的数量或者间隔的问题。
2. 两端都栽的情况:当树木在一条直线的两端都要种植时,树的数量等于间隔的数量加1。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植树问题”知识点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本单元主要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教科书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的探索过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单元安排了三道例题,其中教科书P106的例1和P107的例2是探究线段上的植树问题,教科书P108例3是探究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并且重点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教科书P108例3中通过问题“如果把圆拉直成线段,你能发现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找出这种植树问题的规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

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数学活动。

1.经历建模的过程,感悟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具体到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蕴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如,教科书P106例1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归纳、推理的过程,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对应、推理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突出画图的策略。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本单元通过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来解决植树问题,可以更直观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建立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将两端都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弄混。

事实上,学生不用记每种模型的结论,遇到问题,只要画个线段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而体会到画图策略的价值。

第1课时植树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例1,完成教科书P107“做一做”第1题和P109“练习二十四”第1、2、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等数学活动,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课件出示)【学情预设】学生们会回答:手。

师:请你们伸出左手并张开手指,仔细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会回答有5根手指和4个空隙。

如果学生只能说出有5根手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数一数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

师:这4个“空隙”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根手指之间呢?(学生在自己的手上数一数)师追问:2根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1)]【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创设有趣的猜谜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间隔现象有初步的认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学校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认真地植树呢。

在植树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例1)1.理解信息。

指名学生读题,并要求学生说出从题中知道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一边”就是一旁,有可能是左边也有可能是右边,“两端要栽”指的是路的一头一尾都要栽。

师:“每隔5m”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

师小结:“全长100m”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m栽一棵”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小路的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2.试算。

师: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算法。

【学情预设】学生很可能根据100÷5=20,猜测要栽20棵树;也有学生认为小路的两端都要栽,应该是20+2=22,所以是22棵;还有学生猜是19棵或21棵。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该怎样确定谁的猜测正确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回答通过验证来寻求答案。

师:对,验证是检验答案的最好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但100m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试一试,看一看要栽的棵数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看成较短的20m、25m、30m……通过画图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100m 的路要植树的棵数,这在数学上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化繁为简法。

3.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现在,我们就以20m为例,看一看20m的路可以栽几棵树。

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每隔5m栽1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作图如下:师:每个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栽了几棵数?【学情预设】间隔长度是5m,有4段间隔,栽了5棵树。

师:观察间隔数和栽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大家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因为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给我们发现间隔的段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方向。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确定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来帮助发现规律。

大家再看看25m的路的一侧可以栽几棵?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根据交流结果,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表格。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课件出示正确结果)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有学生会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可以发现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的一边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那么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这个规律再来做一做教科书P106例1,看看你们之前的猜测对不对。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得出算式:100÷5=20,20+1=21(棵)。

师生交流并板书。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通过观察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条路两端都栽”这类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探究,我们找出了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表格,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发现:路长÷间隔长=间隔数。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构建出其中的数学模型,从中发现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例子。

下面就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去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吧。

1.完成教科书P107“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四”第4题。

师:这一题和教科书P106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例1是知道了路线长度求栽树的棵数,而这一题是知道树的棵数求路线长度。

师:根据“36棵树”这个条件可以知道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可以知道间隔数共有:36-1=35(个)。

师:“每隔6m”是什么意思?路线长多少米呢?【学情预设】每个间隔是6m。

路线长为35×6=210(m)。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公路一侧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100÷5=2020+1=21(棵)棵树=间隔数+1▶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弄懂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之后,不一定就代表能解决植树问题了。

因为教科书P106例1是给了道路全长和间距求棵数,但有的习题却是给了间距和棵数求道路全长,属于逆向思维,所以有很多同学就不知从何下手,导致出错很多。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在学生没有头绪时,引导学生知道“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间隔长”,从而求出路长。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之间的联系,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两端要栽的规律时,可以总结一下“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间隔长”等知识。

一、列式计算。

1.在一条长50m的路的一边,每隔10m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几棵树?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一条公路的一边,每隔8m种一棵树,种树的棵数如下图,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创题)在某步行街的一侧每隔50m插一面小红旗(两端都插),一共插了28面小红旗。

这条步行街长多少米?四、学校的林荫大道的一边摆了26盆鲜花,每两盆之间的距离是4m。

如果不动两端的两盆鲜花,现在要再多摆25盆,每两盆鲜花之间的距离应缩小多少米?五、张叔叔在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处走到第12根处共用了22分钟。

张叔叔走了40分钟,此时他走到了第几根电线杆处?(假设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距离相等) 参考答案一、1.50÷10+1=6(棵)2.8×(7-1)=48(m)三、50×(28-1)=1350(m)四、(26-1)×4=100(m)26+25=51(盆)100÷(51-1)=2(m)4-2=2(m)五、22÷(12-1)=2(分钟)40÷2+1=21(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