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郭树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郭树波
发表时间:2018-08-06T13:39:17.0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郭树波
[导读] 摘要:21世纪已经成为创新的时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只有保证管理不断处于创新过程中,才能让企业永恒的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始终要坚守的使命。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700
摘要:21世纪已经成为创新的时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只有保证管理不断处于创新过程中,才能让企业永恒的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始终要坚守的使命。研究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也不可或缺,尤其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本文主要讲述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创新的途径,希望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让管理有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1 企业管理意识不明朗
我国企业长期受传统体制管理和计划经济体制约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20多年来,虽然在管理观念上有了一些突破,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到来,企业现有的管理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缺乏自主创新精神
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知识经济来临,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商品保护意识等都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1.2 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
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其中追求利润和社会目标的双赢是其显著的特点。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表现出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欧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不当倾向,企业管理活动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清晰引起其相关活动的盲目性。
1.3自身发展定位不当
引起企业经营管理的挫折甚至失败有些企业因经营管理观念不当,在竞争中惨遭失败。如重视技术创新,忽视管理创新;重视金融资本,忽视人力资本;重视人际关系,轻视信息网络和现代科技手段,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势必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4 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创新思维
一些企业在管理中,过于依赖实践形成的经验,表现为企业的管理活动不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是主要依靠经验,这些经验要么是管理者自身的积累,要么是对他人经验的照抄照搬。但在实践中,过去成功的经验今天却难以取得成功,他人成功的经验却导致了本企业的失败。经验管理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进行管理创新。
2 企业战略的盲目不科学
反观企业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既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速到达了边界,也不是体制转型的活力已经枯竭,而是企业战略的非科学性造成的。
2.1 企业战略短视
企业战略是企业与环境相互适应的产物。企业应该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调整自己的战略。科学的战略在具备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层次性、竞争性和保密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长期的适应性。战略长期的适应性是指企业为达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保持战略的相对稳定性。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主观上,许多企业家在体制转型期练就了一套“出奇制胜”的商战之术,成功的经验夸大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对科学战略特性中的氏期适应性不屑一顾,导致企业没有持续的生命力。
2.2 企业战略规划的混乱
除一部分企业忽视乃至蔑视战略外,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声称有战略,但却有不伦不类之嫌。如有些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做的规划,内容跟政府的计划差不多,这不能称得上是战略。此外,谁来制定战略?谁来实旌战略?这个问题在国有企业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国有企业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战略,而由政府帮他们制定战略。重大问题由不承担财产责任的人来制定,显然这个战略就是走过场。
2.3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不健全
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核心能力”概念传入中国之后,企业家们才明白我国企业在国际上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在于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多数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忽视对企业组织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企业有暂时优势的时候多,拥有持久核心能力的少。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睦期的、科学的战略创新过程,企业缺少这种历史和经验。目前,许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仍显不足。
2.4 企业战略缺乏价值创造观念
一般而言,企业的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是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最终指标。但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规模、年度利润、税收收益、就业数量笛不同主体为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考核的指标。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发生偏离。往往把其它主体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最常见的是对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中国是一个具有较长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往往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企业的规模越大,产品数量以及产值就会越高,这往往成为企业家获取政治资本的依据。还有就业的压力,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雇佣较多的员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消化改革内在的矛盾。为达此目的,政府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和诱导。对企业价值最大化偏离的另一种表现是对企业年度财务指标的过分侧重,这种情况对采用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来说尤为严重。无论是对企业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还是对企业年度财务指标的片面侧重,不但会使企业失去进一步的增长,而还会
降低企业的长期战略适应能力。
3 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公司制的领导组织结构。由于正处在特俗时期,改造并不彻底和完善,仍处于转型过度阶段,企业的领导组织结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问题较为突出。
3.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归属虚拟化由于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仍不明确,产权责任主体无法明确,国有股究竟由谁代表的问题始终也得不到合理解决。企业选拔经理人员、制定重大决策和收取资本收益等职权,被政府部门在同一层次上横向分割行使或不同层次上纵向分别使用。经理的责任被分割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结果是谁都有责任又谁都不负责任,对经理者行为无人过问,形成“内部人控
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2 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不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国企经营者的产生机制仍是以行政指派产生为主,国企经营者是由政府任命的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不是独立的职业经理人,其经营控制权主要是通过行政配置的,而非通过控制市场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配置。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这种指派产生机制逐渐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民主选举的成分正逐渐增加。然而,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尤其是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步伐。这种滞后不仅影响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而且影响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尽快实现。
3.3 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学规范的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还表现为能够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监督的特征,但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不足,约束监督不够。在激励方面,收入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性的年薪报酬制度,名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高层经理人员的收入没有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近几年,国有企业经营者与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明显拉大。在约束监督方面虽然存在政府、党委会、职代会、监事会、法律等多重约束监督机制,但缺少真正有效的制约机制。现阶段国有企业“59岁现象”和“内部人控制”问题频发、过度“职位消费”得不到控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都说明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效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的缺乏。
4 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1 从企业方面看,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其次,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第三,企业目前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还有,部分企业实力不足,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2 从技术水平方面看,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系统软件集成能力稍差,产品开发程度较弱,对企业的普遍适用性尚待提高。在开发管理软件的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的问题,其软件不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同时售后服务跟不上,且流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4.3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大大落后于企业探索和实践,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须解决。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大,收益大,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应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企业要进一步地发展,要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要求企业对管理信息化有足够的认识,要充分、深入地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认清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做表面文章,应切实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5 结束语
总之,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管理效果是管理创新的标志。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取胜。参考文献:
[1]梁永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42).
[2]李建成.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企业管理,2011(475).
[3]赵钧铎.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58). 作者简介:
郭树波身份证号码:42212919900914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