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
幼儿期安全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威胁。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以下是一则幼儿期安全教育的案例分享。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小明,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明因为追逐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导致手臂骨折。
事后,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小明,同时也意识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案例经过(1)发现问题小明受伤后,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在了解事故原因后,发现小明在追逐其他小朋友时,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导致摔伤。
这引起了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
(2)制定教育方案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我们制定了以下安全教育方案:①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防溺水等方面的知识。
②组织户外安全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安全技能。
③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幼儿的安全教育。
(3)实施安全教育①安全教育课程我们邀请了专业讲师为幼儿讲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拐骗、防溺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②户外安全演练我们定期组织户外安全演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安全技能。
例如,在交通安全演练中,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过马路;在消防安全演练中,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等。
③家园合作我们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安全教育。
同时,我们还为家长提供安全知识资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4)效果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安全教育,小明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户外活动中,他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此外,其他幼儿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摔伤事故明显减少。
三、案例反思1. 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案例共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共享一些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的案例,来探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案例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在某幼儿园,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他们利用早晨集体活动时间,教幼儿们如何梳头、洗脸、穿衣服等日常生活技能。
在用餐时间,老师们倡导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学会擦嘴,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日常教育活动,幼儿在生活中逐渐学会了自我照顾,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案例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另一家幼儿园,老师们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组织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彼此合作、相互帮助。
在日常教育中,老师们还会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幼儿们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享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案例三:礼仪教育的实施在另一家幼儿园,老师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他们教导幼儿如何与师长、长辈、同学相处,如何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行走、坐姿等。
老师们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模仿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幼儿们逐渐养成了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案例四:安全意识教育在某市的一家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老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他们向幼儿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火灾逃生知识等,并组织幼儿进行相应的演练活动。
老师们还加强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提高了园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幼儿们逐渐懂得了自我保护,增强了安全意识。
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礼仪习惯以及安全意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案例实例 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和情境,以游戏、活动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感悟、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案例中,生活化教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以下将通过具体案例实例,分析幼儿园生活化教育的特点、实施方式和教育效果。
一、案例实例一某幼儿园开展“做小小主人”活动在某幼儿园,老师们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幼儿园决定开展“做小小主人”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 组织幼儿参与活动策划:老师们与幼儿一起商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幼儿兴趣和芳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
2. 模拟生活场景:活动中,幼儿扮演小主人,模拟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生活场景,体验成为家庭中的一员。
3. 培养自理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洗衣等,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4. 培养责任意识:活动中,幼儿需要承担家务,照顾小伙伴,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5. 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与幼儿一起总结活动的收获,并帮助幼儿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幼儿们对家庭生活的体验和认知。
二、案例实例二某幼儿园开展“小小商贩”教育活动在某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开展了“小小商贩”教育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 观察市场活动:幼儿园带领幼儿走进周边的农贸市场,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品类和销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活动。
2. 扮演小小商贩:在幼儿园中模拟市场场景,让幼儿扮演小小商贩,学习商品摆放、销售等技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3. 活动体验:幼儿通过活动体验,学会如何与顾客交流、记录销售额等基本商贩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与家长互动:活动结束后,幼儿园邀请家长们来幼儿园参观“小小商贩”活动,让孩子们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幼儿园生活活动案例
幼儿园生活活动案例案例一:神奇的植物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内容:1.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果实等特点。
2.种植小花盆,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种植,学习如何浇水、施肥、给植物日常护理。
3.制作植物标本,幼儿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植物,贴在纸上进行贴画。
4.组织植物知识问答游戏,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幼儿对植物的基本认识。
案例二:小小科学家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索科学世界。
活动内容:1.“空中牛奶”实验:幼儿将牛奶注入瓶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然后通过加洗涤剂的方式使牛奶产生彩色的反应,观察牛奶中的彩色涟漪变化,了解液体的分子运动。
2.制作发光彩虹:幼儿使用透明杯和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制作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发光彩虹观察装置。
通过光的折射原理,让幼儿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
3.探索磁力:给幼儿准备一些磁铁和一些材料,让幼儿通过试验探索什么物质会被磁铁吸引,什么物质不会被吸引。
4.设计小实验: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小实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三:小小厨师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简单食材加工:为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材,如水果、面包、奶酪等,让幼儿学习如何切水果、制作简单的夹心面包等。
2.设计自己的菜谱:鼓励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谱,可以在菜单上画上图案并编写菜肴的名称,将其贴在墙上展示。
3.模拟餐厅活动:幼儿分角色扮演服务员、厨师和顾客,通过模拟点菜、上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4.邀请家长参与:在活动结束时,邀请家长们到幼儿园参观,幼儿可以为家长们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美食。
通过以上生活活动案例,可以在幼儿园中丰富多样的教育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增强幼儿与家长的互动,让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小明,一个3岁的男孩,他的妈妈李女士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幼儿园老师。
在家庭教育方面,李女士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
案例一: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有一天,小明在客厅里玩玩具,李女士在一旁看着。
小明拿着一个拼图,试图拼出正确的图案,但始终无法成功。
李女士并没有马上告诉小明答案,而是鼓励他自己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终于拼出了正确的图案。
李女士高兴地表扬了他:“小明,你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成功了!”案例分析:李女士的做法是正确的。
她没有直接告诉小明答案,而是让他自己思考和尝试。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培养孩子责任感有一天,小明在餐桌旁吃饭,不小心打翻了碗,饭菜洒了一地。
李女士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告诉小明:“小明,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在,我们一起把地上的饭菜收拾干净吧。
”小明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清理地面,并逐渐养成了责任感。
案例分析:李女士的处理方式很明智。
她没有责怪小明,而是引导他学会承担责任。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李女士非常注重小明的作息时间。
每天晚上,她都会按时让小明上床睡觉,保证他有足够的睡眠。
她还制定了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小明从小就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案例四:陪伴孩子成长李女士深知,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
因此,她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在陪伴的过程中,李女士不仅关注小明的成长,还关注他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良好作息习惯,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有时候,看着小明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李女士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个时候的世界simpler,但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一样复杂。
儿童教育案例(精选13篇)
儿童教育案例(精选13篇)儿童教育案例篇1幼儿园每天午饭前的半小时是吃水果时间。
这周周二我照例用小刀帮每个幼儿的苹果切切小,请孩子们排队来我这里拿苹果。
一个又一个孩子依次来拿苹果,什么也没说,只是接过我手中的苹果。
但对每个孩子,我都故意拿着苹果,装作不给的样子,想等哪个孩子拿到苹果后声“谢谢”。
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
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应该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
孩子们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
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们笑。
苹果发完了,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
等孩子们吃完苹果后,我忍不住问孩子们说:“刚才可能不少小朋友已经注意到,老师在给你们苹果的时候,没有把苹果马上递给你们,是吗?”孩子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老师为什么没有把苹果马上递给你们?”刚说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跟我们闹着玩”“老师逗我们呢”“老师也想吃”……这些回答我并不意外,应为毕竟还是孩子。
我马上叫孩子们安静下来。
“其实呀,老师在等你们的一句话呢?”孩子们都不解地盯着我。
看到孩子们还是不太明白我的意思,我接着说:“刚才,你们拿苹果时,老师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做什么了?”有孩子马上抢着说“老师帮我们把苹果切开了一个口子。
”“是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我顺势问道:“老师帮你们切好口子,你们就可以马上吃苹果了。
这样吃苹果也就方便很多了哦。
那你们该对老师说些什么?”这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在说:“谢谢。
”我笑着说道:“说对了。
小朋友,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发苹果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孩子们一起回答“知道了”。
第二天吃香蕉时,我还是照例为孩子们分香蕉。
刚开始时,几个孩子好像忘了昨天的事,后来A说了一声“谢谢”后,每个上来拿苹果的孩子都会说声“谢谢”。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
直接归责于幼儿 , 我们应 该认 真地分析 和思考 我们 的幼 儿 教育体系到底想培养 怎样 的幼 儿 , 是 否存在认 知偏差 ?怎 样去培养?我们 现在 的幼 儿教 育 目的是 否明确 并经 得起 考验 , 还有 哪些特别 值得关 注的地方 ?积 极探讨 如何更好 地实施在复杂幼 儿教 育体 系 中起 着起 始性 和基础 性作 用 的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当代教 育理 论 与实践
Th e or y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Co n t e mp o r a y r Ed u c a t i o n
V OI _5 NO. 6 J u n e 2 0 1 3
幼 儿 日常 生 活 教 育 案 例 -  ̄ j J
支 0 娟
(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0 )
摘
要: 幼儿 日常生活教 育在 幼儿教 育体 系 中具 有起 始性和基 础性作 用。 良好 的 日常 生活教育有利 于培养 幼儿 良好
的生活 习惯 , 有利于 幼儿 身心健康 发展 。幼儿 日常生活教 育案例 二则 , 探 讨 了幼儿 日常 生活教 育的 目的、 幼儿 日常 生活习 惯的养成及幼儿 日常生活教育 的社会关注 等 问题 , 揭 示幼儿教 育体 系的复杂 性, 对于研 究幼 儿 日常生活教 育具 有重要 的
意义。
关键词 : 幼儿教育 ; 生活教育;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 : G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8 8 4 ( 2 0 1 3 ) 0 6— 0 0 1 7一 o 2
案例 1 : 轩轩 是一名 4岁半的幼儿 。一天 , 孩子 的奶奶 跟轩 妈 说: “ 轩轩今天放 学带 回了一 口袋 的榨 菜 和剩饭 。 ” 轩妈 知 道, 这 已经是他第 3次带菜 回来 了。之前她交待过轩轩 , 如 果 在学校饭菜吃不完要倒 进垃圾篓 , 轩 轩说怕 吴老师批 评 他剩 下饭 菜挑食 , 所 以就悄悄 放 口袋 里 了, 还 叮嘱 妈妈 不 要跟 吴老师谈起 这 件事 。之后轩 妈 给吴 老师 打 电话沟 通 了一 下。过了几天 , 轩妈 问轩 轩 : “ 这几 天有没 有带菜 回来 呀? ” 轩轩说 : “ 没有 了 , 吴老师说吃不 完的饭菜 要倒进 垃圾 篓。 ” 轩妈这 才松 了一 口气。 案例 2: 瑞瑞 是一 名 3岁半 的幼 儿 。放 学 回家 后 妈 妈 问他 : “ 瑞瑞 , 今天中午在幼儿园午睡了吗? ” “ 睡 了。 ” 瑞瑞 毫不犹 豫地 回答。 “ 真 的 睡 了没有 ?我打 个 电话 问下 周 老师 看 看。 ” “ 妈妈 , 别打 电话 给 老 师 , 我 没有 午 睡 。 ” 瑞 瑞 急忙 辩 解。“ 那你 中午做什么 了呢? ” 妈妈继续追 问 , “ 我 和同桌优 优讲小话了 。 ” 瑞瑞小声 回答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成功案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成功案例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黄金时期。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帮助家长们了解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案例一:小明的变化小明是一个典型的依赖性强的孩子,平时生活中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开展了“自理能力培养”活动,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让小明逐渐养成了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现在,小明不仅能够自己穿衣、洗澡、整理书包,还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成为了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案例二:培养孩子的独立用餐能力案例三: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很多孩子都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书本乱扔,这不仅影响了房间的整洁,也让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
我们通过开展“整理房间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整理房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不仅能够自己整理房间,还能保持房间的整洁。
案例四: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案例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小明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孩子的自理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
记得在小明刚开始学习自己穿衣的时候,他常常会把衣服穿反,或者系错了鞋带。
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地指导他,鼓励他。
我们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只要他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
在我们的鼓励下,小明不再害怕犯错,他开始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通过开展“小小管家”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轮流担任班级的小小管家,负责管理班级的卫生、纪律等事务。
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责任感和自律,也让他们明白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还会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比赛”,比如穿衣比赛、剥鸡蛋比赛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及反思
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
二、案例共享1. 案例一:吃饭习惯的养成小明是一位芳龄为4岁的幼儿园学生,一开始,他在幼儿园里吃饭的习惯并不好,经常吃得很慢,有时还会发脾气不愿意吃。
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定时用餐的计划、开展营养知识教育等,逐渐引导小明养成了良好的吃饭习惯。
2. 案例二:睡眠习惯的养成小红是一位芳龄为3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里总是难以安静地躺下来睡觉,经常要求老师给她讲故事。
幼儿园老师们通过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进行睡前故事阅读等方式,帮助小红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注重卫生等。
四、教育反思从以上案例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问题。
有些幼儿园过分强调生活习惯养成,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成长,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家长也存在着对孩子生活习惯的过分宠溺,导致孩子放任自流。
不仅幼儿园,家长在孩子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渐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更是在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
我们应该注重这方面教育,但同时也要灵活运用,不宜过分强调,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六、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案例实例
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案例实例主题: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案例实例幼儿园是小朋友们生活的重心,也是他们启蒙教育的开始。
幼儿园应该注重幼儿的生活化教育,让孩子在生活中探索、学习、成长。
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幼儿园生活化教育的案例实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案例一:自然环境学习某幼儿园位于郊区,周围环境自然优美,幼儿园利用周围自然资源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
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户外探索活动,带领孩子们去采摘水果、种植蔬菜、观察昆虫、认识树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环境、认识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同时,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个性品质。
案例二:生活技能教育某幼儿园通过开展烹饪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动手做饭、学习调配汤汁等宝贵的生活技能。
幼儿园安排专门的教师指导孩子们认识各种食材及其营养价值,教授基本的烹饪知识和技能。
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自己为自己动手制作的美食带来的自豪和成就感,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案例三:社会体验活动某幼儿园每月组织一次社会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医院、警局、消防站等社会机构,通过亲身体验社会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此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在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主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幼儿园生活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自然环境学习、生活技能教育、社会体验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个性品质,这些都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
希望幼儿园能够加强生活化教育,为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生活自理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已经从“保教并重”转变为“保教并重,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包括饮食、睡眠、如厕、穿衣、整理物品等方面。
以下是一篇关于幼儿园生活自理教育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小华,男,4岁,刚进入幼儿园小班。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华一直由祖父母照顾。
在家庭生活中,小华的饮食、睡眠、如厕等都是由祖父母代劳。
因此,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存在以下问题:1. 饮食方面:小华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总是需要祖父母喂食。
在幼儿园的午餐时间,小华经常将饭菜撒在桌子上,浪费粮食。
2. 睡眠方面:小华晚上睡觉需要祖父母陪伴,自己难以入睡。
在幼儿园午睡时间,小华总是闹腾,影响其他幼儿休息。
3. 如厕方面:小华不会自己上厕所,总是需要祖父母帮忙。
在幼儿园如厕时间,小华经常找不到厕所,耽误时间。
4. 穿衣方面:小华不会自己穿衣服,总是需要祖父母帮忙。
在幼儿园,小华的衣物常常穿反、穿错。
5. 整理物品方面:小华的玩具、书本等物品总是乱放,找不到。
在幼儿园,小华的书包总是乱七八糟,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华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过度溺爱,导致小华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祖父母对小华的照顾过于细致,使得小华在幼儿园生活中难以适应。
2. 幼儿园教育因素:幼儿园在生活自理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引导幼儿掌握生活自理技能。
四、教育措施1.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引导家长逐步减少对小华的溺爱,培养小华的独立生活能力。
2. 生活自理课程:在幼儿园开展生活自理课程,教授幼儿饮食、睡眠、如厕、穿衣、整理物品等方面的技能。
3. 日常生活训练: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小华的生活自理训练,如:引导小华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等。
4. 鼓励与表扬:对小华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进步给予鼓励与表扬,增强小华的自信心。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汇编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汇编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汇编案例一:人际交往李明是幼儿园中班的一位学生,他性格外向,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耍。
有一天,李明在幼儿园里遇到了新来的小朋友小红。
小红是一个很害羞的孩子,不太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李明看到小红在一旁孤零零地坐着,便主动走过去和她打招呼,试图和她交朋友。
小红还是害羞地低下了头。
幼儿园老师观察到了这一幕,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李明和其他小朋友关心、帮助害羞的小红。
老师在整理教具时找来了一把玩具,放在李明和小红之间,鼓励他们一起玩。
李明主动把玩具递给小红,并主动和她交流。
慢慢地,小红也逐渐打开了心扉,和李明一起进行游戏。
案例二:个人卫生小明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学生,他在家里从小没有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明总是玩的忘乎所以,连手都不洗,导致经常生病。
幼儿园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通过教育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每天的早操中,老师用视频演示了洗手的正确步骤,并向小朋友们简单解释了为什么要勤洗手。
随后,老师组织了一次游戏,要求小朋友们两两搭档,其中一人以家中常见的物品上的污渍为“病菌”,另一人则扮演医生,通过洗手清除“病菌”。
小明被分到了搭档,他积极参与了游戏,并担任医生的角色,亲自帮助搭档清洗手上的污渍。
“病菌”清洁后,小明再三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之后他便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并再也没有频繁生病了。
案例三:急救常识小华是幼儿园中班的一位学生,有一次她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后大哭起来。
幼儿园老师迅速赶到她身边,发现她的膝盖流血,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老师首先平静地安抚了小华的情绪,向她解释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的原因。
然后,老师示范了急救步骤,包括先用纸巾或干净的布料压住伤口止血,然后用水冲洗伤口,并使用消毒棉球擦拭。
之后,老师向小华讲解了伤口保护的重要性,并指导她用纱布包扎好伤口,避免继续出血。
此后,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急救的教育活动,包括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模拟急救训练等,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生活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生活教育,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中班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案例以中班幼儿自主进餐为主题,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我园中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进餐速度慢,饭菜撒落较多;(2)进餐时不专心,边吃边玩;(3)不会使用餐具,如勺子、筷子等;(4)挑食现象严重,不喜欢吃蔬菜和粗粮。
2. 案例实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1)开展进餐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图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进餐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养成文明、有序、卫生的进餐习惯。
(2)设置进餐情境在进餐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排队取餐,按顺序入座,学会使用餐具。
同时,设立“文明餐桌”标识,提醒幼儿保持桌面整洁,不撒饭菜。
(3)开展进餐技能比赛定期举办进餐技能比赛,如“最快进餐小能手”、“最整洁餐桌”等,激发幼儿参与进餐活动的积极性。
(4)家园共育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效果:1. 幼儿进餐速度明显提高,饭菜撒落现象减少;2. 进餐时,幼儿能专心用餐,不再边吃边玩;3. 幼儿学会使用餐具,如勺子、筷子等;4. 挑食现象得到改善,幼儿愿意尝试各种食物。
四、案例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进餐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 家园共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途径,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3. 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进餐活动的积极性;4. 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五、总结本案例以中班幼儿自主进餐为主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设置进餐情境、开展进餐技能比赛、家园共育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案例分享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对孩子品格的培养。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晨间自理在某幼儿园,有一位幼儿叫小明,他的家庭环境相对宠溺,导致了他在幼儿园晨间的自理能力较差。
之前,每天早上都要有老师协助他穿鞋、梳理衣物,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针对小明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小明的晨间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
老师在每天上午集体活动前,设置了晨间自理的特别训练时间,引导小明参与到穿鞋、整理衣物等活动中,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老师还在班级中设置了“自理小达人”榜,奖励在晨间自理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刺激了小明的自我激励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晨间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晨间自理的活动,而且还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幼儿,成为了班级中的“自理小达人”。
二、饮食习惯养成在另一所幼儿园,有一位幼儿叫小红,她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饮食习惯较为挑食。
每天的午餐时间,她总是对食物挑三拣四,导致食物浪费严重,也影响了她自身的健康成长。
针对小红的饮食习惯问题,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帮助和引导。
老师和厨师一同制定了小红的饮食计划,根据她的口味偏好合理搭配食物。
在餐桌上,老师鼓励小红尝试每种食物,帮助她逐渐克服挑食的习惯。
老师还在幼儿园进行了饮食健康教育,引导幼儿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她开始主动尝试各种食物,不再挑食,食物浪费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卫生习惯养成在某个幼儿园,有一位幼儿叫小刚,他的卫生习惯较差,经常不愿意洗手、整理自己的用具,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卫生环境和整体的健康状况。
针对小刚的卫生习惯问题,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老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小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在进餐前后、接触脏物后都要洗手,使用完毕的用具要整理收拾等。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案例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案例引言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案例,包括饮食卫生、安全常识、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实施生活常识教育。
案例一:饮食卫生案例背景幼儿园中经常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如何进行饮食卫生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利用生活常识教育的方式,教育幼儿如何正确选择食物、保持个人卫生,以及防止食物中毒的方法。
操作步骤1.带领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的食堂,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2.带领幼儿一起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如不洁食物、不洁餐具、不洁手等。
3.教导幼儿正确选择食物,如选择新鲜食材、避免选择过期食物等。
4.教导幼儿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
5.教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如使用自己的餐具、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6.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让幼儿自己动手洗手、摆放餐具等。
7.制作宣传海报,提醒幼儿保持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效果评估通过这个案例,幼儿园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正确选择食物、保持个人卫生,以及防止食物中毒。
教师可观察幼儿在饮食中是否遵循了教育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表现。
同时,教师可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和安全意识的改变。
案例二:安全常识案例背景幼儿园中的安全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火灾逃生、电器用电、道路交通等方面。
本案例将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幼儿正确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操作步骤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内各个区域,介绍区域的功能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教育幼儿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如避免玩火、低头蹲下逃生等。
3.教育幼儿使用电器的正确方法,如插拔电器前断电、不随意触碰高温电器等。
4.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模拟火灾逃生、使用电器时的注意事项等。
5.带领幼儿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他们过马路时的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时的安全要求等。
幼儿在家活动生活情况案例范文
幼儿在家活动生活情况案例范文一、案例主角。
我家的小宝贝,小名球球,是个刚满三岁的小机灵鬼。
二、起床大作战。
每天早上,球球的起床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
闹钟响了好几遍,他就像一只冬眠的小熊,翻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我去叫他的时候,他把被子蒙在头上,奶声奶气地说:“我还在做梦呢,梦里有好多巧克力蛋糕。
”好不容易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迷迷糊糊地坐在床上,眼睛还眯成一条缝,头发乱得像个鸟窝。
我给他穿衣服,他的小胳膊小腿就像调皮的小泥鳅,扭来扭去,嘴里还嘟囔着:“我不要穿这个衣服,这个衣服上没有小汽车。
”三、早餐趣事。
吃早餐也是状况百出。
我给他准备了面包、牛奶和鸡蛋。
他一看到鸡蛋,就皱起了小眉头,把鸡蛋推得远远的,说:“这个鸡蛋是小怪兽,我不吃。
”我哄着他说:“鸡蛋宝宝可厉害了,吃了它你也会变得很有力气哦,就像超级飞侠一样。
”他半信半疑地拿起鸡蛋,咬了一小口,然后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说:“哇,这个小怪兽还挺好吃的呢。
”接着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边吃边说:“我要把小怪兽全部消灭掉。
”可是喝牛奶的时候,他又开始调皮了。
他用吸管在牛奶里吹泡泡,看着一个个小泡泡冒出来,他就咯咯直笑,牛奶都溅到了脸上,活脱脱一个小花脸猫。
四、游戏时光。
吃完早餐,就是球球最期待的游戏时间。
他最喜欢玩的就是搭积木。
他会把积木撒得满地都是,然后坐在中间开始他的“创作”。
他一边搭一边自言自语:“我要搭一个超级大城堡,给爸爸妈妈还有我住。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块又一块积木往上垒,可是没搭多高就倒了。
他一点也不气馁,反而眼睛一眨,说:“这个城堡被大风吹倒了,我再搭一个更坚固的。
”这一次,他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搭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搭好城堡后,他又把他的小玩具汽车开了进去,嘴里还模仿着汽车的喇叭声:“嘀嘀嘀,汽车进城堡喽。
”有时候他也会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他会穿上爸爸的大拖鞋,戴上我的帽子,然后一本正经地说:“我现在是超级爸爸,我要去上班啦。
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案例分析 幼儿园生活习惯
养成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案例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某幼儿园,教师们通过开设小主厨活动,让幼儿参与食材挑选、食物制作的过程。
教师们也注重培养幼儿的用餐礼仪,如就餐时姿势端正、学会用餐用具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们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不再挑食、爱吃蔬菜水果,用餐时也能举止得体、井然有序。
二、案例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某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们利用游戏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教导他们正确洗手、如厕、盖口鼻等卫生习惯。
教师们注重对幼儿行为的及时表扬与引导,使得幼儿们逐渐养成了积极的卫生习惯。
三、案例三:树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在一所幼儿园里,教师们通过歌谣、小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放松心情,规律作息,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师们还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午休时间休息,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们逐渐习惯了按时睡觉、睡前洗漱等行为,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玩耍。
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
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引导都能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分析,能为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四、案例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另一所幼儿园,教师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运动习惯。
他们通过游戏、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参与运动。
教师们还鼓励幼儿多参与户外活动,提倡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们逐渐形成了积极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的快乐,并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体态。
五、案例五: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某幼儿园推行“小主人”制度,让不同的幼儿每天轮流担任小班“小主人”,负责小班环境的整理、小朋友之间的协调等。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I. 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要注重学前教育,还应该注重对幼儿生活常识的教育。
生活常识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案例,并分析其教育效果和实施方法。
II. 案例一:交通安全1. 案例描述:某幼儿园在教育交通安全方面开展了一次宣传活动,通过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口头讲解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如何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等。
2. 教育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3. 实施方法:结合教育片和实际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加深印象。
III. 案例二:饮食健康1. 案例描述:一所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健康饮食教育活动,教导孩子们认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让他们动手制作简单的健康食品。
2. 教育效果:幼儿对健康食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实施方法:通过亲手制作食品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亲身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IV. 案例三:日常卫生1. 案例描述:某幼儿园定期开展日常卫生教育,教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擦嘴、整理衣物等。
2. 教育效果:幼儿们能够自觉维护个人卫生,避免疾病传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实施方法: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进行教育,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V. 结论以上所述的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无不彰显了幼儿园对生活常识教育的重视和深刻理解。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形式多样,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让幼儿全面接受教育;二是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生活常识;三是注重培养兴趣,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希望幼儿园们能够在生活常识教育上不断创新,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幼儿园生活小天地:生活习惯养成教学案例
幼儿园生活小天地:生活习惯养成教学案例1. 前言在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里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观察和实践为基础,共享一些幼儿园生活小天地的生活习惯养成教学案例,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案例一:午睡习惯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 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孩子清楚知道午睡的重要性,以及午睡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益处。
- 打造舒适的午睡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午睡环境,比如柔软的床上用品和安静的午睡区域。
- 规律的午睡时间:制定固定的午睡时间,培养孩子们的生物钟,让他们逐渐习惯在固定时间午睡。
3. 案例二: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教学案例,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营养教育:通过图画、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食物的营养知识,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吃健康的食物。
- 规范就餐行为:教导孩子们端坐就餐,使用餐具,慢慢咀嚼等就餐礼仪,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 家校合作: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孩子们的饮食情况,及时进行交流和指导。
4. 总结回顾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观察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树立明确的目标、打造良好的环境、规律的时间安排、营养教育和家校合作等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个人观点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我认为观察和实践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实践指导,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真正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生活小天地是培养孩子们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这些教学案例对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分享:养成好习惯,快乐成长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分享:养成好习惯,快乐成长《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共享:养成好习惯,快乐成长》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而生活常识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孩子们接受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如何通过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共享,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快乐成长,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二、案例共享1. 每天早晨的卫生习惯在某幼儿园,老师们通过每天早晨的卫生大扫除来教育孩子们维护卫生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一起清理卫生,比赛谁打扫得最干净,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每天早晨主动打扫卫生的好习惯。
2. 膳食结构均衡的意识另一个幼儿园通过举办美食节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膳食结构均衡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老师们邀请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健康食物,让他们亲身体验健康饮食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对膳食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养成了选择健康食物的好习惯。
三、思考与总结上述的案例共享告诉我们,生活常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饮食习惯等,为他们的快乐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共享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好习惯,才能够伴随他们一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共享和思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继续深化生活常识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参考资料1. 《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案例共享》2. 《快乐成长: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实践探索》七、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生活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活常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摘要: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起始性和基础性作用。
良好的日常生活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案例二则,探讨了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及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社会关注等问题,揭示幼儿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对于研究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教育;习惯养成案例1:轩轩是一名4岁半的幼儿。
一天,孩子的奶奶跟轩妈说:“轩轩今天放学带回了一口袋的榨菜和剩饭。
”轩妈知道,这已经是他第3次带菜回来了。
之前她交待过轩轩,如果在学校饭菜吃不完要倒进垃圾篓,轩轩说怕吴老师批评他剩下饭菜挑食,所以就悄悄放口袋里了,还叮嘱妈妈不要跟吴老师谈起这件事。
之后轩妈给吴老师打电话沟通了一下。
过了几天,轩妈问轩轩:“这几天有没有带菜回来呀?”轩轩说:“没有了,吴老师说吃不完的饭菜要倒进垃圾篓。
”轩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案例2:瑞瑞是一名3岁半的幼儿。
放学回家后妈妈问他:“瑞瑞,今天中午在幼儿园午睡了吗?”“睡了。
”瑞瑞毫不犹豫地回答。
“真的睡了没有?我打个电话问下周老师看看。
”“妈妈,别打电话给老师,我没有午睡。
”瑞瑞急忙辩解。
“那你中午做什么了呢?”妈妈继续追问,“我和同桌优优讲小话了。
”瑞瑞小声回答。
一案例分析以上两个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真实案例,折射出了当下幼儿日常生活教育中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案例1,幼儿怕老师批评他,把剩下的饭菜偷偷装进口袋,他选择了对老师隐瞒。
案例2,幼儿为了讨好妈妈,怕妈妈批评自己没有午休,选择了对妈妈撒谎。
这样的隐瞒和谎言如果在达到幼儿自身预期后,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由于幼儿本身对于是非的判断能力非常有限,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老师不及时发现并介入处理,长此以往,很可能使幼儿养成爱撒谎的习惯和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撒谎对于我们成人来讲,就可以归结成一个人的诚信问题,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进一步演化成道德品质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把原因直接归责于幼儿,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和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体系到底想培养怎样的幼儿,是否存在认知偏差?怎样去培养?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目的是否明确并经得起考验,还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在复杂幼儿教育体系中起着起始性和基础性作用的幼儿日常生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的反思(一)幼儿生活教育的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当我们信托教育以儿童纯洁的心灵,信任它在这些心灵中刻画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轮廓时,我们完全有理由去问教育者将在他的活动中追求什么目的,并且要求对这个问题有明确而断然的答复。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一是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发展的个人本位论,二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本位论[1]。
80年代初兴起的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正好聚合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强调培养身心健康的“完整儿童”,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认为幼儿教育应该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状况等,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2]。
幼儿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价值取向是使幼儿身心得到最完善发展,并能适应、遵守社会规范的以个人本位论为主、以社会本位论为辅二者的有机结合。
而我国传统的价值结构强调社会和谐,强调个人服从社会,很容易造成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忽视。
比如说案例1中的吴老师,她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评价幼儿,把饭吃完了没有作为评价幼儿表现好与差的依据,同样年龄的成人,饭量大小都有区别,这点显然没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不但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垃圾要入篓,反而容易滋生幼儿为了讨好老师,不惜撒谎的习惯, 如果不是家长及时发现并介入处理,容易使幼儿丧失诚实的品质,甚至会因为撒谎的心理压力对老师对学校产生愧疚和抗拒心理,从而失去上学的兴趣和渴望。
老师们往往只注重整齐划一,却失去了对幼儿最起码的个性关怀,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个体,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个性缺失,最坏的后果是导致人格残缺。
因此,对于幼儿在不同性质的活动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因为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从而压制学生的情感和个体发展。
2010年,上海市公布了《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首次提出要以科学的原理和方式规范婴幼儿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确到这一点,包括培养幼师的学校。
2008年,学者康建琴通过对20个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计划的调查发现:这些机构或者学校普遍重视专业理论课程,艺术技能课受重视程度高,各科教法、活动设计类课程及专业实习受重视程度较低[3]。
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艺术化倾向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过于轻视,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往往受教育目的的牵制和驱动,如果幼儿教师受制于教育教学方法,那么他们怎么能很好地践行幼儿教育目的呢?我们必须明确幼儿生活教育的目的,在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的基础上,重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而不是超前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保教活动的规律,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启蒙教育的具体化并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又较差,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沾染不良生活习惯的敏感期。
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习惯以后将积习难改,会给以后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而孩子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直接作用于性格,性格随之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可形成幼儿自觉遵守纪律和自制的性格[4]。
应及时发现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要求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组合模式使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分的溺爱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这种情况下的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果皮纸屑及时入篓,饭前便后洗手;按时睡眠,作息正常,能自己穿衣;不挑食,能独立进餐;生活用品摆放整齐不乱放,不排斥劳动,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5]。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载体主体包括家、园及社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环境就是学校和家,他们在这两个环境的活动中发展自身的心理水平和个性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十分有必要积极地探索适应社会变化的家园共育新模式,不断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6]。
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道德伦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有很重要的影响。
幼儿自控能力差,行为易反复,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在学校所习得的生活习惯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反之,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习惯在家长这里没有得到延续和配合,那么幼儿在学校所建立的行为习惯模式就会被轻易地打破,出现反复,使教育断层,难以让幼儿将行为内化成习惯。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活动与行为对于受教育对象而言,没有中立影响,除了正面影响就是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是哪一方拖了后腿,就会对另一方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如果两方配合默契,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就会达到学校、家庭和幼儿自己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会越来越多,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会毒害幼儿幼小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复杂的幼儿教育体系下,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还需幼儿本身、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努力。
(三)幼儿生活教育的社会关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变革的环境对幼儿教育影响颇深,因为任何性质和层次的教育要想顺利开展都必须要获得一定的社会关注与政府支持。
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的高低通过行政与宣传手段直接作用于幼儿教育质量,尤其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总体呈现的是公办幼儿园少、偏向于商业性质的民办幼儿园较多的布局,然而,过度追求盈利导致幼儿园办学过程中办学场地、教学硬件及师资软件等滞后于幼儿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幼儿的发展。
同时,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使得社会上更多的人重视小升初,初升高,对于幼儿教育则是少有人关怀问津,不少家长只关注幼儿能识得哪些字,会哪些算术,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强调幼儿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与重要性,引导幼儿教育环境健康发展。
社会办学力量在构建幼儿生活环境时应努力创设优美舒适的环境,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保证幼儿生活教育硬件环境得到充分保障,不断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优化师资结构,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度,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常规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行为习惯。
相信有了家园共育的基础,再融入充分的社会关注,三者有机结合打造的幼儿日常生活教育环境,一定会让幼儿教育质量突飞猛进。
三结语幼儿日常生活教育受家庭、幼教条件、幼教方式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家长、幼儿园、教师和社会应高度关注,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ZK(#]王枬.教育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曹能秀.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J].学前教育研究,2008(3).[3]康建琴.对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的调查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4]张晓红.幼儿优良习惯养成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35).[5]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5).[6]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