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障碍研究的文献综述
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
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可以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包括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语言学在解释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关系方面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我们可以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语言变体、语言政策、语言社会化、语言认同等多个方面,而研究方法则涵盖了田野调查、语料库分析、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
3. 主要研究成果,接着,我们可以介绍社会语言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些经典的理论模型、重要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等方面。
4. 存在问题和展望,最后,我们可以讨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展望,包括当前研究中的争议和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以上全面的回答,可以对社会语言学文献综述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智力落后儿童语用障碍研究综述
人 们 通 过语 言来 分 享 观 点 , 取 信 息 , 出断 言 , 获 作 许 下 承诺 等 些 社交 功 能就 是 言语 行 为 。 话者 必 须保 证 这 说
他 的 话 语 能 在 语 境 中 被 识 别 出 来 并 且 能 够 掌 握 在 不 同 的
儿 童 和 成 人 在 学 习 在 不 同 的 交 际 环 境 中 利 用 合 适 的 语 言 表 达 形 式 的 能 力 受 到 了 障 碍 。 虽 然 智 力 落 后 儿 童 及 成 人
关 键 词 :智 力 落 后 儿 童 语 用 障 碍
智力 落后 青 少年 及 成人 也 有人 做 了研究 ,他们 发 现他 们 在与 同龄 人 或熟 悉 的人 交谈 中使 用 的基 本 言语 行 为 与正
常成 人相 似 。
另 外 ,许 多 人 还 对 智 力 落 后 儿 童 表 达 言 语 行 为 的 语 言 形 式 的 选 择 及 影 响 其 选 择 的 因 素 做 了 调 查 .发 现 正 常 儿 童 使 用 间 接 请 求 的 比 例 比智 力 落 后 儿 童 更 高 。 C o e opr
利 用 语 言 达 到 交 际 的 目 的 ,我 们 需 要 了解 社 交 规 则 、 有 语 用 技 巧 。 语 行 为 的 理 解 和 表 达 、 示 词 语 的 拥 言 指
(9 6 通 过 对 四 个 孩 子 , 个 正 常 儿 童 , 个 智 力 落 后 儿 18) 两 两
童 在 日常 会 话 中 的 对 评 论 、 问 、 言 、 定 、 令 等 言 语 提 断 否 指 行 为 的 使 用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智 力 落 后 儿 童
21 6 号下旬 文 教 0o 月 年 刊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从自闭症的涵义概述、语言发展障碍及其成因、相关的言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对自闭症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自闭症患者语言发展障碍研究成果整合归纳1、引言1943年堪纳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一名称,至今自闭症仍然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治愈方法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自闭症的两大典型缺陷是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发展障碍这一方面。
自闭症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引起了多方专家的重视。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其进行整合归纳。
2、研究成果自闭症的涵义概述基本定义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般出现在3岁前,显著干扰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社会交往的一种发展性障碍,对学习成就产生负面影响。
经常伴随出现的其他特点有重复行为和刻板活动,抗拒环境的变化或日常琐事的改变,以及对感觉经验的异常反应。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给自闭症的明确定义为:自闭症症状通常皆在出生至30个月内出现,是一种症候群。
自闭症儿童对视、听觉刺激有异常反应,语言发展迟缓或语言正常但有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反转、文法结构混乱现象,在抽象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上存在困难。
人际关系的障碍在5岁以前最为严重。
智能分布范围相当广,由极低至正常或正常以上。
“自闭症”这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ner在1911年提出。
自闭症不是指正常的儿童闭门不出或退缩在某种“壳”的状态中,而是在社会性、沟通和想象方面表现出严重障碍,因此借用了精神病学中“自闭”一词来命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中的“自闭”指患者自己主动从外部世界中退回丰富的内心想象中,但我们这里所说的自闭症患者并不是主动“退缩”,而是因为缺乏形象力,无法“进入”外部世界,所以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中的“自闭”症状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他定义最早对自闭症进行了临床研究的是美国精神学家堪纳,他于1943年的学术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中发表临床研究的成果。
汉语失语症研究综述
《当代语言学》第6卷2004年第2期154-158页,北京汉语失语症研究综述梁洁 安乐新疆师范大学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去10年间汉语失语症的研究现状历程,分析了整个失语症研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汉语失语症的研究成果对整个失语症研究的贡献。
在回顾汉语失语症研究短暂历史的同时,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在汉语失语症研究中较具影响的研究及其成果,在详细分析这些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失语症 汉语百年来失语症言语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英、德、法为代表的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汉语失语现象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显然,汉语失语的研究将为失语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从而加深对失语症理论潜在的普遍性的理解。
由于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主要是基于对印欧语系语言的研究,而印欧语系的语言与汉语在音系、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汉语失语症的研究也对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挑战。
在解释语言处理和语言习得等方面,汉语失语症研究为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心理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1.汉语失语症研究的早期成果Packard(1993)所著的《汉语失语的语言学研究》(A L i nguistic Investigation of A phasic Chi nese S peech)是第一本详细、大量分析汉语失语症言语的语言学著作。
该书最早描述失语症患者的发音障碍在汉语中的表现。
全书包括四章,涵盖了早期的生成语法的基本理论、失语症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语言结构的重新认识和汉语语言的背景知识。
该书四个汉语失语患者的言语缺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一系列有助于汉语失语症诊断的言语特征,并提出了以语言模块理论为基础来解释失语综合症。
该书还附有四个汉语失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语言纪录资料。
Packard将汉语中的无语法症定义为句法的简化、自由语法词素的省略和使用不全及汉语词汇构成词素的省略或误用。
5.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在小学阶段,“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学困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成为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研究,对于学困生问题的解决和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国外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学困生这一词最早来自于“学习障碍”,由英文Learning Disability翻译过来。
在美国称为学习无能者,前苏联称学业不良,日本称后进生。
对学困生的界定,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要从生理、病理的角度进行定义,他们认为,学困生主要是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存在机体障碍,这些障碍既包括先天性的机体缺陷,也包括后天学习中明显的能力不足。
如学术界最早的界定是由美国特殊教育学家柯克于196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学习无能”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盲、聋、哑等感官和智力障碍。
更具代表性的界定是美国教育学界对“学习困难”的两种定义。
一个是1988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所下的的定义:“学习困难是指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种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
”;另一个定义源于美国《能力缺陷者教育法》,认为:“学习困难是与个体理解或运用语言(书面或口头语言)有关的基本心理过程的一个或者多个方面存在的障碍,它可能表现为个体在听、说、阅读、写作、拼写或数学计算等方面有能力缺陷。
”,这一概念把知觉缺陷、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失读症、发展性失语症等都可包含在内。
[1]而日本、前苏联则倾向于从社会和历史角度界定。
前苏联则把学困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是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
日本的定义是:学习成绩显著低下的孩子称为学习上的后进生。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习得、运用等多个方面,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学研究也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语言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理论被提出和讨论。
例如,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内在的语言能力来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模仿。
而近年来,一些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也为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
二、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是一个活的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
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是语言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言数据,探讨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同时,一些研究也关注语言演化的机制,试图解释为什么语言会不断地演化,并预测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
三、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研究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些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差异,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探讨语言如何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四、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学领域,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沟通障碍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他们试图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模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五、语言技术与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技术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信息检索、智能对话、智能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文献综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型,其中语言艺术的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小学生语言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该文研究了当前小学生语言艺术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素养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教育。
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多种对策,包括加强语言艺术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等。
2.《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素养提升策略探析》该文从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素养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该文提出了多种提升策略,包括加强专业学习、参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等。
3.《小学生语言艺术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该文研究了小学生语言艺术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研究结果表明,课程设计是小学生语言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该文提出了多种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包括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4.《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的策略研究》该文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素养。
该文提出了多种运用语言艺术的策略,包括通过课文分析、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等。
5.《小学语文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与实践策略》该文研究了小学语文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与实践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实践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素养。
该文提出了多种实践策略,包括通过实验、讲座、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艺术,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教育工作涉及。
文献综述资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这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有时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换句话说,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常常不用直接的方式遣词达意,总是用间接的方式声东击西,只让对方拐弯抹角地意会,不愿向对方坦率地言传。
为解释这些语言现象,后来的学者,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等人提出了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益补的礼貌原则,用以补充和完善合作原则,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应尽量地表示礼貌和尽量减少不礼貌的表达方式,则对商务英语写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此礼貌原则的提出又进一步推进了语用学的发展,对礼貌原则的研究也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礼貌的商务英语信函重视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权利、愿望和需要,迎合对方的心理,能产生令人愉快的感觉,从而促成和扩大对外贸易。
因此,我们要注意礼貌原则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etitive, so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siness trade as an information carrier.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is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 polite and well-designed letter can not only convey the desire to deal with the other party, but also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 of both parties.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trade, it is a vital media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develop business, strike a bargain, and 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A polite and appropriate wording business English letter helps build a good company image; on the contrary, a rude letter would bring negative effect. A refined and courteous business letter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rust between both parties of the trade,and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ommercial affair succeeds.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pragmatics,this paper goes on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business letter writing.Business let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usiness trade.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in business letters, politenes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ough polit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 it has different forms and connotations.Based on H. P. Gric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ve and Cooperative Principle,Leech defines politeness from the angle of harmonious interactions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in his opinion, both the speaker and hearer should as polite as possible and avoid impolitenes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ity in verbal interaction.He argues that one should "maximize the expression of polite beliefs and minimize the expression of impolite beliefs"in the communication . He proposes a series of maxims of politeness :"Tact, Generosity,Approbation, Modesty, Agreement, and Sympathy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which is proposed by the pragmatist Leech, conducts us to avoid impoliteness and helps us to communicate tactfully in business trading.现实商务英语中,礼貌原则不但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之处,而且有时候还反过来居于合作原则之上,起着商务英语的纽带作用。
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撰写文献综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其中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深入的理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2.精心组织文献综述的结构:文献综述应当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每一部分都需要清晰地表达内容,相互之间要有逻辑连接。
3.突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文献综述不仅要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研究者可以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目标来解读这些成果。
4.提供详尽的文献背景:文献综述应当提供详尽的文献背景。
研究者需要介绍已有研究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
5.注意文献的选择和时效性:文献综述需要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最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应关注最新的学术会议、期刊特刊和专业网站,以获取及时的研究信息。
6. 引用正确和充分的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准确引用文献出处,并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
根据不同的学术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引文格式,如APA、MLA、Chicago等。
7.避免文字抄袭: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避免文字抄袭。
研究者可以通过引用文献出处、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解释来避免抄袭。
此外,可以使用专业的文献综述工具来检查自己的文献综述是否存在抄袭或雷同的问题。
8.注意文献综述的语言表达:文献综述需要使用准确、简练和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研究结论。
研究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语言,使文献综述易于阅读和理解。
以上是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撰写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需要研究者具备广泛的文献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较高的写作水平。
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而研究方法则是描述你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介绍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撰写。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中对已有研究进行的概述和评价。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定义研究范围:明确你要综述的领域和研究主题,避免陷入过于宽泛或狭隘的范围。
2. 收集文献资料:通过使用学术搜索引擎、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收集与你的研究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
3. 阅读和筛选文献:仔细阅读每篇文献,并评估其与你的研究主题的关联性和质量。
筛选出最相关和最有价值的文献。
4. 分类整理文献:根据研究主题或相关性将文献进行分类,并记录每篇文献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标题、来源等。
5. 总结和评价:在综述的过程中,总结各篇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评价和比较。
指出不同研究之间的争议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 编写文献综述:根据你总结和评价的内容,撰写出文献综述部分。
确保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全文流畅。
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论文中描述你所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部分。
以下是撰写研究方法的一些建议:1. 描述研究设计:明确你的研究是实证研究、案例研究还是质性研究等,并解释你的研究设计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2. 数据采集方法:详细描述你采集数据的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等,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
3. 受试对象/样本:说明你的研究对象是谁,样本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样本的数量是多少。
4. 数据分析方法:描述你将如何处理和分析你收集到的数据,比如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软件。
5. 研究限制:指出你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见,并提出你对这些局限性的意识和对策。
6. 编写研究方法:将以上内容整理为研究方法部分,并确保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三、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在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部分中,需要准确引用和列出所有使用过的文献,遵循学校或期刊的引用格式要求。
《幼儿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400字》
幼儿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内学前期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关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研究并不少,不同学者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概念和构成有着不同的理解。
苑赟(2020)在《药山社区0~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现状及发病原因分析》一文中调查了济南市药山社区0~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现状,分析其发病原因。
结果显示0~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1~2岁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与性别有关,男孩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P<0.05)。
文章在经过一系列研究后得出结论0~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与儿童出生时缺氧窒息、出生时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母亲孕期宫内窘迫、母亲文化程度低、儿童教养方式(溺爱和打骂)、与儿童沟通少、电子屏幕接触时间长密切相关。
李晓洁(2020)指出,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1-2岁以上的儿童。
正常的语言发展中儿童的听、说、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是正常的。
当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时,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不发达,听不懂语言,听不懂监护人或别人的话。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说话晚、语言缺乏、理解能力差,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今后语言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计算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学习困难。
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会有阅读困难,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差,沟通和社交能力不足。
王莎莎、张媛媛、陈静(2019)在《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了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随机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112例语言障碍患儿为语言障碍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127例儿童为对照组,以性别、年龄为匹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语言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语言发育迟滞组儿童的言语能力和人的能力发展商均低于正常组(P<0.01)。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家庭教养环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学语言学习障碍文献综述
1数学语言1.1数学语言概念数学语言的概念尚没有形成统一确定的结论。
从前人有关数学语言的文献来看,学者肖翠娥在其文章《数学语言的分类及其教学探讨》认为数学语言它是有句法规则的一种科学语言,以数学符号、公式定理等为主要词汇。
数学语言,不分民族不分地区,全世界因为民族和地区不同而有成百上千种语言,但是数学语言却只有一种。
例如“+”“-”“×”“÷”等符号,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可能读音会有所不同,但是所表达的含义却是相同的。
要想更好的研究数学语言及其相关内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语言。
1.2数学语言类型1.2.1数学文字语言数学是严谨的确定的,不可以含糊不清,自然语言常常模糊,语义模棱两可,带有不确定性,这与数学语言的严谨背道而驰,因此自然语言经过一定加工才能得到数学文字语言。
数学文字语言和日常语言相接近,都主要是用来反映符号语言的语义方面,它们的优点是容易理解,通俗简单;其它们的缺点是文字繁琐冗长,信息不够集中,有时候不够精确简练不便于形式上的推理论证。
1.2.2数学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符号化了的文字语言,将文字用符号来表示。
数学语言里面的符号语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人工的符号系统。
数学里面的数字(1,2,3…)、字母(A,B,C…)、运算符号(+,-…)以及逻辑符号(∵,∴…)等都叫做数学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中的每一个符号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确定的数学概念,符号语言的特点是简洁精确,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是数学推理论证的基本参与者。
数学符号常表示数学中的概念,数学概念本身就有很强的抽象性,与具有抽象性的数学概念相比,符号语言就显得更加抽象不易理解了。
符号对事物的表象,文字语言的符号化,是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文字语言的符号化也为更高级别的心理过程、更复杂的思维过程提供基础,避免了繁琐冗长的表达。
它是由感知到心理过程的中间一环,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中间桥梁。
1.2.3数学图式语言图式语言包括图形和图像,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视觉语言,也可以看作是数学符号的补充。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一、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言学评估、语言病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 等。语言学评估主要用于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特点,如口语表达、听 力理解、阅读和写作等。语言病理学研究则探讨失语症的发生原因、病理过程 以及与大脑结构的关系。神经语言学研究则从神经层面探究失语症的语言机制。
2、语言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语言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语言不仅可以帮助人们 传达生态保护的信息,还可以影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教育和 传播,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环保行动的开展。
3、生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研究
生态语言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例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 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人类 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和演变,心理学的研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失语症的语言学 研究现状
03 三、总结
02
二、失语症的语言学 研究未来方向
04 参考内容
失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语言沟通能力的丧失或受损。 本次演示将综述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 更好地了解失语症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三、生态语言学研究方法
1、语言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数据,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语 言中蕴含的生态环境信息。
2、文化生态分析
这种方法旨在分析文化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如何影响人们对生 态环境的认知和行为。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生态观念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化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于交流障碍的相关文献
关于交流障碍的相关文献交流障碍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交流不畅、理解不清等情况。
它可能源于语言能力不足、文化差异、个人情绪等多种因素。
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各个领域中,交流障碍都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沟通效果和理解能力,因此研究交流障碍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非常重要。
1. 张莉等(2018)在《交流障碍的成因与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交流障碍的成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环境噪音等,而内部因素则包括个体的心理状态、情绪、专注力等。
为了有效应对交流障碍,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包括提高语言能力、增加文化交流的机会、注意控制情绪等,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克服交流障碍。
2. 刘婷婷(2017)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中指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语言习惯、非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障碍,文章提出了建立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能力、加强非语言交流等对策,并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3. 李敏等(2015)在《学校教育中的交流障碍及对策研究》中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常见的交流障碍问题,如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等。
文章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交流障碍的出现。
4. 朱翔等(2013)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及其对策研究》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人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环境等。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语言障碍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来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交流问题。
综上所述,交流障碍是在人与人之间沟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会对有效的沟通和理解造成困扰。
怎么写文献综述的不足
怎么写文献综述的不足撰写文献综述时,可能会遇到多种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可能会影响综述的质量和可信度。
以下是对文献综述不足的系统阐述:1. 文献收集不全面:- 缺少关键文献:在搜集文献时,可能会遗漏某些关键的研究或理论,导致综述不完整。
- 文献来源单一:如果只依赖特定的数据库或期刊,可能会忽略其他重要的出版物或未发表的研究。
- 时间范围有限:有时候,综述可能会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忽略了早期或最新的研究。
2. 文献筛选不合理:- 筛选标准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和目的,导致筛选文献时缺乏依据。
- 忽视质量评估:在筛选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文献质量(如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的评估。
3. 文献解读不准确:- 错误解释研究结果: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理解不准确,导致错误解释。
- 忽视研究限制:未充分考虑文献中提到的研究限制和作者的讨论,可能会对文献的解读产生偏差。
4. 结构混乱:- 缺乏清晰的框架:文献综述应该有一个逻辑清晰的结构,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
- 缺乏流畅性:综述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缺乏流畅的过渡,使得整体阅读体验不佳。
5. 缺乏批判性思维:- 忽视争议和差异:在综述中,应该对不同研究之间的争议和差异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不是仅仅陈述事实。
- 缺乏深度分析:没有对文献中的理论和发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6. 语言表达不清:- 专业术语使用不当:错误使用或解释专业术语,可能会导致专业读者误解。
- 表达冗长晦涩:使用冗长或晦涩的语言,可能会使文献综述难以理解,影响其可读性。
7. 缺乏综合分析:- 缺少主题和模式:没有识别和综合文献中的主题、模式或趋势。
- 缺乏比较分析:没有对文献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8. 引用不规范:- 引用格式错误:没有遵循正确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其他学术引用标准。
- 缺乏引用依据:在引用文献时,没有提供足够的依据,使得读者难以追溯原始资料。
写文献综述时遇到的困难
写文献综述时遇到的困难
筛选和整理文献:文献综述需要对大量文献进行筛选、阅读和分析,以找出研究领域的重要观点和研究趋势。
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保持客观和公正:文献综述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这需要作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需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文献或观点。
确保覆盖全面:文献综述需要涵盖该领域的重要文献和研究成果,包括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
因此,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以确保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高度概括和总结:文献综述需要高度概括和总结各篇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同时需要指出各篇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需要作者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发现和解决问题:文献综述不仅需要对各篇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还需要发现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这需要作者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言和表达问题:写文献综述时,需要使用专业的学术语言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可能会对一些初学者或非英语母语者造成一定的困难。
因此,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时间和精力限制:写文献综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阅读和分析大量的文献,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因此,作者需要
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时间,并保持足够的精神集中力。
老年人言语交际障碍实证研究
老年人言语交际障碍实证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日益发展,老年人口系数也逐年提高,社会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龄化社会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人均寿命提高的自然规律。
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管理好老年人资源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伴随着老龄化,人的神经系统和身体机能会出现一定的退化和功能性障碍。
进入老年阶段后,老年人身体机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言语交际能力方面,它的改变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交际的工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言语交际活动。
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言语交际能力的改变,老年人由于生理特征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语言状况和其他年龄段群体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甚至会形成语言障碍。
老年人跟他人的沟通障碍、心理障碍日渐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着老年人与子女及家庭的稳定和睦,并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
因此,为了系统的研究老年人的言语交际障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老年人的言语交际状况做了实证研究。
我们对老年人的听力障碍、认知能力障碍、言语交际态度、言语交际对象、言语交际的语码使用、言语交际能力等六大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研。
为增强论文研究的可靠性,本文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吉林省地区的491位老年人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并将问卷调查所搜集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及事后检验。
最后,将研究数据与统计图表结合,得出科学的实证结论。
全文由十个章节构成。
第0章研究背景部分。
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在研究背景中,本文首先采用学界普遍使用的四种年龄划分法对老年人的年龄进行了科学界定。
沟通障碍概述的文献资料
儿童口吃是如何发生的?一直以来,学者对口吃的病因有很多争议,并形成了一些理论。
比拟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一是误诊理论,也称误解理论,由约翰逊( Wendll Johnson)在20世纪中叶提出。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智力正常但说话不流利的儿童被误诊为口吃时,这个儿童很可能会开展为真正的口吃。
其致病的机理是:如果儿童的父母对孩子正常发育阶段说话的不流利过度关心和纠正,那么儿童便会试图防止产生这样的挫折。
而事实上,孩子越想防止口吃,就越会紧张,其言语就越不流利,这一结果导致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儿童更多的不流利言语。
于是,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真正的口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开展起来。
所以,约翰逊认为,口吃不是始于儿童的嘴巴,而是始于父母的耳朵。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家长无法分辨正常儿童的说话不流利与真正的口吃。
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注意到心理社会因素。
口吃发生、开展中的重要性。
二是遗传理论。
关于口吃源自遗传的证据有很多,比方,研究发现,口吃有家族聚集倾向,口吃者一级亲属口吃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以上;同卵双生子发生口吃的一致性非常高;儿童口吃与亲生父母口吃有较高的相关性。
尽管我们知道遗传因素在口吃的形成中起着某些重要作用,但口吃的遗传方式尚不得知。
是否存在一个或多个“口吃基因〞?它们确实切位点在哪里?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三是要求能力模式。
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口吃的形成是因为其所处环境的要求超过了儿童流利说话的各种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运动的、认知的和使说话可能变得容易的语言技能。
儿童口吃是否会开展下去,取决于上述能力能否跟上环境要求的开展。
当然,这一理论还没有被实践所充分检验。
有些问题它还无法解答,如什么程度的要求才会超过儿童的能力而使其出现口吃?这种情况要持续多久才会形成口吃?为什么会引起儿童口吃而不是其他问题?尽管如此,这个理论还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在儿童开始口吃时构建一个干预构架,进而寻找途径去降低环境的要求或增强儿童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语言是人类社会行为中极为重要的一都分;它允许个体与他人交流,并向个体提供思维的工具(Kendal11988)。
如果个体在语言发育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或者大脑受到创伤,他/她所获得的语言系统就可能是不完善的,表现为语言运用方面的障碍,即语言障碍(language disorders)。
语言表达障碍即为其中之一,对于儿童来说,语言表达障碍必然会影响其社会沟通能力,严重时足以扰乱学业的发展和身心健康。
语言问题不仅会带来儿童期的学业失败,还会导致成年后的就业困难和社交失败,使得语言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有语言表达障碍的儿童,通常在早年有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儿童,提醒我们注意语言表达障碍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沈晓明主编《临床儿童学》报道:7%~10%的儿童在语言的发育上低于正常标准,有3%~6%的儿童存在语言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
可见,一定数量的语言表达障碍儿童的存在,影响着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困扰着教育的发展。
西方研究者对语言表达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据美国资料报道:严重的表达性言语障碍患者约占儿童人口的0.1%,而轻症患者则可能十倍于此。
患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很低,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并且发音器官和神经系统无异常。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和关注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语言表达障碍儿童拜托困境,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语言障碍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话题。
通过查阅图书、期刊文献的搜集,从1979年至今共有“语言/言语表达障碍”的相关文献共16篇;关于“语言/言语障碍”的文章共960篇;其他诸如语言表达不良以及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文献共计100篇左右。
同时也有大量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网络数据资料。
由次可见,关注语言障碍的研究甚多,但对语言表达障碍的理论研究还未成熟起来。
并且多数研究以临床诊治分析居多,涉及医学、生物学领域较深,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注不多。
现将相关研究归纳如下:一、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概念界定的研究在各时期,有关语言表达障碍的界定有如下观点:(1)美国听语协会(ASHA,1982)将语言障碍定义为不正常的口语(spoken language)和书面语言(written language)的习得、理解或表达。
1993年该协会又将语言障碍定义为在理解与/或使用口语、书面语言或是其他符号时有困难。
语言障碍可能涉及语言形式(音韵、构词、语法系统)、语言内容(语义系统)、语言在沟通中的功能(语用系统)。
(2)有研究者认为语言表达障碍即是儿童在理解和表达之间的不一致。
例如美国听语协会指出发展性失语症(developmental dysphasia/aphasia)指某些儿童虽然没有任何言语器官的缺陷,而且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语,但其言语表达能力却无法像同龄儿童一样;李乐平在《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中也将表达性语言障碍看作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
(3)还有研究指出语言表达障碍即是语言表达低于正常水平,且难以与人正常交流。
著名学者范来波1978年给说话障碍下的定义为:“和常人的言语偏离甚远,以致惹人注意,干扰信息交往,甚至使说话人或听话人感到苦恼的言语异常。
”而在残疾人抽样调查手册中,我国语言残疾(障碍)的定义为:“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
从而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这里的语言障碍是指单纯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失音、严重口吃和构音不清。
因此,我国的语言残疾和说话障碍是一致的;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别原则与鉴别基准》(2002)中将语言障碍定义为:指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年龄者相比较,有显著偏差或迟缓现象,而造成的沟通困难。
由此可知,理论派别不同,对语言表达障碍的提法不同。
(如说话障碍、语言表达不良、沟通障碍等)但综上所述,语言表达障碍的特征之一就是儿童在语言接收和语言表达之间的不一致。
这样的儿童在语言表达上虽然问题严重,但其理解能力正常。
在学龄期后往往也会产生学习困难及情绪和行为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类被称为接受——表达混合型语言障碍,此类儿童既有表达问题,又在某些谈话内容的理解方面有困难。
他们可能在理解特定的单词或句子时有困难,例如复杂的假设句。
病情严重者,理解基本词汇或简单句子的能力都可能受到损害,他们可能在声音和符号的听觉处理、储存、回忆和序列化方面存在缺陷。
二、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成因及表现的研究(1)有研究认为语言表达障碍的成因主要与家庭因素有关。
美国茨大学医学院的主治医生凯尔曼认为,造成儿童语言表达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家里鼓励孩子说话的机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每天坐在电视机前长达数小时。
(2)也有人提出语言表达障碍主要是由于不良的语言发展与环境造成的。
如Hall和Burgess 认为词汇和句法的不同步发展,再加上一些别的因素(如儿童对会话的需要),阻碍了儿童的言语流畅性;上海医科大学张欣在其临床分析报告(1993)中指出:一般认为儿童语言表达不良与舌系带过短或超前附着有关,但研究表明儿童舌系带的长短与舌系带的附着超前不完全是导致儿童语言表达不良的原因, 而不重视儿童语言发育的卫生, 并在不良环境下的语言表达及儿童学语的好奇心, 模仿, 习惯是导致儿童语言表达不良的主要原因。
(3)还有研究者认为从生理上而言,听觉障碍(视觉障碍以及脑损伤都可能引发儿童语言表达障碍。
从心理上而言,智力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等也会导致儿童语言表达障碍。
从环境因素而言,生活经历缺乏( 混杂的语言环境及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同样可能造成儿童语言表达障碍。
(4)在语言表达障碍的表现上,多数研究显示其特征是语言发展缓慢,难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我。
西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京媛对120例儿童的临床诊断(2003)发现:语言表达障碍表现为智力正常,理解能力争正常,说话简单,语言发展缓慢,用词少,不说连贯话,经常用点头、摇头、摆手、眼神等肢体语言及动作,来表达心里发硬需求及认知和意愿。
可能与其左脑半球与右脑半球发育不平衡等生物因素有关;李乐平在《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2009)中提到:此类患儿多伴发社交-情绪-行为紊乱,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不良、焦虑、敏感或过分羞怯为多;用字困难,咬音不正,难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我;可能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家族史等原因。
以上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言表达障碍的成因以及表现,表明语言表达障碍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很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大致归结为生理成因以及心理因素。
这类儿童言语发展的速度较慢、词汇量有限,显著的特点是句子短和语法结构简单。
常伴发情绪失调,行为紊乱,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与同伴关系不好,在学龄期尤为突出。
他们常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也不知道怎样用手势或其他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还可伴有构音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攻击等行为。
三、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诊断及矫正方法的研究(1)有学者将语言表达障碍的诊断方法总结为父母报告、标准化测验及样本分析。
如杨薇在《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评定技术》(2009)提出儿童表达性语言能力评定的三种途径:对于O一3岁的年幼儿童较多采用父母报告的方式,而对于3岁以上语言能力较完善的儿童通常对其进行直接测量。
一般使用两种方式:1.标准化测验,2.对来自于自然语言样本的自然言语的测量—语言样本分析。
两种类型的测验都能对不同年龄儿童一定范围的语言技能做出评定,包括:语音、词汇知识、句法、词法和语用。
一般来说,标准化的语言测验可以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进行评定,而语言样本的分析通常用来测量表达性语言。
(2)研究显示,有语言表达障碍的儿童需要以规范的语言做指导,并且多与他人沟通。
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张欣(1993)提出:对此症的克服也并非困难, 只是需要适当的时间与主客观的坚持努力, 以正确的规范的语言作指导, 如传授者的正确语言, 电视、电台普通话的学习,一般坚持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都能克服;李乐平(2009)指出:改变这类儿童的现状重点在于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激发患儿表达的欲望,训练患儿模仿别人讲话。
家庭中父母能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训练。
另外这类患儿一般创造能力强,并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绘画能力,可因材施教,多方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语言表达能力快速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仝中原在《抓住语言关键期,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2009)也指出,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家人进行交谈,养成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使幼儿在快乐的语言表达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3)部分学者提出,可以使用表情、手势、绘画、游戏等多种方式给孩子创造宽松的语言表达环境。
根据美国郝拉姆和Bril倡导的“综合沟通法”,在语言干预活动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沟通策略。
除了听、说、练习,还可增加表情、手势、动作、姿势、绘画、写字等多种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研室施萍(2011)认为对于语言表达障碍的诊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利用富于想象的游戏,使儿童模仿治疗师示范性语言,并用手势和动作加强儿童的感受;鼓励儿童有意识地交流,创造各种机会与儿童对话;用角色扮演游戏来教儿童生活用语。
②“听力轰炸”,即用单词或叠词作语言刺激,反复应用于环境中。
③将儿童感兴趣的物品和玩具与单词相匹配。
④鼓励儿童用姿势、发声作交流,不必理会其发音不佳的表现。
⑤用最简单的语言与儿童交流。
⑥纠正哭叫、发怒、扔物等不良的交流。
⑦创造情景,促使儿童与他人交流,并迅速给予应答。
针对以上研究显示,诊断应该是针对找出的问题,确定异常的量和质的问题。
语言诊断的过程是为了确认异常存在与否。
所以诊断应从下列几种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料:1、儿童个案史的资料收集。
收集儿童的成长过程、家族史、健康史、学业成就、社会能力、情绪稳定性、语言环境等等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分掌握导致儿童语言表达障碍原因的有关资料,为未来进行矫治提供有用的依据。
2、生理检查。
检查儿童的听力、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等的发育情况。
必要时还可以做脑神经生理检查,以确定语言表达障碍的生理原因。
3、情绪适应的评价。
情绪障碍或行为异常的儿童容易造成功能性说话异常,应该采用心理测验、访谈、咨询或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来诊断语言表达障碍是否和情绪障碍有关。
关于语言表达障碍的矫正研究,尽管众说纷纭,但不难看出研究者大多都是从家庭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方面来对语言表达障碍儿童进行研究探讨,对于其心理环境的矫正研究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