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合集下载

骨科手术的手术间感染预防与控制

骨科手术的手术间感染预防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耐药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 依据。
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 施。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
06
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
监测指标设置和数据收集方法
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包括手术器械的清洗、消 毒和灭菌等。
围手术期管理要求
术前评估与教育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和手术 风险,并进行预防感染教育。
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和抗生素使用 等,以减少术后感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加强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
术前预防用药
在骨科手术前0.5-2小时内,或 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使手术切 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 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
药物浓度。
术中追加用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于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
术后预防用药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 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根据评估结果,将手术患 者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对 不同等级的患者采取不同 的防控措施。
持续改进策略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价
制定持续改进策略
针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 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手卫 生培训、优化空气洁净流程等。
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监测数据,评 价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 优化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 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分析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分析
开放性骨折病人在清创后,据实际病情行延迟AO技术内固定或内固定,闭合性骨折伤后患者应待肿胀现象消退后,再行内固定术。若有感染则应行局部清创、灌洗、置管等处理以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防止继发性感染。
2.结果
2.1分析骨科术后感染主要部பைடு நூலகம்分布情况,详见表1。
2012年5月-2013年11月间我院骨科共收治512例骨伤手术患者,其中68例无菌手术切口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感染率为13.28%,感染主要分布区域详见下表。
本组资料显示,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肢段、脊柱、上肢,且手术等待时间超过一周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最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医源性因素,术前、术后完善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为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其中细菌感染为诱发骨科术后感染尤其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在骨科术后应用的较为广泛,但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已存有较多争议[2],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所致的耐药菌,抗生素滥用及联合应用等均可增加感染的几率。故笔者认为,明确患者自身及医疗环境潜在的感染风险因子后,术前、术后针对患者开展对应的预防性措施,将对降低术后感染,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大有裨益。
3.3手术后预防性护理
密切注意手术切口及疼痛情况,定时更换被污染的敷料,伤口出血严重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肤色、肢体末梢血运及皮肤温度,术后3d内的痛感较为明显,应对无法耐受的疼痛进行处理;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伤口包扎应松紧适度;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病房温度以18℃-20℃为宜,夏季温度以患者感觉凉爽,身体不出汗最佳,以免汗液浸润伤口引发感染,病房内湿度以45%-60%为佳,以湿式清扫法清理地面;骨科术后患者的住院周期较长,年迈者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症,因此术后需及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应多进食高钙、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水果及食物,必要时可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加快手术创面的愈合[1]。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2004,2,2
8
闭式滴注引流
9
方法与技术
—清创 —抗生素骨水泥
2004,3,9 2004,8,30
10
方法与技术
2004,3,9
2004,8,30
2005,8,22
—取出髓内钉 —再清创 —外固定支架
11
方法与技术
2005,8,22
2005,8,22
—剔除死骨 —再清创 —抗生素链珠 —外固定支架
47
结束语
内同定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 之一;必须通过各个环节预防感染,遵照手术规范精 心操作,降低感染的机会;术后严密观察,力图及时 发现可能存在和发生的感染,诊断一旦确立,处理要 果断,有效控制和治疗急性感染,保证内固定治疗骨 折的效果;对慢性感染要采用个体化方案,想方设法 积极治疗,达到保留肢体、治愈骨折、重建功能的最 终目的。
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处理
曾炳芳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
1
引言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手术最常见、也最严重的
并发症之一。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肢术后的功能康
复,而且还耗费大量医疗资源;倘若感染迁延不
愈,容易形成慢性骨髓炎或感染性骨不连,难以 治愈,甚至面临截肢的危险。
2
发病机制
妥善处理内植入物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修复骨缺损要因病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
采取适当措施和手段解决创面覆盖问题
5
方法与技术
2003,12,4
患者,男,32岁 直接暴力闭合性损伤
6
方法与技术
2003,12,8 2003,12,4
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 外加钢丝捆绑和人工骨应用
7

骨科内固定的合理抗感染用药

骨科内固定的合理抗感染用药

骨科内固定的合理抗感染用药骨折内固定后感染并不罕见,处理起来也非常麻烦。

内固定后的感染发生率可从闭合性股骨骨折的 1% 到开放性 Pilon 骨折的 67%。

为阐明当前内固定后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在四肢、骨盆及髋臼骨折内固定后致深部感染耐药菌出现的原因,Torbert 博士等团队通过筛选从 2006 年 12 月至 2010 年 12 月所在医院的骨科手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相关研究发表在 J Orthop Trauma 杂志上。

初筛 938 例患者,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髓内钉治疗四肢、骨盆或髋臼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深至皮下;内固定 12 个月内进行清创术;可获得术中培养数据等标准,进行二次剔除。

最终纳入了 211 例患者,其中 152 例男性,59 例女性,平均年龄 45 岁(16-95 岁),含 214 处深部感染。

记录每位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感染时间、细菌种类以及耐药性情况。

对每一种细菌进行耐药性分类(表 1)。

金葡菌的临床相关耐药一般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排除凝固酶阴性金葡菌。

常见耐药细菌有哪些?随着可选择的抗生素增多,革兰氏阴性杆菌(GNRs)耐药菌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对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定义是以下列类的抗生素中细菌敏感的种类小于三种: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

细菌种类临床相关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顾涛球菌无链球菌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多重耐药对以下少于三种敏感: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术后感染发生的高峰有哪些时间点?术后感染通常在手术后第 11 周发生(3 天到 51 周),或者更早。

闭合性骨折比开放性骨折更早发生感染,不过,24% 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2 周内出现感染,23% 的开放性骨折患者 2 周内出现感染。

所有感染患者中,23% 的患者在两周后出现感染症状,50% 却是在五周后。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目的就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展开探究,以更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可通过患者自身与医源性因素予以有效防治,且术后感染也和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息息相关。

结论为让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病率有效降低,应重视患者术前术后的预防护理,并对抗菌药物予以合理使用。

标签:骨科手术;感染;预防护理近年来,随着各种创伤的不断增加,骨科手术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作为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感染既会导致伤口无法快速愈合,也会引发骨髓炎等疾病的产生[1]。

因此为了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需重视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详细探讨了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预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处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其中3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年龄5~72岁,平均年龄(42.7±3.1)岁。

60例患者中32例创伤性骨科手术、10例为四肢手术、10例为脊柱手术、8例为其它手术。

1.2 方法1.2.1 术前预防护理包括患者、医护人员、抗生素使用等因素。

①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象等,严禁患者术前进食,术前对体弱者加强营养;若亲属患有呼吸道感染应禁止探视患者,以避免发生肺部感染;若患者患有糖尿病,应于术前有效降糖。

②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选用3%的碘伏消毒液消毒手术台(2次)。

在备皮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不要刮破皮肤,且尽可能减少患者肢体暴露在外的时间,尤其是冬季,避免患者受凉,体温升高。

③使用抗生素:术前1~2 h静脉滴注抗生素,以对伤口周围组织药物浓度予以维持,时间在4~6 h左右。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如何预防?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如何预防?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如何预防?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外科手术,旨在修复骨骼结构并恢复患者的功能。

然而,手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骨科手术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至关重要。

手术后感染是指在手术创口或手术部位发生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这种感染可能发生在手术切口周围的软组织或深层组织,甚至可导致人工关节感染。

由于骨组织的特殊性质,手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要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再次手术或甚至人工关节的更换。

因此,预防手术后感染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问题。

那么,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如何预防?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介绍:1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1.1免疫功能下降:骨科手术患者常常由于手术创伤、长时间卧床、疾病等因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免疫系统的减弱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关节炎患者在手术后更容易出现感染。

1.2外科手术创口:骨科手术通常需要通过切口进入患者的组织和骨骼结构。

手术创口是潜在的感染入口,如果创口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和保护,细菌可能会侵入并导致感染。

1.3长时间住院:骨科手术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观察和治疗,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长时间住院使患者接触到更多的病原体,并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1.4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是手术后感染预防的重要工具,但不当或滥用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感染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感染变得更难治疗。

过度使用抗生素还会破坏患者的正常菌群,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后,医务人员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的感染。

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分析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4]梁其彬,黄枫,刘华桢等.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472-473。
[5]李丽,刘海峰.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60-62。
参考文献:
[1]梁兵鑫.骨关节创伤患者内固定术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7):1085-1086。
[2]刘坤.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80-81。
[3]杨闻强.骨关节创伤及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144-3145。
1.3防治措施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者头孢类消炎药物治疗。
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感染菌种的不同,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于大肠埃希菌患者,可给予其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美洛匹宁、头孢类等药物治疗,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患者,可给予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药物治疗,对于鲍曼不定杆菌患者,可给予其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对于阴沟肠杆菌患者,可给予其氨曲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舒巴坦等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创面污染、存在多处骨折、合并较多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等,临床上有部分学者认为,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出现感染机率越高,同时合并较多并发症也可加大患者感染机率[4]。我院选用针对性治疗,其可针对患者感染因素和感染菌种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虽其效果显著,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出现用药风险事件[5]。

骨科切口感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骨科切口感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骨科切口感染防治措施有哪些?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旨在修复或重建患者骨骼损伤,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

然而,骨科手术的复杂性在于需要进行组织分离、骨膜剥离,并植入固定物(如钢钉、钢板、髓内装置、异体骨等)来修复骨骼损伤。

这使得手术具有一定风险,包括机体的排斥反应和切口感染的发生。

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切口感染发生,可能导致内固定物外露、手术部位皮肤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这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导致肢体残疾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骨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至关重要。

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术前准备充分消毒、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此外,术后及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和处理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恶化。

在骨科手术中,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处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高,结合科学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规范化的感染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一、骨科伤口与感染程度的评估骨科伤口的感染程度评估是判断伤口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骨科伤口感染程度评估方法:1. WBC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感染的指标。

此外,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的改变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例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相关。

2. C反应蛋白(CRP)水平:CRP是一种急性阶段蛋白,它在感染或炎症过程中增加。

测量CR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伤口感染的程度和活性。

3. 体温:体温的升高可能是感染的指标之一。

持续或反复的发热可能与伤口感染相关。

4. 伤口炎症程度评估:通过观察伤口的外观,包括红肿、渗液、坏死组织、疼痛等指标来评估伤口的感染程度。

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以及管理

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以及管理

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以及管理摘要:目的:对预防感染在骨科手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对预防感染的具体管理方式进行探讨。

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在A骨科手术室进行骨科手术的126名患者,以及在B骨科手术室进行骨科手术的142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探讨具体预防感染的管理方式。

结果:由于采取了科学的预防感染的管理方式,B 组患者的感染率(3.12%)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感染率(5.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效、科学的预防感染手段以及管理方式在降低骨科手术的感染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提高骨科手术的手术质量,值得各级医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感染预防管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12【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96-01到目前为止,骨科手术中利用各种植入体进行治疗的次数越来越多,手术中植入体的应用使骨科手术的技术含量和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手术感染的几率[1]。

因此,对骨科手术中感染的预防以及管理的总结和探讨至关重要。

为此,我院对预防感染管理的具体措施,在骨科手术室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预防感染的措施以及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的价值报道下:1临床资料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入住我院,在A骨科手术室进行骨科手术的126名患者,以及在B骨科手术室进行骨科手术的142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154例,女性患者114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6.15岁,并分别对A、B手术室的手术操作技术、手术物品的消毒以及手术持续的时间等容易引发患者的因素进行调查和了解。

2预防感染的措施以及管理2.1骨科手术中感染因素的分析。

通过分析,骨科手术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操作技术的高低、手术物品的消毒、手术持续的时间以及手术之中抗菌素的应用等。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志, 2 0 0 5 , 1 5 ( 2 ) : 1 5 5 - 1 5 7 .
[ 3 ]余钦仙 , 黄丽萍 , 林碧霞. 浅 谈 降 低 骨 科 手 术
小 型手 术 的患 者 , 术 前 床 边 应 用紫 外 线 ④营养支持: 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时 切 口感 染 护 理 对 策 [ J I . 福 建医药杂志 , 2 0 0 l , 照射 1 ~ 2 h ;大 型手 术 患 者 医 院 应 安 排 间 较 长 , 尤其 是 老 年 和 体 弱 的 患者 . 还 2 3 ( 5 ) : 1 8 8 — 1 8 9 . 独立 病 房 , 手术 前 病室 内应 按 空气 消 毒 会 伴 有 骨 质 疏 松 等 症 。 对 营 养 要 求 较 [ 4 J李 淑 花 , 毋玉梅 , 李妙芳. 骨 科 无 菌 手术 感染 法用 乳 酸进 行 1 次室内消毒 ; ④ 使 用 抗 高 , 应 多食 些 含钙 、 含蛋 白、 含维 生 素 高 因素调 查 分析叨. 中医正 骨 , 2 0 0 3 , 1 5 ( 8 ) : 2 O - 2 1 . 生素 : 手 术 前 为 能 够 有 效 控 制 伤 口感 的 的 饮 食 及 水 果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一 o 4 — 0 8 ) 既 能 保 证 充 足 的 营
为 Ⅲ类 切 口手术 :患者 年龄 为 l 0 ~ 7 8 岁, 体温 有 升高 迹 象 ,可 能会 是 伤 口感 染 , 期 使 用 感 染率 会 升高 . 用药 时 间 延长 会 平均年龄 6 1 I 7岁 ; 住 院时间为 7  ̄2 4 d , 平 应及 通知 医生采 取 适 当处 理 措 施 , 并 合 使菌 株产 生耐 药性 ,使 耐药 菌株 定植 的 均 时间 为 3 4 . 5 d 。 理使 用 抗 菌 药 物 :对 患 者 进 行 健 康 指 机会 增加 , 有 可能使 耐药 菌在 病 区传播 、 1 . 2 方 法 导, 指 导患 者 在活 动 和 翻 身时 不 要压 碰 局部暴 发 流行凹 。 我 院通过 对患 者临床 资 1 . 2 . 1术 前 预 防护 理 主 要包 括 患 者 、 医 伤 口, 咳 嗽 时要 对 伤 口进 行 保 护 . 大 小 料 的分 析 ,认为 术后切 口感 染有 其 自身 及 医源性 因素 . 防止 感 染 的重 要 因素 为 素。 ①患者: 术前 应禁 食 , 体弱 者术 前 应 ②换药 : 换 药 室 应具 有 清 洁 的换 药 术前 术 后 正确 的预 防护 理 , 同 时对 患 者 加强 营养 : 为 防止 肺 部 受 到 感 染 . 有 呼 环 境 , 严禁其他人员入 内 : 换 药 时 医护 进 行抗 生 素 的使 用 和 患 者 住 院 的 时 间 吸道 感 染 的亲 属应 禁 止 探视 : 糖 尿 病 患 人 员应 严 格 按照 无 菌操 作 规 程 操作 . 换 等 因素 也 与其 术 后是 否 感 染密 切 相关 。 者术 前 应采 取 有效 降 糖 措施 ; 劝 吸 烟 的 药 人 员 在 换 药 前 应 先 洗 手 , 并 带 口罩 . 因此 , 为 降低 骨 科手 术 患 者术 后 切 口感 患者 戒 烟 ;女性 患 者 月 经期 禁 止 手术 , 为防止 灰 尘 落入 到 伤 口处 , 应 在 伤 口暴 染 的发 病率 , 应 该对 患 者 的术 前 术 后预 应 在 经后 3 d 再做 。 ② 医 护人 员 : 操 作 时 露 时 避免 有 人 员走 动 。 伤 口包 扎 松 紧应 防感 染 的护 理 措施 予 以重 视 , 并 应合 理 严 格 按 照操 作 规 程 . 备皮在术前 1 d进 适 宜 , 防止 脱 落 。 使用抗 生 素 , 注重 多方 面 的因 素 。 行, 用 湿式 备 皮 ; 备 皮完 成 后 , 为 减 少 细 ③ 病室 环 境 : 为 防止 温 度 过低 使 患 f 参考 文 献1 菌的污染 , 应 对 手 术 野 进 行 2次 消 毒 , 处 组织 血运 受 到 影 响 , 室 内温度 冬 季 保 『 1 1邓行 爱 , 邓耀 玲. 给 予 人 文 关 怀 深 化 整 体 护 消 毒液 可选 用 3 % 的碘 伏 医护 人 员在 持在 1 5 ~ l 8 ℃上下 , 断指再 植术 室 内温度 对 患 者 进 行 备 皮 时 应 注 意 勿 将 患 者 皮 保持 在 2 ~ 5 ℃左右 ; 室 内温度 夏季使 患者 【 2 】颜志坚 , 杨雪英 , 麦伟. 1 8 2例骨科患 者医院 肤刮破 , 为 防止 患 者 受 凉 , 导 致 体 温 升 不 出汗 感 到凉 爽 为佳 , 并 使 伤 口保 持 干 感 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J 1 . 中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高, 应 尽 量 减少 患 者肢 体 在 外 的暴 露 时 燥 , 以免被汗液浸泡 , 引起伤 口感染目 ; 病室

浅谈如何避免骨科手术后发生感染

浅谈如何避免骨科手术后发生感染

浅谈如何避免骨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感染因素,以便加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013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相关资料。

结果:医院感染的部位依次为术后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血液、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性质、切口类型、手术及住院时间等。

感染致病菌以为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占52.78%。

结论:骨科以切口感染多见,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与控制、重视各环节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标签:骨科;手术;感染骨科手术由于近年来的各种创伤随之不断增加,术后感染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造成伤口延迟愈合,同时也可造成骨髓炎等严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有效措施为隔离、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1]。

为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本文笔者对我院骨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全部资料均为我院2009年1~2013年12月经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相关资料,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8~89岁,平均(47.1±3.5)岁,开放性骨折患者24例,非开放性34例,就诊时间1~26h,平均为(7.1±2.8)h。

1.2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院2009年1~2013年12月骨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登记、汇总、统计、分析。

诊断标准以2001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2]。

2结果2.1医院感染的部位2009年1~2013年12月共收治手术治疗患者2694例,发生医院感染58例。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止血与引流
术中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以减 少术后血肿和感染的可能。
术后护理与管理
定期换药
手术后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 痛,防止因疼痛引起的免疫力下降。
功能锻炼
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 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和伤口愈合。
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进行皮肤清洁 ,去除手术区域的毛发和 污垢,以减少术后感染的 风险。
抗生素预防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 ,在手术前适当使用抗生 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 险。
术中操作与控制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室 空气消毒,手术人员的手部消毒
等。
控制手术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部 位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从而降低 感染风险。
计算机辅助技术、3D打印技术等的应 用,使得内固定手术更加精准和个性 化。
发展期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钛合金、不锈 钢等材料逐渐取代传统金属,提高了 内固定物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02
CATALOGUE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影响
感染原因分析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导致细菌进
入伤口。
免疫调节与抗感染治疗
03
研究免疫调节剂和新型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为
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问题
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搭建
组织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国专家学者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
鼓励各国学者共同开展针对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跨国合作研究项 目,共享研究成果。
05
CATALOGUE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
对于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适当 的牵引和制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 进愈合。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清创术
对于较严重的感染,需要进行清 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
内固定物取出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要取出内 固定物,以彻底清除感染源。
截肢或关节置换
在严重感染或坏死的情况下,可 能需要考虑截肢或关节置换等极
02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 因及影响
感染原因分析
手术操作不规范
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导致细
菌进入伤口。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年龄、身体状况、 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 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如 换药不及时、伤口清洁 不彻底等,也可能导致
感染。
抗生素使用不当
抗生素使用不当或耐药 菌株的出现,也可能导
01
02
03
04
影响固定效果
感染可能影响内固定的效果, 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
需要二次手术
感染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重新处理伤口和固定物。
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感染可能影响关节功能,导致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
影响患者康复信心
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对康复失去 信心,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
程。
03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 防措施
目的
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 性,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内固定术的应用范围
骨折固定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如四肢骨 折、脊柱骨折等,尤其适用于不稳定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骨病治疗
用于治疗某些骨病,如骨肿瘤、骨髓 炎等,通过内固定术稳定病变部位, 缓解疼痛和防止病理性骨折。

医院感染的骨科术后感染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的骨科术后感染防控策略
制定感染防控流程
基于防控政策,制定骨科术后感染防控的具体流程,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 术后以及出院后的防控措施,确保医护人员遵循统一的标准操作。
培训医护人员
提供感染防控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针 对骨科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认 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考核与反馈
对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考核 ,确保培训效果,并根据反馈不 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监督与评估防控效果
定期监督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骨科术后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 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评估防控效果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骨科术后感染防控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调整和改进防控策略。
05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感 染防控中的应用
新型抗菌材料的应用
抗菌涂层

教训二
某医院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未 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增加
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改进措施二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和监 管,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国际先进经验与趋势
国际经验一
采用先进的消毒技术和设备,如过氧化氢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 菌等,提高灭菌效果和安全性。
趋势一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感染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
01
02
03
感染率较高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 较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关节置换等手术。
病原菌分布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 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等。
感染部位
感染部位多发生在手术切 口、关节腔、骨髓腔等。
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延迟愈合
感染导致手术部位延迟愈 合,延长住院时间。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迟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合理应用抗菌素,伤口换药,病灶清除,冲洗以及取内固定物,术中冲洗和术后灌洗引流等措施。

结果12例迟发感染者经经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和积极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所有病例切口和窦道均甲级愈合。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无炎症和感染复发。

结论金属蚀损和低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金属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取出和辅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迟发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四肢骨折迟发感染内固定术预防措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迟发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3±3.5岁。

浅表感染3例,深部感染4例,骨髓炎1例,接骨板感染2例,髓内钉感染2例。

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轻,只感伤处微痛,无发热或低热,局部红肿不明显,伤口有渗液,局部轻压深部有波动感。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无升高。

X线片骨质无明显异常。

发生迟发性感染的时间为术后1.5~6个月。

1.2细菌培养全部病例共作3次细菌培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杆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2例未检出细菌生长。

1.3治疗方法入院后每例患者均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例入院后行切开清除肉芽组织和脓性物并置双管持续冲洗引流,术后持续灌洗2周,窦道仍不闭合,继而行内固定取出术, 配合药敏试验、全身使用抗生素,2周后窦道闭合。

5例入院后直接行内固定取出术,2周后愈合。

对于骨折未愈合的患者取出内固定后进行卧床、牵引、石膏固定至有骨痂生长为止。

2 结果本组12例迟发感染者经经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和积极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所有病例切口和窦道均甲级愈合。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骨科手术经常会应用到各种人工关节、内固定等植入性器材, 而内植物又为细菌的定居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增加了感染概率;加之手术通常创伤大,出血多,关节置换患者平均年龄大等,感染率较一般手术高。

骨科手术术后发生的感染,尤其是内植物附近的感染,通常迁延难愈,临床处理困难。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骨科病房、手术室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然而在临床上,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一方面是由于感染症状常被合并的组织损伤或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所掩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本身毒力有限,临床表现不典型所致。

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量不断增多、内植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的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增长致关节翻修手术越来越常见、抗生素滥用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内科并存病越来越多等原因,骨科术后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在围手术期如何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的发生,应引起骨科病房、手术室等相关单位足够的重视。

一、完善术前各项准备1.病房准备工作1.1术前全面检查,对症处理入院后系统查体,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检查,例如是否有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等,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感染灶,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全身的营养状况如何,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尿糖在正常范围内;电解质紊乱予补液纠正;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患者,需病情稳定再行手术;年老体弱者,术前加强营养,床上练习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有烟酒嗜好者,劝其戒除;妇女经期3 d 后行手术等等。

1.2指导患者心理准备做好术前健康教育, 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关心同情患者, 使其不感孤独和寂寞。

1.3手术区域的准备术前规范的皮肤准备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须重视术前备皮的清洁度,刮除体毛后应使用肥皂液清洗皮肤聚维酮碘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防治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 刘波
精品文档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内固定 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5%~20%和 0.5%~2%。而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器械的广 泛使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愈发突出。现就内固定 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情况进行综述
精品文档
目录
迟发性感染
迟发感染因其发病隐匿,在诊断上有一
定的困难。 目前诊断标准是: ①原骨折处出现酸胀感、深部疼痛、休 息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患肢肿胀持续不 退。 ②原切口局部出现红肿、发热,部分有 全身发热发冷等中毒症状。 ③有窦道形成。 ④穿刺培养可得到阳性结果,但穿刺有 脓性液者不一定能培养出细菌⑤实验室 检查:早期WBC一过性升高、ESR持续 加快,有诊断价值。 ⑥X线片表现为软组织肿胀阴影,骨折端 有吸收、变位,钉道有透光区出现,内 固定物结构不良等。 ⑦x线片示骨折端常没有外骨痂形成。
菌等的繁殖也受到抑制,导致人体的抵抗
力下降,引发了新的更重的感染。
精品文档
• 多糖-蛋白复合物膜的形成与固定物的选择:

内固定材料虽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不是
绝对相容。金属植入物和其磨损碎屑作为异物刺
激机体,引起局部组织异物反应,形成渗液和异
物肉芽肿,炎症和积液又为金属蚀损和细菌生长
提供了环境。多数学者认为内固定物周围的多糖-
精品文档
• 张力性水泡: • 张力性水泡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伤
口的愈合,只有待水泡痊愈后,才能行骨 折治疗。一旦皮肤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术后伤口很难愈合,造成骨外露,长期不 愈。
精品文档
• 肢体肿胀:

患者行骨科内固定术后造成血管壁损
伤、机体的创伤反应、疼痛反射等使血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处于高凝状态、血管收缩等因素增加循环
伤口的处理:
• 有开放治疗和闭合治疗两种方法。 开放治疗效果比较可靠.但病程较 长。具体做法是用含消毒剂的敷料 保护伤口 ,每天换药防止外源性细 菌感染。闭合性治疗:虽然有风 险.但可望使伤口较快愈合。伤口 深层一般不缝合放置大号引流 营.用林格氏液或伤口冲洗剂行闭 式引流、冲洗。术后保持通畅,防 止堵塞.必要时更换引流管。闭式
精品文档
三、治疗:
清创
• 彻底清除所有的血肿.坏死 组织(皮缘.皮下组织及肌 肉组织).死骨及增生的肉 芽组织。从多个部位切取标 本送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 髓内感染如果存在骨坏死 行锉髓清创,通过锉髓将坏 死组织清除,并在髓腔远端 开将坏死物排出。
内固定物处理
• 只要内固定还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就将 其保留到骨性连接出现。即使是置于皮 下的钢板,感染后外露.如果稳定性还 在,仍然可以保留,开放换药,并用消 毒剂保护伤口,防止外源性感染,髓内 钉固定后感染.如果骨折有愈合征 像.就保留髓内钉.先行清创.引流脓 肿,待骨折愈合后再取出髓内钉.外固 定支架钉道感染时 通过X线拍片检查确 定钉道周围有无环行死骨形成。如果有 骨坏死.就进行清创冲洗 更换支架固定 螺钉。
二、诊断:
急性感染
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诊断较 容易,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 现如现发热、夜间出汗、寒战 、肿胀、僵硬以及活动性疼痛 可有助于确定感染。体查发现 感染体征,如发红、发硬、苍 白、肿胀、局部淋巴结肿大、 伤口渗出、窦道和活动性疼痛 。结合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 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即 可做出明确诊断。
蛋白复合物膜是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它不
仅对细菌有粘附作用,而且对抗抗生素和机体免
疫,再加上内固定物的存在使细菌不能在短期内
被清除,在局部潜伏增殖,造成感染迁延不愈。
精品文档
• 其他: • 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高频电刀过多使用,
可使局部组织的血管损伤而导致组织缺血, 术后易于导致感染。其他如器械消毒不严 格、术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粗暴、健康 组织人为损伤过大、死腔残留等均易引起 细菌性感染。
精品文档
三、病因:
健康状况 张力性水泡
肢体肿胀 术中操作及引流 抗生素的选择与滥用 多糖-蛋白复合物膜的形成与固定物的选择
其他
精品文档
• 健康状况: • 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生感染的内在因
素,如肥胖、营养不良、患有其他慢性疾 病、年龄较大、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 血,有些还是吸毒患者,由于患者体质较 差,全身及局部抗感染能力大大降低,极 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引流冲洗一般需持续引流。
急性感染的治疗
取出内固定
• 在反复清创无效或患者感 染范围较广、症状较重、 炎症控制无效的情况下, 考虑取出内固定。
精品文档
抗菌素及消毒剂的应用
• 治疗内固定术后感染.抗菌素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在致病菌尚未明确时一般 先用广谱抗菌素然后再根据细菌学检查 结果进行调整。首先静脉应用2—3 周.然后口服。整个疗程维持6—12周, 直至C反应蛋白正常。抗菌素应用必须 规则足量,以便在骨组织中获得有效的 浓度。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多为耐药菌 (MRSA)即使抗生素选择得当也难以消 灭这一类致病菌,利福平是目前唯一能 杀灭它的药物.这在不少临床研究中已
31
感染分型
2
诊断
3
病因
4
治疗
35
预防
精品文档
感染类型
急性感染
迟发性感染
精品文档
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2周):是在手术创伤使局部抵抗力下降的基础上,因术中 污染、身体其他部位细菌血源性播散或患者肠道细菌移位等所致。 一般为致病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迟发性感染 •迟发性感染是指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拆线后2周~10周 发生的局部感染,包括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及骨髓炎三类,是在内 固定松动、脱落断裂或电解性炎症等损伤周围组织,使局部抵抗力下 降后,术中接种的处于冬眠期细菌活化后引起感染。因为毒力低, 发展慢,其起始症状比较隐匿精,品一文档般无全身症状。
要环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出血 的同时,由于骨科的特殊性,骨折端髓腔
内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易出现血肿,而血
肿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研究表明20% 术后血肿内存在细菌感染。如果术后引流
不畅,极有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精品文档
• 抗生素的选择与滥用:

抗生素的滥用易引起菌群失调,在敏
感病菌被抑制的同时对人体有益的双歧杆
阻力,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肢体出现肿胀。
一旦肢体肿胀,就会使肢体缺血导致血运
不畅,易于引起伤口感染。
精品文档
• 术中操作及引流:

内固定植入后,由于内固定的支架作
用,缝合伤口后易形成空腔,如果术中切
口止血不好,易于导致血液渗出聚积,为
细菌繁殖生长提供良好的培养基,从而导 致感染的发生。术后引流是预防感染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