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骨科手术感染临床分析

骨科手术感染临床分析
效果对 比[]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 0 ,1 () 7 5 . J. 03 3 1 :5 - 9
从上表看 ,各类手术 中,以外伤手术感染率最高 ,从我 卫生院实际情况来看,不能开展截肢手术 ,也不能进行肿瘤
[] 毛 向 红 ,赵 惠 芬 , 潘 红 . 置尿 管与 医 院感 染 [] 中华 医 院感 染 学 杂 志 , 2 留 J.
假单胞菌 6 ,肺炎克雷伯 菌4 , 阴沟肠 杆菌6 ,白色念 株 株 株 珠菌6 ,嗜麦牙寡养单菌 1 ,详情见下表 株 株
3 讨论
本 资料统计显 示我 院骨科住 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 以术 后伤 口占首位 ,这与 国内统计资料相 同。因为伤 1感染的发 : 3 生率与手术持续时 间,组织损伤程度 ,体 内的异物等因素有 关 。伤 口较长 时间的暴露 ,污染创面 的细菌数增加 ,牵拉损 伤组织, 出血等导致机体免疫力 下降,使 感染机会增加 。组 织损伤程度 的增加 ,不利 于伤 口愈合而增加术后感 染 。骨 科手术后存 留体 内的内植入物 ,可发 生排异反应而使伤 口长 期不愈 。创伤后开放性骨折 ,需急诊进行清创 内固定术 ,清
创是否彻底至关重要 。调查还发现,泌尿道感染呈上升趋势 , 可能与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 合理有关 ,有的可能在操作 中, 无菌观念不强 ,更加重 了感 染,所 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尿培 养 ,加强无菌操作观念 ,严 格无菌操作技术 ,规范侵入性操 作 ,合理使用抗菌 药物 ,提 高机体抵抗力 ,是骨科医 院感染
各类手术感染率表 ( ) 例
的预防措施 。 结果还显示: >6 岁患者和<1 岁患者医院感染率均高 0 6 于骨伤外科平均感染率 。术 后患者 由于机体受到创伤 ,造成 抵抗力及免疫力下 降,易发生医院感染,老年人及儿童尤为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28例临床分析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28例临床分析

Yo kc tra Arh ii Rh u 。 9 4。 7: 6 —6 r r e . trt e m 1 8 2 3 13 8. i死因子单克隆抗 体 i i m b n x a 治疗强 l fi
直性脊柱炎 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医进修学
研究中 A 患者伴发 A S AU和不伴发 A AU的 A 患者 卜 A S Ⅱ。—
B 7阳性 率 虽 然 尚 未 达 到统 计 学 差 异 , 足 见 A U 与 2 但 A HI —2 。 B 7存在一 定关 系。 A 国外有学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 ( ) 制剂治疗 A 并 S 发 A U发作的 7 A 项研 究进行 了总结 , 果发现 , T - 结 抗 NFa 制剂可明显降低 U的发作次数 ,nl i b较 Ea ecp Ifx ima t ret n 更为明显 L 。可 见, 9 J 伴发 U与 A 疾病活动性相关。 S AA U与 A 的预后可 能存 在一定 相关 性ll o e . S 。R br 5 t sn D v J 到 。 。 和 ai 观察 s 伴发 ~ 的 A 患者 的 B F 分值 U S S A 1 在 5年 内进 展 较 对 照 组 快 , 快 速 上 升 趋 势 , 出伴 发 呈 指 A U提示功能预后 较差 。另有 研究发 现伴发 U 时 A A S 患者的 日常活动 功能受 影 响较大 、 作能 力下 降 。然 而 , 工
总之 , 患者伴发 AA S A U时 , 不仅会 出现视力 下降 , 而 且较无 A U 者疾 病 活 动性 高、 能状 态 差、 A 功 躯体 活 动 度
及中国台湾_ 的两项研究结果相近 。分析可能 由于遗传 背 7 J
景不同 , 导致不同地 区不 同人群 A 伴 发 A U 的发生率不 S A 尽相同 , 也可能与各研究纳入 和排除患者的标准不同有关。 目前研究认为 , 患者伴发 U 与 H A-2 S A L B 7具有一 定相关 性 。Ja kl 4 曾报 道 , 发 AA 的 A 患 者 ak o a等_ J 伴 U S H A B 7阳性率为 9 %, 不伴发 U 的 A 患者 仅有 L -2 8 而 S 8 %。国内相关 研 究也 认 为 与特 发性 前 色 素膜 炎 相 比, 8 H A B 7相关性色素膜炎 的症 状更 重、 L -2 复发率 更高_ 。本 8 j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细菌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3 0・ 9
浙江临床医学 2o o9年 4月第 l 卷第 4期 1 防治策略
蒋煜青 谌业光 魏伟娴 魏湘辉 【 摘要 】 目的 研究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细菌学特点并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 对 20 1 03年 月至 20 年 1 月 07 2
浙江临床医学 2o o 9年 4月第 l l卷第 4期

3 9l・
2 2 药敏试 验结果 .
见表 2,。 3
生素使用 , 一些病菌 的致病性也 随之增强 。
模仿 葡萄 球菌
0 O O O
5 O
表2 G 主要致病蘸药物敏感情况 ( ) %

青霉 素 c

氯洁霉索 左旋氧氟沙星
3 1 57 5 0

8.i 33
7 8 7 1 77 l4
7 5 2 5
l0 0
l0 o 5 O
1x (】
庆大霉素
呋喃妥因 复方新诺明
5 0
8 1 57 7 _3 l 4

10 0 /
l0 0
l0 0 2 85
1 临床资料
1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32例 , 中男 27例 , . 3 其 1 女 l5例 , l 年龄 9~ 6岁 ( 均 3. ) 感染 时 间最 7 平 95岁 ; 长 3个 月 , 短 1d 住 院 时 间 最 长 13 , 短 最 0; 5d 最
ld 平均 3.d 5, 67 。按 G sl分型 , 型 2 例, ut i o I 1 Ⅱ型
本院收治的 3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且 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 , 3 进行细菌学分析和药敏试验。结 果 感染创面细菌以 G一 杆菌为主( 6 .8 , 占 9 5 %) 居分 离细 菌首位 者 为铜绿假 单胞 菌 ( 1.6 , 球菌 中 占首位 的金 黄色葡 萄球 菌 ( 占 44 %) G 占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胡建锋;王彩霞;谢培钧;王春晓【摘要】目的: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总结骨折术后感染原因,归纳具体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文献,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对策.结果: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各方面原因分析为骨折术后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干预的关键是做到旱发现、旱治疗,通过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抵抗力,可减少骨折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7【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骨折内固定;感染;原因分析;外科治疗【作者】胡建锋;王彩霞;谢培钧;王春晓【作者单位】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20;天水市卫生学校;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20;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天水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1近年来,骨折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广泛,虽然在操作过程中目前已具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所必备的无菌条件,但骨折术后感染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中仍具有较高发病率,其发病率为5%~20%[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2],因此,骨折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感染,治疗棘手,成为临床难题[3],据报道[4],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可诊断骨折术后感染,现通过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的分析,提出具体的临床外科治疗建议。

耿琳等[5]研究认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手术操作技巧、创口大小及污染程度、手术室无菌环境、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年龄、肥胖、糖尿病等均可增加感染风险。

陈慧华等[6]研究认为骨折术后切口感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主要为患者及医源性两方面。

为此,在临床上,当患者发生骨折术后感染,要正确分析其具体原因。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患者85例,根据骨折类型与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分为三组进行治疗:a组15例行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31例用传统解剖型钢板内固定,c组39行外固定器治疗。

结果随访6-14个月,骨愈合时间为8-15w,3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a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发病到治疗的全部阶段,因此要加强健康知识普及,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影响因素;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35-01近几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病,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治疗和预防此类疾病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研究该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患者,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2月骨科门诊部门收治的8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患者,其中男65例,女1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2.3岁,79例病人均为开放性骨折,胫、腓骨骨折乙级愈合者6例,根据ruedi和allgower分型[1]:累及关节面有移位劈裂骨折但骨折移位轻38例;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粉碎骨折24例;累及关节面无移位劈裂骨折23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与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将8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其中a组15例行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31例用传统解剖型钢板内固定,c组39行外固定器治疗。

胫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术后感染的防治

胫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术后感染的防治
()2 1 36 5 :9 — 0 .

】9 — 3
中外 医学研 究
21 0 9月 第 9卷 1年
第2 5期
C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HI E E A DF R I N ME IA E E R H
占 j
矿 。 。 ≯ 。 ≯ √ ◆ l -l ¨
患者 , ,3岁 , 2 1 女 3 于 0 0年 1 2月 7日因“ 2 孕 月 自然流 产 , 1 天前感腹痛” 当地 医 院就诊 。当地 医院 B超 提示 宫 内组织 在
23 心理护理 .
由于患者社会关 系较复杂 , 曾有 吸毒 史 , 与他 并
人发生性关系导致怀孕 , 致使 家属产 生敌对情 绪 , 拖欠住 院费用 , 不积极配合治疗 。与医生一道对患者和家属进行 了耐 心的开导 , 消除其负性情绪 , 除思 想顾 虑 , 解 并提供住 院证 明, 帮助其 回当地 贷款补清住院费用 , 以积极 心态配合 治疗。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 ,7例患 者 中有 2 2 4名 患者骨 折愈 合 良好 , 占总人数 的百分 比为 8. 9 ; 8 8 % 2例 患者浅 表感 染 , 占总
在医 院治疗胫 骨开放性 骨折 的患者 2 , 7例 其中 2 0例男性 , 7例女
性; 年龄范围在 l 5~7 岁 , 1 平均 4 . 。 0 4岁
[] 7 周国强. 带锁 髓 内钉 治 疗胫骨 骨折 的临床 体会 . 中国 医学创
新 ,0 07 2 ) 10—11 2 1 ,( 8 :9 9.
[] 5 杨利斌 , 宗海斌 , 玉珍 , LS 骨板在 复 杂胫 骨骨折 中 董 等. IS接
的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 ,00,( )7 7 . 2 1 7 5 :3— 5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一)时间分类根据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3期:早期感染(<2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延迟期感染(2〜10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慢性期感染(>10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

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全科护理2017年3月第15卷第9期• 1097 •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 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朱杜鹃,刘宝华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选取发生切口感染开放性骨折手术病人43 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3例开放性骨折手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 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糖尿病病史、切口类型为M 类发生切口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37. 21 % vs 16. 28% ,88. 37% vs 1 1. 63%) (f =4. 807,27. 487,P <0. 05,P <0. 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 4. 690,9. 1 68, P < 0. 05),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 5. 1 18,P <0. 05),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G = 10. 81 1 ,P <0. 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 明,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长、HI 类切口、白蛋白低、空腹血糖高、住院时间长均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1. 324〜 2. 354,SE =0. 342〜0. 543,OJ ? = 3. 453〜5. 645,95 %CJ = 1. 245〜3. 654,P <0. 05,P <0. 01)。

[结论]引起手术室开放性骨折手术 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干预对策中图分类号:R 473. 6 文献标识码:A d 〇i : 10. 3969,/. i s s n . 1674-4748. 2017. 09. 02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7)09-1097-02随着我国交通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开放性骨折 的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接触创 面周围, 避免了缺血 、 随访患 者 3 O例 , 平均 随访 23年 ( . . ) 0例患者中 , 采用外 固定架 固定 , . 1 5~38年 。3 9例 9例病灶 扩创后关 闭困难者, 3 例行皮肤减 张术, 2例行肌皮瓣转移术 , 5例行负压封 闭引流术。 结论 : 骨折 内固定术后感染 的治疗原则 为及 时扩创取出 内固 定物 , 时更换 为外 固定 , 必要 持续灌洗 引流 或敞开 引流。
病灶扩创后, 固定外固定架, 中 5 9例 其 例胫腓 骨骨折 ,
各 2例股骨 干和肱 骨干骨 折; 9例病 灶扩 创 闭合 困难 者, 3
例实施皮肤减张术, 2例实施皮瓣转 移术, 彻底 冲洗创 面, 控 制感染 。拔管指 征: 液清晰, C E R、 温正常 , 引流 WB 、 S 体 3次 连续菌学检验显 现阴性 。 5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术, 引流 管不
参 考 文 献
【】 赵滨 . 1 股骨交锁髓 内钉 固定术 后迟发感染 性不愈合 中国骨 伤,04 1(0:3 — 3 2 0 ,71) 2 6 3 6 【 李衡 , , 2 】 任栋 王鹏程 , 股骨骨折髓 内钉 固定术后 感染 的治疗 等. f.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0 51(2: 5 8 7 1 2 0 ,31) 9 — 9 . 8 【 张永民, 3 ] 施忠民, 金国华, 局部载体抗生素治疗 四肢创 伤后感 等. 染的疗效观察[ _ 医学与临床教育,0 644: 8 J全科 】 2 0 ,() 8 . 2
2 方 法
41 治疗 术 后 感染 .
扩创后 , 及时取出内固定物 , 固定 方式 为外 固定, 更换 持
续灌洗 引流 。 骨折术后若 出现 白细胞异常以及 局部疼痛, 应 排 除是 否有 深 部 感 染 的可 能 , 进 行 穿 刺 证 实 。 所 以 出现 并 之 感染不 易控 制, 创面难 以闭合 的情 况 , 因填充 内固定异物 是 的持续刺激 , 而为 改善感染情 况 , 须及 时扩创, 必 取出 内固 定物, 更换 为远离骨折感染段 的外 固定物。 于感染面大无 对

79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临床分析

79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临床分析

79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临床分析作者:张华高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的79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其进行早期的彻底的清创,之后进行内固定的方法治疗,51例患者使用钢板螺钉,15例患者为髓内钉加钢丝,13例患者为克氏针加钢丝。

结果术后随访,79例患者73例患者恢复良好,愈合率92.4%,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7.6%。

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彻底清创、切除污染失活组织,早期合理的内固定治疗能够维持骨折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将开放性骨折变成闭合性骨折,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使骨折的愈合率也达到了提高。

【关键词】骨折;开放性;内固定;四肢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

凡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使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开放性骨折的固定,6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以外固定为主,主要是石膏固定;60年代初以后开始逐渐使用内固定,但当时被视为违反原则。

由于内固定所取得的良好疗效,使人们信服,到70年代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已被人们接受。

现就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做以下的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26例,年龄9岁-72岁不等。

致伤原因:车祸46例、坠落伤21例、其它12例。

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伤口分类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Gustilo[1]将开放性骨折分三型:Ⅰ型,伤口长度小于1cm,软组织损伤轻微,骨折多为横断或短斜形,主要由骨折端穿破;Ⅱ型,伤口长度大于1cm,软组织损伤广泛,但无剥脱,有中度污染,骨折中度粉碎;Ⅲ型,软组织损伤广泛,污染重,骨折严重粉碎。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给我一份信任,还你铮铮铁骨,创一流骨伤
• 在选择不同治疗策略时应考虑的9个基本问题: • ①感染症状持续时间, • ②骨折是否已愈合, • ③内固定物的稳定程度及骨折复位情况, • ④内置物的类型, • ⑤骨折部位, • ⑥软组织的覆盖条件, • ⑦宿主全身及局部机能, • ⑧感染部位的既往处置情况, • ⑨是否为难治致病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因此, 强烈推荐对于所有疑似骨感染的患者均行疑似感染组织的病理学检 查,建议术中至少取2~3处不同部位的疑似感染组织送检。
• 对于术前或术中已能明确感染存在的情形下,不建议行术中快速冰 冻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即可),而对于术前及术中无法明 确是否存在感染、且术中需根据感染与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时, 推荐至少取2~3处疑似感染骨组织旁的软组织标本进行术中快速冰 冻病理检查。对疑似感染组织,可经特殊染色后镜下观察是否存在 致病微生物;建议将任意5个高倍镜(×400倍)视野下,每个高倍 镜视野内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数量≥5个作为骨感染的病 理(含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标准。
给我一份信任,还你铮铮铁骨,创一流骨伤
定义
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范统一 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 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 脓性渗出、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内置物,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与关 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 骨折内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 低下所致的、与内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 骨组织感染。

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Xi e Yi b o, Li Ze l o n g, C h e n Qi n gz h o u, C a i Xi h u i , Li u Xi b i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r t h o pe di c s, Pe o p l e S Li b e r a t i o n Ar my 1 8 8 Ho s p i t a l , Ch a o z h o u 5 2 1 0 0 0,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e l d e r l y t i b i a a n d f i b u l a o p e n f r a c t u r e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f e c —
t i o n a n d p a t h o g e n r e s i s t a n c e . Me t h o d s 1 4 3 p a t i e n t s a d mi t t e d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e l d e r l y t i b i a a n d f i b u l a o p e n f r a c t u r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i n f e c t i o n i n f e c t i o n f a c t o r s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r i a a n d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a l y s i s . Re s u l t s f r a c t u r e f i x a t i o n i mp r o p e r t h e i n c i s i o n c l o s e d i mp r o p e r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t h a t l e a d t O i n f e c t i o n( P< 0 . 0 5 ) .Gr a m— n e g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a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 Ps e u d o m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 , ma i n f a d e ma r c e s e e n s . Gr a m t h e n u mb e r o f t r e e s f o r s i x a n d 1 1 - p o s i t i v e C O C C i , me t h i c i l l i n —

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152例临床分析

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内固定152例临床分析
染的关键 。我院将伤 口分为三类。 I类伤 口, 由骨折 自内向 外刺破 引起 , 见于 跌伤 引起 , 多创 口皮 肤挫伤 轻、 围 常 大 范
本 组 12例中 , 8 5 男 9例 , 6 女 3例。年龄 8
7 3岁。受伤原 因: 通事故 伤 12例 , 械伤 3 交 0 机 0例 , 运动
我院 2 0 0 8年 5月 ~ 0 0年 2月共 收治开放性 四肢骨折 21
( 不包括手 、 12例 12处 , 早期 清创 后进 行金 属 内固 足) 5 6 在
定, 取得满意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对感染抵抗力下降 , 内固定术 后感 染可能性增大 。 使 3 2 将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是 开放性骨折早期 内固 . 定成败 的关键 合理选 用伤 口闭合 方法是 术后减 少坏死 感
怀 居 刚
( 邹平县 中医院, 山东 邹平 2 60 ) 52 0
di1.9 9 ji n 17 0 6 .0 0 1 .2 o:0 36 /.s .6 2— 39 2 1 .8 0 1 s
中图分类号 : R 8 . 6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0 6 (0 0 1 2 3 0 6 2— 39 2 1 )8— 36- 1 血管损伤 的开放性骨折 , 由于组织 缺血缺氧时 间长、 血供差 ,
异物 清除 , 用 乙醇稀 释碘伏 溶液 冲洗 伤 口, 后 碘酒 、 酒精 消
毒。
开放性骨折伤 口分为三层 : ①皮肤 缺如 ; 坏死组织 、 ② 异
物 和细菌 ; ③震荡或挫伤 和血管痉挛 的受伤组织 。清 创时按
此分层切除污染 、 坏死 和失去生机 的组 织。本组 8例 伤 口边

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113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113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289·药品评价 Drug Evaluation 2021,18(05)开放性骨折具有常见性,且随社会工农业高速发展,其发生率呈增长趋势[1-2]。

手术治疗可使骨折复位,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伤口感染为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而高达50%感染均由细菌污染所致[3-4]。

感染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和控制,易诱发骨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113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胡珊珊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患者113例,均采集伤口分泌物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

结果:113份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151株致病菌株,30份分泌物标本分离出2株及以上致病菌株。

革兰阴性菌95株,占比62.91%,以大肠埃希菌(17.88%)、铜绿假单胞菌(15.89%)、肺炎克雷伯菌(12.58%)为主;革兰阳性菌50株,占比33.1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7.88%)为主;其他菌株6株,占比3.97%。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三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低。

结论: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且部分患者存在多重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株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明确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骨折, 开放性;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DOI: 10.19939/ki.1672-2809.2021.05.10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Resistance of Wound Secretion from 113 Patients with Wound Infection after Open Fracture SurgeryHU ShanshanAny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Anyang Henan 45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resistance of wound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wound infection after open fracture surgery. Methods: 113 patients with wound infection after open fracture surgery in Any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l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wound secre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to analyze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Results: Among 151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113 positive secretion samples, and 2 or mor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30 secretion samples. There were 95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ccounting for 62.91%, mainly Escherichia coli (17.88%),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5.89%), Klebsiella pneumoniae (12.58%), 50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ing for 33.11%, mainly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42.00%), Staphylococcus aureus (17.88%), and 6 strains of other bacteria, accounting for 3.97%.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ampicill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ampicillin, ampicillin / sulbactam,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and amoxicillin, and lower resistance to imipenem and meropenem;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and erythromycin, but low resistance to linezolid, vancomycin and tigecycline.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culture in patients with wound infection after open fracture surgery is high, and some patients have multiple bacterial infection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follow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mainly Escherichia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test, clinical diagnosis can be confirm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 Fractures, open; Wound secretion; Bacterial culture; Drug sensitivity test作者简介:胡珊珊,本科,副主任技师。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可有效恢复断骨的结构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然而,手术后切口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骨折内固定术是指利用内固定物(钢板、钉子、螺钉等)将断骨的两端稳定地连接在一起,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其能够大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后畸形的风险,提高康复效果。

然而,手术后切口并发症是骨折内固定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创口裂开、皮下血肿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骨折治疗的效果,还有可能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时间,加重医疗负担。

二、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手术中感染源的污染,手术中和手术后切口的处理不当等。

临床表现:切口周围红肿、热痛,有明显分泌物或渗液;体温、白细胞计数升高。

治疗方法:针对感染程度,轻度感染可以选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中度感染可以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重度感染需要打开切口进行冲洗。

预防措施:手术前严格消毒;手术中心控室洁净度严格控制;手术中使用一次性物品;手术后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等。

三、创口裂开创口裂开是指术后切口断裂或切开口张开,由于外界细菌的侵入,导致感染的一种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术后感染、缺血、创伤、切口牵拉等因素。

临床表现:术后切口出现明显张口情况,引起疼痛不适,表面积水肿、渗液;在严重情况下,肉芽组织增生,形成新的瘢痕,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对于裂开口小、切口张力适当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保护措施,保持切口干燥,防止感染;对于裂开口太大或切口牵拉过大的患者,需要重新缝合或手术修补。

预防措施:术前做好血流等检查,预防动脉硬化和血管堵塞;手术中操作只限于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后定期更换敷料,加强观察等。

四、皮下血肿皮下血肿是指切口周围或切口下方的皮下组织出现堆积的血液,导致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愈合受阻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手术中血管损伤、手术后血管板端出血、手术操作量过大等因素。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骨科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g a v e a n t i b i o t i c a n d t r e a t me n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c u l t u r e a n d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e t e s t .O b s e r v e d t w o g r o u p s i n f e c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s Re . s u l t s
I n f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r a t e o f i n t e ve r n t i o n a l g r o u p w a s l o we r t h a n t h a t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g r o u p( P < 0 . 0 5) . T 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ic f a n t d i f f e r —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wo g r o u p s wi t h r e g a d r t o l f o r a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P > O . 0 5) . I t p r o v e d t h a t t a r g e t e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h a d
y a n g Y u a n w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r t h o p e d i c s , t h e T h i r d Ho s p i t a l f Xi o a n g t a n fH o u n a n P r o v i n c e , X i a n g t a n 4 1 1 1 0 2 【  ̄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s T o s t u d y w a y s o f c o n t r o l l i n g i n f e c t i o n a f t e r o r t h o p e d i c s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s u r g e r y a n d t o s t u d y i t s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骨折固定术后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所致四肢骨折的患者日趋增多,接受固定治疗的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患者伤情复杂多变,加上临床医生对患者自身感染高危因素认识的不足,导致骨折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仍缺乏相应的诊疗共识,本着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原则,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讨论一致通过,制定本共识。

概述骨折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其诊断时常困难,治疗相对棘手,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极易产生慢性骨髓炎,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同时,骨折固定术后感染也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早期准确诊断与合理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定义国际上最新研究表明:骨折固定术后感染仍缺乏规统一的概念,既往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并未明确给出其定义,而使用一些界定骨折术后感染的关键词,如细菌培养阳性、伤口脓性渗出、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升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同为置物,骨折固定术后感染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将其视为与假体周围感染不同的一类疾病。

建议将骨折固定术后感染定义为:骨折固定置入术后由于致病微生物污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的、与置物接触的、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感染的骨组织感染。

分类(一)时间分类根据骨折固定术后感染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3期:早期感染(<2周):多因高毒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可能已初步形成生物膜,但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变化并不明显;延迟期感染(2〜10周):多由毒力稍弱的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此期致病菌形成生物膜逐步成熟,对抗生素及宿主免疫有更强的抵抗力,骨组织出现溶解进而不愈合,软组织出现进一步坏死;慢性期感染(>10周):多由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此期骨与软组织感染进一步加重,出现以骨质炎症性破坏伴新骨形成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分析

18 0份 标本 中共 检 出 阳性 菌 株 1 6 9 2株 ( 4 同一
细菌 感染 为 主 '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院开 放 性 3 』 我
患者同部位多次检 出的相 同菌株不重复计入 ) 检 , 出率 7 .5 7 3 %。其 中 G一 菌 107株 (95 % ) 杆 1 6 .4 , G 球 菌 3 9株 ( 3 8 % ) 真 菌 9 4 2 .9 , 6株 ( . 7 ) 6 5% 。 G 杆菌 中, 一 铜绿假单胞 菌 22株 , 7 大肠埃希菌 29 4 株, 肺炎克雷伯菌 10株 , 9 鲍曼不动杆菌 17株 , 1 阴 沟肠杆菌 6 株 , 9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6 4株 , 嗜麦芽窄 食单胞 菌 5 6株。G 球 菌中, 金黄色葡 萄球 菌 17 1 株 , 固酶 阴性 葡 萄球 菌 8 凝 0株 , 球 菌 7 肠 3株 。耐药
关键词 : 妊娠并发症 ; 子痫 ; 血管生长因子 中图分 类号 :7 4 2 R 1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 40 7 -2 10 -6 X(0 1 3 - 40 0
目前 , 子痫前期 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 阐明。
近年来 , 管生 长 因子 的 变化 与作 用 越 来越 成 为 该 血 领域研 究 的焦 点 之 一 ¨。可 溶 性 C 。 sD∞) D∞(C 是
采用 E IA法检测 5 LS 0例重度子痫前期 患者和 5 O例 正常妊娠产妇 临产前 和分娩后 7 2h血清 中 的 s D。。结果 C。
观察组分娩前后血清 中的 sD0 C l分别为 (34 ± .0 、67 - .1 / , 5 1.9 7 3 )( .8i 4 ) L 分娩前后 比较 , 00 ; 照组分 - 4 g P< .5 对

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影响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21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的Pilon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190例),对各项可能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与手术部位感染关系密切(P<0.01)。

结论:手术时间是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同时开放性骨折和骨筋膜室综合征也有可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

标签: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测指标2.2 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多因素分析对单变量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均非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手术时间是独立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临时性外固定架等治疗方法,仍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对该类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效控制,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16例Pilon 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对于髓内钉固定、以外固定架为最终治疗以及术前Pilon骨折部位感染患者予以排除,将其分为感染组(26例)和非感染组(190例)。

感染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22~68例,平均年龄为(46.3±3.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砸伤9例;非感染组男性108例,女性82例,年龄范围为23~67例,平均年龄为(44.8±5.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92例,高空坠落伤39例,砸伤69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治疗对策及预防。

方法:选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例来。

对其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预后进行总结。

结果: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操作等;根据感染程度、组织缺损及骨折稳定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后部分二期行植骨修复骨缺损或移植组织瓣覆盖闭合伤口。

患者在7个月内伤口愈合,感染清除,均在18个月内骨折愈合。

结论:明确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制定防治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术后感染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56—02
开放性骨折共同特点是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和异物存留。

因此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并使骨折愈合不受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功能,是处理任何类型开放性骨折的关节所在[1]。

我院就此对发生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选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人,男40例,女26 例,年龄18~ 75岁,平均40.5 岁。

66
例所选病例中,其中1例为迟发性感染,初次手术前无明显感染病灶及体征,出院后3月后门诊就诊时患处出现散发性疼痛,后手术
切口出现红肿,形成肿块,最后形成窦道。

1.2 方法
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病例统计其感染原因。

感染处理方法:
①早期及时拆除伤口张力较大处缝线,按原手术切口打开灶腔,进行充分清创,并取感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有窦道者术前、术中培养,并送病理检查。

选用敏感抗生素,后伤口定期换药,定期复查x片或ct检查,判断有无骨感染可能,观察伤口情况;②若感染仍无法控制,则需限期将内固定取出,彻底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对伤口进行冲洗引流。

病灶扩创后关闭困难者,可行肌皮瓣转移术。

③取出内固定装置:骨折术后感染伴有内固定物寄留者应去除感染部位的内固定物,将其取出是常规的治疗方法[2]。

④二期处理伤口。

若清创不彻底或者内固定仍将保留,保持伤口开放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

⑤采用对局部感染干涉少的外固定支架来保持去除内固定后骨折端骨骼的稳定性重建⑥采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

对长期卧床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切口完全愈合,感染症状完全消失,上皮彻底覆盖下层组织,骨折断端获骨性愈合,无皮肤缺损形成;esr、crp降至正常,x线摄片正常;②有效:伤口局部无红肿,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较好,伤口明显缩小,二期行植皮或转皮瓣手术后,伤口达到完全愈合;③无效:创口无改善,分泌物未减少,未见肉芽组织,感染未取得控制。

2 结果
2.1 感染因素
本组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7 例,钢板选择不当8 例,手术时机选择不当6 例,手术过程处理不当5例,患者自身原因40例。

2.2 治疗效果
通过处理后感染得到良好控制,3个月内伤口痊愈40例,有效16 例。

愈合时间最短0.5个月,最长6.5个月,平均伤口完全愈合约2.3个月。

所有患者在18个月内骨折均愈合康复,取出植入物。

66例最短随访1年,最长4年。

50例拆除外固定后应用外固定架;10例二期行植骨修复骨缺损;9例二期行移植组织瓣覆盖闭合伤口;8例术中见内固定物周围炎性肉芽组织较少,内固定物对骨折断端还能提供有效固定,清理病灶后保留内固定物;5例骨缺损处利用自体松质骨进行了一期植骨;4例发生膝部关节功能障碍;3例骨折端已经有连续骨痂形成,被动活动断端稳定,行石膏托外固定后痊愈;2例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功能障碍;其中1例伤口痊愈2月后出现炎性肉芽隆起经切除后治愈。

1例发生骨不连,手术切开取出内固定钢板,行自体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及康复治疗,后骨折愈合。

3 讨论
3.1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
从本组研究中可以看出,导致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手术过程及患者
自身因素。

1)清创不彻底2)固定不牢固:术中骨折端缺乏有效的固定,术后仍有原始移位趋势,皮肤坏死引起继发感染。

3)内固定物的选择:钢板小会影响固定的稳定性,钢板大,则不利于缝合,也不利于为骨折提供血运,从而导致皮肤坏死而继续感染[3]。

4)止血不充分,缺乏有效引流;创面出血,引流不畅,导致积血,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5)骨折端缺乏软组织覆盖6)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根据经验,内固定术一般在伤后6 h 内或1 周后,可避免组织高度水肿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7)张力性水泡。

一旦皮肤破坏,容易造成感染,术后伤口很难愈合,造成骨外露,长期不愈。

8)患者自身原因: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年轻、合并伤少的患者发生感染率低。

9)无菌操作不严格,增加感染机会10)其他因素。

3.2 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对策
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术因其具有复位理想、痛苦少、损伤小、活动早等优点在骨折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因多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仍无法避免感染的发生。

笔者的体会是,对于开放性骨折应严格彻底清创,尽早清除污染源及坏死组织,以免感染的进一步加深、加重。

有研究表明,软组织损伤程度直接影响感染的愈合,因此,减轻软组织损伤对于避免和控制感染尤为关键。

对开放性骨折,严格彻底的清创,术中无菌操作、良好的固定、创面的修整、术后引流通畅是减少感染的关键,但也要避免盲目扩大清创,以免伤及重要组织。

要求在清创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力求处理从速,尽
量避免增加创伤。

消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威胁,减少污染扩散的机会。

另外手术要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内固定的基本原则,术中彻底止血,控制感染;术后充分引流。

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有时难以判断,一旦发现并穿刺证实为感染,即按前述方法打开灶腔,进行扩创。

3.3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预防
骨科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应严格按照手术规范精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确保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效果,采用个体化方案,达到保留肢体,治愈骨折、重建功能的最终目的。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关键是在预防,对开放性骨折要彻底清创,正确运用内固定,术前术中应用广谱抗生素,确认患者不存在全身和局部感染,手术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无菌肥皂、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刷洗患肢,术中切口反复无菌冲洗,术后引流认真管理,血液侵透敷料或污染时及时更换,合理使用抗生素,评定患者营养状况,加强随访制度,注意患者细微局部症状及x线片上有无骨膜炎性反应,还应想到迟发感染可能,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弥漫性骨髓炎。

从本组治疗效果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虽然非常棘手,但通过及时对症处理后,感染可得到良好控制,骨折均愈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821
[2] 刘林涛,马通宝,叶伟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形感染
致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2-133.
[3] 杜宁. 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和原则[j]. 中国骨伤,2002,15( 2):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