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血管性 ARF ( 包括肾脏小血管炎 以及肾脏微血管病等)
以上四种 ARF临床 较常见。此外, 还有急性肾皮质 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 ARF , 但较少见。
12
指标 尿比重 尿渗透压 尿钠 尿钠排泄分数 尿肌酐/血肌酐
肾前性肾衰 >1.020 >500 <20 <1 >40
急性肾小管坏死 <1.015 <350 >40 >2 <20

按临床特点 按器官
多尿型 功能性
少尿型 器质性
3
肾前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肾性
肾后性
4
(一) 肾前性ARF (Prerenalfailure )

原因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不足 临床特点:
① 具有导致肾脏缺血的明确病因( 如脱水、失血、休克、 严重心衰、肝衰或严重肾病综合征等)。 ② 尿量减少,尿钠<20 mmol/L ,尿比重>1.020,尿渗透 压>500mosm/L。 ③ SCr及BUN增高, 且二者增高不成比例, BUN 增高更 明显 (当二者均以 mg/dl 做单位时, BUN与 SCr 的比值>20)。
少尿期的机能代谢变化
“四高一低”
1.低:少尿 2.水高:水中毒 3.K+高:高钾血症 4.H+高:代谢性酸中毒 5.N高:氮质血症
18
1.
尿量和尿质的改变������ 少尿或无尿������ 低比重尿������ 尿钠高������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19
2. 水中毒
少尿无尿 分解代谢↑→内生水↑摄 入或输入水过多
8
③ 影像学检查常见双侧肾盂积水, 及双输尿管上
段扩张。若为下尿路梗阻, 还可见膀胱尿潴留。 但是又必须强调, 若尿路梗阻发生非常迅速 (如双肾出血血块梗阻输尿管, 或双肾结石碎石 后碎块堵塞输尿管等), 因肾小囊压迅速增高, 滤过压迅速减少, 患者很快无尿, 此时则见不到 肾盂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 对这一特殊情况要 有所认识。
水中毒
低钠血症
心功能不全, 肺水肿, 脑水肿等
严密观察出入水量 严密观察出入水量 ,“量出为入”
20
3. 高钾血症
少尿 分解代谢↑→K+释放 酸中毒 医源性: 库存血, 输入K+过多
高钾血症
心律不齐,甚至心脏骤停
21
4. 代谢性酸中毒
GFR↓→ 肾小管重吸收HCO3-↓ 肾小管分泌H+, NH4+↓ 分解代谢↑→固定酸↑

狭义的ARF—急性肾小管坏死 (acute tubular necrosis 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如31床
*少尿型(<400ml∕d)
*非少尿型(>500ml∕d)

肾间质性 ARF (急性肾间质病变) 如23床是吗?


肾小球性 ARF ( 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如27床许**
尿常规
补液试验
正常
尿量增多
可见各种管型
尿量不增
13
尿检对鉴别有很大帮助, 但必须在应用利尿 剂前检查, 否则结果不准。除此以外, 也可做补 液试验或呋噻米试验帮助鉴别。
14

补液试验:1h 内静脉滴注 5%葡萄糖 1000ml, 观察 2h, 若尿量增加至每小时 40ml 则提示为肾前性 ARF, 若无明显增加则提示为 ATN。 呋噻米试验:补液试验后尿量无明显增加者, 还可 再做呋噻米试验进一步鉴别, 即静脉注射呋噻米 200mg, 观察 2h, 同补液试验标准判断结果。 既往尚有做甘露醇试验者, 若给 ATN少尿患者 静脉注入甘露醇会有加重肾小管病变的可能, 在诊 断手段已很多的今天, 此检查似应废止。
7
(二) 肾后性ARF (Postrenalrenal failure)


原因 肾以下尿路梗阻 临床特点 :
① 有导致尿路梗阻的因素存在。多由尿路器质性疾病引 起( 如尿路内、外肿瘤, 尿路结石、血块或坏死肾 组织梗阻, 前列腺肥大等), 但也可由尿路功能性 疾病导致(如神经源性膀胱)。 ② 临床上常突然出现无尿, 部分患者早期可先无尿与 多尿交替, 然后完全无尿, SCr 及 BUN迅速上升。
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李华友
1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RF)现在叫急性肾损伤 (AKI) 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 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 并有体内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紊乱。AKI更强调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 最新AKI诊断标准: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 减退,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3mg/dl
早期无肾实质损害,属功能性肾衰。 晚期肾严重损伤。
9
发病机制 尿路梗阻 肾小球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GRF↓
少尿无尿 内环境紊乱
10
肾后性 ARF 主要应与呈现少尿的肾性 ARF鉴别, 鉴别关键是检查有无尿路梗阻因 素及影像学表现存在。
11
(三) 肾性ARF (Intrinsic renal failure)
(26.5umol/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 1.5 倍基础值,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 小时。
2
一、病因与分类

按解剖部位
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一般而言, 在全部 ARF中, 肾前性约占 55%~60 %, 肾性约占 35%~40%( 其中绝大多数为急性肾小 管坏死), 肾后性的仅占<5%
酸中毒
高钾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抑制
22
5. 氮质血症(Azotemia)
血中尿素、肌酐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NPN> 28.6 mmol/L, 40 mg/dl),称为氮质血症
15

发病机制(以ATN为例)




(一)肾血流量的变化 1、肾皮质缺血 2、肾髓质淤血 (二)肾小管损害 1、肾小管阻塞 2、肾小管原尿反漏 (三)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6
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

1、少尿期
2、多尿期 3、恢复期
17



无肾实质损害,为功能性肾衰,去除病因,肾功能迅速恢复。
5
发病机制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急剧↓
GFR↓ 肾小管重吸收↑
少尿 内环境紊乱
6

长时间的肾脏缺血可使肾前性 ARF 发展成急 性肾小管坏死(ATN), 即从功能性 ARF 发展 成器质性 ARF, 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十分不同, 因此, 肾前性 ARF 常需与 ATN 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