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考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2、以下哪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酸雨引起的?()A 土壤酸化B 臭氧层破坏C 水体富营养化D 沙尘暴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D 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4、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5、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依存B 相互独立C 生产者依赖消费者和分解者D 消费者依赖生产者和分解者6、以下哪种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汞D 氧气7、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水污染治理的方法?()A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B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 禁止工业废水排放D 增加河流的流量8、以下哪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A 牛B 狼C 蘑菇D 草9、以下哪种环境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而制定的?()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基础标准D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A 热带雨林B 草原C 荒漠D 农田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_____和交通运输。
3、水的自净作用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_____。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_____状态。
5、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_____。
6、噪音的度量单位是_____。
7、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_____和农药污染。
8、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_____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_____和报告书编制阶段。
10、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_____的产生。
环境学导论考研试题
环境学导论考研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B.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C. 探索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学科D.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以下哪个层次不属于环境学研究的范畴?A. 生态系统层次B. 社会经济层次C. 分子遗传层次D. 大气环境层次3.环境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B. 提出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C. 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D. 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4.环境学导论中,下列何者为“环境负荷”?A.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B. 生物对环境资源的需求C. 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D. 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演替过程5.以下哪个不属于环境学的基本理论?A. 生物多样性B. 农业可持续发展C. 环境伦理学D. 水资源管理二、填空题1.环境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环境、环境负荷、环境容量2.环境学研究方法中的三个层次是____层次、____层次和____层次。
答案:观察层次、实验层次、调查层次3.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预防原则、污染控制原则、后果治理原则4.环境学研究的范畴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环境5.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技术途径、政策途径、意识途径三、简答题1.请简述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环境学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的定义与分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环境学的意义在于探索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简述环境负荷和环境容量的概念,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负荷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如污染物的排放、能源的消耗等。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量。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环境负荷不能超过环境容量,否则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学导论考研试题
环境学导论考研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C. 大气与气候系统D. 地质构造与地貌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A. 人口过度增长B. 经济发展模式C. 自然灾害D. 科技水平提高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是()。
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环境保护优先C. 满足当代人需求D. 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4.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选项都是5.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排放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输入D. 微生物污染6.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不包括()。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C. 生态恢复工程D. 可持续发展教育7. 环境伦理学主要研究()。
A.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B.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C. 人类社会内部的伦理问题D. 人类文化的发展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C. 制定环境政策D. 所有选项都是9.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包括()。
A. 农业生产模式改变B. 海平面上升C. 自然灾害频发D. 所有选项都是10. 绿色GDP是指()。
A. 传统GDP加上环境成本B. 只计算环保产业的GDPC. 忽略环境因素的GDPD. 传统GDP减去环境成本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学是研究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科学。
2.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和________。
4.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起到________作用。
5. 环境污染防治的“三同时”原则是指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________同时进行。
环境学导论答案
环境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共18分]1、环境───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不发生引起环境功能破坏的质的改变,即维系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混合气团。
4、富营养化───适量的氮、磷为植物生长所必需,但过多的营养物排入水体,则有可能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大气污染───由于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增多,或者又增加了某些新的成分,从而破坏其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危害人类生活、生产、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设备的现象。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判断题(12分)[每题1分,共12分](正确的命题打“√”,错误的命题打“╳”)1─6 ╳、√、╳、√、╳、╳ 7─12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共10分]1─5 C、C、A、B、C 6─10 C、D、B、D、C四、简答题(30分)1、工业废水的特点[该题4分](每一小点1分)(1)污染量大;(2)成分复杂;(3)感官不佳;(4)水质水量多变。
2、噪声的主要特性[该题6分](每一小点2分)(1)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周围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
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2)噪声源的分布广泛面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3)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
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
环境科学导论答案
环境科学导论答案科⽬:环境科学导论⼀、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环境科学:是⼀门研究⼈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关系,寻求⼈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法的科学。
2、⾷物链:⽣态系统内不同⽣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环套⼀环似链条式的关系。
3、⽔资源:指⼀切⽤于⽣产和⽣活的地⾯⽔、地下⽔和⼟壤⽔。
4、⽔环境容量:⼀定⽔体所容纳污染物的最⼤负荷被称之为⽔环境容量。
5、固体废物处置(最终处置):将⽆法回收利⽤且不打算回收的固体废物长期地保留在环境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解决固体废物最终归宿的⼿段。
6、⼟壤:是地球陆地表⾯具有⼀定肥⼒,能够⽣长绿⾊植物的疏松表层。
7、⼟壤的净化作⽤:是指在⾃然因素作⽤下,通过⼟壤⾃⾝的作⽤,使污染物在⼟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
8、热污染:是指⼯业⽣产和现代⽣活中排除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9、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的影响进⾏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10、电磁辐射:是⼀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将答案写在下表中)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计10分)1、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类和环境”这对⽭盾之间的关系)。
2、⼤⽓的组成包括(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
⼤⽓中的O2、N2和氩⽓是属于(恒定组分),CO2和H2O是属于(可变组分)。
3、⽔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业污染)、农业污染和(⽣活污染)。
4、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原⽣环境问题)和次⽣环境问题,其中次⽣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态环境破坏)。
其中地震、海啸、⼲旱、洪涝、⾍灾是属于(原⽣环境问题)。
四、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共计35分)1、环境的功能有哪些?1)为⼈类⽣存提供所需要的资源2)调节功能3)服务功能4)⽂化功能2、环境科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哪些?1)了解⼈类与⾃然环境的发展演化规律;2)研究⼈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探索在⼈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环境的全球性变化;4)开发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与制定环境管理法规。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2、典型的大气污染类型有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
3、物理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噪音、振动、热、光辐射、放射性。
4、人类面临的五大环境问题有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短缺、自然灾害。
5、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及《行动计划》,此外通过了将世界环境日定为6月5号的建议。
6、大约90%以上的酸雨是由于人类排放的 H2SO4 和 HNO3 生成的,中国的酸雨以 H2SO4 占优势。
7、环境学中的景观概念是指: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之上,之下的中间尺度。
8、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有石油污染、__重金属污染______ 、放射性物质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
9、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分为和,既包括了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和因素。
10、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和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土壤环境容量在一定区域一定期限内不使环境污染,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4、TOC 总有机碳5、TOD 总需氧量10、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12、酸沉降四、问答题(共35分)1、大气中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有哪些?请简要论述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和控制手段(12分)2、土壤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分)。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或改造的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社会环境则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
2、环境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按照环境的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消耗能源、过度开垦土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科学导论》习题测验
《环境科学导论》习题测验闭卷考试,请在45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的回答。
姓名:填空题]*1.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单选题]*酸雨全球温室效应海啸正确答案)骨痛病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单选题]*核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正确答案)3.噪声污染的特点,不包括:单选题]*主观性局部性和多发性不积累、不持久危害较小正确答案)4.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单选题]*去除有机物去除无机物去除颗粒物去除氮、磷正确答案)5.在自然界中,被污染水体的自净作用主要取决于水体的:革选题]*BODCODDO正确答案)TOD6.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不包括:革选题]*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经济化正确答案)7.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措施是:单选题]*环境保护目标防护选用低噪声设备正确答案)将噪声置于地下调整声源与敏感目标的距离8.按物理性质分类,水体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三类的是:单选题]*I悬浮物胶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正确答案)溶解性污染物9.能源的利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革选题]*天然气I氢能正确答案)核能生物能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革选题]*就地保护正确答案)迁地保护离体保护收集基因资源11.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有多少流入到第五营养级?单选题]* 1/101/1正确答案)1/11/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革选题]*盐度是指10g海水中所含NaCl的量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是35%四大洋中北冰洋的盐度最低正确答案)海水盐度高低主要受水温影响13.下列不属于木制家具生产项目中的固体废弃物的是:革选题]*刨花废乳胶废聚酯漆纤维板正确答案)14.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革选题]*第五第二正确答案)第三第四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革选题]*赤道处地心引力最小,两极处地心引力最大正确答案)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第一环境问题地球大气层结构从低到高分别由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中间层和散逸层构成在水稻一鼠一蛇一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属于第三营养级1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革选题]*地壳和地幔合称岩石圈地壳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正确答案)软流层是液体的外核的物质状态为固态17.柱浓度法的单位为()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革选题]*多普森;3D.U.多布森;3D.U. 正确答案)多布森;3DU.多普森;3DU.18.一般认为,(分贝是人类正常的环境声音,高于这个值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危害。
环境导论考试哦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废水的土地处理经常设置于二级处理之后,将出水以一种传统灌注方式注入土壤中。
2、NOx的控制技术分为两类:一类预防;另一类是后燃烧。
3、土地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慢速率、地表水流、快速渗入。
4、污泥稳定有两种基本方式: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
5、污泥的浓缩是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可以采用气浮或重力浓缩的方法实现。
6、污泥焚烧必须设置空气污染防治设备,以避免造成空气污染。
7、微生物停留在系统中的平均时间,称为细胞停留时间或固体停留时间或污泥龄。
8、脉冲噪声的特点是持续时间小于1s ,且在 0.5s内其声压变化大于或等于 40dB 。
9、污泥的厌氧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酸性发酵;第二阶段为甲烷发酵10、甲烷发酵通常是厌氧分解的速率限制步骤。
11、废水处理过程中,无法在二级处理中去除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化学处理或过滤方法过程去除。
12、废水中氮的去除方法有生物法和化学法。
13、污泥的最后处置,是将污泥所含的各种物质移转至土壤、大气或水体中。
14、空气污染防治最佳的和首要的措施是将污染物在源头的产生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15、去除难分解有机物实际可行的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16、气态有机化合物参与的最重要的转化过程是光解以及与臭氧、羟基自由基(OH●)、硝酸盐自由基发生的化学反应。
17、污泥处理的基本流程(1)浓缩(2)稳定(3)调理(4)脱水 (5)减量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悬浮固体:从废水带入受纳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颗粒称为悬浮固体。
2、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中。
3、好氧物质:在受纳水体中可被氧化并消化溶解性分子氧的物质。
4、光解:是指化合物在吸收适当波长的辐射后发生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重组。
5、等效连续声级(Leq):在声场中一定点位置上,用某一段时间内能量平均的方法,将间歇暴露的几个不同声级的噪声,以一个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考试题环境科学导论第⼀章1.论述地球(⼈类)环境演化的启⽰。
答:第⼀,地球上的⽣命和⼈类的出现,在其必然背后,潜在着巨⼤的偶然性。
第⼆,地球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类社会的出现与发展更是加快了这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可以预料,有些是难以预料;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第三,环境与⽣命的演化具有加速的趋势。
2.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
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中⼼事物⽽⾔,作为某⼀中⼼事物的对⽴⾯⽽存在的。
它因中⼼事物的不同⽽不同,随中⼼事物的变化⽽变化。
与某⼀中⼼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事物的环境。
环境⼀词是⼀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的功能:(1)为⼈类⽣存和繁衍提供必需的资源(2)环境的调节功能(3)环境的服务功能(4)环境的⽂化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3)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3、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和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答:环境要素——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环境基质)。
分为⾃然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
环境科学中通常指的是⾃然环境要素。
特点:(1)最⼩限制定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的要素所控制。
(2)等值性:任何⼀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3)整体性⼤于个体之和: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产⽣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4)出现有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环境要素虽然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的次序有先有后,但它们具有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特点。
环境结构——定义:环境的各个独⽴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重要概念。
即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特点:①圈层性:在垂直⽅向上,整个地球环境的结构具有同⼼圆状的圈层性。
(完整版)环境学导论试题
经面源污染而进入 共同点:都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不同点:自然原因形成时间缓慢,人为原因形成时间迅速。
特征
1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2.试述大气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特征、形成机理和条件
含有NOX和烃类大气在阳光的紫外线(290~43O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
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1)NO向NO2转化是产生“烟雾”的关键
大气中一旦出现NO2在光化学作用下NO2会直接化合为O3大气中NO、NO2和O3间发生循环反应NO2+hv NO+O* O*+O2+M O3+M (M为吸 收能量的分子 如催化剂等 可吸收能量却不使自身反应)O3+NO NO2+O2如仅发生上述
4.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其特点①矿业固体废物特点废物量大、危害
程度较小分散
3农业废物特点a.N、P含量高易引起水质变化b.可利用性较大
4放射性废物 特点 有潜伏的”三致”效应
5城市垃圾 特点a.数量剧增,b.成分变化。
5.简述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的影响?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气体是CFC NOx等 因为这些气体可以在平流层中
2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3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
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
危害
1DO降低 使鱼类难以生存
2藻类种类减少 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 不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人类活动D. 经济系统答案:B2. 环境问题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短缺B. 环境污染C. 人口增长D. 自然灾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气候调节B. 土壤肥力C. 物质循环D. 工业生产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可行性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提高项目经济效益D.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 温室气体排放B. 火山活动C. 太阳辐射变化D. 森林砍伐答案:ABCD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公众参与D. 环境优先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污水处理B. 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C. 限制农药使用D. 河道疏浚答案:ABCD4.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哪些?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气候条件D. 人类活动答案:AB5. 以下哪些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核能D. 地热能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
(√)4.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成果。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2.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答案: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最大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
环境学导论试题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环境学导论试卷(课程代码 272338)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1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环境保护答: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固体废物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
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一般归入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3、土壤环境背景值答: 土壤背景值指的是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少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水体富营养化答: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5、环境要素答: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骨痛病答:骨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公害病,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7、环境管理答: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答:主要原因: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2.能源浪费严重,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3.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的不够合理等。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1.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的总悬浮微粒,其次是SO2说明以粉尘和SO2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2.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尤以冬季为甚,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是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3.产煤区污染严重,尤以高硫煤区为甚,是大气污染的区域性问题。
环境学导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学导论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掺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环境问题.3.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SO2、NOx、HC、O3、飘尘等)介入大气中,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和环境的现象。
4.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下,水中污染物自然降低的过程。
5.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4.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 和 BOD5 。
5.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 0~120dB 。
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7.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按组成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8.大气圈有分层结构,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对流层。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D )A.海啸 B.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 C. 火山喷发 D. 全球温室效应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下面不属于“三河”的是( D )A. 淮河B. 辽河C. 海河D. 黄河3. 噪声作为一种公害,下面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C )A、主观判断性B、多发性的 C 对人的危害性小 D、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标准分别为( A )A. 55B. 60C. 50D. 655.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 B )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2、可持续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4、BOD5、土壤背景值6、可持续发展7、循环经济8、TSP二、问答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3、水体中主要有哪些污染物??4、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5、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是如何分类的?6、噪声控制的技术有哪些?7、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有哪些?分别可用何提取?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三、论述题1、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土壤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2、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论述环境保护在你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议中的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包括制订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开发和单个建设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
4、BOD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是指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5、土壤背景值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6、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
8、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µm。
二、问答题略三、论述题略。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
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环境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排放行为 B. 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过程 C. 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 D.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方式2、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保护的意义? A. 维护生态平衡 B.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C. 保障人类健康 D. 增加经济收益3、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A. 汽车尾气 B. 工业废气 C. 家庭生活废气 D. 森林火灾4、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污染物?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可吸入颗粒物 D. 氮氧化物5、水体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什么? A. 工业废水 B. 农业废水 C. 生活废水 D. 雨雪水二、简答题6、请简述环境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61、请阐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611、请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阐述如何防止和缓解这些影响。
6111、请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1111、请解释“绿色生活”的含义,并给出实践绿色生活的建议。
三、论述题11、请论述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111、请以家乡的一条河流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1111、请阐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给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11111、请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途径。
111111、请就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论述城市规划中应如何贯彻环境保护理念。
四、综合题16、请结合环境学导论的学习内容,谈一谈你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环境伦理。
161、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你的家乡制定一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1611、请就全球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16111、请以“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倡导环境保护的演讲稿。
161111、请以“未来的环境”为题,写一篇科幻小说,描绘出你心目中理想的环境状况以及实现这一理想所需的科技手段和生活方式。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它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自然环境的全部。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一方面是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应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3.“三致”问题: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称为致癌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作用,称为致突变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作用。
4.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或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其他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活动,在事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为防止和减少这种影响制定最佳行动方案。
5.“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6.环境保护: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称为环境保护。
7.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其中包括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垃圾、炉渣、废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污泥、人畜粪便等。
8.土壤环境背景值:在理论上应该是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9.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水体中,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 1 / 20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环境。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3.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
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4.固体废物: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了的固体或半固体的物质。
5.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水生生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6.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7.人工环境: 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上层建筑。
8.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
9.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10.能源: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化石燃料及核能等等。
11.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12.温室气体:当大气中一些气体浓度增加时,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二氮等。
1.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现象、物质、能量,其中物质包括(空气生物)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3.与水俣病有关的化学元素是(汞)4.二次能源有(汽油沼气)5.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有:(氟氯烃哈龙)6.下面哪种物质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7.噪声值大于(85)分贝,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8.当今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主要有 (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增多) 9.属于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有(金属矿物化石燃料)10.环境要素属性有(最小限制律等值性)11.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生产)12.人口结构包括(增长型衰减型稳定性)13.一次能源有(水力化石燃料太阳能)14.BOD/COD小的废水不宜采用(生化法)处理方法处理15.主要危害为影响呼吸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有(SO2 O3 悬浮颗粒物)16.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文教区昼间的噪声应不高于(50)分贝。
17.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堆肥焚烧填埋)18.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更新资源无限资源可更新资源)19.关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有(建设初具规模)1.生态学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2.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水旱灾害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增加。
3.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什么?广泛开展教育,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逐级落实人口计划指标,奖罚分明;积极发展医疗、保险、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事业;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4.酸雨的危害是什么?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各种材料的影响,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我国政府在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主张?1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
3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权参与环境和发展领域的国际事务。
4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1.如何从人文社会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协调好环境保护和人
类发展的关系?举例说明。
1控制人口对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还要加强教育,普遍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使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2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即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并且需要长期的努力。
3科技进步与发展,虽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但是也需要科技进步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
2试举例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如何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调控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界间能量、物质(包括人)和信息(简称“流”)等交换回答。
煤的开采,加工、储存、传输、使用的各环节,也就是物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循环过程,形成了经济物质流。
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进行流动,形成了能量流。
产生的多种废弃物,形成了废弃物物质流,排入自然物质流中流一起流动。
用信息控制上述过程,形成信息流。
1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对于环境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
自然环境:地球环境、外围空间环境、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物理化学环境等。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构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观念与机构等。
2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集合体,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特点: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共性。
3环境系统: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环境系统的基本环节;环境系统结构实质上是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等级性、稳定变异性;环境功能有服务、制约、维护、输送、净化、调节等多种;环境作用有促进和制约。
4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的总和。
生态环境由许多生态因于综合而成。
5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自然生态环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组成部分。
非生物因子包括阳光、空气、岩石、矿物、土壤、河流、湖泊、湿地、地下水、海洋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因子组成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而生物因子则组成生物圈6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整体性;区域性;开放性;资源性、价值性7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地球表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在不断演化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在地球产生的初期,以地球内能为主,但后来逐步演化到外能,即太阳能为主。
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有自然原因(地质物造运动)和人为原因。
8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环境问题是指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平衡失调等现实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经济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
9环境破坏与污染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10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根源⑴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⑵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纪50年代前);⑶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⑷第二次高潮(80年代以后)11环境问题发展特征和治理过程全球性、两极性、长期性、复杂性、解决一致性。
第一代,工业污染防治(工业革命开始后) ;第二代,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第三代,生态环境综合防治(70年代开始);第四代,区域环境综合防治(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五代,全球环境保护(1985)12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及贫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