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总结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专题总结讲义

专题线索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

(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趋势

①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

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与趋势

(1)演变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

③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④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⑤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

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

⑦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趋势

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

中外关联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2.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3.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4.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5.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6.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三、汉至元的政治演变

1.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2.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5.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6.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7.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宣政院是元代设置,理藩院是清代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4.明朝内阁首辅、清朝军机大臣在实际权力上却不能与宰相同日而语,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

热考视角

视角一高考正能量——宗法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押题1] 英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化习俗区别时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答案 B

解析“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血缘亲疏传承关系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