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并理解除法验算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难点: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进行正确的验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做除法,那么大家知道做完除法后怎么验证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除法的验算。
”2. 新知讲解:(1)教师首先讲解除法验算的基本原理,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然后,教师以实例的方式演示如何进行除法的验算,让学生理解验算的过程。
3. 学生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道除法题目,要求他们先完成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验算。
(2)全班分享:请几个小组的学生分享他们的验算过程,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除法验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5. 布置作业:安排一些除法验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独立完成,以此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较慢或者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验算教案第一章:除法验算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的定义。
除法验算的方法。
1.3 教学步骤引入除法验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验算的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除法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第二章:除法验算的计算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步骤讲解除法验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除法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第三章:除法验算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讲解除法验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验算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除法验算,解决问题。
第四章:除法验算的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除法验算的拓展知识。
4.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的拓展知识。
4.3 教学步骤讲解除法验算的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除法验算的其他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除法验算的其他方法。
第五章:除法验算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除法验算的知识。
5.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的综合练习。
5.3 教学步骤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题,巩固除法验算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除法验算,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第六章:除法验算的评估与反馈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估除法验算的效果。
让学生能够给予和接受建设性的反馈。
6.2 教学内容除法验算的评估标准。
反馈的方法和技巧。
6.3 教学步骤讲解除法验算的评估标准,让学生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验算过程和结果。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如何给予同伴正面的反馈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章:除法验算的家庭作业与练习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家庭作业和练习,进一步巩固除法验算的能力。
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法的验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除法的验算》。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除法的验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除法的验算,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教具,包括一些水果和小棒,还有写有算式的卡片。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好自己的笔和纸,用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给大家展示一些水果,让大家分成小组,用除法的方法来计算每组水果的个数。
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我会用实物和卡片来演示验算的过程,让大家直观地理解验算的原理。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大家跟着我一起计算和验算。
我会引导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理解验算的过程和方法。
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动手计算和验算。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大家自己做一些除法的计算和验算。
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大家独立完成,并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同学对于验算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和思考。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验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experiences, deed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精心设计教具与学具,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巧妙设计板书,恰当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今天我就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4页例1及第75页的练习。
例1通过具体的图片,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即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
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练习题、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量关系。
2. 讲解例1:以例1为载体,讲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除法验算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验算:被除数÷ 除数 = 商除数× 商 = 被除数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3题。
2. 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练习题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方法。
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除法的验算)》教案
课时标题
第( 2)单元第五课时笔算除法(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 Nhomakorabea四
基
基础
知识
1、使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
技能
能正确地用乘法验算除法,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良好学习习惯。
基本
思想
在探索和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渗透归纳推理的推理思想。
情感
态度
1、结合具体的情境展开计算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参与学习的学习态度
基本
经验
活动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积累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经验。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
能
发现
问题
引导学生在教材主题图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尝试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3除法的验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和除法算式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对简单的除法计算已经能够熟练进行。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验算这一步骤,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除法的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和除法算式进行验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验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验算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学习材料:除法验算的练习题。
3.教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新课,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他想知道箱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于是他用24除以3,得到了8。
请问,小明的方法正确吗?我们如何验证他的计算结果呢?”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除法验算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教师演示除法验算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用乘法口诀验证除法算式。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除法验算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分组进行除法验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除法验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除法验算题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通过试除法、竖式法等方法掌握简单除法的操作;3.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验算。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试除法、竖式法的介绍和操作;3.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掌握试除法和竖式法两种解决简单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进行除法验算。
四、教学难点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除法的验算,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除法。
2.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请同学们发言说出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然后教师进行一下总结,统一概念。
3.学习试除法(25分钟)3.1 试除法的介绍试除法是指用试除的方法解决除法问题,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3.2 试除法的操作请同学们结合试除法的操作步骤,一起进行思考并解决试题。
例如:问题:22÷5=?(试除法)1)将被除数22写在竖式的左边,叫做被除数;2)将除数5写在竖式的右边,叫做除数;3)用被除数22减去一个除数5,得到17,将17写在竖式下面的横向线上,叫做商的第一位;4)用被除数减去商的第一位乘以除数得到2,将2作为剩下的被除数;5)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最后一个除数比剩下的被除数小,得到商,余数为2.教师讲解:试除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解法,在原题上进行示范,易于理解。
4.学习竖式法(20分钟)4.1 竖式法的介绍竖式法是解决除法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比试除法更适用于一些较难计算的情况。
4.2 竖式法的操作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竖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问题:348÷6=?(竖式法)解题过程:348 | 6|—| 5 (8)| 9 (6)|—6教师讲解:竖式法在多位数的计算中较为常见,我们可以通过竖式法进行练习,欢迎同学们进行尝试。
5.学习除法验算(15分钟)5.1除法验算的定义除法验算指用除法的商与被除数、除数相乘,检验除法是否正确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相关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1.列三组题。
42 ÷ 6=72 ÷ 8=72 ÷ 4=7 × 6 =8 × 9 =18 × 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2.设疑引出课题: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1.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
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验算的算理。(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的 )
五、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 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 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 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 迁移中应用”,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除法的验算 (1)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2)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计算的结果有余数,可以怎样验算?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参考答案: 1. 10 43 12 30
21 11 32 11 2. 23 31……1 11……1 3.64+20=84(件) 84÷2=42(件) 4.100-56=44(元) 44÷4-11(本) 5.1+3=4(人) 88÷4=22(枚)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 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探究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学会用乘法验 算除法。 2、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验算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除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验算的方法及运用。
2.难点: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除法验算的需求。
例如,老师买了一些苹果,计划平均分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在计算过程中,引入除法验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除法验算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老师用黑板演示一个除法算式:24 ÷ 4 = 6,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这个算式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乘法来验算,即 6 × 4 = 24。
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分享
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分享。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能够进行除法验算的实践操作。
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除法验算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具。
2.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师需要准备好PPT课件,并向学生展示。
四、教学过程1.引导:(1)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除法验算(2)学生需要学习除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2.讲解:(1)讲解除法验算的基本原理(2)讲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步骤3.实践:(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除法算式,要求学生进行除法验算。
(2)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将验算的步骤进行记录。
4.解答:(1)学生将验算的过程展示给教师。
(2)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分。
5.总结:(1)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五、教学进展1.学生能够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能够进行除法验算的实践操作。
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技能。
六、教学反思1.整个课程的安排比较合理,教学内容讲解明确。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参与互动,并能够完成课后的练习。
3.整个课程形式生动,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有着一定的提升。
以上就是本篇关于三年级数学除法验算教案分享的内容,教案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对于数学的理解,为下一步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有学生遇到数学难题,也可通过本教案来进行自我复习,希望能对所有学生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除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2. 掌握商、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单的问题向学生介绍商和余数的概念,并引出除法。
例如:小明有24颗糖果,如果每天吃3颗,问他能吃几天?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大家能不能想出另一种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呢?”二、讲授(2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除法,通过例题讲解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24颗糖果,把它们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2. 讲解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例如:10÷4=2......2,2是商,4是被除数,10是除数,2是商,2是余数。
练习:求一下10÷4的商和余数。
3. 练习计算器的使用,运算符不同,结果也不同。
例如:10÷4 = 2.5 (运算符是÷,结果是小数)10/4=2(运算符是/,结果是整数,小数点后面省略)4. 根据例题引出验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例如:420÷7=60,通过乘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三、练习(20分钟)1. 灵活运用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请计算40÷8,15÷3,88÷11。
2.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除法的验算。
例如:妈妈给小明买了18本书,每天让他看3本,请问小明能看多少天?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口头总结。
2. 鼓励学生做好课后作业,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本课以实际问题为案例引出了商和余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但是,在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掌握程度不够详细的问题,需要更加针对性的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一、用教材而不死守教材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
接下来,就是如何解答的问题,这时的我已经十分兴奋。
接下来,同桌两人一人计算,一人验算,所以学生做起事来也十分流畅,看来,我的预期目标即将实现,看得出,学生的数感还是很强的,抓住了要点,列坚式计算得心应手。
二、发挥集体优势,适时突破难点
在解决了第一个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验算的方法。
当我把两种结果放在展台上以后,一切就象烧开的水已经把壶盖顶开了似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声浪将我推向了又一个兴奋点。
最后,我加以规范即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上到这,我*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互动时的那份碰撞让我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之间的不同的影响关系,可使课堂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基本的除法口诀。
3.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的运算。
4.学会运用验算的方法检验除法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2.学会进行除法的验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数学》。
2.工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学习除法的定义和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除法?为什么需要进行除法运算?2.讲解除法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掌握除法口诀1.通过口诀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除法的步骤:–被除数 ÷ 除数 = 商余数–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第四步:进行除法的运算练习1.出示几道简单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按照口诀进行运算,解答问题。
第五步:引入除法的验算方法1.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除法运算的准确性。
第六步: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1.讲解除法的验算方法:–用乘法验证:将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用加法验证:将除数乘以商,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2.给学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验算方法验证除法运算的准确性。
第七步: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综合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运算和验算。
2.对学生的答案和验算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八步:总结和展望1.总结除法的定义、意义和运算步骤。
2.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以上为《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的验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来验算除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除法验算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除法验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验证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难点:学生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法和乘法来验算除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和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教学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验算工具。
3.教学环境:布置教室,确保教学环境舒适、安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复习除法的运算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除法运算是否正确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除法验算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除法知识,计算出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验算的方法、除法验算的原理以及除法验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够运用除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理解不深,对除法验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除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
2.除法验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举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练习题。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除法验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24颗糖果,要求分成4组,每组多少颗糖果?学生可能会回答6颗,教师然后通过验算,让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除法验算的步骤和原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除法算式,要求学生进行验算,例如,24÷4=6,让学生通过验算,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9篇除法的验算 1一、说教材《除法的验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除法和乘法的融合体,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经历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三年级上学期探究了有余数的除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了笔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也经历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探究过程,而且还有口算、估算作保障,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历和探究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除法的验算可谓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买文具的活动情境,简化了教学步骤,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鉴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经历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计算总是和“枯燥、机械”联系在一起的,《除法的验算》更是计算中的计算,它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
这就需要熟练的口算做前提,需要敏锐的思维分辨数量关系,更需要耐心、细心地完成计算过程。
于是,我以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为突破口,尝试采用了“启动—自动—互动—回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认知水平,在多样化的练习中提升思维品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在启动阶段,我创设了“打气球”的游戏情境,把加、减、乘、除四种口算集中呈现,目的是培养学生分辨符号,正确计算的能力,而笔算除法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自动和互动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学习过程,自动是回动的前提,回动是自动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总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之后再交流中,例如:100÷7=14……2。
小学数学三年级《除法的验算》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除法的验算一、教学目标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既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用乘、除法验算有余数的处罚,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情境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必要的信息。
信息一:小明到文具店买笔记本,红笔记本每本7元,小明用100元买了14本,售货员阿姨找给他2元。
信息二:小刚到文具店买笔记本,蓝笔记本每本5元,小刚用100元买了20本笔记本。
2.他们算得对不对呢?需要进行检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初步尝试(1) 100÷7=14……2,100÷5=20① 100、7、14、2各表示什么意思?②怎样验算他们算得对不对呢?(2)大家自己试试,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可能:①100÷7=14(本)……2(元)② 14×7=98 100÷5=20 1 4 100-2=98 20×5=100× 7 ③ 100-2=989 8 98÷14=7+ 2 ④ 100-2=981 0 0 98÷7=14(3)结合学生的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验算?一种方法是再算一遍;一种方法是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乘法验算。
生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4)教师说明:今后做除法题时,如果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除法的验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乘法来验证除法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概念,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验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拿出12个苹果,然后将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的分苹果来回答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除法验算的理解。
4.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除法验算的理解,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例如,计算36除以6的结果,并使用乘法来验证。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会及时进行辅导和讲解。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作为教具。
这是因为苹果是一个直观且易于操作的物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72 8=72 4=
7 6 =8 9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副标题#e#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93
684 1386 34119
板书设计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
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案点评: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首先通过三组口算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
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