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简答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指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总的原则,对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这就是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精神现象是物质派生的;
②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
③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是第二性的。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形而上学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法。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②运动、发展的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④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的矛盾的对立。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睥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表现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真理的客观性
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客观结果,不依人的认识、利益、愿望、好恶为标准
③关于同一对象真理,只能有一个。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
6.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①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则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②唯物史观主张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唯恐天下不乱心史观则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史观则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并决定历史,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7.当代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它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海洋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其作用是:
①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新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③新科学技术的发燕尾服和科技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
④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8.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动。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
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
10.二次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许多新特点。
①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爆发频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大概每十年左右爆发一次
②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③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过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④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11.垄断资本主认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和影响的方法
①通过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②国家的宏观计划调节。
③运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④国家的货币信用调节措施。
⑤国际经济调节措施。
1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①从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②从理论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符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
③从实践上看,经济落后国家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建立健全五大机制
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②党和政府各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③引导家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④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⑤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机制。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①深化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
②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内在要求。
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
盾的关键环节。
④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
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1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座大山。因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16.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起过主要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这声革命中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深刻的教训。
①由于中国次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
②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
③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进行到底。
17.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主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要点是:①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②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势力。
③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18.延安整风中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1)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2)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处理党内矛盾、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3)强调要注意党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4)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及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任。
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鉴定。离开这些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