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1.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51张PPT[可修改版ppt]

小的是( )
A、杭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 和表示范围大小有什么关系?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3、家住宁波的小强,暑假要到杭州动物园
去玩,为此他准备了三张地图,如果你是小
强,按什么顺序来使用这几张地图( )
①杭州动物园游览图
②浙江省交通图
③杭州市区图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
C B A
从登山出发点出发,A、B、C三条线路:
(1) 距离最短的是 C

(2) 最省力的是 A ;
(3) 既近又安全的是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 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 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一、等高线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1. 到北京去参加旅游,第二天必须赶到。飞机
2.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海轮
3.大批钢材从重庆运到武汉。 轮船、火车
4.从富阳到宁波,沿途在绍兴、余姚等地参观
访问。
汽车
5.萧山花木城有大量苗木要运到北京。火车
6.国家正在实行“西气东输”工程,需要的
是哪一种交通设施? 管 道
第三步:
峭壁|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由一对表示山谷与 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是下 列的( ) A、盆地 B、鞍部 C、山顶 D、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 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 部位应是下列的(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1-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综合探究1-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地图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地图。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知识点梳理
1.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定义、地图的种类、地图的用途
2. 地图的组成部分:比例尺、图例、坐标系、方向标、注释等
8. 评价量表:制定学生表现评价量表,包括地图识别、信息提取、实践应用等方面。
9. 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10. 备课资料: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等,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学过程设计,生成1000字左右,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不要写无关内容,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以固定字符“五、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8.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9. 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反思,生成100字左右,内容要与课本有关联性,要符合教学实际,不要写无关内容,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以固定字符“六、教学反思”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符号和图例,讲解地图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历史事件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信息,提取关键数据,理解历史事件的空间分布。
3. 地图的阅读方法:阅读地图的步骤、如何获取地图信息、如何利用地图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件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件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情境2:
1、如果想去爬山,应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
2、从什么地图上可了解这些情况? 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 看书16页 图1—14 完成下列的问题: 3、从山脚出发点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 最短? 4、如果从登山角度出发,怎样走会安全?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和缓;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比较陡峭。
海拔:从海平面到该地理事物的垂直距离
(2)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 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盆地
(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 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 曲的地方
山脊
山谷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从海平面到该地理事物的垂直距离 2、高地(山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 封闭曲线处;
内容详略不同 比例尺大小不同




小 大 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
情境1:
1、如果张京和他妈妈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 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路线?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或《交通图》 2、请你为张京设计出从北京到杭州的最短铁路线。 3、请问如果他们在杭州旅游的时间仅为3天,最好 采用哪种交通方式?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方法
二.巧用地图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图提取信息。
交通图 地形图 旅游图 历史图 政区图等
说一说:
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 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 这合适吗?为什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请仔细 观察课本图1-11-A和图1-12B,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看哪 个小组回答得多?

七级上册人教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48张PPT[可修改版ppt]

七级上册人教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共48张PPT[可修改版ppt]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100 B
100 C 100 D
A
200
100
100 200
200
由多条等高线合成,利用等高线20的0分布,来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
形态,这种地图便被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100
100 100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切口
300
200
等高距
B A
因为此线路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省力些
N 乙

800
河流
500
(1)河流流向 西北 东南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画出乙山的山脊线
1:5000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 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 设色地形图。
从山顶到山麓凸 起高耸部分;等 高线向海拔低处 突出。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的部 分,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突出。 可能有河流,流向 与等高线突出方向 相反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相对低洼的部分, 呈马鞍形。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 坡。多条等高 线重叠的地方; 加上符号
表示。
缓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陡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悬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地方。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政区图、 交通图、 城区图、 旅游图、 地形图……
第一步:厦门在哪里?
从这两幅地图中,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会如何选择地图?说说理由。
P19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地图比例尺越大
地图比例尺越小
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 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pt课件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pt课件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400 500
600 700
200


C
50 1000
900
B
800
700
600
500
900 80
400 608
30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图,说说该图有何特点(特别之处)?
还产生了哪些疑惑之处?
2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海拔:
(绝对高度)
(2)相对高 某个地
绿地
街区
胡里山炮合通址
空地
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平滑曲线)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30
100
等高线地形图
1. 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海拔: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
(绝对高度) 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 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完成课本中的习题P171、2、3 、4、5、6)
5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同图等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3)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4)等高距: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
31
高低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名师资料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三中吴秀华鲍明国一、教学内容本专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本专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对第一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运用,扩充地图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地图。

第二部分是带着地图去旅行,通过一个虚拟的情境,进一步介绍不同种类的地图及其用途,让学生学会观察地图,从而理解地图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得信息。

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深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种类;掌握等高线地形图。

图表的认识分析。

2.难点:根据不同需要学会使用地图。

四、学教方法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地形剖面图模型,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旅游地图等查阅厦门的旅游景点。

名师资料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三中吴秀华鲍明国一、教学内容本专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本专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带着地图定向越野,是对第一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运用,扩充地图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地图。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综合探究之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课件 (共77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综合探究之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课件 (共77张PPT)

(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由高处向低处 弯曲的地方。 (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由低处向高处 弯曲的地方。
山脊
山谷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 较低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
(6)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 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读上图将字母填在相对应地貌类型的括号里: 鞍部( A ) 缓坡( C ) 陡坡( D) 山谷(E) 山脊( F ) 山峰( G ) 峭壁( B )
山谷
C
鞍部 山顶 山脊
B
A
E
⑴鸡冠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300 米。 ⑵鸡冠山山顶和E山顶的高度相差 米。 50 ⑶从登山点出发,A、B、C三条线路最省力的是 A 。 ⑷指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
(7)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
(山顶的高度范围: 300﹤x ≤ 400) 高地(山 峰): 等高线中间 高四周低呈 封闭曲线处。
(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突出方向相反。) 山脊:等高 线向海拔低 处凸出的地 方。 山谷: 等高线向海 拔高处凸出 的地方。 鞍部: 两个相邻山 顶之间呈马 鞍形的部位。 峭壁|陡崖: 等高线重叠 处。
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 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 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获取信息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 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 则中部为盆地。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共54张PPT)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件)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共54张PPT)

陡崖
多条等高线 会合重叠在 一起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成,鞍部是山脊线的 最低处,山谷线的最 高处
分层设色地形图=有颜色的等高线地形图
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直观反映地势 的起伏状况。
1、阅读课本上的地图, 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了什 么?
2、课本附录的世界地形 图,说一说雪山、高原 、平原、浅海、海沟分 别是什么颜色?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3、家住宁波的小强,暑假要到杭州动物园
去玩,为此他准备了三张地图,如果你是小
强,按什么顺序来使用这几张地图( )
①杭州动物园游览图
②浙江省交通图
③杭州市区图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4、下列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
小的是( )
A、杭州市图
B、浙江省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自我测评P22 1。活动旨在评价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地图知识运用到绘制平面图上, 是否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2。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地图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 (1)京杭运河的走向,先是西北一东南走向,而后是东西走向。 (2)A地在杭州火车站的西北方向。 (3)略 3。常见于农村的有:ACFH
d ac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做一做 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 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你是如何来判断地势 高低的?
➢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因 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所以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人教版)
【练习】读图,有BA和CA两条山路,你认为哪条路上山比较容易?为什么?
读图,了解等高线地图中各地形的判读。
练习:做书本P16页图1-32 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二、三个箭头练习2.分层设Biblioteka 图了解分层设色图的概念和作用
练习: 完成P17的练习题
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带着地图去旅行
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地图种类吗?
如果有一天你要去旅游,你需要准备哪些地图呢?
【做一做】
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你是如何来判断地势高低的?
总结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高低的方法: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练习:做书本P16页图1-32 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一个箭头练习
读图,总结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和地势起伏的方法:同一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反之,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猜猜看:
它有着“鹭岛”之称;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它无可争议的特色。
三角梅为市花,凤凰木为市树,白鹭为市鸟。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称赞它为“东方夏威夷”;
因而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宜居城市”、“中国最浪漫休闲城市”、“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典范城市”首位等许多特殊荣誉。
第一步:厦门在哪里?
从这两幅地图中,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想了解厦门的具体位置,你会建议他选择哪幅地图?说明理由?
第二步:怎样到厦门?
根据地图并查阅相关信息,看看到厦门有哪些交通方式?
你会如何选择?
(提示: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交通舒适度)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带着地图去旅行精品PPT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带着地图去旅行精品PPT
选择火车。因为火车的速度较快,路上需 要的时间不多,运费较低,在火车上比较 舒适。
1. 到北京去参加十七大,第二天必须赶到。
飞机
2.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选择最经济 轮船 的办法。 3.大批钢材从重庆运到武汉。 轮船、火车 4.从温岭到宁波,沿途在绍兴、余姚等地参观 访问。 汽车
5. 萧山花木城有大量苗木要运到北京。 火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的种类:
1、按比例尺大小:大、中、小比例 尺地图; 2、按内容:普通地图和专业地图;
3、按用途:政区图、地形图、交通 图、旅游图、气候图、历史地图等
中国地图
政 区 图
政 区 图
地形图
地形图
世界地形图
世界地形
交通图
旅 游 图
历史地图
城区图
气候图
卫星遥感地图
卫星遥感地图
影像地图
暑假期间,生活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陈 天宇准备和父母去福
建省厦门市旅游。需
要进行哪些步骤呢?
第一步:
(厦门在哪里?)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 况下,比例尺不同,所表 示的实地范围和内容的详 略程度不同。因此,我们 应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比 例尺的地图。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 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示 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 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 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 越简略。 (大小详,小大略)
确定目的地的 位置
带 着 地 图 去 旅 行
选择恰当的交通 方式 确定从火车 站到宾馆的 交通方式和 路线 设计旅游路线
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
1、下列关于地图种类的使用,说法正确的 是( ) A、外出旅行,不知道路线的情况下应选择 交通地图 B、了解世界各地,应选择军用地图 C、部队外出行军,应使用旅游地图 D、汽车导航系统,多使用纸质地图 2、某同学想了解发射“神舟九号”的基地 酒泉在哪里,应查阅( ) 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并能相互转换。

2、知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3、能够利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换算。

4、能够利用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确定地图上事物的方位。

5、熟悉常用的图例。

6、学会东西半球(经度)、南北半球(纬度)的判读以及五带和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2新设计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来更好的认识理解地图的语言
3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学生为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强,故本次教学内容只选取地图三要素和经纬网的复习,量不是很大。

并且地图三要素作为近几年中考的必考题,经纬网则是中考的难点并往往与方向的判断相联系,故将其合并复习。

4重点难点
根据11年—15年中考真题分析,高频考点在于计算出比例尺以及一般定向法判读,判断中、低、高纬度(例题1、7,练习1、4)。

根据考纲,难点在于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实际面积大小和详略的判断以及经纬网定向法的判读(例题2、3、4、8、9、10、11,练习2、3)。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直入主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综合探究一 1-3-1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案(无答案) 人教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综合探究一 1-3-1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案(无答案) 人教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3-1【学习目标】1、理解记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习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学习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地形部位名称【课前自学、课中交流】基础知识积累1、以____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叫做海拔2、甲地的海拔高度是()A 500米B 1000米C 1500米 D2000米3、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A 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4、识图比高度:根据课本中图1-32,回答;①图上最低的、最高的等高线分别表示海拔________米__________米②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都是________米③A点的海拔是_______米,B点的海拔是_______米,C点的海拔是_______米。

A、B两点相对高度是______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5、识图比陡缓:课本中图1-32中,①甲乙两地比较____地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比较____(大、小)即地势比较______(陡、缓);____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比较____(大、小)即地势比较______(陡、缓)。

②沿BA线爬到山顶容易还是沿CA线爬到山是多么顶容易?为什么?6、地形图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两种7、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_____状况。

观察图1-33,回答①黄色区域的海拔一般在_____米以上,绿色区域的海拔一般在____米以下②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褐色越深的地方,海拔越____,绿色越深,海拔越____。

8、根据课本中图1-34完成书本P18页第一大题(绘图并说一说越野地区沿剖面线地带地面起伏的特点)9、根据课本中图1-34结合自己的兴趣请设计一条翻山的路线①请选择A(从D点开始至西部山峰)B(从E点开始至东部山峰),我选_____。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带着地图去旅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带着地图去旅行》

中国铁路交通图 12/11/2021
第三步:
12/11/2021
————如何找到既定的地点?
12/11/2021
12/2021
12/11/2021
温馨提示: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旅游信息,从中挑 选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并提前了解旅游景点 的情况。 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 环形(或多边形)线路,尽量避免往返线路 的重复。 3、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路程和每天用于游览 的时1间2/11/20,21 大致确定每天游览范围和具体线路。



图 定
地形图



12/11/2021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特点 判读 使用
出发地:浙江省杭州市
目的地:福建省厦门市
12/11/2021
————厦门在哪里?
12/11/2021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 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 越小,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 略。(大小详,小大略)
12/11/2021
————怎样到厦门?
利用比例尺测算杭州到厦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有哪些交通方式可以抵达厦门?选择哪种交通方式 抵达厦门,为什么?
公路:每小时60—120公里 高铁:每小时300公里 飞机:12/1每1/202小1 时800多公里
票价:310元 票价:299元(359元) 票价:637元(7折)
带 着 地 图 各种地图 去 旅 行
政区图 交通图 电子地图 旅游图
12/11/2021
常用地图的选择
获取信息 利用信息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2/11/2021
(1)描述京杭运河的 走向。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 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 新人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地图的功能及基本要素1.功能:认识社会,需要获取各种信息。

地图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

2.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二、带着地形图去越野(一)地形图1.类型(分类):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

(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相对高度2.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形状:等高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2)疏密程度: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势比较陡峭(陡坡)。

(3)形状特征(不同部位或地形的判断)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间高,四周低)。

(图5)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中间低,四周高)。

③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注:如右下图中a处)。

(图6)④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注:河流在山谷发育而成,如右下图中的B.C.d处)。

(图7)⑤鞍部:两个相邻山峰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注:如右下图中乙处)。

(图8)⑥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注:如右下图中甲处,多用锯齿状表示,攀岩应选择陡崖)。

(图9)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的;地势越高,数值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

(2)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见课本附录《世界地形图》)1.含义: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2.特征:一般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或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地区。

(四)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初中七年级历史及社会上册的第一单元复习生活在社区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习教案人教版本

初中七年级历史及社会上册的第一单元复习生活在社区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习教案人教版本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综合研究一从地图上获守信息课程标准:试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得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教材剖析本课时是第一单元知识的整理和运用,学生经过学习是对地图的语言、地图的种类和地图的内容进行读取和运用。

●学生剖析学生在学了前两课的内容以后,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学会依据实质状况正确选择不同比率尺的地图;学会依照状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得所需信息,解决详细的问题,解决详细的实质问题.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热爱家乡的感情,建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课要点与难点教课要点:比率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地区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同样。

教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课准备部署学生采集各样地图。

●教课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研究、设置情形法。

教课过程(新课导入)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体此刻我们眼前的地图固然是无声的,可是它能够告诉我们好多信息,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特意来研究地图,看看从地图上我们究竟能够获得哪些实用的信息?【说一说】请同学们取出自己采集到的地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介绍自己采集到哪些地图。

(讲解新课)【议一议】假如我想到温州市里玩,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适合吗?为何?生:略。

师: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地图。

【选一选】假如你是林胜强同学,要认识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比一比】将全班分红几个小组,察看教材图1-11A和图1-11B①,思虑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尽程度能否同样?概括:A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小,内容详尽。

【想想】3、为何会产生这类状况?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认识到什么?在什么状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状况下选择B图?并谈谈原因。

指引学生发现:反应地区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尽;这是因为它们的比率尺不同,比率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综合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综合 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程标准: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一单元知识的整理和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是对地图的语言、地图的种类和地图的内容进行读取和运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了前两课的内容之后,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

●教学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地图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地图,看看从地图上我们到底可以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哪些地图。

(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手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生:略。

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

【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①,思考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

【想一想】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4、从两幅图中你人分别能了解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综合探究一 1-3-2 从地图上获取信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综合探究一 1-3-2 从地图上获取信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3-2【学习目标】1、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学会在地图上找到既定的地点;学会设计旅游路线。

2、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学习重点】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学习难点】学会设计旅游路线。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旅行前准备1、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2、出去旅游,你应做哪些准备?(1)确定目的地的________;(2)选择______________;(3)找到______________;(4)设计______________。

二、厦门在哪里?根据图1-35 图1-36回答以下题目:1、想要了解厦门的具体位置,可以从________地图中了解到。

2、请问杭州在福州的哪个方向?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你是从哪张地图中得出的?______________3、图1-35和图1-36的比例尺哪个大?______________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________。

福建省在两幅地图中的内容的详略程度是否相同?_______。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怎样到厦门?图1-371、从杭州到厦门有哪些交通方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从三方面比较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劣。

(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交通舒适程度)方式路上需要的时间路费花销交通舒适程度汽车较少较便宜较舒适火车少便宜飞机最少舒适轮船最便宜不舒适3、陈天宇家人想选择相对经济又省时间的交通方式,你认为他们会选择哪一种交通方式?______________四、如何找到既定的地点?图1-38 图1-391、陈天宇在网上搜到一张厦门的电子地图,如图1-38,请问:(1)厦门大学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______________(2)从火车站到厦门大学要乘哪一路公交车______________,在哪一站下车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盆地
封闭的等 高线内, 等高线值 内低外高
根据等高线分布形状判断山地的部位
山顶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用 表示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 出,山脊线也称 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 山谷线也称集 水线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 成,鞍部是山脊线的 最低处,山谷线的最 高处
根据这一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一越野地区 沿剖面线地带的地面起伏特点是什么?
公路
铁路
航空
航运Leabharlann 陡崖多条等高线 会合重叠在 一起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平原一般用 绿色 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 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褐色表示,海 拔越高,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 白色 表示。 海洋、湖泊一般用 蓝色 表示,水越深,颜 色越深。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 海洋中深度 相同的各点 连接成线, 叫做等深线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或者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甲 1000米
600米
乙 400米
海平面 (0米)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等高线的特点: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3)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 等高线不能相交。
这是一张什么类型的地形图呢?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1)连接等高线图上要求作剖面图的两点,并将其绘 制到作图区域,以此作为横坐标轴(水平比例尺); 画出纵坐标轴,设置合适的垂直比例尺。
(2)取点。用刻度尺量出等高线图上所连线段与每一 条等高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转绘到横轴上,读取 各点相应的海拔高度值,并在坐标系中点出相应的各点。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所绘的各点。
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吗?
d a c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做一做
1 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 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你是如何来判断地势高低的?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因为等高线的数值表示的是海拔。 所以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 势低。

陡坡
缓坡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
同一等高线地图上,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 反之,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BA。因为BA等高 线稀疏,地势起伏 缓和,比较安全。
有BA和CA两条山路,你认为哪条路 上山比较容易?为什么?
五种基本地形(书本P30)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