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料采石场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石料采石场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置

1.1 方案防治目标

项目属建设生产类项目,针对工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植物等防治措施,预防和治理因建设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在工程完工后第二年末达到以下目标:

(1)扰动土地整治率:建设期对工程建设中扰动的土地进行治理,使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0%。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范围内,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在建设期末均达到85%。

(3)土壤流失控制比:工程防治责任范围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治理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强度在工程完工后第二年末达到400t/km2·a以内,最终使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25。

(4)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采矿结束后,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遭损坏的区域均需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7%,林草覆盖度达到40%。

(5)拦渣率:矿山开采的石料均用于销售。山体开挖的表层耕植土必须在指定的堆放场内妥善堆置并加以防护,用于后期绿化覆土,拦渣率达到95%。

建设期项目各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项目总体目标见表8-1。

表8-1方案防治目标值表

1.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因害设防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

首先需优化工程布局和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运营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尽量减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在运营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充分重视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区及所产生的废弃物,设计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

(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洒水,减少扬尘量,加强土、石等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1.3 水保措施总体布局

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拦挡、排水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简易道路区以排水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临时占

地以场地平整、植物措施相结合。本方案的防治重点为表土临时堆场、石料临时堆场、开挖平台防护、采空区覆土绿化、简易道路区排水及覆土绿化等,需采取相应的水土流失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总体思路是: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为最终目的;以对周边环境和安全不造成负面影响为出发点,配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见表8-2。

表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

1.4 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4.1 I区(采石场防治区)

I区防治责任范围3.83hm2,主体工程设计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如分级开采,合理的采掘面和边坡角,满足了水土保持的部分要求。

本方案主要补充采石场的截排水措施,采空区和开采平台的挡墙防护措施及开采结束后的覆土绿化措施等。

1)截水沟的设置

为加快石料场雨水的排泄速度,减轻从山顶汇聚而下的雨水对开采边坡安全稳定的影响,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以免施工场地积水而影响开采进度,拟沿开挖山体坡面边坡顶

边界线开挖截水沟,在采空区四周设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施工期间工程区内的汇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河道下游。同时在施工期间定期清除排水沟和沉沙池的沉积物,以防淤塞。

坡顶截水沟按10年一遇标准设计,采用梯形断面,沟底宽0.3m,沟深0.3m,内坡比1:0.5,M7.5浆砌石衬砌厚0.20m,总长672m,需挖方252m3,M7.5浆砌石161m3。与坡脚排水沟相连,并在出口处开挖沉沙池。坡脚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沟底宽0.5m,沟深0.5m, M7.5浆砌石衬砌厚0.20m,总长397m,需挖方167m3,M7.5浆砌石68m3。沉沙池采用平流式,矩形断面,长5.0m,宽2.0m,深1.5m,5个面均采用砖砌,共设置两个,需挖方216m3,砌砖16m3。

截水沟、排水沟及沉沙池断面设计见附图六。

2)绿化及防护措施

石料开采结束后,对开采平台和采空区进行清理,对开挖面的浮土等进行清理,松动部分进行喷砼防护。

(1)开采平台:石料开采结束后,共形成6个开采平台。在开采平台外侧设置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矩形断面,宽0.25m,高0.4m,总长共约1976m,需浇注混凝土197.6m3。在挡墙内侧种植槽回填种植土,填土深0.3~0.5m(靠近挡土墙侧填高0.3m,边坡侧填高0.5m,使填土形成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共计绿化覆土约0.59hm2,需土方0.24万

m3。在种植槽内撒播草籽和种植生长较快、根系较发达的爬藤类植物如爬山虎,利用植物措施来防止雨水冲刷和固结土体。共撒播草籽0.59hm2、种植爬藤类植物3950株(种植间距为0.5m)。

平台绿化设计见附图05。

(2)采空区

采空区在开采结束后先进行场地平整(开采完工后,且不包括表土临时堆场和石料临时堆场的占地,约0.92hm2),再覆盖耕植土,绿化覆土0.4~0.6m,需覆土约0.46万m3,外侧采用石料堆置进行拦挡。在采空区坡脚排水沟侧种植生长较快、根系较发达的爬藤类植物(爬山虎),种植间距0.5m,需794株。采空区中间采用撒播草籽进行防护,撒播面积为0.15hm2,撒播密度为50kg/hm2,草种可选用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较好的黑麦草、狗牙根和白三叶混合草种。

表8-3 I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