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
是 物理 研究 的基本 方法 。通 过 观察 和实验 使 学生 对物 理概 念从 直观 达 到预 期 的效果 。实 验 引入 时 ,器材 的选 取尽 量 能有学 生 日常 生 活 和 感觉 产生 直 接 的兴趣 ,通 过 观察 和实验 可 以给 学生 提供 精心 选择 中所接 触 的物 品进行 实验 ,这 样 就会 让学 生产 生 亲近感 ,而且 能激 的 、简 化 和纯 化 的感性 材料 ,使 学 生对 物理 事实 、现 象获 得 明确 、 发 起他 们模 仿 的欲望 ,比如在 学 习 凸透镜 时 ,拿一 副 近视 镜和 老 花 具 体 的认识 。同时 由于 实验 具有 真 实 、形 象 、生 动 的特点 ,对 中学 镜 对着 太 阳光 ,根据 他们 对光 的发散 ,汇 聚作 用 ,让学 生 猜哪 一 副
2 在 物理课 堂上 重视 利用生 活情境 对 物理概 念 引入 .
一
念 分析 解决 简 单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所 以在初 中物 理教 学 中抓好 基本
问题 ,供大 家参 考 。
一
节 成功 的 物理 概念 的教 学 ,概念 引 人至关 重 要 ,它 是课 堂成
概 念教 学 至关 重要 ,笔 者总 结 了一些 基本 概 念教 学 的方法 及 注意 的 功 的关 键 ,能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能引 起学 生 的思想 的 共鸣 和激
1 重 视 观 察 和 实验 .
“ 概念是反 映物理 现象 和过程 本质屙 『的思维形 式” ,初 中 物理 生
学 生感 到奇 、产 生思 想火 花 的共 鸣 、在讲 大气 压这 节 时 ,上课 后 先
观察 和 实验 不仅 是形 成物 理 奖概念 和 认识 物理 规 律 的基础 ,又 做 好几 个实 验 ,例 如 ,瓶 子吞 鸡 蛋 的实验 ,纸 片托 水 的实 验 ,才 能
物理概念的教学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定义概念,剖析问题,掌握概念,巧设问题,巩固概念。
这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概念怎样才能学好物理?李政道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因此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有关物理规律和理论的理解、掌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质量。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首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物理概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光等;另一类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还有量的规定性。
例如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场强等。
这种概念又叫物理量。
前者,要使学生明白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哪些属性;后者,不仅要明确它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还要明确量值是怎样规定的、量度的单位是什么。
物理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的条文,因此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
只有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表现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在这种探究心理的驱动下,形成的概念才会扎实牢固。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包含在大量的具体事例中。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物理问题勤观察,勤记录,勤比较,以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组织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与后续课堂内容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在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或者根据概念形成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实验,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呢?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对概念教学应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实现有效引入物理概念;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导入物理概念;巧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效揭示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故事,激发学生有效突出概念,从而达到物理概念有效教学。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生活实例有效引入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使同学们明白概念的作用,以及来龙去脉,那么概念的引入应该趣味性、直观性的运用生活实例,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情采取生活实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让同学们探索新概念,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以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探索压强概念教学时,为了有效引导同学们学会压强有关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取出身边学具,用手往木板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木板里,用锋利的刀削铅笔省力,而用钝刀削铅笔十分费力;随即笔者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滨沙滩或在电视中看过吗,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会留下一窜脚印;牛马行走在沙漠中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而骆驼又阔又扁的掌蹄,行走在沙漠中蹄子不会被陷进砂里。
等等,此时,笔者又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很快得出是压力的作用,并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也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笔者指导下,同学们很容易归纳出压强的概念。
二、巧用演示实验有效揭示概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抽象的得出。
因此,在揭示概念时,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事例,让同学们充分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经过仔细探究分析,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使他们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入概念、概念的讲解以及概念的运用三个方面,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引入概念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生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在引入力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举起物体、推拉物体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力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种力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更加有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接着,概念的讲解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核心。
在讲解概念时,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及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阶段,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来讲解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用直观的图示或实物来说明概念;对于进阶学生来说,可以用符合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教师应该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分类、梳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新学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概念的运用是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实例和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电路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际电路,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计算。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所学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概念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原则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原则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所以,能否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著名的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说过:“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然而,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源于对基本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针对此种现象,许多一线教师提出了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非常多,也非常具有针对性,但本人认为,要想在众多的物理概念教法中选择出适合每一堂课的做法,还要遵循以下几个物理概念教学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初步掌握物理概念后,还要通过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物理情景中,来完善对概念认识的深度。
二、多样化原则物理概念的教学不仅仅只使用一种或两种教法,可能本身会包含好几种教法,我们在让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同时又可以用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应用抽象、归纳等多种方法全面、客观的理解某一概念教学,以期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必哗众取宠,把一个简单、明白的概念复杂化。
物理概念教学应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涉”这一抽象概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3教 育 学 生 不 断 积 累感 性 材 料 。要 教 育 学 生 通 过 平 时 .
的观察 、实验 、参观 等活动 ,围绕某个 问题不 断积 累感 性 材料 ,并 反复验证 ,使他们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日益深刻 。 二 、引导 学生在 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 进行科 学抽 象 ,揭
步 形 成 离 心 运 动 的概 念 。又 如 ,在 “ 重 ” 、 “ 重 ” 概 超 失
的共 性 、本质属性 ,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物理概念 。
三 、 切 实 做 到 使 学 生 理 解 物 理 概 念 ,切 毋 要 求 学 生 机
念 的 教学 过 程 中 ,要 努力 创设 与形 成 物理 概念 有 关 的生
动 、新颖 的 物 理 情 境 ,使 学 生 感 知 大 量 的感 性 材 料 。 1 物 理 概 念 教 学 中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 在
验 。例如 ,在离心运 动概念 的教学 过程 中 ,教师可 引导学
( 推 车 时 ,要 不 断 地 用 力 ,车 才 继 续 前 进 ;停 止 用 力 , 如 车 就 会 停 下 来 。 )而 错 误 地 认 为 力 是 维 持 物 体 运 动 的 原 因 。 为 了 改 变 学 生 对 物 理 概 念 的错 误 认 识 ,教 师 必 须 在 学 生 获 得 大 量 感 性 材 料 的基 础 上 引 导 他 们 进 行 分 析 、 比较 、 抽 象 、概 括 , 排 除 次 要 因 素 ,抓 住 主 要 因 素 ,把 本 质 的东 西 和 非 本 质 的东 西 加 以 区 别 ,找 出 所 观 察 到 的 一 系 列 现 象
正确 的物理 概念 的形 成 ,不 能仅从感 性认识 中得到 。因为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一
抽 象 的 产 物 。学 生虽 然 能 从 生 活 经 验 及 物 理 过 程 中获 得 丰 富 的感 性 材料 , 但 很 难 从对 感 性 材 料 的感 知 中直 接 得 出 概 念 。 这 就 需 要 教 师 采用 灵 活 的方 法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比较 、 分析 、 综 合 等 思维方法 , 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筛选分析 、 抽 象 概 括 出 事 物 的本 质 属性 , 上升为理性认识 , 最 终 形 成 概 念 。然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引 导学 生 用 精 练 的语 言把 概 念 的 内 涵表 达 出 来 。 1 . 正 确表 述 物 理 概 念 每 个 物 理概 念 形 成 后 ,都 要 用 简 洁 的语 言 把 它 确 切 地 表 达 出来 。叙 述 概 念 的语 言 必 须 符 合 准 确 性 、 科 学 性 和逻 辑 性 。
、
通 常 概 念 的 表述 方 法 有 如 下 几 种 : ① 直 接定 义 , 即 由物 理 现 象 直 接 下 定 义 。如 , “ 质量” 是指“ 物 体 所 含 物 质 的多 少 ” 。( 比值 定义 . 即物 理 概 念 的 定 义 式 是 一 个 比值 。 如 , 密度 、 速度 、 电 场 强度 、 电阻、 电流强度 、 功率 、 比热容 , 等等。③乘 积定 义 , 即物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物理概念教学
…
教 物 理 概 念 教 学
江 苏丰 县王 沟 中学 (2 7 4 张继 艳 2 12 )
初 中物理教学大纲 明确指 出 : 物理概念 和规律是 物 理知识的核心 内容 。初 中物理 中的概 念 、 律 , 规 大多是 从生活实例分析 中直接概括 、 总结 出来 的 , 准确认识 、 要 理解概念就要对相类似 的概念加 以区分 , 出与其相关 找 和无关 因素 , 出它 们 的共 同特征及 差异 , 而概 括 出 找 从 概 念 和规 律 。 在实际教学 中要重 视物 理概念 、 律的建立过 程及 规 其 引入背景 , 充分认 识相关 知识 间的关 系、 并 理解其 应 用条 件等 , 要使 学生认 识概念 和规律所 依据 的事实 , 理 解概念和规律 的含义 及适 用范 围。其 次要 引导 学生 逐 句逐字推敲 、 理解 , 准确体 会关 键字 词 的含义 。要 重 视 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 使学生能准确运 用物理知 识来解 释 生活生产 中 的物理 现象 , 析 和解 决实 际问题 , 在运 分 并 用 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 提高 分析和解 决实际 问 题 的 能力 。 深入钻研教材 。 为概 念教 学 奠定 基 础 教师在进行概 念教 学时应 结合 大纲要 求及 概念 的 地 位作用 , 针对 性分 析教材 中出现概 念 的 目的性 、 续 后 性、 规范性等 。要考虑 : 教材 中为什么要 提 出这个概 念? 它是如何描述的?其作用如 何?具体地说 , 钻研教材 时 要 认 真 研 究 以 下方 面 : 是 搞 清 与 物 理 概 念 有 关 的物 理 一 事实 ( 包括实验 、 活事 实) 即理清 物理概 念建 立 的依 生 , 据 。二是明确 物理事 实提 出 问题 如何 进一 步解决 或研 究, 即明确 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三是 进一步研 究这些 问 题 时应 采用 的手 段 或 科 学 方 法 。 四是 对 概 念 的 意 义 要 逐字逐 句地推敲 , 从而全面 、 准确地 理清它 的物理意义 , 特别要 明确 概念 的适用 条件 。并 对其 中各物 理量 的符 号、 单位 、 意义 等要准 确掌 握。五是理 清关 系 密切 的概 念之 间的区别与联系 , 明确它在教材 中的地位及 是否 并 为重 点 、 点 或 关键 等 。 难 通过对教材的钻研 、 析、 分 把握等 , 明确 某个物 理概 念在物理学 中的地位 , 到主次分 明、 做 突出重点 、 抓住 关 键 。重 点 概念 既是 联 系物 理 基 础 知 识 的纽 带 , 是 进 一 又 步学习 的基础 。例如 , 、 度 、 力 速 能量等 , 这类 概念 的要 求 比较高 , 花大力气 、 要 多课 时 、 多实验 、 多练习 , 使学 生 能达到深刻理解 、 固掌握 、 牢 灵活运用的程度 。 二 、 示本 质 。 化 理 解 认 识 揭 强 物理概念反 映 了大量物 理事 实及 自然界 中复 杂物 理现象 中最本质 、 最抽象的东西 。而物理规律表 达 了物 理概念 间的相互联系及数量关系 , 物理 概念是建立 物理 规律 的基础和前提 。所 以学生只有 准确掌握物理 概念 , 才能正确理 解物理事 实 、 掌握 物理规 律和原 理 , 高分 提 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科学解释物理现象 。 实践表明 , 学生 只有准 确理解 概念 , 能牢 固地 掌 才 握并准确应用概念 。要使学 生准确理解 , 就必须抓住 概 念的本质及重点词语 , 这样才能使 学生正确科 学地掌握 与应用概念。直观材料是形成概 念 的基础 , 但从 直观材 料 中不 可 能 直接 得 出概 念 , 就 必 须 通 过 学 生 的 思 维 把 这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的知 识 能 力有 时估 计 过 高 , 自 己 常 常 觉得 有 些 物 理 概 念 很 简
单, 学 生 自 己一 看 就 懂 , 没 有必要 花费时 间去探讨 、 挖 掘 物 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造 成 学 生 在 最 初 就 没 有 真 正 理 解 有 些 概 念, 致 使 学 生 不 易 建 立 各 个 物 理 概 念 之 间 的联 系. 为 了更 有 效
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 中常用 的方法 , 在 物 理 学 中 不 少 的
概念 是 用 类 比推 理 方 法 得 出 的 , 让 学 生 借 类 比事 物 为 “ 桥” , 从 形 象 思 维 顺 利 过 渡 到抽 象思 维 , 有 助 于 接 受 理解 新概 念.
( 3 ) 逻 辑 推 理 法
的搞好概念教学 , 需 关 注 以下 几 个 环 节 . 三、 引 入 物 理 概 念 的 常 用 方 法
( 1 ) 实 验 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 科 , 大 多 数 物 理 概 念 是 通 过 实 验 演
示, 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 的, 学 生 通 过 直 观 观察 形 成 深 刻 印象 , 强 化 了对 概 念 的 理 解 和 记 忆 . 例 如 在 引 入
理事 实本质 在人 脑 中的反 映. 任 何 一 个 物 理 概 念 的 学 习 又
会与 其他 概 念 相 联 系 , 概 念 之 间 的 这 种 关 联 着 的 逻 辑 关 系, 是 构成 物理 规 律 和公 式 的 理 论 基 础. 在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时, 常 常 表 现 选 择 题 选 不 全 , 计 算 题审 题 时 . 南 于 对 某 些 概念 理解 不到 位 , 导致 挖 掘 不 出 有 效 信 息 、 不 能 快 速 建 立 未知 量与 已知 量之 间的联 系 , 解 题 效率 低下 , 因此, 在 中 学 物理 教学 中 , 概念 教学 是一 个重 点 , 也是 一个 难 点 , 搞 好 物 理概 念 的教学 , 使 学 生 的认 识 能 力 在 形 成 概 念 的 过 程 中 得 到充 分发 展 , 是 物理 教学 的重要 任务. 二、 影 响 高 中物 理 概 念 学 习的 主 要 因 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0
餐 妻
丧
菇
I l 7 曛抟 I { 7 曲 橛
■ 周 伟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概 念 是 思 维 的基 本 形 式 之 一 , 反 映 了客 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人类在认识过程 中把所观察到 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 出来 , 加 以概括就成 了概念 。 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和物理事实 。它 由实践得 来 的感 性 认 识 而 上 升 成 理 论 认 识 ,又 把 理 论 认 识 回 到实践 中指导实践 , 并给予检验和深化 。 所 以物理概 念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重要一环 。 关键词 : 物理概念 ; 教学 ; 高 中物理 物理概念 是从物理现象 和事实 中抽 出来 的 , 是 物理定律 、 公 式 和 学 说 的基 础 。 学 生 如 果不 能 掌握 物 理 概 念 ,就 不 可 能 进 一 步 学 习 和 掌握 物理 定律 和公 式 。 关 于 物 理 概念 的教 学 , 以下 是 笔 者 的 几 点 看 法 :
四、 完善 概 念 —— 要 分 好 层 次 . 抓 好 阶 段
和反 比的关系 , B 是 反映磁场本 身性质 的物理 量 , 由 磁场本身决定。与F 、 , 、 无关 。与电流概念同类 的还
有 物 质 的密 度p v / F - 4 t。 、 电容定 Zz  ̄C z= Q / U、 电阻定 义式 R =
一
概 念 反 映 了物 质 的本 质 属 性 ,具 有 高 度 的 概 括 性。 有的概念很抽象 , 要掌握概念 , 就要抓要点 , 突破 难点 。 如 电场 强 度 E = F / q , 绝 不 能 受 数 学公 式 的 影 响 , 错误 的得 出E 与戚 正 比 、 与q 成反 比, 或胞 大 、 E 越 大, 或F = 0 、 E - 0 的结论 。一定要 明确 比值F / q 是 表示 电场强度 大小 的量度式 ,而 非决定式 , E 与F、 0 不存 在正 比、 反 比的关 系。电场强度E 是反映 电场本身性 质 的物理量 , 只能 由电场本 身决 定 , 与F、 口 无关 , 只 有抓住这个物理量 的要点 , 才能 突破难点 。 这样 可 以避免学 生产生 “ 不放试探 电荷 , 电场强度为 零” 的 错误理解 。 又如磁场感应强度B = F / I L , 也是表示 磁场 强度 的量度式 , 而非决定式 , 与, 、 , 、 也不存在正 比
浅谈物理课中的概念引入教学
物 理 概 念 来 源 于感 觉 、知 觉 和 观 念 ( 即直 觉 ) , 它反 映 了事 物本 质 的 内部 联 系 。学生在 学 习物理 之
前 早 己生活 在丰 富 的物质 世 界之 中 ,对 物质 及其 运 动 已经积 累 了一些 感性 认 识 ,在 一 定程度 上 已经作 出了某种 概括 和抽 象 ,并形 成 了某些 观念 。这 些观
1 采用实 验猜 想法 引入概 念
同 化 ,利 用 已经 建 立 的 概 念 再 建 立 新 的 概 念 。 因 此 ,引入 概 念 可 以实 施 “ 故 知 新法 ” 温 。教 师 应 在 引导学 生建立 新 概念 时复 习 旧概念 ,或 从学 生 已有 的经 验 入 手 ,把 学 生 已有 的概 念 作 为 “ 锚 点 ” 抛 , 使新概 念成 为 认知 结构 中高度稳 定 的 比较精 确 的观 念 。例 如 ,速度 是 贯穿运 动 学 的基本 概念 ,对速 度 概念 的引入 ,教 师 可利用 学 生认知 结构 中 已熟悉 的 位移 、时 间这 两 个概 念 , 向他 们提 出不 同的物体 在
浅 高谈 物 中,概 念 教学 有着 非 中物理 教学 理 溧 中 同时要 明确念 目的 入 教 学 实验
重要 的地 位 。学 生 能否形 成 准确 的物 理
物理概念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基础 ,
验 新 奇 、生 动 、有趣 ,做 到趣 味 性 强 、 引人入 胜 ,
到 理性认 识 的飞跃 。 3 采用创 设情境 法 引入概 念
入 中,可设 计如 下实 验 :① 用 手指 在桌 上把 文具 盒
匀速推 一段 距离 ,用 大约相 同的力 却不 能推 动桌 上 的书包 ,这可 以说 明力 的成 效 。在没 得 出 “ ”的 功 概 念之前 也可 以用 哪次用 的 “ ”多 进行 讨论 ;② 劲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一、理解性教学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死记硬背。
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易理解性,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例题和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概念,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探究性学习任务,开展思维导向的讨论和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物理理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联合现实问题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延伸物理概念,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一些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当今信息社会,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实验演示视频、模拟实验软件、数字化学科资源等,直观地呈现物理概念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感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概念方面的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 概念导入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导入。
概念导入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某一概念的重要手段。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图像、实验和案例等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入新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概念多为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实验等形式,展示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概念建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掌握概念。
例如,在概念导入和概念总结时可以采用课堂讲解的形式;在概念巩固和实际应用时可采用实验和讨论的形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强调练习和实践高中物理概念的掌握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练习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做题、理解实验现象等方式加强概念的练习和实践。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概念导入、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强调练习和实践等方面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臼 l 衡。例如 N A d 平 a et aH O+ 同时改变反应物生成物 浓度判断 平衡 增大 压强 , 即可认为容器 的体积缩小 n 移 动方向的方法不仅能用 于有气 体参加 的 H c 平衡 常数 为 = A , ( 即平衡 倍, 则各种物质的浓度 同时增大 了 n倍 , 反应 , 而且能用于溶液 中所有稀释和浓 缩变 常数 不需 要考虑 水 ) 因此 当稀释后 , 衡 , 平 各种物质浓 度分别为 n 、【 rc 、 ]n明、 ] d 化对平衡移 动的影响 : 向( 除去水外 ) 溶质系数大的方向进行 。 nD , [l 1 u 1溶液有时呈黄色 , . C C 有时呈绿 色或 习 题训 练 : D ( 旦 :蜂 【 : : 蓝色 , :! 】 ] ! 【 : 【 ]盟 这是因为 C C u 1溶液 中存在如下平衡 : nA】 {【 ] [ } n ) n 【 】 A] 例.浙江杭州第二 次教学质量检测 ) ( 已 【u H 0)。 蓝色 )4 l C C ]( C ( 2 4 ]( + C一 u h 黄  ̄[ ‘ ‘+ c Ⅱ6 +j 知高锰酸钾与重 铬酸钾都是化学 中常用 的 色 )4 ' + H 0,加水后 平衡 向 — — 移 动 , 原
—
。
该题选 B 。其 中 A中强氧化剂能将 C一 l
1 1 ,
解 释 : H C O C 3O + C 3O H HC 0-H ,溶液 氧化为 C2D加水 稀释后平 衡是 向系数 比 1 ;
稀释, 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同时下 降( 类 较大的方 向移动即逆向, 因此颜色会变黄色。 若 a b c d 减小压 强 , 【 + ) (+ 似气体 减小压强 )可 以求得 Q r, + <+ , 则 ( 6一c 口 , < 因此平
浅谈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
概 念 引 出 以后 , 寻找 事 物 的本 质 特 征 , 然 后 根 据
学生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欲望 。 如在“ 相对静止” 的
教 学 中 ,课 本举 一个 法 国飞 行 员 在 一 次 飞行 中手 抓 飞行 的子弹结果没有受伤 , 这是 为什么? 这个 问题 的 提 出 引起 了 同 学 们 的兴 趣 , 整个教室突然 “ 沸腾 ” 起
3 . 从 旧知 识 的 复 习 中引 出概 念
习“ 蒸发” 时, 我们 很 自然地会把 “ 蒸发 ” 和“ 沸腾 ” 联 系起来 , 学 习“ 内能 ” 时会把 “ 内能” 与“ 机械 能” 联 系 起 来 … …总 之 ,概念 教 学 应 注 重 理 解 ,避 免 死 记 硬
背。 三、 概 念 的具 体 化
随着新课的不断深入 , 我们应牢记 “ 从 生活走 向 物理 , 从物理走 向生活” 这 个理念 , 学 习概念也要体 现“ 学 以致 用 ” 的 精神 , 加 深 对 概念 的理 解 , 每学 完一 个概念 , 老师都应相应举一些典型例子 , 促进学生对 概 念 的灵 活 运 用 , 从 而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题 。 如 学 习了惯性: 概念后 ,请 同学们举例生活 中与惯性 有关 的例 子 , 然 后分 析 哪 些 是 利 用 惯性 的例 子 , 哪 些 是 防 止 惯 性 的 例 子 ,让 学 生 认 识 到有 些 事 物 的 两 面 性 ……这样 就能进一步巩 固概念 , 同时还 能渗 透情 感、 态度与价值 观的教育 。 概 念 教 学 方 法 多 种 多样 , 以上 只 是 我 的 一 些 浅 见, 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 战士” 更应更新观念 , 努 力探索 , 不断进取 。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江 波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江波发表时间:2014-03-28T10:15:09.4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江波[导读]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江波江西省莲塘一中物理组330200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
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
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
2.学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
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的方法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呢?概念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
若概念的引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物理概念教学引入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一、通过课件模拟物理情境引入例如,“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制作的flash 动画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来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
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二、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
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
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
(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向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将更加明显。
)三、由学生活动引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学生活动引入物理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四、由问题讨论引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
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浅谈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
形式 地 提 出问 题 ,象 征性 地 说 明 目的 ,
否相 等 , 师 可 引 导学 生冉 适 当 选择 一 象 。 学 生 列 举 一 些新 的 同类 物 理 事 实 教 给
是不能使学生 很好地理解 即将 要建立 两组物体进行实验 , 而让 学生 得出相 或物理现象 , 从 让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解
平 , 导 他们 讨 论 得 出 怎 样 用 这 架 天 平 生 讨论怎样定 量地表示 出这种 特性 的 能 更 深 入地 理 解 物 理 概 念 本 质 , 可 让 引 还 去 定 性 或 定 量 两 种 方 式 解 决 刚 才 的 这 不 同, 能否用这两种物质铜和铝单位体 学 生 在 应用 概 念 时 进 行 类 似 思 考 , 触类 个 问 题 , 出 可 以 通过 把 两 个 圆 柱 体 分 积 的 质 量 来 定 量地 表 示 出 这 两 种 物 质 旁 通 , 得 轻松学 习 , 避免 错误 ;5 把概念 ()
( 作者单位 : 川公 司第六中学) 金
否相等这样一个问题 , 并统计讨论 的猜 确 密 度 的 大 小 不 同就 表 示 了 相 同体 积 这样可 以让学生区分相似概念 , 找到这 想结果 , 大家都知道 。再提供一架天 的不 同物 质 的质 量 不 同这 种特 性 。 学 些概念的相 同点 和不 同点 , 让 让 可以让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下面就物理概念的引入、理解、深化和巩固几个过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1、阐明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讲授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应当明确指出不引进新概念,就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初中物理“压强”概念的引入,可先从“压力”演示实验出发,通过揭示大小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的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的矛盾,来说明“压力”已不能反映这个“不同效果”需引入新的概念即“压强”。
2、纠正原有的错误概念,引入新概念
纠正学生从经验出发产生的一些错误概念,同时引入新的概念,能使学生对新概念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师提问:某人从a地出发沿直线ab走到b地和从a点出发沿着某一曲线走到b地,所走的路程是否相同?此时个别学生可能回答“相同”;但大多数学生肯定回答“不同”。
教师可先肯定“不同”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从生活经验出发,a地到b地的不同路线的路程就是不一样。
然后说明“相同”的答案对另一个新引入概念却是成立的,即物理学上的“位移”,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想,“位移”是什么?为什么
“相同”的答案对它是成立的,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3、利用旧概念的深化,引入新概念
在旧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已有的物理现象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过的概念,加以引导深化,从而引入新概念。
例如,利用“速度”引出“加速度”来。
学生对公路上速度不同的车辆,都能做出某车速度快,某车速度慢的判断,但对汽车、火车起动或刹车时“速度”的变化只能是“起动很快或慢慢减小”来描述,显然,学生对速度的变化已有所认识,但还不能确切反映速度变化的情况。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要描述这一类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就必须认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加速度”。
于是,自然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
4、运用旧知识进行类比,引入新概念
如“浮力”概念的引入。
如果从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木块浮在水面上”来引入的话,学生容易感觉到浮力似乎是一种特殊的力。
如果我们从已学过的“二力平衡”出发,引入“浮力”概念,就不容易出现上述错误。
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静止在台面上的木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类比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并处于平衡状态。
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木块能浮在水面”和“船能浮在水面”等生活经验中的事例,找出共性,概括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
5、由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概念
利用生动的演示实验,恰当的设疑启发,引入新概念,能引人
入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节课一开始就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例如,初二物理课“杠杆”概念的引入。
上课时讲台上放一个钉着小木块的面积较大的大木板,开始,教师可请一位力气大的同学上来,试试能不能用手将小木块拔起来。
这个同学用尽力气也拔不起来,教师说:“给你一根铁棒和一块三角形木块,你能想办法把木块撬起来吗?”学生思考片刻将木块撬了起来,教师又问,“刚才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利用铁棒能省力”,教师又问,“铁棒撬木块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在手对铁棒一端的压力作用下,铁棒可绕三角形木块对铁棒的支撑点转动。
”教师这时点出新概念说:“对,这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铁棒就是一种杠杆,杠杆能省力。
”
二、概念的理解
1、通过多个实验找出共性,理解概念
2、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假设推理,理解概念
3、运用类比,温故知新,理解概念
4、运用对比,区别异同,理解概念
5、运用等效方法,理解概念
6、建立理想模型和理想状态,理解概念
7、掌握概念“层次”,既使学生听懂,又不能讲的过深,还不能在某“层次”上把概念讲的绝对化。
三、概念的深化和巩固
1、有些物理概念需要逐步深入、完善
掌握一个物理概念要有一个逐步深入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能理解的概念,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弄懂,只能通过反复运用,从不同角度多次接触或采用小循环的方式,使学生逐步融会贯通。
当然绝非是原地踏步式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不同条件下的深化。
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在初中便出现了。
在高中阶段,又在初中基础上作进一步介绍,并给出了最大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要求掌握其基本应用。
接着不仅在讲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物体的平衡诸节时插入其内容,而且在运动定律的学习中,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物体的速度变化上,同时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加速运动也改变着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圆周运动、振动、动量和动量守恒及功和能等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来揭示“摩擦力”的本质,最终给学生形成一个鲜明生动丰富的形象,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的。
2、基本概念的讲述与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
有些物理现象和过程直接可用图像反映出来,用图像反映规律更为直接形象,易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把概念融会在图像中讲解,便于概念的深化。
例如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初中课本中的晶体的熔解和凝固图像等。
3、注意搞清易混概念间的区别
有些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很紧密,相互容易混淆。
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的本质,从而达
到深化巩固概念的目的。
例如电场力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一是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对象不同。
电场强度反映电场的强弱,即同一点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所受的电场力;而电场力是点电荷所受的电场的作用。
二是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不同。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只取决于电场本身,电场不变,各处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也就不变;而电场力则同时取决于电场强度和处于电场中的电荷,二者缺一就不能谈电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