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完整ppt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四单元 王安石 变法
精选ppt课件
1
唐亡宋兴
吸取教训 加强中央集权
防止藩镇割据 ( 地方实力膨胀 ) 途径:杯酒释兵权 = 放任土地兼并
边疆危机
集中军权 集中行政、财政权
地主隐瞒土地, 农民生活恶化 政府税收流失
战斗力下降
官僚机构膨胀、 行政效率低下
御敌多败 积弱
精选ppt课件
11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培养实用人才,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起了舆 论作用
精选ppt课件
12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增强了国力, 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 积贫 积弱的局面
精选ppt课件
13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 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 其害甚于加赋。”
保障—农—民梁生启产超时《间王安石传》
增加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
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增加政府
抑制大大商商人人市场垄断 收入
增加政府收入
节省政府开支
精选ppt课件
8
(改革前的税收)景德时为682,9700石,皇佑中 降至33,8457石,治平中回升至1229,8700石, (改革后)熙宁十年(1077年)5210,1029石,与 治平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 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 用”。
镇压不力
冗官
积贫
募兵、养兵
冗费 财政危机
天
农民起义 灾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22张
请同学们列举变法措施,并概括变法的积极作用。
青苗法
富国
农田水利法
接济百姓,灌溉防洪,垦荒
免役法
增地,发展经济;
市易法
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
方田均税法
贷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强兵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民兵法不、加设军赋器监而国用饶”
——维护秩序,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开支,提高
赤子之心
历史评价的一般标准: 1.历史潮流 2.人民利益 3.生产力(或经济发展) 历史评价依据的观点与方法(就一般而言) 1.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分法) 2.发展的观点 3.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具体分析 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5.阶级分析法
以上就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困局,也就 是王安石变法所面对的时代、阶级和个人的局 限。
(三)走下政坛的王安石
吴晓波眼中的王安石
这个人才华横溢,诗文独步天下,是公认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读书很多,自诩读遍了天下所有 的书。他辩才无碍,讲起《周礼》,举朝无人比他更烂 熟于心。他把司马光苏东坡等人整得很惨,可是没有 人敢说自己的才华比他高。
他还是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很懂财经之道,当官 不靠后台,科举出身……
他不修边幅,不通人情……同僚都叫他“ 拗相公 ”。他不拉帮结派,独来独往,跟任何人都没关系。 更要命的是,他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 一个坏官必会犯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沾。他 节俭清廉,视富贵如浮云……他还终生不纳妾,在风 流开放的宋代文人中绝无仅有。他当然不通敌、不卖 国,是一个国家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者。
(境—— 社会危机严重!
使命
变法背景
①土地兼并,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②“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③辽和西夏威胁,边患危机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3张PPT)
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 精神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小结 背景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矛盾。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施 方田均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 增加了国家的 ) 税法 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 赋税收入
市易法 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 有利于稳定物价 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 增加国家收入
措施
内容
作用
强 兵
保甲
(法
军
事 措 施 )
将 兵 法
十家为一保,农闲 时练兵、生产,战 时编入军队
禁军固定辖区,有 固定将领训练
(1)调整关系:抑制地主兼并土地,限制 他们对农民的盘剥,打击他们的特权;鼓励 农民发展生产,保障他们的生产时间;增加 封建国家的收入。
(2)主要针对大地主、大官僚、大富商。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结果
1、失败 2、失败原因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展的逃是避(A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农(田水C利法)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5AB.王..封地安建主石AC国阶变..家级均方法和和输田所大农触法均地民及税主阶的阶法级主级的B要D的矛..矛市青矛盾盾易盾苗是法法(B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6.目王的安和石作变用法上中的的相青同苗之法处、有募D(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
3、庆历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时代背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景不同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性质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
不同 不 同 特点 之 不同 处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
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 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18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异同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 (960陈桥兵变——1127年靖康之变) 宋
太太真仁英 神哲徽钦宗
开封· 龙亭
辽
西州回鹘Βιβλιοθήκη 吐蕃诸部北宋(变法的背景)
1、经济危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原因: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以土地换兵权; 宋初统治者不再严密控制荒地。 表现及影响: 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农,阶级矛 盾日益尖锐; 十分之七的土地被地主隐瞒, 致使国家税源流失,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激化;
1、新政的目的:
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 2、新政的内容(中心是整顿吏治): 明黜陟: 废除文官 “循资升迁制”,实行考核政绩 制 抑侥幸: 严格“恩荫制”,限制权贵子弟侥幸作官
精贡举: 严密贡举制度,以策论和操行取代词赋与墨义
择官长: 慎选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补差 减徭役: 精简机构,冗员归农,减轻民间负担 厚农桑:
温家宝总理谈“三不足”精 神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 “首届夏 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温家宝 总理在回答全球性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 么样的素质时,提到了王安石的“三不 足”,强调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温家宝强调,“三不足”精神是王 安石变法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 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 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 倡的不畏、不守、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 去,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 惊的!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1人教PPT课件
4.公元997年,宋廷税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
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
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缗,“民贫乏
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 (D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谢 谢 观 看!
• 猜猜看宴会上发生了什么事?
• 朝庭如何安置其曾祖父及同僚? 由此产生什么社会后果?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 时匪患四起,“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
如一伙”,生曾祖父还乡后,曾在日记中记载
流民之惨状,云:“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
立锥之地,焉得不反! ”
2.农民何以变成流民? 匪患何以屡禁不绝?
此圣旨是真 是假?为什 么?
4.一日,契丹突犯边境,烧杀抢掠,事急矣。其祖父能否急速 率军抗击?为什么?
朝廷下诏大 量扩军,某 生父亲自幼 习武,素有 谋略,遂投 军报国。
• 5 朝廷为什么要大量征兵? • 军队数量激增,导致什么社会后果?
三(制度篇) : 1044年 生24岁 X月X日
材料: 生初入朝,任职三司.担任户部使的副手.当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材料: 生祖父为统 兵大将,在剿匪 中大获全胜。帝 大喜,下诏嘉奖。
一(军事篇) : 1025年 生5岁 X月X日
:
, ,
钦
驻 玉 门永
常 统 十常
有 功 赐
关万封
将镇
因 某 人 平 叛
皇 帝 诏 曰
奉 天 承 运
此 士远
。
永
将 军
• 3.猜猜看,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 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不少钱吧, 你小子发了。
富贵:哎!别提了,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 到那个什么市易务的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 的棉花,在开封市场上销售,供过于求。我的棉 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本无归, 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 开议论,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 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 到实惠。 大官僚、大地主据实纳税,对王安石不满。 大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 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限制富商、大官僚、大地主向农民借贷,对此法不满。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 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大官僚、地主也需要出钱,对免役法不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富商对此不满。
(二)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作用:政治上,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上,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材整理1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沦为佃农的自耕农生活十分困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 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
教材整理2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戍法。
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深度点拨] 北宋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与弊(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
教材整理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的统治岌岌可危。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核心: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5.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9“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课件4: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核心内容)
方田均税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减轻了人民负担, 增加了财政收入。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 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 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 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 (1)目的:
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A.青苗法
B.免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
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C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②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③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2、标志: 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1、富国之法(核心内容) ---通过理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目的:
①加பைடு நூலகம்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6.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
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
3、取士之法 (1)目的: 为变法服务 (2)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高二历史课件: 第四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24页)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为什么将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等称为“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
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返回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
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 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 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
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
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返回
返回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 发展生产。 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 积贫 关系, 农民
(2)内容:
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 收获后还本付息。 和兴修水利工程。 开垦荒地 ③免役法:又称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 募役法 贫富等第收取 ,雇人服役。 免役钱
用近易远
返回
2.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 封建统治 秩序。
(2)内容:
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 ,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保甲
②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赋税。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 正将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 一人专管训练。
,提高武器质量。 兵器
返回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理财之法
措施
效果
青苗法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 财政收入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
农田水利法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
募役法
保证了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均输法
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 入
打破大商人对市场 的垄断,增加财政 收入
作程 度上改变 积贫局面
1、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增加财政 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 3、加强了军事力量,增强国力,一定程 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
三、变法的评价
1、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 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强兵之法
措施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置军 器监
成效
维护了社会治安;确 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 力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 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 大量养马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提高武器质量和 产量
作用
1、增强国力,一 定程度上改变积 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
3、增强军队的战 斗力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富国之法
3.具体措施: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
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 生产。
强兵之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注意目的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 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 和民心涣散。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 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武学习武图
创设情境:
在王安石变法时期,京城附近的一位官员 向皇帝汇报说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治安大有好 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巩固 基层封建统治秩序? A.保甲法和连坐法 C.均输法和市易法 B.保马法和将兵法 D.改革科举和整顿太学
巩固练习2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 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B ) 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D ) ①青苗法 A.②③④ ②募役法 B.①②③④ ③将兵法 C.①③④ ④市易法 D.①②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内容学习: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并通过对比、图解等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
(3)影响分析: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客观看待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2)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一幅社会生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哪些社会现象,由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4.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王安石变法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 北宋统治出现了两个大问题: 北宋统治出现了两个大问题: 弱 贫 _________和__________。 和 。
宋神宗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积贫”“积弱”的 ”“积弱 、 积贫”“积弱” 北宋 北宋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王安石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 然二分不及一分,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 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 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 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 然而有官吏之俸 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转引自叶坦: 大变法》 转引自叶坦 欧阳修认为: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 欧阳修认为:秋料钱于五月俵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 直是放债取利尔。 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两者材料针对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否一致? 两者材料针对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否一致? 请分别解释。 请分别解释。
(2)农田水利法 ) (3)免役法 ) (4)市易法 )
以吾论之,荆公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市易法)若也。 以吾论之,荆公诸法之不可行者,莫此(市易法)若也。其不可行的理由 有二,一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的性质相似,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 有二,一是市易法与青苗法的性质相似,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 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虽然, 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虽然,银行之为物其 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官办。二是由国家笼天下之货专卖之, 性质宜于民办,而不宜官办。二是由国家笼天下之货专卖之,此近世社会 主义派所主张条理之一种。其不可行就在于本欲以裁抑兼并者,而其结果, 主义派所主张条理之一种。其不可行就在于本欲以裁抑兼并者,而其结果, 势必至以国家而自为兼并者也。若国家为惟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 势必至以国家而自为兼并者也。若国家为惟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 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故当时诸法中惟此最为厉民。 之憔悴,更安得苏也。故当时诸法中惟此最为厉民。 ——梁启超《王荆公传》 梁启超《 梁启超 王荆公传》 梁启超对市易法的态度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梁启超对市易法的态度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范仲淹(989一 范仲淹(989一1052)
变革天下之弊法”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王安石《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 应)
评价: 评价: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 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达到强兵作用.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达到强兵作用.
二、变法的内容—— 变法的内容
3、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
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 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第四单元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1.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1.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经义考试 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 选官制度改革:择优录用,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 ②选官制度改革 择优录用,用人惟才 义理. 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 策论考试 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学校教育改革: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 ③学校教育改革 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就一些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 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林则徐、王安石。
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情感?不畏艰难,坚持改革。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学习水平,协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升自己全面客观理解历史和社会的水平,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理解历史。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
学生刚入学时我以前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
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同学写到因为中考开卷考试,所以初中时学习历史仅仅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
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不过,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
即使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写难度颇大的教材和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A课程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C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导言,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之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问:范仲淹“忧”什么?
【讲授新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北宋的中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
预习思考: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一)阶级矛盾激化
1、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
(1)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
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2)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3)与少数民族战争持续,加重人民负担
(4)灾害频繁
2、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
(二)民族矛盾激化
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预习思考:
(1)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增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2)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此局面的形成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重要背景之一。
1、北宋增强中央集权措施
(1)集中军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
③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2)集中行政权:
在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
2、空前强化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
澶渊之盟
对宋代皇帝来说,权力集中的深层含义是确保自己的统治,所以,为了保住一己私利,不惜牺牲一切,包括国家利益,所以,在对西夏和辽的战争中常常表现得患得患失,非常软弱。
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兵20万直趋黄河北岸的澶州,威胁宋都城开封。
动摇的宋真宗在主战派拥戴下勉强到达澶州,宋军士气高涨。
辽在澶州初战不利,加上长驱深入有后顾之忧,辽萧太后乃有退兵之意。
双方于当年十二月约定:(一)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辽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三)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因为澶州古称澶渊郡,故称此和议为“澶渊之盟”。
(2)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
北宋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
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
(P48历史纵横)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预习思考:
(1)宋仁宗实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
(3)从新政的背景到实施、失败对当今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示?
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2、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
3、措施:
(1)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
(2)严格恩荫制度;
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恩荫制度的含义,宋朝冗官出现的重要原因。
思路引领:直接影响:冗官;间接影响:政治、经济诸方面。
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中心措施:整顿吏治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