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高产优质广适油菜新品种巡油919的选育
高产优质广适油菜新品种巡油919的选育代兵兵 邓武明 宋 稀 田露申 余青青 杨玉恒 赵昌斌(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南充 637000)摘要:为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满足油菜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双低不育系南A5为母本、双低恢复系37R为父本,成功配组育成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巡油919(参试名称南油537)。
2018-2019年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17点试验13点增产,菜籽平均产量为2941.82kg/h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8.10%(极显著);该品种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23.11μmol/g(饼),含油量43.96 %;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产油量高、熟期适中。
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关键词:油菜;高产;优质;广适;选育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年消耗量超过3000万t,但自产植物油仅有1100万t,对进口依存度高且自产总量长期严重不足[1-4]。
油菜作为我国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667万hm2,90%为冬油菜,具有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的优势,面积扩增潜力巨大;油菜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是含油量最高的油料作物[5]。
但与加拿大油菜品种相比,我国油菜主产区商品菜籽含油量低4~6个百分点[6]。
因此,利用杂种优势提升菜籽产量及产油量是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的主要方向,可有效解决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2]。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油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选育高产、高油、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为育种目标,按照“杂优+优质”的技术路线[7-8],于2015年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恢复系37R为父本,配制出强优势杂交油菜组合南油537。
该组合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院内鉴定、品比等筛选试验中表现优异,后经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2年试验,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0)510143),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油菜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成都市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
油菜的种植及发展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本文将对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一、气温油菜的适宜气温范围为15℃-25℃,生长温度最低不应低于5℃,成长期平均温度应在15℃-20℃之间。
成都市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一座城市,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初步的数据调查和统计,成都市油菜的种植期一般是在9月和10月份进行,而此时的气温在15℃以上,非常适宜油菜的生长和发展。
二、光照油菜对光照的要求很高,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油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成都市的光照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和发展。
成都市日照时间平均在6-7.5小时之间,夏季的阳光强度较强,冬季阳光较为稀少。
因此,成都市所处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和发展。
三、降雨量油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在降雨量较充足的地方生长较为良好。
根据数据统计,成都市的年平均降雨量在959.2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这种降雨分布对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有着很好的作用,因此成都市非常适合油菜的种植和发展。
四、土壤条件油菜的生长发展受土壤条件的影响很大,土壤肥沃且土层深厚有利于油菜植株的茁壮成长。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根据调查,成都市的土壤质地多为轻黏土和黏土,土壤肥力较高,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因此,成都市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种植和发展。
综上所述,成都市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和发展。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成都市的油菜产业可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系杂交油菜中熟品种——川油36
三系杂交油菜中熟品种——川油36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科技》 2015年第8期
“川油3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中熟杂交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18—233天。
幼苗半直立,匀生分枝,平均株高155 7—205厘米,有效分枝数8-11个。
单株有效角果数311~544个,每角果粒数
17~ 21粒,千粒重3.58—4.01克。
低抗、低感菌核病,低抗、中抗病毒病。
抗倒性强。
平均芥酸含量低于0 3%,饼粕硫苷含量17.3—29.64微摩尔/克,含油量40.92%—44.89%。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32千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电话:137********。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我国油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下:一、发展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205万公顷,产量达到了2336万吨,居世界第一。
2. 种植区域广泛: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南、长江流域等地。
其中,河南、河北、湖北、四川、黑龙江等省份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区。
3. 种植结构转变:传统上,我国油菜主要种植大豆一二年后,为土壤休养期。
然而,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地区开始将油菜作为农田的始终品种,加大了油菜的种植面积。
4. 种植技术提升:随着农技的进步,我国油菜的种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例如,现在种植油菜多采用套种技术,利用油菜的生长周期短和旺盛的生长能力,在大豆和玉米等其他作物的间套种植油菜,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5. 产品结构优化:我国油菜的产业链已从单一的食用油生产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
不仅供应食用油,还生产油菜粕、生态餐饮、生物柴油等,进一步提高了油菜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发展趋势:1. 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菜油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
2. 提高品质和价值: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人们对油菜油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油菜品种的选育将更加注重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提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生产绿色可持续: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注重农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在油菜种植方面,将加大对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油菜的自然品质和食品安全性。
4. 拓展农产品附加值:油菜的综合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油菜种植和加工,生产油菜粕、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油菜产业的整体效益。
5. 国际市场拓展:我国油菜产业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油菜产品的出口水平。
四川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报告
四川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报告四川是我国油菜籽生产种植大省,在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加强降本增效,稳步提升油菜籽产业,打造“川油”品牌,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抽样调查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对比分析生产成本收益,提出降本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四川油菜籽生产发展基本情况(一)原材料市场份额大,播种面积稳居全国前三,产量全国第一2022年以来,四川油菜籽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1833.91万亩,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8%以上,居全国前三位。
油菜籽总产量从2022年起超过湖北成为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22%以上。
据农业部门预估,今年四川油菜籽播种面积、产量继续双增,分别达到1900多万亩、310万吨。
图一2022年—2022年四川油菜籽播种面积及产量(二)产业化价值高,播种范围广,产业链较完整四川油菜籽种植主要以冬油菜为主,全省21个市州均种植有油菜籽。
从区域看,成都及川东北为主的8个市油菜籽种植面积较大,均超过100万亩;内江、自贡等川南为主的8个市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但低于100万亩;雅安、攀枝花及三州种植面积最低,不到20万亩。
从用途看,我省开发了多用途油菜,薹用油菜(蔬菜)、饲用油菜(饲料)、花用油菜(观赏)、蜜用油菜(蜂蜜)等各类油菜,同时川内菜油加工企业多,从压榨到灌装到分销,从自有品牌到代工代产,四川油菜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
图二2022年四川省21个市州油菜籽种植面积单位:万亩(三)品种优势明显,种植意愿高,种植习惯利于稳定播种面积四川优质种籽占比多,菜油风味独特,市场接受度高。
调查显示,今年油菜籽受种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出油率普遍高于往年1-2个百分点,油菜种植效益也明显好于往年。
近年来,由于四川小麦品质不高,种植耗工多,现金收益低,农户油菜籽种植意愿普遍高于小麦。
油菜籽播种面积从2022年开始超过小麦,成为小春第一大作物。
多年来形成的种植习惯,能较大程度维持现有播种面积,为总产持续高位奠定基础。
油菜生产和扩种情况汇报
油菜生产和扩种情况汇报油菜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我国油菜的生产和扩种情况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将对油菜的生产和扩种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就油菜的生产情况而言,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油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000万亩以上。
而且,我国油菜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的油菜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油菜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府对油菜生产的大力支持。
其次,针对油菜的扩种情况,我国在油菜扩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油菜扩种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进了油菜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我国的粮油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我国还在油菜的生产和扩种过程中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油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加强对油菜病虫害的防控,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油菜的生产和扩种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油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油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为我国油菜的生产和扩种情况带来更多的好消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大家对油菜产业的关注和支持!。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
油菜发展调研报告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了解油菜的发展状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油菜的种植情况1. 油菜的种植面积: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达到数百万公顷。
2. 主要种植区域:油菜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东北地区品质最好。
二、油菜的市场需求1. 食用油需求:由于油菜籽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因此食用油市场对油菜的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2. 其他用途需求:油菜籽还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饲料、制种等方面,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油脂加工等方面。
因此,油菜在其他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三、油菜的生产技术1. 种植技术:油菜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目前,优质抗病虫害的油菜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2. 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油菜种植中的种植、收获等环节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3. 生产环保:油菜种植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油菜产业的发展问题与挑战1. 品质不稳定:油菜的品质受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如何提高油菜的品质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病虫害防治:油菜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油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3. 油菜价格波动:由于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国际油价等因素的影响,油菜价格存在较大波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五、油菜产业的发展前景1. 农产品市场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对油菜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2. 技术进步与研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油菜品种的改良与培育工作将得到加强,种植技术也将逐步提升,为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中国油菜籽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行业之一,也是我国粮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菜籽是一种富含油脂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提取植物油并用于食用、工业,同时还可以提取蛋白质用于饲料。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如下:一、发展现状1.产量增长:近年来,中国油菜籽产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总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1%。
其中,主要产区有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
2.种植结构调整:中国油菜籽种植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的小麦-油菜轮作模式正在被改变。
在东北地区,逐渐由小麦-油菜轮作向大豆种植转变;在海南、广东等南方省份,油菜籽和稻米轮作种植模式也逐渐兴起。
3.科技进步:近年来,中国油菜籽行业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了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引进新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等措施,提高了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4.面积扩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油菜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据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了3800万亩。
二、市场现状1.总体供需紧张:我国油菜籽市场整体供需状况相对紧张。
油菜籽是中国主要的粮油原料之一,主要用于榨油。
随着人们对油脂的需求不断增长,油菜籽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2.进出口贸易:中国油菜籽产量虽然较大,但由于需求量巨大,仍需要大量进口。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进口量达到了4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8%。
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3.价格波动: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油菜籽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油菜籽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扩大;而当供应充足时,油菜籽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
1.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油脂消费国之一,油菜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油脂消费量的增加,油菜籽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油菜品种简介
油菜品种简介(19个)川油211、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双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403A,保持系9403B和双低恢复系9403R三系配套而成。
200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60号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全生育期218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一次分枝7—8个;单株角果470个左右,每果平均14.2粒,千粒重3.44g,含油量(干基)37.78%;种子芥酸含量为0.04%,商品菜籽硫苷含量39.62μmol/g饼,达双低标准。
抗倒力强。
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
3、产量表现:经1998、1999两年省区试,18点次均增产,平均亩产140.4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6.39%。
2000年省内4点生产试验各点均增产,平均亩产151.5kg,比CK1中油821增产21.01%;比CK2蜀杂六号增产15.71%。
4、栽培要点:播种期:育苗移栽,川西平原9月15—20日,丘陵区20—25日播种,直播10月上旬播种,苗龄25—30天。
直播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7500—8500株,直播亩植15000—16000株。
施肥水平:亩施纯N10—12.5kg,有机肥为主,N、P、K、硼配合施用,重底早追,花期防治菌核病。
德油早一号1、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广汉市三星堆油菜研究所选育。
母本9701A(B)由特早熟油菜Ⅲ—257与双低两用系油菜207AB杂交育成;父本9508用川油11与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筛选而成。
1998年用两用系9701A(B)与9508杂交育成核不育双低杂交新组合98015。
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编号:川审油2003 0052、特征特性:植株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浅绿,花叶型,叶与茎蜡粉均不明显,株高200cm左右,匀生分枝,有效分枝9—12个,生序长72.6cm,花瓣大而重量叠,花色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421.5个,每角粒数15.2粒左右,千粒重3.77g。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单位面积角果数
一般来说,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即密度) 来提高产量,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增加密度有 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密度,特别是在肥沃的土 壤上,产量不仅不能提高,甚至适得其反。
单株角果数主要由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 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构成。其中一次分枝角果数 是主要的,约占全株角果数的70%左右,高密度下 比例更高。
2、伸长茎段
1、缩茎段
三、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一)油菜高产的基本原理 (二)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三)病虫草害防治
油菜产量构成因子:
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
在这三因素中,一般的趋势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变 化最大,多在50%左右,高者可相差1-5倍;千粒 重变化最小,多在5%左右;每角粒数多在10%左 右。 因此,单位角果数的变化是左右产量的主要因素。
2、产业化带动能力弱。我省油脂加工大企业偏少,小企业、加工作坊偏 多,导致市场上毛油(二级油)多、精炼油少;双低油菜籽与普通油 菜籽混收混加工现象普遍存在;油菜饼粕综合加工利用率不高,造成 资源浪费。
3、技术推广难。在重大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上,由于没有项目支撑,每 年只是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印发生产技术意见,生产受市场影响 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民更多的是从油菜种子经销商处得到 的信息,而经销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实宣传行为时有发生。 4、其他问题。供求不平衡及种植效益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油菜周期长 等生产上的问题
近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快速发 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2009年度四川省上报油菜 面积1599万亩。(全省耕地面 积约9000万亩),平均亩产143 公斤,总产171.5万吨。面积、 总产均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位。
油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油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油菜是我国国产植物油的第一大油源,同时也是我国第二大饲用蛋白源;且油菜生产主要利用冬闲田,具有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自2015年油菜收购政策取消以来我国的油菜籽产量与油菜种植面积呈现出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亩产量的提高我国油菜籽产量有所回升,2020年国内油菜籽产量达到1380万吨。
当前,中国油菜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平稳过渡十分重要,探寻中国油菜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入分析中国油菜产业发展困境及其成因尤为紧迫。
随着油菜收购政策的取消,农民种植油菜的收益也在不断降低,种植意愿下降,2019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为658.3万公顷。
目前农民还愿意种植油菜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少量种植以满足家庭的食用油需要;二是利用冬季空闲期发挥一下闲田的作用。
2015年以新的油菜政策替换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后,由于中央的补贴减少,加大了地方的财政负担,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储积极性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停止实施,让习惯了高价出售油菜籽的农民一时无法适应,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油菜的种子同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主流品种还是存在产量偏低、含油量不高等问题。
由于企业利益的原因油菜推广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国内的油菜种子市场呈现多又杂的局面。
油菜的调查报告
油菜的调查报告油菜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油菜,又称芸薹、芥蓝,是一种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蔬菜植物。
它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用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油菜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以期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和市场销售建议。
二、生长环境油菜适应性强,生长环境较为广泛。
它喜欢阳光充足、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度在10-25摄氏度之间是最适宜的。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以四川、湖南、河南等省份的种植面积最大。
三、种植技术1. 育种选择育种是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育种机构已经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华北一号”、“油菜二号”等。
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产量、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 土壤处理油菜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处理。
首先,清除杂草和残留植物,保持田间整洁。
然后,进行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最后,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整,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3. 播种和施肥油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秋季,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点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
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3-5万株,根据品种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进行适当调整。
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合理施肥,以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市场需求油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首先,油菜籽是植物油的重要原料,具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其次,油菜叶可供人们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
此外,油菜花还可用于制作花茶和提取花粉等产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油菜及其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植物油的需求增加,油菜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油菜优良品种介绍下集[致富早班车] - 种植技术
油菜优良品种介绍下集[致富早班车]-种植技术学习农民四季生产,传授农民致富本领,这里是每天早上四点三十分至四点五十五分与您相约而至的致富早班车,今天为您带来的主要内容是油菜优良品种介绍-下集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油菜生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和土地的流转集中,油菜生产已步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阶段。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油菜和常规“双低”油菜品种。
2022年农业部介绍了11个优质油菜主推品种:中双11号、浙油50、宁杂19号、华油杂62、华油杂13号、阳光2009、中农油6号、沣油737、川油36、蓉油18、青杂7号等。
据农业部统计,2002年和2003年,全国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优质油菜品种分别达119个和148个,这些品种的育成和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优质油菜的发展,使目前我国优质油菜的普及率达90%以上。
1.主持人(杨林):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杨林。
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节目。
为了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农业部每年都会公布一个《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近期2022年的17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3项主推技术已经对外公布了。
其中油菜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包含了11个优质品种,包括:中双11号、浙油50、宁杂19号、华油杂62、华油杂13号、阳光2009等等。
这些优良品种在品种特性和产量表现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这11个油菜优良品种。
片花--2022年农业部主导品种推介!油菜主导品种-阳光2009阳光2009阳光2009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和武汉中油阳光时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常规双低油菜新品种。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甘蓝型油菜,生长势强,侧裂叶3~4对。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 2、加强对育种资源的引进、研究和创新,突破油菜 产量、含油量、抗性育种瓶颈。
❖ 3、加大育种力度和规模,重点解决油菜总量供给不 足、单产和含油量不高、生产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
❖ 4、加大育(制)种技术研究特别是新材料新方法研 究。
❖ 5、加大机收适宜品种和技术的研究。 Nhomakorabea❖ 6、加强免耕机直播兼机收、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 简介
(一)产前育种科研现状
❖ 四川省内从事油菜科研的单位众多,主要有四川 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 农业大学、绵阳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所、宜宾 市农林科学院等。
❖ 四川省油菜科研力量雄厚,选育出了川油、蓉油、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油菜产后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湿害 草害
虫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蓉油17
❖含油率43.01%,芥 酸含量0.2%,硫苷 含量17.65μmol/g饼。
❖省区试平均亩产 167.1公斤,比对照 川油21增产8.58%,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及 类似生态区种植。
绵油12号
❖ 含油率38.53%,芥酸含 量1.3%,硫甙含量 36.9μmol/g饼。省区试 平均产量123.5公斤/亩和 164.4公斤/亩,分别比对 照中油821和蜀杂6号增 产29.32%和11.67%,列 试验第1位。适宜在长江 上、中游冬油菜区和其 它类似生态区种植。
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生产现状、趋势和育种目标黄山市农业技术指导站张跃飞二○一一年八月一、世界油菜生产基本情况2010年油菜主产国面积、单产、总产全世界种油国24个,总面积3.8亿亩,各大洲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世界油菜平均单产111公斤,欧洲平均单产190公斤以上,尤其是德国平均单产高达240公斤;单产最低的是印度,亩产仅70公斤左右。
加拿大1942年开始引种油菜,澳大利亚1970年才开始发展油菜,是油菜生产的一个新区。
而我国油菜种植已有数千年历史,油菜单产和品质都不及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国。
二、中国油菜发展史﹤一﹥中国油菜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总产增加了10倍多。
目前,我国油菜面积、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
湖北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6;我省油菜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10%(1150万亩、160万吨)。
2010年全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500万吨,目前国产食用植物油不足1000万吨,自给率约37%(粮食自给率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自给率>60%才是比较安全的。
我国上年进口油菜籽200万吨。
2011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100万吨、豆油300万吨、棕榈油200万吨、葵花籽油20万吨、花生油5万吨、橄榄油5万吨、亚麻籽油2.1万吨。
﹤二﹥中国油菜单产与品种改良——油菜品种改良对产量的贡献率估计超过45%三、油菜生产发展的趋势(一)油菜生产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1)我国油菜油总量约500万吨,仅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左右,有很大需求量。
双低油菜油的品质好,消费量增加;低硫苷饼可作饲料,市场需求量大。
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粮食争地矛盾少,发展油菜生产是解决食油和蛋白饲料供应的重要途径(2)我国还有冬闲田约1亿亩,利用3000—5000万亩发展油菜生产,即从现在油菜面积1.2亿亩(湖北省约1900万亩)发展到1.5亿亩,茬口条件是具备的。
油菜产业现状及四川油菜品种简介
南油68
硫苷17.88μmol/g饼, 芥酸0.64%,含油 量41.0%。长江中 游组平均亩产 152.51公斤,比对 照中油杂2号增产 10.23%。全省各地 均可种植。
南油12
适宜机收新组合川杂NH352
油菜育种、栽培研究重点
1、高产高油突破性双低新品种选育
杂0430
06杂-9
均隆油5号
芥酸0.33%,硫苷 21.61μmol/g饼。含油 率43.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64.87公斤,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8.15%,比对照川油 21增产11.31%,适应 地区为四川省及与四 川生态条件相近的两 熟制地区种植。
川农油3号
含油率41.57%,芥酸 0.1%,硫苷 19.95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5.94公斤, 比对照川油21增产 10.59%,适宜四川平 丘区大部分油菜主产地 区种植。
乐油6号
芥酸0.35%,硫苷 19.78μmol/g饼,含油 率40.84%。省区试平 均亩产154.74公斤, 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3.25%,比对照 川油21增产11.95%,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 区种植。
蜀杂11号
含油率40.83%,芥 酸<1%,硫甙< 30μmol/g饼。省区 试平均亩产161.4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7.27%,适宜 四川省及与四川生 态条件相近的地区 种植。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蓉油16
芥酸0.05%,硫苷 18.37μmol/g饼,含 油率46.85%,省区 试平均亩产171.28公 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20.84%,适宜 四川省平丘区、长江 下游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分析
面积 、 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 分别为 1 1 2 7 9万 。 亩和 1 4 4 6 万t 1 . 2 油菜种植集中 , 长江流域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油菜 分 为 冬 油 菜 ( 9 月 底 播 种, 次 年 5 月 底收获 ) 和春油菜 ( 4 月底播种 ,9 月底收获 ) 两大 产区 。 冬油菜面积 、 产 量 均 占 9 0% 以 上 , 主 要 集 中 在长江流 域 , 其 中 湖 北 、 湖 南 、 四 川 3 省 合 计 占 全 国的 5 0% 左右 。 春油 菜 主 要 集 中 在 青 海 、 内 蒙 古 地 区 , 甘肃 、 陕 西 和 新 疆 地 区 也 有 部 分 春 油 菜 种 植 , 春油菜播种面 积 在 9 0 0 万 亩 左 右。 中 国 长 江 流 域 及 南方稻区的冬 闲 田 面 积 达 3 . 8 亿 亩, 这 些 地 区 绝 大 部分都是油菜 适 宜 种 植 区 , 但 目 前 实 际 稻 田 种 植 不 到1亿 亩, 生 产 潜 力 巨 大。 据 业 内 专 家 分 析, 如 果 充分 挖 掘 油 菜 生 产 资 源 潜 力 , 可 将 目 前 国 内 不 足 4 0% 植物油自给率提高到 6 0% 以上 。
2 近年来油菜产业受进口冲击情况
中 国 大 豆 在 加 入 WT O 前,关 税 就 已 降 至 较 低 水 平 。 加 入 WT O 后,大宗的食用油籽及植物油市 场更是全面放开,进口激增不仅挤占了国内市场份 额,国际市场价 格 大 起 大 落 直 接 传 导 至 国 内 市 场, 对 国 内 产 业 造 成 严 重 损 害 。2 0 0 8年中国冬油菜遭 遇冻害,食用油价格先升后降导致国内约一半中小 加工企业亏损破产,近年表现为价格长期低迷,农 民收益受损,菜油库存积压严重,产业丧失发展动 力。 2 . 1 受油 籽 及 植 物 油 进 口 高 位 增 长 及 价 格 下 跌 影 响 , 国内菜油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2 0 1 3 年大豆 、 油菜籽 和 菜 油 的 进 口 量 均 创 历 史 。 最高 , 进口量分别达到 6 3 3 8 万 、3 6 6 万和 1 5 3 万t 而且棕榈油 进 口 量 保 持 在 近 6 0 0 万 t的 高 位 , 豆 油 进口量在 1 0 0 万 t 以 上 。2 0 1 4 年 1~1 0 月, 大 豆 进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分析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油菜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的适宜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成都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酷热,降雨集中在夏季。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成都市具备了适宜油菜生长的条件。
成都市的春季温暖湿润,适宜油菜的播种生长。
油菜是一种喜温、耐寒的植物,对春季气温的温暖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成都市的春季,气温适宜,能够促进油菜的发芽生长,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旺盛。
成都市春季的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成都市的夏季气温适宜,有利于油菜的生长结果。
油菜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但也需要适当的温度来保证花蕾的形成和结果。
在成都市的夏季,气温虽然较高,但是多雨湿润,能够缓解高温对油菜的不利影响。
这种夏季气候条件有利于油菜的开花结果,为油菜的丰产提供了保障。
除了气候条件外,成都市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宜油菜生长。
成都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成都市的水资源充沛,为油菜的灌溉提供了保障。
成都市油菜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气候因素的不利影响,比如夏季多雨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滋生,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以保证油菜的健康生长。
成都市的气候条件对油菜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宜性。
春季温暖,冬季温和,夏季适宜,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成都市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宜油菜生长。
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提升成都市油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油菜优良品种
四川油菜优良品种小春,油菜在我省川中丘陵、川西平原和川东北山区大量种植,总面积在1100万亩以上。
近日,井研县普兴镇胡书忠等读者给本报来电,希望能介绍些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10月11日,记者为此采访省农科院油菜专家蒲晓斌。
蒲晓斌提醒,在选品种时,不要太在意区试产量。
因为审定的年份不一样,产量均有不同,关键看与对照比的增产情况;品种选择的区域性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高产高抗广适的品种就可以,上述品种都是经过我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都防菌核病,在审定适宜的区域均可放心种植。
为减少土传病害和病菌传播,如果不是订单统一品种进行生产,每年最好轮换品种。
成都平原优良品种据蒲晓斌介绍,我省成都平原以种植川油、蓉油系列品种为主,优良品种有:川油58,含油率39.97%,芥酸0.27%,硫苷28.47μmol/g饼,省区试平均亩产159.2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9%,适宜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种植。
川油36,芥酸0.0%-0.15%,硫苷17.3-26.81μmol/g饼,含油率41.76%-44.89%。
国家区试亩产171.58-183.12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10%,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3.95%,平均产油量70.67公斤/亩,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7.68%,适宜整个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川油39,芥酸低于0.05%,硫苷17.83μmol/g饼,含油率42.08%省区试平均亩产175.63公斤,比对照川油 21 增产12.35%,适宜四川省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41,含油率42.85%,芥酸小于0.05%,硫苷19.65μmol/g饼。
省区试平均亩产185.34公斤,比对照川油21增产17.88%,平均亩产油量79.42公斤,产油量比ck增产11.04%,产量和产油量均居第1位,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蓉油11号,省区试平均亩产155.1公斤。
蓉油12号,省区试平均亩产150.2公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率(%) 40-60 200-400
湿害 草害
虫害 病害
根肿病日趋严重
蕾薹期
苗期
Company Logo
三、发展四川油菜产业对策措施
❖ 1、加强现代育种高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加 速育种进程。
❖ 2、加强对育种资源的引进、研究和创新,突破油菜 产量、含油量、抗性育种瓶颈。
❖ 3、加大育种力度和规模,重点解决油菜总量供给不 足、单产和含油量不高、生产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
❖ 4、加大育(制)种技术研究特别是新材料新方法研 究。
❖ 5、加大机收适宜品种和技术的研究。 ❖ 6、加强免耕机直播兼机收、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
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等综合集成配套技术研究。 ❖ 7、产学研结合,形成“科研所(高校)+公司+农
户”的良性运行模式。 ❖ 8、以政府为主导,科研课题组+品种转化公司(企
❖ 油脂加工企业总体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产品 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综合利用能力差,附加值不 高。大众消费习惯以菜籽油为主,食用油年均消费缺口 40%左右。
二、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缺乏突破性和专用品种
◆劳动力投入大, 比较效益低
◆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到位率低 ◆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
种植粗放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以及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目录 一、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二、 四川油菜产业存在问题 三、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对策 四、四川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 四川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和国家双低油菜优势产 区,油菜是四川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 季作物。
❖ 四川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200-1500万亩,总产 180-220万吨,居全国前三位和西部第一位。
川油36
❖ 芥酸0.0%-0.15%,硫苷 17.3-26.81μmol/g饼,含 油率41.76%-44.89%。
❖ 国家区试亩产171.58183.12公斤,比对照油研 10号增产8.10%,比对照 秦优7号增产13.95%,平 均产油量70.67公斤/亩, 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 7.68%,适宜整个长江流 域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 单产以川中丘陵区和川西平原区较高,川东北山区和 川西南山地略低,高原区最低。
❖ 川中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和川东北山区是四川油菜主 要生产区。
❖ 以甘蓝型品种为主体,“常规与杂交”、“双低与非 双低”并存。
❖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长期被忽视。 ❖ 高产仍是老百姓追求的主要目标。
四川油菜基本概况
种植面积 Planting areas
川油39
❖芥酸低于0.05%,硫 苷17.83μmol/g饼, 含油率42.08%省区 试平均亩产175.63公 斤,比对照川油21增 产12.35%适宜四川 省平、丘地区种植。
川油41(06杂-9)
❖ 含油率42.85%,芥酸 小于0.05%,硫苷 19.65μmol/g饼。 省区 试平均亩产185.34公斤, 比对照川油21增产 17.88%, 平均亩产油量 79.42公斤,产油量比 ck增产11.04%,产量 和产油量均居第1位, 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 地区种植。
❖ 四川省油菜科研力量雄厚,选育出了川油、蓉油、 蜀杂、绵油、南油、宜油、川农油、德油、乐油 系列等一大批“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在大面积 生产上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
(二)产中生产现状
❖ 种植面积和总产最高的是川中丘陵区,其次是川西平 原区和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地和高原区种植面积和 总产较小。
蓉油11号
❖芥酸0.12%,硫苷 20.59μmol/g饼,含 油率44.32%。
❖省区试平均亩产 155.1公斤,比对照 蜀杂6号增产11.82%,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 长江中下游及类似生 态区种植。
蓉油12号
❖芥酸0.18%,硫苷 20.18μmol/g饼,含油 率40.64%。
❖省区试平均亩产150.2 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 增产13.07%,适宜四 川省平丘区、长江上 游地区及类似生态区 种植。
品种与技术不配套
Ø缺乏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和技术(元/kg)
名称 欧洲国家
中国
机械化程度 全面 <6%
设备 先进 差
种植规模 大 小
生产成本 0.9 2后
名 称 预榨温度
饼粕残油率
中国
高(130℃) 大于1.5%
欧洲国家 低(120℃) 低于0.8%
综合利用产值 原料产值的1.5倍 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
产量 Yields
四川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的变化
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1986-2008) Rapeseed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in Sichuan province(1986-2008)
(三)产后加工消费现状
❖ 四川省内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有大、中、小 型企业4000余家,年加工量200万吨左右。但年加工能 力2万吨油料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仅40余家,90%以上 的是油脂加工小作坊。
蓉油15
❖芥酸<0.23%,硫苷 29.82μmol/g饼,含 油率42.23%。
❖省区试平均亩产 172.16公斤,比对 照蜀杂6号增产 14.76%,适宜四川 省平丘区、长江上游 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种 植。
业)+政府+基地+农户模式,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率。
❖ 9、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加强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 10、加强油菜生产技术指导,采取必要的政策保障。 ❖ 11、优质优价,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四、我省主要油菜品种简介
川油58
❖含油率39.97%芥酸 0.27%,硫苷 28.47μmol/g饼,省 区试平均亩产159.2 公斤,比对照蜀杂6 号增产12.9%,适宜 四川省平丘冬油菜区 种植。
❖ 油菜集中在邛崃、中江、三台、简阳、雁江、达 县、宣汉、平昌等30个重点县,形成川西平原、 川中丘陵和川东北3个双低油菜优势区域。
❖ 油菜常年为全省提供约60%-80%的食用植物油和 20%左右的饲料蛋白质来源。
(一)产前育种科研现状
❖ 四川省内从事油菜科研的单位众多,主要有四川 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 农业大学、绵阳市农科所、南充市农科所、宜宾 市农林科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