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2)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微专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梅吴渊①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
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
影落溪南。
又月午无人更漏三。
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
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
②卓:建立。
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
④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坚贞、高洁、孤独。
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专题一读懂古诗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专题一读懂古诗新人教版[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Ⅰ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古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古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鉴赏语言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 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jiéhé)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 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形成鲜明对比;(第一、二步)联系前文对 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三步)
盾___心__理___,_ (第二步)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
情。 (第三步)
第十页,共18页。
解析:初读原诗,要注意作者戴复古在诗后有注释,为南宋后期诗 人,由此可以联想到当时的背景。然后进一步抓取诗中表现作者思想感 情的词语“愁”。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愁”什么,为什么“愁”,到 了第四句才交代。“愁”应为作者登上江阴浮远堂后,眺望而产生了山 河破碎的感受。“最苦无山遮望眼”实际上是对“愁”的进一步解释, 因无山遮隔,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在眼底,触目心酸,令人生悲愁之感 。因此这一句是借山寄愁,是一种非常(fēicháng)含蓄的表达。“最苦 ”二字翻出一层,写出了常人少有的一种心理,将自己的愁痛表现得无 以复加,因而在全诗中最具表现力。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 字艺术是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mìng tí)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炼字考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炼字和炼句。
第五页,共18页。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 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 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炼句中要炼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 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 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yìjìng),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 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二十阿房宫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古义是遮蔽)天日。
..(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骊山北.(名词作状语,从北面)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名词作状语,像蜂..(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房,像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指天气)不齐。
②妃嫔媵.(音yìnɡ,陪嫁的人)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来于秦;朝歌.(名词作动词,唱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奏乐),为秦宫人。
明星..(古义是明亮的星光)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不知其所之.(往)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皇帝驾临)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运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珠当碎石),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指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承担)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音yǔ,露天的谷仓、仓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高考语文一轮学案2 必修二
学案2 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
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1.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患⎩⎪⎨⎪⎧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厌恶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祸患②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③暴⎩⎪⎨⎪⎧ 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扬④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B .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C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D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 答案 B解析 再:两次。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 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 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⑥D .③④⑤答案 C 解析 ①两个“厌”都是满足;③两个“速”都是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两个“却”都是使退却,打败;②中分别是喜欢、爱惜;④中分别是大概、危险;⑤中分别是有人、或许。
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 ②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③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 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5.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始速祸焉.B.⎩⎪⎨⎪⎧ 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D.⎩⎪⎨⎪⎧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赂者丧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表示转折的连词。
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
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教学参考1015 0826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高考目标导航】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5、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7、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8、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0、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11、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1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古今异义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2、臣贱息舒祺古义:后代,此指儿子今义:叹息,休息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4、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5、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7、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9、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1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13、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1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1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6、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来源Z|xx|]1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20、亲戚补察古义: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21、国人谤王古义:公开批评、指责别人过失今义: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别人荣誉2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既东封郑向东夜缒而出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吾得兄视之像对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间至军中从小路函封之用匣子2、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刑人如恐不胜施刑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沛公军霸上驻军皆白衣冠以送之穿戴着白色的衣服和帽子3、动词用作名词[来源学#科#网Z#X#X#K]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好处亡秦之续耳后继者4、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喻之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①固一世之雄也②而又何羡乎③月出于东山之上④客有吹洞箫者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⑧而今安在哉⑨寄蜉蝣于天地⑩渺渺兮予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然力足以至焉有志者,不随以止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1)判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宾语前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状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定语后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主谓倒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7)省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1)“之盛”,定语后置句(2)“之大”“之盛”,定语后置句(3)“于所遇”,介宾短语后置句(4)“于怀”,介宾短语后置句2.(1)①⑤⑥⑦(2)②⑧(3)③⑨(4)④(5)⑤(6)⑩(7)五、重要语句翻译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5·全国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
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
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了边塞地区特有的景物,表达了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
前六句,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
大雪连年飘飞,“春风不曾到”,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使亦应稀”的原因。
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道,诗人将去这里,为王事辛劳,报效国家。
虽然自己身怀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乡之情的。
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审题上看,这是课内与课外诗歌描写景物角度的比较题。
先要熟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写景角度,它是直接描写,是作者在边塞送别友人回京时亲眼所见的边塞奇景,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从标题及开头的“闻说”中可以看出。
形成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讲学案新人教版2017102813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他题型相比,古诗文复习回归教材更重要,故在复习文言文专题时,应首先“循教材复习”,抓命题之“根”。
基础考点(一) 文言实词最新《考试大纲》对文言实词考点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常见”,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是主要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义;三是“理解”,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本考点的复习,一要明确高考常考哪几类实词,并要强化积累;二要掌握常用的词义推断方法;三要辅以足量的练习巩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复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以取得最佳效果。
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五大类。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须发花白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7.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副词,不8.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5)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5)不分版本古诗文阅读十六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余家贫,耕植缺乏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没有所赖以维持生活的东西,我也没有经营生计的本领)。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指州..(有所思念),求之靡途(没有门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郡长官)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于时风波..(古义指战乱)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收益),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之情。
何那么?质性..(造作勉强)所得.(能够)。
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
尝..(本性)自然,非矫厉从人事..(古义是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古义指做官),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庄稼成熟),当敛裳..(星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收拾衣装)宵逝仲秋..(指农历八月)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②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让)心为形役....(内心被形体役使),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已经醒悟过去出仕不对,今天归隐田园是正确的选择)。
舟遥遥以轻飏.(飞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古义是行人)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天色微明)。
③乃瞻衡.(通“横〞,横木)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送,稚子候门。
三径..(指庭院中的小路)就.(接近)荒,松菊犹存。
携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入室,有酒盈樽.(酒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1)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1)不分版本古诗文阅读一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他对晋国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晋军.(驻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如今情况紧急了才求助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③夜缒.(用绳子把人或物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为...(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通“供〞,供应)其乏困..(古义为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怎么会满足呢)?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假设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通“悦〞,快乐),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
1.鄙①越国以鄙.远(动词,做边邑,以……为边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见识短浅)③蜀之鄙.有二僧(名词,边境,边邑)2.封①既东封.郑(动词,使……成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动词,划定)3.与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②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表否认的假设或条件)②那么名微.而寡众(形容词,细小、细微)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②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 古诗文精题解析 必修2 试题
过关(guò〃guān)演练一、根底(gēndǐ)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zhù yīn)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仆.道〔pū〕涟漪.〔qí〕昭.质〔zhào〕谣诼.〔zuó〕姱.〔kuā〕方枘.〔ruì〕伫.立〔zhù〕褒.禅〔bāo〕C.帷.裳〔wēi〕槌.床〔zhuī〕咎.言〔jiù〕勇剽.〔piāo〕D.犒.劳〔kāo〕矛戟.〔ɡě〕脉.脉〔mò〕靡.室〔mí〕解析(jiě xī):A项,“漪〞读“yī〞,“昭〞读“zhāo〞,“诼〞读“zhuó〞;C项,“帷〞读“wéi〞,“槌〞读“chuí〞;D项,“犒〞读“kào〞,“戟〞读“jǐ〞,“靡〞读“mǐ〞。
答案:B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词,是〕彼.〔那〕悲.夫古书之不存〔感慨〕解析:B项,“是〞应是“这〞的意思。
答案:B3.以下句中加点词语(cíyǔ)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哪一项〔〕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kě...yǐ)②至于.......幽暗(yōu àn)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zhìyú)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近腊月下,景气..和畅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②④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③⑤解析:②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④景气:古义:风光,气候/今义:兴隆繁荣;⑥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A4.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解析:C项,以:介词,因为。
A项,连词,因此/连词,于是。
B项,代词,代上面的情况/定语后置的标志。
届语文一轮复习第2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类型卷别出处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2019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宋代诗题画√√√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唐代诗投赠√√√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节刘禹锡唐代诗即事感√√√最新考向1。
选材:近三年所选诗歌多为名家非名作或非名家的名作,且全为唐宋古诗。
2.体裁:近三年所选诗歌全为诗,涉及古体诗和律诗。
3.题材:近三年诗歌题材涉及题画、投赠、赠友送别、言志抒怀等,其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即景(事)抒怀.4.题型:2019年延续2018年的题型及分值。
客观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把握、表达技巧的鉴赏、形象的概括、意境的理解等;主观题则考查内容概括、表达技巧的赏析、语言风格的把握、思想感情的分析等。
阅读素养一、诗歌体裁分类古代诗歌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错误!绝句。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错误!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错误!颔联,第三联为错误!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错误!颔联、错误!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律诗的第错误!二、四、六、八句要押韵。
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3.词,又称错误!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副词,互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古义是使唤),徒.(副词,白白地)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偏义复词,偏指“姥”,婆婆),及时相.(副词,偏指一方,我)遣归。
”④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迷信的人从一个人的相貌,就可以断定他的命运)),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古义是在一起过日子)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招致、招来)不厚?”⑤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由你自作主张)!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古义是可爱)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⑥府吏长跪告:“伏惟..(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通“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偏指一方,你)从许!”⑧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只是,仅)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⑨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工作),伶俜萦.(缠绕)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尽,终)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偏指一方,我)忘!”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⑪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古义是教养),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退出来)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偏指一方,我)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⑫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偏指一方,你)负!”⑬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感谢你忠诚专一的情意)!君既若见录..(记着我),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通“韧”,柔韧而坚固)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偏义复词,偏指“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预料、想到将来)以煎.(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⑭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⑮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言辞敏捷)多令.(美好)才。
⑯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⑰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古义是来送信的使者,课文中指媒人),徐徐更谓之。
” ⑱阿母白.(动词,告诉)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偏指一方,你)许。
”媒人去数日,寻.(接着,不久)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⑲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⑳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一样,嫁给太守的公子足够使你荣耀的了)。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21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古义是处理安排)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相约),渠.(代词,他)会永无缘。
登即相.(偏指一方,他)许和,便可作婚姻。
”○22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音jī,赠送)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购买)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23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24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25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偏指一方,他)逢迎..(迎接)。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亲),逼迫兼弟兄..(这里指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26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胜贵,吾独向黄泉!” ○27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这样)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动词,保全)!○28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29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30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3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十二时辰之一,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32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3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谢①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 ②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 ③大恩不言谢.(动词,感谢) ④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 ⑤百卉谢.芬芳(动词,凋谢) 2.见①府吏见.丁宁(副词,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具有称代作用,这里指“我”) ②黄泉下相见.(动词,见面) ③渐见.愁煎迫(表被动,相当于“被”)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显现,出现) 3.适①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 ②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 ③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④适.彼乐土(动词,到……去) 4.故①故.遣来贵门(副词,特意) ②大人故.嫌迟(副词,仍旧) ③知是故.人来(形容词,旧,老) ④故.作不良计(副词,故意) 5.为①十七为.君妇(动词,成为,作为) ②为.仲卿母所遣(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③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④始尔未为.久(动词,算,算作)⑤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是用青布搭成的篷帐。
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B.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依次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C.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主管音乐的一个官署,主要职能是指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词等。
魏晋时期,将这一官署采集、演唱的歌词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D.结发是对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18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
答案 D解析男子“结发”的年龄是20岁。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B.大人是对尊长的敬称。
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的婆婆。
C.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D.贱妾是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
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答案 C解析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五兰亭集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阴历三月)之初,会.(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名词作动词,环绕)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在水边排列就座)。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作名词,盛况),一觞.(名词作动词,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古义是自然界的万..(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物)之盛.(繁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放眼观赏,开阔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视觉和听觉的欢娱),信可乐也。
③夫人..(古义是一俯一仰..(相交往),俯仰..(古义:两个词,“夫”为句首发语词)之相与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一世。
或取诸.(兼词“之于”)怀抱..(古义是胸怀抱负),悟.(通“晤”,面对面)言一室之内;或因.(依,随着)寄所托,放浪..(身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