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合集下载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要病 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长期吸烟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 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 等有关,导致动脉血管壁形成粥 样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病变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或坏死等严重后果时,需尽早手术治疗 以避免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手 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手段。
手术方法
01
02
03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切除病变的动脉内膜, 解除动脉狭窄或闭塞,恢 复下肢血供。
搭桥手术
利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 作为桥梁,将下肢远端动 脉与近端动脉连接,绕过 病变部位,恢复血供。 Nhomakorabea阻塞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
程。
血管扩张剂
如硝苯地平等,可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止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下肢血
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对下肢血管造成负担。
起的血管内皮损伤。
糖尿病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 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
管病变风险。
吸烟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下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重 要措施,减少烟草对血
管的损害。
高血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硬化闭塞症。
血栓形成:炎症反应 导致血小板聚集,形
成血栓,堵塞血管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 内皮损伤,脂质沉积,
形成斑块
血流减慢:血流速度 减慢,血液粘稠度增
加,易形成血栓
血管痉挛:血管收缩, 血流受阻,易形成血

凝血因子异常:凝血 因子异常,易形成血

2
间歇性跛行
症状:行走时出 现小腿肌肉疼痛、 痉挛、无力等症 状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 污染
A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 细菌、病毒等
C
B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 伤口干燥
D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
保持适当的活 动量,避免长 时间卧床
01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胆 固醇饮食
03
02
穿着宽松舒适 的衣物,避免 压迫下肢
04
定期进行下肢 血管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 血栓形成
03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04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6
观察皮肤颜色
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下肢动脉硬化闭 塞症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颜色变化,如 苍白、发绀、紫绀等。
观察皮肤温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温度降低,如发凉、 发冷等。
观察皮肤湿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湿度降低,如干燥、 脱屑等。
部位:主要发生在小 腿和足部
04
特点:夜间疼痛加剧, 影响睡眠,严重时可导 致截肢
皮肤温度降低
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的症状之一
03
皮肤温度降低的表现: 皮肤苍白、发绀、冰 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通常表现为症状性下肢动脉闭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球囊扩张术(PTA)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PCI)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进一步的病情恶化。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插入充气球囊并扩张来恢复血流的常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在恢复动脉通畅度和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一些研究也表明球囊扩张术的再狭窄率较高,且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比之下,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在狭窄的动脉段内放置支架来维持动脉通畅度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再狭窄的风险,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血栓形成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使用支架也存在着植入后血栓形成、支架移位和放置位置选择等一系列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常常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有些研究表明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球囊扩张术可能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能会更有效。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两种治疗方法并无显著差异,且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更为重要。

在实际治疗中,同时使用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联合治疗也成为一种常用的策略。

通过球囊扩张术改善血流后,再行支架成形可以进一步确保动脉通畅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的进展。

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们在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恶化方面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两种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指南,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

入院补充诊断:2019-04-11 RIS检查报告:双下肢动脉,CTA:左侧髂总动脉至髂 内外动脉中上段闭塞或次全闭塞。 1.左侧髂总动脉闭塞
问题一:该病例中该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年龄:66岁男性 高血压史、冠心病 吸烟史
问题二:作为责任护士,还应该完善哪些术前评估?
家族史、生活及工作环境 跛行距离、踝肱指数 患肢情况:
皮温、皮肤颜色、有无溃疡、感染 有无肌肉萎缩等
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BR、凝血功能、BS
心功能情况:
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冠脉造影
心理-社会状况
问题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综合症、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踝肱指数(ABI)
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0.9-1.3, 间歇跛行:ABI<0.8, 静息痛:ABI<0.4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 肢体存活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踝肱指数(ABI)<0.9 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查。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戒烟、低
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控 制血压、肢体锻炼、患肢保暖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 物、抗生素、溶栓药物、止痛药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4、高压氧疗 5、功能锻炼:如Buerger
运动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禁 忌症: 介入治疗:PTA、
Stent、PAC


一般于中、青年时期发病,常

有吸烟史,多伴有下肢游走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 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和副作 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药物。
手术方法
体位: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 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
⑷重复10次
术等微创手术; 外科血管重建:动脉旁路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等
老年病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取合适的体位,睡觉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易灌流至下肢; 坐时应避免一脚搁在另一脚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 体位: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药物。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经源性跛行。
• 静动脉化手术 疼痛护理: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肢体存活 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有静息痛
•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 正常时ABI≥, 间歇跛行患者在<ABI<, 静息痛时ABI<,肢体坏疽时< 。
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 --- 出血、远端栓塞、移植血管闭合
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 介入治疗:PTA、Stent、PAC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 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ppt课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ppt课件

04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是心脏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中药 治疗和西药治疗。
2
西药治疗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 抗剂、ACEI等,以改善心脏供血和减轻心脏负 担。
3
中药治疗主要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等作用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
血管腔内治疗
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包括球 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介入治疗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和药物球囊等,其中药物 球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再狭窄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疗 效。
旁路移植术
对于多节段、长段或重度ASO病变,旁路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人工血管和 自体静脉是常用的移植材料,其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与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难点与挑战
病变血管的定位与评估
由于病变血管多位于深部组织,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显示,因此需要借助先进的影像 学技术如CTA、MRA等进行定位和评估。
再狭窄与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术后再狭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手术更换病变的心脏瓣膜 ,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适用于心脏瓣膜病的
患者。
05
治疗进展及展望
国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新进展
药物疗法
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是ASO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其效果尚需进一步验 证,且副作用较多,因此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英文简称:ASO。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患者出现 明显的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需要考虑手 术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合并其他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血管疾病,如 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需要考虑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采用 药物治疗,但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 无法缓解症状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溃疡或坏死
患肢可能会出现溃疡或坏 死,皮肤颜色变黑、失去 弹性。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患肢麻木、 刺痛或烧灼感等异常感觉。
诊断方法
血管彩色超声
动脉造影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通过高 频超声探头显示血管内血流情况,有助于 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
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 影剂,在X线下观察血管形态,能够更准确 地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和闭塞位置。
手术方法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切开动脉,剥离动脉内膜,消除动脉硬化斑块,恢复动脉通 畅。
动脉搭桥术
利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作为桥材料,将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段替换 或跨越过去,实现血液的通畅流动。
动脉腔内成形术
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或支架植入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段,扩张血管, 恢复血流。
手术效果与并发症
手术效果
CT血管成像(CTA)
MRI血管成像
利用多层螺旋CT对血管进行扫描,重建三 维血管图像,有助于全面了解血管病变情 况。
无创检查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显示血 管结构,尤其适用于检查头颈部和胸腹部 血管。
03 非手术治疗
CHAPTER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减少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TASC分级与外科干预策略
TASC股腘动脉病变分级 A级病变 B级病变 C级病变 干预治疗 首选血管腔内治疗 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手术重建长期通畅率较好, 但在伴有高危因素时应该首 选腔内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
D级病变
腘动脉平面以下的血管成形术一直是血管外科 的一个难题,无论对血管外科医师或是介入医 师都是一严峻的挑战。原因如下:1.小腿病变 多发生于脉管炎或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前者 的末梢动脉经常完全闭塞,后者形成的斑块比 一般动脉硬化的斑块富有更多的钙化而更是坚 硬、更难以扩张。2.距心脏远,动脉压力小, 更容易形成血栓而造成闭塞。3.远端流出道更 差。
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CLI是下肢动脉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可 导致高截肢率及高死亡率,因此,对CLI的 治疗应更积极。CLI治疗的目的是保肢,当 技术可行时,应对所有CLI患者进行血运重 建。


1. CLI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血管 及其他部位动脉闭塞症的进展;前列腺素类药物可有效减 轻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其中伊洛前列腺素可有效降低 截肢率。止痛剂的使用;合并感染在病原学检查的指引下 使用抗生素。 2. CLI的腔内治疗: 更多地适用于亟需救肢但手术风险较 高或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 3. CLI的手术治疗: 对于威胁肢体的严重缺血,如患者预 期寿命>2年,在自体静脉可用、且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开放手术也可作为首选。
血运重建
⑶血运重建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推荐所有 行血运重建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通畅率。腹股沟 韧带以下动脉裸支架植入后推荐进行至少1个月 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腹股沟韧带以下旁路术后 推荐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新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新进展

医生也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就医,接受规范的诊治,远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困扰。
感谢观看
三、新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SO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以下是一些新的治疗 方法:
1、细胞疗法: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ASO的热门方法。干细胞具有 分化为新血管的能力,可以促进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肢体供血。
2、基因疗法:通过改变病变血管壁的基因表达,抑制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 展,为ASO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预防措施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应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合理饮食应控制摄入总热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 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血管疾病的发生 风险。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有助于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四、临床实践
7、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些技术正在被探索用于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 反应,以及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临床数据和其 他生物标志物,人工智能模型可能能够预测哪些患者最可能对特定治疗产生反应。
四、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新治疗方法的应用将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 着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法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福音。
结合实际案例或经验分享,分享一些诊治下肢动脉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患者有高血 压和高血脂病史,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 理。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下肢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 高。
五、注意事项
五、预防措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查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查房

02
给予患者鼓励和支 持,帮助其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04
邀请家属参与心理
护理,提供情感支
03
持和家庭关爱。
向患者解释病情和 治疗方案,消除其
疑虑和焦虑。
康复护理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
03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预防肌肉 萎缩和关节僵硬。
02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发病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与生活习惯、环 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与诊断
早期症状
1 3
轻度不适
下肢可能感到轻度的不适,如发冷、麻木或疼痛。
运动能力下降
2
患者可能会感到行走或运动时下肢力量减弱。
皮肤变化
皮肤颜色可能发生变化,如苍白、发绀或发红。
04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穿鞋袜 、上下楼梯等。
0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并发 症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 ,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等,以便早期发现下肢动 脉硬化闭塞症。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 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发生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查房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概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与诊
断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评估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
目录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并发症预 防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防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和就诊率不断增高。

经皮血管腔内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做为下肢ASO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医患所认可。

但PTA仍存在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穿刺处血肿、二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血管危象、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本文主要对下肢ASO腔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标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主要表现为肢体的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1]。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ASO的发病率及就诊率逐年增高。

1下肢ASO基本特点及流行病学下肢ASO的危险因素见表1,由此我们可得知下肢ASO多见于高龄患者, 常有多年吸烟史,且常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同时动脉硬化为全身性疾病, 造成相应器官贮备功能下降及多器官潜在病变[2]。

2经皮腔内治疗下肢ASO对于严重的动脉狭窄、闭塞, 药物疗效往往无效,传统的外科手术如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等开放手术曾被认为是下肢ASO的首选或经典术式,但开放手术并发症多, 风险高。

近年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因为其微创、可重复性的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治疗下肢ASO的主流,但此种治疗仍不可避免会产生并发症,如不积极预防、处理,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处理3.1造影剂过敏及对肾功能损害目前临床上运用的主要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据文献报道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发生中、重度过敏反应达1%~1.6%,非离子型造影剂发生中、重度过敏反应为0.031%[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病理生理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 肢体缺血缺氧。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栓形成、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早期症状
下肢乏力、麻木、发凉、 肌肉萎缩等。
体征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下肢皮温降低,皮肤色泽 苍白或发绀。
流行病学数据
发病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发病 率高达15%以上。
地域差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欧美等发达国 家更为常见,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果和患者的康复。
其他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等,适用于症状较 轻、不适合手术或药物治疗的 患者。
其他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需注意治疗效果 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康复。
04
预防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 肥胖,有助于降低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控制危险因素
01
02
0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率逐年提高。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地域与种族差异
不同地域和种族之间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 和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肢 体坏死等。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和坏 死期三个阶段。
情绪支持
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 表达情绪,倾听其诉求, 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支持网络构建途径探讨
家庭教育
向患者家属普及下肢动脉硬化闭 塞症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该疾病
的认识和护理能力。
家庭访视
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 其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提供
针对性的护理建议。
家庭互助小组
建立患者家庭互助小组,鼓励家 庭间分享护理经验、互相支持,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 摄入,以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3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 便秘症状。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进食过期、变质、不洁食物 ,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
避免暴饮暴食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减轻胃肠 负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 用。
发病机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内膜脂质 等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胶原纤维的增多,形成粥糜样含脂坏死病灶和血管壁硬化。随着斑块的 逐渐增大,动脉管腔逐渐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下肢缺血症状的出现。
流行病学特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以及动脉内膜或中层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

在周围的血管疾病中,几乎大多数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病变都是由动脉硬化引起的。

动脉硬化病变一般是全身性疾病,常发生在一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腿筋动脉,上肢动脉很少累及。

病变动脉增厚、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可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动脉腔狭窄或闭塞,肢体缺血症状。

患肢有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脚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

有时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分段和多平面的,通常发生在动脉分叉的开始和管腔的后壁,动脉的主要弯曲部分,病变往往是通畅的。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血状态、血液粘附和老化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因素。

吸烟和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两者都可以增加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率~4倍,合并更危险。

其次,高脂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及时发现和控制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延缓动脉硬化过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风险。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发病机制动脉硬化闭塞的主要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理论。

1.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理论:各种因素,如高血压、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进而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2.脂质浸润理论:血浆中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中,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三、血流动力学理论:在动脉硬化的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特殊的血管解剖部位是两个相关的致病因素。

硬化斑块通常发生在血管床的特定部位。

四、遗传理论:遗传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家族史者比普通人高2人~6倍可能是由于遗传缺陷导致细胞合成胆固醇反馈控制异常,导致胆固醇过度积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护理查房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护理查房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端坏疽、脱落有关
定时翻身,减少局部组织的压力,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翻身 的间隔时间视病情及受压处皮肤情况而定,保护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使之 处于空隙位,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 在患者大腿下垫软枕。患肢禁冷敷,以免引起血管收缩;取合适的体位,陲 觉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易灌流至下肢;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变,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一脚搁在另一脚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 阻碍血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用温水洗脚腳,以免烫伤;皮肤瘙痒时,可涂 止痒药膏,避免手抓,以免造成继发感染。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护理查房
初步诊断 腹主动脉下段、双側髂动脉、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护理查房
诊疗过程
2019-05-23 普外二区:入院予疏通改善循环,前列地尔改善动脉血管,氯叱格雷、尿激酶及低 分子肝素抗凝、溶栓治疗,择期行介入手术治疗。 2019-06-02 普外二区:送介入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行腹主动脉下段、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 置入术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留置、固定左肱动脉导管鞘及溶栓导管,嘱回病房经留置溶栓导 管灌注尿激酶每6小时10万单位。 2019-06-02 ICU:20:42术毕送ICU9床继续监护治疗,入科病人意识麻醉未醒,右脚尾趾指甲 破损。带人气管插管、尿管、左肱动脉鞘管、动脉溶栓导管,右下肢能触及微弱足背动脉搏动, 左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病人双侧足部冰冷,紫绀明显,使用美洛西林舒巴坦以及莫西沙 星覆盖性双联抗感染,使用鸟可他丁抗炎、奥美拉唑护胃、氨溴索祛痰、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 元素营养支持,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利伐沙班、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瑞芬太尼镇痛。 2019-06-03 ICU: 8:00:拔除气管插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孙德雯【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60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oo.o%.病人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8±0.12)高于治疗前(0.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53,P=0.042);术后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意外;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为术后穿刺点渗血、血肿,1例为导管阻塞,1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为血压升高,均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1例因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膝下截肢术.[结论]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并发症,有利于预后.【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2页(P440-441)【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作者】孙德雯【作者单位】20000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由于动脉的退行性病变导致外周动脉阻塞,病人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较严重者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导致病人睡眠紊乱及日常生活质量降低[1]。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全身抗凝、静脉溶栓和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

近几年来,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日益受到重视,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治疗的特点,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但血管腔内治疗后亦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现将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5岁~75岁(60.2岁±15.2岁);病程2个月~17个月(9.5个月±4.5个月);45例为双侧,15例为单侧;踝肱指数(ABI)为0.23~0.85(0.40±0.16);Fontaine分类:Ⅱa期6例,Ⅱb期15例,Ⅲ期33例,Ⅳ期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脉管炎科—艾明瑞
何谓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 , )是指动脉壁因粥样硬 化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下肢最常 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呈逐渐 增高趋势。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神经源性跛行
病状特点
症状部位
运动诱发症状 跛行的步行范 围 站立时出现症 状
症状缓解
肌肉疲劳,紧缩感
臀、髋、股、小腿及 足部
是 每次发病步行范围相


停止行走
刺痛感、无力、肢体 不灵活
相同 是或不是 变化不定
是 常需要坐下或改变体 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物理检查
彩超
超声血流检查是被越来越 多的被血管外科同道认可 的一种手术前后常用的检 查方法
华法令对重症肢体缺血和血液高凝的患者需服用华法令抗凝定期 复查。
肝素对急性肢体缺血,血液高凝的患者,是首选抗凝方法。每8小 时一次;静脉注射,1-1.5,体重每6-8小时一次,需监测。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6 皮下注射 1-2次/日。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毫升分子量2-4万),每日一次。 西洛他唑()是2-(1H)羟基喹啉为骨架的一种衍生物,可抑制磷酸二 脂酶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国内商品名培达)扩张周围血 管的双重作用,西洛他唑片200日, 50 × 2片/次,2次/天,疗程为6周。 抵克力得(),即盐酸噻氯匹啶250 1-2次/日。噻氯匹啶具有较强的 抗血小板作用. 波立维(氯比格雷) 手术和介入治疗前后 75 1片/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何表现
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初起症状是患肢发凉、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 发展后可出现静息痛及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皮肤色
泽改变、皮肤附属器营养障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硬等 症状。 主髂动脉闭塞的男性患者常有阳萎。 体征 体检有缺血肢体肤色苍白、发花,皮肤皱缩、干燥有鳞屑、 趾甲增厚、体毛脱失、肢体肌肉萎缩等。 触诊皮温凉、厥冷,闭塞部位远侧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末梢血管充盈时间延迟。 严重缺血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垂足、局部皮肤溃疡 甚至肢体坏疽。
是无手术机会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 同时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支持和补充。
要重视血管疾病的药物 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好发因素
戒烟;控制高血压病;降血脂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更是治 疗 的关键; 注意患肢保暖,但切忌给予缺血肢体热敷或 理疗,否则将会加重缺血肢体的坏死; 患肢运动法和高压氧治疗; 肥胖、缺氧、维生素C 缺乏、精神紧张、情 绪 激动等也是动脉硬化的易发因素,需有效控 制。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源自年龄增长危重的 下肢缺血心血管死亡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危险因素
家族史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吸烟 肥胖 运动少 生活不规律 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 饮食不健康
3
是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
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
程度。0.9<<1.3为正常, 0.4<<0.9
时血流轻到中度减少, <0.4时表明血流
严重减少。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
合和心血管事件。
检查正在挑战传统 动脉造影
磁共振血流成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下肢动脉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90% 应注意: 某些部位(髂动脉等)可过高显示狭窄程度, 狭窄50-70%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60%, 髂动脉和小腿动脉特异性仅有58%和50%
3 动脉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
动脉结构检测方法
1 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形成情 况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预测无症状人群的 心血管事件,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人群中 可以预测事件再发。颈总动脉≥0.9为内中 膜增厚,颈动脉是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的 独立预测因子。
动脉结构检测方法
2 踝肱指数()
特殊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 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其目的是防止 自体动脉或转流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枝 循环的形成。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 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 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 催眠药物。
1.抗凝、祛聚治疗 肠溶阿斯匹林,50 1次/日。 潘生丁0.1-0.4日
血管超声检查有突出的优势
1、了解血管腔及管壁的形态 2、测量血流速度 3、便捷且无损伤
动脉功能检测方法
1 脉搏波传导速度() 增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无冠心病及其 程度相关,并可以提示冠心病的预后。它 可以反映动脉僵硬度,帮助了解下肢缺血 程度及预后,正常人一般<1400。
2 反射波增强指数() 能定量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总体弹性,较 敏感地显示因大小动脉弹性改变引起的压 力波反射情况。
率为8.7% 2、高踝肱比患者发生率为7.9%
下肢缺血治疗方案
1、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降脂、降糖、 戒烟等)
2、运动锻炼有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 3、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4、手术及介入治疗 5、探索生物 治疗的新方法
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
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特殊药物 治疗两部分。
何谓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继 续行走因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 解可继续行走,同样条件下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
经源性跛行。
缺血性跛行与神经源性跛行的鉴别
缺血性跛行
检查
是金标准吗?
投照角度不同,病变部位可能被 忽略
穿刺或造影剂可能加重肢体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自然病程
近40年的研究显示
间歇性跛行患者
1/4
可自发改善
1/3~1/2 保持不变
1/4
加重
. J , 1996,25:282-290
死性病变 爱丁堡研究表明:踝肱比可作为判定预 后标志 1、正常踝肱比患者5年心脑血管事件整 体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