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代表作之七哀诗
七哀诗
王粲(can)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注释]七:表示多的意思。
西京:指长安。
豺虎:董卓死党李傕、郭汜等。
遘(gou):同“构”,制造。
中国:中原区域。
去:离开。
荆蛮:指荆州。
攀:拉扯。
朋友相追攀:指朋友不愿让作者离开,依依不舍的意思。
蔽:盖。
顾:回头。
挥涕独不还:指那女人扔下孩子,哭着走了。
何能两相完:怎么能2个人都能保全性命。
霸陵:汉文帝刘恒葬墓。
悟:明白。
下泉人:指汉文帝刘恒。
喟然:叹气的意思。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看到长安城目前这个状况,贤明的汉文帝只能无奈叹息呀。
[写作背景]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山东邹城),“建安七子”之一,但长得有点丑,是个矮个子。
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做过汉代的三公。
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家门显赫。
何进想与王谦结成儿女亲家,主动叫出2个女儿让王谦挑选,王谦想了想,没有答应。
之所以写出这些,是想说明王谦这个人在别人眼里是有份量的,甚至在何进眼里,而且王谦不盲从,有主见。
王谦是个非常冷静的人,有政治眼光。
这些都遗传给了我们的主人公王粲。
王粲在家庭的影响下,饱读经书,在当时已小有名气。
后来董卓专权,废了刘辩,立了刘协,京城洛阳处在各地反董的包围之中。
无奈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
王粲家人也一起随迁。
在长安期间,一次王粲拜见当时鼎鼎大名的蔡邕,听到王粲,蔡邕当时急得穿错了鞋把王粲迎了进来,并对在座的人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特异才能,我比不上。
我家的文稿书籍应当全给他。
”这番话,令满座宾朋目瞪口呆。
过后,征召王粲为黄门待郎,看到眼下的政治形势,聪明稳健的王粲没有应召。
汉献帝到长安后,情况更糟,结果王允出手,利用“一女侍两夫”,最终吕布斩杀了董卓。
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哀诗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七哀诗三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翻译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中国:中原地区。
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喟然:伤心的样子。
鉴赏“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
七哀诗曹植
七哀诗曹植1. 曹植《七哀》曹植(192-23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曹植正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外,更因此受尽了父亲疼爱。
曹操对这个「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的儿子,是「特见宠爱」的。
於是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公子哥儿的生活,诗歌里也就充满著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可作代表。
而本来凭著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於渐渐使曹操对他丧失信心。
相反的,曹植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才华光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风云的终结,同时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转捩点。
曹丕继位以后,对这个一度曾是王位准继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备。
他不只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还设了「监国使者」,以防其弟图谋不轨,威胁本身的地位。
人们耳熟能详的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胁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残的诗歌。
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考究,流传的版本亦有不同,出於曹植之手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兄弟间相互争斗猜忌确属事实。
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灰意懒。
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令他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於感伤哀怨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
除了这首,其他如、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怨妇形象的运用,可以追溯至《诗经》。
《诗经》里的女性有两种形象,一是窈窕贤淑的美女如;另一类则是现实中的弃妇,例如。
到了楚辞,女子常常是一种美好的象徵,用来代指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
王粲七哀诗赏析
王粲七哀诗赏析(最新版)目录一、王粲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王粲的七哀诗简介三、七哀诗的艺术特点与成就四、七哀诗的历史影响与价值正文一、王粲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与曹植、陈群、徐干、阮瑀、应场并称为“建安七子”。
在建安文学史上,王粲是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王粲的七哀诗简介王粲的七哀诗共有三首,分别是《七哀诗》、《七哀诗二》和《七哀诗三》。
这三首诗歌主要描绘了王粲在战乱年代背景下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百姓疾苦、国家兴衰的忧虑。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王粲抒发了对时代命运的悲悯之情。
三、七哀诗的艺术特点与成就1.七哀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抒情方式:王粲的七哀诗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己的忧患意识融入到战乱时代的景象描绘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2)表现手法多样:王粲在诗歌中运用了对比、象征、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3)语言优美:王粲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七哀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1)开建安文学之先河:王粲的七哀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为后世建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丰富了古典诗歌题材:王粲的七哀诗以战乱时代为背景,关注百姓疾苦、国家兴衰,使得古典诗歌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
(3)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王粲的七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对王粲的诗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
四、七哀诗的历史影响与价值王粲的七哀诗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和价值不言而喻。
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七哀诗不仅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植《七哀诗》鉴赏《七哀诗》诗歌赏析及译文
曹植《七哀诗》鉴赏《七哀诗》诗歌赏析及译文《七哀诗》是由曹植所创作的,此诗正是借月起兴,以一个怨妇的口吻,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遭受打击的悲凉境遇和抒发内心难以排遣的怨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哀诗》两汉: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七哀诗》译文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怀抱若是不向我开放,那么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谁呢?《七哀诗》注释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
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
流光:洒下的月光。
余哀:不尽的忧伤。
宕(dàng)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逾:超过。
独栖(qī):孤独一个人居住。
清:形容路上尘。
浊(zhuó):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妇(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七哀诗》赏析这首《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文选》将其归入哀伤一类。
元末明初的刘履在《选诗补叙》(卷二)中说:“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子建即曹植,文帝指曹丕。
此话概括了这首诗基本的思想内容。
曹植很有才华,也有政治野心,起初被其父曹操预定为接班人,但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将其外放,并严密监视。
《七哀诗》(王粲)诗篇全文翻译
《七哀诗》(王粲)诗篇全文翻译七哀诗王粲系列:古诗三百首七哀诗西京乱无象1,豺虎方遘患2。
复弃中国去3,委身适荆蛮4。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5。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6?」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7,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8,喟然伤心肝9。
注释1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2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3中国:中原地区。
4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5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6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7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 ... 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8《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9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
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著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译文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著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著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王粲七哀诗赏析
王粲七哀诗赏析(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王粲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王粲的《七哀诗》概述三、《七哀诗》的艺术特点四、《七哀诗》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正文一、王粲其人及其文学成就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与曹植、陈群、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文坛具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文采风流,独步江左”。
王粲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赋、散文等多种体裁,其中尤以诗歌成就最高,代表作品为《七哀诗》。
二、王粲的《七哀诗》概述《七哀诗》是王粲创作的一组七首五言绝句,主题为哀悼战乱中的死难者,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
王粲以个人的哀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百姓生死的深切忧虑,使这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七哀诗》的艺术特点1.情感真挚,表现力强烈。
《七哀诗》表达了王粲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悲愤。
诗歌中的情感饱满而真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寓意深刻,象征手法丰富。
王粲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用“飞鸟”象征流离失所的百姓,用“枯鱼”比喻战乱中的生灵涂炭等,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
3.结构紧凑,形式优美。
王粲的《七哀诗》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结构紧凑,对仗工整,用词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七哀诗》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七哀诗》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许多文人墨客对《七哀诗》赞誉有加,如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都曾作诗赞美王粲的《七哀诗》。
同时,《七哀诗》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唐代的杜甫、李白等诗人,都受到王粲《七哀诗》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综上所述,王粲的《七哀诗》不仅是他个人的文学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两汉: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完善弃妇,思念,抒怀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赏析这首《七哀诗》是诗人吟咏自己因失意而哀怨的诗歌。
《文选》将其归入哀伤一类。
元末明初的刘履在《选诗补叙》(卷二)中说:“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子建即曹植,文帝指曹丕。
此话概括了这首诗基本的思想内容。
曹植很有才华,也有政治野心,起初被其父曹展开阅读全文∨创作背景曹丕自从继位后一直对曹植十分防备。
曹植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最后心灰意懒。
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有用没用完善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96篇诗文完善猜您喜欢晨风先秦:佚名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七哀诗三首》赏析
《七哀诗三首》赏析一君木子七哀诗三首王粲【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其二】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其三】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评析《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仲宣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注释七哀诗:汉乐府中不见此题,可能为王仲宣自创。
七哀,表示哀思之多。
六臣(李善、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注《文选》吕尚说:「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都城。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初平元年(西元一九〇年)春,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
无象:混乱得不成样子。
象,法度。
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
初平三年(西元一九二年)五月,李、郭等人合围长安,六月入城,烧杀掳掠,城中死者万馀人。
遘(gòu)患:作乱。
遘,通「构」,构成。
中国:京师。
帝王所都为中,故古称京师为中国,这里指长安。
荆蛮: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荆州在南方,故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景升曾受学王仲宣祖父畅,与王氏是世交,所以仲宣去投奔他。
追攀:攀车相送。
依依不捨的情状。
蔽:遮蔽,遮盖。
弃:丢弃。
顾:回头看。
号泣声:指弃儿的啼哭声。
王粲 七哀诗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亲戚对着我悲伤地哭泣,朋友攀住 车厢依依惜别。这两句用了互文手 法,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 追攀的也不只有朋友,还有亲戚,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特别是兵 荒马乱之际,生离等于死别。写出 了离别时的悲痛场面。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出门什么也没有看见,平原上白骨铺 天盖地。诗人用十个字就高度概括出 长安四周数百里内不见人烟,白骨盈 积的惨象。“无所见”强调了下句的 “白骨蔽平原”,区区五个字极富概 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 目的图景。
• 中国:京师。帝王所都为中,故古称京师为 中国,这里指长安。
• 委身:托身。委,托付。
• 适:往。
• 荆蛮:指荆州。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 民族为蛮,荆州在南方,故称荆蛮。荆州当 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荆州 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 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 追攀:攀车相送。依依不舍的情状。 • 蔽:遮蔽,遮盖。 • 弃:丢弃。 • 顾:回头看。 • 号泣声:指弃儿的啼哭声。 •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此句是“饥妇人”的话,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 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 何能两相完?
路边有一个饥肠辘辘的妇女,正把亲生的婴儿 放进草丛中丢弃。 她虽然回头听到了婴儿的号哭.但还是挥泪毅 然离去。 “我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死,我母子两人都 保全怎么可能呢!”
Hale Waihona Puke 在路上,诗人不仅见到了“白骨 蔽平原”,还见到了“饥妇人” 弃子,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 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而这 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 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 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
王粲《七哀诗》 刘桢《赠徐干》
王粲:七哀诗一、背景介绍二、题解《七哀诗》是一种起自汉末的中国传统诗歌体裁,之所以称为“七哀”,是因为其内容主要反映战乱、瘟疫、死亡、失意、兵燹(xiǎn 兵燹: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衰败七种主题。
“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
王粲《七哀诗》今存三首,不是一时之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王粲在李傕、郭汜的作乱中,前往荆州逃难,离开长安不远的路上所见到的乱离景象和自己的悲痛心情。
后世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
三、解读文本“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京,指长安。
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
豺虎,指李傕、郭汜等人。
遘,通假字,同“构”,制造。
这两句的意思是,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李傕、郭汜正在制造祸乱。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交待了当时的局势。
“乱无象”正是军阀橫暴,民不聊生的概括。
这两句写社会动乱,诗人正是在这动乱中离开长安的,这也是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荊蛮。
”“复”,再一次。
诗人被迫迁徙不是第一次,初平元年(190),被迫迁移到长安,现在为避难,又要离开长安。
“中国”,中原地区。
“荆蛮”,指荆州。
荆州在南方,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称荊蛮。
诗人锻句炼字非常精当,一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引起了悲惨的往亊,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又一次放弃中原而离去,委屈已身往荆襄蛮夷之地。
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后的去向。
为什么逃往荆州呢?一是当时荆州无战乱。
二是王粲与荆州刺史刘表是同乡,而且刘表是王粲祖父王畅的学生,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这两句写离别时的悲痛场面,用的是互文俢辞手法。
所谓互文,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俢辞手法。
因此,“悲”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
所以,不能解释为亲戚为我悲伤,朋友对我追隨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而应理解为亲戚悲伤地依依不舍与我相別,朋友也悲伤地和我惜別,两者是并列相同的情感和动作,这就是互文俢辞格“省文而意存” 的表达效果。
七哀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七哀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七哀原文翻译及赏析1七哀诗三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古诗简介《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本诗为第一首,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
它真实地描绘出一幅悲惨的离乱的画面。
翻译/译文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七哀诗》赏析
执法监察建议书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对我所在社区的治安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重视和支持。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所在社区的治安问题逐渐引起了广大居民的关注。
不法分子经常在社区内进行盗窃、抢劫和销售非法物品等违法活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威胁。
二、问题分析1.缺乏有效的巡逻力量当前社区的治安巡逻力量明显不足,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我们希望您能加大对社区治安巡逻队伍的投入,增加巡逻频次和警力配置,以增强社区的安全感。
2.监控设备更新不及时目前社区内的监控设备老旧,图像分辨率低,无法有效辨认犯罪嫌疑人。
我们建议您更新监控设备,提高图像分辨率和摄像头覆盖范围,并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3.信息共享不畅通社区治安问题的排查和打击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信息共享。
我们建议您建立健全社区治安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以提高反应速度和打击效果。
三、建议与解决方案1.加强巡逻力量为了提高社区治安,我们建议您招募更多的巡逻人员,增加巡逻频次,特别是在夜间加大巡逻力度。
同时,加强巡逻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2.更新监控设备我们建议您及时更新社区的监控设备,采用高清晰度的摄像头,并增设盲区监控,确保对关键区域的监控全面覆盖。
此外,安装监控设备时要考虑到角度和高度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捕捉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3.加强信息共享为了加强信息共享,我们建议您建立社区治安信息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汇报和交流信息。
此外,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的能力。
四、预期效果通过我们的建议与解决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2.减少不法分子的活动,降低社区犯罪率;3.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治安整体水平。
五、总结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改善我所在社区的治安状况。
七哀诗
七哀诗王粲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作者简介】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少年时到长安,因董卓余党作乱,南下避难,依附刘表,但一直不得重用。
后归曹操,被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建安二十二年随曹操东征孙权,因病死于途中。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
【说文解字】①七哀:表示哀思之多。
②西京:指长安,今西安市。
无象:无道,社会秩序混乱。
③豺虎:指汉献帝初平三年在长安作乱的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等人。
遘患:即作乱。
遘,音读:ɡòu。
④中国:即中原。
古代北方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地区是国都所在地,故称中国。
⑤荆蛮:指荆州。
⑥霸陵:汉文帝葬身之处,在长安东部。
⑦“下泉”句:《诗经·曹风》篇名。
全句意思:我现在体会到《下泉》诗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认为汉文帝是西汉贤君,故等灞陵岸产生向往中原明主的感想。
⑧喟然:叹息的样子。
喟,音读kuì.【古诗新译】长安城天空黑云翻滚,歹徒李催、郭汜等人制造祸端。
忍痛告别中原,只身前往遥远的荆州。
临行时亲戚眼含泪水,朋友手握车辕依依不舍。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一堆堆白骨遮蔽着郊野。
路边有个面带肌色的妇女,把自己的孩子放进草丛中。
婴儿啼哭撕裂人心,妈妈洒泪离去不忍回头看。
“我自己都不知道死在那里,谁能让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女人说完我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话儿。
登上这高高的灞陵,回过头我远望着长安。
我理解了《下泉》诗作者的内心感受,不由得独自伤心叹息起来。
【佳作赏析】公元192年(汉末初评三年),董卓不降李催、郭汜纵兵攻陷长安,烧杀抢掠,造成一场空间浩劫。
诗人王粲逃离长安,目睹了人间悲剧,心中无限酸楚,于是写成《七哀诗》。
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哀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翻译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象刀一样割裂皮肤。
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更:经历。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当迟:胆敢迟缓。
亭燧: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逃难的人。
反:同“返”,返回。
乐土:安乐的地方。
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兹:此,这里。
蓼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
谘:同“咨”。
征询,商议。
创作背景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
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
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赏析“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
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
“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
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
王粲《七哀诗》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粲《七哀诗》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七哀诗[汉] 王粲西京乱无象②,豺虎方遘患③。
复弃中国去④,委身适荆蛮⑤。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⑥。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⑦,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⑧?”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⑨,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⑩,喟然伤心肝。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原共三首,此为第一首。
②西京,指长安。
东汉都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因称长安为西京。
无象,无道或无法。
③豺虎,指董卓余党李傕、郭氾等人。
方遘患,正在制造祸乱。
遘,同“构”。
④中国,此指北方中原地区。
⑤委身,托身,寄身。
适,往。
荆蛮,指荆州。
荆州本楚国之地,楚国本叫“荆”,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故旧称荆州为荆蛮。
⑥攀,谓攀拉车辕,表示恋恋不舍。
⑦顾,回头看。
⑧两相完,两者都能保全。
⑨霸陵,汉文帝刘恒坟墓,地处长安东面。
岸,高地。
⑩《下泉》,《诗经·曹风》篇名。
《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
“下泉”,即“黄泉”,指地下。
“下泉人”,此处也有暗指汉文帝之意。
〔解析〕这首诗是建安诗人王粲所作。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
汉名臣王龚裔孙。
十四岁时,值董卓作乱,由洛阳迁居长安,不久,因避董卓余党李傕、郭氾作乱,流寓荆州达十六年。
后归附曹操,历任丞相掾、军谋祭酒和侍中等职。
王粲目击军阀混战给国家、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又亲尝了播迁离乱之苦,所以其诗苍凉悲慨,颇能反映动乱社会的残破面貌。
《七哀》,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七哀》起于汉末。
”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
吕向说: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七哀”之义是否确实如此,不得而知,但其声调酸楚则是毫无疑问的。
这首诗约作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作者遭李傕、郭氾之乱赴荆州途中。
王粲《七哀诗》原文+赏析
王粲《七哀诗》原文+赏析西京乱无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复弃中国去③,委身适荆蛮④。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⑤。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⑥?”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⑦,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⑧,喟然伤心肝⑨。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⑧《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⑨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
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译文】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七哀》的命名
【古典诗词漫话】建安风骨------《七哀》的命名《七哀》的命名在建安时代的乐府诗中,有以《七哀》命名的一种。
顾名思义,就知道以这一诗题命名的乐府诗是倾诉哀怨的,然而,为什么不叫“六哀”、“八哀”,而要叫作“七哀”呢?这也是一个诸说纷纭的问题。
西晋诗人张载说《七哀》诗之“七哀”是指“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耳闻而哀,目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等七种悲哀,在《七哀》诗中,咏的是一件事,但这“一事而七情具”,所以称“七哀”。
这种解释虽然因起源较早而为唐代注《文选》的吕向、宋代诗论家葛立方等奉为圭臬,但我们若不盲从古人,以古为贵,则不难看出这一说法之牵强附会。
张载所列的七种悲哀实际上只是一种悲哀在人身上引起的七种反应,而任何悲哀都会引起这些反应或更多的反应。
相比之下,元人李冶在《古今黈》里的说法比吕向更胜一筹,他说:“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爱恶等悉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
”也就是说,人本有七情六欲,《七哀》诗的悲哀大到排挤掉了其他六情,使本为七情之一的悲哀囊括了人原有的七情,所以称之为“七哀”。
此说虽然胜过张载的解释,但似乎仍不能令人满意,现在有人提出“七”是形容悲哀之多而不是一定的数字,有人认为“七”是指诗篇作为歌辞分作七解,都不采用张载及李冶的说法。
现在的那两种说法,虽然比以前的两种更近情理,但也都有不足之处。
在形容不确定的数量时,古人便用“三”或“九”,不见另有用“七”之例。
在枚乘《七发》之后,辞赋中有“七”一体,如张衡的《七辞》、崔驷的《七依》等等,就是曹植也作过一篇《七启》,但那里的“七”也还是个确定的数字。
如曹植的《七启》就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其他“七”体辞赋也莫不如此,所以说《七哀》之“七”仅用以形容悲哀之多,那是缺乏旁证的。
至于说《七哀》因分为七解而得名,根据的是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但在梁昭明太子的《文选》中,《七哀》诗被列入“哀伤”类诗,而不入乐府,可见此诗被分作七解谱入歌曲是后起的事,不能用来作为当初命名的解释。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译文及鉴赏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译文及鉴赏《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下文介绍的是第一首。
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
真实地描绘出一幅悲惨的离乱的画面。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七哀诗三首·其一》原文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注释①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②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③中国:中原地区。
④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⑤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⑦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七哀
古诗文系列:七哀
译文: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 移不定。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回答说是异地 客旅者的妻子。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 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 汇合相互和谐?
古诗文系列:七哀
背景:
而本来凭着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 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只可惜他“任性而 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渐渐使 曹操对他丧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 同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才华光 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 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 定为嗣”(《三国志》)。
古诗文系列:七哀
背景:
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考究,流传的版 本亦有不同,出于曹植之手的可能性也很 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 兄弟间相互争斗猜忌确属事实。
古诗文系列:七哀
赏析: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 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 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 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 “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 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 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愿 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 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 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 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古诗文系列:七哀
鉴赏:
当他意气风发、开朗无忧的时候,只能写 些骑马射箭、山明水秀等没有深刻内涵的 诗文,对后世影响不深。而为人称道的, 是后来落魄时迸发出来的火花。
古诗文系列:七哀
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哀诗
基本内容
《七哀诗》,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起自汉末,以反映战乱、瘟疫、死亡、离别、失意等为主要内容。
《七哀诗》是民众生活的写照,与宫廷诗相对应,有鲜明的民间色彩。
从汉代的建安七子王粲,到晋朝的张载,再到唐朝的杜甫,诗歌形式、内容、水平在一步步扩大、充实、提高。
虽然《七哀诗》在中国传统诗歌队伍里,是弱小的群体,史来不被人重视,但是却不能忽视她的存在,抹杀她的功绩。
《七哀诗》的成就,在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客观的记录。
《七哀诗》保存到现在的作品,现在可以见到的,以汉代的建安七子王粲的《七哀诗》为最早,其中《西京乱无象》一诗,最能代表汉魏风骨,堪称典范之作。
用举重若轻之法,典型概括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读来令人为之落泪。
而晋朝张载的《七哀诗》亦名佳构,作品凄怆感人。
《北芒何垒垒》一诗末句“昔日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更让人生无常之感。
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别》,向为众人熟知,在此就不再赘言。
《七哀诗》的产生,往往是伴随着战争、兵燹,接着便是朝代的更替,或者朝廷的衰败。
《七哀诗》的形成、发展,亦即是朝代更替的见证,其作用如同现在的摄像机、麦克风和新闻特写。
《七哀诗》既有文学性,又有新闻性,还有文献性,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中国,诗歌往往兼有多种功能,而以《七哀诗》最有代表性。
到了后来,由于格律诗歌的兴起,唐诗、宋词、元曲等,相继在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风起云涌,淹没了古诗乐府,吞没了柏梁体,席卷了骈文,也兼并了四言、六言诗歌。
自然,作为诗歌王国里的弱小群体《七哀诗》,亦遭到了灭顶之灾。
在后来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辑里,就很少再看到有《七哀诗》的出现。
因此,挖掘、钓沉、收集、整理、研究即将绝迹的稀有诗歌品种《七哀诗》,就更显得迫切和必要。
在汉代王粲、晋朝张载的《七哀诗》,还是以五言诗为主要表现形式。
王粲的《七哀诗》多用平韵,而张载的《七哀诗》则以仄韵为主。
到了明末清初,王马为的《七哀诗》,则是以七言诗为主要表现形式,在结句处外加衬词。
句数不等,或者对称,或不对称。
在转句加衬词以外,还转韵。
前面多用平韵,到了转句、结句,就换成了仄韵。
与王马为同样是活动在明末清初李世锡的《哀沅》一诗,则是三、四、五、六、七、九、十一言不等,而以三言诗居多,其次是七言诗,再次则是四言诗、五言诗。
在用韵方面,也是平仄互换交错不一。
这充分显示出《七哀诗》的表现形式活泼多样,灵活多变。
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沉痛的战争、瘟疫固然可以,那么用来表现其他方面的内容呢?不是也可以恣意汪洋么?
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边城使心悲,
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
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
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
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
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
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
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
去来勿与谘。
这是曹植的一首《七哀诗》,是写思妇的,表达的是政治上的失意,有代表意义——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