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范围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在国内外享有“绿色长城”之美誉。
[14]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2018年11月30日,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1-2]2020年8月1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 [3] 截止2020年底,三北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
背景情况“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9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5] ,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到14.95%。
[6]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三北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之一,目的在于防止沙漠化和
水源减少。
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则是保证三北防护林能够成功种植的
关键。
1. 主要树种介绍
三北防护林主要采用了杨树、沙柳、沙柳杏、胡杨等树种进行造林。
这些树种都可以适应干旱、荒漠等环境,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能力,并且可以固定沙土。
2. 黑麦草播种及栽植
黑麦草是一种优秀的草本植物,能够有效保护水源和土壤,为生态环
境保护作出贡献。
在主要树种种植前,可以进行黑麦草的播种和栽植,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3. 种植技术
在种植主要树种时,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进行选址和栽植。
比如,杨树适宜在平坦或略微倾斜的地块上种植,而胡杨比较适合在盐碱地
或沙漠地区栽种。
同时,也需要注意树种之间的距离和密度,以保证
树木能够得到充分生长和发展。
4. 养护管理
在树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管理。
对于刚刚种植的树苗,需
要进行灌溉、施肥和除草等措施,以加速其生长和成活。
同时,还需
要定期巡视和剪枝,以保证树木的健康和发展。
综上所述,三北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包括主要树种的介绍、黑麦草的播种和栽植、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
这些技术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沙漠环境、稳定水源,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
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及防沙治沙管控要求一、任务概述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通过人工造林和人工种植植被,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程。
防沙治沙是指通过对沙漠化、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减少沙尘暴和沙害,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三北防护林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涉及到一系列的区域划分和管控要求。
二、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2.1 区域划分依据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依据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特点等因素。
同时,还考虑到区域内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了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区域划分依据主要包括:1.地理位置:主要位于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
2.气候条件: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干旱的地区。
3.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分布情况。
4.生态系统特点:包括土地荒漠化程度、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
2.2 区域划分范围根据划分依据,三北防护林治理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
三、防沙治沙管控要求3.1 防沙治沙目标防沙治沙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沙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育能力,修复退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综合治理措施,使沙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从而减少沙尘暴的频发和影响。
3.2 防沙治沙控制措施为了实现防沙治沙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1.造林植树:通过人工造林和植树,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
2.种草草原:进行合理的草原利用,控制过度放牧,恢复和保护草原植被,增加土壤保水保育能力。
3.沙地固沙:采用沙地固沙技术,包括固沙带、固沙林等,防止沙土风蚀,减少沙尘暴发生。
4.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包括修建护坡、护岸、沟渠等,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土环境。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三北是指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常年风沙肆虐,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来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总体目标。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5%,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35%,使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实施步骤。
1. 科学选址,根据三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科学确定各地的造林选址,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2. 种植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在东北地区,可以选择杨树、松树等耐寒树种;在华北地区,可以选择柏树、柳树等适应干旱的树种;在西北地区,可以选择胡杨、沙柳等耐旱树种。
3. 技术支持,加强对三北地区的造林技术支持,包括土壤改良、水源保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成活率。
4. 生态保护,在进行造林工程的同时,加强对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地,保护湿地等生态系统。
5. 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造林工程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保障措施。
1. 资金投入,加大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三北地区的造林工程中来,提供相关的补贴和支持。
3. 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效果评估。
对三北地区造林工程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造林工程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语。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实施,对于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位于中国北方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之北的区域内所建设的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沙漠化蔓延的趋势,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一、科学划定建设区域。
建设防护林需要先考虑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种植树种和种植密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防护林的建设要与当地的农村经济产业相协调,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地表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北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寒冷,选定的树种需要具有适应环境的特性,能够耐干旱、抗风沙、耐寒等。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征,选定能够优化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防护林效益的树种进行种植。
三、加强监管和管理。
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树苗的质量进行检验,把握树苗种植的时间和合理的管理措施,防止废株、腐根等情况的发生,确保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在防护林建设后,还需要加强对林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保障林区的生长发育。
四、重视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防自然灾害的需求,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因此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效益的考虑,注意防护林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让防护林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环境的守护者。
五、整合各方资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体作用,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在筹划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市场激励等方式促进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建设和生态保护为原则,加强监管和管理,重视生态效益,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防护林的建设和发展,为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吕梁市"三北" ----- ▲■ r ------ 』■•-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着的山地高原.全市总面积2.11万km2,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2%.现有耕地62万hrn2,林地38.17万hm2,宜林荒山荒坡29.81万hm2,坡耕地39.56万hm,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11.33万hm.吕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400mm~600mm而且50%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的3 个月.春季多风少雨,空气及土壤干燥是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全年无霜期140天~180 天.太阳能辐射总量130千卡~140千m2.年日照时数达到2500小时一2800小时,10~C以上的有效积温33029C,属光能高值区,且垂直温差和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吕梁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 由较高海拔的石质山区向深被黄土的丘陵沟壑区倾斜延伸,横贯全境, 构成屋脊形的吕粱山地地貌.按地形地貌.全市可以分为3个大区:一是沿吕梁山主山脊的中部高寒区,海拔900m以上,总面积19.70万hm2,占全市面积的32.90%,年降水498mm~ 576mm,空气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喜湿耐寒的树种生长.该区林草覆盖率较高.是吕梁山区主要森林区.二是东部丘I 龟及平原区,是吕梁山向汾河谷地延伸部分,总面积35.10万hm2,其中丘陵面积18.2O万hm.,平原面积16.90万hm2年降水4,60mm~ 655mm.丘陵区是该市主要的核桃产区,平原区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三是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吕梁山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面积106.70万出亟兰些兰22 垒±签塑FDRESTRY0FsHANxl 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0 任连功陈舜川樊小军hm,占全市总面积的50.40%年均降水441mm~575mm.区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土壤瘠薄,自然植被稀少,是吕梁市水土流失重灾区,也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吕梁市生态条件恶劣,造林成活难度大,林木生长缓慢,使用单一树种造林郁闭较慢,生态效益较差,经济效益也较差,因此多采用乔乔,乔灌, 乔草,灌草模式.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1 油松(侧柏),刺槐混交模式1.1立地条件吕梁市中部高寒山区的部分山区海拔900m~l400m,年均气温7 C , 年降水550ram左右,无霜期140天, 土壤以褐土,灰褐土为主.1.2技术思路海拔900m-1500m是吕梁山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过渡区,树种选择少,而油松,侧柏,刺槐又正好适宜. 油松生长缓慢但长远效益好,而刺槐生长迅速但长远效益差,二者搭配可优势互补,并可减少病虫害发生.1.3 主要技术措施1.3.1 整地主要采用带状块, 状混交,按1:1 比例混交,150cmx2OOcm 或lOOcm300cm~:f2r 距,采用径流或水平沟整地,陡坡小地形用鱼鳞坑整地.1.3.2造林油松,侧柏用2年〜3年生实生苗或2 年生容器苗,刺槐用1 年生苗.油松,侧柏起苗要蘸泥浆及时运输栽植,刺槐采用截干栽植,秋栽埋土御寒防旱,春栽宜早可适当深栽.1;4 成效及目标此模式可利用刺槐生长的特点快速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长期叉可利用油松,侧柏生长期长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5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海拔900m~1300m 地区. 2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棘)混交模式.2.1立地条件吕梁山中部高寒山区,海拔900m 以上的地方,年降水550nmx~676rnm, 年均气温4oC,..9qC无霜期110天一160 天,土壤为褐土.2.2技术思路油松,落叶松,侧柏生长缓慢但长期生态效益较好.柠条为灌木,生长迅速而且也不与乔木争夺空间,在近期可形成立体屏障,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棘)混交是较为科学的配置.2.3 主要技术措施采用行间混交或者株间混交,按80cmX6Ocm 行距整成水平沟或径流整地,油松,侧柏,落叶松按200cmX 300cm 株行距栽植.柠条按60cmx 300cm 穴行距春秋点播在挡水墙内上侧,沙棘可采用分根,播种或容器苗栽植.针叶树秋栽宜迟并埋土御寒,防旱,春栽宜早.运苗要打泥浆, 装塑料袋,栽植后要封山禁牧. 2.4成效及目标柠条繁殖能力强.会很快发挥水土保持效果,而针叶树种有较长的经济及生态效益,乔灌混交也增大了立体防护能力.2.5 适宜推广区域适宜在高寒山区的阴坡,半阴坡及河滩谷地,针叶树种与柠条混交是高寒山区造林的重要模式之一.3 刺槐,柠条混交模式关于封山育林的实践和思考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进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 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新的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拓展了封山育林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封IlI 育林的内容.原先封育对象只有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现在叉增加了官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改造,扩大了封I【I育林的作业范畴. o 高耀旭澄清了以前关于封山育林模棱两可的一些观念,使林区圭寸…育林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使林业生产中一切管护措施都从封山育林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1 封山育林在林业实践中的重要性进入21 世纪,党中央,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林业作出了全新的科学定性定位,我国的林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整合了生产力布局,相继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建设步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代.营造林『I 二作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封山育林作为营造林工作的一项造林方式.在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是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与人_T造林相比.其恢复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据不3.1立地条件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部部分丘陵区,土壤干燥.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年均气温7oC~9~C,年降水450ram左右,造林成活难度大.3.2技术思路选择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刺槐,柠条混交可以迅速恢复植被, 达到立体防护目的,而且刺槐叶,柠条叶也是很好的牲畜饲料,不失为干旱山区脱贫致富,改善环境的叉一较理想的造林模式.3,3主要技术措施3.3.1整地可用水平沟,水平阶,径流及鱼鳞坑整地,阶沟间距300cm 或400cm.3.3.2 栽植最好采用行间混交,减少相互竞争.柠条可条播或穴播,穴距60cm,春早秋晚播种,防止水淹泥淤. 刺槐秋季按200cm 的株距截干栽植并埋土防寒防旱,春季宜早,视墒情确定栽植深度.3,4 成效及目标刺槐,柠条是抗逆性较强的树种,二者搭配不仅迅速恢复植被.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而且作为饲料林亦可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3.5 适宜推广区域可在海拔1300m 以下地区特别是陡坡荒沟荒坡造林树种中搭配.4 山杏I 山桃),柠条模式4.1立地条件吕梁市大部分地区土壤瘠薄,春早严重.年均气温6~C~11~C无霜期110天180天.年降水400mm600mm.50%以上降水集中在7月一9 月,造林成活难度较大.4.2技术思路Ih 杏,柠条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既耐寒叉耐旱,既可以在高海拔地区应用,也可以在低海拔地区栽植.二者搭配可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而且tit 杏,柠条分别具有较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4.3 主要技术措施4,3.1整地可采用鱼鳞坑,水平沟及径流整地依150cmx200cm或100cmx300cm进行行间混交或不规则块状混交.4.3.2栽植柠条采用春,秋播种,山杏可采用秋季直播或冬季沙藏,雪藏.在春季催芽后点播.柠条,山杏也可以用当年或次年生苗木栽植.出苗后主要防治野兔,田鼠危害4.4 成效及目标山杏,柠条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能较快起到水土保持效果,并有较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成林后山杏还可以嫁接食用杏,仁用杏等.为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4. 5适宜推广区域吕梁市大部分地区均适应.(作者简介:任连功.男.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吕梁市林业站.高级工程师. 陈舜川.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吕粱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樊小军.男.西北林学院毕业.吕梁市林业勘测设计队.工程师:收稿日期:2(/(15-10-27) 出苎堡些!垒±墨塑R)RESTRYoFsHANxl+。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在中国北方荒漠化、土地沙化严重的三个地区(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的一系列防护林体系,旨在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
这里介绍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
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目标1.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种植,增强土地保水、保肥、保墒的功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既保护生态环境,也服务经济发展。
2.风沙控制:通过防风固沙,控制沙漠化扩散,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土地水分平衡:通过筑坝截沙、建设水利设施等手段,实现三北区域土地水分的平衡,保持土地上的水分,防止干旱和沙漠化的蔓延。
1.科学规划:科学家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适宜的林地规划,按照建设流程进行,力求科学、合理、有效。
2.多样化植被:在三北区域的复杂土壤及气候环境下,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植被,如灌木、草本、乔木等植被,实现对土地的保持水分、抗风固沙、改良有机质等多重效果。
3.重视生态配套:三北防护林需要更注重生态配套,综合考虑植被种植、水资源、动态平衡,建造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
4.注重生态效益: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者需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生态环境。
5.实行精细化管理:三北防护林需要加强生态监测,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植被养护工作力度,保证防护林的效益持久、可持续。
1.改良荒漠地:适时对荒漠地进行封禁、封固、封沙等操作,通过提高土地的密实度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有助于植物栽种的生长。
2.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植被种植,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植被覆盖,如杨树、胡杨、沙地栎、榆树、沙枣、灌木等。
3.修建绿化带:修建绿化带,使草地、林地、灌丛能够互相补充和支撑,实现生态平衡,并且对于防止沙漠化发挥着关键作用。
4.水土保持:在三北地区的建设,还需要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的实现,加强对降雨、水土流失、滑坡等相关数据的监控,通过适时的灌溉和防沙抗灾林带的修建,减轻植被受损的程度。
三北防护林修复措施
三北防护林修复措施
“三北防护林”是指中国为了防治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而在北方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
其修复措施主要包括:
1. 大规模植树造林:通过人工植树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大规模种植树木,选择耐旱、耐寒、抗风蚀的树种,以形成防护林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科学设计布局:依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科学制定植树造林的布局和方案,保障植被的连片覆盖,提高防风固沙的效果。
3. 加强生态护林:对已经建立的防护林进行科学管理和养护,加强对植被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动物侵害。
4.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对因环境破坏而荒漠化的区域进行改造,修复植被、保护水源、改善土壤,提高区域的生态功能。
5. 水土保持措施:在植树造林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建设、沟壑治理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在防治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保护,有助于减少沙漠扩张,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八个省市区的北部地区的一项生态工程,旨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对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的解析。
一、保护防沙林。
1. 加强科学规划:根据地貌、土壤、植被等情况,科学规划防沙林的位置、种类和面积。
2.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防沙林的保护制度,加强巡护和管理,制定保护方案和管理办法。
3. 确保种苗质量:加强种苗培育、选育和更新,提高防沙林的种苗质量和抗风性能。
二、加强植被生态恢复。
1.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2. 植树造林: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通过抗风固沙、保水保肥等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
3. 合理调控生态系统:通过调控水源、改善土壤、控制灌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三北防护林建设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 加强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的科学研究,提高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北防护林建设与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保护防沙林、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规划、健全制度、确保种苗质量等措施,保护防沙林;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植树造林、合理调控生态系统等措施,加强植被生态恢复;加强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与指导原则解析三北防护林是指我国北方三个重要植树造林项目区域,即北方的宁夏、内蒙古、山西等地区的三个根据地。
三北防护林建设是为了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以及防止沙化等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建设三北防护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才能更加科学地进行工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析一下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指导原则。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规划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确定适合种植的树种、种植密度、造林地点等具体要求。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才能确保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优先保护和修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当地的原生树种,以便更好地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在树木的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确保三北防护林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稳定。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三北防护林的长期发展。
在树木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北防护林建设需要遵循参与共建原则。
参与共建原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和各级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中来。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而当地居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树木的种植和护理中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三北防护林资源。
在实际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需要根据以上指导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各种自然影响因素对三北防护林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三北防护林造林技术规程
三北防护林造林技术规程英文回答: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in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is a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iti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in the 1970s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e project spans north-western,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covering an area of over 4.5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ver the years, the project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afforestation, with over 66 million hectares of trees planted as of 2021.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in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are detailed in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These regulations provide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all aspects of afforestation, including site selection, speciesselection, planting techniques, and post-planting management.Site Selection.Site selection is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s. The ideal sites for afforestationin the Three-North region are:Areas with low vegetation cover and severe soil erosion.Areas with favorable soil conditions, such as adequate drainage and soil depth.Areas with a stable water supply, either from natural rainfall or irrigation.Areas protected from strong winds and livestock grazing.Species Selection.The choice of tree species for afforestation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soil conditions, and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the shelterbelt. The regulations recommend a diverse mix of native and introduced species, including:Drought-tolerant species such as Pinus tabulaeformis, Pinus sylvestris, and Juniperus rigida.Salt-tolerant species such as Tamarix chinensis and Populus euphratica.Fast-growing species such as Populus deltoides and Salix matsudana.Planting Techniques.Proper planting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rees. The regulations specify the following planting methods:Container seedlings: Seedlings grown in containers are more robust and have a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bare-root seedlings.Bareroot seedlings: Bareroot seedlings are less expensive than container seedlings, but they require more careful handling and planting.Direct seeding: Direct seeding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but it requires favorable soil conditions and adequate precipitation.Post-Planting Management.Post-planting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s. The regulations recommend the following measures:Watering: Newly planted trees require regular watering, especially during the dry season.Fertilization: Fertilization can help trees establisha strong root system and promote growth.Weed control: Weeds compete with trees for water and nutrients, so regular weed control is essential.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Trees are susceptible to a variety of pests and diseases, so regula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necessary.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Regula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re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s. The regulations specify the follow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Survival rate: The survival rate of planted trees is a key indicator of the success of afforestation projects.Growth rate: The growth rate of trees indicates the health and vigor of the shelterbelt.Soil conditions: Soil conditions, such as moisture content and nutrient levels, can influence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rees.Ecological impacts: Afforestation projects can have significant ecological impacts, such as reducing soil erosion and improving biodiversity.Conclusion.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provide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allaspects of afforestation in the Three-North region of China. By following these regulations, afforestation projects can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and sustainably, contributing to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the region.中文回答:三北防护林造林技术规程。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建造大规模的防风林,控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防风林带:在三北地区建设宽阔的防风林带,以阻挡风沙、降低风速、防止沙漠化。
营造混交林:采用多种树种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保护天然林:加强对天然林的管护和培育,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发展经济林:在适宜的地区种植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木,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
加强科研: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三北是指我国北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区。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我国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首先,三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水不足,土地贫瘠,适宜的树种种类有限。
因此,三北地区的造林实施方案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东北地区,可以选择适应寒冷气候的针叶树种,如松树、云杉等;在华北地区,可以选择耐旱的阔叶树种,如榆树、柞树等;在西北地区,可以选择耐干旱的沙漠树种,如胡杨、柠条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证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三北地区的土地条件复杂多样,有的地方是荒漠化地区,有的地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的地方是盐碱地区。
因此,三北地区的造林实施方案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
在荒漠化地区,可以采取退化地改良措施,通过种植耐旱树种来改善土地环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植树固沙措施,通过种植树木来固定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在盐碱地区,可以采取改良土壤措施,通过种植耐盐碱树种来改善土地环境。
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工程效果。
最后,三北地区的造林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也需要注重造林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如松树、杉树等,提高三北地区的林业产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统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实现三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三北造林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统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良好效果。
浅谈三北护防林建设
浅谈三北护防林建设三北工程是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是一项荫及子孙、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30 年的建设成就,有效拓展了人们生存发展空间,奠定了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18年的建设历程,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铸就的“三北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新时期*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18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十分英明的,顺乎民心、合乎民意;18年的实践也证明,人们在恶劣的生态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的态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的,穷山恶水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
下面我就本场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情况进行浅谈: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该场位于子午岭林区南端,正宁县境内东北部,东接陕西省黄陵县大岔林场,南接西坡林场,西与正宁县西坡乡相邻,北与宁县桂花园林场相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º25′32″—108º33′42″,北纬35º30′50″—35º36′16″之间。
(二)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地貌:地形复杂,梁峁高低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形成梁峁、丘陵、山地、沟壑碎塬地和川台地等类型,平均坡度20度左右,海拔高度1100—1690米之间。
2、气候: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27℃,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160天,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干旱、冻害、暴雨、冰雹。
3、土壤:土壤种类有黄绵土、栗钙土、黑垆土、红胶土等,土壤厚度50—80厘米,土壤PH值7.5—8.1之间,有机质含量高。
4、植被状况:主要树种有辽东栎、白桦、山杨、油松、刺槐、杨类、白榆等。
灌木主要有栒子木、虎榛子、胡枝子、白刺花、黄刺玫、沙棘等。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
三北造林实施方案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启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和恢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工程包括东北地区、北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
一、实施目标。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目标是在2030年前,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40%,有效遏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二、实施原则。
1. 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2. 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 科学规划,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科学规划造林区域和植被种类。
4. 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水土保持等多种手段。
5. 政府主导,政府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合力。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合力。
2. 科学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规划三北地区的造林区域和植被种类。
3. 强化保护,加强对已有林地和植被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加大执法力度。
4. 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推广适宜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
5. 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与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6. 宣传教育,加强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实施效果。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趋势,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也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在实施三北造林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实现三北地区的绿色崛起。
三北防护林 自生原理
三北防护林自生原理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其
自生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改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
了原有的荒漠化、沙化土地,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2. 生态系统恢复,植树造林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增
加了植被的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了沙
尘暴的发生频率,改善了当地的气候环境。
4. 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
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5. 生态平衡,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促进当地生态平衡的
形成,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自生原理在于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保护水土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这一原理是基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解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郭增江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36)10
【摘要】针对山西省三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一旱二寒三流失"的恶劣条件,提出了进行合理区划、规划,科学选择造林模式,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施工,在困难立地上营建高效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技术路线.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郭增江
【作者单位】山西省造林局,山西,太原,0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2
【相关文献】
1.民乐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研究 [J], 张守福;梁志锦
2.延寿县三北防护林工程混交造林技术 [J], 边植光;韩家永;王韡烨
3.延寿县三北防护林工程混交造林技术 [J], 边植光;韩家永;王韡烨
4.气壮山河的治山兴林凯歌——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30年综述 [J], 张建秀;张兴亮
5.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为例[J], 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张元应;雒艳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北造林的几种好模式
三北造林的几种好模式
翟凌霄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一、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应用模式(“六位一体”造林技术) 主要内容:樟子松覆膜套笼抗旱造林复合技术是榆林市横山县林业技术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总结出的集保水、防晒、防虫为一体的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
即: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先行搭设生物沙障,再栽上灌木如紫穗槐、柠条、沙蒿等固定流沙,套种以蓖麻,然后每亩混交栽植33~40株樟子松。
其主要技术路线是搭设障蔽—大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生物防虫。
【总页数】1页(P9)
【作者】翟凌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山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J], 郭增江
2.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J], 任连功
3.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J], 任连功;陈舜川;樊小军
4.赵树丛在三北四期工程总结表彰暨五期工程启动大会上要求坚持植树造林生态
修复全面完成三北五期任务 [J],
5.三北工程40年:造林面积大量增加造林收益显著提升 [J], 刘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市“三北”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吕梁市"三北"———▲■r————』■●-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是一个
被黄土覆盖着的山地高原.全市总面
积2.11万km2,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
积的92%.现有耕地62万hrn2,林地
38.17万hm2,宜林荒山荒坡29.81万
hm2,坡耕地39.56万hm,其中25.以
上的坡耕地11.33万hm.
吕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年平均降水400mm~6OOmm,而且
50%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
的3个月.春季多风少雨,空气及土
壤干燥是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
主要原因.全年无霜期140天~180
天.太阳能辐射总量130千卡~140千
—
m2.年日照时数达到2500小时一
2800小时,10~C以上的有效积温
3302.9℃,属光能高值区,且垂直温差
和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植物干物质
的积累.
吕梁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
由较高海拔的石质山区向深被黄土
的丘陵沟壑区倾斜延伸,横贯全境,
构成屋脊形的吕粱山地地貌.按地形
地貌.全市可以分为3个大区:一是
沿吕梁山主山脊的中部高寒区,海拔900m以上,总面积19.70万hm2,占
全市面积的32.90%,年降水498mm~ 576mm,空气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
喜湿耐寒的树种生长.该区林草覆盖
率较高.是吕梁山区主要森林区.二
是东部丘I龟及平原区,是吕梁山向汾河谷地延伸部分,总面积35.10万
hm2,其中丘陵面积l8.2O万hm.,平
原面积16.90万hm2,年降水4,60mm~ 655mm.丘陵区是该市主要的核桃产区,平原区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三
是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吕梁山向
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面积106.70万出亟兰些兰22垒±签塑FDRESTRY0FsHANxl
防护林混交造林模式
0任连功陈舜川樊小军
hm,占全市总面积的50.40%.年均降
水441mm~575mm.区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土壤瘠薄,自
然植被稀少,是吕梁市水土流失重灾区,也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吕梁市生态条件恶劣,造林成活
难度大,林木生长缓慢,使用单一树
种造林郁闭较慢,生态效益较差,经
济效益也较差,因此多采用乔乔,乔灌, 乔草,灌草模式.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油松(侧柏),刺槐混交模式
1.1立地条件
吕梁市中部高寒山区的部分山
区海拔900m~l400m,年均气温7℃, 年降水550ram左右,无霜期140天, 土壤以褐土,灰褐土为主.
1.2技术思路
海拔900m-1500m是吕梁山由
低海拔向高海拔的过渡区,树种选择少,而油松,侧柏,刺槐又正好适宜.
油松生长缓慢但长远效益好,而刺槐生长迅速但长远效益差,二者搭配可优势互补,并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1.3主要技术措施
1.3.1整地主要采用带状块,状混
交,按1:1比例混交,150cmx2OOcm 或lOOcm300cm~:f2r距,采用径流或水平沟整地,陡坡小地形用鱼鳞坑整地.
1.3.2造林油松,侧柏用2年~3年
生实生苗或2年生容器苗,刺槐用1 年生苗.油松,侧柏起苗要蘸泥浆及
时运输栽植,刺槐采用截干栽植,秋栽埋土御寒防旱,春栽宜早可适当深栽. 1;4成效及目标
此模式可利用刺槐生长的特点
快速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长期
叉可利用油松,侧柏生长期长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5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海拔900m~1300m地区.
2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棘)
混交模式.
2.1立地条件
吕梁山中部高寒山区,海拔900m
以上的地方,年降水550nmx~676rnm, 年均气温4oC,..9qC,无霜期110天一160天,土壤为褐土.
2.2技术思路
油松,落叶松,侧柏生长缓慢但长
期生态效益较好.柠条为灌木,生长
迅速而且也不与乔木争夺空间,在近期可形成立体屏障,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油松(落叶松,侧柏),柠条(沙
棘)混交是较为科学的配置.
2.3主要技术措施
采用行间混交或者株间混交,按
80cmX6Ocm行距整成水平沟或径流整地,油松,侧柏,落叶松按200cmX 300cm株行距栽植.柠条按60cmx 300cm穴行距春秋点播在挡水墙内上侧,沙棘可采用分根,播种或容器
苗栽植.针叶树秋栽宜迟并埋土御寒,防旱,春栽宜早.运苗要打泥浆,
装塑料袋,栽植后要封山禁牧.
2.4成效及目标
柠条繁殖能力强.会很快发挥水
土保持效果,而针叶树种有较长的经
济及生态效益,乔灌混交也增大了立体防护能力.
2.5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在高寒山区的阴坡,半阴坡
及河滩谷地,针叶树种与柠条混交是高寒山区造林的重要模式之一.
3刺槐,柠条混交模式
关于封山育林的实践和思考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
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
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
进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 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新的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拓展了封山育林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封IlI育林的内容.原先封育对象只有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现在叉增加了官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改造,扩大了封I【l育林的作业范畴. o高耀旭
澄清了以前关于封山育林模棱两可的一些观念,使林区封…育林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使林业生产中一切管护措施都从封山育林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
1封山育林在林业实践中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务院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林业
作出了全新的科学定性定位,我国的
林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确
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整
合了生产力布局,相继启动实施了六
大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建设步入了一
个加快发展的新时代.营造林『I二作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也呈现出良好的
发展势头,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
质量不断提高.封山育林作为营造林
工作的一项造林方式.在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
善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生产,促进
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
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是
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建
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与人_T造林相比.其恢复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
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据不
3.1立地条件
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部部
分丘陵区,土壤干燥.沟壑纵横,水土
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春季干旱.夏秋
多雨.年均气温7oC~9~C,年降水
450ram左右,造林成活难度大.
3.2技术思路
选择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
刺槐,柠条混交可以迅速恢复植被, 达到立体防护目的,而且刺槐叶,柠
条叶也是很好的牲畜饲料,不失为干旱山区脱贫致富,改善环境的叉一较理想的造林模式.
3,3主要技术措施
3.3.1整地可用水平沟,水平阶,径流及鱼鳞坑整地,阶沟间距300cm或400cm.
3.3.2栽植最好采用行间混交,减少
相互竞争.柠条可条播或穴播,穴距60cm,春早秋晚播种,防止水淹泥淤. 刺槐秋季按200cm的株距截干栽植, 并埋土防寒防旱,春季宜早,视墒情
确定栽植深度.
3,4成效及目标
刺槐,柠条是抗逆性较强的树
种,二者搭配不仅迅速恢复植被.发
挥水土保持作用,而且作为饲料林亦可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
3.5适宜推广区域
可在海拔1300m以下地区特别
是陡坡荒沟荒坡造林树种中搭配.
4山杏I山桃),柠条模式
4.1立地条件
吕梁市大部分地区土壤瘠薄,春
早严重.年均气温6~C~11~C,无霜期
110天180天.年降水400mm
600mm.50%以上降水集中在7月一9 月,造林成活难度较大.
4.2技术思路
Ih杏,柠条都具有较好的适应
性,既耐寒叉耐旱,既可以在高海拔
地区应用,也可以在低海拔地区栽植.二者搭配可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而且tit杏,柠条分别具有较好的
药用和饲用价值.
4.3主要技术措施
4,3.1整地可采用鱼鳞坑,水平沟及
径流整地.依150cmx2OOcm或
100cmx300cm进行行间混交或不规则块状混交.
4.3.2栽植柠条采用春,秋播种,山
杏可采用秋季直播或冬季沙藏,雪藏.在春季催芽后点播.柠条,山杏也
可以用当年或次年生苗木栽植.出苗后主要防治野兔,田鼠危害
4.4成效及目标
山杏,柠条适应性广,生长速度
快,能较快起到水土保持效果,并有
较好的药用和饲用价值,成林后山杏还可以嫁接食用杏,仁用杏等.为发
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4.5适宜推广区域
吕梁市大部分地区均适应.
(作者简介:任连功.男.山西农业
大学毕业.吕梁市林业站.高级工程师. 陈舜川.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吕粱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工程师,樊小军.男.西北林学院毕业.吕梁市林业勘测设计队.工程师:收稿日期:2(/(15-10-27)
出苎堡些!垒±墨塑
R)RESTRYoFsHANx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