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全册课件【精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全册课件【精品】
思考:为什么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 种民间口头文学,主要分布于以天台为中心的区域,并由此辐 射全国,影响世界。济公传说依存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地 域的原生性;突出神秘的超自然力,具有情节的神奇性;体现 了历史上的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具有文化的继承性;广泛涉 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内容的多样性;反映民众的喜怒哀乐, 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历史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里有中 国文物100多万件。
秦始皇陵
故宫
标准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 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秦始皇陵
长城
标准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 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 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平遥古城
皖南徽州古村落
标准⑥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并且与具有一定意义
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 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的东西。
北京过去的城墙
三、《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标准①表现出人类创造才能和智慧的天才杰作。
长城
布达拉宫
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
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 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平遥古城
颐和园
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 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布达拉宫
明十三陵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
我的设计思路:选取本地的、生活中 的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 通过对身边的历史文明的真切感受,更好 地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文 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一、教学目标识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丰富的遗产资源、拥有的世界遗产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四、教学过程:导入:指导学生观赏图片,结合文字的阅读,了解天坛建筑的特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天坛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第一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圆明园图片,提问学生: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再由此图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六大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分析它们遭受破坏的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的破坏(如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所建);二是人为的破坏(如圆明园的被焚毁)。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只剩下北京城尚还保存完好。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门楼和城墙又被扒拆掉,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大变,难以再恢复历史的原貌。

然后导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目“《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先讲《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再讲《世界遗产名录》先后公布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后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定和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讲述四项登录标准时,可选择五张分别代表一种突出的艺术成就(如长城);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平遥古城);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特殊的见证(如秦始皇陵);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如布达拉宫);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典范(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图片,用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到屏幕上,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各项标准的准确含义。

(浙江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选修6)

(浙江专用)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选修6)

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一、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原意是“良好的锚地”,近代史又被称为“奴隶岛”,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1.选择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的集散地的原因:非洲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最近。

2.历史:1444年,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标志性建筑——奴隶堡:关押、屠杀、贩卖奴隶,木石结构,上下两层。

上层宽敞、明亮;下层狭小阴暗、潮湿。

4.作用:历史上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

1960年后塞内加尔独立后,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还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反映古代西非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近代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惨痛历史。

二、殖民主义的罪恶1.时间: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奴隶贸易延续近四百年,是西方殖民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

称为“三角贸易”4.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名师点拨]——————————————————————————贩卖奴隶的经济根源是美洲大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奴隶贸易也是早期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

——————————————————————————————————三、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1.戈雷岛与世界上其他旅游胜地相比,没有绮丽的风光美景、灿烂的艺术名胜,它的出名,是来自这里保存的奴隶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记载的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压榨的苦难历史。

2.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高中历史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选修6)

高中历史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选修6)

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一、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原意是“良好的锚地”,近代史又被称为“奴隶岛”,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1.选择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的集散地的原因:非洲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最近。

2.历史:1444年,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标志性建筑——奴隶堡:关押、屠杀、贩卖奴隶,木石结构,上下两层。

上层宽敞、明亮;下层狭小阴暗、潮湿。

4.作用:历史上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

1960年后塞内加尔独立后,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还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反映古代西非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近代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惨痛历史。

二、殖民主义的罪恶1.时间: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奴隶贸易延续近四百年,是西方殖民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

称为“三角贸易”4.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名师点拨]——————————————————————————贩卖奴隶的经济根源是美洲大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奴隶贸易也是早期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

——————————————————————————————————三、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1.戈雷岛与世界上其他旅游胜地相比,没有绮丽的风光美景、灿烂的艺术名胜,它的出名,是来自这里保存的奴隶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记载的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压榨的苦难历史。

2.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高考】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1世界文化遗产选修6

【高考】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1世界文化遗产选修6

【关键字】高考考点1 世界文化遗产(加试)考纲考情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2)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3)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世界遗产名录》,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和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3.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微点拨世界遗产名录197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第一批《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每年或每两年公布一次。

其中,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欧洲占了一半多,其次是亚洲;自然遗产的数量次之,美洲、澳洲和非洲的数量较多,覆盖面也较广;双重遗产的数量最少,许多世界遗产大国如欧洲的意大利、德国、葡萄牙、俄罗斯和亚洲的印度等国,都没有双重遗产。

二、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加试——(c)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保守,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构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保守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损坏。

选修6 专题十三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选修6  专题十三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专题十三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一、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原意是“良好的锚地”,近代史又被称为“奴隶岛”,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1.选择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的集散地的原因:非洲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最近。

2.历史:1444年,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标志性建筑——奴隶堡:关押、屠杀、贩卖奴隶,木石结构,上下两层。

上层宽敞、明亮;下层狭小阴暗、潮湿。

4.作用:历史上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

1960年后塞内加尔独立后,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还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反映古代西非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近代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惨痛历史。

二、殖民主义的罪恶1.时间: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奴隶贸易延续近四百年,是西方殖民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

称为“三角贸易”4.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名师点拨]——————————————————————————贩卖奴隶的经济根源是美洲大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同时奴隶贸易也是早期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

——————————————————————————————————三、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1.戈雷岛与世界上其他旅游胜地相比,没有绮丽的风光美景、灿烂的艺术名胜,它的出名,是来自这里保存的奴隶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记载的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压榨的苦难历史。

2.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

高中历史第十单元世界文化遗产综述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十单元世界文化遗产综述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十单元世界文化遗产综述考点内容要求层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c重要力措及意义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c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连续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c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力措(1)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对威迫①原由:自然灾祸、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等。

②表现: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停遇到破坏。

③认识:文化与自然是不行切割、亲密相连的,二者之间一定协调一致,交融为一。

(2)经过《世界遗产条约》①拟订:各国在1972 年完成协议,经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条约》,简称《世界遗产条约》。

②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需时可利用国际的救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拥有突出的广泛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加以要点保护。

③意义:为世界遗产的认定和保护拟订了一个文明国家共同恪守的标准,其拟订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定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进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3)建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进行保护,供给技术和财力的救助。

(4)建立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条约》实行的平时工作。

2.《世界遗产名录》与登录标准(1)世界遗产的区分①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拥有突出的广泛价值的文物、建筑或旧址。

②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拥有突出的广泛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③文化和自然两重遗产:指既拥有突出文化价值又拥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2)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①真切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以后形成的各样特点。

②完好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好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组织与构造及其四周环境的完好;二是指文化看法上的完好性,要尽可能的保持遗产地理地点上相互连结的有关部分,完好地表现其文化价值。

(3)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一定拥有真切性和完好性;而且一定切合以下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到的艺术成就,一种创建性的天才杰作。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12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 “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 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2
(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答案 名称和建造者:奴隶堡;荷兰殖民者。 原因: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 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
12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历史影响。 答案 特点:贩卖黑奴,全球性掠夺,不平等贸易。影响:加速了欧洲的资 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世界市场建立的步伐;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 使其卷入近代化进程;促使区域史开始逐渐演变为全球史。
真题演练
1.(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 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 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 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 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历史》选修6
12
第十三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单元学习总结
知识网络
重难突破
一、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设置的意义 1.它们是警世钟: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反映的是黑暗的历史和残酷的罪行,目 的是时刻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罪行和暴行的重演。 2.它们是教育基地: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在揭露邪恶罪行的同时,也教育了参 观者,弘扬史: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保留了人类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 史的重要素材,是凝固了、物化了的历史,是历史的审判者。

高中历史 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高三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高三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点提示选考内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要点精析1.《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确定其定义为:“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由于这个规定比较抽象,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制定了一个补充文件《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规定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具体标准参见课本第5页内容)。

此外,《操作指南》还规定,每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必须将“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列入理由”,写进提名表之中。

也就是说,要想申报世界遗产,首先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关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公约》确定其定义为:“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又规定,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条件:(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化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4)是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真实体现。

此外,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也同样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高中历史 第十三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 第十三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考点内容要求层级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 b殖民主义的罪恶 b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c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 b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c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作出的努力c一、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1.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殖民主义的罪恶(1)时间:15世纪中期~19世纪,延续近四百年。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庄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成为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

称为“三角贸易”。

(4)枢纽:戈雷岛是奴隶贸易枢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5)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1)位置:非洲大陆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大陆最近。

(2)历史: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到19世纪完全为法国所占领,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作用: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

一直是非洲奴隶贩运的主要集散地。

3.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1)奴隶堡①建造: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

②作用:关押、屠杀、交易奴隶的场所。

③警示:奴隶堡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

(2)新生:1960年,塞内加尔宣布独立,戈雷岛也获得了新生。

戈雷岛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思维点拨人们应永远记住并反省人类自身所曾犯下的错误;反思现代社会应如何充分尊重人权与平等,珍惜生命与自由;增强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沟通、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4.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作为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亲历了殖民时代的种种罪恶,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

高中历史 第十三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检测(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

高中历史 第十三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检测(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二

专题检测(十)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 )A.埃及的金字塔B.中国的长城C.希腊的宙斯神庙D.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答案 B解析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军事防御工程”即可判断,A、B、C、D中只有B是军事防御工程。

故选B。

2.下图所示为敦煌境内一段保存完整的汉代塞墙,该塞墙的建筑材料应该是( )A.砖石B.天然石C.土石兼用D.流沙、碎石、芦苇、红柳答案 D解析西汉在河某某区某些地段修建的长城,墙体使用流沙、碎石、红柳或芦苇垒砌而成。

3.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某某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体现在( )①是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②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③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④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艺术手法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4.(2018·某某十校高二检测)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多地震。

为了增强布达拉宫抗震性,当时人在修筑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是( )A.一二层用石墙造就,三层以上全用混凝土,结构非常牢固B.殿顶飞檐翘角,殿内木结构多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C.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浇注铁汁D.以山脊为墙基,外包砌条石、青砖,内填黄土或者碎石答案 C解析布达拉宫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

5.下列关于故宫的介绍正确的是( )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旧称紫禁城②建筑布局上讲究“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前寝后朝”,面向正南方,体现“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③既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④藏品丰富,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故宫内的建筑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呈现的是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故②与故宫内建筑的布局特点不符,可排除含②的选项,正确答案选D。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2)平遥古民居:城内至今保存三千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 多处。平遥民居具有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 (3)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品:双林寺的彩塑被誉为“东 方彩塑艺术的宝库”;镇国寺中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的 木构建筑。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3.重大积极作用 (1)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2)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3)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 (4)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秦始皇陵的修建
(1)目的:秦王嬴政为了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生前的 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 (2)修建:秦始皇即位不久,就令人设计修建陵墓。这座陵墓 的修建,前后历时 38 年。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四)平遥古城 1.历史沿革
(1)西周宣王时,在此地修筑土城。 (2)北魏时,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 (3)明初大规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2.建筑布局:平遥古城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 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它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 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 右寺院。反映了“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 内涵。
考点一
理主干
引史料
讲要点
返回
(3)地下建筑 ①地下宫殿:秦始皇命人精心设计的仿宫殿式建筑,是整个 陵墓建筑群的核心,展现了一个冥冥世界中的庞大帝国。 ②陪葬坑:在陵墓的北侧和陵西墓道区,有两座埋藏铜车马 的陪葬坑。 3.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武士俑:头梳各式发髻,身披各式铠甲或短袍,手持兵器, 个个神采奕奕,面部表情丰富。 (2)陶马俑: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大有嘶鸣腾跃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一、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1.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殖民主义的罪恶(1)时间:15世纪中期~19世纪,延续近四百年。

(2)动因: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庄园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成为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3)过程:奴隶贩子的船队从欧洲到非洲,在那里装上黑人,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再用贩卖所得从美洲购买蔗糖、烟草等物品,运回欧洲出售。

称为“三角贸易”。

(4)枢纽:戈雷岛是奴隶贸易枢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5)影响:给殖民者带来暴利,给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1)位置:非洲大陆最西端,自然条件优越,距北美大陆最近。

(2)历史: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发现了戈雷岛;后在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之间十几次易主,到19世纪完全为法国所占领,一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3)作用:一直充当贩卖黑人奴隶中转站的角色。

一直是非洲奴隶贩运的主要集散地。

3.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1)奴隶堡①建造:18世纪荷兰殖民者修建。

②作用:关押、屠杀、交易奴隶的场所。

③警示:奴隶堡是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

(2)新生:1960年,塞内加尔宣布独立,戈雷岛也获得了新生。

戈雷岛不仅是西非的旅游胜地,而且肩负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使命。

思维点拨人们应永远记住并反省人类自身所曾犯下的错误;反思现代社会应如何充分尊重人权与平等,珍惜生命与自由;增强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之间沟通、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4.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作为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亲历了殖民时代的种种罪恶,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

5.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十五至十九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

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二、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1.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1)思想根源: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认为纯粹的德意志人是大自然的宠儿,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上苍赋予他们主宰全世界的权力。

除德意志人外,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以犹太人最为低劣。

(2)种族灭绝政策的实施①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开始建造集中营,用来关押和虐待犹太人。

②二战爆发后,德国纳粹在占领区大量修建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也由囚禁和奴役演变为大屠杀。

③1942年,德国纳粹制定了彻底消灭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

④根据世界犹太人大会公布的数字,纳粹共屠杀犹太人572.18万人。

2.人类的屠宰场——奥斯威辛(1)建立:1940年春。

(2)布局:由三大集中营和近四十个小集中营构成。

(3)罪恶①监禁:对犹太人进行囚禁。

②灭绝:被逮捕的犹太人中年老体弱者、妇女和儿童被直接或分批毒杀;被送往苦役营劳动的犹太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被送往死亡营处死。

③奴役:身体强壮有劳动能力或技能的人被送往各苦役集中营做苦工。

④掠夺:许多囚犯处死前被剪去头发,摘掉眼镜,掠走金银首饰;死后被敲掉金牙,挖出眼珠去卖。

⑤人体实验:集中营的囚犯被用来做活体实验或尸体解剖。

3.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1)哀悼无辜: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有110万。

(2)反省历史:是有关国家敢于正视历史、真诚接受历史教训的例证。

(3)警醒未来:让世人牢记这段黑暗血腥的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4.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作出的努力(1)波兰:1947年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设立默哀区。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奥斯威辛集中营作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德国①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代表德国政府表示哀悼。

②1995年,德国总理科尔重申德国政府的道歉。

③这既让人们看到了德国人勇于反省历史错误的可贵品质,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思维点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启示应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珍惜生命与和平的来之不易,加深理解民族和睦、人际和谐、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共同进步是人类共同追求和渴望,也是世人必须努力做到的。

只有这样,战争的危险才有可能避免,人类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1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于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评价:“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十五至十九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

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

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应用1 戈雷岛奴隶堡是近代奴隶贸易的历史见证,戈雷岛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不忘这段灭绝人性、践踏人权的罪恶历史,永远铭记这段历史的惨痛教训。

史料2 奥斯威辛集中营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让遇难者的血白流,应该对所有的后人进行有关教育,接受集中营和种族灭绝的教训。

——《筹建奥斯威辛集中营和种族灭绝国际教育中心呼吁书》应用2 史料2强调了奥斯威辛集中营要承担起对后人进行教育,接受集中营和种族灭绝的教训的历史责任,让悲剧不再重演。

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是德军在1940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9年,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应用根据史料回答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什么是犹太人永远的“噩梦”?答案是德国纳粹集团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最主要的地方;是犹太人被折磨和处死的“杀人工厂”。

牢记历史苦难,尊重人的生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戈雷岛上的奴隶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记载的是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奴役、压榨的苦难历史;奥斯威辛集中营中有刺铁丝网、瞭望台、绞刑架、毒气室和焚尸炉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及至全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见证。

惟有铭记历史,方能警示未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与尊重。

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保证。

1.戈雷岛见证了殖民罪恶,造成这种殖民罪恶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贪得无厌B.非洲的愚昧落后C.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西方殖民扩张的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活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2.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价戈雷岛时说:“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

”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戈雷岛作为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 )A.还原奴隶贸易的真相B.警醒世人不忘奴隶贸易的罪恶C.展示非洲建筑的特点D.促进戈雷岛经济的发展答案 B解析戈雷岛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其设置的目的是警示后人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B项正确。

3.被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的《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影片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体现了( )①德国法西斯的禽兽行为②纳粹的极端种族主义理论③弱小民族的逆来顺受④犹太人的血泪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面对着掌握着强大国家机器的法西斯统治者,犹太民族无力反抗,奥斯威辛集中营不能说明犹太民族的逆来顺受,③明显错误,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C项。

4.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犹太人佩戴南京大屠杀奥斯威辛集中营偷袭珍珠港黄星标志A.正义必将战胜邪恶B.法西斯的暴行C.殖民掠夺的罪恶D.革命斗争的残酷答案 B解析从题干图片看与德、日法西斯的暴行密切相关,故B与题意相符。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是德军在1940年建立的。

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

1979年,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2005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

联合国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还举办了两个展览:一个是“奥斯威辛——死亡的深渊”,用真实的历史照片和速写,重现了纳粹大屠杀惨不忍睹的历史;另一个是“悲剧之后——这是你的一部分”,用各国年轻人在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时自己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

(1)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比,奥斯威辛集中营有何特殊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迫害犹太人基于什么理念?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答案(1)特殊性:具有警示意义。

原因: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立的众多集中营的典型,也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2)理念:种族主义。

认为日耳曼人是优等民族,理当成为统治者;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是应该被统治和消灭的。

认识:犹太人具有很多优点,如团结、勤劳、智慧等,犹太民族是一个优秀民族,涌现出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杰出人物。

德国法西斯残酷迫害犹太人,是为其发动侵略战争制造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问题。

第(1)问,回答的重点要从其警示意义的角度分析。

第(2)问,需结合德国发动二战前宣传的种族主义观念回答。

注意评价问题的角度和全面性。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6世纪,西班牙某王室成员公开宣布“乌木”贸易对国家至关重要,因为它与种植园、采矿共同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大来源,达90%以上。

这里所说的“乌木”是指( ) A.热带雨林中的珍贵木材B.被贩卖的黑人奴隶C.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白银D.从美洲掠夺的棉花和蔗糖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者进行的奴隶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