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蛇舞》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冀教版第9课《观蛇舞》同步教案2

语文八年级上册冀教版第9课《观蛇舞》同步教案2

语文八年级上冀教版第9课《观蛇舞》同步教案.2 这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描写了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艺术,表达了对她们的赞叹、感激之情,也借此赞扬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文章先用写意的手法,铺陈、渲染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和感悟到的艺术美,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然后,工笔细描了这种飞动的美,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描写了舞蹈艺术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其高超的语言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最后,作者道出了优秀的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的道理,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赞叹、感激之情。

[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思想内容、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丰富文化素养。

本文结构简单,主题明白,舞蹈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笔。

教学时可删除一切旁枝,将本文上成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教学重点为“赏析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

拟用一课时完成以下任务:整体感受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欣赏印度舞蹈飞动的美,学习描写舞蹈的技巧。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舞蹈艺术之美,本课以欣赏印度舞蹈导入,以欣赏体验印度舞分析舞蹈描写方法为主体,以欣赏品评中国民族舞蹈结束。

[课程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学习作者对印度舞蹈表演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用语言来表现舞蹈艺术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对舞蹈和语言的双重审美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欣赏体验印度舞蹈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欣赏舞蹈艺术和文本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上网搜集印度古典歌舞和中国民族舞蹈的影音文件,学生搜集、欣赏自己喜欢的舞蹈、绘画、雕刻、体育竞技表演等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欣赏一段舞蹈,看一下谁的欣赏水平最高,(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片段,学生观后,自由谈感受,教师因势导入新课.)师: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都令人陶醉,可要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绘时,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观蛇舞》课文解读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观蛇舞》。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蛇舞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观蛇舞》课文教学辅助材料:课文解读资料、生字词卡片、蛇舞视频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蛇舞的兴趣。

b. 播放蛇舞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蛇舞的美态。

c.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蛇舞有什么样的印象?2. 朗读课文(10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观蛇舞》。

b.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

c.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b.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c.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运用和课文的理解。

b.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和生字词。

d.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蛇舞的赞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观蛇舞》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师生互动。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蛇舞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蛇舞的相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蛇舞相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蛇舞的短文。

3. 搜集更多关于蛇舞的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是否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是否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观蛇舞教案

观蛇舞教案

观蛇舞教案观蛇舞教案观蛇舞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倏忽,广袤,孑遗,嘁嘁喳喳……'等词语、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通过议论回答了从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告诉读者,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具有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2、反复读课文,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3、通读课文,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2、学习白描的手法、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二)教学难点1、深刻认识20世纪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国家美国的生活及地位、2、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质疑分析法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投影仪(二)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相关的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投影显示)通过音乐,图片导入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讲授新课)一,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投影显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2、字词(投影显示)①垠(yín):界限,边际、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③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少数人、④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⑤娴(xián)静:文雅安详、⑥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二,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设题意图:这道题是为了帮助,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是译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难、设立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1、在写观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明确: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蛇舞表演,而是不惜笔墨细致地描绘了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目的在于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演吗明确:荚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在那些美国人看来,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的东西太多了、(可以从课文倒数第三段总结归纳出来)三,问题研究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里的环境的(投影显示)文章从印第安霍比人的土地写起、作者用'可怕'一词总写这里环境的恶劣、然后写了四周'一望无垠,黏土般,灰扑扑的沙漠',以及'沙漠里一座座色似死灰','像一片片破碎的陈年灰色面包干'的台地、就是在这荒凉灰暗缺少生气的地方,每到星期天的下午,'汽车竟一辆接着一辆颠颠簸簸地开到这里来、'所以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人都跑到这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既表现了作者的困惑,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接着,作者由远及近地介绍了舞会地点的环境、先用长镜头大面积扫描,四十英里的广袤沙漠上有三座台地,坐落着霍比人的村落,一座座村落'像一块块撕碎的面包皮',颜色都是灰不溜秋的作者详细介绍了三个村落的名称,最后将镜头推到地势更高,坐落在乱石岩上的,在台地西部边缘的霍特维拉村落,也就是表演蛇舞的地方、(板书)环境(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2、那些人来到这样小的广场上,怎样观看蛇舞呢作者用'登','爬','挤','站'几个动词写了观众的姿态与人员拥挤的场面、3、来这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作者说'有各种各样的美国人':粗野的,温顺的,男的,女的,穿女裤的,穿女裙的,纳瓦霍的,霍比的,纯种的,混血的等等、(板书)观看的人(各种各样的美国人)4、第6自然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这段描写再次渲染了蛇舞的吸引人,有闲阶层与有钱阶层对印第安人的猎奇心理、(板书)在教师需要出示板书的地方表明板书的内容5、蛇舞表演是怎样的表演是朴实的,是原始的:'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一位咬着蛇的蛇祭司跳跃,另六位年长的蛇祭司给年轻的蛇祭司撒尘土,'也像小孩儿玩耍似的跳跃'、几场舞蹈之后,把蛇放在沙上,蛇祭司再把蛇挑起来,递给羚羊祭司、六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蛇祭司再让蛇苏醒过来、男孩子从嘴中吐蛇,有响尾蛇,黑蛇,牛蛇、牛蛇把尾巴盘在男孩的膝头,男孩把蛇解下来、蛇越来越多,祭司们每个人都手执一小把、作者将祭司手中的蛇比喻为长统丝袜,表现了蛇的柔软,细长以及随心所欲、'一条条蛇都在一个人的嘴里停留片刻,都朝人群爬行一小会儿','在玉米楂子里蠕动'、紧接着两个祭司飞快地提起这些蛇,'飞身朝台地下面跑去',在蛇的神地,将它们放掉,让它们获得自由、(板书)蛇舞表演(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但不失精彩)6、作者对蛇舞的精彩描绘说明了什么(投影显示)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板书)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①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每个人'指哪些人此处的宗教'是什么意思②假如没有蛇舞,我们就不会来、这就会失去许多乐趣、'我们'包括哪些人'乐趣'指什么③如果不来看看,那才真是损失不小哟、'损失'指什么为什么说'损失不小'明确:①'每个人'主要指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对蛇的崇拜、②'我们'指远道而来观看蛇舞表演的美国人、'乐趣'指观看蛇舞表演以及观看远离工业文明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③'损失'指失去乐趣、'损失不小'指现代文明人失去了欣赏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印第安人富有野性的生活及活力、四,特色探究(投影显示)1、文章结构严谨开篇提出的问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导读者思考:人们不顾长途跋涉,来到那样荒凉的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观看蛇舞吗规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来、2、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极写霍比人的沙漠,台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单调灰暗,突出物质生活的匮乏贫困、文章还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可是来观看蛇舞的人的穿着却是鲜艳的,丰富多彩的作者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蛇的比喻非常贴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总结)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板书设计观蛇舞教案2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观蛇舞教案河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观蛇舞教案河大版

观蛇舞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观蛇舞》。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蛇舞的美丽。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观蛇舞》。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蛇舞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

(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组合作,探讨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3. 理解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蛇舞场景。

(3)分享感悟,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蛇舞文化:(1)介绍蛇舞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蛇舞的文化背景。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观蛇舞》。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观蛇舞》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观蛇舞》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诗歌《观蛇舞》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观蛇舞》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观蛇舞”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观蛇舞》,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默写练习。

(2)学生尝试创作以“观蛇舞”为主题的诗歌。

6. 总结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学习要求,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观蛇舞》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观蛇舞》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2.2 课文《观蛇舞》的主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图片或实物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观蛇舞》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蛇的了解和印象。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观蛇舞》,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欣赏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欣赏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欣赏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观蛇舞》的启发,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观察自然景色的作文。

5.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项目,如制作一张关于大自然的海报。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讲解与引导: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解课文《观蛇舞》的内容和意境。

最新版河大版八年级上册《观蛇舞》教学设计

最新版河大版八年级上册《观蛇舞》教学设计

河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观蛇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语;了解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现状及习俗。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欣赏蛇舞表演;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欣赏蛇舞表演,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印第安人在美国的生活及地位;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印第安人吗?请同学介绍一下。

下面将学习更多关于印第安人的相关知识。

二、作者简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1885年9月11日生于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年轻时当过教师。

劳伦斯创作深受弗洛伊德办理分析学影响。

1913年发表第一部重要小说《儿子与情人》,1915年出版《虹》,1921年出版《恋爱中的女人》,1928年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

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请同学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分组探究讨论1、为什么写观蛇舞之前,先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明确:交待蛇舞表演的环境,也是介绍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间,生活状况。

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

2、“为什么美国人不顾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这个问题文中一再提到,想一想,美国人来这里为什么?仅仅是为观看蛇舞表演吗?明确: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

在那些美国人看来,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的东西太多了。

(可以从课文倒数第三段总结归纳出来)同时也表现美国有闲阶层与有钱阶层对印第安人的猎奇心理。

3、来霍特维拉的广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明确:作者说“有各种各样的美国人”,粗野的、温顺的;男的、女的;穿女裤的、穿女裙的;纳瓦霍的、霍比的;纯种的、混血的等等。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观蛇舞》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能够把握住文中描述的蛇舞的形象和特点。

能够运用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分析和解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

培养学生对舞蹈和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观蛇舞》是一篇描述人们观赏蛇舞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蛇舞的描绘,展现了蛇舞的美丽和神秘。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蛇舞的现场,感受到了蛇舞的魅力。

2.2 生字词:蛇舞、盘旋、灵动、婉约、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把握住文中描述的蛇舞的形象和特点。

运用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3.2 教学难点:对文中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进行理解和欣赏。

对蛇舞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想象和描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蛇舞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蛇舞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蛇舞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比喻,理解蛇舞的形象和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蛇舞的理解和感受。

4.4 模仿与创作: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蛇舞的动作和神态。

学生进行创作,以蛇舞为题材,编写自己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把握住蛇舞的形象和特点。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观蛇舞》。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观蛇舞》。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

(2)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观蛇舞》,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制作教学课件或板书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观蛇舞》,了解诗歌内容。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如作者其他作品、诗歌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诗歌《观蛇舞》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和欣赏诗歌。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观蛇舞》。

2. 写一篇关于诗歌《观蛇舞》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感受课文中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欣赏课文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观蛇舞》。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分组朗读,互相交流学习。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课文中描绘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9《观蛇舞》教学设计 河大版

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9《观蛇舞》教学设计 河大版

《观蛇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篇课文为自读课文,教师布置学生提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倏忽,广袤,孑遗,嘁嘁喳喳……'等词语.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通过议论回答了从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告诉读者,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具有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2.反复读课文,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3.通读课文,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2.学习白描的手法.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二)教学难点1.深刻认识20世纪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国家美国的生活及地位.2.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质疑分析法【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相关的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印第安人吗?请同学介绍一下。

下面将学习更多关于印第安人的相关知识。

二、作者简介1.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

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

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2.字词(投影显示)①垠(yín):界限,边际.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③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少数人.④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⑤娴(xián)静:文雅安详.⑥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请同学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观蛇舞》课文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观蛇舞》课文解读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准备教材:《观蛇舞》课文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生字词卡片教学道具:蛇玩具或其他蛇的形象道具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观蛇舞》课文对应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

Step 2:课文朗读1.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Step 3:生字词学习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Step 4:理解课文内容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Step 5:情景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练,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 学生通过演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情感。

Step 6: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个关于自然或生命的故事。

3.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引导孩子关注自然,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上册《观蛇舞》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观蛇舞》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观蛇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蛇舞的基本动作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蛇舞的基本动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蛇舞的动作连贯性、节奏感及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蛇舞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蛇舞的美。

2.引导学生讨论:蛇舞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内容1.讲解蛇舞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民间舞蹈中的地位。

2.分析蛇舞的基本动作,如蛇行、盘旋、伸缩等。

3.示范蛇舞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三、分组练习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蛇舞动作进行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练习蛇舞动作,下周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

2.再次展示蛇舞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蛇舞的情感表达。

二、深入讲解1.分析蛇舞的情感表现,如优美、柔韧、神秘等。

2.讲解蛇舞的节奏感,如快慢结合、强弱对比等。

三、集体练习1.全体学生跟随音乐,集体练习蛇舞动作。

2.教师指导,调整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蛇舞,尝试创作自己的蛇舞动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

2.展示学生创作的蛇舞动作,互相交流、学习。

二、分组展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展示自己的蛇舞创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集体展示1.全体学生集体展示蛇舞,展示我国民间舞蹈的魅力。

2.邀请其他班级学生观看,共同感受蛇舞的美。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

2.展示学生的观后感,互相交流、学习。

2.强调蛇舞在我国民间舞蹈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河北省临西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观蛇舞教案 河大版

河北省临西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观蛇舞教案 河大版

观蛇舞年级八学科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1授课时间课题与教学内容观蛇舞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语;了解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现状及习俗过程与方法反复读课文,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

通读课文,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与难点深刻认识印第安人在美国的生活及地位;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方案激发兴趣,多元导入引领发现、感知质疑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凝练,思考升成巩固出示图片,引领学生了解蛇舞和印第安人的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投影显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将课下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摘记重点,记好笔记同学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字词请同学思考:1、为什么写观蛇舞之前,先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演吗1。

同学朗读6、课内外衔接,调动学生积极性熟记字音字形这步是为了帮助,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是译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难。

设立课下布置任务,搜集资料训练,学以致用《可笑的恶作剧》上。

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垠(yín):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

③孑(jié)遗:④攒(c 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

⑤娴(xián)静:⑥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1。

明确:作者7段,请同学复述蛇舞表演场景2。

来霍特维拉的广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那些人来到这样小的广场上,怎样观看蛇舞呢3。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

语文《观蛇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观蛇舞》。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观蛇舞》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诗歌《观蛇舞》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呈现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学生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所学字词。

4.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5. 欣赏与品味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以及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可以在家里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歌《观蛇舞》的作者和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观蛇舞》教案
本篇课文为自读课文,教师布置学生提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反复朗读课文,从而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倏忽,广袤,孑遗,嘁嘁喳喳……'等词语、
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通过议论回答了从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告诉读者,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具有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
2、反复读课文,学习本文白描的手法、
3、通读课文,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字词、
2、学习白描的手法、
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
(二)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20世纪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国家美国的生活及地位、
2、如何使文章结构严谨、
1、诵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分析法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相关的音视频
1课时
(课堂导入)(投影显示)
通过音乐,图片导入课文、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2、字词(投影显示)
①垠(yín):界限,边际、
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
③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少数人、
④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
⑤娴(xián)静:文雅安详、
⑥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设题意图:这道题是为了帮助,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是译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难、设立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1、在写观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开篇没有直接写蛇舞表演,而是不惜笔墨细致地描绘了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目的在于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
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演吗
明确:荚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在那些美国人看来,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的东西太多了、(可以从课文倒数第三段总结归纳出来)
三,问题研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里的环境的(投影显示)
文章从印第安霍比人的土地写起、作者用'可怕'一词总写这里环境的恶劣、然后写了四周'一望无垠,黏土般,灰扑扑的沙漠',以及'沙漠里一座座色似死灰','像一片片破碎的陈年灰色面包干'的台地、就是在这荒凉灰暗缺少生气的地方,每到星期天的下午,'汽车竟一辆接着一辆颠颠簸簸地开到这里来、'所以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人都跑到这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且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既表现了作者的困惑,也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接着,作者由远及近地介绍了舞会地点的环境、先用长镜头大面积扫描,四十英里的广袤沙漠上有三座台地,坐落着霍比人的村落,一座座村落'像一块块撕碎的面包皮',颜色都是灰不溜秋的、作者详细介绍了三个村落的名称,最后将镜头推到地势更高,坐落在乱石岩上的,在台地西部边缘的霍特维拉村落,也就是表演蛇舞的地方、
环境(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
2、那些人来到这样小的广场上,怎样观看蛇舞呢
作者用'登','爬','挤','站'几个动词写了观众的姿态与人员拥挤的场面、
3、来这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说'有各种各样的美国人':粗野的,温顺的,男的,女的,穿女裤的,穿女裙的,纳瓦霍的,霍比的,纯种的,混血的等等、
观看的人(各种各样的美国人)
4、第6自然段的描写有何作用
这段描写再次渲染了蛇舞的吸引人,有闲阶层与有钱阶层对印第安人的猎奇心理、
(板书)在教师需要出示板书的地方表明板书的内容
5、蛇舞表演是怎样的
表演是朴实的,是原始的:'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一位咬着蛇的蛇祭司跳跃,另六位年长的蛇祭司给年轻的蛇祭司撒尘土,'也像小孩儿玩耍似的跳跃'、几场舞蹈之后,把蛇放在沙上,蛇祭司再把蛇挑起来,递给羚羊祭司、六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蛇祭司再让蛇苏醒过来、男孩子从嘴中吐蛇,有响尾蛇,黑蛇,牛蛇、牛蛇把尾巴盘在男孩的膝头,男孩把蛇解下来、蛇越来越多,祭司们每个人都手执一小把、作者将祭司手中的蛇比喻为长统丝袜,表现了蛇的柔软,细长以及随心所欲、'一条条蛇都在一个人的嘴里停留片刻,都朝人群爬行一小会儿','在玉米楂子里蠕动'、紧接着两个祭司飞快地提起这些蛇,'飞身朝台地下面跑去',在蛇的神地,将它们放掉,让它们获得自由、
蛇舞表演(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但不失精彩)
6、作者对蛇舞的精彩描绘说明了什么(投影显示)
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
'每个人'指哪些人此处的'宗教'是什么意思
②假如没有蛇舞,我们就不会来、这就会失去许多乐趣、
'我们'包括哪些人'乐趣'指什么
③如果不来看看,那才真是损失不小哟、
'损失'指什么为什么说'损失不小'
明确:
①'每个人'主要指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对蛇的崇拜、
②'我们'指远道而来观看蛇舞表演的美国人、'乐趣'指观看蛇舞表演以及观看远离工业文明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③'损失'指失去乐趣、'损失不小'指现代文明人失去了欣赏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印第安人富有野性的生活及活力、
四,特色探究(投影显示)
1、文章结构严谨
开篇提出的问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导读者思考:人们不顾长途跋涉,来到那样荒凉的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观看蛇舞吗规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来、
2、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极写霍比人的沙漠,台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单调灰暗,突出物质生活的匮乏贫困、
文章还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可是来观看蛇舞的人的穿着却是鲜艳的,丰富多彩的、作者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蛇的比喻非常贴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总结)
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